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三色原理教你调色
PS色彩_理解三色原理教你调色

PS色彩_理解三色原理教你调色色彩是人类视觉系统通过感知光的不同波长而产生的一种感觉。
在绘画、设计和摄影等领域中,色彩的运用对作品的表达和传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掌握色彩的运用,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三色原理。
三色原理是色彩理论中最基本的原理之一、它是指将所有的色彩都可以由红、绿和蓝这三种基本色相混合而成。
这三种基本色也分别对应了光的三原色:红光、绿光和蓝光。
三色原理认为,通过不同的比例和强度的混合,可以获得各种各样的中间颜色,包括我们所熟知的所有颜色。
这里的重点是颜色是通过混合来形成的,而不是通过颜料的叠加。
在三色原理中,我们需要了解到的一个概念是色相、明度和饱和度。
色相是指色彩的种类,如红、绿、蓝等。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从白到黑的变化。
饱和度是指色彩的纯度,从灰色混合到相应的纯色的变化。
理解三色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调色。
在调色时,可以根据需要的颜色选择相应的基本色进行混合。
例如,如果需要橙色的色调,可以混合红光和绿光;如果需要紫色的色调,可以混合红光和蓝光。
通过调整每种基本色的比例和强度,可以获得不同的中间颜色。
除了基本色的混合,三色原理还指导着我们在色彩搭配上的运用。
在色彩搭配中,可以通过相邻色、互补色和类似色的组合来实现不同的效果。
相邻色指的是在色相环上相邻的颜色组合,如红色和橙色之间的组合。
这种组合在视觉上会产生一种温暖和谐的感觉。
互补色指的是在色相环上相对的颜色组合,如红色和绿色之间的组合。
互补色的组合在视觉上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对比效果,常用于突出一些元素或营造视觉冲击力的效果。
类似色指的是在色相环上相邻的颜色中选取一个主颜色,然后选择其两侧的颜色作为辅助颜色,如红色、橙色和黄色的组合。
类似色的组合在视觉上会呈现一种和谐的效果,常用于创造柔和、平和的氛围。
在进行色彩搭配时,还可以考虑明度和饱和度的变化以增加色彩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明度的变化可以产生明暗对比,饱和度的变化可以产生色彩的深浅对比。
三色原理调配公式

三色原理调配公式三色原理,又称为三原色原理,是指通过调配三种特定的颜色来实现色彩混合的原理。
这三种颜色是红、绿和蓝,简称为RGB。
三色原理是色彩显示和图像处理领域中的重要概念,在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媒体和电视技术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三色原理中,红、绿和蓝是三个基本的原色,它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比例混合形成其他颜色。
这是因为人眼对颜色的感知是通过视锥细胞来实现的,而视锥细胞中有三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分别对应红、绿、蓝这三种颜色。
因此,当我们看到一种颜色时,实际上是通过这三种细胞的不同程度的兴奋来感知的。
调配三种颜色的公式是通过改变每种颜色的亮度来实现的。
红、绿、蓝三种颜色可以分别用一个范围在0到255之间的数字来表示,其中0代表最暗的颜色,255代表最亮的颜色。
通过改变这三个数字的值,可以调配出无数种不同的颜色。
例如,如果我们把红色的值设为255,绿色和蓝色的值设为0,就得到了纯红色;如果把红色和绿色的值都设为255,蓝色的值设为0,则得到了黄色。
三色原理在计算机图形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计算机显示器和电视屏幕都是采用了RGB的三色模式来显示图像。
当我们在计算机上打开一张彩色图片时,实际上就是通过调配红、绿、蓝三种颜色来还原出原始的图像。
这种原理也被应用在图像处理软件中,比如Photoshop,它可以通过调整每种颜色的值来实现图像的色彩修正和调整。
除了计算机图形学,三色原理在数字媒体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在数字相机中,采用的是三原色CCD或CMOS传感器来捕捉图像。
这些传感器由许多微小的光敏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只能感知红、绿、蓝这三种颜色之一。
当光线通过镜头进入相机时,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线会分别被传感器中的不同单元捕捉到,然后通过计算得到最终的图像。
三色原理还被应用在打印技术中。
彩色打印机通过调配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墨水来实现图像的打印。
当我们在打印机中选择一种颜色时,实际上是通过混合这三种颜色的墨水来还原出原始的颜色。
PS色彩理解三色原理教你调色

PS色彩理解三色原理教你调色色彩是我们视觉世界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它能够给人带来各种不同的情绪和感受。
在色彩学中,PS色彩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调色和图像处理。
在RGB模式下,所有的色彩都是由红、绿、蓝三个基本色光经过不同的叠加和混合产生的。
其中,红加绿会形成黄色光,红加蓝会形成洋红色光,绿加蓝会形成青色光,而三者全部混合则会形成白光。
当其中一个基本色光的强度为0时,混合的色彩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在调色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三色原理来调节图像的整体色彩效果。
如果我们希望增加其中一种颜色的饱和度,可以通过增加相应的基本色光的强度来实现。
例如,如果我们希望增加图像的蓝色调,可以增加蓝光的强度,减少红光和绿光的强度,这样就能够使图像整体呈现出更加蓝色的效果。
另外,三色原理的叠加和混合也是我们进行调色的关键。
例如,如果我们希望调整图像的明度和对比度,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三种基本色光的叠加量来实现。
红光、绿光、蓝光的增加和减少会使图像的明度和对比度发生相应变化,从而达到我们调整图像明暗程度的目的。
此外,在调色过程中,我们还可以运用PS中的色彩校正工具,如色阶、曲线、色相饱和度等来进一步调整图像的色彩效果。
这些工具可以对图像的色调、对比度和饱和度进行精细调节,帮助我们实现更加理想的色彩效果。
总结起来,通过理解PS色彩的三色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图像调色和处理。
通过调整红、绿、蓝三种基本色光的强度和叠加比例,我们可以达到增加或减少其中一种颜色的效果,调整图像的明暗程度和对比度。
同时,结合PS中的色彩校正工具,我们可以进一步精细调节图像的色调、对比度和饱和度,实现更加理想的色彩效果。
学后期调色,从三原色原理开始,懂得调色原理,不畏惧所有调色

学后期调色,从三原色原理开始,懂得调色原理,不畏惧所有调色彻底了解三原色混合原理、一次性解决后期调色难、得到想要的颜色更难等问题。
相机拍摄过程中,图片上的所有颜色都是由三原色红、绿、蓝进行不同亮度级别的混合得到的。
所以如果想要快速提升后期调色能力,那么最重要的就是先彻底了解三原色的混合原理,只有将三原色的混合原理彻底搞懂了,我们的调色能力才会有明显的提升。
之前我在回答摄影后期文章的时候也经常插入一些三原色混合原理的知识,但都是因为篇幅和回答中心点不一样,所以都没有详细的介绍三原色的混合原理。
为了让更多朋友在调色过程中不在迷茫,且能快速的得到自己想要的颜色,以及一些调色工具的应用。
今天就将三原色混合原理详细介绍,然后再结合修一张案例图来重点讲解。
一、三原色混合原理:观察下图三原色的滤色模式效果图,结合图片再对下方的文字来进行理解就简单多了。
首先红色、绿色、蓝色三种颜色为三原色的本色,其他的青、品、黄、紫都是由三原色的本色进行不同亮度级别的混合得到的。
混合原理:红色=黄色+品红、绿色=黄色+青色、蓝色=品红+青色黄色=红色+绿色、品红=红色+蓝色、青色=蓝色+绿色互补色原理:红色互补色为青色、绿色互补色为品红、蓝色互补色为黄色红、绿、蓝都最亮(255)则为白色,最暗(0)则为黑色现在我们就切换到PS当中,看看上面讲解到的混合模式及互补色是不是这样的。
首先打开PS,然后找到前景色,用鼠标点击前景色白色色块。
由于害怕不清晰,所以放大刚才我们点击的前景色属性。
现在前景色为白色,拾色器上面对应的RGB数字都是255最大,刚才我们讲解到的三原色的本色都是最亮255时呈白色,这就对应了。
我们接着来验证:黄色=红色+绿色。
将蓝色B(blue)数值降到0,那么就只有红色(red)和绿色(green)在发光,结果为黄色,与之相对应。
注意:红色和绿色混合可以得到黄色,如果红色和黄色都发最亮(255),那么得到纯黄。
如果红色和黄色都只发一半亮(128)那么得到的就是一种暗黄效果。
后期调色的核心原理:三原色与色彩叠加

2. HSLHSL 和⽩平衡类似,只要把滑块往哪边颜⾊⽅向拉,整张画⾯⾊彩就会偏向所靠的颜⾊。
不同的是,HSL 是针对画⾯现有颜⾊来进⾏调整。
⽐如说,把Aquas(青⾊/浅绿⾊)的滑块往右,也就是往蓝⾊⽅向拉,那么画⾯中原来青⾊的部分就会变成蓝⾊。
这两种⼯具都是很直观⽽好上⼿的,接下来要难度升级啦!3. 曲线曲线中分为 RGB 和三个⾊调曲线,我们这⾥只看三个⾊调曲线(红⾊、绿⾊、蓝⾊曲线)。
红⾊曲线:根据曲线对⾓线将调整区域分割为两个部分,曲线向上拉就是增加红⾊,向下拉就是增加红⾊的补⾊—青⾊。
绿⾊曲线:同理分为两个区域,曲线向上增加绿⾊,曲线向下增加绿⾊的补⾊—洋红。
蓝⾊曲线:曲线向上增加蓝⾊,曲线向下增加蓝⾊的补⾊—黄⾊。
回到我们待点评的样⽚上来。
既然要调整的是蓝⾊,我们就来看看它的蓝⾊曲线:如果将蓝⾊曲线拉⾼,也就是给画⾯增加了蓝⾊,图⽚会变成这样:我们可以看到⽤蓝⾊曲线调整后,画⾯中蓝⾊⼤⼤增加,红⾊变成洋红,黄⾊变淡。
为什么会这样呢?由于曲线调整针对的是整个画⾯,根据之前的 RGB ⾊彩叠加公式,红⾊+蓝⾊=洋红,原本的红⾊变洋红;⽽黄⾊+蓝⾊=绿⾊+红⾊+蓝⾊=⽩⾊,原本的黄⾊增加了⽩⾊调,变淡了。
对曲线⼯具感兴趣的童鞋可以再尝试⼀下调整其它曲线并观察画⾯的⾊彩变化,你会对⾊彩叠加公式有更深刻更直观的了解。
4. ⾊彩平衡在这⾥我们可以看到三条调整栏就是三组补⾊,通过补⾊之间的相互影响来对画⾯进⾏调整。
⽽⾊彩平衡这个功能的优势在于,可以针对画⾯中的中间调、⾼光、阴影部分的⾊彩进⾏选择性调整。
⽐如说,选择中间调,再拉动黄⾊/蓝⾊滑块向左,画⾯的中间调部分黄⾊增加⽽蓝⾊减少:⽽拉动青⾊/红⾊滑块向右,则中间调部分红⾊增多:5. 可选颜⾊可选颜⾊中也是运⽤到了之前的互补⾊和等式来对画⾯进⾏⾊彩修饰的。
例如在蓝⾊中增加黄⾊,因为蓝⾊和黄⾊是互补⾊,增加了黄⾊就是减少了蓝⾊。
注意,我们在平时调整时会在下⽅Method 处选择“Relative(相对)”,这样对画⾯的影响没那么⼤;⽽现在为了直观显⽰可选颜⾊的效果,我们将选择Absolute(绝对)进⾏操作。
10分钟学习三原色混合原理通道混合器可选颜色=提升70%调色能力

10分钟学习三原色混合原理通道混合器可选颜色=提升70%调色能力今天来理一理三原色的七大姑八大姨、轻松学会通道混合器调色大招后期调色绝对是一个难点,今天就带领大家一起来学习三原色的混合原理,以及最好用的通道混合器调色工具与可选颜色的区别,相信一定会有收获的。
一、三原色的混合原理滤色模式如下图,三原色经过滤色模式混合得到的色彩原理图。
通过三原色不同的混合方式得到了青、品、黄三种颜色。
接下来我们来进行一步一步的深度解析它的混合原理。
1、如下图,首先建立一个空白的黑色图层,然后新建一个空白图层,建立一个圆形选区,然后用R255、G0、B0、的纯红色进行填充。
然后再将本图层的混合模式改为滤色模式。
2、如下图,同样的方法再次建立一个绿色的图层,R0/G255/B0的纯绿色图层。
模式一样是滤色模式,用鼠标移动绿色图层,使两图层进行重合得到一个新的黄色。
3、同理,再次建立一个纯蓝色,然后与红色与绿色进行重合,得到了品红与青色。
4、三个图层全部进行重合,得到了白色的选区。
以及品红、青色、黄色。
其中推理又得出:品红青色=蓝色、品红黄色=红色、黄色青色=绿色换个说法就是:蓝色是由品红与青色组成的、绿色是由黄色与青色组成的、红色是由品红与黄色组成的。
红色、绿色、蓝色三种颜色混合得到了白色。
为什么就得到了白色?而不是黑色?5、如下图,现在我们的背景是黑色的,所以图层都是用的滤色模式。
而刚才我们建立的图层都是以RGB单个值为255(最亮)建立的,在黑色的背景上才得以显示。
6、而现在我将背景填充为白色,如下图,为什么全部都变成一片白了呢?其实也并没有全部都发生了变化,之前我们三个颜色进行混合就得到了白色,所以最中间的区域应该是没有发生变化的。
7、如下图,当我们点击图层的混合模式来观察各种混合模式。
如下图黄色方框与红色方框,刚才我们用的是滤色模式,而滤色模式上面一个混合模式是变亮,而且变亮与滤色模式又在一个模块里面,那么,滤色模式也肯定就是一个通过一种方式进行变亮的混合模式了。
色光的三原色 调色知识

色光的三原色调色知识色光的三原色是指一种光的色彩组合方式,通过红、绿、蓝三个基本颜色的混合,能够形成所有其他颜色。
这三个原色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不仅用于电视、计算机显示器等电子设备,还被应用于艺术品创作、灯光设计等领域。
深入了解三原色的原理以及如何正确地调配颜色,对于创意设计人员和艺术爱好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我们要了解三原色的基本特性。
红、绿、蓝分别是波长较长、中等和较短的光线。
当它们以相等的强度混合在一起时,产生出白光。
这种原理被称为加色混合,它与我们平常所理解的物质颜色混合有所不同。
在物质颜色混合中,红、黄、蓝是主要的三个颜色,而在光学领域,红、绿、蓝则是三原色。
其次,要了解如何调配颜色,我们需要掌握颜色的加法混合和减法混合的原理。
在加法混合中,通过调节红、绿、蓝三原色的亮度和深浅程度,可以获得所需的颜色。
例如,想要得到橙色,可以让红光和绿光加在一起,不需要蓝光参与。
同样的道理,调配其他颜色也是通过加法混合实现的。
减法混合是指通过减少某一原色的亮度来改变颜色。
例如,想要调暗蓝色,可以减少红光和绿光的亮度,使蓝光突出。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的颜色调配和使用三原色。
以绘画为例,艺术家们常常使用红、黄、蓝来作为他们的调色方案。
这是因为红、黄、蓝被认为是物质颜色混合的三原色,可以通过它们的组合得到几乎所有的其他颜色。
而在电子设备方面,由于电子显示器的原理是加色混合,三原色便成为了最重要的色彩基础。
此外,还有许多行业如灯光设计、平面设计等都非常依赖于三原色的运用。
当我们在使用三原色调配颜色时,应该注意一些常见问题。
首先,要注意三原色的混合比例。
不同比例的三原色混合在一起会产生不同的中间色。
例如,当红光和绿光的比例相等时,我们会得到黄光。
其次,要了解不同材质和光源对颜色的影响。
不同的材质会对红、绿、蓝光的吸收和反射产生不同的效果,从而影响颜色的呈现。
而不同类型的光源也会对颜色有所影响,例如白炽灯和荧光灯产生的光线色温不同,会使颜色呈现出不同的效果。
三原色三间色调色原理

三原色三间色调色原理三原色和三间色是色彩理论中常用的概念。
三原色是指光的三个基本色彩,包括红色、绿色和蓝色;而三间色是指颜料的三个基本色彩,包括品红色、黄色和青色。
三原色和三间色在调色原理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最早提出三原色理论的是牛顿。
他通过实验发现,光通过一个三角形棱镜时,会分解成七个不同颜色的光谱。
在这七个颜色中,红色、绿色和蓝色是无法通过其他颜色混合而得到的,因此被称为三原色。
相应地,当三原色混合在一起时,可以产生其他所有颜色的光。
为了更好地理解三原色,我们可以通过RGB色彩模式来理解。
在RGB色彩模式中,红色、绿色和蓝色是光的三原色。
当它们以不同的强度混合在一起时,可以得到各种不同的颜色。
例如,当红色和绿色以相等的强度混合时,会产生黄色。
当红色和蓝色以相等强度混合时,会产生品红色。
当绿色和蓝色以相等强度混合时,会产生青色。
当红色、绿色和蓝色以相等强度混合时,会产生白色。
而三间色则是在颜料调色中的概念。
在调色板上,品红色、黄色和青色是三间色。
它们是通过将红色、绿色和蓝色的颜料混合而成的。
和三原色一样,当三间色以不同的比例混合在一起时,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颜色。
例如,当品红色和黄色以相等的比例混合时,会产生红色。
当品红色和青色以相等比例混合时,会产生蓝色。
当黄色和青色以相等比例混合时,会产生绿色。
当品红色、黄色和青色以相等比例混合时,会产生黑色。
三原色和三间色的调色原理在很多领域中都有应用。
最典型的例子是计算机和电视显示器中的颜色显示。
计算机和电视显示器使用RGB模式,通过控制红色、绿色和蓝色的亮度来产生特定的颜色。
通过调整三原色的亮度,可以实现全彩色显示。
除了光的颜色显示,三原色和三间色的调色原理还在绘画和印刷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绘画中,艺术家使用红色、绿色和蓝色的颜料来混合不同的颜色。
在印刷中,印刷机使用品红色、黄色和青色的油墨来混合不同的颜色。
总结起来,三原色是光的基本颜色,包括红色、绿色和蓝色;三间色是颜料的基本颜色,包括品红色、黄色和青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解三色原理教你调色
讲到绘画、图像,自然离不开谈颜色,所有的图案都是由基本形状和颜色组成,颜色构成了我们图像处理的一个重要部分,下面我们将要了解颜色的原理,它将是我们美工的基础。
(一) 三基色原理
在中学的物理课中我们可能做过棱镜的试验,白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多种颜色逐渐过渡的色谱,颜色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这就是可见光谱。
其中人眼对红、绿、蓝最为敏感,人的眼睛就像一个三色接收器的体系,大多数的颜色可以通过红、绿、蓝三色按照不同的比例合成产生。
同样绝大多数单色光也可以分解成红绿蓝三种色光。
这是色度学的最基本原理,即三基色原理。
三种基色是相互独立的,任何一种基色都不能有其它两种颜色合成。
红绿蓝是三基色,这三种颜色合成的颜色范围最为广泛。
红绿蓝三基色按照不同的比例相加合成混色称为相加混色。
红色+绿色=黄色
绿色+蓝色=青色
红色+蓝色=品红
红色+绿色+蓝色=白色
黄色、青色、品红都是由两种及色相混合而成,所以它们又称相加二次色。
另外:
红色+青色=白色
绿色+品红=白色
蓝色+黄色=白色
所以青色、黄色、品红分别又是红色、蓝色、绿色的补色。
由于每个人的眼睛对于相同的单色的感受有不同,所以,如果我们用相同强度的三基色混合时,假设得到白光的强度为100%,这时候人的主观感受是,绿光最亮,红光
次之,蓝光最弱。
除了相加混色法之外还有相减混色法。
在白光照射下,青色颜料能吸收红色而反射青色,黄色颜料吸收蓝色
而反射黄色,品红颜料吸收绿色而反射品红。
也就是:
白色-红色=青色
白色-绿色=品红
白色-蓝色=黄色
另外,如果把青色和黄色两种颜料混合,在白光照射下,由于颜料吸收了红色和蓝色,而反射了绿色,对于
颜料的混合我们表示如下:
颜料(黄色+青色)=白色-红色-蓝色=绿色
颜料(品红+青色)=白色-红色-绿色=蓝色
颜料(黄色+品红)=白色-绿色-蓝色=红色
以上的都是相减混色,相减混色就是以吸收三基色比例不同而形成不同的颜色的。
所以有把青色、品红、黄色称为颜料三基色。
颜料三基色的混色在绘画、印刷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颜料三基色中,红绿蓝三色被称为相减二次色或
颜料二次色。
在相减二次色中有:
(青色+黄色+品红)=白色-红色-蓝色-绿色=黑色
用以上的相加混色三基色所表示的颜色模式称为RGB模式,而用相减混色三基色原理所表示的颜色模式称为
CMYK模式,它们广泛运用于绘画和印刷领域。
RGB模式是绘图软件最常用的一种颜色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处理图像比较方便,而且,RGB存储的图像
要比CMYK图像要小,可以节省内存和空间。
CMYK模式是一种颜料模式,所以它属于印刷模式,但本质上与RGB模式没有区别,只是产生颜色的方式不同。
RGB为相加混色模式,CMYK为相减混色模式。
例如,显示器采用RGB模式,就是因为显示器是电子光束轰击荧光屏上的荧光材料发出亮光从而产生颜色。
当没有光的时候为黑色,光线加到最大时为白色。
而打印机呢?它的油墨不会自己发出光线。
因而只有采用吸收特定光波而反射其它光的颜色,所以需要用减色法来解决。
(二)、HLS(色相、亮度、饱和度)原理
HLS 是Hue(色相)、Luminance(亮度)、Saturation(饱和度)。
色相是颜色的一种属性,它实质上是色彩的基本颜色,即我们经常讲的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每一种代表一种色相。
色相的调整也就是改变它的颜色。
亮度就是各种颜色的图形原色(如RGB图像的原色为R、G、B三种或各种自的色相)的明暗度,亮度调整也就是明暗度的调整。
亮度范围从0 到255,共分为256个等级。
而我们通常讲的灰度图像,就是在纯白色和纯黑色之间划分了256个级别的亮度,也就是从白到灰,再转黑。
同理,在RGB模式中则代表个原色的明暗度,即红绿蓝三
原色的明暗度,从浅到深。
饱和度是指图像颜色的彩度.对于每一种颜色都有一种人为规定的标准颜色,饱和度就是用描述颜色与标准颜色之间的相近程度的物理量。
调整饱和度就是调整图像的彩度。
将一个图像的饱和度条为零时,图像则变成一个灰度
图像,大家在电视机上可以试一式调整饱和度按钮。
另外还有一个概念,就是对比度。
对比度是指不同颜色之间的差异。
对比度越大,两种颜色之间的相差越大,反之,就越接近。
如,一幅灰度图像提高它的对比度会更加黑白分明,调到的极限时,变成黑白图像,反之,我们可以
得到一幅灰色的画布。
我们了解了颜色的原理,我们在图像处理中就不会茫然,并且对于调整颜色也可以更快,更准确。
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