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建筑工程标准法规)汽车人机工程标准

合集下载

汽车人机工程标准

汽车人机工程标准

汽车人机工程标准汽车人机工程标准指的是一系列规范和准则,用于指导汽车设计师在designing、developing、testing and manufacturing汽车时如何考虑人类的生理、心理和情感需求,以确保汽车的使用和操作更加舒适、高效和安全。

汽车人机工程标准是全球范围内的一个重要问题,每个国家在汽车人机工程标准方面都有自己的潜在可能已经制定或者正在制定的标准。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汽车人机工程标准的定义、原则和意义,以及它对汽车工业的影响和未来发展趋势。

定义:汽车人机工程标准是基于人体工程学原理,以及人力学、心理学、生理学和感官科学的理论,专门制定的标准,旨在提高汽车的设计质量和使用价值。

汽车人机工程标准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驾驶员的安全和舒适性、显示屏和控制面板的易用性、车门和窗户的操作等。

原则:汽车人机工程标准有一些重要原则,这些原则是基于人体工程学和以人为本的原则。

1. 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这意味着,在设计汽车时,必须优先考虑汽车使用者的需求和期望,确保汽车的使用更加自然、舒适和高效。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也是汽车人机工程标准的所有原则中最基本的一个。

2. 最大程度满足驾驶员的需求和期望:汽车人机工程标准中指出,汽车设计应该尽可能满足驾驶员的需求和期望。

这包括但不限于汽车内部的操作系统、音响和通信设备,以及它们与驾驶员的互动方式的设计等。

3. 稳定和可靠的设计:汽车人机工程标准强调稳定和可靠的设计,这是为了确保汽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这涵盖了各种方面,包括汽车的框架、刹车、悬挂系统以及安全装置等。

意义:遵循汽车人机工程标准的设计,可以给消费者带来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好处:1. 提供更加舒适富有感官体验的驾驶体验:通过遵循汽车人机工程标准,设计者可以创造出更加符合人类工程学原理的车辆。

这意味着驾驶员不仅可以享受使用车辆所带来的愉悦,而且还能够避免身体的疲劳和不适感。

2. 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性:汽车人机工程标准考虑了车内和车外的各种安全因素,包括汽车的刹车、悬挂、气囊系统等等,这将帮助消费者更加安全地驾驶汽车。

人机工程在汽车总布置设计中的应用

人机工程在汽车总布置设计中的应用

作者简介:张 冰(1971—),工程师,主要从事整车系统集成,整车总体设计工作。

收稿日期:2004-04-30人机工程在汽车总布置设计中的应用张 冰(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广西柳州 545007)摘要:探讨总结人机工程在汽车总布置设计的应用,同时阐述了总布置中的一些概念和定义,并给出了相关的标准和参考值,可为新产品的开发和技术改进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人机工程;汽车;总布置;应用中图分类号:U 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45X (2005)03-0051-041 人机工程的概况 人机工程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边缘学科,它是从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研究人、机、环境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规律,以优化人—机—环境系统的一门学科,其目标是让人在使用机械的过程中感到“安全、健康、舒适、高效”。

在汽车的开发设计中,人机工程设计与车内空间的确定占有重要地位,必须根据新产品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布置设计。

这不仅关系到有效利用车内空间及提高乘用舒适性,而且会影响整车、内外造型和尺寸参数,进而会影响整车性能和市场竞争力。

而要获得人性化并贴近用户的最优化设计结果,就必须运用人机工程的设计方法程序。

在我国,由于没有合适的人体数据及工具且缺乏设计经验,尚未形成清晰有效的汽车人机工程设计方法。

2 汽车人机工程设计的基本内容211 汽车人机工程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汽车的设计开发,必须围绕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前提展开。

因此,汽车人机工程设计的任务就是开发出使驾驶者感到操纵方便、高效、不易疲劳,使乘坐者感到舒适、安全的汽车产品。

由于驾驶者身材各异,而一种汽车的布置尺寸只有一种,要使一种操纵件的布置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身材驾驶者的手脚伸及性与姿势舒适性的要求,必须对人机工程进行仔细研究。

例如,同是操纵油门踏板,高个子驾驶者比矮个的座椅要靠后一些,但他们的手臂和腿的长度相差并不大,因此,高大的男人比娇小的女人更不易触到仪表板(如图1)。

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一、整车主要参数的确定:1、前悬、后悬、轴距的确定:根据设计任务书提供的车身型号、货厢内部尺寸确定前悬、后悬、轴距的尺寸。

1.1前悬长:主要依据车身前悬及车身布置位置,前翻车身还要考虑车身前翻时与保险杠的间隙。

1.2后悬长:也是确定轴距长度,后悬除要符合法规要求之外,要充分考虑对离去角、质心位置的合理性,车身与货厢的合理间隙,应该保证高位进气在车身翻转时有至少30mm间隙。

2、整车高度的确定:2.1车身高度的确定:车身高度的确定主要受发动机高低位置的影响,发动机高低位置确定之后,应该保证车身地板与发动机最小间隙在30mm以上。

2.2整车高度确定:(既货厢帽檐或护栏高度的确定)2.2.1货厢带前帽檐:应保证车身前翻时,车身及附件与货厢帽檐最小间隙大于60mm。

2.2.2货厢为护栏结构:安全架与车身顶盖高度差:(GB7258规定:载质量为1吨及1吨以上的货车、农用车为70-100mm)3、整车宽度的确定:一般来言,车辆的最宽决定于货厢的宽度。

4、轮距确定:4.1前轮距:前轮距的确定实际上就是前桥的选取,前桥的选取主要决定于设计载质量,前轮距主要受车身轮罩的宽度、车轮的偏距影响,并且受到法规(整车外宽不超过2.5m)的限制,同时要考虑前轮的最大转角。

4.2后轮距:后轮距的确定实际上就是后桥的选取,后桥的选取主要决定于设计载质量,同时再根据货厢的宽度来选取合适的轮距。

二、驾驶室内人机工程总布置:1、R点至顶棚的距离:≥9102、R点至地板的距离:370±1303、R点至仪表板的水平距离:≥5004、R点至离合器和制动踏板中心在座椅纵向中心面上的距离:750~850(气制动或带有助力器的离合器和制动器,此尺寸的增加不大于100)5、背角:5~28°6、足角:87~95°7、转向盘外缘至侧面障碍物的距离:≥100(轻型货车≥80)8、转向盘中心对座椅中心面的偏移量:≤409、转向盘平面与汽车对称平面间夹角:90±510、转向盘外缘至前面及下面障碍物的距离:≥8011、转向盘下缘至离合和制动踏板中心在转向柱纵向中心面上的距离:≥60012、转向盘后缘至靠背距离:≥35013、转向盘下缘至座垫上表面距离:≥16014、离合、制动踏板行程:≤20015、离合踏板中心至侧壁的距离:≥8016、离合踏板中心至制动踏板中心的纵向中心面的距离:≥11017、制动踏板纵向中心面至通过加速踏板中心的纵向中心面的距离:≥10018、制动踏板纵向中心面距转向管住纵向中心面的距离:50~15019、加速踏板纵向中心面至最近障碍物的距离:≥6020、变速杆和手制动手柄在任意位置时,距驾驶室内其他零件或操纵杆的距离:≥50三、底盘总布置:1、车架宽度的确定:1.1发动机安装部位的车架外宽的确定a.发动机宽度尺寸:特别是在车架纵梁附近的发动机宽度。

汽车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

汽车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

汽车设计中的相关应用
NO.1 确定汽车造型的硬点尺寸 NO.2 确定汽车内部空间尺寸 NO.7 汽车乘坐安全性(主动、被动安全性) NO.3 校核驾驶员的最佳坐姿 NO.8 汽车舒适性(噪音、振动、乘坐空间和温度) NO.4 校核操纵方便性 NO.9 汽车使用方便性
NO.5 校核视野
NO.10 汽车装配保养方便性 NO.6 校核上下车方便性 NO.11 轿车娱乐性(收音机、CD、DVD机等) NO.12 轿车外形观赏性(车型样式、色彩等) 注:其中前6项与轿车总布置关系最大,直接需要总布置进行设计和校核。
关于就脚控制件的布置方面批准车辆的统一规定
8
人体坐姿校核
校核目的 在整车布置设计的过程中,为了能尽量降低驾驶员的疲劳程度,通过对人体的生理结构进行 研究而得到人体的舒适驾驶姿势,这是在总布置设计中必须遵守的依据,同时本着提高车内空 间利用率、满足外造型和整车尺寸原则,进行人性化的最优化设计。 校核内容 驾驶员SAE95%人体坐姿舒适性校核 后排乘员SAE95%人体坐姿舒适性校核 驾驶员SAE5%人体坐姿舒适性校核 引用标准 SAE J1100-2005 Motor Vehicle Dimensions(汽车尺寸) SAE J826-2002 H点机械和设计工具规程和规格 SAE J4002-2005 H点机械和设计工具规程和规格 SAEJ1517-1998 驾驶员选择的座椅位置 SAE J1052-2002 汽车驾驶员及乘员头部位置
6
各国相关标准
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标准(SAE):
SAE J1100-2005 Motor Vehicle Dimensions(汽车尺寸) SAE J826-2002 H点机械和设计工具规程和规格 SAE J4002-2005 H点机械和设计工具规程和规格 SAEJ1517-1998 驾驶员选择的座椅位置 SAE J1052-2002 汽车驾驶员及乘员头部位置 SAE J941-2002 汽车驾驶员眼点位置 SAE J1050-2003 驾驶员视野的描述和测量 SAE J287-2007 驾驶员手控制区域 SAE J1138-1999 乘用车多用途车和总重量不超过100001b 的货车的驾驶员手操作位置设计标准

汽车工程规程

汽车工程规程

汽车工程规程近年来,随着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汽车工程规范成为确保汽车安全和质量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从汽车设计、生产、测试和维修等各个环节,探讨汽车工程规范的重要性和应遵循的标准。

1. 汽车设计规程汽车设计是汽车工程的起点,也是决定汽车安全和性能的关键因素。

为了确保汽车设计符合标准,应遵循以下规程:1.1. 结构设计规程:汽车的整体结构设计应符合安全性、强度和耐久性要求。

各部件应定期进行强度和疲劳测试,确保其能够承受正常使用条件下的负荷。

1.2. 电气系统设计规程:汽车的电气系统设计应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要求,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和可靠性。

电气线路的安装和布线应符合规范,防止短路和火灾等安全事故。

1.3. 人机工程学规程:汽车的人机工程学设计应考虑驾驶员的人体工学特征和操作习惯,以提高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座椅、方向盘、仪表盘等部件的布置和调整应符合相关标准。

2. 汽车生产规程汽车生产是实现设计要求的重要环节,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遵循以下规程:2.1. 质量管理规程:汽车制造商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和最终产品检验等环节。

各工序的操作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2.2. 环境保护规程:汽车生产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环保法规和标准,减少污染物排放和资源浪费。

对废水、废气和废弃物等进行合理处理,确保生产过程环境友好。

2.3. 安全生产规程:汽车制造商应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确保生产过程中员工的人身安全。

对危险物品的处理和作业操作进行规范,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

3. 汽车测试规程汽车测试是确保汽车质量和性能的重要手段,各种汽车测试应遵循以下规程:3.1. 碰撞测试规程:对汽车进行碰撞测试,以评估其安全性能。

测试应符合碰撞试验标准,包括正面碰撞、侧面碰撞和翻滚等不同测试情况。

3.2. 性能测试规程:测试汽车的动力性能、操控性能和燃油经济性等指标。

测试应在标准化测试场地进行,确保测试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汽车行业产品质量监督标准

汽车行业产品质量监督标准

汽车行业产品质量监督标准在汽车行业中,产品质量监督是确保车辆安全和消费者权益的重要环节。

为了规范汽车行业的产品质量,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监督标准和规程。

本文将从汽车设计、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方面,探讨汽车行业产品质量监督的标准。

一、汽车设计标准汽车设计是汽车产业正常运作的基础,对于产品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在汽车设计过程中,应参考以下几项标准来确保产品符合要求:1.安全性设计标准:汽车的安全性一直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因此,在汽车设计中,应考虑车辆防撞能力、稳定性、制动性能等方面的安全性要求,并制定相应的标准。

2.环保设计标准:随着环保意识的普及,汽车行业也在逐步向环保方向发展。

在汽车设计中,应关注车辆的排放控制、节能减排等环保问题,并遵循相应的标准。

3.人机工程学标准:汽车是供人使用的产品,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人机工程学的要求。

车辆的座椅舒适度、操控便捷性等因素都应纳入设计标准的考虑范围。

4.可靠性设计标准:汽车是一种复杂的机械装置,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车辆的可靠性。

发动机的可靠性、传动系统的可靠性等都是设计标准需要关注的方面。

二、汽车生产标准汽车的生产过程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的好坏。

为确保汽车产品的质量,应遵循以下标准:1.生产工艺标准:汽车生产涉及众多工艺流程,包括焊接、喷涂、装配等。

生产过程中应遵循相应的工艺标准,确保产品的质量可控。

2.零部件质量标准:汽车是由大量零部件组成的,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零部件的质量。

对于重要零部件,还应制定相应的质量检测方法和指标。

3.生产设备标准:汽车生产需要各种设备的支持,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应使用符合标准的生产设备,并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三、汽车销售标准汽车销售是汽车行业的重要环节,为确保消费者的权益,应遵守以下标准:1.产品信息标准:在汽车销售过程中,应提供准确、全面的产品信息,包括产品配置、性能参数等,以便消费者做出明智的购买决策。

汽车人机工程学

汽车人机工程学

PPT文档演模板
汽车人机工程学
人体尺寸与人体模型
• H点人体模型
PPT文档演模板
图1 H点人体模型
汽车人机工程学
人体尺寸与人体模型
• 汽车实际H点 汽车实际H点是指当H点三维人体模型按规定的步骤安放在汽车
座椅上时,人体模型上左右两H点标记连接线的中点。
☆ 汽车实际H点是与操纵方便性极坐姿舒适性相关的车内尺寸 的基准点; ☆ 汽车实际H点是确定眼椭圆在车身重位置的基准点; ☆ 汽车实际H点也是确定座椅参考点R(H点与R点重合)的基 准; ☆ 汽车实际H点的位置影响到驾驶员的手伸及界面。
PPT文档演模板
汽车人机工程学
上下车方便性
• 车门立柱倾斜度
图12 立柱与座椅相对位置推荐值
PPT文档演模板
图13 车门立柱对上下车方便性的影响
汽车人机工程学
上下车方便性
• 通道尺寸
☆ 影响上下车方便性结构主要是车门,座椅及车门槛。对于 前座的上下车方便性(图14、15)H130(前门槛至地面的垂 直距离)、H74(在方向盘中心平面内,方向盘到未压坐垫的 最小距离)、HY1(R点到前车门上沿的垂直距离)、L18 (前入口的足部空间,前门最大开度时门内边缘或在门槛之上 102mm的立拄与前座椅最小距离)、LX1(前车门X方向最大 开度)、LX2(前车门对角最小距离)起着最关键的作用。不 管车型大小,前门上下车尺寸都以驾驶员的要求为中心的,不 同级别的尺寸大小相当。推荐值如下:L18>450mm H130<400MM H74>150MM HY1>750mm。
PPT文档演模板
图3 驾驶员前方180 °内视野评价
汽车人机工程学
驾驶员视野设计

【汽车】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汽车】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一、整车主要参数的确定:1、前悬、后悬、轴距的确定:根据设计任务书提供的车身型号、货厢内部尺寸确定前悬、后悬、轴距的尺寸。

1.1前悬长:主要依据车身前悬及车身布置位置,前翻车身还要考虑车身前翻时与保险杠的间隙。

1.2后悬长:也是确定轴距长度,后悬除要符合法规要求之外,要充分考虑对离去角、质心位置的合理性,车身与货厢的合理间隙,应该保证高位进气在车身翻转时有至少30mm间隙。

2、整车高度的确定:2.1车身高度的确定:车身高度的确定主要受发动机高低位置的影响,发动机高低位置确定之后,应该保证车身地板与发动机最小间隙在30mm以上。

2.2整车高度确定:(既货厢帽檐或护栏高度的确定)2.2.1货厢带前帽檐:应保证车身前翻时,车身及附件与货厢帽檐最小间隙大于60mm。

2.2.2货厢为护栏结构:安全架与车身顶盖高度差:(GB7258规定:载质量为1吨及1吨以上的货车、农用车为70-100mm)3、整车宽度的确定:一般来言,车辆的最宽决定于货厢的宽度。

4、轮距确定:4.1前轮距:前轮距的确定实际上就是前桥的选取,前桥的选取主要决定于设计载质量,前轮距主要受车身轮罩的宽度、车轮的偏距影响,并且受到法规(整车外宽不超过2.5m)的限制,同时要考虑前轮的最大转角。

4.2后轮距:后轮距的确定实际上就是后桥的选取,后桥的选取主要决定于设计载质量,同时再根据货厢的宽度来选取合适的轮距。

二、驾驶室内人机工程总布置:1、 R点至顶棚的距离:≥9102、 R点至地板的距离:370±1303、 R点至仪表板的水平距离:≥5004、R点至离合器和制动踏板中心在座椅纵向中心面上的距离:750~850(气制动或带有助力器的离合器和制动器,此尺寸的增加不大于100)5、背角:5~28°6、足角:87~95°7、转向盘外缘至侧面障碍物的距离:≥100(轻型货车≥80)8、转向盘中心对座椅中心面的偏移量:≤409、转向盘平面与汽车对称平面间夹角:90±510、转向盘外缘至前面及下面障碍物的距离:≥8011、转向盘下缘至离合和制动踏板中心在转向柱纵向中心面上的距离:≥60012、转向盘后缘至靠背距离:≥35013、转向盘下缘至座垫上表面距离:≥16014、离合、制动踏板行程:≤20015、离合踏板中心至侧壁的距离:≥8016、离合踏板中心至制动踏板中心的纵向中心面的距离:≥11017、制动踏板纵向中心面至通过加速踏板中心的纵向中心面的距离:≥10018、制动踏板纵向中心面距转向管住纵向中心面的距离:50~15019、加速踏板纵向中心面至最近障碍物的距离:≥6020、变速杆和手制动手柄在任意位置时,距驾驶室内其他零件或操纵杆的距离:≥50三、底盘总布置:1、车架宽度的确定:1.1发动机安装部位的车架外宽的确定a.发动机宽度尺寸:特别是在车架纵梁附近的发动机宽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工程标准法规)汽车人机工程标准人机舒适性要求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乘坐舒适性:前排人员坐姿要求,后排人员坐姿要求;操作舒适性:驾驶员前部手控舒适区,前车门手控舒适区,后车门手控舒适区,座椅下部手控舒适区,机盖开度舒适性要求,后背门(后行李厢)开度舒适性要求;3.1 乘坐舒适性3.1.1 前排人员坐姿要求前排人员包括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在布置上需要满足相应的布置要求,一般情况下,驾驶员与副驾驶员设计坐姿一致,驾驶员还需特别关注下肢的布置角度要求,下图为驾驶员对人体主要关节角度的一般性要求————95%美国男性5%美国女性关节名称舒适角度最佳角度靠背角20°<A1<30°25°H: 胯点95°<A2<110°95°G: 膝关节95°<A3<135°125°CH:踝关节85°<A4<110°87°E:肩部点25°<A5<60°C:肘关节80°<A6<165°P:腕关节170°<A7<190°M:指关节T: A点·舒适驾驶姿态-H点根据舒适驾驶姿态进行确定,不同车型的空间、坐姿角度的具体要求如下表所示。

表对于不同车型来说座椅靠背角度一般:25°为最佳舒适状态,靠背角度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做相应的调整;踝关节角度一般:87°为最佳舒适状态,关节角度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做相应的调整。

·方向盘与踏板之间的关系-方向盘和油门踏板位置根据95%美国男性四肢的舒适角度进行确定图·方向盘中心与H点的间距-纵向长度:405-415mm-垂直高度:370-380mm·方向盘下端与座椅垫之间的关系-我们称之为方向盘间隙-方向盘间隙:最小165mm·座椅调节滑轨的行程包括最前位置和最后位置。

-最前位置:5%的美国女性-最后位置:95%的美国男性*如果是大中型汽车,H点可以位于最后位置的前方表-座椅调节滑轨倾斜角:3°-5°·头部间隙-顶盖装饰板与驾驶员视点之间的高度:200mm -230mm ·视觉-确定H点应在考虑前后视野的基础上寻求良好的视觉效果3-2)横向H点位置·应考虑以下因素:-内部乘员宽度-车顶纵梁(横向头部间隙)-方向盘-踏板-等等·内部乘员宽度-肩部空间和臀部空间-考虑到车门内饰和副仪表板的有效空间表·H点位置表·横向头部间隙表·方向盘和踏板踏板的分类:手动挡踏板和制动档踏板手动挡踏板的外形尺寸制动档踏板的外形尺寸油门踏板、制动踏板、离合踏板的相对位置的确定图*SgRP( 座椅参考点): H点注:*1) 右置: 最小155;*2) 右置: 同样概念说明:1.θ1 1°- 2°(正常:1.5 °)L ( 方向盘与H点在平面上的长度): 0-10mm注:*2 H点为座椅调节范围4.后H点·如果是紧凑型和小型轿车,应考虑到乘客空间比后乘客厢更为重要。

但是,大中型轿车则不同。

·一般来说,后乘客空间是根据车辆等级采用下列一些人体模型建立起来的。

表4-1)沿长度和高度方向的H点位置·后H点取决于前H点和后车轮中心·正常情况下,地板护面到H点的高度为300mm表·检查头部向后摆动间隙4-2)沿宽度方向的H点位置·H点的位置应根据95%的美国男性进行确定而不考虑车辆的尺寸-95%美国男性尺寸表-后H点离车中心至少为250mm-后H点离轮罩内侧至少900mm以避免臀部与轮罩进行干涉-后H点应象前H点一样考虑头部间隙表表-由于造型原因,后排横向头部间隙在正常情况下至少要比前横向头部间隙大5mm3.1.2 后排人员的坐姿要求相对于前排乘客来说,后排乘客对腿部的要求没有前排的那么多,其它关节位置的角度要求可参考前排乘员来进行设计,但后排乘客需要考虑头部后仰空间的要求,要保证后排乘员头部运动的过程中不会碰到行李舱隔板装置,具体区域如下图所示:图安全带、高位制动灯、行李隔板及其它装饰板布置时要注意满足乘员头部空间的要求,不要超过上图所示的乘员头部轮廓线。

3.2 空间要求的具体定义3.2.1 头部空间的定义头部空间是针对大众人群的,因此定义头部空间时需要考虑95%的人体的头部包络线图图如图所示1. W27——头部间隙斜向空间;2. H35——纵向空间;3. W35——横向空间。

设计时为保证人体舒适性需要满足前期策划时定义的工程目标值3.2.2 肩部空间、臀部空间前期策划时要考虑驾驶员、乘员的肩部空间、臀部空间,可以参考竞品车定义其工程目标值。

图如图所示1. W3——肩部空间;2. W5——臀部空间设计时需要满足前期策划时的工程目标值3.2.3 后排乘员膝部空间前排座椅调整到最后位置时,后排乘员的膝部最小间隙为51mm,如图所示:图3.2.3 脚部空间脚部空间主要是评价人进出车辆方便性的一个指标图如图所示1. L18——车门开启最大时,从门槛内饰上方的102mm处测得的座垫与内饰件最小距离2. 四门车——前排L18最小值为440mm、后排最小值为300mm。

3. 两门轿车——前排L18最小值为440mm、后排最小值为200mm3.2.4 小腿与门槛外板的间隙人下车时小腿与门槛外板要留有一定的间隙,主要是考虑5%的女性在下车时小腿与门槛不相撞即可,如下图所示图3.2.5 方向盘与坐垫的间隙考虑人机舒适性,方向盘下端与坐垫要有足够的间隙图如图所示H74——方向盘下端和坐垫的最小间隙推荐值为150mm。

3.3 车门扶手舒适区域前、后车门扶手的高度要定义在扶手舒适区域内图图图1.定位扶手使驾驶员可以紧握方向盘并把胳肘放在扶手上歇息,为适应胳肘要求,可把扶手固定在H点与胳肘舒适区域前部的边缘之间。

2.外扶手高度应在内扶手高度的25mm之内。

3.整个胳肘舒适区域的扶手宽度为:50-60mm4.为了方便前臂,整个前臂舒适区域具有30mm的最小扶手宽度。

3.4 车内中间扶手箱舒适区域3.4.1 扶手箱的高度车内中间扶手箱的高度根据车门扶手的高度来确定,车内中间扶手的高度应在车门扶手高度的25mm之内满足人机舒适性的要求。

图3.4.1 扶手箱的宽度适用两人的扶手宽度最少为:100mm;适用壹人的扶手宽度最少为:50mm。

图图3.5 车门内拉手舒适区域(适合所有类型的车门内拉手)车门内拉手在车门内扶手上面,其高度根据车门内扶手的高度而定。

图1. 车门内拉手的最小抓握长度120mm要在B区域内,如果拉手的长度超过120mm可以在C区域内;2. 抓握区域最小半径5mm;3. 建议抓握直径最小25mm,最大50mm。

车门内拉手的类型:a. 杯型拉手;b. 全握式拉手;c. 带型拉手;d. 棒式拉手3.5.1 杯型拉手图杯型拉手的尺寸要求为:1. 抓握打开宽度:最小30mm;2. 拉手深度:最小36mm;3. 上部最近接触点的间隙最小30mm。

3.5.2 全握式拉手图全握式拉手的尺寸要求为:抓握打开宽度:最小35mm3.5.3 带式拉手图带式拉手的尺寸要求为:1. 最小手指间隙:40mm;2. 上部(斜向间隙)30mm外侧(横向间隙)。

3.5.4 棒式拉手图图棒式拉手的尺寸要求为:1. 手进入/外侧间隙:最小20mm ;2. 手进入/上部间隙:最小40mm;3. 手进入/下部间隙,棒顶端至罩盖下端:最小30mm。

3.4 进车车辆方便性的要求车辆进出高度主要进出车辆方便性的测量方法。

前期定义时要全面考虑人机舒适性的要求,定义足够的出入空间·进入高度-前(H11):从前H点X平面至H点位置上方装饰车身开启处的垂直尺寸。

·进入高度-后(H12):从后H点至H点前方330mm的一个截面上部装饰车身开启处的垂直尺寸。

·出口高度-后(H69):从后H点至上部装饰车身开启处的垂直尺寸。

它位于装饰车身开启处与后H点上方483mm一个水平面相交处前方254mm这个位置。

图如图中所示车辆进出高度的参考值为1. H11——进入高度-前:770-800mm;2. H12——进入高度-后:760-810mm;3. H69——出口高度-后:710-780mm。

设计时要满足前期定义的工程目标值1.2 操作舒适性1.2.1 驾驶员手控操纵区域为方便驾驶员在正常驾驶位置时的操纵,仪表台及其周边的按钮装置要布置在驾驶员受控区域内。

图1. 曲面A——三指手控区域(旋转类按钮例如:空调旋钮、收音机旋钮等要布置在此区域内);2. 曲面A沿X方向前移50mm——手指手控区域(触摸类按钮例如电动后视镜开关、除霜加热开关、A/C开关等要布置在此区域内);3. 曲面A沿X方向后移50mm——全握手控区域(抓握类机构例如换挡机构、驻车制动机构等要布置在此区域内)。

1.2.2 前车门合理手控区域前车门上面的控制开关、车门开启手柄等控制器要布置在相应的控制曲线之内。

上部手控界限以水切为界。

图1. 红色线框——“无倾斜”控制要求曲线;2. 曲线A沿X方向前移100mm(H点上方128mm)——需用手全握进行操纵的控制曲线,例如车门开启手柄;3. 曲线A沿X方向前移100mm(H点下方100mm)——无需用手全握进行操纵的控制曲线。

1.2.3 前车门下部合理控制区域随座椅前后移动的控制器要布置在相应的操纵区域内,方便操纵。

图图中所示4条曲线——随座椅前后移动的控制器的控制曲线。

1. 曲线A——身体无倾斜时手指操纵的控制范围;2. 曲线B——身体无倾斜时指尖操纵的控制范围;3. 曲线C——身体倾斜时手指操纵的控制范围;4. 曲线D——身体倾斜时指尖操纵的控制范围。

*注:安装座椅边侧控制器至少要在正常坐垫以下75mm以确保进出汽车的使用者在坐垫下压时不会接触控制器。

1.2.4 后车门合理控制区域后车门内饰上的控制器要布置在相应的操纵区域内图图中所示的曲线——不随座椅前后移动的控制器边界线1. 图中所示红色线框——用手全握操纵的控制器边界曲线,例如手动玻璃升降器等;2. 红色线框的I、D两点向下延伸至G点——无需用手全握操纵的控制器边界线,例如电动玻璃升降器开关等。

1.2.5 后车门下部合理控制区域座椅上的控制器要布置在相应的操纵区域内图图中所示4条曲线——不随座椅前后移动的控制器的控制曲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