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护理常规
缺铁性贫血护理常规

缺铁性贫血护理常规缺铁性贫血护理常规【疾病概述】缺铁性贫血是体内用来制造血红蛋白的储存铁缺乏,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它是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以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和育龄妇女发病率较高。
【一般护理】(一)按血液系统一般的护理常规。
(二)病情观察,注意观察贫血发生的速度和程度。
对于重度贫血病人,应密切观察其心率和脉搏变化,警惕有无左心衰的发生,少数可有神经、精神系统症状,多见易怒、兴奋、烦躁,有的病人有异食癖,如泥土、生米等。
护理上要仔细观察及时予解析和狐狸,观察活动耐受力及生活自理情况,观察治疗、护理后病人的生理、心理反应。
(三)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含铁丰富易消化饮食,指导病人进食动物肝脏、瘦肉、鸡肉、豆类、紫菜、海带及木耳等,在补充铁的同时给予蛋白质和维生素C等物质,可帮助铁吸收。
浓茶会影响铁的吸收,建议餐后2小时才喝茶。
(四)生活护理,病人皮肤干燥,之家易脆裂,应经常温水洗澡或擦浴,适当涂擦护肤品滋润皮肤,经常修剪指甲,有口腔炎时做好口腔护理。
(五)制定活动计划,适当的休息与活动休息可减少氧的消耗,教会病人在活动期间学会自测脉搏,脉搏≥100次/分,应停止活动;需要时协助病人活动,防跌倒。
轻度贫血,HB<120G/L者可在室内活动,避免重体力劳动及激烈体育活动;中度贫血,HB<90G/L者应增加卧床休息时间,减少活动,可以进行监督的生活自理活动;重度贫血HB<60G/L者需要卧床休息,并做好生活护理,防止下地突然跌倒。
【专科护理】(一)口服铁剂为治疗本病的常用方法。
避免出现肠胃不适、疼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服药可选择在饭中或饭后服用,若不能耐受,可以从小剂量开始,同时服用维生素C、果汁、肉类或氨基酸等有利于铁剂的吸收,服用液体铁剂用吸管,服后漱口,避免牙齿染黑。
并事先同患者说明口服铁剂后粪便可呈黑色,以免造成疑惑;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应坚持治疗3-6个月,以保证存铁量,防止复发。
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常规

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常规
1.贫血症状严重,有出血倾向者,应严格卧床休息,防止跌倒。
2.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鼓励病人增加营养。
3.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定期消毒,减少探视,避免交叉感染。
4.病人抵抗力低下,应注意防止感冒急呼吸道感染。
5.注意口腔卫生,重症者每日三次口腔护理,并用漱口液漱口,防止口腔溃疡及出血等。
6.机制应用对造血系统有损害的药物。
7.输血时以给新鲜血液为宜,速度不宜过快,一般每分钟20滴左右,注意输血反应,可根据医嘱在输血前给予地塞米松2.5mg静推。
8.做好病人心理护理,随着治疗方法的改进,该病预后明显改善。
溶血性贫血患者护理常规

溶血性贫血患者护理常规
【疾病概述】
溶血性贫血(hemo1yticanemia,HA)是指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增加,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足所引起的一组贫血。
通常根据红细胞被破坏的原因,溶血性贫血可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大类。
【护理问题】
1.贫血
2.活动无耐力
3.知识缺乏
4.恐惧
【护理措施】
1.腰背疼痛患者卧床休息,满足生活需要。
2.指导患者熟悉输血反应的常见表现,如畏寒、发热、腰背四肢痛等。
3.观察患者小便颜色与量。
4.观察患者黄疸程度,肝脾肿大程度,警惕发生溶血危象,不要搔抓皮肤,保持皮肤清洁。
5.吸氧以改善各组织器官的缺氧状况。
6.根据患者贫血程度,制定活动计划,活动时应有人陪同。
【健康教育】
1,休养环境舒适,安静。
2.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3.根据贫血轻重程度,适当进行活动,必要时有家人陪同。
4.教会患者观察巩膜、尿量颜色的方法,如有巩膜黄染及尿色加深应及时就医。
5•遵医嘱正确服药。
重度贫血患者的护理常规

重度贫血患者的护理常规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重度贫血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了解引起贫血症状的疾病类型:缺铁性、巨幼细胞性、再、生障碍性、溶血性贫血等疾病。
2. 临床主要表现:乏力、皮肤粘膜苍白;头晕、头痛、失眠、记忆力下降等神经系统表现;心悸、气促等心血管系统表现;食欲不振、恶心、便秘、口腔炎等消化系统表现;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表现。
3. 评估贫血程度:轻度Hb>90g/L,中度Hb60-90g/L,重度Hb30-59g/L,极重度Hb<30g/L。
4. 评估检查:血常规、骨髓检查、病因相关检查。
【护理措施】1.休息:重度贫血应卧床休息;中度贫血限制活动,增加卧床休息时间,活动量以不增加症状为度;轻度贫血适当休息,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原则。
2.吸氧:中度贫血伴心悸气促时应给予吸氧。
3.饮食:给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类食物,如瘦肉、猪肝、豆类、新鲜蔬菜、海带、紫菜、木耳等,注意色香味烹调,促进食欲。
4.病情观察:观察贫血症状如早期乏力、疲倦;面色、睑结膜、口唇、甲床苍白程度,注意有无头晕眼花、耳鸣、困倦等中枢缺氧症状;注意有无心悸气促、心前区疼痛等贫血性心脏病症状;食欲减退、腹胀、恶心等消化系统症状。
5.输血护理:做好查对工作,严密观察输血反应,给重度贫血者输血时速度宜缓慢,以免诱发心力衰竭。
6.感染预防:因组织缺血缺氧,患者抵抗力降低,保持皮肤、口腔、肛周清洁。
7. 观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详见各章。
8.观察检查结果:血常规复查结果等。
【健康指导】1. 疾病预防:引起贫血疾病类型及原因,做到日常生活预防。
2. 饮食指导: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合理膳食。
3.嘱患者定期复查,注意病情变化,如出现病情加重的任何表现应及时就医。
4、指导患者遵医嘱治疗和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早产儿贫血护理常规

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南山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早产儿贫血护理常规
一、定义:一般认为生后2周,静脉血血红蛋白130/L(≤13.0g/dl),
毛细血管血≤145g/L(14.5/dl),可诊断为贫血。
早产儿与足月
儿相似。
二、一般护理:
1 将患儿置于辐射台或暖箱内保暖,与感染患儿隔离,避免继
发感染。
2 观察患儿贫血的程度,口唇、皮肤粘膜、甲床的颜色,及有
无皮肤出血点。
3 观察有无出血的前期症状,警惕颅内出血的发生,观察神志、
瞳孔、呼吸、心率、面色、吸吮能力、吞咽反射等变化,注
意囟门大小及饱满度,有无躁动、脑性尖叫、惊厥等表现,
对有出倾向的病人严密观察出血部位及量,并记录。
4 观察患儿皮肤黄染的发展情况,如需光疗做好光疗护理,防
止黄疸的发生。
各项操作动作轻柔,避免不必要的穿刺,必
需采血或注射时,局部应加压止血,观察有无出血。
5 做好皮肤护理及口腔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定时翻身,每日
消毒暖箱。
6 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神智变化,记录尿量及大便
情况,合理喂养,每日称体重一次。
三、特殊用药:
1 输血疗法:输血为“O”型或同型新鲜血、抗凝血,速度不超
3滴/小时。
2 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用:给药时间一般为生后7天开始,皮下注
射200u/kg次,每周三次,同时补充铁剂、VitE。
四、护理诊断:
1 活动无耐力与贫血有关。
2 有感染的危险。
3 潜在并发症:核黄疸。
4 潜在并发症:出血。
溶血性贫血护理常规

溶血性贫血护理常规1、概述溶血性贫血是指红细胞寿命缩短,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足所致的贫血。
[临床表现] 贫血,脾大,黄疸,网织红细胞增高,骨髓幼红细胞增生。
[特殊检查] 红细胞脆性试验,酸溶血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
[治疗要点] 病因预防,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应用,脾切除及输血。
2、护理诊断(1)活动无耐力,与贫血引起全身组织缺氧有关。
(2)潜在并发症:周围循环衰竭。
3、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监测病人生命征、贫血症状,评估活动耐受能力,缺氧严重者予吸氧。
注意贫血、黄疽有无加重,尿量、尿色有无改变,记录 24h 出入量。
及时了解化验结果。
(2)用药护理用糖皮质激素期间避免感染;用环磷酰胺时指导病人多饮水;用环孢素时定期检查肝、肾功能。
(3)活动与休息轻中度贫血病人或缓慢发生贫血的病人,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不加重症状为度,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活动量。
重度贫血伴显著缺氧症状者卧床休息、吸氧。
(4)输液和输血护理遵医嘱静脉滴注,以稀释血液,使破坏的红细胞,血红蛋白碎片迅速排出体外,避免发生血液循环障碍、组织坏死及肾衰竭。
输血时,护土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对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能及时辨认。
怀疑有血型不符及时停止输血,报告医生,做好抢救准备。
(5)健康教育①普及疾病知识根据贫血轻重活动量要适度,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病人忌食酸性食物和药物,G-6-PD 缺乏者不能吃蚕豆及蚕豆制品和氧化药物(氯霉素、VitK、磺胺药等)。
②教会病人自我护理如何观察巩膜有无黄染和尿色加深。
怀疑病情加重时,及时做尿液检查。
贫血病人护理常规

贫血病人护理常规贫血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特点是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或质量下降,导致氧气供应不足。
贫血病人需要综合性的护理管理,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休息及预防感染等方面的需求。
1.饮食管理:饮食对于贫血病人非常重要。
建议病人摄入富含铁、维生素B12、叶酸和维生素C的食物,如红肉、鸡肉、鱼、蛋、豆类、绿叶蔬菜(菠菜、油菜)、柑橘类水果等。
避免食用会抑制铁吸收的食物,如咖啡、茶和牛奶。
饮食应有规律,多分少餐,避免暴饮暴食。
2.休息管理:贫血病人通常会感到疲劳,所以合理的休息是必要的。
病人应保持充足的睡眠,每天保证8小时以上的睡眠,可以适当增加午休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导致贫血症状加重。
同时,建议病人避免过度劳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姿不良。
3.预防感染:贫血病人的免疫力较低,容易感染。
护理人员应加强病人的防病知识教育,指导病人保持局部卫生,注意常洗手,保持通风、清洁的环境。
病人在外出时应避免接触有传染性的疾病,如感冒、流感等。
同时,贫血病人应定期接种相应的疫苗,建立良好的防病意识。
4.心理支持:贫血病人通常会感到焦虑、抑郁,护理人员应给予病人充分的关怀和心理支持。
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其情绪和需求,积极的鼓励和想象力,帮助病人调整心态和面对疾病。
病人可以参与一些适合自己的活动,如阅读、听音乐、与朋友聊天等,以减轻焦虑和压力。
5.药物管理:贫血病人常需要长期服用铁剂、维生素B12或叶酸等药物。
护理人员应规范用药,监测药物的副作用和疗效,并及时向医生反馈。
同时,留意病情变化,观察病人是否有药物不良反应,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及时向医生报告。
6.定期复查:贫血病人需要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监测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和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护理人员应预约检查时间,提醒病人遵守检查计划,及时获取检查结果,并将结果反馈给医生以供诊断和治疗的参考。
贫血病人的护理需要综合治疗、营养支持、心理疏导和预防感染等方面的全面管理。
重度贫血病人的护理措施

重度贫血病人的护理措施
1.保持充足的液体摄入。
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含量低,需要通过充足的液体摄入,使得血液循环更加顺畅。
2.补充充足的铁元素。
铁元素是制造血红蛋白不可或缺的元素,贫血患者需要通过饮食或药物补充充足的铁元素。
3.避免大量失血和出血。
大量失血和出血会进一步加重贫血患者的病情,需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4.适当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贫血患者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5.心理疏导。
重度贫血会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较大的影响,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其保持积极的态度,促进康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贫血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了解患者有无贫血的因素。
2.评估贫血的临床症状。
如早期表现为疲乏,困倦,软弱无力,贫血严重时可出现发热,贫血影响到心血管系统表现为活动后心悸,气促,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头痛,头晕,目眩,耳鸣,注意力不集中及嗜睡等,消化系统表现食欲减退,腹胀,恶心等,如皮肤干燥,毛发枯干,月经失调等。
重点观察皮肤粘膜是否苍白,有无黄染,淋巴结,肝,脾是否肿大及心脏是否有杂音。
指甲有无变平或凹陷,舌乳头有无萎缩等。
3.了解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涂片骨髓检查等结果。
4.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状态。
【护理措施】
1.依据贫血患者的具体状况给予休息和活动。
贫血症状明显,重度贫血或贫血发生迅速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中度贫血慢性贫血应限制活动,多卧床休息,轻度贫血应限制剧烈活动,适当休息,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原则。
2.饮食按照贫血患者饮食原则,结合贫血的原因补充缺乏物质和调整饮食结构。
如对于营养不良性贫血,给予丰富含铁,叶酸或维生素BI2的饮食,口腔炎,舌炎患者进行温热软食。
重型再障患者有出血
倾向,宜给予无渣半流食物,高热或消化道出血时,宜给予无渣或流质饮食,消化道出血严重时,应禁食。
3.遵医嘱正确给予治疗贫血药物,及时评价药物疗效及注意其副作用。
口服铁剂应饭后服用,以减少对胃肠道不良反应,禁与茶同服,影响吸收,口服铁剂为溶液时,应用吸管服,以免牙齿染色,肌内注射铁剂时,应深部肌内注射。
4.对于有出血倾向患者,应尽量减少有创治疗,避免咳嗽和便秘,预防出血。
5.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预防感染。
6.做好心理护理,对于病情危重,进展迅速及预后不良者,多给予支持,安慰和鼓励,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健康指导】
1.向患者讲贫血的病因,消除引起贫血的因素。
2.指导患者遵医嘱治疗和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3.嘱咐患者定期复查,注意病情变化,如出现病情加重的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