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化学考点过关中考点9酸碱中和滴定及应用选修4

合集下载

人教版化学选修4重要知识点解读 酸碱中和滴定

人教版化学选修4重要知识点解读  酸碱中和滴定

酸碱中和滴定(2020·长治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上常用AG表示溶液的酸碱度,AG=+-c(H)lgc(OH)。

25℃,用0.100 mol·L−1NaOH液滴定20.00 mL 0.100 mol·L−1 HNO2溶液,AG与所加NaOH溶液的体积(V)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D点溶液中的pH=11.25B.B点溶液中存在2c(H+)−2c(OH−)=c(NO2−)−c(HNO2)C.C点时,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小于20.00 mLD.25℃时,HNO2的电离平衡常数K a=1.0×10−5.5【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A项,D点lg c(H+)/c(OH−)=−8.5,则c(H+)/c(OH−)=10−8.5,K W= c(H+)×c(OH−)=10−14,所以c(H+)=1.0×10−11.25,pH=11.25,故A项正确;B项,B点溶液为等浓度的HNO2和NaNO2溶液,溶液中存在①电荷守恒:c(H+)+c(Na+)=c(OH−)+c(NO2−),②物料守恒:2c(Na+)=c(HNO2)+ c(NO2−),将①×2−②得:2c(H+)−2c(OH−)=c(NO2−)−c(HNO2),故B项正确;C项,C点lg c(H+)/c(OH−)=0,则c(H+)/c(OH−)=1,HNO2的电离程度与NaNO2的水解程度相同,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小于20.00 mL ,故C项正确;D.A点lg c(H+)/c(OH−)=8.5,则c(H+)/c(OH−)=108.5,K W= c(H+)×c(OH−)=10−14,所以c2(H+)=1.0×10−5.5,由于c(H+)与c(NO2−)近似相等,所以HNO2的电离常数K a=c(H+)×c(NO2−)/ c(HNO2)= 1.0×10−5.5/(0.1−1.0×10−6.5)=1.0×10−6.5,故D项错误;故答案为D。

高中化学选修四-酸碱中和滴定

高中化学选修四-酸碱中和滴定
①标准酸溶液变稀,V酸用量增多
②标准酸用量过多,即V酸增多
③标准酸用量增多,即V酸增多
④标准酸用量增多,即V酸增多
⑤V碱增多,引起V酸增多
⑥尖嘴部分被充满后,使V酸读数增大
⑦标准酸用量增多,即V酸增多
C碱=
1)酸式滴定管用水洗后便 装液体进行滴定;
2)锥形瓶只用蒸馏水洗涤 后仍留有少量蒸馏水;
按pH突跃范围内的体积计算,结果是可以达到足够的准确度的。
04
中和滴定的操作过程:
1)查:检查是否漏水和堵塞 2)洗:洗净后用指定的酸和碱液润洗 3)装液,排气泡,调整液面,读数。 4)取待测液:将一定体积未知浓度的碱溶液放 入锥形瓶中,滴入几滴酚酞。 5)滴定:操作要点及滴定终点的观察。(指示剂变色,半分钟内不褪色) 6)读数并记录数据: 7)重复上述实验并求算碱的平均体积,计算碱的浓度:计算时可用公式: C(OH-)=C(H+)×V(酸)÷V(碱)。
(半分钟内不变色)
三、误差原因分析(标准酸滴定未知碱)
1mol nmol
HnA + n NaOH = nNaA + nH2O
C酸V酸 C碱V碱 C碱=
C碱=
摇动锥形瓶时有液体外溅 滴定管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后读数时,视线俯视 移液管内液体未达所需刻度
①用蒸馏水洗净的滴定管未用待测碱液润洗
(pH=1)
(pH=4)
(pH=10)
(pH=12+lg3.3=12.5)
02
01
03
04
c(HCl)=
= 0.0998mol/L
=
跟实际浓度0.1000mol/L相比,误差很小。
01
02

高中化学第三章第二节第三课时酸碱中和滴定课件新人教选修4

高中化学第三章第二节第三课时酸碱中和滴定课件新人教选修4

主题2:用标准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 哪些错误操作可造成测量结果偏低? 甲 乙 丙 量取待测液(NaOH)时,滴定管水洗后未润洗 滴定过程中,摇动锥形瓶用力过大,溅出部分溶液 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读数
[例1]
用中和滴定法测定某烧碱样品的纯度,试根据
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准确称量8.2 g 含有少量中性易溶杂质的样品,配 成500 mL 待测溶液。称量时,样品可放在________(填编 号字母)称量。 A.小烧杯中 B.洁净纸片上 C.托盘上
第三 章
第二 节 水的 电离 和溶 液的 酸碱 性
水溶 液中 的离 子平 衡
第三 课时 酸碱 中和 滴定
晨背关键语句 理 知识点一 解 教 材 新 知 知识点二 考向一
考向二
随堂基础巩固 课时跟踪训练
1.酸碱中和滴定实验选用的指示剂为酚酞或甲基 橙、一般不选用石蕊试液作指示剂。 2.进行中和滴定的实验时,滴定管一定要润洗,
(4)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刻度线三者在同 一水平线上。
(5)滴定管读数应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如25.00 mL
是正确的,而不能读成25 mL。
1.用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测定某H2SO4 溶液的浓度,如右图甲、乙,从下表中 选出正确选项 ( )
锥形瓶
中溶液 A B C 碱 酸 碱
滴定管
2.用标准盐酸测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操作
导致结果偏低的是
(
)
①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测液润洗2~3次 ②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③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后平视读数
④摇动锥形瓶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⑤滴定时,锥形瓶里加入少量蒸馏水稀释溶液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知识点总结篇一:新课标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很全)化学选修4化学反映与原理章节知识点大全第一章化学反映与能量一、焓变反映热1.反映热:必然条件下,必然物质的量的反映物之间完全反映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映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3.产生缘故: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映。

(放热>吸热) △H 为“-”或△H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映。

(吸热>放热)△H 为“+”或△H >0☆常见的放热反映:①所有的燃烧反映②酸碱中和反映③大多数的化合反映④金属与酸的反映⑤生石灰和水反映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映: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映③以H二、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映④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需标出能量转变。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需标明反映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别离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热化学反映方程式要指明反映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能够是整数,也能够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映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三、燃烧热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固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101 kPa②反映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固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 四、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映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映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映其实质是H+和OH-反映,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 +OH-(aq) =H2O(l) ΔH=-/mol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因此它们参加中和反映时的中和热小于/mol。

(教师参考)高中化学 3.2.3 酸碱中和滴定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4

(教师参考)高中化学 3.2.3  酸碱中和滴定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4

赶 酸式滴定管:快速放液 气 泡 碱式滴定管:橡皮管向上翘起
精选ppt
12
(4)调液:调节滴定管中液面高度,并记下读数。 (5)取液 ①从碱式滴定管放出20.00ml 0.100mol/L氢氧化钠
溶液于锥形瓶中 ②滴入2滴酚酞试液,将锥形瓶置于酸式滴定管下方,
并在瓶底衬一张白纸。
精选ppt
13
(6)滴定:左手_控__制__酸__式__滴__定__管__活__塞____________ , 右手 拿住锥形瓶 ______边__滴__入__盐__酸__,__边__不__断__顺__时__针__方__向_ 摇动, 眼睛_____要__始__终__注__视__锥__形__瓶__溶__液__的__颜__色__变__化。
第3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二节 水的电离与溶液的酸碱性 第3课时 酸碱中和滴定
精选ppt
1
回顾:溶液pH的计算
(1)强酸、强碱溶液pH的计算
c酸
c(H+) pH
c碱
c(OH-) c(H+) pH
(2)强酸、强碱的稀释pH的计算:
c酸
c稀酸
c(H+) pH
c碱
c稀碱 c(OH-) c(H+) pH
精选ppt
4
(4)强酸、强碱溶液混合的pH计算 ----中和后,判断过量
② 碱过量 ----混合后溶液显碱性
c酸
c碱
C混碱
c(OH-) c(H+) pH
例: pH=4盐酸和pH=12的Ba(OH)2溶液等体积 相混合求混合后溶液的pH。
精选ppt
5
PH的应用:酸碱中和滴定
1. 定义:用已知物质的量的浓度的酸(或碱)来 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_酸碱中和滴定_基础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_酸碱中和滴定_基础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酸碱中和滴定【学习目标】1、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2、初步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方法。

【要点梳理】要点一、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方法。

1、定义: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方法叫中和滴定法。

2、原理:在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溶液与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所用的体积,根据反应化学方程式中酸、碱物质的量的比求出未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3、关键:①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两种溶液的体积;②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4、指示剂的使用。

①用量不能太多,常用2~3滴,因指示剂本身也是弱酸或弱碱,若用量过多,会使中和滴定中需要的酸或碱的量增多或减少。

②指示剂的选择。

选择指示剂时,滴定终点前后溶液的颜色改变:颜色变化对比明显。

如强酸与强碱的中和滴定,到达终点时,pH变化范围很大,可用酚酞,也可用甲基橙;强酸滴定弱碱,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的盐水解使溶液呈酸性,故选择在酸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甲基橙;强碱滴定弱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的盐水解使溶液呈碱性,故选择在碱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酚酞。

一般不用石蕊试液,原因是其溶液颜色变化对比不明显,且变色范围较大。

要点二、中和滴定操作。

【酸碱中和滴定】1、中和滴定的仪器和试剂。

①仪器。

酸式滴定管(不能盛放碱性溶液、水解呈碱性的盐溶液、氢氟酸)、碱式滴定管、铁架台、滴定管夹、烧杯、锥形瓶等。

②试剂。

标准溶液、待测溶液、指示剂、蒸馏水。

2、准备过程。

①滴定管的使用:a .检验酸式滴定管是否漏水(碱式滴定管同样检验)。

b .洗净滴定管后要用标准液润洗2~3次,并排除滴定管尖嘴处的气泡。

c .注入液体:分别将酸、碱反应液加入到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中,使液面位于滴定管刻度“0”以上2 mL ~3 mL 处,并将滴定管垂直固定在滴定管夹上。

(完整版)酸碱中和滴定知识点

(完整版)酸碱中和滴定知识点

实验——酸碱中和滴定【知识点1】酸碱中和滴定的概念及原理1、概念: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滴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溶液的方法称为酸碱中和滴定。

2、原理:酸提供的H+和碱提供的OH-恰好完全反应3、中和反应的实质:H++OH-=H2O(等物质的量反应)。

定量关系:n(H+)=n(OH-)若是一元酸和一元碱反应,则有n酸=n碱,C酸. V酸= C碱. V碱【知识点2】酸碱中和滴定管1、两种滴定管构造上的不同点:上端标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酸式滴定管---玻璃活塞,用于装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碱式滴定管---带有玻璃球的橡胶管,用于装_______溶液2、滴定管的读数方法:0刻度在上,从上往下读,最大量程有25mL、50mL等,注意与量筒(无0刻度)比较;3、精确度:0.01ml,取到小数点后两位,如:24.00mL、23.38mL最后一位是估计值(注意与量筒(0.1ml)比较)。

4、滴定管的洗涤:先用蒸馏水洗涤,再用标准液(或待测液)来润洗。

5、滴定管的固定:垂直于桌面,高度以滴定管尖伸入锥形瓶约1cm为宜。

6、滴定时,左手控制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液体的颜色变化。

7、滴定终点的判断:当最后一滴液体滴下后,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发生变化,且在半分钟内不变色,说明达到滴定终点。

8、再次进行滴定时,一定要将滴定管内液体重新注入至0刻度处,以免滴定时液体不足。

9、实际滴出的溶液体积=滴定后的读数-滴定前的读数【知识点3】酸碱指示剂的选择①常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指示剂变色范围的pH石蕊<5红色5~8________ >8蓝色甲基橙<3.1______ 3.1~4.4橙色>4.4黄色酚酞<8无色8~10________ >10____②指示剂的选择原则A、指示剂的pH变色范围尽可能接近中和时的pHB、颜色变化明显。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基础过关+对点训练:3.2.2酸碱中和滴定 Word版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基础过关+对点训练:3.2.2酸碱中和滴定 Word版含解析
(8)酸式滴定管不能盛放碱性溶液,但可以盛放氧化性溶液。(√)
(9)锥形瓶若盛放的是被滴定的溶液,且滴定前进行了润洗,则测定结果偏高。(√)
(10)滴定前仰视,滴定终点俯视,则测定结果偏高。(×)
练一练
1.[2019·北京海淀高二检测]滴定实验时,必须要按以下要求做的是( )
A.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要烘干
选项
锥形瓶
中溶液
滴定管
中液
选用
指示剂
选用
滴定管



石蕊




酚酞




甲基橙




酚酞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答案:C
3.[2019·衡水中学高二周练]用标准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下列操作不会引起实验误差的是( )
A.用蒸馏水洗净酸式滴定管后,装入标准盐酸进行滴定
B.用蒸馏水洗净锥形瓶后,再用NaOH溶液润洗,后装入NaOH溶液进行滴定
B.P点时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
C.曲线a是盐酸滴定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定曲线
D.酚酞不能用作本实验的指示剂
解析:由图像分析知,曲线a为氢氧化钠溶液滴定盐酸的滴定曲线,曲线b为盐酸滴定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定曲线,且未滴定时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pH分别为1和13,二者物质的量浓度都为0.1 mol·L-1,所以A、C错误;P点表示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中和,溶液呈中性,B正确;强酸滴定强碱或强碱滴定强酸时可以用酚酞作指示剂,D错误。
[提示] 滴定管在装反应液之前,需要用待装液润洗;锥形瓶在装待测液前,不能用待测液润洗,否则就会造成实验误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过关(中)考点9 酸碱中和滴定及应用酸碱中和滴定是高中化学最重要的定量实验之一,在科学实验中占重要地位,它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可以扩展到氧化还原滴定和沉淀滴定,中和滴定原理是熟悉的酸碱中和反应,由于酸碱中和反应与日常生活及实验室工作联系非常密切应用性强,所以常以酸碱中和反应原理为切入点,考查水解平衡和电离平衡理论的运用,其实验操作、仪器使用、指示剂选择、滴定终点判断、误差分析、定量计算等知识既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

以酸碱中和滴定曲线为载体,全面考查电解质溶液和化学学科守恒的思想观念,已经成了近几年高考频繁出题的新热点。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可用离子方程式H++OH-=H2O来表示,在中和反应中,H+、OH-之间的物质的量关系是n(H+)=n(OH-);若用参加反应的c(H+)、c(OH-)来表示,其关系式为c(H+)·V酸=c(OH-)·Vc(H+),其表达式是c(H+)=错误!;也可计算c(OH-),其表达式是c(OH-)=错误!。

碱,由此可计算由c(H+)、c(OH-)可分别求出相应酸、碱的浓度。

中和滴定的关键是准确判断滴定终点(中和反应恰好反应完全的时刻),指示剂的选择不但要考虑变色明显、灵敏,而且要选择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与滴定时pH突跃范围相吻合,这样就能准确指示到达滴定终点(即酸碱恰好中和时的pH)。

其方法是在待测液中加2~3滴指示剂,观察滴定过程中其颜色的变化,常选用的指示剂是酚酞或甲基橙,不用石蕊试液的原因是石蕊试液颜色变化不明显。

酸碱中和滴定所用的主要仪器是锥形瓶和滴定管,酸式滴定管包括玻璃活塞、长玻璃管,可盛放酸性溶液、强氧化性溶液,不能盛放碱性溶液及氢氟酸,碱式滴定管包括长玻璃管、橡皮管、玻璃球,可盛放碱性溶液。

滴定管的上端都标有规格大小、使用温度、0刻度,滴定管的精确读数为0.01mL。

滴定管使用前先检查滴定管活塞是否漏水,在加入反应液之前,洁净的滴定管要用所要盛装的溶液润洗2~3遍。

【例题1】下面是关于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操作的叙述:①取一锥形瓶,用待测NaOH溶液润洗两次;②在一锥形瓶中加入25.00 mL待测NaOH溶液;③加入几滴石蕊试剂作指示剂;④取一支酸式滴定管,洗涤干净;⑤直接往酸式滴定管中注入标准酸溶液,进行滴定;⑧左手旋转滴定管的玻璃活塞,右手不停摇动锥形瓶;⑦两眼注视着滴定管内盐酸液面变化,直至滴定终点。

其中叙述错误..的是( )A.④⑥⑦B.①⑤⑥⑦C.③⑤⑦D.①③⑤⑦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步骤可以提炼为6个关键字。

洗(洗涤):洗涤仪器并进行检漏、润洗;取(取液):向酸(碱)式滴定管中注入标准液,向锥形瓶中注入待测液,加入2~3滴指示剂;滴(滴定):在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向锥形瓶中先快后慢地加入标准液(后面逐滴加入),至指示剂发生明显的颜色变化(如由红色变为无色或红色变为橙色、无色变为粉红色等)且半分钟内不变时,停止滴定;读(读数):平视滴定管中凹液面最低点,读取溶液体积;记(记录):记录滴定前和滴定终点时滴定管中标准液的刻度,重复滴定2~3次将数据记入表中;算(计算):以(V 终-V 始)为消耗的标准液的体积,取2~3次实验结果的平均值,依据c 待=c 标·V标V 待(一元酸碱)计算待测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中和滴定操作不仅适用于酸碱中和反应,也可以迁移应用于氧化还原反应,Na 2CO 3、NaOH 的混合溶液与盐酸的反应及沉淀反应。

以标准酸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碱(酚酞作指示剂)为例,常见的因操作不正确而引起的误差有:【例题2】实验室中有一未知浓度的稀盐酸,某学生测定盐酸的浓度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

请完成下列填空:(1)配制100 mL 0.10 mol/L NaOH 标准溶液。

①主要操作步骤:计算→称量→溶解→________(冷却后)→洗涤(并将洗涤液移入容量瓶)→________→________→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中,贴上标签。

②称量________g氢氧化钠固体所需仪器有:天平(带砝码、镊子)、________、_______。

(2)取20.00 mL待测盐酸溶液放入锥形瓶中,并滴加2~3滴酚酞作指示剂,用自己配制的标准液NaOH溶液进行滴定。

重复上述滴定操作2~3次,记录数据如下:①滴定达到终点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上述数据,可计算出该盐酸的浓度约为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③在上述实验中,下列操作(其他操作正确)会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有________。

A.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读数B.酸式滴定管使用前,水洗后未用待测盐酸溶液润洗C.锥形瓶水洗后未干燥D.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消失②计算盐酸的浓度时,应计算三次的平均值,因NaOH标准液浓度以及待测液的体积都一样,故只算NaOH溶液体积的平均值即可。

③A项,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相当于把数值看小,造成测定结果偏小;B项,酸式滴定管的作用在本题中是移取溶液,水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导致待测液浓度偏小,测定结果偏低;C项,锥形瓶水洗后未干燥对结果无影响。

【答案】(1)①转移定容摇匀②0.4 烧杯(或表面皿) 药匙(2)①最后一滴NaOH溶液加入时,溶液由无色恰好变成浅粉红色并且在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②0.11 mol/L ③D 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图是以所滴入的酸或碱溶液的体积为横坐标、以中和反应后溶液的pH为纵坐标体现中和滴定过程的曲线图。

强酸与强碱互相滴定的曲线图,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形状变化不大,但中间突跃大(即酸或碱溶液一滴之差,溶液pH变化大,出现突变)。

分析强酸与强碱互相滴定时的离子浓度大小,只要关注水的电离平衡即可,没有其它平衡影响;强酸滴定弱碱或强碱滴定弱酸的曲线图,突跃小,较平缓;强酸滴定弱碱的起点低(因弱碱pH相对较小),前半部分形状有差异;强碱滴弱酸的起点高(因弱酸pH相对较大),前半部分形状有差异。

分析强碱滴定弱酸或强酸滴定弱碱时的离子浓度大小,不仅要考虑生成盐的水解平衡,而且还要考虑过量弱酸或弱碱的电离平衡与水的电离平衡。

【例题3】298K时,在20.0mL 0.10mol/L氨水中滴入0.10 mol/L的盐酸,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0.10 mol/L氨水的电离度为1.3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B.M点对应的盐酸体积为20.0 mLC.M点处的溶液中c(NH4+)=c(Cl-)=c(H+)=c(OH-)D.N点处的溶液中pH<12C.根据电荷守恒可得:c(NH4+)+ c(H+)=c(Cl-)+c(OH-)。

由于M点处的溶液显中性,c(H+)=c(OH-),所以c(NH4+)=c(Cl-)。

盐是强电解质,电离远远大于弱电解质水的电离程度,所以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是:c(NH4+)=c(Cl-)>c(H+)=c(OH-),错误;D.N点氨水溶液中已经电离的一水合氨浓度等于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浓度,c(OH-)=0.1mol/L×1.32%=1.32×10−3mol/L,根据水的离子积常数可知:N处的溶液中氢离子浓度==7.6×10-12mol/L,根据pH=−lg c(H+)可知此时溶液中pH<12,正确。

【答案】D【考点练习】1.一只规格为a mL的滴定管,其尖嘴部分充满溶液,管内液面在m mL处,当液面降到n mL处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流出溶液的体积为(m-n) mLB.流出溶液的体积为(n-m) mLC.管内溶液体积等于(a-n) mLD.管内溶液体积多于n mL2.下列实验操作不会引起误差的是( )A.酸碱中和滴定时,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B.酸碱中和滴定时,用冲洗干净的滴定管盛装标准溶液C.用NaOH标准溶液测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溶液时,选用酚酞作指示剂,实验时不小心多加了几滴D.用标准盐酸测定未知浓度NaOH结束实验时,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开始实验时无气泡3.用1.0 mol·L-1的NaOH溶液中和某浓度的H2SO4溶液,其水溶液的pH和所用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变化如图所示,则原H2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和完全反应后溶液的大致体积是()A.1.0 mol·L-1,20 mLB.0.5 mol·L-1,40 mLC.0.5 mol·L-1,80 mLD.1.0 mol·L-1,80 mL4.向20.00 mL稀氨水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下列示意图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5.下图是用0.100 0 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 mL未知浓度盐酸(酚酞作指示剂)的滴定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a>bB.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0 0 mol·L-1C.指示剂变色时,说明盐酸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D.当滴加NaOH溶液为10.00 mL时,该混合液的pH=1+lg36.某学生为测定某烧碱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已知该样品中含有少量不与酸作用的杂质):A.在250 mL 容量瓶中定容,配制成250 mL 烧碱溶液B.用移液管(或碱式滴定管)量取25.00 mL 烧碱溶液于锥形瓶中并滴加几滴甲基橙指示剂C.在天平上准确称取烧碱样品20.5 g,在烧杯中加蒸馏水溶解D.将物质的量浓度为1.00 mol/L 的标准H2SO4溶液装入酸式滴定管,调整液面,记下开始刻度数V1 mLE.在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滴定至溶液变为橙色为止,记录终点耗酸体积V2 mL回答下列问题:(1)正确的操作步骤的顺序是(填写字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滴定管读数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步骤的操作中在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的作用是__________。

(4)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所测NaOH的质量分数偏低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A步操作中未将溶液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定容b.C步操作中,称量药品时,砝码放在左盘,NaOH放在右盘c.D步操作中酸式滴定管在装入标准H2SO4溶液前未用标准液润洗d.读取硫酸体积时,开始时仰视读数,结束时俯视读数(5)硫酸的初读数和末读数如图所示。

末读数为______ mL,初读数为____ mL,用量为________ mL。

按滴定所得数据来计算出的烧碱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7.在标准状况下,充满HCl的烧瓶做完喷泉实验后得到稀盐酸,用标准Na2CO3溶液滴定这种盐酸来测定它的准确浓度,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用标准Na2CO3溶液滴定这种盐酸时,Na2CO3溶液应装在________式滴定管中,若用甲基橙作指示剂,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从________色变为________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