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润滑油过滤循环方案

合集下载

滤油方案

滤油方案

合成气压缩机滤油一、滤油流程(1)先吹扫压缩机、齿轮箱等管道里面的杂质。

介质:蒸汽、压缩空气(2)再清洗润滑油系统的油路管道里面的机械杂质。

介质:润滑油(3)然后清洗系统内的所有润滑点里面的杂质。

介质:润滑油二、滤油工具空气压缩机、F扳手、清洁纱布(50米)、钳子、软管(10米)、丝网(100目5平米)、清洁煤油、活头扳手、塑料布、手套、盘车工具、黄油枪(黄油)、面粉、滤油机、橡皮管(Φ300),不锈钢丝三、滤油步骤:(1)工具准备齐全,动设备具备开机电气条件,油箱用煤油清洗后用布揩净,油管路均应仔细清洗。

(2)油箱进行注油并对新油进行除水滤油工作。

建立注油流程:油桶→滤油机→稀油站的油箱;开启滤油机将油箱注油至3/4液位计;建立油箱自循环滤油流程:油箱排油口→滤油机→油箱注油口;开启滤油机,使润滑油进行自循环滤油除杂除水等;滤油时长5h即可(3)吹扫油路管道里的杂质建立蒸汽吹扫供油管道流程:蒸汽源→稀油站出口三通阀→压缩机润滑点入口;建立蒸汽吹扫回油管道流程:蒸汽源→油箱回油口→压缩机润滑点回油总管出口;用蒸汽吹扫时,先拆除稀油站的三通阀,压缩机个润滑点进出口处的法兰,并加盲板封住压缩机内部,使蒸汽不把杂质带进压缩机内部。

本次吹扫只把油路管道进行吹净,采用供油油路和回油油路单独吹扫。

吹扫时长5h即可最后改用压缩空气原路进行吹扫管道里面的液体水,防止冷凝液混进润滑油。

(4)清洗压缩机润滑点及油路管道里面的机械杂质。

建立润滑油清洗流程:油箱→油泵→油冷却器→稀油站过滤器→供油管道→压缩机润滑点进口法兰(软管接头加100目丝网) →软管→压缩机润滑点出口法兰→回油管道→油箱入口加100目丝网→油箱;循环清洗时,油不经过设备的各个供油点,在油箱回油管口加上一个100目的金属网防止机械杂质流入油箱,同时观察金属网污染情况以判断系统的清洁程度。

1.打开系统中阀门。

建立润滑油循环清洗通道。

2.点动油泵,检查油泵电机旋转方向。

压缩机润滑油系统的布置及配管设计要点及优化

压缩机润滑油系统的布置及配管设计要点及优化

32CHEMICAL ENGINEERING DESIGN 化工设计2020,30(3)压缩机润滑油系统的布置及配管设计要点及优化陈 雷*惠生工程(中国)有限公司 上海201203*陈 雷:注册化工工程师。

2007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从事管道设计工作。

联系电话:(021) 20307216,E - mail : chenlei2@ wison. com o扌商要 总结工程设计中润滑油系统的布置和配管设计要点。

对联合布置的压缩机组,结合具体工程实例,提 出布置的优化方案。

关键词压缩机润滑油系统布置设计优化压缩机是用来压缩和输送气体的机械设备。

按照被处理介质的火灾危险性类别的不同,可以分为可燃性气体压缩机和不可燃气体压缩机。

按 照工作原理的不同,可分为往复式、旋转式、离心式、轴流式和喷射式压缩机。

石油化工企业常用的压缩机包括离心式压缩机和往复式压缩机。

旋转式中的螺杆式压缩机没有往复运动零部件,不存在不平衡惯性力,对于设备基础的要求较低,可以实现无基础运转或在室外移动施工中使用。

基于这些特点,螺杆式压缩机得到广泛应用⑴。

大型压缩机及驱动机一般使用动压轴承,依靠轴颈自身旋转,通过轴瓦上的小孔把润滑油带 入轴和轴瓦之间,形成油楔,并受到挤压建立起 油膜压力以承受载荷,循环流动的油膜交换带走轴承产生的热量和磨损颗粒⑵。

对于压缩机系统,润滑油对于运动部件起润滑冷却的作用,高位油 箱更在紧急停电时保护旋转部件,因此,润滑油 系统在压缩机的运行和维护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1润滑油系统的流程简述润滑油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为压缩机的轴承和 驱动端提供干净的、冷却后的润滑油⑶。

润滑油系统一般包括润滑油站、高位油箱、三阀组、视 镜等厂家成套供货撬块。

润滑油箱中的润滑油经润滑油泵加压、润滑油冷却器冷却、润滑油过滤器过滤后,一部分进 入压缩机及其驱动端润滑冷却运动部件,润滑油从压缩机及其驱动器排出汇总后自流进入润滑油箱;另一部分经过三阀组进入高位油箱,高位油 箱达到一定液位,经管口、视镜溢流回到润滑油箱。

往复式压缩机润滑油流程

往复式压缩机润滑油流程

往复式压缩机润滑油流程英文回答:Oil Flow in Reciprocating Compressors.The oil flow in a reciprocating compressor is critical to its proper operation and longevity. The oil serves several purposes, including:Lubrication: The oil lubricates the moving parts of the compressor, such as the piston, piston rings, crankshaft, and bearings. This reduces friction and wear, and extends the life of the compressor.Cooling: The oil helps to cool the compressor by absorbing heat from the moving parts. This prevents the compressor from overheating and failing.Sealing: The oil helps to seal the piston rings against the cylinder walls, preventing gas leakage. Thismaintains the compression ratio and efficiency of the compressor.The oil flow in a reciprocating compressor is typically provided by a 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 The pump drawsoil from a reservoir and pumps it through a filter to remove any contaminants. The filtered oil is then pumped to the various lubrication points in the compressor.The oil flow rate is controlled by a pressure regulator. The pressure regulator ensures that the oil pressure is sufficient to provide adequate lubrication and cooling, but not so high that it causes excessive drag on the moving parts.The oil flow path in a reciprocating compressortypically includes the following components:Oil reservoir: The oil reservoir stores the oil thatis used to lubricate the compressor.Oil pump: The oil pump draws oil from the reservoirand pumps it through the oil filter.Oil filter: The oil filter removes contaminants from the oil.Pressure regulator: The pressure regulator controls the oil pressure.Oil cooler: The oil cooler cools the oil before it is pumped to the lubrication points.Lubrication points: The lubrication points are the locations where the oil is applied to the moving parts of the compressor.The oil flow in a reciprocating compressor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ts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By understanding the oil flow path and the role that the oil plays in the compressor, you can help to ensure that your compressor operates properly and lasts for many years.中文回答:往复式压缩机润滑油流程。

压缩机润滑油油循环方案

压缩机润滑油油循环方案

压缩机稀油站油循环方案中心1.清洗范围和临时管路润滑油系统冲洗范围包括:●润滑油油箱●润滑油高位油箱●主油泵进出油管及相关其他附属油管●冷油器进出管路●过滤器进出口●临时管路滑油系统预冲洗阶段各润滑点接入口前均采用临时管路(不锈钢管、尼龙软管或PVC管)加临时滤网接至压缩机润滑油油箱2.3.润滑油洗作业程序3。

1油箱清洗首先检查油箱中的防护漆,清除焊缝附近的焊渣,清洗干净后,用面团法粘出污垢、铁屑、焊渣等微粒,直至清洁为止。

油箱清洗合格后应及时通知总包、监理工程师及业主表进行检查验收签字,各方共检合格后方可向油箱内加注润滑油。

3.2油过滤器清洗检查内部的防护漆情况,若油漆很好,只需清洗后再用面团粘净即可。

3。

3高位油箱清洗用洗油彻底清洗干净,最后用面团法粘出污垢、铁屑、焊渣等微粒,直至清洁为止,并经有关人员检查合格后,涂油保护、封闭.3。

4油泵清洗拆除进出口油管道,用面团粘净油泵内部锈蚀、污垢等.清洗完成的短管法兰需暂时用胶带封口,防止杂物再次污染管道,待全部管段清洗完成后,去掉封口胶带进行连接。

3。

5管道安装及临时管配制临时管子与原配管连接的法兰处采用耐油垫片,垫片内孔无毛边,垫片内径必须与法兰密封面内径相同。

临时管道清理也应做相应处理。

4.油循环条件●润滑油油箱已经经过清理,并通过监理验收●高位油箱已经经过清理,并通过监理验收●润滑油系统相关外循环管路已配管施工完成●润滑油输送泵(事故油泵)已供电正常,并经试转确认方向正确●供油管路相关远传仪表,现场仪表根部阀关闭●油冲洗所用的油已经分析合格●消防设施已经投入,或已采取临时消防措施,周围环境无易燃物、无明火作业5.润滑油冲洗前应具备的工作及临时滤网增设点5.1分别将润滑油系统中进入机身的各个润滑部位入口处的连接与机组本体断开,用尼龙软管连接进入润滑油油箱.同时,必须在各个断开部位加装临时盲板进行封闭,防止异物进入设备内部.将系统的各个管道开口用临时接管连接成一个完整回路。

压缩机组油循环方案

压缩机组油循环方案

50000Nm³/h焦炉煤气净化、转化、PSA制氢工程施工方案(压缩机组油循环)编制:审核:批准:安全:质量:2013年7月目录1、编制说明 (1)2、工程概况 (1)3、编制依据 (1)4、施工工艺程序 (1)5、实施条件 (3)6、油循环准备 (2)7、油循环操作 (3)8、润滑油循环冲洗 (3)9、油循环检验标准 (4)10、劳动力平衡 (4)11、主要施工机具设备配置计划 (4)12、安全措施 (5)附表1:润滑油循环记录表 (6)1编制说明1.1压缩机厂房4M40、4M80和6M80压缩机组油循环工程的施工。

2工程概况2.1压缩机厂房内主要设备为4M40压缩机2台,4M80压缩机1台,6M80压缩机2台,及压缩机附属设备(缓冲器、冷却器、集液罐和分离器)。

2.2为了保证压缩机润滑油系统设备、管道及油质的清洁、干净,确保机组安全可靠地运行,特编制此方案。

油循环主要对以下各系统进行冲洗:稀油站、压缩机运动机构润滑和连接管路。

3编制依据3.1 设计院提供的设计图纸和资料等3.2 《石油化工施工安全规程》 SH3505-19993.3 《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75-19984施工工艺程序4.1油循环第一阶段:稀油站→运动机构润滑油管路→压缩机体外循环(需附加临时连通软管)油循环第一阶段(体外循环)4.2油循环第二阶段:稀油站→运动机构润滑油管路→压缩机体内循环油循环第二阶段(体内循环)4.3在进行压缩机油循环时,可以采取在稀油站油箱处加装临时过滤机,以缩短压缩机油循环的施工时间。

5实施条件压缩机机组主机部分安装工作全部结束,并符合设计及有关规范技术要求:✧主机二次灌浆及抹面工作结束。

✧油系统所属设备及工艺管道已按设计要求安装完毕。

✧油系统电动机具备送电条件。

✧油系统冷却水线具备送水条件或接临时水源。

6油循环准备6.1彻底清洗润滑油站所属设备、阀门、管件及各接管并进行必要的吹扫,确认洁净后复位。

压缩机润滑油过滤循环方案

压缩机润滑油过滤循环方案

压缩机润滑油油过滤方案目录、工程概况 ...............、编制依据 ...............、稀油站和注油器技术参数 稀油站技术参数 ................ 注油器技术参数 .........四、油循环前应具备的条件 .五、循环油系统的试运行 .....六、 高压注油系统试运行 ... 七、油循环的安全技术交底 . 八、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九、、油循环人员组织安排 ... 十、工机具计划十一、主要施工用料一览表 . 十二、主要危险点控制措施表 十三、危险源辨识与控制措施 、工程概况 88项目CQ 压缩包含六台CQ 压缩机,其油系统包括油循环润滑油系统和 高压注油系统。

油系统的清洁与否直接关系到压缩机组的安全运行,如果油系统中含有潜在 的有害杂物,则不仅影响轴承的润滑还将影响设备加工面表面精度,减短设备的 使用寿命。

因此,必须清除管道系统内、设备内残存杂物,去除油中水份,使油 质达到清洁合格,同时,也为了检查油系统管路和设备的安装质量(严密性) 在油系统安装完毕后,需要对油系统进行循环冲洗。

油系统的主要设备稀油站和注油器分别是循环润滑系统和高压注油系统的 心脏,用来将润滑液强制地送到设备的摩擦部位。

在相对运动的机器零件间形成 油膜,减少零件的摩擦、磨损,同时对摩擦部位进行冲洗,并带走摩擦产生的热 量,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延长设备的使用223333 4 556 67 778寿命。

根据系统管路、设备的设计安装情况,保证油循环冲洗的全面性和冲洗质量, 油循环将分系统、分阶段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

油循环程序:二、编制依据1、工程设计文件、设计图纸;2、《化工机器安装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对置式压缩机HGJ204-833、《风机、压缩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5-20104、《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 GB50231-2009;5、《石油化工静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461-2008;6、上海大隆机械厂 提供的压缩机技术资料; 、稀油站和注油器技术参数 稀油站技术参数1、稀油站由油箱、油泵装置、双筒过滤器、列管式冷油器及电器仪表控制 装置、管路、阀门等组成。

离心式压缩机现场油循环

离心式压缩机现场油循环

离心式压缩机现场油循环摘要:压缩机油循环分为三个过程,分别为油站本体内循环,压缩机外部油循环,压缩机内部油循环。

其中油站本体内循环在制造厂内进行,压缩机外部油循环和压缩机内部油循环在压缩机安装现场进行。

本文主要针对46号透平油。

关键词:离心式压缩机油循环一、油循环的必要性:机组在正常运转时,其转子在轴承的支撑下高速旋转,从而造成转子轴颈与轴承的相对运动,两零件在相对运动的过程中产生摩擦和热量。

如果转子和轴承之间没有液体润滑,则会发生干摩擦现象,导致加剧,磨损加快,严重时会导致抱轴。

润滑油的作用就是变干摩擦为液体摩擦,从而减轻摩擦,降低磨损,并通过润滑油将摩擦产生的热量带走。

如果在机组运行前,润滑油未经充分的循环或油循环后润滑油的化学、物理指标不合格,则会引起轴瓦温度,转子振动等参数超标,导致机组停车,严重时会损坏转子,轴承等。

二、油循环前的准备工作:1.油站具备油运条件的必要条件油站就位、油站灌浆结束,油管路连接完毕,管路法兰重新把紧,法兰之间的正式垫片已安装,油箱清理干净,按图纸要求注入足够的润滑油,油泵对中结束,有正式电或者稳定的临时电等。

2.油循环的准备工作(1)油品的选择。

对于平常机型建议使用长城牌(中石化)46#透平油或者昆仑牌46#透平油(中石油)。

特殊机型如氨冷冻装置建议使用抗氨型润滑油。

(2)油箱注油。

所使用的冲洗用油必须要与设备在以后的操作中将要使用的油是同一种类的,并且是同一个制造商生产的。

按图纸要求液位注入润滑油,量化装入油箱的润滑油数量,应当考虑在泵启动后润滑油将充满系统时,油箱内油位将会下降。

必须保持油加热器加热区在油位以下;泵吸入必须保持足够深以保证其功能及避免气蚀。

利用油箱油进口处的网筛进行灌油,可避免油桶内部存在的杂质进入油箱内。

建议采用滤油机进行灌油,如采用手摇泵进行加油,需在吸入部分加一层200目滤网。

记录停机液位,和最低液位,在油循环时注意观察油箱液位,以便随时补油。

压缩机润滑油油循环方案

压缩机润滑油油循环方案

压缩机稀油站油循环方案中心1.清洗范围和临时管路润滑油系统冲洗范围包括:●润滑油油箱●润滑油高位油箱●主油泵进出油管及相关其他附属油管●冷油器进出管路●过滤器进出口●临时管路滑油系统预冲洗阶段各润滑点接入口前均采用临时管路(不锈钢管、尼龙软管或PVC管)加临时滤网接至压缩机润滑油油箱2.3.润滑油洗作业程序3.1油箱清洗首先检查油箱中的防护漆,清除焊缝附近的焊渣,清洗干净后,用面团法粘出污垢、铁屑、焊渣等微粒,直至清洁为止。

油箱清洗合格后应及时通知总包、监理工程师及业主表进行检查验收签字,各方共检合格后方可向油箱内加注润滑油。

3.2油过滤器清洗检查内部的防护漆情况,若油漆很好,只需清洗后再用面团粘净即可。

3.3高位油箱清洗用洗油彻底清洗干净,最后用面团法粘出污垢、铁屑、焊渣等微粒,直至清洁为止,并经有关人员检查合格后,涂油保护、封闭。

3.4油泵清洗拆除进出口油管道,用面团粘净油泵内部锈蚀、污垢等。

清洗完成的短管法兰需暂时用胶带封口,防止杂物再次污染管道,待全部管段清洗完成后,去掉封口胶带进行连接。

3.5管道安装及临时管配制临时管子与原配管连接的法兰处采用耐油垫片,垫片内孔无毛边,垫片内径必须与法兰密封面内径相同。

临时管道清理也应做相应处理。

4.油循环条件●润滑油油箱已经经过清理,并通过监理验收●高位油箱已经经过清理,并通过监理验收●润滑油系统相关外循环管路已配管施工完成●润滑油输送泵(事故油泵)已供电正常,并经试转确认方向正确●供油管路相关远传仪表,现场仪表根部阀关闭●油冲洗所用的油已经分析合格●消防设施已经投入,或已采取临时消防措施,周围环境无易燃物、无明火作业5.润滑油冲洗前应具备的工作及临时滤网增设点5.1分别将润滑油系统中进入机身的各个润滑部位入口处的连接与机组本体断开,用尼龙软管连接进入润滑油油箱。

同时,必须在各个断开部位加装临时盲板进行封闭,防止异物进入设备内部。

将系统的各个管道开口用临时接管连接成一个完整回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缩机润滑油油过滤方案目录一、工程概况 (2)二、编制依据 (2)三、稀油站和注油器技术参数 (3)稀油站技术参数 (3)注油器技术参数 (3)四、油循环前应具备的条件 (3)五、循环油系统的试运行 (4)六、高压注油系统试运行 (5)七、油循环的安全技术交底 (5)八、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6)九、、油循环人员组织安排 (6)十、工机具计划 (7)十一、主要施工用料一览表 (7)十二、主要危险点控制措施表 (7)十三、危险源辨识与控制措施 (8)一、工程概况88项目CO2压缩包含六台CO2压缩机,其油系统包括油循环润滑油系统和高压注油系统。

油系统的清洁与否直接关系到压缩机组的安全运行,如果油系统中含有潜在的有害杂物,则不仅影响轴承的润滑还将影响设备加工面表面精度,减短设备的使用寿命。

因此,必须清除管道系统内、设备内残存杂物,去除油中水份,使油质达到清洁合格,同时,也为了检查油系统管路和设备的安装质量(严密性),在油系统安装完毕后,需要对油系统进行循环冲洗。

油系统的主要设备稀油站和注油器分别是循环润滑系统和高压注油系统的心脏,用来将润滑液强制地送到设备的摩擦部位。

在相对运动的机器零件间形成油膜,减少零件的摩擦、磨损,同时对摩擦部位进行冲洗,并带走摩擦产生的热量,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根据系统管路、设备的设计安装情况,保证油循环冲洗的全面性和冲洗质量,油循环将分系统、分阶段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

油循环程序:二、编制依据1、工程设计文件、设计图纸;2、《化工机器安装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对置式压缩机HGJ204-83;3、《风机、压缩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5-2010;4、《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2009;5、《石油化工静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61-2008;6、上海大隆机械厂提供的压缩机技术资料;三、稀油站和注油器技术参数稀油站技术参数1、稀油站由油箱、油泵装置、双筒过滤器、列管式冷油器及电器仪表控制装置、管路、阀门等组成。

2、工作时,润滑油由油泵从油箱吸出,经单向阀、列管式冷油器,双筒过滤器,被直接送到压缩机的各润滑点,然后沿着系统回油管路,流回油箱。

油站的公称压力 MPa,当系统工作压力超过安全阀的设定压力时,安全阀自动开启。

3、油泵工作时一备一用,当油系统压力降到设定值时,备泵自动启动。

4、油站的主要技术参数:注油器技术参数单联注油器是供填料及气缸内润滑油的主要设备,注油器注油压力为32MPa,注油量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注油量范围为r。

四、油循环前应具备的条件1、油系统设备应全部装好,所有油管已回装并联接完毕。

设备或管道上与油路相通的各热工测点均已装完或封闭完,整个油系统处于封闭状态。

2、备好注油及油循环所需临时设施,如蛇皮管、80-100目钢丝网、滤纸。

3、备有足量符合制造厂要求的并经化验符合国家标准的L-DAB150润滑油。

4、各油泵的电动机及加热器临时电已连接完毕,电动机经空载运行且旋转方向正确,情况正常。

5、油系统设备,管道表面及周围环境清理干净,无易燃物,工作区域周围无明火作业。

6、备好砂箱、灭火器等消防用具。

7、确信油系统管路连接正确,阀门操作灵活并关严。

8、清理油箱,油箱内应无明显的污垢和杂物。

9、架稳滤油机,接通临时电源。

10、经过滤油机向油箱内注油(注油之前必须在油箱加油口处放置一张80-100目的不锈钢丝网,清除油内自带杂物),上油至主油箱高油位,同时检查油位计指示正确。

11、成立油循环小组12、组织油循环小组进行油循环方案的学习,使每位参与油循环的小组成员明白具体分工,各司其职。

五、循环油系统的试运行1、油系统首次运行,润滑油不得直接进入轴承和滑道等运动部位。

应将供油管接头能够拆开处加蛇皮管,直接流回机身油池。

2、开启油泵,油泵开启后对系统严密性进行检查,油系统应无渗漏。

调整油压到。

在油泵输送油压稳定后,油泵电机轴承温度<95℃,轴承振动≤s,油泵轴承温度≤80℃,油泵振动≤s。

3、检查油过滤器的工作情况,油过滤器前后压差值不得大于,若超过此值应清洗滤网内杂质。

4、油系统各管道、各有关设备内部应反复冲洗、过滤,直至油质合格。

在各润滑点入口处80-100目的过滤网上,经通油4小时后,每平方厘米可见软质颗粒不超过两点,不得有任何硬质颗粒,并允许有少量纤维体。

5、油质经化验合格后,恢复油系统接管,检查各供油点,调整供油量和回油情况。

6、调试油系统的联锁、仪表,直至动作准确可靠。

7、启动盘车器,检查各处油流量情况。

8、润滑油润滑路线为:油箱→油泵→油冷却器→油过滤器→压缩机各润滑点→压缩机曲轴箱体→油箱。

9、循环油系统试运行后的恢复:1)油质检验合格后,将各系统恢复正常。

2)各轴瓦清扫恢复,热工测量元件安装并配线接好引出。

3)油箱上的滤油器进行彻底清理,滤油器中的滤网用压缩空气吹除干净。

4)各轴承及前箱内进一步清理,轴承扣盖封闭,前箱盖好,以备做有关调速系统和各项试验。

六、高压注油系统试运行高压注油系统不仅起着润滑和冷却的作用而且还有密封作用。

填料及气缸润滑用单独油管送油,每个注油点前装有止逆阀,防止气体倒流。

本机组配置的单联注油器,共有十六个注油泵,分别润滑14点,气缸:一级气缸4点,二、三级缸各2点,四、五级缸各1点。

填料:一、二、三、四列各1点, 2个备用。

高压注油系统试运1)注油器内部清洗干净,装入合格的L-DAB150#压缩机润滑油。

2)用清洁的压缩空气检查各注油管路应畅通。

3)用手柄盘动注油器,检查注油器应动作正常,无卡涩。

4)从滴油器检视罩检查各个注油点的滴油情况是否正常。

5)接上注油器至各供油点的管接头,启动注油器,检查各供油点管接头处出油情况和油的清洁程度。

6)各注油管单向阀的方向应正确,调整各供油点的供油量符合要求。

7)接上气缸及填料函各供油管接头,再次启动注油器,检查各管接头的严密性,并同时对压缩机盘车5-10分钟。

8)启动注油器进行不少于2小时的试运转。

七、油循环的安全技术交底1、此工作专人负责,明确分工。

2、油循环期间禁止盘车,防止损坏轴颈和轴瓦。

3、参与人员应能熟练掌握和使用灭火器等消防器材。

4、滤油机附近应保持清洁,使用过的破布不准乱扔乱放,定期清理滤芯、油过滤器。

5、参加油循环滤油的工作人员,应熟悉管路系统,掌握设备启、停要求和油冲洗运行路线,确保油循环工作正常进行。

6、系统恢复后禁止在系统管路、设备开口连管。

7、拉安全警界线,非操作人员禁止入内。

8、油系统范围内禁止吸烟。

9、在试车中,不得带压停车,当发生和将要危及人身、机械及工艺系统的紧急事故时,可紧急带压停车,但停车后必须立即卸压。

10、非电气操作人员,不得随意触摸电气等部件。

11、当表盘指示压力过载时,停止油循环工作;当表盘指示速度过大时,停止油循环工作。

12、在移动机器的任何系统的盖子或塞子前都必须关闭机器。

13、试车现场配备消防器材并好用。

八、质量、安全保证措施1、参加试运转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技术交底后方可进行实际操作。

2、试运时应有统一的指挥人员,操作人员必须服从指挥人员的指挥,密切配合。

3、远距离的操作,启动或停止必须规定专门的信号,并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

4、试车现场应有明显的标志,非有关人员不得随便进入。

5、进入试运现场,应随时注意运转的设备,以免受到伤害。

6、试运设备上的开关、按钮非操作人员不得乱开乱动。

7、参与人员应能熟练掌握和使用灭火器等消防器材。

8、滤油区附近应保持清洁,使用过的破布不准乱扔乱放,定期清理滤芯,油系统范围内禁止吸烟。

9、质量、安全保证体系框架九、、油循环人员组织安排十、工机具计划十一、主要施工用料一览表十二、主要危险点控制措施表1、重大危险源主要有:1)触电危险源。

高低压变配电系统,有控制箱,操作人员在调试操作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设备故障及接地防雷保护系统不在安全状态时容易发生触电伤亡事故。

2)火灾危险源。

电器使用不当、使用明火作业及其他不安全行为时会发生火灾危险。

3)机械伤害危险源。

机械设备运转,其转动部位会对人员造成机械伤害。

2、危险源的管理与控制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作,不仅要建立安全管理机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有效地安全检查、教育、培训,编制实施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和技术操作规程,做到人人懂安全,人人会安全。

而且必须进行试车中危险源的管理与控制,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加以控制,以保障人、物和环境处于安全状态。

1)触电危险源控制措施:①、检验、检查电气设备。

②、加强验电器、绝缘靴、绝缘手套、绝缘橡胶等绝缘防护,做好接地保护。

③、检测防雷接地系统。

④、使用符合规范的电器设施。

⑤、编制安全操作规程,坚持电工操作人员的岗位培训,持证上岗。

⑥、在危险源位置设安全警示标志。

2)火灾危险源的控制措施:①、检验、检查、维修、更换消防器材和设备。

②、更换灭火器。

③、及时清除地上的杂物。

④、加强人员培训。

3)机械伤害危险源的控制措施:①、检验、检查设备传动部位。

②、加强外露运动部位安全防护装置。

③、编制安全操作规程。

④、在危险源位置设安全警示标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