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及铜合金管材超声波探伤方法 - 中国有色金属标准质量信息网

合集下载

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无缝管涡流探伤方法》意见汇总处理表

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无缝管涡流探伤方法》意见汇总处理表

GB/T 5248-XXXX《铜及铜合金无缝管涡流探伤方法》讨论稿修改意见汇总2014年10月15日在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会议中心,参会者对《铜及铜合金无缝管涡流探伤方法》讨论稿逐段逐句的进行审议,主要内容,纪要如下:一、与会委员对新修订标准的完整性、系统性、先进性、可操作性给予肯定,希望尽快报标委会进行审定。

二、对第4稿提出修正内容:1、定义:3.8有效渗透深度是三倍的标准渗透深度,定义没有错误,但实际操作达不到这个要求,往往会使探伤者误解,建议删除——同意删除。

原稿GB/T5248-2008标准有《组合式涡流检测方法》的定义,符合现阶段实际情况,修订稿不应删弃——同意保留这个定义。

2、原理和方法:4.3涡流探伤是导电材料的一种无损检测的方法……所以探伤灵敏度也随管材壁厚方向由外向内下降。

这只表述外穿过式,没有对内插式进行表述——同意增加“内插式探伤涡流密度的变化规律与外穿过式相反”这一句。

4.7含有磁性材料的管材(如:铜镍合金管材)……通常可以采用饱和磁化技术加以消除。

大家认为现在生产铜镍合金管都不采用磁饱和装置,可把括号内的内容删弃——同意删弃。

3、仪器与设备:5.9表2 在线涡流探伤系统的综合性能指标。

其中:间距分辨力≤20mm,改为最大漏检长度≤20mm;打标对应率:色带长度300~600mm伤点偏离中心±50mm改为色带必须覆盖伤点。

增加5.10 旋转探伤,手动测试性能指标(5个)4、附录D:删弃有效渗透深度删弃备注:2、有效渗透深度:通常公认的检测冶金或机械缺陷的极限深度是三倍的δ。

3、实际可操作深度:除材料的性质外,还依赖于检测人员的水平和能力。

增加:铜及其合金导电率(IACS)90%~30%的电阻率及其不同频率的标准渗透深度。

附:GB/T5248-XXXX修订稿讨论修改意见汇总表GB/T5248-XXXX修订稿修改意见汇总表。

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棒材超声波探伤方法》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棒材超声波探伤方法》编制说明

《铜及铜合金棒材超声波探伤方法》送审稿编制说明1 任务来源根据中色协综字[2008] 242号《关于下达2008年第一批有色金属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铜及铜合金棒材超声波探伤方法》标准列入附件1“2008年第一批有色金属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表”第79号(计划编号为20082148-T-610)。

该标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主要起草单位为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无损检测中心参与起草。

2起草过程标准起草单位首先查阅了国内外有关铜及铜合金产品超声波探伤方法的有关资料和标准。

铜及铜合金棒材广泛应用于各个工业部门,许多用户要求对棒材进行超声波探伤,目前使用的探伤标准已近十年没有修订,标准中许多内容已不适用当今铜材发展的要求,其中有些标准条文还存在明显的错误,因此有必要对该标准进行修订,以满足铜及铜合金生产和使用的需要。

多年来,标准起草单位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过多种探头形式、多种探伤频率的超声波铜及铜合金棒材探伤试验,及时对标准进行修订,以满足国内、国际市场对铜及铜合金棒材日益增加的需求。

3修改原则(1)依照GB/T3310-1999《铜合金棒材超声波探伤方法》为蓝本进行修改。

(2)本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要求,在编写方式上执行GB/T1.1和GB/T1.3的规定,并按《有色金属加工产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编写示例》的要求进行编制的。

(3)参照国内外金属材料棒材的超声波探伤方法的先进标准,使该标准既有相当于国外标准的先进性,又具有符合国情的实用性这一特点,力求做到标准的规范性、合理性与实用性。

4修改内容(1)本标准包括适用范围、一般要求、探伤装置、对比试块、探伤方法、探伤灵敏度、探伤步骤、探伤结果的评定和探伤报告等内容。

(2)增加了矩形、方形和正六边形铜及铜合金的探伤,扩大了铜合金棒材的探伤范围,由原标准的“棒材直径为15mm—220mm”扩大为“棒材直径为10mm—280mm”,增加了紫铜棒材的探伤范围为10mm—80mm。

YS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中国有色金属标准质量信息网

YS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中国有色金属标准质量信息网

YS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YS/T XXX-201X铜及铜合金毛细管涡流探伤方法Capillary tube of copper and copper alloy-eddy current testing method(讨论稿)20XX-XX-XX发布 20XX-XX-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部发布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定起章。

本标准参照ASTME243-2004《铜及铜合金管电磁涡流检测》编制。

本标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苏州龙骏无损检测设备有限公司,无锡金龙川村精管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芜湖精艺铜业有限公司,上海日光铜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铜及铜金毛细管涡流检测方法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毛细铜管的穿过式涡流检测方法,内容包括对检测人员、涡流检测仪器、检测线圈、传动装置的一般要求,及其标准人工缺陷的制作和检测结果的评定。

本标准适用于纯铜类、黄铜类和青铜类毛细管,其规格为:外径(φ0.5~6.10)×内径(φ0.3~4.45)。

其他规格的毛细铜管应根据供需双方协商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该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1531 铜及铜合金毛细管GB/T5248 铜及铜合金无缝管涡流探伤方法GB/T9445 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认证GB/T12604.6 无损检测术语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涡流探伤法 eddy current testing是指利用电磁感应在导电试件的表面和近表面产生涡流的原理来检测试件中是否存在缺陷的方法。

[新版]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标准

[新版]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标准

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检验焊缝及热影响区缺陷,确定缺陷位置、尺寸和缺陷评定的一般方法及探伤结果的分级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母材厚度不小于8mm的铁素体类钢全焊透熔化焊对接焊缝脉冲反射法手工超声波检验.本标准不适用于铸钢及奥氏体不锈钢焊缝;外径小于159mm的钢管对接焊缝;内径小于等于200mm的管座角焊缝及外径小于250mm和内外径之比小于80%的纵向焊缝.2 引用标准ZB Y 344 超声探伤用探头型号命名方法ZB Y 231 超声探伤用探头性能测试方法ZB Y 232 超声探伤用1号标准试块技术条件ZB J 04 001 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探伤系统工作性能测试方法3 术语3.1 简化水平距离l’从探头前沿到缺陷在探伤面上测量的水平距离.3.2 缺陷指示长度△l焊缝超声检验中,按规定的测量方法以探头移动距离测得的缺陷长度.3.3 探头接触面宽度W环缝检验时为探头宽度,纵缝检验为探头长度,见图1.3.4 纵向缺陷大致上平行于焊缝走向的缺陷.3.5 横向缺陷大致上垂直于焊缝走向的缺陷.3.6 几何临界角β’筒形工件检验,折射声束轴线与内壁相切时的折射角.3.7 平行扫查在斜角探伤中,将探头置于焊缝及热影响区表面,使声束指向焊缝方向,并沿焊缝方向移动的扫查方法.3.8 斜平行扫查在斜角探伤中,使探头与焊缝中心线成一角度,平等于焊缝方向移动的扫查方法.3.9 探伤截面串列扫查探伤时,作为探伤对象的截,一般以焊缝坡口面为探伤截面,见图2.3.10 串列基准线串列扫查时,作为一发一收两探头等间隔移动基准的线.一般设在离探伤截面距离为0.5跨距的位置,见图2.3.11 参考线探伤截面的位置焊后已被盖住,所以施焊前应予先在探伤面上,离焊缝坡口一定距离画出一标记线,该线即为参考线,将作为确定串列基准线的依据,见图3.3.12 横方形串列扫查将发、收一组探头,使其入射点对串列基准线经常保持等距离平行于焊缝移动的扫查方法,见图4.3.13 纵方形串列扫查将发、收一组探头使其入射点对串列基准线经常保持等距离,垂直于焊缝移动的扫查方法,见图4.4 检验人员4.1 从事焊缝探伤的检验人员必须掌握超声波探伤的基础技术,具有足够的焊缝超声波探伤经验,并掌握一定的材料、焊接基础知识.4.2 焊缝超声检验人员应按有关规程或技术条件的规定经严格的培训和考核,并持有相考核组织颁发的等级资格证书,从事相对应考核项目的检验工作.注:一般焊接检验专业考核项目分为板对接焊缝;管件对接焊缝;管座角焊缝;节点焊缝等四种.4.3 超声检验人员的视力应每年检查一次,校正视力不得低于1.0.5 探伤仪、探头及系统性能5.1 探伤仪使用A型显示脉冲反射式探伤仪,其工作频率范围至少为1-5MHz,探伤仪应配备衰减器或增益控制器,其精度为任意相邻12dB误差在±1dB内.步进级每档不大于2dB, 总调节量应大于60dB,水平线性误差不大于1%,垂直线性误差不大于5%.5.2 探头5.2.1 探头应按ZB Y344标准的规定作出标志.5.2.2 晶片的有效面积不应超过500mm2,且任一边长不应大于25mm.5.2.3 声束轴线水平偏离角应不大于2°.5.2.4 探头主声束垂直方向的偏离,不应有明显的双峰,其测试方法见ZB Y231.5.2.5 斜探头的公称折射角β为45°、60°、70°或K值为1.0、1.5、2.0、2.5,折射角的实测值与公称值的偏差应不大于2°(K值偏差不应超过±0.1),前沿距离的偏差应不大于1mm.如受工件几何形状或探伤面曲率等限制也可选用其他小角度的探头.5.2.6 当证明确能提高探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或能够较好地解决一般检验时的困难而又确保结果的正确,推荐采用聚焦等特种探头.5.3 系统性能5.3.1 灵敏度余量系统有效灵敏度必须大于评定灵敏度10dB以上.5.3.2 远场分辨力a.直探头:X≥30dB;b.斜探头:Z≥6dB.5.4 探伤仪、探头及系统性能和周期检查5.4.1 探伤仪、探头及系统性能,除灵敏度余量外,均应按ZB J04 001的规定方法进行测试.5.4.2 探伤仪的水平线性和垂直线性,在设备首次使用及每隔3个月应检查一次.5.4.3 斜探头及系统性能,在表1规定的时间内必须检查一次.6 试块6.1 标准试块的形状和尺寸见附录A,试块制造的技术要求应符合ZB Y232的规定,该试块主要用于测定探伤仪、探头及系统性能.6.2 对比试块的形状和尺寸见附录B.6.2.1 对比试块采用与被检验材料相同或声学性能相近的钢材制成.试块的探测面及侧面,在以2.5MHz以上频率及高灵敏条件下进行检验时,不得出现大于距探测面20mm处的Φ2mm 平底孔反射回来的回波幅度1/4的缺陷回波.6.2.2 试块上的标准孔,根据探伤需要,可以采取其他形式布置或添加标准孔,但应注意不应与试块端角和相邻标准孔的反射发生混淆.6.2.3 检验曲面工件时,如探伤面曲率半径R小于等于W2/4时,应采用与探伤面曲率相同的对比试块.反射体的布置可参照对比试块确定,试块宽度应满足式(1):b≥2λ S/De (1)式中b----试块宽度,mm;λ--波长,mm;S---声程,m;De--声源有效直径,mm6.3 现场检验,为校验灵敏度和时基线,可以采用其他型式的等效试块.7 检验等级7.1 检验等级的分级根据质量要求检验等级分为A、B、C三级,检验的完善程度A级最低,B级一般,C级最高,检验工作的难度系数按A、B、C顺序逐级增高.应按照工件的材质、结构、焊接方法、使用条件及承受载荷的不同,合理的选用检验级别.检验等级应接产品技术条件和有关规定选择或经合同双方协商选定.注:A级难度系数为1;B级为5-6;C级为10-12.本标准给出了三个检验等级的检验条件,为避免焊件的几何形状限制相应等级检验的有效性,设计、工艺人员应考虑超声检验可行性的基础上进行结构设计和工艺安排.7.2 检验等级的检验范围7.2.1 A级检验采用一种角度的探头在焊缝的单面单侧进行检验,只对允许扫查到的焊缝截面进行探测.一般不要求作横向缺陷的检验.母材厚度大于50Mm时,不得采用A级检验.7.2.2 B级检验原则上采用一种角度探头在焊缝的单面双侧进行检验,对整个焊缝截面进行探测.母材厚度大于100mm时,采用双面双侧检验.受几何条件的限制,可在焊缝的双面半日侧采用两种角度探头进行探伤.条件允许时应作横向缺陷的检验.7.2.3 C级检验至少要采用两种角度探头在焊缝的单面双侧进行检验.同时要作两个扫查方向和两种探头角度的横向缺陷检验.母材厚度大于100mm时,采用双面侧检验.其他附加要求是:a.对接焊缝余高要磨平,以便探头在焊缝上作平行扫查;b.焊缝两侧斜探头扫查经过的母材部分要用直探头作检查;c.焊缝母材厚度大于等于100mm,窄间隙焊缝母材厚度大于等于40mm时,一般要增加串列式扫查,扫查方法见附录C.8 检验准备8.1 探伤面8.1.1 按不同检验等级要求选择探伤面.推荐的探伤面如图5和表2所示.8.1.2 检验区域的宽度应是焊缝本身再加上焊缝两侧各相当于母材厚度30%的一段区域,这个区域最小10mm,最大20mm,见图6.8.1.3 探头移动区应清除焊接飞溅、铁屑、油垢及其他外部杂技.探伤表面应平整光滑,便于探头的自由扫查,其表面粗糙度不应超过6.3μm,必要时应进行打磨:a.采用一次反射法或串列式扫查探伤时,探头移动区应大于1.25P:P=2δtgβ (2)或P=2δK (3)式中P----跨距,mm;δ--母材厚度,mmb.采用直射法探伤时,探头移动区应大于0.75P.8.1.4 去除余高的焊缝,应将余高打磨到与邻近母材平齐.保留余高的焊缝,如焊缝表面有咬边,较大的隆起凹陷等也应进行适当的修磨,并作圆滑过渡以影响检验结果的评定.8.1.5 焊缝检验前,应划好检验区段,标记出检验区段编号.8.2 检验频率检验频率f一般在2-5MHz范围内选择,推荐选用2-2.5MHz公称频率检验.特殊情况下,可选用低于2MHz或高于2.5MHz的检验频率,但必须保证系统灵敏度的要求.8.3 探头角度8.3.1 斜探头的折射角β或K值应依据材料厚度,焊缝坡口型式及预期探测的主要缺陷来选择.对不同板厚推荐的探头角度和探头数量见表2.8.3.2 串列式扫查,推荐选用公称折射角为45°的两个探头,两个探头实际折射角相差不应超过2°,探头前洞长度相差应小于2mm.为便于探测厚焊缝坡口边缘未熔合缺陷,亦可选用两个不同角度的探头,但两个探头角度均应在35°-55°范围内.8.4 耦合剂8.4.1 应选用适当的液体或糊状物作为耦合剂,耦合剂应具有良好透声性和适宜流动性,不应对材料和人体有作用,同时应便于检验后清理.8.4.2 典型的耦合剂为水、机油、甘油和浆糊,耦合剂中可加入适量的"润湿剂"或活性剂以便改善耦合性能.8.4.3 在试块上调节仪器和产品检验应采用相同的耦合剂.8.5 母材的检查采用C级检验时,斜探头扫查声束通过的母材区域应用直探头作检查,以便探测是否有有探伤结果解释的分层性或其他缺陷存在.该项检查仅作记录,不属于对母材的验收检验.母材检查的规程要点如下:a.方法:接触式脉冲反射法,采用频率2-5MHz的直探头,晶片直径10-25mm;b.灵敏度:将无缺陷处二次底波调节为荧光屏满幅的100%;c.记录:凡缺陷信号幅度超过荧光屏满幅20%的部位,应在工件表面作出标记,并予以记录.9 仪器调整和校验9.1 时基线扫描的调节荧光屏时基线刻度可按比例调节为代表缺陷的水平距离l(简化水平距离l’);深度h;或声程S,见图7.9.1.1 探伤面为平面时,可在对比试块上进行时基线扫描调节,扫描比例依据工件工和选用的探头角度来确定,最大检验范围应调至荧光屏时基线满刻度的2/3以上.9.1.2 探伤面曲率半径R大于W2/4时,可在平面对比试块上或与探伤面曲率相近的曲面对比试块上,进行时基线扫描调节.9.1.3 探伤面曲率半径R小于等于W2/4时,探头楔块应磨成与工件曲面相吻合,在6.2.3条规定的对比试块上作时基线扫描调节.9.2 距离----波幅(DAC)曲线的绘制9.2.1 距离----波幅曲线由选用的仪器、探头系统在对比试块上的实测数据绘制见图8,其绘制方法见附录D,曲线由判废线RL,定量线SL和评定线EL组成,不同验收级别的各线灵敏度见表3.表中的DAC是以Φ3mm标准反射体绘制的距离--波幅曲线--即DAC基准线.评定线以上至定量线以下为1区(弱信号评定区);定量线至判废线以下为Ⅱ区(长度评定区);判废线及以上区域为Ⅲ区(判废区).9.2.2 探测横向缺陷时,应将各线灵敏度均提高6dB.9.2.3 探伤面曲率半径R小于等于W2/4时,距离--波幅曲线的绘制应在曲面对比试块上进行.9.2.4 受检工件的表面耦合损失及材质衰减应与试块相同,否则应进行传输损失修整见附录E,在1跨距声程内最大传输损失差在2dB以内可不进行修整.9.2.5 距离--波幅曲线可绘制在坐标纸上也可直接绘制在荧光屏刻度板上,但在整个检验范围内,曲线应处于荧光屏满幅度的20%以上,见图9,如果作不到,可采用分段绘制的方法见图10.。

铜及铜合金轧制板材超声波探伤方法-中国有色金属标准质量信息网

铜及铜合金轧制板材超声波探伤方法-中国有色金属标准质量信息网

《铜及铜合金轧制板材超声波探伤方法》(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1.任务来源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和铜板材进出口贸易的增加,对板材内部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铜及铜合金板材在军工、航天、航空、核电、船舶、舰艇等重要工程,对材料内部缺陷的分类,越来要求越严。

目前国内还没有加工铜及铜合金板材的超声波探伤标准。

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国际检测技术接轨,填补国内铜板超声波探伤的空白,满足生产日益增长和用户对产品质量的需求,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根据有色标委(2004)第52号《关于下达2004年有色金属行业标准研(复)制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所下达的标准制定计划,《铜及铜合金轧制板材超声波探伤方法》标准列人2004-2005年有色金属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表第50号。

本标准由洛阳铜加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起草。

接到任务后我们成立了“铜及铜合金轧制板材超声波探伤方法”标准起草小组,对该项任务进行工作。

2. 研究、起草过程由于目前国内没有铜及铜合金板材超声波探伤的国标、行业标准,所以,我们首先查阅、分析了国内外有关铜及铜合金轧制板、钢板、钛板、金属板材超声波探伤方法的标准和资料,如标准GB/T2970-2004 《厚钢板超声波检验方法》、GB∕T8651-2002金属板材超声波板波探伤方法、英国标准G·S·T·01《坯、棒和板接触超声检验的IMI通用技术规范》、日本标准JIS G0808压力容器用钢板的超声波探伤检验、JB 4730-1994《压力容器无损检测》等资料。

通过查阅和分析,我们认为这些标准不能满足目前铜加工企业和用户的需要。

早在20世纪80年代至今,洛铜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过多种探头形式、多种探伤频率的超声波铜板探伤试验。

先后对被检铜板探测到的缺陷部位进行断口、低倍、解剖对应试验。

缺陷解剖对应率达到99%以上。

在提供航天卫星专用锆铜板的探伤、潜艇用白铜板的超声波探伤、钢铁行业结晶器冷却壁用的紫铜板超声波探伤领域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铜及铜合金无缝管涡流探伤方法-中国有色金属标准质量信息网

铜及铜合金无缝管涡流探伤方法-中国有色金属标准质量信息网

《铜及铜合金无缝管涡流探伤方法》标准修订说明一、任务来源:涡流探伤是无损检测,被广泛应用于铜管的生产,代替以往的水压试验。

随着铜管生产量突飞猛进,冷凝管、空调管、铜水管、内螺纹管、装饰管等年产量已超过50万吨以上,这些管子产品出厂按规定都要进行100%的涡流探伤,从而可见涡流探伤显得越来越重要。

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和铜管材进出口贸易的扩大,对管材内部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管材内部缺陷的分类越来越严格。

根据有色标委(2006)第13号《关于下达2006~2008年有色金属国家标准修订计划的通知》。

本标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无损检测中心、上海鑫申江铜业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接到任务后成立了《铜及铜合金无缝管涡流探伤方法》标准起草小组,对该项任务进行工作。

二、研究、起草过程1、查阅外国标准。

据我们所查:ISO没有制订铜管涡流探伤标准,仅有:欧盟EN1971-1999《铜及铜合金管涡流探伤方法》、美国ASTM E243-97(2004修订)《铜及铜合金电磁(涡流)的检测》、英国BS 3889/2B-86《涡流缺陷检测》、法国DIN54141-81《穿过式线圈的单一频率法作管材涡流检验》、日本JISH0502-1986《铜及铜合金的涡流探伤检验方法》,以上5家都是20世纪80-90年代的老标准,除美国2004年修订外,其他国家都未修订过,同时检测试验比较单一,只有离线检测,没有在线检测,离线检测也没明确几大指标,只着重描述标准伤的制作,周向灵敏度差、漏误报率、稳定性的测试。

通过查阅和分析,我们认为这些标准不能满足目前铜加工企业和用户的需要。

2、结合生产实际。

目前全国生产铜管材厂家有300-400家,其中万吨以上约有20家。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无损检测中心对全国有色行业生产厂家进行涡流探伤仪周期定检来分析,大部分厂家都配有涡流探伤仪,少的一台,多的30-40台,最多达百台。

这些厂家支管检测大多采用国内制造的涡流探伤仪,盘管检测大多采用国外制造的涡流探伤仪(主要是德国)。

铜及铜合金轧制板材超声波探伤方法

铜及铜合金轧制板材超声波探伤方法

《铜及铜合金管材超声波检测方法》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一、任务来源对铜及铜合金管材内部缺陷的检测只有涡流探伤方法,且只适用于厚度小于6mm 的管材,而厚度大于6mm的管材没有探伤方法。

随着铜及铜合金管材特别是厚度大于6mm的管材在军工、航天航空、核电、船舶、冶金和汽车工业的广泛应用,以及出口的不断增加,用户对铜管内部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目前生产厂家主要靠折断口或低倍检测的方法来判断产品的好坏,但不能从根本上发现管材内部存在的缺陷,而超声波探伤最适合进行缺陷检测,因此有必要起草铜及铜合金管材超声波探伤方法。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信部《关于印发2012年第二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工信厅科[2012]119号)精神,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有色标委[2012] 28号文下达了修订《铜及铜合金管材超声波检测方法》行业标准的计划(计划号2012-0730T-YS),该标准由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桂林漓佳金属有限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无损检测中心、江阴新华宏铜业有限公司、苏州龙骏无损检测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修订。

二、起草过程标准起草单位首先查阅了国内外有关铜及铜合金产品超声波探伤方法的有关资料和标准。

国外没有铜板超声波探伤的有关标准,国内主要有GJB 3074-97《航天用锆无氧铜锻饼超声波检验方法》,GB/T3310-2010《铜及铜合金棒材超声波探伤方法》、YB/T585-2006《铜及铜合金板材超声波探伤方法》等,没有铜及铜合金管材超声波探伤方法标准。

目前铜及铜合金管材已广泛应用于在军工、航天航空、核电、船舶、汽车和冶金工业,如航天发动机用铬青铜管、潜艇用白铜和铝青铜管、汽车同步器齿环管以及核工业用紫铜管均需进行超声波探伤,且各自对铜管的内部质量要求也不一样。

为此,近几年,标准起草单位根据用户的不同质量要求对不同厚度的铜及铜合金管材进行了超声波探伤试验,争取尽快起草出铜及铜合金管材超声波探伤方法标准,以满足国内、国际市场对铜及铜合金管材日益增加的需求。

复合材料、板材和管材超声波探伤检测方法

复合材料、板材和管材超声波探伤检测方法

7.2 铝及铝合金、钛及钛合金板材超声检测
7.2.1 铝及铝合金板材制造及常见缺陷 板材制造:铝锭→板坯→板材 ; 常见缺陷:气孔、夹杂、微细裂纹、厚板中可能有空腔。
7.2.2 铝及铝合金,钛及钛合金板材检测方法 1)检测方法:与钢板相同 2)探头与扫查方式 直探头、双晶直探头,频率2.5~5MHz; 扫查方式、扫查速度与钢板相同。 3)检测范围和灵敏度 检测范围:根据板厚与钢板相同; 检测灵敏度:基准灵敏度以完好部位B1=80%满幅。
≤10<25Ⅳ源自<150<100≤10
<25

超过Ⅳ级者
注:Ⅳ级钢板主要用于与承压设备有关的支承件和结构件的制造安装。
4.1.8.2 在坡口预定线两侧各50mm(板厚大于100mm时,以 板厚的一半为准)内,缺陷的指示长度大于或等于50mm时, 应评为Ⅴ级。
4.1.8.3 在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如确认钢板中有白点、裂纹 等危害性缺陷存在时,应评为Ⅴ级。
7.1 板材超声波探伤
7.1.6 质量等级判定:按JB/T4730-2005标准4.1.7条规定评定。
等级
单个缺陷 指示长度
mm
单个缺陷 指示面积
cm2
在任一1m×1m检测面 积内存在的缺陷面 积百分比%
以下单个缺陷 指示面积不计
cm2

<80
<25
≤3
<9

<100
<50
≤5
<15

<120
<100
40mm以上钢板检测频率为2.5MHz。 晶片直径:Ф14~Ф25mm。 单晶直探头:适用于板厚δ较大的钢板检测; 双晶直探头:适用于板厚δ较薄的钢板检测。
板厚,mm 采用探头 公称频率,MHz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及铜合金管材超声波探伤方法》编制说明
(审定稿)
一、任务来源
对铜及铜合金管材内部缺陷的检测只有涡流探伤方法,且只适用于厚度小于6mm 的管材,而厚度大于6mm的管材没有探伤方法。

随着铜及铜合金管材特别是厚度大于10mm的管材在军工、航天航空、核电、船舶、冶金和汽车工业的广泛应用,以及出口的不断增加,用户对铜管内部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目前生产厂家主要靠折断口或低倍检测的方法来判断产品的好坏,但不能从根本上发现管材内部存在的缺陷,而超声波探伤最适合进行缺陷检测,因此有必要起草铜及铜合金管材超声波探伤方法。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信部《关于印发2012年第二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工信厅科[2012]119号)精神,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有色标委[2012] 28号文下达了修订《铜及铜合金管材超声波探伤方法》行业标准的计划(计划号2012-0730T-YS),该标准由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桂林漓佳金属有限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无损检测中心、江阴新华宏铜业有限公司、苏州龙骏无损检测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修订。

二、起草过程
标准起草单位首先查阅了国内外有关铜及铜合金产品超声波探伤方法的有关资料和标准。

国外没有铜管超声波探伤的有关标准,国内主要有GJB 3074-97《航天用锆无氧铜锻饼超声波检验方法》,GB/T3310-2010《铜及铜合金棒材超声波探伤方法》、YB/T585-2006《铜及铜合金板材超声波探伤方法》等,但没有铜及铜合金管材超声波探伤方法标准。

目前铜及铜合金管材已广泛应用于在军工、航天航空、核电、船舶、汽车和冶金工业,如航天发动机用铬青铜管、潜艇用白铜和铝青铜管、汽车同步器齿环管以及核工业用紫铜管均需进行超声波探伤,且各自对铜管的内部质量要求也不一样。

为此,近几年,标准起草单位根据用户的不同质量要求对不同厚度的铜及铜合金管材进行了超声波探伤试验,争取尽快起草出铜及铜合金管材超声波探伤方法标准,以满足国内、国际市场对铜及铜合金管材日益增加的需求。

三、标准起草原则
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要求,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2 参照国内外金属管材的超声波探伤方法的先进标准,并根据生产过程中的大量探
伤试验数据和用户所能接受的缺陷,根据以上各方面的信息确定标准的各项参数。

使该标准既有相当于国外标准的先进性,又具有符合国情的实用性这一特点,力求做到标准的规范性、合理性与实用性。

四、标准主要起草内容
1 标准名称
该标准立项时采用《铜及铜合金管材超声波检测方法》名称,但考虑到国内有关探伤方面的标准名称绝大多数习惯称为某某探伤方法,因此在标准讨论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标准名称改为《铜及铜合金管材超声波探伤方法》。

2 探伤范围
考虑到采用超声波纵波探伤,由于近场区对探伤结果的影响,管材探伤厚度下限确定为等于10m m,另外除了部分锻造铜及铜合金管材壁厚超过100 m m以外,其它加工方式的管材壁厚基本在100m m以内,因此标准确定的探伤范围为铜管壁厚10m m~100 m m。

3 探伤灵敏度
需要进行超声波探伤的铜及铜合金管材大多应用于军工、航天航空、船舶、汽车等行业,对管材内部质量要求非常高,且不同行业对管材内部质量要求也不一样,因此本标准将探伤灵敏度按四个质量等级规定的平底孔当量进行探伤灵敏度调整,以满足不同行业对铜及铜合金管材探伤的要求。

4 缺陷分类及等级
铜及铜合金管材内部缺陷的分类及等级评定主要考虑到不同行业的使用要求,如航天发动机用铬青铜管要求管材内部不允许有大于Φ1.2 mm平底孔当量的缺陷存在;汽车工业同步器齿环管内部则不允许有大于Φ2 mm平底孔当量的缺陷存在;而有些行业对铜管内部缺陷的要求较松,单个缺陷不大于4mm。

因此综合铜及铜合金管材在不同行业的应用情况,本标准对铜管纵波探伤共分四个质量等级,具体规定如表1。

表1铜管纵波探伤的质量等级
5 探伤频率
铜及铜合金管材壁厚较小,且A级和B级的灵敏度较高,宜采用较高频率的探头进行探伤,有利于发现小缺陷。

因此本标准单晶直探头和双晶直探头的频率为2.5MH Z ~5MH Z,聚焦探头的频率为5MH Z ~10MH Z。

6 对比试块
校准用对比试块的反射体采用平底孔,试块的加工应符合图1和图2的规定。

平底孔应沿试块的厚度方向钻孔,其孔径应符合本标准相关级别规定要求,埋藏深度如表2所示,平底孔的孔径偏差不大于0.05mm,孔的深度偏差不大于0.10mm。

图1 液浸法和双晶直探头法对比试块示意图
图2 单晶直探头法对比试块示意图
表1 铜管对比试块平底孔埋藏深度
单位为毫米
试块壁厚t
平底孔埋藏深度
h1 h2 h3
≥10~20 3 1/2t --- >20~40 5 1/2t --- >40~100 --- --- 10
本标准于2013年5月27日~30日在天津市财富豪为酒店召开的全国有色金属国家、行业标准审定会和讨论会上进行了预审。

与会代表,充分对“铜及铜合金管材超声波探伤方法(征求意见稿)”进行了逐段、逐句的认真讨论,同时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

根据与会代表的意见对有关条文进行修改,完成标准审定稿。

五修订标准的意义
铜及铜合金管材超声波探伤标准的制订,对我国有色金属轧制板材内部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

使板材的生产单位与客户之间,对产品内部质量有了一个统一的验收标准;对铜及铜合金管材进行无损检测,在方法上与国际接轨,填补了国内探伤铜板标准的空白;满足了铜及铜合金管材在国防、军工、航天、航空、核电、船舶、舰艇等重要工程中的检测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