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唐代妇女的经商活动
女性的解放——唐代女性商人的出现,女性商人喜好哪些行业

女性的解放——唐代女性商人的出现,女性商人喜好哪些行业在封建文化中,对女性的束缚是一个鲜明的特色。
贵族阶级中,男子可参政、议军事等,女子则不可涉猎;平民阶级中,男子外出耕作、经商,女性则织布服饰公婆,这就是古代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典型社会分工。
这种分工下,无论是否出阁的女性,都不得不避免抛头露面,女子也被排除在社交活动之外。
所以,我们在电视剧中看见街头大量女性经商、四处游逛的场景有待商榷。
但并非历朝历代女性都被约束很紧,唐朝时,女性地位得到提高,在政治上,女子参政议政的现象比比皆是,譬如一代女皇武则天,女官上官婉儿。
在这种背景下,唐朝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女性商人,这是在封建历史上少有以对外形象出现的女性群体。
唐代女性商人从事行业尽管唐代女性商人并不少见,但出于各种各样客观条件的限制,女性商人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行业。
1.餐饮业餐饮业是大多数女性商人比较喜欢的行业。
一方面,餐饮业属于小本买卖,投入较少;另一方,餐饮业所需技能并不高超,适合女性。
这些女性商人从事的餐饮业一般规模小,并且经营品类单一。
《太平广记》第451卷记载:“东平尉李黁初得官,自东京之任。
夜投故城,店中有故人卖胡饼为业。
其妻姓郑有美色,李目而悦之,因宿其舍。
留连数日,乃以十五千转索胡妇。
”主人公东平县尉李黁的妻子就曾经是故城一位卖胡饼的商人,因为其美貌打动了李黁,被李黁娶为妻子。
类似的记载还有很多,譬如《太平广记》中记载的广陵茶姥就整日在集市中卖茶,阳都一不知名的女子则在市场专业负责卖酒。
当然,也有从事餐饮业的女性商人能够将商业扩展到一定规模。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著名的胡姬,他们虽然从其他地方迁徙而来,但因为居住在唐朝境内,受到唐朝政府的管理,因此也算是唐朝女性商人的代表。
这些女性胡商在唐朝广袤的土地上开设酒肆,人们把这些酒肆称作胡姬酒肆,她们利用胡人女性的异域风情招揽客人,加上令人沉醉的葡萄酒,无数唐朝的才子文人沉醉其中,甚至有不少人在诗词中提及胡姬酒肆,李白在《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形容“胡姬招素手, 延客醉金樽”。
《古代文学》论文选题汇编

《古代文学》论文选题汇编1.《诗经》中的弃妇形象2.《诗经》中的负心汉形象3. 李白诗歌中的月亮形象4. 唐代侠义小说中的女侠形象5. 唐代侠义小说的流变及成因6.《三国演义》赵云的形象7. 宋江性格的悲剧性8.《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9.《长生殿》故事源流考10.《红楼梦》中老婆子的形象11. 三言二拍中的媒婆形象12. 薛宝钗的交际艺术13. 袭人的交际艺术14. 林黛玉交际艺术的得与失15. 王熙凤的交际艺术16. 曹操的管理艺术17. 诸葛亮的管理艺术18. 徐州琴书研究19. 徐州餐饮行业门头楹联研究20. 徐州旅游景点楹联研究21. 白居易与徐州22. 韩愈与徐州23. 徐州唐代节日民俗考24. 徐州宋代节日民俗考25. 徐州明代节日民俗考26. 徐州清代节日民俗考27. 贺铸在徐州诗歌创作考28. 试论柳永歌妓词29. 试论柳永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30. 试论李清照词中的“酒”意象31. 试论李清照词的动态美32. 试论苏轼词对辛弃疾的影响33. 试论苏轼的和陶诗34. 试论辛弃疾词中的英雄形象35. 试论关汉卿《救风尘》中周舍的形象36. 试论元杂剧中“三国戏”对《三国演义》的影响37. 试论元杂剧中“水浒戏”对《水浒传》的影响38. 试谈“崔莺莺故事”的流变39. 试谈“昭君故事”的流变40. 试谈“秋胡戏妻故事”的流变41. 试比较元杂剧《豫让吞炭》中的豫让与《史记》中的豫让42. 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和《卖油郎独占花魁》看拟话本的爱情婚姻观43. 试谈《三言》、《二拍》的时代特色44. 论孙悟空形象的悲剧性45.《西厢记》、《牡丹亭》之比较46.《水浒传》中对女性形象与女性价值的曲解47. 论《儒林外史》中的名士48. 论《聊斋志异》中的冤狱奇案49.《桃花扇》的主题意象50. 论“梅村体”的叙事成就51.《牡丹亭》对“至情论”张扬的时代意蕴52.《水浒传》宋江形象悲剧结局的文化辨析53. 论《儒林外史》的讽刺审美艺术54. 论《儒林外史》对八股科举制的批判精神55.《红楼梦》中的“石”与“玉”56.《桃花扇》的结构艺术论57. 试论张岱《西湖梦寻》、《陶庵梦忆》中的禅趣58. 试论《水云楼词》的末世情调59.“二尤”悲剧在《红楼梦》大悲剧中的原型意义60. 刘姥姥形象的文化意蕴61. 论《聊斋志异》的传奇艺术62. 论高启诗歌的拟古倾向63. 谈《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塑造64.《水浒传》与侠文化研究65. 论李东阳与“茶陵诗派”的风格特征66. 论明代中期的复古运动67. 论张岱小品文的生活化与个性化特色68. 晚明小品文的审美价值研究69.《聊斋志异》与《阅微草堂笔记》比较谈70. 论汤显祖的至情论与传奇创作71. 论纳兰词的意象72. 论纳兰性德词的艺术风格73. 宋代女性涉酒词情感研究74.《西游记》孙悟空形象反叛精神的再认识75. 始信英雄尽有雌——秋瑾和她的爱国诗词76. 论徐渭的杂剧77. 试析韦庄词的艺术特色78. 论温庭筠浓艳词风及形成原因79. 鸳平紫袭论析80. 四春的象征性与《红楼梦》的主题81. 论柳永词中的功名意识82.《瘦鹤轩词》初解83. 明代妓女词人研究84. 从乾隆皇帝御制诗探求其审美情趣85. 徐灿诗词中体现的家国情怀86. 论苏轼词风格的多样性87. 从歌妓词与赠妓词看宋代歌妓的卑贱地位88. 宋代女子绝命诗词研究89. 论李清照词的女性意识90. 宋代歌妓词研究91. 唐传奇中的豪侠小说研究92. 论“唐传奇”和关汉卿杂剧中的妓女形象93. 论“二拍”中的僧侣形象94. 生相依,死相随——唐传奇与《聊斋志异》“人鬼恋”题材作品比较95. 从新出土墓志看唐代文人96. 从出土墓志看唐代女性处境97. 浅探唐代女性的思想信仰分流——以唐墓志为基础98. 论李贤太子之死99. 唐代文人乔崇敬墓志考100. 从墓志看唐朝时期妇女的社会地位101. 从出土墓志看古人的内外兼修102. 论徐州饮食文化103. 孟师对孟子思想的继承与孟子思想的发展104. 唐代徐州著名文人考105. 从彭城女性墓志看唐代女性婚姻观106. 浅议墓志中的作伪现象107. 从出土墓志论唐五代科举对婚姻观与名利观的影响108. 关于中国古代与现代胎教的研究109. 从墓志看唐代女性佛教信仰和特点110. 从刘姓看古代徐州姓氏111. 唐代天宝年间徐州刘姓人士探究112. 从出土墓志看唐代妇女的宗教信仰113. 从出土墓志看唐朝宫人的命运114.《大周故西平公主墓志》和《大周故青海王墓志铭》考论115. 常州市明遗民考116. 李蟠诗文集笺注117. 阎尔梅《陕西集》笺注118. 阎尔梅《河南集》笺注119. 中国古代爱情题材解析120. 从《陈州舂米》看看“清官信仰”121. 对青蛇形象的探讨122. 论传奇爱情的流变123. 李娃与霍小玉人物形象比较124.《太平广记》中唐代女子的经商活动125.《太平广记》中唐代鬼恋小说的女性形象126. 就《枕中记》浅谈唐小说中的寄梦人生127. 从《太平广记》看唐代婚恋爱情128.《太平广记》狐类小说研究129. 从《太平广记》看龙的意象130. 略论《太平广记》中唐代人仙婚恋小说的世俗化倾向131.《太平广记》中神仙形象的流变132.《太平广记》与唐扬州城市文明133. 两种《三元记》比较134. 唐代爱情传奇反映的社会文化心理135. 苏轼徐州行实考136. 白居易《燕子楼》诗考辨137. 我校学生学习唐诗宋词现状考察138.《浣纱记》传播现状的调查与思考139. 白居易与关盼盼之死的调查140. 李白作品书迹本考论141. 苏轼诗文书迹本考论142. 杜甫作品书迹本考论143. 明清时期《世说新语》续仿作品繁荣原因研究144.《西游记》中诗词研究145. 试论李清照词中的酒文化146. 苏辛艳词比较147. 复词运用与婉约词风148. 宋代女冠词研究149. 柳永与晏几道妓情词比较150. 苏州作家文征明家族诗论研究151. 常熟作家冯复京父子诗论研究152. 王建《宫词》的艺术成就153. 宋词兴盛探源154. 宋词衰微探源155. 宋词兴盛与衰微的内在原因156. 唐宋词对当代流行歌曲的影响157. 宋代文人对歌妓的情感梳理157. 爱情意识的觉醒与执着追求——温庭筠词中的女性形象159. 美学境界的新开拓——温庭筠词中的女性情感世界160. 温庭筠、韦庄词的不同表现手法161. 从李煜词看其悲剧性格162. 试论两宋时期男女登楼词(楼意象词)的不同情感指向163. 词人笔下的歌妓形象164. 论柳永词女子形象165. 论朱淑真词的爱情意识166. 论李清照词的爱情意识167.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与朱淑真怀人词比较168. 句子长短与词的表情关系169. 用韵疏密与词的表情关系170. 欧词描写女性的三种模式171. 宋词与唐词特色异同论172. 宋词小序论173. 晏殊与柳永词的夕阳意象比较174. 论宋人对秦观词的评价175. 唐宋词中的“闲愁”176. 二晏词主题比较研究177. 苏轼爱情词分类解读178. 从苏轼词看其人性的至真、至善、至美179. 直抒胸臆,纯任自然——从苏轼的诗词文看东坡的人格精神180. 悼亡妾、亡妓词的心理探源181. 悼亡妻、亡妾、亡妓词之比较182.《唐雎不辱使命》逻辑与语言分析183.《邹忌讽齐王纳谏》逻辑与语言分析184.《信陵君窃符救赵》逻辑与语言分析185.《过秦论》逻辑与语言分析186. 明代《水浒传》评点的比较研究187. 中国古代叙事中的幻想母题比较188. 中国古代叙事中的悲剧意识比较189. 金圣叹评点《水浒传》中人物形象批评个例研究190. 论金圣叹评点《西厢记》中对于叙事意境的阐释191. 论《聊斋志异》中的死亡意象192. 李商隐诗中梦的意象193. 浅析李商隐诗中感情的流露194. 试论晏殊词中的生命意识和人生哲理195. 求真向善----王国维论“花间”。
论唐代的妇女参政

作者: 罗春雄
作者机构: 广西师院政治系
出版物刊名: 江汉论坛
页码: 70-74页
主题词: 少数民族;武则天;中国封建社会;长孙皇后;玄武门之变;太宗;中宗;唐前期;政治活动;
文成公主
摘要: <正> 唐代特别是唐前期,是中国封建社会高度文明、高度开放的时期,其中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妇女地位的相对提高,妇女参加政治活动(以下简称参政)就是一个重要的佐证。
一、唐代妇女参政的表现和特点唐代妇女参政,主要表现在:1、后妃、公主、女官和少数民族的上流妇女都来参政。
后妃中,武则天从干预朝政到称帝,就是妇女参政的典型例子。
由于众人论述甚多,在此不赘。
而太宗长孙后有政治眼光,曾参预玄武门之变,防止外戚有过高的职权。
贞观元年,太宗任用长孙无忌为宰相,“文德皇后请曰:‘妾备位椒房,家之贵宠极矣,诚不愿兄弟复执国政。
吕、霍、上官,可为切骨之戒,幸陛下矜察!”戒奢侈尚俭约,不允许子女越礼奢化。
史载“长。
历史文献中的唐朝民间经济活动

历史文献中的唐朝民间经济活动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著名朝代,这个朝代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唐朝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而在唐朝的历史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关于民间经济活动的很多记录,这也为我们深入了解唐朝的经济文化打下了基础。
首先,唐朝时期的民间经济活动非常丰富多彩。
在唐朝的历史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记录关于民间经济活动的内容。
例如,唐代的一些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描写商贩卖酒、卖菜、卖面等情景的诗句,这都证明了唐朝时期民间经济活动的繁荣与发展。
其次,在唐朝时期,商业和贸易在民间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唐代的商业和贸易非常发达,这也是唐代经济文化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唐代,商人们会形成各种商会和商家联盟,打造一个庞大的商业网络,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起了横贯东西的“丝绸之路”。
这条路线不仅促进了中国与中亚及欧洲之间的贸易往来,还使唐朝与西方的文化交流得以实现。
除了商业和贸易以外,唐朝时期的手工业非常发达,民间手工业也是民间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唐代,手工业分布在城市和农村之中,人们通过刮削、旋纺、织造、造纸等手工制作方式来生产各种用品。
例如,染匠会使用手工制造的染缸,随时为人们提供染衣服务;陶工会制作各种陶器,满足人们不同程度的需要。
最后,唐朝时期的民间经济活动也充满了创意和想象力。
唐朝的一些民间厨师们会利用鸡蛋、蔬菜等创造出煎蛋饼、炒和煮蔬菜等各种新菜品;一些匠人则会尝试使用新的工具,使用新材料进行实验等。
这些想法和创意不仅让唐代的民间经济活动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促进了唐朝经济文化的发展。
总之,唐朝时期的历史文献中包含了众多的有关民间经济活动的记录,这些记录不仅反映了唐朝的经济形势,也为我们了解唐朝的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参考资料。
唐朝民间经济活动丰富多彩,商业和贸易、手工业和创新等元素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些活动的发展促进了唐朝经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唐代女商人经济活动述论

、
( 二 )女 商 人 与 文 人 间 的经 济 活 动 长安胡女开设 的酒肆最多 , 东西两市是酒家胡 比较集 中的地 方。 而女商人与文人间的经济活动也多体现在这里 。 如李 白的“ 五 陵年 少金市东 ,银鞍 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 肆中 ” , “ 正见当垆女 , 红妆 - - ) k 年” , “ 胡姬招素手, 延客醉金樽 ” , “ 胡姬貌如花 ,当垆笑春风 ” 。我们通过这些文人 墨客的诗歌就 能想 象到当时的热 闹景象 。 酒 肆里有着 美貌 的女子、良好 的饮酒 环境 、精美的佳肴 ,生意特别兴隆也在情理之 中。 ( - )女商人与官府间的经济活动 由唐 代女商人的社会地位、商业层次及其经济实力所决定 , 下层 妇女的经商活动对象理所当然是百姓为多 , 但是也并不排除 少数 妇女与官府之间有经济活动发生 。唐朝时期存在 “ 宫市 ”这 样 的经济 活动,宫廷 日常需要的物品 ,由朝廷官吏购买 。 王建 一生中有百首描写宫人生活的诗词, 记 载了唐朝 政府 和 特别行业 的关系,如 《 织锦 曲》如此 写道 :“ 大女身 为织锦户 , 名在 县家 供进 簿……一匹千金亦不卖 ,限 日未 成宫里怪 ” 。大 女 是一 名织锦的女工 , 姓名被记录在 县里 的织锦工花名册上 。我们 从“ 一匹千金亦不卖,限日未成 宫里怪 ”里 ,就 可以推测 出这些 专 门为皇 宫织布的女工,经常与政府 进行着 “ 订单 ”生产交易 , 具有 明显 的从 事商业经 济活动的性质 。 二 、唐代 女商人经济活动场 所的广泛性 ( 一 )有 固定场所 的经济活 动 唐代 的酒 肆在 整个餐饮 行业 之中,开设空前繁盛普遍 ,是最 突 出的门类之一 。从首都长安到全 国的其他地方 , 从 市镇 到乡间 村落 ,大小规模 的酒 肆到处可 见。酒肆 的经 营者大 多是妇 女,如 唐代 “ 洛 阳郭 大娘 者,居毓财里 ,以当垆为业 ” 。唐冀州封丘县 有 “ 老母姓李,年七十 ,无子孤老 ,唯有奴婢两人 。家镇 沽酒, 添灰少量 ,分毫经纪 ” 。 除 了酒肆外 ,还 有的开设饭店、旅店 、集市 贸易等。据 《 幽 明录》记载一个 富家子在游市 时, “ 见一女子美丽卖胡粉,爱之 , 无 由 自达 ,乃托买粉 , 日往市 ,得粉便去 ” 。 还有些女商人的活动场所是在水面上 。如海上植蔬,“ 海之浅水 中有藻荇之属,被风吹,沙与藻荇相杂,其根既浮,其沙或厚三五尺 处,可以耕垦,或灌或圃故也。……以是植蔬者,海 匕 往往有之” 。 ( 二 )无固定场所 的经济活动 除了 以固定场所进行商业活动 的女商贩外 , 有的也临 时摆摊 进 行市场交易 , 还有 一些 四处贩卖货物 的女行 商。唐代女性从事
唐代的商业活动与物质生产

唐代的商业活动与物质生产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盛而富饶的时代,商业活动和物质生产在这个时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在这个时代,商业交流和物质生产发展为国家的繁荣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和支持。
首先,唐代的商业活动主要集中在城市。
唐时,长安作为当时的政治和经济中心,成为了商贸活动的重要场所。
长安的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了大量商人,商贾云集,市井繁华。
在长安的巷陌中,民间商贾的小摊小贩促使了大规模的商品交流和经济交易,这反过来推动了物质生产的发展。
其次,唐代商业活动的重要特点是官方的参与。
唐代设立了市舶司和均输司,负责管理商品交易和货物流通。
市舶司主要负责管理进出口贸易,均输司则负责商品的运输和补给。
这些官方机构的设立使得商业活动更加有序,也为唐代的物质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同时,唐代商业活动的发展还受到了农业生产的推动。
唐代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商业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在唐代,农业生产的规模和产量都得到了显著增加。
大规模的农业生产使得商品和农产品的供给得到了保障,为商业活动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
除此之外,唐代商业活动的发展还受到了交通运输的改善的推动。
唐代的交通条件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主要体现在道路、航道和驿站的建设上。
在向西方延伸的丝绸之路上,唐代修筑了一条沟通东西方的大运河,便于商品的运输和交流。
高速路网的建设也使得商品和信息在唐代更加便捷地流动起来,促进了商业活动的繁荣。
而在物质生产方面,唐代的手工业和冶炼业也取得了重大的发展。
手工业以纺织业和制瓷业为主,这些行业在唐代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同时,唐代的冶炼业也在这个时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铁器和青铜器的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各种精美的器物和工艺品得到了广泛的生产和传播。
最后,唐代商业活动与物质生产的繁荣还催生了金融业的发展。
唐代的金融业呈现出多元化和专业化的特点。
金融机构如钱庄和经纪人开始在唐代出现,这极大地促进了商业交易的进行和物质生产的扩大。
同时,唐代的货币流通也得到了显著增加,为商业活动的繁荣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唐代女商人略考

唐代女商人略考作者:孙军辉来源:《历史教学·高校版》2007年第05期[摘要]唐朝是我国古代社会经济最为强盛、社会风气最为开放的时代。
在唐朝商品经济甘益强大的社会经济活动中,不乏女商人的身影。
唐代女商人一向是被人忽视的社会群体,但是,她们为唐朝经济的繁荣、社会的进步同样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试从这个特殊群体来探查唐代女子的经济活动及其生存状况。
[关键词]唐代,女商人,商品经济[中图分类号]K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7—6241(2007)05—0021—03长时期以来,有关唐代女性研究的论题大都集中于精神面貌、服饰文化、宗教信仰、政治活动等领域,就目前为止,集中探讨唐代女商人的论著尚未见诸于纸端,这与历史记载有关女性群体的资料少且分散有关。
但是,唐代的女商人应该是史学界所应当关注的一个社会群体,首先她们中不乏商业精英;再者,她们同样为唐代经济的强盛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本文拟就唐代女商人的经济活动内容和范围来考察这个特殊群体的生存状况。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期,国家经济实力异常强大,商业经济长足发展,唐朝政府的工商业政策逐渐发生改变,由前期的“工商杂色之流,假令术逾侪类,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受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到后来的“应属诸军诸使司等在村乡及坊市店铺经纪者,宜与百姓一例差科,不得妄有影占”。
这种政策上的改变实际上承认了仕人营商的合法性,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
而且,“士之子恒为士,工商之子世为工商”、“工商杂类,不得预于士伍”的禁令逐渐丧失其存在空间,越来越多的民众投身于繁荣商业贸易之中,“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户。
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唐代商业的繁荣与城市的繁华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都城长安,东西两市有二百多行,此外,各道州府以及水陆交通要道上的通商口岸乃至一些县治村镇,都有相当发达的商业店铺。
其中有些城市的繁华程度,并不亚于长安。
宋人洪迈曾这样描绘当时扬州的繁华:“唐世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扬为一而蜀次之也。
浅谈中国古代妇女的经济活动

浅谈中国古代妇女的经济活动【概述】中国古代妇女从古至今都是经济社会的主要力量,担负着经济建设的大任。
本文简单阐述了古代妇女的经济活动范围、经济活动的能量以及在经济活动中渐渐摆脱家庭束缚成为了独立于家庭之外的职业女性。
【关键词】古代妇女、经济地位、女性职业、纳税人总所周知,中国古代是一个男权社会,女性依附于男性生存,女性的地位、身份的变化都是从她由女孩变为女人后才开始的,在成为人妻之后妇女的地位随着夫家的社会地位而变化,妇女的身份会随着夫家而不断变化,因此,从这些方面看好像妇女的经济活动也必须要依附于夫家的经济地位的高低而被决定。
古代妇女的经济活动到底有哪些呢?本文从这四个方面来探索,浅显地谈谈古代妇女的经济活动范围、内容等。
一、妇女作为纳税人存在。
纳税人这个经济名词用在了古代妇女身上应该说这是妇女所要履行的义务,并且在义务的基础上还要给予一定的权力的。
1、在秦汉两代,妇女要缴纳算赋。
算赋是一个成年人要为国家缴纳的人头税,那么妇女责无旁贷的要缴纳这一部分的赋税。
这种赋税一交就交了将近八百年的时间。
2、北魏时期妇女纳税的形式:妇女以受田的形式并以缴纳租调的形式向国家纳税,给国家承担义务。
在北魏,当时实行的均田制,男女都能够分到田地,妇女分的的田地就是“妇女受桑田二十亩,麻田五亩,一夫一妻交帛一匹,粟三石”,此时的妇女所交的税是夫妻同体的以家为单位来交税的,在缴纳的税收中帛一匹肯定是妇女的贡献,妇女是真真实实参与到了给国家交税的大军中了。
这种缴纳赋税制度一直延续到隋朝建立之前。
3、隋炀帝时期发布了一道命令,“妇女不再受田,纳税”。
这道命令的出现意味着妇女不再给国家缴纳赋税,妇女的负担一下就减轻了。
那么妇女在这个时期为什么没有缴纳赋税的义务了?这和当时的国家现状是相关联的,在隋朝统一中国前,人口流失严重,出现了人少地多的现象,但是当隋文帝统一中国后,社会相对安定,人口增长非常快,形成了人多地少的局面,因此,妇女分地交赋税的情况就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略论唐代妇女的经商活动唐代妇女的经商具有被动性,多因寡居,生活无着不得已而经商。
由于她们经济力量不足,只能选择投资少、资金周转快的行业,所以经商的行业面相当狭窄,仅限于旅店、餐馆、酒店等少数服务性行业。
经商的规模较小,经营的地域范围也较为狭小。
在经营过程中,不少人利用女性的特点经商,同时注意商品的质量问题。
一些女子有胆识、有气度,颇具侠肝义胆。
标签:唐代;妇女;经商活动唐代妇女与其他朝代的妇女相比,在许多方面都以其引人瞩目的特有风貌独领风骚,所以评述、研究唐代妇女的论著明显多于历代Ⅲ。
从总的研究状况看,对唐代妇女地位、观念、生活等方面的研究较多,而对妇女在经济方面的活动尤其是经商活动则关注较少。
高世瑜的《唐代妇女》与李斌城等人的《隋唐五代社会生活史》都涉及了妇女的经商问题,但由于两书选题各有侧重,未对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宁欣《唐代妇女的社会经济活动——以(太平广记>为中心》一文,以《太平广记》的史料为主对唐代妇女的经济活动进行了论述,如个体小生产和家庭手工业、商业旅店业与餐饮业、娱乐业及娼妓业、信贷业,以及以出卖劳动力为主的个体小生产者、个体小手工业者、自由职业者(指婚媒中介女巫占卜经纪人一类)和官私婢女等所参与的经济活动,对妇女参加经济活动的特点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但由于题目的关系,该文对妇女的经商问题没有展开探讨。
在本文中,笔者拟就唐代妇女经商涉及的行业、经商的特点等问题略作梳理,就教于方家。
一、妇女经商的类型唐代妇女由于经济实力、社会地位及个人能力的关系,经商的规模、行业门类也不相同。
她们经商的规模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即较大规模的经商与中小规模的经商。
(一)较大规模的经营地域辽阔的唐代中国,商人的活动通常是进行地区性的贸易。
如太原人石宪、郏城人姜崇贵之父、巫峡的尔朱氏等都属于这种情况。
唐代妇女也有跨地域经商且经营规模较大的,俞大娘是一典型。
当时江湖语云:“水不载万。
”是说大船的载重量不过八九千石,然则大历、贞元年间,俞大娘航船最大,居者养生送死嫁娶悉在其间。
开巷为圃,操驾之工数百,南自江西,北至淮南,岁一往来,其利甚博,此则不啻载万也。
俞大娘所率的商船十分巨大,往来于江西、淮南之间进行长途贸易。
船上俨然是个小社会,住有人家、建有街巷、种有菜蔬。
资料中对这位俞大娘的描述可能有些夸张,但“凡大船必为富商所有”,她的船队规模大、经商地域广、交易额较大应是没有问题的。
豫章估客女谢小娥,“嫁历阳侠士段居贞。
居贞负气重义,交游豪俊。
小娥父畜巨产,隐名商贾间,常与段婿同舟货,往来江湖。
时小娥年十四,始及笄。
父与夫俱为盗所杀,尽掠金帛。
段之弟兄,谢之生侄,与童仆辈数十悉沉于江。
小娥亦伤胸折足,漂流水中,为他船所获”。
这段史料至少可以说明两个问题:一是谢小娥父、夫进行的是跨地域经营,且经商规模较大;二是谢小娥应参与了父、夫的经营,因为其父、夫遇害时,她也在场,可能是作为父、夫的帮手参与了经商。
此后,谢小娥为报仇女扮男装到申兰家为佣并取得申兰的信任,“金帛出入之数,无不委娥”。
谢小娥早年应参与了父、夫的经营,对经商业务比较娴熟,才会使申兰对她委以重任。
天宝年间,荥阳的卢氏“干于治生家颇富……”为了娶太原王氏女,与财数十万,奴婢数人。
这位卢氏应当不是只靠农业收入致富的,可能进行了商业经营,并且经营规模比较大才会如此富裕。
此外,皇室及贵族妇女直接参与经营性的商业活动,是唐代经济活动的特色之一。
由于她们往往恃权弄势、与民争利,以至开元时皇帝曾下诏“凡诸王公主及官人,不得遣官属亲事奴客部曲等,在市肆兴贩,及于邸店沽卖出举”。
虽然不知道她们经营的具体情况,但经商的规模也应该比较大,才会引起皇帝的重视,以至于专门下诏禁止。
(二)中小规模的经营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唐代妇女中像俞大娘那样的大规模经商者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妇女经商都属于中小规模的经营。
中小规模的经营中又以经营饭店、旅店和酒店的妇女为多。
这三种行业之间有关联,不大容易严格区分,因为不少酒店可以住宿和吃饭,“河边酒家堪寄宿,主人小女能缝衣”,就是酒店兼营旅店。
旅店的主要任务当然是安置旅客住宿,但与住宿相关也负责旅店的饮食。
如司马正彝“行溧水道中,去前店尚远,而饥渴甚,意颇忧之。
俄而遇一新草店数间,独一妇人迎客,为设饮食,甚丰洁”,这就是旅店兼营饭食。
所以,在下面论述中,我们只能将饭店、旅店、酒店做一大致区分。
饭店。
唐代农业、商业、交通的发展促进了饮食业的发展与繁荣。
唐德宗时,长安“两市日有礼席,举铛釜而取之,故三五百人之馔,常可立办也”。
可见唐代餐饮业发展盛况之一斑。
唐代妇女从事餐饮行业的也比较多,各种饭店酒楼都有妇女的身影。
旅店。
旅店是设在道路两旁或城郭内供客人住宿、饮食的地方,大部分为私人经营,隋唐五代时,已经发展得比较兴盛了。
旅店在当时有各种称呼,如逆旅、客舍、邸舍、馆舍、旅舍、旅馆、旅邸、旅店、邸店、村店等,用得比较多的是逆旅、客舍、旅店和村店。
从现在的习惯出发,我们统一称为“旅店”。
开元盛世时,“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
可见唐朝盛世,东西南北广大范围内,沿途都设有旅店,热情接待过往来客。
酒店。
这一时期的酒度数低、有甜昧,既具有刺激性又能解渴,是当时人的重要饮料。
“长安自昭应县至都门,官道左右村店之民,当大路市酒,量钱多少饮之,亦有施者,为行人解之,故路人号为歇马杯。
”唷妇女十数人结伴逛市场,饮酒大醉”。
妇女竟然大醉于市中,可见当时人饮酒成风。
唐代中小城市乃至草市都设有酒店,当时从南到北都有妇女卖酒。
唐代妇女除经营餐饮、旅店、酒店外,还有不少妇女经营生活必需品和日用品,基本也都属于小规模的经营。
如不少妇女也从事茶叶的经营。
唐以前人们饮用的茶大约是野生的,因为很难看到人工栽培的记载,茶在社会生活中也不占重要地位,唐代则“茶为食物,无异米盐,于人所资,远近同俗”旧。
各地卖茶妇女也多了起来,如广陵茶姥,“常如七十岁人,而轻健有力,耳聪目明……每旦,将一器茶卖于市,市人争买”。
元和初,三门峡一带有孤姥鬻茶之所,这个孤姥大约是开茶铺售茶的。
此外,还有许多妇女从事其他日用品经营。
贞观时。
清河宋城南的菜市中有除氏卖菜,“鬻蔬以给朝夕”。
洛阳有一老妪以卖履为生。
南方有一些妇女以鲜花营利。
岭表盛产朱槿花,茎叶皆如桑树,其花深红色,南人又叫弗桑。
”俚女亦采而鬻,一钱售数十朵。
”唪使至广陵的鄂州小将“舍于逆旅,见一妇人卖花”。
僧珉楚在广陵也“遇一妇人卖花”。
《太平广记》卷二七四《买粉儿》载,有一富家子弟喜欢上一名在市中卖胡粉的女子。
“胡粉”是当时一种可化妆的粉,这名女子经营的是化妆品。
《唐代墓志汇编》载,皇甫宾之妻杨氏,在丈夫死后,“经营财产,会陶公之法,固得水旱无惧,吉凶有资”旧。
“陶公”应指陶朱公范蠡。
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之陶为朱公。
……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
宋人刘清夫在《水调歌头》中也称范蠡为陶公,“选甚范侯高爵,遮莫陶公钜产,争似五湖舟”。
杨氏既然会“陶公之法”,应该不是纯粹务农,而是以商业营利,才会“水旱无惧,吉凶有资”。
当时的妇女还有涉足于信贷业的。
开元中,张、李二公同于泰山学道。
张有故席帽,谓李曰:“可持此诣药铺,问王老家,‘张三令持此取三百千贯钱,彼当与君也’。
”李遂持帽诣王家求钱,王老问家人是否张老之帽,其女云:“前所缀绿线犹在。
”李问张是何人,王云:“是五十年前来茯苓主顾,今有二千余贯钱在药行中。
”李领钱而回。
王老经营的药铺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王家女根据帽上所缀线就能辨认出是张公旧物,可见也是参与了信贷业的经营活动。
还有的妇女借人们的猎奇心理,以稀有之物牟利。
“玄宗幸蜀,至马嵬驿,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
”一马嵬店媪收得锦勒一只,据说是杨贵妃遗物,“过客每一借玩,必须百钱,前后获利极多,媪因至富”。
端午节时,番禺街中喧然,有老妇人叫卖相思药,众人“讶笑观之”。
二、唐代妇女经商的特点我们将唐代妇女经商的资料整理成表格(表1),以期较明晰地反映唐代妇女经商的特点。
表格分为经商年代、家庭状况、经营内容、经商地域等几个方面。
资料来源一栏中的卷数,采用阿拉伯数字以节约篇幅,年代则按时间顺序排列,年代不详者排在表格最后。
应当承认,表1的统计很不完备,不可能全面反映唐代妇女的经商活动,但根据表1并结合相关材料,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唐代妇女经商大致有以下这样几个特点。
(一)唐代妇女从事经商活动有明显的被动性从表1显示的家庭状况来看,唐代经商妇女孤身一人的较多,她们大多是因寡居、孤苦无靠和生活无着而经商的。
我们统计到的经商妇女共32名,其中未见有家人情况记载的妇女19人,有家人情况记载的妇女中只有杨丽有丈夫,其余多是夫死寡居或丈夫情况不详者。
可见,唐代妇女经商多是出于不得已,带有明显的被动性。
如板桥三娘子“寡居,年三十余,无男女,亦无亲属”。
贾人之妻在“旗亭之内”经营饮食店,是因丈夫去世后生活无着,只得以此谋生。
溧水道中,司马正彝“遇一新草店数间,独一妇人迎客”。
这个妇人大约也是孤身一人,才以开店为生。
洛阳毓财里的郭大娘,“以当垆为业”,“其夫姓王,作河南府吏,经一年,暴卒”。
封丘县的李姓老妪“年七十,孤老无子”,所以“家镇沽酒”以维持生活。
女商人荆十三娘曾“为亡夫设大祥斋”,也是寡后。
一鄂州小将谋害其妻及婢女未遂,后主仆二人只得卖花为生,居于一贫舍中,生活极其艰难。
王积薪“因沿溪深远,寓宿山中,孤姥之家,但有妇姑”。
这“孤姥之家”只有婆媳二人相依为命。
元和初,河阴县“有孤姥鬻茶之所,茅舍两间”,从“孤姥”的称呼看,应是一个孤苦无靠的单身老妇。
鬻衣之妇张十五娘“肌体凝洁,釜常悦之”,被信安王李棉之外孙韦釜看中,为韦釜牵线的任氏说,“是某表娣妹,致之易耳”。
“旬余,果致之”,直至“数月厌罢”。
这位张十五娘可能是因生计窘迫,才会让韦轻易得逞。
还有些经商妇女由于孤身一人,轻易随人出走,如“酒母,阙下酒妇”,遇到一个名叫于老的人,便与其相随上了华阴山;陈市上的酒妇“女儿随仙人去”;阳都市酒家女与号为犊子的人一同出走。
她们可能都是因为孤身一人,无牵元挂,才会轻易随人而去。
可见,当时的妇女经商大多是因为面l临生存压力而做出的不得已选择。
宁欣先生就曾指出了妇女参与经济活动的被动性。
此外,唐代妇女经商还有地域原因。
如巴楚之交的峡江地区,由于农业生产的条件有限,地形破碎,谷底狭窄,可耕地相当稀少,该地居民不能依赖农耕。
同时这里地扼楚蜀咽喉,交通相当发达,商业在该地的经济结构中占有异乎寻常的比重。
在当地的商业活动中,女性是主角,前所叙及的卖薪女即属于这一地区。
杜甫在《负薪行》中还记录了该地女子的经销内容:“筋力登危集市门,死生射利兼井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