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健康管理师-心理健康、心理咨询、常见心理问题与对共57页文档
2023年心理咨询师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题库含答案【完整版】

2023年心理咨询师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题库第一部分单选题(500题)1、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对于考生所造成的压力属于()。
A.单一性生活压力B.破坏性压力C.叠加性压力D.极端压力【答案】:A2、进食障碍的患者可能在不同的时间表现为()。
A.厌食或暴食B.暴食或贪食C.厌食或贪食D.贪食或绝食【答案】:C3、精神障碍的患者把医生佩戴的听诊器看成一条毒蛇,这种症状是()。
A.幻觉B.病理性错觉C.妄想D.视物变形症【答案】:B4、用BRMS量表对患者进行再次评定,应间隔()。
A.2周以内B.2周~6周C.6周~8周D.6周以上【答案】:B5、从不满到暴怒的表现是情绪和情感的()。
A.强度B.激动度C.动力性D.紧张度【答案】:A6、健康心理学侧重于研究()。
A.伤害身体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心理活动B.会造成心理活动异常的各种内在机制C.心理因素引发的躯体疾病的诊断治疗D.各种心理活动基本规律和普遍性原则【答案】:A7、外周神经系统是把()联系起来的神经结构。
A.躯体神经系统与植物神经系统B.中枢神经系统与周围神经系统C.交感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D.中枢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内脏器官【答案】:D8、小学阶段儿童概括能力发展的三个阶段依次为()。
A.感知动作永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B.表象水平、形象水平、抽象水平C.直观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初步本质抽象水平D.直观形象水平、具体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答案】:C9、注意的起伏实际上是注意的()。
A.转移B.动摇C.循环D.分配【答案】:B10、关于感性反应,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感性反应是一种情绪化应对B.感性反应是一种儿童式应对C.如果一个成人不论场合,一律釆取情感式的反应,我们便会觉得这个人很幼稚,甚至心理有问题D.可以随时随地采用感性反应【答案】:D11、厌恶疗法的厌恶刺激必须是()。
A.意外的B.强烈的C.柔和的D.快速的【答案】:B12、在团体咨询的工作阶段,团体成员的反应不包括()。
健康管理师课件(心理健康、心理咨询、常见心理问题与对策——陈清刚)

6、心理健康评估
指对所收集的个人、群体心理健康与心理问题相关信息进 行系统、综合、连续的科学分析与评价过程
目的是为维护与促进心理健康、预防心理问题、控制与管 理心理健康风险、及早诊断心理问题与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8、心理健康管理
心理健康管理是根据心理健康体检结果,对个体或群体提供心理健康 训练、心理健康促进、心理问题调适、积极心理开发以及对心理健康 风险因子进行预防干预的全面过程。
其目的是提高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状态、预防心理问题与疾病发生。 心理健康管理是全面健康管理的核心与重要前提基础。
心理健康管理的宗旨是调动个体和群体及整个社会的积极性,有效地 利用有限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心理健康与心身整体健康效果。
心理健康体检报告通过及时反馈,使心理健康体检过程与心理健康体 检报告成为对受检人群进行心理知识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从 而增强人们的心理健康意识、丰富人们的心理健康知识、改善与促进 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12、心理健康危险因素
指对人的心理健康造成危害或不良影响、进而导致心理问 题与疾病的因素
16、心理健康管理学
心理健康管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健康与影响心理健康的因 素、以及心理健康管理相关理论、方法、技术的新兴医学 学科,是对心理健康管理医学服务的实践的概括与总结。
心理健康管理学是集心理学、管理学与信息科学于一体, 重点研究心理健康的概念、内涵与评价标准、心理健康风 险因素监测与控制、心理健康干预方法与手段、心理健康 管理服务模式与实施路径、心理健康信息技术等一系列理 论与实践问题
健康是心理、生理、社会功能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 疾病与疾苦。心理与生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互为因果。
健康管理师之心理健康

健康管理师之心理健康1.心理过程的概念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人脑对现实的反应过程。
2.心理过程的内容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这三个过程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3.个性心理包括的内容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特征性。
4.个性倾向性包括的内容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5.个性特性包括的内容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6.心理健康的概念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7.心理健康的具体表现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的生活。
8.心理健康包括的内容心理健康包括七个方面:(1)智力正常;(2)情绪健康;(3)意识健全;(4)行为协调;(5)人际关系适应;(6)反应适度;(7)心理特点符合年龄。
9.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正常;(2)情绪稳定与愉快;(3)良好的人际关系;(4)良好的适应能力。
10.心理咨询的主要技术主要包括:(1)共情;(2)倾听;(3)提问表达。
11.共情的主要内容(1)内容(对来访者所陈述的事实、观点、情况等是否有准确的了解);(2)来访者的感受(主要是指辅导者通过来访者的言语和行为表现,准确地了解他(她)对此事的情感体验);(3)辅导者对来访者情感程度的把握较为全面和准确。
12.倾听的主要内容包括:(1)来访者的经历;(2)来访者的情绪;(3)来访者的观念;(4)来访者的行为。
13.提问的主要内容(1)放开性提问:通常以“什么”、“怎么样”、“为什么”、“能不能”、“愿不愿告诉我”等形式提问;(2)封闭性提问:通常以“是否”、“有无”等提问。
14.表达技巧的主要内容(1)鼓励;(2)释义;(3)澄清;(4)解释;(5)自我暴露。
15.人际沟通的概念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息,以及情感、需要态度等心理因素的传递与交流的过程,是一种直接的沟通形式。
2023年心理咨询师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通关试题库(有答案)

2023年心理咨询师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通关试题库(有答案)单选题(共100题)1、()是指以错觉、幻觉、情绪高涨或低落等精神异常为基础所产生的妄想,或者在某些妄想的基础上产生另一种妄想。
A.原发性妄想B.继发性妄想C.疑病妄想D.内心被揭露感【答案】 B2、你如果面临下列机会,会选择的是()。
A.出去旅游几天B.参加培训C.回家与亲人团聚D.睡上几天觉【答案】 A3、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求助者把所有的问题都说成是别人的过错,自己没问题。
A.宣泄型B.掩饰型C.表现型D.表白型【答案】 D4、中年期人格“男女同化”是指( )。
A.一种变态的人格B.一种不成熟的人格C.男人更男性化,女人更女性化D.性别角色日趋整合【答案】 D5、艾森克的人格理论,把人格结构分为()个维度。
A.二B.三C.四D.五【答案】 B6、如果你的上司是一个喜欢下属听话的人,但你发现在“听话”和“干好工作”之间时不时地会出现矛盾。
事实证明,凡听了上司的话,工作就会产生纸漏。
为此,你的选择一般会倾向于()。
A.听话B.把活计干好C.辞掉工作D.表面上听话,实际上干自己的【答案】 B7、咨询方案的内容不包括()。
A.双方的责权义B.确定咨询、治疗方法C.评估手段D.将主诉、临床症状、心理测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答案】 D8、你如果面临下列机会,会选择的是()。
A.出去旅游几天B.参加培训C.回家与亲人团聚D.睡上几天觉【答案】 A9、关于“公道”,正确的说法是()。
A.公道标准具有时代性,无从准确判断何为公道B.公道是人的主观感受,凭感觉办事是践行公道的基本要求C.每个人的公道观念都不一样,因此不宜以公道判别事物D.按照贡献取酬,是公道的具体实践【答案】 D10、对于“蜗居” 一族,你的感受是( )。
A.他们太可怜B.可以肯定,他们的父母不是大款C.“蜗居”现象都是房地产开发商造成的D.他们将来的生活会好起来的【答案】 D11、中国第一位临床心理学家是( )。
健康管理师(心理健康 2010)

杨洪,2010
心理健康的标准
特征:无病,可调(调节能力); 特征:无病,可调(调节能力); 标准:智力正常; 标准:智力正常;情绪适中 ;
意志健全; 意志健全;人格统一 ; 人际和谐; 人际和谐;社会协调 ; 心生一致(心理、生理年龄)。 心生一致(心理、生理年龄)。
杨洪,2010
杨洪,2010
老年期期心理健康
► 特点: 特点:
— 生理变化:总体在衰退,但个体差异大; 生理变化:总体在衰退,但个体差异大; — 心理变化:“变”而不“衰”,不安全感(躯体与经 心理变化: 而不“ 不安全感( 济)、 孤独感(丧失与失落)、适应性减退( )、适应性减退 孤独感(丧失与失落)、适应性减退(心 理塑性)、趋于保守(经验的负效应); )、趋于保守 理塑性)、趋于保守(经验的负效应);
心身疾病的概念
►
定义: 定义:
— 是指心理社会因素作为重要的原因参与发病的 躯体疾病。 躯体疾病。
►
常见心身疾病: 常见心身疾病:
— 经典疾病:高血压、溃疡病、支气管哮喘、甲亢、 经典疾病:高血压、溃疡病、支气管哮喘、甲亢、 神经性皮炎、溃疡性结肠炎、 神经性皮炎、溃疡性结肠炎、类风湿 性关节炎; 性关节炎; — 其他:冠心病、幽门痉挛、偏头痛、痛经、功血、 其他:冠心病、幽门痉挛、偏头痛、痛经、功血、 原发性青光眼、美尼尔综合症、糖尿病、 原发性青光眼、美尼尔综合症、糖尿病、 癌症、肥胖症、 ……。 癌症、肥胖症、白癜风 ……。
杨洪,2010
儿童期心理健康
►
学龄期(6 - 14/15岁): 岁
特点:◆ 思维迅速发展(形象-逻辑) 思维迅速发展(形象-逻辑)
◆
社会性发展(家庭-学校); 社会性发展(家庭-学校);
健康管理师第九章心理健康

第九章心理健康心理现象(200-201)概念:通常是指各种心理活动的总和,包括心理活动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两部分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三者共同构成心理活动的完整过程【必考】个体心理也称人格或个性,包括1.人格倾向性2.人格特征【必考】感觉功能系统其中传送到大脑特定皮层投射区引起特定的感觉部分称为特异性传入系统【必考】心理学基础及其概念【重点】心理活动包括1.心理活动过程 2.个性心理特征【必考】心理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行为过程【必考】这个表格要掌握,会设计到很多题认知过程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机体的感觉器官对环境变化(刺激)的反应,是个体对刺激的基本反映和体验形式。
感觉可以分为: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痛觉、温度觉、本体感觉知觉可以分为:空间、时间、运动知觉空间知觉是个体对物体空间特性的反映,包括距离、形状、大小、方位和森都等记忆:用信息加工理论来说,记忆则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心理健康的概念、标准(204-205)概念:心理健康是指心理上各个方面的活动过程均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标准为:【必考】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3.有幸福感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不同年龄时期的划分【会考】0—3岁为婴儿期,3—6岁为幼儿期,6—12岁为儿童期,12—18岁为青春期,18—35岁为成年早期又称青年期,35—65岁为成年期又称中年期(或壮年期)65岁以后为老年期更年期:女性在45—55岁,男性在50—60岁家庭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影响家庭心理健康的因素:1.家庭关系、家庭成员的角色、家庭的结构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215)【会考】一般心理问题通常由一般现实生活中遭遇到的日常生活刺激引发的情绪失衡状态。
一般心理问题持续存在的负面情绪一般仅为数日或数周,持续交久的可以长达1—2个月,某些情况会出现一系列多种不同的事件连续发生,逐渐引发或间断出现的负面情绪超过2个月,个体虽然情绪烦恼但能够在理智的控制下,保持行为明显偏离常态、基本能维持日常生活、工作或学习、社会交往等功能的正常状态,但效率有所下降。
国家健康管理师-心理健康、心理咨询、常见心理问题与对57页PPT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心理健康管理的要点和方法

心理健康管理的要点和方法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心理状态良好、平衡稳定,能够适应环境的压力和变化,有良好的生活品质和工作效率。
在现代社会,由于各种原因,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受到重视。
心理健康管理,就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帮助人们恢复和维护心理健康,预防心理疾病,提升个人幸福感和生活品质的一系列措施。
本文将从心理健康管理的要点、方法和实践角度进行探讨。
一、心理健康管理的要点(一)认知和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我们要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个人、家庭、社会的意义和影响,才能更好的进行心理健康管理。
了解心理健康的定义、成因、流行病学特点、心理疾病预防、早期干预等方面的知识,有利于我们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管理。
(二)了解自身心理健康状况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包括自我评估、心理素质测试、心理健康咨询等,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心理健康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干预和管理。
(三)规划个人心理健康目标我们应该清楚自己的心理健康目标,制定个人心理健康计划,建立自己的心理健康管理体系,全面、有序的进行心理健康管理。
(四)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不良情绪生活中会出现许多不良情绪,如焦虑、愤怒、悲伤、抑郁等,我们需要正确对待这些情绪,掌握应对策略,预防不良情绪转化为心理健康问题。
(五)注重心理保健心理保健是指采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协助自身维持心理健康状态,促进个人心理素质,预防和调节心理失调,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系列行为和措施。
注重心理保健,可以有效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
二、心理健康管理的方法(一)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指专业心理咨询师对有心理问题的个人或团体进行心理辅导的一种服务形式。
通过心理咨询可以解决许多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如情感困惑、压力、焦虑、抑郁等,帮助人们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二)心理训练心理训练是指通过对心理素质、技能等方面进行训练,提高个人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能力,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如通过自我调节训练、情绪驾驭训练、人际交往训练、认知重构等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提高生活和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