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词三首导学案含答案
(教学案)第三单元 19、言情词三首 鹊桥仙(纤云弄巧) Word版含解析教案

?鹊桥仙?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朗诵本词的根本技巧。
2、领悟词意以及“两情假设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里蕴涵的情致理趣。
3、理解词人的爱情观,并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世界上有一种男人被称为“暖男〞,所谓“暖〞,主要是指情感上的温暖,心理上的懂得,言行上的体贴。
这样的暖男是绝大多数女性梦寐以求的理想爱人。
可是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上,人们奉行的是男尊女卑的大男子主义,暖男并不多,但是宋代有一位诗人是女性喜欢的一款“暖男〞,他就是是秦观。
秦观在中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他的?鹊桥仙?在中国也是一首家喻户晓的词,凭这一首词,我们几乎就可以给秦观戴上一顶“帽子〞——“情歌王子〞!秦观在当时便是无数女孩心目中既浪漫又多情的“暖男〞。
这首?鹊桥仙?反映的就是典型的秦观式浪漫和温暖。
词在古代是音乐和语言的结合体,而秦观又通晓音律,所以他的词无论是吟还是唱都显得音韵和美。
现在我们就先来听一听歌唱版的?鹊桥仙?吧。
然后学生自由朗读1遍。
二、品声韵之美第一:节奏,是根据音节意义有规律的停顿。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假设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第二:抑扬,指声音上下起伏的波动。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该抑;〔是两个人相会前的描写,还没见面呢,所以应该情绪上消沉些〕“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该扬; 〔见面了,应该挺快乐的,就该读得高昂点〕“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该抑;〔相会后就该分手了,应该消沉〕“两情假设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该扬。
〔略扬〕〔互相鼓励,应该高昂〕第三:押韵:诗句未字韵母相似或相同度、数、路、暮。
对韵脚,我们在读的时候应清晰一些,韵脚后的停顿要稍长一点,这样可以突出韵律,从而形成词的回环往复的音乐美。
请大家注意节奏、抑扬和押韵这三个要素。
《言情词二首》精品导 精品学案(含答案解析)

◆19言情词三首芬克斯酒吧七十年代,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来到宗教圣地耶路撒冷,想去造访名声很好的芬克斯酒吧。
他亲自打电话给店主预约,并要求店主届时谢绝其他顾客,专一为他们服务。
不料,店主礼貌地拒绝了基辛格的要求,表示在欢迎他光临的同时,不能将别的顾客拒之门外。
第二天,基辛格又打电话联系说,星期六来访,并答应酒吧可以同时接待别的客人。
不料又碰了壁,因为“星期六是犹太人的例休日,按规矩这天不能营业”。
芬克斯的这种宁可得罪基辛格也不得罪普通顾客、不违犯本民族规矩的做法被西方媒体大肆宣传,无意中大大提高了酒吧的知名度。
实实在在,不唯“名”是图,反而能够出名。
微感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后出师表》赏读:不辞劳苦地献出自己的毕生精力,直到死才停止。
后人评诸葛亮的《出师表》为至忠之文。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
——《慎言御民篇》赏读:主要讲要治理好天下,必须做到百姓富裕,安居乐业。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易》赏读:平安时,也要有警觉,防止祸患发生。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陶渊明《移居》赏读:见有好文章大家一同欣赏,遇到疑难处大家一同钻研。
形容欣赏诗文、分析疑难。
一、作者视窗《蝶恋花》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人。
幼孤,自小聪慧,少年以神童应昭,赐同进士出身。
仕途显达,官至宰相。
他能诗能文,著作丰富,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官僚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闲情逸致。
《鹊桥仙》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人。
北宋词人。
“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的交谊很深,但词风与苏轼大不相同。
历来都被视为婉约派的大家之一。
代表作《鹊桥仙》(纤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满庭芳》(山抹微云)等。
《青玉案》贺铸(1052-1125),字方回,号庆湖遗老,今河南辉县人。
为人秉性刚直,仕途不得志,官终太平州通判。
他博学强记,藏书丰富,精通音律,是北宋婉约派名家之一。
亦有少数豪放词,可视为苏轼豪放词的继响,南宋爱国词的先声。
【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第19课《言情词三首》导学课件(含答案)

《蝶恋花》 晏殊的词风继承五代,深受冯延巳的影响,工 于造语,写景言情均属上乘。他一方面吸收了《阳春集》的清丽 蕴藉,另一方面又避免了《花间集》的浓艳纤巧,足见他在取舍 之间形成了自己的特定的词风,论者誉其“导宋词之先路”。晏 殊这首词以摹拟女性口吻的形式来写伤离怀人的言情词,颇负盛 名。 《鹊桥仙》 相传牛郎织女因相恋而结合,由此触怒天帝,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7.________________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 8.若问闲情都几许?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一、阅读《蝶恋花》一词,思考并回答问题。 [赏形象] 1 .“槛菊愁烟兰泣露”中的“菊”“兰”是两个怎样的意 象?
逝、欢事无多的感慨。描写男女相思、离情别绪的作品,是晏殊 词另一主要内容。 现存词 130 多首,编集成《珠玉词》 。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又字 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他与黄庭 坚、晁补之、张耒并称为“苏门四学士”,与苏轼 的交谊很深,但词风与苏轼大不相同。虽然也写有少数具有豪放 特色的作品, 但从总体看, 他堪称标准的婉约词人。 有 《淮海词》 。
独上高楼 ,___________ 望尽天涯路 。 3.昨夜西风凋碧树。_________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4.________________
便胜却人间无数 。 5.金风玉露一相逢,________________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6._________ ________,忍顾鹊桥归路?
先是牛郎被逐下凡尘,后夫妻分居在银河两侧。每年七月初七晚 上是他们一年一度相会的日子。这天晚上会有无数喜鹊飞来,
为他们搭成一座长桥,便于他们相会,人称“鹊桥相会”。传说织 女精于纺织,能将天上的云织成锦缎,是织造云锦的巧手,所以, 这天夜晚天空的云彩特别好看。旧时风俗,少女们要于此夜陈设瓜 果,朝天礼拜,向织女“乞巧”。这个美丽的神话,引起了古往今 来无数文人的咏叹。其中,最脍炙人口、传诵不衰的绝唱,当推秦 观的《鹊桥仙》 。 《青玉案》这似是一首恋词,但却是词人晚年退居苏州时写出 的名作。他一生沉沦下僚,胸中颇多块垒,故而寓之于香草美人。 这首词其实乃是借怀恋美人以抒发自己幽居穷处的苦闷。 这种寄托 深厚自然而不露痕迹, 词作对那种怅惘迷茫的愁闷心境的描写又十 分出色,所以特别受到人们的赞赏。
部编九年级上册13诗词三首导学案附答案

13诗词三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三首诗词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
2.品味字句,研读赏析,领会诗词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及诗词中所描绘的意境。
3.培养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丰富文化积累,提升文化素养。
【学习重点】培养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丰富文化积累,提升文化素养。
【学习难点】品味字句,研读赏析,领会诗词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及诗词中所描绘的意境。
第一课时【导学过程】一、导入读诗,感受灿烂的文化;读诗,走近诗人的灵魂。
让我们共同品味!二、自主学习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金樽.(zūn) 投箸.(zhù) 歧.路(qí)柯.(kē) 畔.(pàn) 暂.(zàn)2.作者链接。
(1)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
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他生活在盛唐时期,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
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
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静夜思》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2)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被贬为朗州司马、连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
其代表作有《乌衣巷》《秋词》《竹枝词》《浪淘沙》《杨柳枝》《西塞山怀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
其诗集有《刘宾客集》。
3.背景链接。
(1)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被世人称作“诗仙”,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13.诗词三首(导学案) 答案

13.诗词三首(课案)组题人:陈昱雯审核人:何芳英班级姓名组别一、学习重点:1.总体感知课文,了解诗意,体会诗情,背诵诗篇。
2.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3.大致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写作背景。
4.鉴赏情景交融的写法。
二、预习导学:注音或写字金樽()投箸()闻笛fù()侧畔()长()精神qióng ()楼歧()路酬()烂柯()人婵()娟宫què()低绮()户三、活动1:学习《行路难(其一)》作家作品和背景简介(1)《行路难》: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
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
其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行路难》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所作。
共三首,这是第一首。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
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1.解释词语珍羞.直.万钱会.济.2.知内容,想意境。
(1)写出(交代)李白离别京城,亲朋好友为他设宴饯行,宴席十分豪华的诗句是:,。
(2)写出诗人极度愤懑、抑郁不舒的心情的诗句是,。
(3)写出了诗人在困境中仍然积极乐观的坚定信念的两句诗句是:,。
3.悟情感,析哲理。
(1)诗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情感、哲理:。
(2)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情感、哲理:。
4.品特色。
①“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四、活动2:学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家作品和背景简介: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自称为汉代中山王刘胜的后人。
贞元九年进士,官至察御史。
王叔文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刺史,官至检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
情起何处 导学案带答案

情起何处——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1.掌握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方法。
2.学会全面而准确地表达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语“(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一往而深的是柳梦梅和杜丽娘,是写下《牡丹亭》这样经典传世曲目的汤显祖汤老前辈,更是从字里行间读懂作者真情的我们。
然而,(情)真的不知所起吗?二、情起何处(一)情起(双关)蝶恋花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问:划线的句子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了主人公内心孤寂无人理解的愁苦,想留住良人的心却又无可奈何的思想感情。
将黄昏景色掩闭,也无法留住春意。
借景抒情,又一语(双关),既(伤春),又感叹(容颜易老,青春易逝)。
析:春是春,又不全是春。
春既是春天,又是青春、美好时光,一语双关。
(二)、情起(意象)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晏几道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注】小苹:作者友人家的歌女。
问:“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赏析。
答:(1)词人油然而生的(伤春惜春的怅惘之情),感叹(青春易逝,佳期难再)。
“落花”句既写暮春时节芳华已尽,“落花”既指花,也指(即将消逝的青春)。
(2)独处的阴郁苦闷,因相思而起的(孤独寂寞)之情。
“微雨”句借天色阴沉,状写心境的阴郁和苦闷;又以“燕双飞”来(反衬)“人独立”的(寂寞和孤独)。
(3)抒发对歌女小苹(怀念之意、苦恋之情)以及深切的(孤寂之感)。
“落花”“微雨”两句,(融情入景),写眼前无限凄婉之景。
析:解析这两句词思想感情的重心无疑在“落花”“微雨”两个意象上。
(三)练习:情起(比喻、意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虞美人秦观[注]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教育资料】18-19 第3单元 19 言情词三首学习专用

19言情词三首[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1.字音识记(1)彩笺.()(2)锦瑟.()(3)不谙.() (4)琐.窗()(5)迢.迢() (6)凋.碧树()【答案】(1)jiān(2)sè(3)ān(4)suǒ(5)tiáo(6)diāo2.词语释义(1)槛.菊愁烟兰泣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明月不谙.离恨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欲寄彩笺..:..兼尺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银汉迢迢..暗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忍顾..鹊桥归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月桥花院,琐窗..朱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飞云冉冉..蘅皋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一川.烟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栏杆(2)了解(3)彩笺:信纸的美称,在此即信的意思。
尺素:一尺见方的白绢,古人用以写信,故也作信的代称(4)广远,形容银河辽阔(5)忍:岂忍。
粤教版-语文-高二-【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3.19《言情词三首》同步测试

第19课言情词三首同步检测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欹.枕(yī)天籁.(lài)罗绮.(qǐ)彩笺.(jiān)B.吟啸.(xiào) 凭阑.(lán) 羌.管(qiānɡ) 熔.金(rónɡ)C.风鬟.(huán) 蓦.然(mò) 旌.旗(jīnɡ) 离黍.(shǔ)D.如簇.(cù) 去棹.(zhào) 斜矗.(chù) 腥膻.(shān)答案 A解析“欹”应读“qī”。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璀璨兴高采烈烦躁鸦鹊无声B.松弛贻误商机遨游轻歌曼舞C.端倪峥嵘岁月执着头晕脑胀D.婉惜返璞归真棱角席不暇暖答案 B解析A项“鹊”应为“雀”。
C项“胀”应为“涨”。
D项“婉”应为“惋”。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这位离开北京二十年的美籍华人,走在大街上,禁不住感叹这座城市与他当初离开时的面貌简直不可相提并论....。
B.直播谈话节目越来越受到媒体的青睐,甚至成为媒体提高收视率的“秘密武器”,但此类节目在海外已遭遇“红灯”,即将成为明日黄花....。
C.最近到沿海地区,虽然只是浮光掠影....地看看,但那里的变化,却给我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D.他准备出售自己珍藏多年的字画,并把出售所得捐赠给西南干旱地区,但后来字画不慎遗失使他的计划成了纸上谈...兵。
答案 B解析B项明日黄花:比喻已经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A项相提并论: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多用于否定式)。
不强调时间上的差别,此处应用“同日而语”。
C项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
与后文矛盾。
D项纸上谈兵:在文字上谈用兵策略,比喻不联系实际情况,空发议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们尽管推进改革30余年,但作为一个转型大国,客观地看,中国还有相当多的制度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还有相当多的政策使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成本居高不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课言情词三首【教学目标】1、感受《蝶恋花》等词孤独凄清的意境和空虚惆怅的心境,体会作者因“不见所思”引发的伤离愁绪。
2、鉴赏《鹊桥仙》淡而不伤的风格,体会此词从旧题材中提炼出新的主题,道人之所未道,善于议论,在议论中抒情,颇具创新的精神。
3、领悟《青玉案》造语精工,巧用博喻的特色,记忆名句,深刻领会这些名句的意蕴。
【教学重点】1、领悟诗歌“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内涵,把握移情于景手法的运用。
2、体会活用前人文句的作用,鉴赏幽深婉约的意境,缠绵多情的内容。
导学流程一、言情词的含义1. 言情言语之情。
指心意。
谈情说爱或描述男女情爱。
2. 言情词的特色。
一是深曲委婉,缠绵悱恻的相思离别之词;二是一些“缘事而发”、“即事名篇”,大胆讴歌纯洁爱情,深刻批判封建礼教的词;三是一些“言近旨远”、“寄慨遥深”之作;四是真挚动人的悼亡之作。
二、《蝶恋花》欣赏(一)了解作者,知晓背景晏殊(991-1055),字同叔,谥元献,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
自小聪慧,少年以神童应昭,赐同进士出身。
仕途显达,官至宰相。
他喜欢宾客,乐于引荐人才,爱好文艺。
他家常常尽日宴饮,宴必“歌乐相佐”,他的家庭实际就是一个文艺沙龙。
据记载,他能诗能文,著作丰富,但对他来说最有成就的是词。
现存词130多首,编集成《珠玉词》。
晏殊的词,主要承袭晚唐、五代的遗风,多为遣兴娱宾而作,内容比较狭窄,大多是反映士大夫宴游嘉会的生活以及对良时易逝、欢事无多的感慨。
描写男女相思、离情别绪的作品,是晏殊词另一主要内容。
晏殊词的主要成就还是在艺术上。
王灼[zhuó]说:“晏元献公长短句,风流蕴藉[yùnjiè],一时莫及。
而温润秀洁,亦无其比。
”(《碧鸡漫志》)“温润秀洁”四个字,较准确地概括了晏殊词的艺术风格,而且作者的主张也正是这样。
《青箱杂记》载了晏殊这么一段话:“余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惟说其气象。
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
”在这里虽专道“吟咏富贵”,但也可代表他对词的表现手法的主要见解。
他常用委婉手法,巧妙地运用景物暗示的能力去表现作品的主题。
造语工妙,是晏殊词的一大特色。
(二)品味语言,鉴赏形象。
1.词人想通过这首词传达什么情感?明确:提示抓关键词“离别苦”写与友人(恋人)远别之苦。
2.起句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这些景物带有什么特点?明确:起句描写了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在默默饮泣。
|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征色彩(象征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色彩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
因此说,这些景物都染上了主观的色彩。
3.看第四、五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问:⑴词句中哪些词与上面照应?明确:“昨夜”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望尽天涯路”正从上文的一夜无眠生出。
⑵“昨夜西风凋碧树”只是眼前所见之景吗?“凋”字如何理解?明确:“昨夜西风凋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飘落树叶情景的回忆。
|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
故“凋”字既写出了景,又道出了情。
⑶“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与上文有何关系?这句所写的境界有什么特别处?明确:既然主人公有着浓郁的离愁别恨,就要想法排遣,于是,她“便独上高楼”。
|以上抒写的只是忧伤低迴之音,这里却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有人说,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百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
所以,这几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情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冼尽铅华,纯用白描。
气象阔大,境界高远,成为全词的警句。
(三)学习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
1.本词与晏殊的其它词作相比,它的上、下片之间,在境界、风格上是稍有区别的。
上片取境较狭,风格偏于柔婉;下片却境界开阔,风格近乎悲壮。
2.本词是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手法来表达女子的相思之苦的。
(1)直接抒情:“离恨苦”直接抒发女子的相思之苦,是诗中唯一的直接抒情的语句。
(2)间接抒情。
①借景抒情。
女子的相思之苦主要寄托在景物描写中。
菊花笼罩着一层青烟薄雾,看上去似乎是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好像在默默哭泣。
词人将主观感情移之于客观景物,透露出女主人公的哀愁。
词中还用燕子的双飞反衬主人公的孤独;用女子对“明月不谙离恨苦”的抱怨来表达女子对月无眠的煎熬;用彩笺、尺素的无从寄来表达女子无法传递的相思之苦等。
②通过人物的细节描写来抒情。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通过女子的行为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独上”“望尽”都是在十分无奈的情况下,企图借以排解相思而做出的近乎下意识地行为。
这些间接抒情,使得本词的抒情含蓄委婉,耐人寻味。
(四)主题归纳本词通过写一位深闺女子对清晨庭院中景物的独特感受及行为描写,表达了她对远方之人刻骨的相思之苦。
三、鉴赏《鹊桥仙》(一)了解作者,知晓背景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
他是“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cháo]补之和张耒[lěi])”之一,与苏轼的交谊很深,但词风与苏轼大不相同。
虽然也写有少数具有豪放特色的作品,但从总体看,他堪称标准的婉约词人。
他流传下来的词作,只有90首左右,但由于这些作品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名篇佳作不少,历来都被视为婉约派的大家之一。
苏门四学士: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的并称。
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黄、秦、晁、张四人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
从内容看,秦词所反映的生活面比较窄,直接表现国计民生的重大题材的几乎没有,而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情”、“愁”二字。
秦观词表现爱情,大多真挚而高雅,不停留在色相的美好、感官的愉悦的浅层描写,而能够揭示出心灵深处的共鸣,在一定程度上,把爱情升华到美的高度来审视。
“将身世之感,打并入恋情”,是秦词的又一显著特色。
秦观很善于将仕途失意、人生困顿的感慨融会到离情别恨的描写中去。
秦观因与苏轼的关系,一进入仕途,就被视为旧党的成员,在新党执政期间,一贬再贬,最后远谪郴州(今湖南)、雷州(今广东),一生坎坷不平,潦倒失意。
这种身世飘零落拓的感慨,常常流露在爱情描写之中。
(二)品味语言,鉴赏形象1.词句句写天上双星,又似句句写人间人情。
这种“天人合一”,靠的是“议论”的贯通。
如“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把天上相逢与人间无数相会作比,让人自然产生人情的联想。
2.另外,上下片“议论”遥相呼应,首尾圆合。
上片的“议论”已显示胜却人间的高尚纯洁的爱情,这样,下片的“两情”两句的出现才自然无痕。
3.“多情自古伤离别”,固然是人之常情,而秦观末两句却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忠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彼此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要可贵得多。
4.由“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探讨词人的爱情理想。
“两情若是”二句对牛郎织女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虽天各一方,但心有灵犀一点通,这才是最珍贵的。
这一惊世骇俗、震聋发聩之笔,使全词升华到新的思想高度。
显然,作者否定的是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
在他的精心提炼和巧妙构思下,古老的题材化为闪光的笔墨,迸发出耀眼的思想火花。
(三)学习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1.写作特点语言清新凝练,织女的形象虽然着墨不多,但通过环境的渲染,心情的刻画,而写得鲜明优美,浓厚深挚的情意表达得委婉含蓄。
2.此词颇具创新精神。
从旧题材中提炼出新的主题,道人之所未道。
善于议论,在议论中抒情。
上片和下片的歇拍两句,都是议论也都是抒情。
这些议论,新颖独到,很能启迪人。
与此相关,所抒发的情感也显得真挚高尚(四)小结:这首词以七夕织女渡银河与牛郎相会的古老传说为题材,歌颂永恒而坚贞不渝的爱情。
四、《青玉案》欣赏(一)了解作者,知晓背景贺铸(1052-1125),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人。
“貌奇丑,色青黑而有英气”(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因为为人秉性刚直,仕途不得志,始为武弁[biàn古时的一种官帽,通常配礼服用(吉礼之服用冕)。
赤黑色布做叫爵弁,是文冠;白鹿皮做的叫皮弁,是武冠。
后泛指帽子],后得苏轼的引荐,改任文职,一直沉沦下僚。
官终太平州通判,58岁致仕,退居吴下(苏州)。
贺铸博学强记,藏书丰富,精通音律。
所作词有五百多首,今存286阕(含残篇断句),在北宋词人中,存词数量仅次于苏轼。
贺铸也是跟苏门关系密切的北宋婉约派名家之一。
贺铸词的风格多样,其中有少数豪放词,可视为苏轼豪放词的继响,南宋爱国词的先声。
其词集《东山词》(一名《东山寓声乐府》),又名《贺方回词》。
(二)品味语言,鉴赏形象;学习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
1.上片中既有实写,也有虚写,请说明哪些句子是实写,哪些句子是虚写。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是实写。
“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是虚写。
2.“但”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留恋、遗憾之情。
3.设想美人的句子,表现了美人怎样的处境?最能表现这种处境的句子是哪句?寂寞、美好年华虚度(迟暮)。
“只有春知处”除了每年一度的春天能够探看一次,再也没有人知道了,写出女子所居处的幽深、寂寞。
4.词中化用了哪些前人的诗句和典故?A凌波 B锦瑟 C蘅皋 D彩笔5.赏析“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同絮,梅子黄时雨。
”A用具体生动的景物表现了抽象的、无迹可寻和难以捉摸的细致情感,使这种情感转化为可见的、可闻的,因而是可信的事物,使读者可以从闲愁的形象中受到感染。
B比喻新颖,不落俗套,作者也因此获得了“贺梅子”的雅号。
兴中有比,不仅比闲愁之无尽,亦以兴身世之可悲。
C连用三个比喻(博喻)来表现“闲愁”之多、乱、缠绵不断,十分生动,这是一个创举。
D虚景实写。
(三)小结:言情词的精品。
词作把单相思这种人们多少都有过体验而不易说清楚的情感活动,表现得惟妙惟肖,给读者以极深刻的印象,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五、作业背诵,完成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