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鸡的生活习性

合集下载

山鸡养殖技术知识大全介绍

山鸡养殖技术知识大全介绍

山鸡:又叫野鸡、雉鸡。

性情活泼,善于奔走而不善飞行,喜欢游走觅食,奔跑速度快,高飞能力差,只能短距离低飞并且不能持久。

食量小,食性杂,胃囊较小,容纳的食物也少,喜欢吃一点就走,转一圈回来再吃。

山鸡是杂食鸟,喜欢各种昆虫、小型两栖动物、谷类、豆类、草籽、绿叶嫩枝等。

人工养殖山鸡,可以适合大群饲养环境。

山鸡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肉质细嫩鲜美,野味浓,其蛋白质含量高。

《CCTV7农广天地正版光盘——山鸡养殖技术》(68元包特快专递邮费)山鸡,学名环颈雉,也叫雉鸡,是一种具有观赏、药用和食用价值的特种禽类。

山鸡的全身是宝。

山鸡肉营养丰富,各种维生素成分含量多,而且是高蛋白低脂肪的上等美味;常吃山鸡肉可以健身强体、益寿延年,还可使人聪明。

本片介绍:1、“棚架式”鸡舍的建造;2、引种;3、孵化前的准备工作;4、孵化程序;5、雏山鸡的饲养和管理;6、成年山鸡的饲养和管理;7、山鸡“产蛋鸡”的饲养和管理;8、山鸡常见病的防治;9、几种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等技术。

《金盾出版社正版光盘——山鸡养殖新技术》(68元包特快专递邮费)讲述了集肉用、观赏和药用于一身的名贵野味珍禽山鸡的各种生活习性及养殖方向的各种注意事项。

针对性强,具有很好的参考、指导作用。

01 山鸡的生活习性02 山鸡养殖场的建设03 山鸡的繁育技术04 山鸡育雏期的饲养管理05 山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06 种用山鸡的饲养管理07 山鸡场的卫生防疫《正版图书——雉鸡养殖技术》图书,内容包括:雉鸡的生物学及经济学特性、雉鸡场的建筑和设备、雉鸡的营养及饲料、雉鸡的品种选育与繁殖、雉鸡的饲养管理、雉鸡的销售加工、雉鸡养殖的经济核算、雉鸡狩猎场的经营、雉鸡卫生防疫的基本知识和雉鸡常见病的防治等10章。

书中主要介绍了地产山鸡和美国七彩山鸡,内容通俗易懂,技术科学实用。

本书不仅可供雉鸡饲养场和饲养户用于指导生产,也可供有关科研单位、农业院校技术人员和师生参考。

第一章雉鸡的生物学及经济学特性一、雉鸡的生物学特性二、雉鸡的经济价值三、雉鸡人工养殖的概况第二章雉鸡场的建筑和设备一、场址的选择及建筑布局二、主要设备第三章雉鸡的营养及饲料一、雉鸡的消化系统二、雉鸡饲料的种类及特征三、雉鸡的营养需要及饲料配方第四章雉鸡的品种选育与繁殖一、雉鸡的品种与选育二、雉鸡的繁殖三、雉鸡种蛋的孵化四、育雏第五章雉鸡的饲养管理一、中雏的饲养管理二、大雏的饲养管理三、种雉鸡的饲养管理四、商品雉鸡的饲养技术第六章雉鸡的销售与加工一、雉鸡的销售二、粗加工及贮藏三、雉鸡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第七章雉鸡养殖的经济效益核算一、影响雉鸡的因素二、商品性雉鸡的成本核算三、饲养雉鸡的盈利因素第八章雉鸡狩猎场的经营一、经营雉鸡狩猎场的意义二、狩猎雉鸡的驯养技术三、狩猎场的经营管理第九章雉鸡卫生防疫的基本知识一、疫病的传染来源二、疫病的预防和控制第十章雉鸡常见病的防治一、传染病二、其他疾病。

山鸡的养殖技术,山鸡养殖技术,山鸡养殖方法

山鸡的养殖技术,山鸡养殖技术,山鸡养殖方法

野鸡(山鸡)养殖技术目前,整个农业已经进入以调整结构、提高效益为特征的新阶段,发展特禽养殖业,是促进农村养殖经济“高产、优质、高效”的重要途径据市场信息反馈,野鸡(山鸡)在国内外市场上走俏。

一些省市的外贸单位大量收购野鸡(山鸡)出口。

在国内市场上,不少城市野鸡(山鸡)供不应求。

有价无货。

国内外对野鸡(山鸡)的需求量仍在增长,国内野鸡(山鸡)肉在城市市场售价50~60 元/kg,发展野鸡(山鸡)特禽养殖正当其时。

同时,野鸡(山鸡)羽毛鲜艳,有些地方加工制成标本每架售价300 元左右,需求量很大。

养殖野鸡(山鸡)可当年建场,当年投产,当年见效。

正确引导野鸡(山鸡)的生产,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强科学化生产管理,将会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展野鸡(山鸡)养殖大有可为。

1 野鸡(山鸡)的生物学特性1.1野鸡(山鸡)的形态结构雄野鸡(山鸡)体长80cm 左右,体重1.2kg 左右。

头部具黑色光泽,有显眼的耳羽簇,宽大的眼周裸皮鲜红色。

有些亚种有白色颈圈。

身体披金挂彩,满身点缀着发光羽毛,从墨绿色至铜色至金色;两翼灰色,尾长而尖,褐色并带黑色横纹。

雌野鸡(山鸡)体形较小,体长60cm 左右,体重0.8 kg 左右。

雌野鸡(山鸡)没有雄野鸡(山鸡)那样鲜艳的羽毛,羽色暗淡,周身密布浅褐色斑纹。

野鸡(山鸡)被赶时能迅速起飞,飞行快,声音大。

雏雉全身被黑灰色绒毛,绒毛洁净蓬松,长短整齐,叫声响亮而清脆,颧部具很多的白色;胸部淡黄色;肋部具丰富的橘黄色。

1.2 野鸡(山鸡)的生活习性野鸡(山鸡)适应性强,平原、丘陵、山地等各种地形都有它们的活动踪迹。

夏天32℃的炎热高温,冬季-35℃的严寒低温,野鸡(山鸡)也均能生存。

野鸡(山鸡)胆小机警,野外生存的野鸡(山鸡)常有集群性,在繁殖季节常以一强壮雄野鸡(山鸡)为中心,形成一稳定的野鸡(山鸡)繁殖群,若有它群雄性侵入,常会发生激烈的争斗。

针对野鸡(山鸡)此种特性,人工养殖野鸡(山鸡)应特别注意饲养密度不能过大,饲养密度过大时常容易导致群养野鸡(山鸡)发生“啄斗”现象。

七彩山鸡养殖资料

七彩山鸡养殖资料

七彩山鸡养殖资料山鸡英文名:Common Pheasant 学名:Phasianus colchicus山鸡俗称野鸡,又称雉鸡,因其毛七彩斑斓,故名为七彩山鸡,是集肉用、观赏和药用于一身的名贵野味珍禽,七彩山鸡被誉为“野味之王”、“动物人参”。

山鸡共有30个亚种,分布在我国境内的有19个亚种,遍布于我国各地,国内外的山鸡大都是由我国这些亚种驯化或杂交而成。

分布范围包括西古北区的东南部、中亚、西伯利亚东南部、乌苏里流域、中国台湾等地、朝鲜、日本及北部湾。

引种至欧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夏威夷及北美洲。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七彩山鸡 - 物种特征七彩山鸡山鸡的外形分头、颈、躯干和四肢4个部分,体表有一层羽毛覆盖。

公山鸡头和颈的羽毛为淡蓝色至绿色,颈上有明显的白环,胸部中央的羽毛呈紫红色,两侧为淡蓝色,背腰部均为浅银灰而带绿色,腹侧为淡黄色并带有黑色的斑纹,尾羽较长,呈橄榄黄色,并具有黑色横斑,中央4对尾羽呈红紫色,两侧尾羽浅橄榄色,具褐色斑点,翼上覆羽浅灰色,边缘白色。

母山鸡羽色不如雄鸡艳丽,体形较公山鸡小,头顶上有黑色和棕色的斑纹,后颈羽基栗色,近边缘为黑色,喉部略带白色,胸部和背部羽颜色较杂,羽片中央有黑棕色斑点。

腹羽淡棕色。

尾羽是黑色和浅黄色的呈虫迹状的条纹。

公山鸡平均体重可达1500克,母山鸡平均体重可达1250克。

七彩山鸡 - 生活习性(1)适应性强。

山鸡适应性和抗病力强,从平原到山区、河流到峡谷,海拔300米到3000米均有山鸡栖息生存,并随季节变化而作不规范的垂直迁徙,能耐受40℃的酷暑和-15℃的严寒,夏季栖于气候凉爽、通风、食物较丰富的地区,秋后迁徙至向阳背风处。

一般临晨出来活动、觅食,野生状态下的山鸡主要栖息于苇塘内、有庄稼生长附近有小丛林的丘陵地及平坦的庄稼地,下雪或大雨天气多在树根下过夜,家养山鸡习惯在地上过夜。

山鸡的养殖

山鸡的养殖

山鸡的养殖(一) 山鸡雉鸡,又称野鸡、山鸡、环颈鸡,是世界上重要的狩猎禽之一,共有30余个品种。

山鸡适应性强,分布广泛,全世界各个地区都有山鸡生存。

(二)形态和特点成年的雄鸡和雌鸡有明显的区别,雄鸡的羽毛漂亮,有红色和绿色,酱红色等色彩,头长两个毛角,颈环白圈,故又称环颈鸡,两脚长有距骨,脸是绯红色,倒冠很长。

雌鸡分棕红色和灰麻色,不长角,无倒冠,两脚无距骨。

(三)习性山鸡有随季节变化小范围垂直迁徙的习性,夏天栖于海拔较高的针、阔叶混交林边缘的灌木丛中,秋季迁转到海拔较低的避风向阳处。

(四)食性山鸡的食性很杂,以植物为主,喜食植物的嫩芽、种子、果实等以及豆类、谷类,偶尔捕食昆虫。

山鸡食量小,喜少食多餐。

第二章节:野鸡的经济学特征(一)野鸡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野鸡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及钙、钠、磺等多种微量元素,其蛋白质含量为28.94%. 山鸡的胆、血等经过提炼可制成医药制剂,有极高的滋补、药用、保健和美容价值。

雄性山鸡毛可制作毛工艺品、还可成段、锦并制作成礼服,鸡皮可制成各种精美的皮具。

它是集食用、药用、毛用、皮用于一体的珍禽动物,有极高综合利用价值的“特养”珍禽。

(二)野鸡的养殖前景和经济效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食物结构向营养与鲜野绿方面转移。

野鸡羽毛漂亮,观赏性强,更具有吉祥之意,所以它是探亲访友送礼佳品,野鸡肉脂肪少,蛋白质含量高,且具有食疗价值,更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由于我国沿海地区、香港、澳门盛行吃山鸡,每年还要大量出口日本、新加坡等国。

加之近年来人为大量猎捕,野生山鸡濒临绝迹,从而出现国际、国内市场山鸡货源奇缺、供不应求的紧张状况,预测近十年内山鸡市场无法饱和,养殖山鸡的前景不可估量。

养殖山鸡具有投资小、食性杂、适应强、见效快等特点。

投资小:旧房、旧仓库、庭院、果园、坡地等可围圈的地方均可作为养殖山鸡的场地。

食性杂:山鸡吃米糠、麦麸、各种蔬菜、稻谷、高粱、玉米、蝇蛆等,与家鸡相似。

【动物世界】野鸡

【动物世界】野鸡

【动物世界】野鸡【动物世界】野鸡野鸡(学名:Lophura swinhoii),又叫凰、雉鸡、山鸡。

性情活泼,善于奔走并善飞行,喜欢游走觅食,奔跑速度快,高飞能力不强,只能短距离低飞并且不能持久。

食量小,食性杂,胃囊较小,容纳的食物也少,喜欢吃一点就走,转一圈回来再吃。

野鸡是杂食鸟,喜欢各种昆虫、小型两栖动物、谷类、豆类、草籽、绿叶嫩枝等。

人工养殖山鸡,可以适合大群饲养环境。

野鸡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肉质细嫩鲜美,野味浓,其蛋白质含量高。

公山鸡的羽毛艳丽,具有观赏价值,标本可以提供给教学、科研和展览用,还可以作为高雅贵重的装饰品。

野鸡的体形较家鸡略小,但尾巴却长得多。

雄野鸡体长90~100厘米(包括尾巴),尾长41~53厘米,体重1000~1500克。

雄野鸡羽色华丽,头顶黄铜色,两侧有微白眉纹;眼周裸出,喉和后颈均黑色,颈部为鲜艳的紫绿色,并具有一明显的白色颈环(环颈雉即因此得名);背部前方为金黄色,向后转栗红色,再后为橄榄绿色,均杂有黑白斑纹;腰侧纯蓝灰色,向后转栗色;胸呈金属带紫的铜红色;尾羽长,尾羽中央黄褐色,两侧紫栗色,具有横斑。

雌山鸡体形较小,羽色暗淡,大都为褐色和棕黄色,并杂以黑斑;眼栗红色;嘴淡褐色,基部转黑;尾上黑斑缀以栗色更为显著,尾羽较短。

脚红灰褐色,爪黑色。

野鸡的不同品种之间,其形态特征不尽相同。

生活习性可以合法养殖食用的“山鸡”有两种,包括环颈雉和石鸡。

环颈雉适应性广,抗寒,耐粗生活环境从平原到山区,从河流到峡谷,栖息在海拔300~3000米的陆地各种生态环境中,夏季能耐受32℃以上高温,冬季零下35℃也能在冰天雪地行动觅食,饮冰碴水,不怕冷。

食性:主要以草本植物和灌木的嫩芽、嫩叶、浆果、种子、苔藓、地衣和昆虫为食,也常到附近农地取食谷物。

生长繁殖性成熟晚,季节性产蛋雉鸡生长到10月龄左右才达到性成熟,并开始繁殪。

雄雉鸡比雌雉鸡晚1个月性成熟。

在自然环境中,野生雉鸡的繁殖期从每年2月份到6~7月份,雉鸡的产蛋量即达到全年产量90%以上。

山鸡的饲养方法和注意事项

山鸡的饲养方法和注意事项

⼭鸡的饲养⽅法和注意事项⼀、⼭鸡的⽣活习性⼭鸡适应性强,分布⼴泛,全世界各个地区⼏乎都有⼭鸡⽣存。

⼭鸡有随季节变化⼩范围垂直迁徙的习性,夏天栖于海拔较⾼的针、阔叶混交林边缘的灌⽊丛中,秋季迁转到海拔较低的避风向阳处。

⼭鸡的⾷性很杂,以植物为主,喜⾷植物的嫩芽、种⼦、果实等以及⾖类、⾕类,偶尔捕⾷昆⾍。

⼭鸡⾷量⼩,喜少⾷多餐。

⼭鸡的翅膀飞⾏能⼒差,不善飞⾏,往往⼏次起落便不能再起飞,⼭鸡善于奔⾛,跳跃。

⼭鸡10~11个⽉可达性成熟,并开始繁殖。

⼭鸡繁殖⾼峰期在5~6⽉,年产蛋两窝,每窝10~15枚,蛋重25~28克,多呈浅黄⾊椭圆形。

⼆、饲养场建设⼭鸡场舍应选择在有利于排⽔⼲燥、背风向阳、⽆污染源、交通⽅便⼜不近村庄、⼴矿,较为清静并有卫⽣⽔源和电源的地⽅。

每间鸡舍以32平⽅⽶为宜。

规模养殖,每栋鸡舍长36⽶,宽8⽶,⾼2⽶以上。

鸡舍前设有活动场地,每间舍场之间⽤尼龙⽹或铁丝⽹分隔,上有罩⽹,以防飞逃。

7~8⽉,天⽓炎热,应搭棚蔽荫。

1.育雏室分为平⾯式和⽹箱式两种,要求保温性能好,⼜利于通风排出废⽓。

平⾯式育雏室每幢长20⽶、宽5⽶、⾼2.5~2.8⽶,⽤纤维板或砖分为4间。

每间的⼀边留⼀⾛廊,顶部设置保温隔热板,墙脚离地30厘⽶左右,墙顶部开有窗⼝便于通风。

每间设⼀个保温伞,或⽤8个红外线灯泡作热源。

地板垫上⾕壳作垫料。

每间可育雏400~500只,每幢可育1600~2000只。

⽹箱式育雏室是在室内设⼀列列⽹箱,以便于管理,提⾼育雏密度,减少粪便接触和胃肠疾病发⽣。

⽹箱长100厘⽶、宽50厘⽶、⾼45厘⽶,底⽹眼要求3×1厘⽶或1×1厘⽶,侧⽹眼3×1厘⽶或2×1厘⽶。

每个⽹箱可育雏40只。

2.中雏⽹舍每幢长25⽶、宽5⽶、⾼1.8⽶。

禽舍南⾯侧建有相连接的运动场,长2.5⽶、宽3⽶、⾼1.8⽶。

每幢舍⽤尼龙⽹分为5间,上设天⽹。

⽹眼为1.5×1.5厘⽶。

山鸡的生活习性

山鸡的生活习性

山鸡的生活习性
山鸡,又称白鹇,是一种生活在山地和森林中的鸟类。

它们通常生活在海拔较
高的地方,喜欢在草地和灌木丛中觅食。

山鸡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鸟类,它们的生活习性非常有趣。

首先,山鸡是一种非常独立的鸟类。

它们喜欢独自觅食,很少和其他鸟类群居。

在山地和森林中,你很容易就能看到一只孤独的山鸡在草地上觅食。

即使是在繁殖期,山鸡也只是在短暂的时间内和伴侣一起生活,其他时间还是喜欢独自行动。

其次,山鸡是一种非常警惕的鸟类。

它们对周围的环境非常敏感,一旦发现有
危险的情况,就会立刻躲藏起来。

这也是山鸡能够在山地和森林中生存下来的重要原因之一。

它们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快速的反应能力,能够及时躲避捕食者的袭击。

此外,山鸡是一种非常喜欢清晨活动的鸟类。

在清晨的时候,山鸡会从树上飞
下来,开始在草地上觅食。

它们喜欢在清晨的阳光下活动,享受清新的空气和宁静的环境。

而在白天的其他时间,山鸡则会选择在树上休息,避开日光的直射。

总的来说,山鸡是一种非常有趣的鸟类,它们的生活习性展现了它们独立、警
惕和清晨活动的特点。

在山地和森林中,山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鸟类,它们的存在丰富了这片土地的生态多样性,也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乐趣和惊喜。

希望我们能够更多地了解和保护这些可爱的山鸡,让它们在自己的家园中自由自在地生活。

七彩山鸡种类和生活习性介绍

七彩山鸡种类和生活习性介绍

七彩山鸡种类和生活习性介绍七彩山鸡是一种多彩的鸟类,也被称为孔雀农场鸡。

它们因其丰富多彩的羽毛而闻名,以及它们招展翅膀时所展示出的华丽蓝绿色。

七彩山鸡是孔雀科的一员,体型较小,通常只有50-70厘米长,其中大部分是长长的尾羽。

尾羽是它们最显眼的特征之一,它们非常长,可以达到1.8米长。

七彩山鸡的体型相对较小,它的身体笨重,鸟嘴长度为6-8厘米,圆形且很结实。

七彩山鸡有多个亚种,每个亚种的羽毛颜色略有不同。

其中最常见的亚种是蓝色七彩山鸡,它们胸部和腹部的羽毛是蓝色的,尾羽是绿色的。

还有一种灰色七彩山鸡,它们的羽毛颜色较为灰暗,但仍然很漂亮。

除了这些常见的亚种外,还有其他亚种,如红色和黄色七彩山鸡。

七彩山鸡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森林和草地中,通常栖息在较高的海拔地区。

它们喜欢在树上建立巢穴,以避免天敌的侵袭。

七彩山鸡是一种食肉鸟类,它们主要以昆虫和小型爬行动物为食,如蛇、蜥蜴和青蛙。

七彩山鸡是一种群居鸟类,通常以10-20只的小群体形式生活在一起。

它们是非常社交的鸟类,喜欢在一起打闹和互动。

但是一旦感到威胁,它们会立刻采取保护措施。

七彩山鸡会鸣叫以警示其他成员,并立即飞离危险地区。

七彩山鸡在繁殖季节时表现出特别的行为。

雄鸟会展示自己的美丽羽毛,以吸引雌鸟的注意。

它们还会摆动尾巴,跳跃和跳跃,同时发出声音,以表达对雌鸟的兴趣。

一旦雌鸟接受了雄鸟的求爱,它们会一起建立巢穴,并共同孵化蛋。

雌鸟通常会产下5-8枚蛋,孵化期约为3-4周。

七彩山鸡的羽毛是它们最显著的特征,这也是使它们备受关注的原因之一、这些华丽的羽毛通常用于装饰和制作艺术品。

然而,由于非法盗猎和栖息地破坏,七彩山鸡的数量逐渐减少,被列为濒危物种。

总的来说,七彩山鸡是一种美丽而神秘的鸟类,以其华丽多彩的羽毛而闻名。

它们喜欢栖息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森林和草地中,是非常社交和友好的鸟类。

然而,我们也要意识到保护七彩山鸡的重要性,以确保它们能够继续生存在我们美丽的大自然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鸡的生活习性
山鸡学名环颈难,别名又称山鸡、野鸡、七彩山鸡等。

它是世界上重要的狩猎野禽之一,也是世界上人工驯养最广泛的珍禽之一。

一、山鸡的种类及分布
野生山鸡主要分布在亚洲各国,我国是重要的原产地。

自19世纪80年代引种美国驯养成功后,经一百多年的选育繁衍,现已遍布世界各地,品种达30多个。

我国共分布18个亚种,除西藏的部分高原和海南岛外,全国各省区都有分布。

云南省分布的主要有四川雏鸡、血山、孔雀难等,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有关科研部门借鉴外国驯养繁育经验和种源,培育出一批人工饲养的优良品种,如河北亚种山鸡、中国环颈山鸡、左家山鸡、黑化雏鸡、白山鸡等,为山鸡养殖的大发展奠定了种源基础。

二、山鸡的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雄鸡的体形略小于家鸡,但尾长且逐渐变尖,公母山的外貌区别明显。

雄山羽毛艳丽,色彩斑斓。

头部呈铜褐色,两侧有白色眉纹带;脸部皮肤裸露呈绊红色,上缀黑色点状小羽;颈部绿色,似金属闪光,并在下部有一白色颈环连续不断;胸部铜红色呈金属反光,背和腰羽黄褐色,带黑色斑纹;脚趾灰色,咏灰褐
色。

成年雌山鸡,上体呈黑、粟及褐色相杂状,头顶有沙色斑纹,眼睑淡红褐色。

公山一般体长35-36厘米,体重约1.5公斤;母难体长3233厘米,体重约1.2公斤。

(二)山鸡的生活习性
1.适应能力强
山鸡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夏季能耐30℃以上高温,冬天抗-30℃以下严寒。

所以,从海拔300-400米的丘陵地带至3000米以上的高寒山地,均有山鸡分布。

我国各地饲养实践表明:从湿热的南方到寒冷的东北,从东部沿海到西部高原,雄鸡都能适应生
长,都可以大力发展人工饲养。

2.食物范围广
山鸡属杂食性禽类,但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常在草丛、作物间采食植物的嫩芽、种子、果实等,也捕捉一些昆虫、蛆躬}、小型两栖动物为食。

一般情况下,植物性饲料占90%以上,动物性饲料不到10%雏鸡嗦囊较小,容纳食物量有
限,喜欢少吃多餐,野外采食往往是吃一点就走,过一会儿又回过头来再吃。

3.常集群生活
山鸡有较强的集群性,冬季常集聚在一起集体越冬,直到3-4月份繁殖季节,才以雄山鸡为核心,雄雌比为1:3-4组成相对稳定的“婚配群”,活动在自己的领地上。

如遇其它雄山袭扰,两雄锥会发生激烈争斗,以保卫自己的地盘不被侵占。

(三)山鸡的生理特征
1.胆小易受惊吓
山鸡胆怯而机警,对声、光和颜色等的变化特别敏感,警觉性很高,即使在觅食过程中也会不停地抬头张望,观察四周动向,如遇危险,便迅速逃避。

当敌害接近时即起飞,不久便滑翔
落下。

人工饲养条件下,如受声、光等惊吓,难群会乱飞乱撞,常碰得头破血流,羽毛脱损。

2.特别好争斗
山鸡野性较强,同笼雄山鸡间常发生争斗,争配偶、争地位,常打斗得头破血流才分胜负。

3.繁殖特性
山鸡10-12月龄性成熟,并且开始繁殖。

雌难5-6月份为产蛋高峰,野鸡年产蛋2窝,每窝10-15枚。

孵化期雌难常在树林、草丛隐蔽处营巢孵化。

雏鸡出壳后,由母鸡带领成群活动,一个月后雏难会逐步单独生活。

雄难性成熟较雌鸡迟4周左右。

人工
饲养条件下,母山一年只产1季蛋,产蛋期一般为4月至8月,有的延长到9月,年产蛋量80枚左右,蛋重30克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