光催化二氧化钛薄膜的制备工艺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二氧化钛光催化材料研究现状与进展

二氧化钛光催化材料研究现状与进展

二氧化钛光催化材料研究现状与进展二氧化钛光催化材料是一类应用广泛且备受关注的催化材料。

它具有优异的光催化性能,可有效利用可见光波段吸收光能,将水和空气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二氧化钛光催化材料在环境治理、清洁能源、光电器件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介绍二氧化钛光催化材料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二氧化钛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

它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光稳定性和物理稳定性,且价格低廉、易于合成。

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性能主要依赖于其晶型、表面形貌、晶粒尺寸、杂质掺杂等因素。

迄今为止,已有许多方法被提出来改善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性能。

在二氧化钛的晶相中,主要有锐钛矿相(anatase)和金红石相(rutile)。

锐钛矿相的光催化性能优于金红石相,因此提高二氧化钛中锐钛矿相的含量,可以增强其光催化性能。

目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控制合成条件、添加特殊添加剂或利用碳掺杂来增加锐钛矿相的含量。

除了晶型控制外,二氧化钛的表面形貌对其光催化性能也有重要影响。

研究表明,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多孔结构的二氧化钛光催化材料具有更高的光催化活性。

为了增加二氧化钛的比表面积,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溶剂热法或水热法合成纳米二氧化钛颗粒。

此外,还可以利用模板法、电化学沉积等方法来制备具有特定结构和形貌的二氧化钛纳米材料。

此外,晶粒尺寸也是影响二氧化钛光催化性能的重要因素。

通常情况下,具有较小晶粒尺寸的二氧化钛材料显示出更高的光催化活性。

制备细颗粒二氧化钛的方法包括溶胶-凝胶法、燃烧法、等离子体法等。

最后,元素掺杂是另一个重要的改善二氧化钛光催化性能的方法。

常用的掺杂元素有金属离子(如铁、铜、铬)、非金属离子(如硼、氮、碳)和稀土元素。

元素的掺杂可以改变二氧化钛的能带结构和光吸收性能,从而提高光催化活性。

总之,二氧化钛光催化材料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存在许多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和挑战。

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以实现其在环境治理、清洁能源等领域的应用。

绿色建筑光催化材料二氧化钛研究进展

绿色建筑光催化材料二氧化钛研究进展

绿色建筑光催化材料二氧化钛研究进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绿色建筑已成为一种趋势。

绿色建筑是一种可持续性建筑,其设计和建造考虑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建筑能源效率,提高室内环境质量等因素。

绿色建筑需要使用环保、健康的建筑材料,而光催化材料二氧化钛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材料,能够用于室内和室外环境的净化。

二氧化钛具有很高的光催化活性,在受到紫外线或可见光照射时能够吸收水中的氧和有机物质、微生物,将其分解为CO2和H2O,从而达到清洁水和空气的目的。

二氧化钛的光催化能力是由于其表面具有活性位点,通过吸附反应活化两种物质,从而产生自由基,进而分解有机污染物,因此用于绿色建筑中的光催化材料是探索和应用的热点。

二氧化钛的催化性能可以通过修饰或改性来提高。

硫化二氧化钛、掺杂二氧化钛、纳米二氧化钛和复合二氧化钛等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硫化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性能比纯的二氧化钛更优秀,因为硫是一种与光催化反应有关的活性物质。

掺杂二氧化钛一般通过在其晶格中引入其他金属离子,从而形成掺杂二氧化钛。

掺杂的离子会影响二氧化钛的电子结构及其表面性质,可以提高催化性能,让其可使用于室内环境净化中。

纳米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性能也比纯的二氧化钛更优秀,因为小尺寸的纳米颗粒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更短的电子传输路径。

在光照区域内,纳米二氧化钛能较好地吸收光线,提高了催化效率。

复合二氧化钛材料是指将二氧化钛复合到另一种材料中,如氧化锌、氧化铜等,可以增强催化性能,同时还可以对催化剂的电子能级结构有所调整,改进催化剂在光催化中的性能。

此外,改进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也为提高其光催化性能提供了新途径。

目前常使用的方法有溶胶-凝胶法、沉淀法和水热法等。

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干燥和烧结过程多的制备方法,可控性较好,且可以制备出更细致的二氧化钛微粒,通常能够得到更高的催化性能。

水热法是指以水为溶媒将反应物反应时制备二氧化钛的方法,该方法不需要多次烧结和洗涤,工艺简单,适用于制备较小颗粒的二氧化钛,并且可制备出不同形貌的二氧化钛粒子,如球形、链形、管状等。

《Ce及Ce-Zn共掺杂二氧化钛薄膜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质的研究》范文

《Ce及Ce-Zn共掺杂二氧化钛薄膜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质的研究》范文

《Ce及Ce-Zn共掺杂二氧化钛薄膜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质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光催化技术因其独特的优势和潜力,在环境治理和能源转换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氧化钛(TiO2)因其良好的光催化性能、化学稳定性以及低成本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光催化领域。

然而,纯TiO2的光催化性能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光响应范围窄、量子效率低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们尝试通过掺杂不同的元素来改善TiO2的光催化性能。

其中,稀土元素Ce及其与Zn的共掺杂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本文将研究Ce及Ce-Zn共掺杂二氧化钛薄膜的制备方法,并对其光催化性质进行探讨。

二、制备方法1. 材料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包括TiO2粉末、Ce(NO3)3·6H2O、Zn(NO3)2等。

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使用前未进行进一步处理。

2. 制备过程(1)Ce掺杂二氧化钛薄膜的制备:采用溶胶-凝胶法,将TiO2粉末与Ce(NO3)3·6H2O混合,通过溶胶-凝胶过程得到Ce 掺杂的TiO2溶胶。

然后,将溶胶涂覆在基底上,经过热处理得到Ce掺杂的二氧化钛薄膜。

(2)Ce-Zn共掺杂二氧化钛薄膜的制备:同样采用溶胶-凝胶法,将TiO2粉末、Ce(NO3)3·6H2O和Zn(NO3)2混合,制备得到Ce-Zn共掺杂的TiO2溶胶。

后续步骤与Ce掺杂薄膜的制备方法相同。

三、光催化性质研究1. 实验装置与测试方法光催化实验在Xe灯照射下进行,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样品的吸光度及光响应范围。

同时,采用循环伏安法等电化学方法对样品的电化学性质进行测试。

2. 结果与讨论(1)吸收光谱分析: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样品的吸收光谱,发现Ce掺杂及Ce-Zn共掺杂的二氧化钛薄膜在可见光区域的吸收强度均有显著提高,说明掺杂能有效扩展TiO2的光响应范围。

(2)光催化性能测试:在相同条件下,对不同样品进行光催化降解有机染料(如甲基橙)的实验。

二氧化钛膜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二氧化钛膜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二氧化钛膜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二氧化钛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材料,其应用范围涉及到许多领域,如电子、光电、化学和生物医学等。

作为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二氧化钛的性质与结构等特点直接影响到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本文将介绍二氧化钛膜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一、二氧化钛膜材料的制备目前,二氧化钛膜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溶胶-凝胶法、热氧化法、磁控溅射法和离子束溅射法等多种方法。

其中,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制备二氧化钛膜的常用方法。

该方法主要是通过水热处理的方式,将二氧化钛溶胶转化为凝胶,然后通过热处理使其形成二氧化钛膜。

这种方法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制备成本低、成膜速度快、膜厚均匀等优点。

另一种常见的制备二氧化钛膜的方法是热氧化法。

该方法是将纯金属或合金材料在高温下进行氧化反应,使其形成二氧化钛膜。

与溶胶-凝胶法相比,这种方法制备的二氧化钛膜具有结构稳定、热稳定性好、晶体结构优良等优点。

二、二氧化钛膜材料的性能研究二氧化钛膜材料因其独特的性质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因此对其性能的研究也相当重要。

以下将从光催化性能、光电性能、电学性能和热学性能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光催化性能二氧化钛膜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性能,在紫外线照射下能够分解水分子产生氢气和氧气。

该性能使得二氧化钛膜在环保和新能源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研究表明,随着二氧化钛膜厚度的增加,其光催化性能也随之增强。

因此,在制备过程中,二氧化钛膜的厚度也成为一个重要参数。

2.光电性能二氧化钛膜还具有良好的光电性能,其在紫外线照射下能够产生电荷对,并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形成电流。

此外,二氧化钛膜还具有较大的电导率和光吸收系数,使其在光电器件中得到广泛应用。

研究表明,调节二氧化钛膜的晶体结构和厚度可以进一步提高其光电转换效率。

3.电学性能二氧化钛膜的电学性能主要表现为其导电性能和介电性能。

由于二氧化钛膜的导电性能较弱,因此其主要应用于电介质领域,如电容器、电子元件等。

在这些应用中,二氧化钛膜的导电性能越弱,其介电损耗也越小,其介电常数也越小。

二氧化钛薄膜的研究进展(2-24)

二氧化钛薄膜的研究进展(2-24)

二氧化钛薄膜的研究进展引言TiO2是一种性能稳定的半导体材料,具有氧化活性高,对人体无毒害、成本低和无污染等特点,在许多领域有广泛的用途。

TiO2薄膜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电学性能、优良的光催化特性和亲水性,使其在污水处理、空气净化、电子材料、光学材料、生物材料和金属表面防护等方面呈现出巨大应用潜力。

目前,TiO2薄膜的制备方法有很多,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物理法和化学法。

物理法主要是利用高温产生的物质蒸发或电子、离子、光子等高能粒子的能量所造成的靶物质溅射等方法,在衬底上形成所需要的薄膜;化学法是利用化学反应在基片上形成薄膜的方法。

[1]制备方法1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就是用含高化学活性组分的化合物作前驱体,在液相下将这些原料均匀混合,并进行水解、缩合化学反应,在溶液中形成稳定的透明溶胶体系,溶胶经陈化胶粒间缓慢聚合,形成三维空间网络结构的凝胶,凝胶网络间充满了失去流动性的溶剂,形成凝胶。

凝胶经过干燥、烧结固化制备出分子乃至纳米亚结构的材料。

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薄膜一般以钛醇盐及其相应的溶剂为原料,加入少量水和络合剂,经搅拌和陈化后形成溶胶,然后利用浸渍-提拉法、旋转涂层或喷涂等方法涂在基片表面,经过焙烧后形成薄膜。

常用的钛醇盐主要有:钛酸乙酯、钛酸四异丙酯、钛酸丁酯、钛酸四丁酯、四氯化钛和三氯化钛等等。

姚敬华等[2]人以钛白粉厂价格低廉的偏钛酸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微乳化技术和共沸蒸馏的工艺路线,制备了纳米锐钛矿型TiO2粉体。

用电镜(TEM)及X射线衍射(XRD)技术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TiO2结晶良好,分布均匀,无团聚现象。

将一定量偏钛酸和NaOH按一定量比混合,再按一定固液比用水稀释,搅拌均匀后转入蒸馏瓶中,在沸腾状态下回流2 h后转入烧杯.在搅拌条件下,缓慢加入一定体积的浓硝酸至沉淀溶解,得到浅白色半透明状溶液。

在此溶液中加入一定体积的8%DBS溶液和二甲苯,搅拌30 min静置,液体分为3层(3相),取中间相进行蒸馏,至馏出液中不分层为止,过滤,将滤渣在80℃烘 4 h后,放入茂福炉,在650℃下灼烧3 h后得纳米TiO2微粒。

改性二氧化钛催化剂得研究进展

改性二氧化钛催化剂得研究进展

改性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得研究进展摘要:采用掺杂非金属或非金属可增强TiO2光催化材料可见光响应能力。

金属掺杂往往牺牲其紫外光区催化能力,而采用非金属掺杂不仅能够增强其可见光响应能力,且保持紫外区光催化活性。

本文简单叙述了添加非金属和过渡金属改性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原理方法及其进展。

掺杂非金属改性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包括了掺杂氮,掺杂碳。

掺杂过渡金属改性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包括掺杂铁,掺杂银,掺杂锆。

关键词:改性;二氧化钛;非金属;过渡金属;光催化剂1 引言自从发现TiO2光催化特性以来,以TiO2为代表的光催化环保材料得到广泛的研究⑴。

TiO2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光催化剂,具有活性高、稳定性好和无毒、价廉等优点。

已成为目前最引人注目的环境净化材料,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的各个领域。

TiO2以其无毒、氧化能力强和稳定性好而在污水处理、空气净化、杀菌消毒及制备具自洁抗菌等功能的新型材料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TiO2相对其他半导体光催化剂而言,活性相对较高,但由于TiO2半导体的能带较宽(Eg= 3.2 eV),其对太阳光的利用率较低(4%).只有在紫外光的激发下才能表现光催化活性,因此对二氧化钛进行改性,使其在可见光甚至是室内光源的激发下产生活性是目前众多研究者的研究热点。

2 掺杂元素改性二氧化钛的基本原理TiO2具有较宽的能带间隙,只有在紫外光下才具有光催化活性,为使其具有可见光催化活性,必须直接或间接改变其能带结构,缩小其能带间隙。

采用元素掺杂提高TiO2的可见光催化活性都是基于提高其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效率,抑制电子-空穴的重新结合来提高其量子效率⑵。

有些科学家认为适当的元素掺杂能够在价带和导带之间形成一个缺陷能量状态,而这种缺陷能量状态可能靠近价带,也可能靠近导带。

这种缺陷能带为光生电子提供了一个跳板,从而可以利用能量较低的可见光激发价带电子而传输到导带,使吸收边向可见光移动。

3 掺杂非金属改性二氧化钛催化剂掺杂非金属改性二氧化钛光催化性的研究很多。

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a me a d a r a .I swi ey us d i n il s ic u n a ay t s mio du tr,en iie e e n s a d e e to oc tho n b o d twa d l e n ma y fe d n l dig c t ls , e c n c o s st l me t , n l er n i v c r c t.. c ntpr r s n n n —Ti e r t n a o n r a wa any r ve d Th r p r to r c s eamis ec Re e oge si a o O2prpa ai th me a d a o d sm i l e iwe . e p e a ai n p o e - o b
Pr g e s i r pa a i n fna s z d ian u o i e p t a l s o r s n p e r to o no i e tt i m di x d ho oc t y t a
Fa h n i n S ua x
( ha x Poic l e a o t yo i s r nt igadMehn m Sm lt g S a ni r ni yL br o Ds t ir n ca i i uai , v aK a r f a e Mo o n s n 8 oi n e i r n c ne, aj7 11 。hn )  ̄j U i rt o ta dSi c B o 2 0 3 C i v sy fA s e s i a
的物理形态将制备工艺分成气相 法 、 相 法 、 液 固相 法 分 别 进 行 阐 述 , 此 基 础 上 分 析 比较 了不 同 制 备 工 艺 的 优 缺 在 点 , 对 其 发 展前 景 进 行 了展 望 。 并

二氧化钛作为光催化剂的研究

二氧化钛作为光催化剂的研究

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1972 年,A.Fujishima 等首次发现在光电池中受辐射的TiO2,表面能持续发生水的氧化还原反应,这一发现揭开了光催化材料研究和应用的序幕。

1976 年J.H.Carey 等报道了TiO2水浊液在近紫外光的照射下可使多氯联苯脱氯。

S.N.Frank 等也于1977 年用TiO2粉末光催化降解了含CN-的溶液。

由此,开始了TiO2光催化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研究,继而引起了污水治理方面的技术革命。

近十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觉醒,纳米级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物理、化学、材料和环境等领域科学家的广泛关注,成为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

TiO2 是一种重要的无机材料,其具有较高的折光系数和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能。

以TiO2 做光催化剂的非均相光催化氧化有机物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被广泛地用来光解水、杀菌和制备太阳能敏化电池等。

特别是在环境保护方面,TiO2 作为光催化剂更是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但TiO2 的禁带宽度是3.2eV,需要能量大于3.2eV 的紫外光(波长小于380nm)才能使其激发产生光生电子-空穴对,因此对可见光的响应低,导致太阳能利用率低(只利用约3~5%的紫外光部分)。

同时光生电子和光生空穴的快速复合大大降低了TiO2 光催化的量子效率,直接影响到TiO2 光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因此,提高光催化剂的量子效率和光催化活性成为光催化研究的核心内容。

通过科学工作者对二氧化钛的物质结构、制备方法、催化性能、催化机理等方面的深入系统的研究,这种快速高效、性能稳定、无毒无害的新型光催化材料在废水处理、有害气体净化、卫生保健、建筑物材料、纺织品、涂料、军事、太阳能贮存与转换以及光化学合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1 TiO2光催化作用机理“光催化”从字面意思看,似乎是指反应中光作为催化剂参加反应,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光子本身是一种反应物质,在反应过程中被消耗掉了,真正扮演催化剂角色的却是TiO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电化学方法
制备 TiO2 薄膜常用的电化学方法有阳极氧化、 微 弧 氧 化 和 阳 极( 或 阴 极) 电 沉 积 等 。 相 对 气 相 沉 积法来说, 电化学方法操作方便, 设备较简单, 可通过控制氧化电压、溶液温度、沉积时间等工 艺参数获得相应的薄膜厚度和粒子形貌; 但该类 方法要在导电的基底上沉积薄膜, 且要进行热处 理才能晶化。 2.3.1 电沉积法
工艺步骤、特点及研究进展。文章最后指出, 液相法由于自身存在的优点, 仍将是今后二氧化钛薄膜制备和研究
的重点; 而光催化性能更好的掺杂二氧化钛, 其研究重点是探讨掺杂方式、制备方法和优化配比等。
关键词: 二氧化钛薄膜; 制备工艺; 光催化
中图法分类号: O4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5939( 2006) 10- 006- 06
综合评述

VVooll.. 2255,, NNoo.. 190,, 22000066
光催化二氧化钛薄膜的制备工艺研究进展
饶兴堂, 任富建
( 中国地质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74)
摘 要: 评述了制备二氧化钛薄膜的液相法、气相法和电化学法 3 大类方法的优缺点, 以及 3 大类方法所包含的
溶胶- 凝胶、微乳液、磁控溅射、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阳极氧化和微弧氧化等方法制备二氧化钛薄膜的
TiO2 薄膜可采用电子束蒸发 、 活 化 反 应 蒸 发 、 离子束溅射、离子束辅助沉积、磁控溅射等物理气 相沉积方法来制备。目前, 应用较多的为磁控溅射 法。该方法又分为射频反应磁控溅射法和直流( 交 流) 反应磁控溅射法。射频反应磁控溅射法是指在 射频电源交变电场的作用下, 气体中的电子随之发 生振荡, 而使气体电离为等离子体的一种溅射法。 射频磁控溅射制备的纳米 TiO2 薄膜具有良好的透明 度 、 较 强 的 光 催 化 性 能 和 光 致 超 亲 水 性 。 金 炯 等 [27] 采 用 射 频 反 应 磁 控 溅 射 法 制 备 了 低 辐 射 的 TiO2 薄 膜。对低辐射膜的薄膜结构的设计和测试结果表 明 , 较 合 适 的 膜 层 结 构 是 空 气/ TiO2/Ti/Ag/ TiO2/玻
直( 交) 流反应磁控溅射法具有高速、低温、低 损伤、易于控制的特点, 目前已在工业生产中应 用。蔡 臻 炜 等 [28]用 直 流 反 应 磁 控 溅 射 方 法 在 玻 璃 基 底上制备了 Sb 修饰的 TiO2 薄膜。利用 XRD, Raman 光谱以及 SIMS 研究了 Sb 对薄膜表面结晶情况的影 响, 并用 XPS 及 SIMS 分析了薄膜的成分。结果表 明, Sb 的修饰对 TiO2 薄膜晶化有优化作用, 起到了 类似表面活性剂的作用, 并使薄膜表面的光致亲水 性能得到改善; 当 Sb 修饰过量时, 破坏了 TiO2 原 有的晶格结构, 劣化了薄膜表面的光致亲水性。与 液相法相比, 磁控溅射法在沉积条件的选择上更为 灵活。利用磁控溅射法很容易调整制备条件和控制 薄膜的结构与性质, 因而可通过改变工艺参数制备 出成分、结构及性能各异的薄膜。 2.2.2 化学气相沉积
法很多, 主要有液相制备方法、物理气相沉积法、 化学气相沉积法、电化学方法等。采用不同的工艺 方法和工艺参数制备的二氧化钛薄膜, 其成分、结 构、取向和厚度均有差异, 其用途也不尽相同。笔 者对近年来几种常用的 TiO2 薄膜制备方法的研究进 展及其优缺点进行了介绍和评述。
2 二氧化钛薄膜的制备方法
液相沉积法( LPD) 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制 备 TiO2 薄膜的新方法。其反应液为金属氟化物的水 溶液, 通过溶液中金属氟化络离子与氟离子消耗剂 之间的配位体置换, 驱动金属氟化物的水解平衡移 动, 使金属氧化物沉淀在基片上。
冯 海 涛 等 [22]采 用 液 相 沉 积 法 在 普 通 载 玻 片 上 制 备出了掺铁二氧化钛亲水性薄膜, 通过扫描电镜 ( SEM) 观察及水滴接触角的测试, 分析了薄膜的表 面形貌及铁离子对亲水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 明, 利用液相沉积法制备出的薄膜均匀, 结晶形貌 良好, 平均粒径为 15 nm; 铁离子掺杂量在 0.05% 时, 薄膜的亲水性能最佳。
综合评述

VVooll.. 2255,, NNoo.. 190,, 22000066
璃基片的多层结构。用 扫 描 电 镜 分 析 了 保 护 层( 钛 层) 的 作 用。结果表明, 银膜很容易氧化失效, 失 去反射红外和紫外光作用, 在表面镀覆钛保护层可 以很好地保护银, 避免银氧化, 从而提高使用寿 命。用分光光度计测试样品的透射率, 当保护层钛层 厚度为 1 nm 时, 相应的膜系在可见光区( 380 ̄780 nm) 的最高透射率可达 82. 4%, 平均透射率为 75%; 在 近红外区( 780  ̄2 500 nm) 的平均透射率为 16. 2%, 可以满足建筑物幕墙玻璃等低辐射膜的要求。
1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所引起的各种生态环境问题也逐步显现, 并影响到 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健康, 而利用半导体材料的光催 化性能对环境中各种污染物的去除已引起世界的广 泛关注。TiO2 半导体光催化氧化技术因其具有光催 化效率高、能耗低、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适 用范围广、无二次污染等突出优点而成为科研工作 者的研究热点。作为新一代的环境净化材料, 光催 化 TiO2 的制备、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 重 视 [1]。 自 1972 年 Fujishima 等 人[2]发 现 受 辐 射 的 TiO2 表 面 能 发 生 水 的 持 续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以 来 , 以 TiO2 为代表的光催化材料已得到广泛的研究。最初 主要是利用 TiO2 的光催化作用进行太阳能转换, 后 来研究范围扩展到有机物合成、贵金属回收、废水 处理、N2 和 CO2 的还原等领域。近年来, 人们发现 TiO2 光催化材料还具有净化空气、杀菌、除臭、超 亲水性等功能[3], 已广泛应用 于 抗 菌 陶 瓷 、 空 气 净 化 器 、 免 擦拭的汽车后视镜等。TiO2 薄膜的制备方
电沉积法通常以 TiO2 导电氧化物为工作电极 , 铂片为辅助电极, 饱和甘汞电极作参比电极, 用二 次蒸馏水配置的 CH3COONa 和电镀金属盐的混合溶 液为电解液, 进行沉积, 获得薄膜。
比表面积 分析进一步表明, 随着负载量的增加, 表面积减小。降解 4- 氯酸时, 负载量为 8%的 TiO2 催化效果最好。煅烧温度以 773 K 为宜, 随着煅烧 温度的升高, TiO2 催化能力明显降低。负载量和煅 烧温度是决定负载型 TiO2 光催化能力的关键参数。
随着薄膜制备技术的发展, 化学气相沉积技术 也正在不断地得到发展和完善; 但该方法对设备要 求比较高, 成本也较高, 对膜微观表面、颗粒度大 小难以控制。
2.1 液相法
2.1.1 溶胶 - 凝胶法 溶 胶 - 凝 胶 法 通 常 采 用 TiO2 的 溶 胶 凝 胶 来 制
膜 , 在 制 备 TiO2 的 溶 胶 凝 胶 过 程 中 , 常 用 的 钛 醇 盐有钛酸乙酯、钛酸四异丙酯、钛酸正丁酯等, 其中钛酸丁酯是主要原料, 加入去离子水和无水 乙醇配制反应液, 并加入冰醋酸、乙酰丙酮或二 乙醇胺作催化剂, 以缓解钛酸丁酯的强烈水解。 在不断搅拌下, 使其形成均匀透明的溶胶, 然后, 用普通玻璃片或双面抛光的石英玻璃、单晶硅、 不锈钢片作基片, 采用匀胶法或浸渍提拉法等制
用 溶 胶 - 凝 胶 法 制 备 TiO2 薄 膜 具 有 薄 膜 纯 度 高、均匀性好、合成温度低、反应条件易于控制、 制备工艺过程相对简单、无需特殊贵重的仪器、同 时制得的薄膜孔径小且孔径分布范围窄等优点[4]。缺 点是原料价格昂贵, 凝胶颗粒之间烧结性差, 产物 干燥时收缩大。 2.1.2 液相沉积法
徐 等[29]采用 CVD 技术进行了活性炭表面沉积 纳米 TiO2 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当煅烧温度为 773 K 时, TiO2 为锐钛矿型; 为 873 K 时 , 则 出 现 了 金 红 石型 TiO2。负载量为 8%时, 负载 TiO2 颗粒的粒径 为 10~20 nm; 负 载 量 为 18%时 , 粒 径 为 200 nm。
22000066年年2255卷卷第第190 期期
稀有金属快报 7
得凝胶膜, 凝胶膜经一定的温度焙烧, 使有机物基 本分解和挥发, 可得到不同晶相、具有很大表面积 和粗糙度的 TiO2 薄膜。
贾 桂 玲 等 [5]在 传 统 溶 胶 - 凝 胶 法 基 础 上 , 改 进 陈化及凝胶工艺, 并采取破胶、回流、重新分散等 手段, 得到稳定、无异味光催化溶胶, 然后涂敷在 玻璃基体上制得 透 明 TiO2 薄 膜 。XRD 物 相 分 析 表 明 , 样 品 主 要 为 锐 钛 矿 型 , 平 均 粒 径 为 16.6 nm。 通过甲醛气体光催化降解实验, 评价了 TiO2 薄膜的 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 在 8 W 紫外灯照射下, 该 薄膜能有效降解甲醛。溶胶- 凝 胶 方 法 可 制 备 TiO2/ 非 金 属 、 [6 ̄8] TiO2/金属( Fe, Sn, Ag 等) 、 [9 ̄11] TiO2/其 它 氧 化 物 和 [12 ̄14] 其 它 复 合 薄 膜 材 料 。 [15 ̄20] 此 外 , 此 法 还可以结合旋涂法制备 TiO2 薄膜材料[21]。
张 伟 进 等 [25]通 过 在 配 制 的 钛 溶 胶 中 掺 入 阳 离 子 型微乳液, 并控制掺入量和 pH 值, 使混合溶胶稳 定, 涂膜后经过适当热处理得到了 TiO2 纳米多孔薄 膜。借助 XRD, FTIR, DTA, AFM, BET 等测试手 段, 分析讨论了微乳液对多孔二氧化钛薄膜的结晶 行为、表面形貌和孔结构的影响。光催化活性测试 结果表明, 随着微乳液的加入, 初期使薄膜表面更 粗糙, 孔数量增加, 孔连通性提高, 从而比表面积 增加, 光催化活性提高; 而当微乳液和钛溶胶比例 超过 0.3 后, 孔连通性进一步提高, 造成比表面积 减小, 最终导致薄膜光催化活性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