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五年级奥数工程问题

新五年级奥数工程问题
新五年级奥数工程问题

新五年级奥数工程问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工程问题

知识点:“工程问题”指的都是两个人以上合作完成某一项工作,有时还将内容延伸到相遇运动和向水池注水等等。解答工程问题时,一般都是把总工作量看作单位“1”,把单位“1”除以工作时间看成工作效率,因此,工作效率就是工作时间的倒数。

工程问题关系式是: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或: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合作时间

例1.一篇稿件,甲、乙两人合打。甲一个人完成要5小时,乙一个人完成要8小时,求两人合打几小时可以完成?

例2.一项工程,甲独立完成要12天,乙独立完成要15天,现两队合作,几天可以完成这项工程的3/5?

例3.一项工程,甲乙两队合作,8天完成了这项工程的3/5,已知甲独立完成要24天,乙独立完成要几天?

例4.一条水渠,甲乙两个工程队一起修。甲队独修要30天,乙队独修要40天。甲队先修了10天后,乙队才来。问再过多少天可以修完?

例5.师徒俩共同加工一批零件,6天可以完工。现在师傅先加工了5天后,有事让徒弟接着加工,徒弟加工3天后,共完成这批零件的7/10,问师傅和徒弟单独加工这批零件各要几天?

例6、加工一批零件,计划15天完工。实际工作效率比计划提高了25%,实际几天完工?

例7、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相向开出,已知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2:3,甲车行完全程要11/2小时,求甲乙两车多少小时可以相遇?

例8、甲、乙两人同时加工同样多的零件,甲每小时加工40个,当甲完成任务

的时,乙完成了任务的还差40个.这时乙开始提高工作效率,又用了7.5小时完成了全部加工任务.这时甲还剩下20个零件没完成.求乙提高工效后每小时加工零件多少个?

例9、一项工程,由甲队单独工作需要15天完成,由乙队单独工作需要12天完成,由丙队单独工作需要10天完成。现在由甲乙两个工程共同工作了3天后,剩下的工程由丙队单独完成,丙队还需要几天才能完成这项工程?

例10.一个水池安装甲、乙两个进水管和丙放水管,单开甲管4小时能把空池注满水,单开乙管5小时能把空池注满水,单开丙管3小时能把满池水放完。现在三管同时打开,几小时能把空池注满?

例11.一项工程,甲单独干需要20天,乙单独干需要30天,现在由他们两人合干,又知甲在工作途中先请了3天事假,后因公事出差2天。求他们完成这项工程从开工到结束一共花了多少天?

难题解析:

一件工作,甲乙合作完成需要4天,乙丙合作完成需要5天,现在甲丙合作2天后,乙再做6天完成。问:乙独立完成需要几天?

课后练习

1、一件工程,甲独做40天完成,乙独做60天完成。他们合作完成这件工程需要多少天?

2、用电脑打一份稿件,甲单独打要8小时,乙单独打要10小时,现在甲、乙合打,几小时完成这份稿件的3/5?

3、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要8天完成,乙队单独做要6天完成.如果乙队先做1/4后,再由甲、乙两队合作,还要几天完成?

4、一件工作,王师傅单独做10天完成,吴师傅3天完成了。两位师傅合做,多少天可以完成?

5、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需30天完成,乙队单独做需40天完成。甲队先做若干天后,由乙队接着做,共用35天完成了任务。甲队做多少天

6、一项工程,甲、乙两队合作每天能完成全工程的9/40。甲队独做3天,乙队再独做5天后,可完成全工程的7/8。如果全工程由乙队单独做,多少天可完成

7、某工程先由甲单独做63天,再由乙单独做28天即可完成。如果甲、乙两人合做,需48天完成。现在甲先独做42天,然后再由乙单独完成,还需要多少天

8、轮船以相同的速度航行,从A城到B城需3天,从B城到A城需4天。小筏从A城漂流到B城,需几天

9、蓄水池有甲,丙两条进水管和乙,丁两条排水管。要管满一池水,单开甲管需要3个小时,单开丙管需要5个小时。要排光一池水,单开乙管需要4个小时,单开丁管需要6个小时,现在池内有1/6池水,如果同时打开甲乙丙丁四管,问多少时间后水开始溢出水池?

10、一件工程,甲独做需12小时完成,乙独做需15小时完成,丙独做需18小时完成,如果先由甲工作1小时,然后由乙接替甲工作1小时,再由丙接替乙工作1小时,再由甲接替丙工作1小时……三人这样交替工作,那完成全部工程时,一共需要多少小时?

定义新运算(四年级奥数训练)

新定义新运算(四年级第3课) 例1:设a、b都表示数,规定a△b=3×a—2×b,求3△2,2△3 例2:定义运算※为a※b=a×b-(a+b) (1)求5※7,7※5; (2)求12※(3※4),(12※3)※4; 例3: A、B表示两个数,A*B=2×A+24÷B,试求(2*6)*4。 例4:有一种运算符号“#”使下列算式成立:2#4=8,5#3=13,3#5=11,9#7=25。按照这样的规律计算:7#3。 (1)

三年级小朋友已经学习了+、-、×、÷及“()”。如:2+3=5,2×3=6。而在竞赛中经常会出现像*、△、〇等一些新的、特殊的运算符号。对于用这种新的符号连结的数的运算,解题的关键是把新的符号转换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四则运算。 例1:设a、b都表示数,规定a△b=3×a-2×b,求3△2,2△3 分析:解这类题的关键是抓住定义新运算的本质,本题规定的运算的本质是:用运算符号前面的数的3倍减去符号后面的数的2倍。 3△2=3×3-2×2=9-4=5 2△3=3×2-2×3=6-6=0 例2:定义运算※为a※b=a×b-(a+b) (1)求5※7,7※5; (2)求12※(3※4),(12※3)※4; 分析:仔细分析这道题后,本题规定的运算的本质是:用运算符号前面的数乘运算符号后面的数减去运算符号前面的数加上运算符号后 面的数的和。 (1)5※7=5×7-(5+7)=35-12=23; 7※5=7×5-(7+5)=35-12=23 (2)计算12※(3※4),先计算括号内的数,有:3※4=3×4-(3+4)=5,再计算第二步12※5=12×5-(12+5)=43 所以12※(3※4)=43。 对于(12※3)※4,同样先计算括号内的数,12※3=12×3-(12+3)=21,其次21※4=21×4-(21+4)=59 所以(12※ 3)※4=59 (2)

五年级奥数数学行程问题知识点及练习

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是小学阶段接触最多、难度比较大的一类应用题,程问题有其基本的解答规律。这一讲所讲的行程问题是比较复杂行程问题,解答这类行程问题时不能生搬硬套关系式,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基本数量关系式: 速度x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一、专题简析: 我们把研究路程、速度、时间这三者之间关系的问题称为行程问题。行程问题主要包括相遇问题、相背问题和追及问题。这一周我们来学习一些常用的、基本的行程问题。 解答行程问题时,要理清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紧扣基本数关系“路程=速度×时间”来思考,对具体问题要作仔细分析,弄清出发地点、时间和运动结果。 例1: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2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两人几小时后相遇? 练习一 1、甲乙两艘轮船分别从A、B两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船每小时行驶18千米,乙船每小时行驶15千米,经过6小时两船在途中相遇。两地间的水路长多少千米? 2、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分别从相距900千米的甲、乙两地出发,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50千米。8小时后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例2:王欣和陆亮两人同时从相距200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王欣每分钟行110米,陆亮每分钟行90米。如果一只狗与王欣同时同向而行,每分钟行500米,遇到陆亮后,立即回头向王欣跑去;遇到王欣后再回头向陆亮跑去。这样不断来回,直到王欣和陆亮相遇为止,狗共行了多少米? 练习二 1、甲乙两队学生从相隔18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一个同学骑自行车以每小时15千米的速度在两队之间不停地往返联络。甲队每小时行5千米,乙队每小时行4千米。两队相遇时,骑自行车的同学共行多少千米? 2、A、B两地相距400千米,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3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2千米。一只燕子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和甲车同时出发向乙车飞去,遇到乙车又折回向甲车飞去。这样一直飞下去,燕子飞了多少千米,两车才能相遇? 例3:甲每小时行7千米,乙每小时行5千米,两人于相隔18千米的两地同时相背而行,几小时后两人相隔54千米?

奥数-新定义运算知识分享

奥数-新定义运算

奥数定义新运算 我们已经学习过加、减、乘、除运算,这些运算,即四则运算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它们的意义、符号及运算律已被同学们熟知。除此之外,还会有什么别的运算吗?现在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这些新的运算及其符号,在中、小学课本中没有统一的定义及运算符号,但学习讨论这些新运算,对于开拓思路及今后的学习都大有益处。 一、定义 1、定义新运算是指运用某种特殊的符号表示的一种特定运算形式。 注意:(1)解决此类问题,关键是要正确理解新定义的算式含义,严格按照新定义的计算顺序,将数值代入算式中,再把它转化为一般的四 则运算,然后进行计算。 (2)我们还要知道,这是一种人为的运算形式。它是使用特殊的运算符号,如:*、▲、★、◎、 、Δ、◆、■等来表示的一种运算。 (3)新定义的算式中,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一般的解题步骤是: 一是认真审题,深刻理解新定义的内容; 二是排除干扰,按新定义关系去掉新运算符号; 三是化新为旧,转化成已有知识做旧运算。 二、初步例题诠释 例1、对于任意数a,b,定义运算“*”:a*b=a×b-a-b。

求12*4的值。 分析与解:根据题目定义的运算要求,直接代入后用四则运算即可。 12*4=12×4-12-4=48-12-4=32 例2、假设a ★ b = ( a + b )÷ b 。求 8 ★ 5 。 分析与解:该题的新运算被定义为: a ★ b等于两数之和除以后一个数的商。这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和,再算后面的商。这里a代表数字8,b代表数 字5。 8 ★ 5 = (8 + 5)÷ 5 = 2.6 例3、如果a◎b=a×b-(a+b)。求6◎(9◎2)。 分析与解:根据定义,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这里的符号“◎”就是一种新的运算符号。 6◎(9◎2) =6◎[9×2-(9+2)] =6◎7 =6×7-(6+7)

级奥数定义新运算

定义新运算 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之外,还有其它许多种法则的运算。在这一讲里,我们学习的新运算就是用“ #”“*”“Δ”等多种符号按照一定的关系“临时”规定的一种运算法则进行的运算。 例1:如果A*B=3A+2B ,那么7*5的值是多少? 例2:如果A#B 表示3 B A + 照这样的规定,6#(8#5)的结果是多少? 例3:规定Y X XY Y X +=? 求2Δ10Δ10的值。 例4:设M*N 表示M 的3倍减去N 的2倍,即M*N=3M-2N (1) 计算(14 *10)*6 (2) 计算 (58*43) *(1 *2 1) 例5:如果任何数A 和B 有A ¤B=A ×B-(A+B ) 求(1)10¤7 (2)(5¤3)¤4 (3)假设2¤X=1求X 例6:设P ∞Q=5P+4Q ,当X ∞9=91时,1/5∞(X ∞ 1/4)的值是多少? 例7:规定X*Y= XY Y AX +,且5*6=6*5则(3*2)*(1*10)的值是多少?

例8:▽表示一种运算符号,它的意义是))((A Y A X XY Y X +++= ?11 已知3 211212112=+++=?))((A 那么20088▽2009=? 巩固练习 1、已知2▽3=2+22+222=246; 3▽4=3+33+333+3333=3702;按此规则类推 (1)3▽2 (2)5▽3 (3)1▽X=123,求X 的值 2、已知1△4=1×2×3×4;5△3=5×6×7 计算(1)(4△2)+(5△3) (2)(3△5)÷(4△4) 3、如果A*B=3A+2B ,那么 (1)7*5的值是多少? (2)(4*5)*6 (3)(1*5)*(2*4) 4、如果A>B ,那么{A ,B }=A ;如果A

五年级奥数: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一) 讨论有关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路程三者关系的应用题叫做行程应用题。 行程问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 路程=速度×时间 如果用字母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v表示速度,那么,上面的数量关系可用字母公式样表示为:s=vt。 行程问题内容丰富多彩、千变万化。主要有一个物体的运动和两个或几物体的运动两大类。两个或几个物体的运动又可以分为相遇问题、追及问题两类。 这一讲我们学习一个物体运动的问题的一些简单的相遇问题。 例题与方法: 例1.小明上学时坐车,回家时步行,在路上一共用了90分。如果他往返都坐车,全部行程需30分。如果他往返都步行,需多少分 例2.甲、乙两城相距280千米,一辆汽车原定用8小时从甲城开到乙城。汽车行驶了一半路程,在中途停留30分。如果汽车要按原定时间到达乙城,那么,在行驶后半段路程时,应比原来的时速加快多少 例3.一列火车于下午1时30分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60千米。1小时后,另一列火车以同样的速度从乙站开出,当天下午6时两车相员。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例4.苏步青教授是我国着名的数学家。一次出国访问,他在电车上碰到了一位外国数学家,这位外国数学家出了一道题目让苏步青做,题目是: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距离是100千米。甲每小时行6千米,乙每小时行4千米。甲带着一只狗,狗每小时行10千米。这只狗同甲一道出发,碰到乙的时候,它就掉头朝甲这边走,碰到甲时又往乙那边走,直到两人相遇。这只狗一共走了多少千米 苏步青略加思索,就把正确答案告诉了这位外国数学家。小朋友们,你能解答这道题吗 例5.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两辆汽车在距中点32千米处相遇。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练习与思考: 1.小王、小李从相距5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小王下午2时出发步行,每小时行千米。小李下午3时半骑自行车出发,、经过小时两人相遇。小李骑自行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A、B两地相距60千米。两辆汽车同时从A地出发前往B地。甲车比乙

小升初奥数讲义习题 第4讲 高斯求和、新定义

高斯求和、新定义 一、高斯求和 德国著名数学家高斯幼年时代聪明过人,上学时,有一天老师出了一道题让同学们计算: 1+2+3+4+…+99+100=? 老师出完题后,全班同学都在埋头计算,小高斯却很快算出答案等于5050。高斯为什么算得又快又准呢? 和=(首项+末项)×项数÷2;(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例1、1+2+3+...+1999=11+12+13+...+31=3+7+11+ (99) 例2、在下图中,每个最小的等边三角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边长是1根火柴棍。问:(1)最大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整个图形由多少根火柴棍摆成? 举一反三、数一数图中各有多少个三角形。 例3、求100以内除以3余2的所有数的和。

举一反三、在所有的两位数中,十位数比个位数大的数共有多少个? 例4、盒子里放有三只乒乓球,一位魔术师第一次从盒子里拿出一只球,将它变成3只球后放回盒子里;第二次又从盒子里拿出二只球,将每只球各变成3只球后放回盒子里……第十次从盒子里拿出十只球,将每只球各变成3只球后放回到盒子里。这时盒子里共有多少只乒乓球? 举一反三、时钟在每个整点敲打,敲打的次数等于该钟点数,每半点钟也敲一下。问:时钟一昼夜敲打多少次? 【巩固练习】 1、计算下图中,共有多少个长方形。 2、奥数6班开学第一天每两位同学互相握手一次,全班10人,共握手多少次?

二、定义新运算 我们已经学习过加、减、乘、除运算,这些运算,即四则运算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它们的意义、符号及运算律已被同学们熟知。除此之外,还会有什么别的运算吗?定义新运算是一种人为的、临时性的运算形式,它使用的是一些特殊的运算符号,如:*、△、⊙等,这是与四则运算中的“+、-、×、÷”不同的。 例1、对于任意数a ,b ,定义运算“*”:a*b=a×b-a-b 。求12*4的值。 举一反三、假设a*b=(a+b)+(a-b),求13*5和13*(5*4)。 例题2、如果1*5=1+11+111+1111+11111,2*4=2+22+222+2222,3*3=3+33+333,4*2=4+44,那么 7*4=________;210*2=________;4*4=________。 举一反三、如果1※2=1+2,2※3=2+3+4,……5※6=5+6+7+8+9+10,那么x ※3=54中,x =________。 例题3、规定②=1×2×3,③=2×3×4 ,④=3×4×5,⑤=4×5×6,……如果 A ?=⑧ ⑦⑥1 1-1,那么,A 是几? 举一反三、设a ⊙b=4a -2b+ab 2,求x ⊙(4⊙1)=52中的未知数x 。

奥数 新定义运算

奥数定义新运算 我们已经学习过加、减、乘、除运算,这些运算,即四则运算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它们的意义、符号及运算律已被同学们熟知。除此之外,还会有什么别的运算吗?现在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这些新的运算及其符号,在中、小学课本中没有统一的定义及运算符号,但学习讨论这些新运算,对于开拓思路及今后的学习都大有益处。 一、定义 1、定义新运算是指运用某种特殊的符号表示的一种特定运算形式。 注意:(1)解决此类问题,关键是要正确理解新定义的算式含义,严格按照新定义的计算顺序,将数值代入算式中,再把它转化为一般的四则运 算,然后进行计算。 (2)我们还要知道,这是一种人为的运算形式。它是使用特殊的运算符号,如:*、▲、★、◎、 、Δ、?、■等来表示的一种运算。 (3)新定义的算式中,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一般的解题步骤是: 一是认真审题,深刻理解新定义的内容; 二是排除干扰,按新定义关系去掉新运算符号; 三是化新为旧,转化成已有知识做旧运算。 二、初步例题诠释 例1、对于任意数a,b,定义运算“*”:a*b=a×b-a-b。 求12*4的值。 分析与解:根据题目定义的运算要求,直接代入后用四则运算即可。 12*4=12×4-12-4=48-12-4=32

例2、假设a ★ b = ( a + b )÷ b 。求 8 ★ 5 。 分析与解:该题的新运算被定义为: a ★ b 等于两数之和除以后一个数的商。这里 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和,再算后面的商。这里a 代表数字8,b 代表数字5。 8 ★ 5 = (8 + 5)÷ 5 = 2.6 例3、如果a ◎b=a ×b-(a+b)。求6◎(9◎2)。 分析与解:根据定义,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这里的符号“◎”就是一种新的运算符 号。 6◎(9◎2) =6◎[9×2-(9+2)] =6◎7 =6×7-(6+7) =42-13 =29 例4、如果1Δ3=1+11+111;2Δ5=2+22+222+2222+22222;8Δ2=8+88。 求6Δ5。 分析与解:仔细观察发现“Δ”前面的数字是加数每个数位上的数字,而加数分别 是一位数,二位数,三位数,……“Δ”后面的数字是几,就有几个加 数。因此可以按照这个规律进行解答。 6Δ5=6+66+666+6666+66666=74070 例5、如果规定?2=1×2×3,?3=2×3×4,?4=3×4×5,…… 计算(21 ?-31?)×32??。

五年级奥数行程问题(一)答案

第28 周行程问题(一) 例 1 甲、乙两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6 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在距中点32 千米处相遇,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练习一 1,小玲每分钟行100 米,小平每分钟行80 米,两人同时从学校和 少年宫出发,相向而行,并在离中点120 米处相遇。学校到少年宫有多少米? 2,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汽车每小时行40 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65千米,当摩托车行到两地中点处时,与汽车还相距75 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甲、乙二人同时从东村到西村,甲每分钟行120 米,乙每分钟行100米,结果甲比乙早5分钟到达西村。东村到西村的路程是多少 米? 40 例 2 快车和慢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乙车每小时行千 米,经过 3 小时,快车已驶过中点25 千米,这时快车与慢车还相距

7 千米。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练习二 1,兄弟二人同时从学校和家中出发,相向而行。哥哥每分钟行120 米,5分钟后哥哥已超过中点50米,这时兄弟二人还相距30 米。 弟弟每分钟行多少米? 2,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32 千米。4小时后,剩下的路比全程的一半少8 千米,如果改用每小时56 千米的速度行驶,再行几小时到达乙地? 3,学校运来一批树苗,五(1)班的40 个同学都去参加植树活动,如果每人植 3 棵,全班同学都能植这批树苗的一半还多20 棵。如果这批树苗全部给五(1)班的同学去植,平均每人植多少树? 例 3 甲、乙二人上午8 时同时从东村骑车到西村去,甲每小时比乙快6千米。中午12时甲到西村后立即返回东村,在距西村15千米处遇到乙。求东、西两村相距多少千米?

小学六年级奥数新定义运算

第一周 定义新运算 【名言警句】 天才由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 ——华罗庚 【知识点精讲】 一、什么是定义新运算? 定义新运算指用一个符号和已知运算表达式表示一种新的运算。 二、怎么解答定义新运算? 解答这类题关键是要正确地理解新定义的算式含义,然后严格按照新定义的计算程式,将数值代入,转化为常规的四则运算算式进行计算。 定义新运算是一种特别设计的运算形式,它使用的是一些特殊的运算符号,如*、△、▽、⊙、 等,这是与四则运算中“+、-、×、÷”不同。 新定义运算式中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但它在没有转化前,是不适合于各种运算定律的。 例1、假设a *b=(a +b)+(a-b),求13*5和13*(5*4)。 【举一反三】 1、设a *b =(a+b)×(a-b),求27*9。 2、设a *b=a 2+2b ,求10*6和5*(2*8)。 3、设a *b=3a -b ×2 1,求(25*12)*(10*5)。 例2、设p 、q 是两个数,规定:p △q=4×q -(p +q) ÷2。求3△(4△6) 【举一反三】 1、设p 、q 是两个数,规定:p △q=4×q -(p +q) ÷2。求5△(6△4)。 2、设p 、q 是两个数,规定:p △q=p 2+(p -q) ×2。求30△(5△3)。 3、设M 、N 是两个数,规定:* M N M N N M =+,求110*204-。 例3、如果1*5111111111111111=++++,2*42222222222=+++, 3*3333333=++,4*2444=+,那么7*4= ;210*2= 。 【举一反三】

五年级奥数专题三:定义新运算(1)

五年级奥数专题三:定义新运算(1) 关键词:运算四则四则运算定义奥数符号意义这些表示年级 我们已经学习过加、减、乘、除运算,这些运算,即四则运算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它们的意义、符号及运算律已被同学们熟知。除此之外,还会有什么别的运算吗?这两讲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这些新的运算及其符号,在中、小学课本中没有统一的定义及运算符号,但学习讨论这些新运算,对于开拓思路及今后的学习都大有益处。 例1 对于任意数a,b,定义运算“*”:a*b=a×b-a-b。 求12*4的值。 分析与解:根据题目定义的运算要求,直接代入后用四则运算即可。 12*4=12×4-12-4=48-12-4=32。 根据以上的规定,求10△6的值。 3,x>=2,求x的值。 分析与解:按照定义的运算,

<1,2,3,x>=2, x=6。 由上面三例看出,定义新运算通常是用某些特殊符号表示特定的运算意义。新运算使用的符号应避免使用课本上明确定义或已经约定俗成的符号,如+,-,×,÷,<,>等,以防止发生混淆,而表示新运算的运算意义部分,应使用通常的四则运算符号。如例1中, a*b=a×b-a-b,新运算符号使用“*”,而等号右边新运算的意义则用四则运算来表示。 分析与解:按新运算的定义,符号“⊙”表示求两个数的平均数。 四则运算中的意义相同,即先进行小括号中的运算,再进行小括号外面的运算。

按通常的规则从左至右进行运算。 分析与解:从已知的三式来看,运算“”表示几个数相加,每个加数各数位上的数都是符号前面的那个数,而符号后面的数是几,就表示几个数之和,其中第1个数是1位数,第2个数是2位数,第3个数是3位数……按此规定,得 35=3+33+333+3333+33333=37035。 从例5知,有时新运算的规定不是很明显,需要先找规律,然后才能进行运算。 例6 对于任意自然数,定义:n!=1×2×… ×n。 例如4!=1×2×3×4。那么1!+2!+3!+…+100!的个位数字是几? 分析与解:1!=1, 2!=1×2=2, 3!=1×2×3=6,

五年级奥数行程问题(一)答案

第28周行程问题(一) 例 1 甲、乙两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在距中点32千米处相遇,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练习一 1,小玲每分钟行100米,小平每分钟行80米,两人同时从学校和少年宫出发,相向而行,并在离中点120米处相遇。学校到少年宫有多少米? 2,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65千米,当摩托车行到两地中点处时,与汽车还相距75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甲、乙二人同时从东村到西村,甲每分钟行120米,乙每分钟行100米,结果甲比乙早5分钟到达西村。东村到西村的路程是多少米?

例 2 快车和慢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乙车每小时行40千米,经过3小时,快车已驶过中点25千米,这时快车与慢车还相距7千米。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练习二 1,兄弟二人同时从学校和家中出发,相向而行。哥哥每分钟行120米,5分钟后哥哥已超过中点50米,这时兄弟二人还相距30米。弟弟每分钟行多少米? 2,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32千米。4小时后,剩下的路比全程的一半少8千米,如果改用每小时56千米的速度行驶,再行几小时到达乙地? 3,学校运来一批树苗,五(1)班的40个同学都去参加植树活动,如果每人植3棵,全班同学都能植这批树苗的一半还多20棵。如果这批树苗全部给五(1)班的同学去植,平均每人植多少树?

例3 甲、乙二人上午8时同时从东村骑车到西村去,甲每小时比乙快6千米。中午12时甲到西村后立即返回东村,在距西村15千米处遇到乙。求东、西两村相距多少千米? 练习三 1,甲、乙二人同时从A地到B地,甲每分钟走250米,乙每分钟走90米。甲到达B地后立即返回A地,在离B地3.2千米处与乙相遇。A、B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2,小平和小红同时从学校出发步行去小平家,小平每分钟比小红多走20米。30分钟后小平到家,到家后立即原路返回,在离家350米处遇到小红。小红每分钟走多少米? 3,甲、乙二人上午7时同时从A地去B地,甲每小时比乙快8千米。上午11时甲到达B地后立即返回,在距B地24千米处与乙相遇。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五年级奥数行程问题一讲座及练习答案

五年级奥数行程问题一讲座及练习答案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五年级奥数行程问题[一]讲座及练习答案 行程应用题是专门讲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路程三者关系的应用题。行程问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路程=速度×时间。知道三个量中的两个量,就能求出第三个量。 例1: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 56 千米,乙车每小时行 48 千米。两车在距中点 32 千米处相遇。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思路导航】两车在距中点 32 千米处相遇,由于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所以相遇时,甲车应行了全程的一半多 32 千米,乙车行了全程的一半少 32 千米,因此,两车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共多行了 32 × 2= 64 (千米)。两车同时出发,又相遇了,两车所行的时同是一样的,为什么甲车会比乙车多行 64 千米?因为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多行 56-48 = 8 (千米)。 64 ÷8 =8 所以两车各行了 8 小时,求东、西的路程只要用( 56 + 48 )× 8 即可。 32× 2 ÷(56-48 )= 8 (小时) ( 56 + 48 ) ×8 = 832 (千米)答:东、西两地相距 832 千米。 【疯狂操练】 1、小玲每分行 100 米,小平每分行 80 米,两人同时从学校和少年宫相向而行,并在离中点 120 米处相遇,学校到少年宫有多少米? 解:小玲速度比小平速度快,在离中点120米处相遇,也就是说他们相遇的时候小玲比小平多走了120×2=240米,那么他们相遇时间为240÷(100-80)=12分钟, 总路程就是他们的速度和乘以相遇时间:(100 + 80)×12 = 2160(米) 答:学校到少年宫有2160米.

小学奥数新定义运算习题及答案

一、新定义运算(A 卷) 1. 设b a ,表示两个不同的数,规定b a b a 43+=?.求 6)78(??. 2. 定义运算?为a ?b =5×)(b a b a +-?.求11?12. 3. b a ,表示两个数,记为:a ※b =2×b b a 4 1 -?.求 8※(4※16). 4. 设y x ,为两个不同的数,规定x □y 4)(÷+=y x .求 a □16=10中a 的值. 5. 规定a b a b a b +?= .求210 10的值. 6. Q P ,表示两个数,P ※Q =2Q P +,如3※4=2 4 3+=3.5.求4※(6※8); 如果x ※(6※8)=6,那么=x ? 7. 定义新运算x ⊕y x y 1 +=.求3⊕(2⊕4)的值. 8. 有一个数学运算符号“?”,使下列算式成立:4?8=16,10?6=26,6?10=22,18?14=50.求7?3=? 9. “▽”表示一种新运算,它表示:) 8)(1(1 1+++=?y x xy y x .求3▽5的值. 10. b a b a b a ÷+= ?,在6)15(=??x 中.求x 的值. 11. 规定xy y x xA y x ++ =?,而且1?2=2?3.求3?4的值. 12. 规定a ⊕)1()2()1(-+++++++=b a a a a b Λ,(b a ,均为自然数,a b >).如果x ⊕10=65,那么=x ? 13. 对于数b a ,规定运算“▽”为)5()3(-?+=?b a b a .求 )76(5??的值. 14. y x ,表示两个数,规定新运算“”及“△”如下:x y x y 56+=,x △xy y 3=.求(2 3)△4的值.

四年级奥数第23讲 定义新运算

第二十三周定义新运算 专题简析: 我们学过常用的运算加、减、乘、除等,如6+2=8,6×2=12等。都是2 和6,为什么运算结果不同呢?主要是运算方式不同,实质上是对应法则不同。由此可见,一种运算实际就是两个数与一个数的一种对应方法。对应法则不同就是不同的运算。当然,这个对应法则应该是对应任意两个数。通过这个法则都有一个唯一确定的数与它们对应。 这一周,我们将定义一些新的运算形式,它们与我们常用的加、减、乘、除运算是不相同的。 例1:设a、b都表示数,规定:a△b表示a的3倍减去b的2倍,即:a △b = a×3-b×2。试计算:(1)5△6;(2)6△5。 分析与解答:解这类题的关键是抓住定义的本质。这道题规定的运算本质是:运算符号前面的数的3倍减去符号后面的数的2倍。 5△6=5×3-6×2=3 6△5=6×3-5×2=8 显然,本例定义的运算不满足交换律,计算中不能将△前后的数交换。 练习一 1,设a、b都表示数,规定:a○b=6×a-2×b。试计算3○4。 2,设a、b都表示数,规定:a*b=3×a+2×b。试计算: (1)(5*6)*7 (2)5*(6*7) 3,有两个整数是A、B,A▽B表示A与B的平均数。已知A▽6=17,求A。 例2:对于两个数a与b,规定a⊕b=a×b+a+b,试计算6⊕2。 分析与解答:这道题规定的运算本质是:用运算符号前后两个数的积加上这两个数。 6⊕2=6×2+6+2=20 练习二 1,对于两个数a与b,规定:a⊕b=a×b-(a+b)。计算3⊕5。 2,对于两个数A与B,规定:A☆B=A×B÷2。试算6☆4。 3,对于两个数a与b,规定:a⊕b= a×b+a+b。如果5⊕x=29,求x。 例3:如果2△3=2+3+4,5△4=5+6+7+8,按此规律计算3△5。 分析与解答:这道题规定的运算本质是:从运算符号前的数加起,每次加的数都比前面的一个数多1,加数的个数为运算符号后面的数。所以,3△5=3+4+5+6+7=25 练习三 1,如果5▽2=2×6,2▽3=2×3×4,计算:3。 2,如果2▽4=24÷(2+4),3▽6=36÷(3+6),计算8▽4。 3,如果2△3=2+3+4,5△4=5+6+7+8,且1△x=15,求x。

五年级奥数行程问题

1.某商场一二层有一个自动扶梯。 1)一共有60级台阶,电梯的速度是2级/秒.若小明在扶梯上匀速的每秒走1级,那么多久能到达地面 2)一共60级台阶,电梯每秒向上走2级,若小明逆着扶梯走,走了1分钟才走下扶梯,求小明的速度是多少 3)在乘电动扶梯的同时小明继续向上走需12秒到达楼上,如果小明站着不动乘电动扶梯向上走需15秒到达楼上,那么电动扶梯不动时,小明徒步沿扶梯上楼等多少秒 2.在地铁车站中,从站台到地面架设有向上的自动扶梯,小强从下到上,如果每秒向上迈两级台阶,那么50秒后到达站台:如果每秒向上迈三级台阶,那么走过40秒到达站台。自动扶梯有多少级台阶 3.从A地到B地的公交站,每10分钟发一趟公交车,每辆公交车的速度是600米/分。 1)小明在某车站5点10分看见一辆公交经过,那么他看到下一辆公交经过会是几点 2)在A地B地之间,相同方向行驶的两车之间的距离是客少 3) 小明在途中跑步,速度是200米/分,那么,他每隔客久会迎面通到- -辆公交车 4.某人以匀速行走在一条公路上,公路的前后两端每隔相同的时间发一辆公共汽车,他发现每隔15分钟有一辆公共汽车追上他,每隔10分钟有一辆公共汽车迎面驶来擦身而过,问公共汽车每隔多少分钟发车一辆 小刚以每分钟50米的速度离家上学,走了2分钟后,他发现这样走下去就要迟到8分钟;于是改为每分钟60米的速度前进,结果提早5分钟到校.问小刚家到学校的路程()米. 答案:如果在准时到达的时间内,用每分钟50米的速度将会少行50×8=400米;如果前2分钟也按每小时60米的速度行走,将会多行(60-50)×2+60×5=320米,两次相差320+400=720米;速度差为:60-50=10米;那么原来准时到达的时间为:720÷10=72(分钟);小刚从家到学校要走:50×(72+8)=4000(米);据此解答.

(完整版)定义新运算(小学数学五年级奥数)

定义新运算 知识与方法: 对于常用的加、减、乘、除等运算,我们已经熟知它们的运算法则和计算方法,如6+ 2=8, 6X2=12等。都是2和6,为什么运算结果不同呢?主要是运算方式不同,实质上是对应法则不同。由此可见,一种运算实际就是两个数与一个数的一种对应方法。对应法则不同就是不同的运算。当然,这个对应法则应该是对应任意两个数。通过这个法则都有一个唯一确定的数与它们对应。 这节课,我们将定义一些新的运算形式,它们与我们常用的加、减、乘、除运算是不相同的。解决定义新运算这类题的关键:是抓住定义的本质借用“ +、一、X、十”四则运算进行的,解答时要弄活新运算与四则运算的关系。 特别注意运算顺序,每个新定义的运算符号只能在本题中使用,新运算不一定符合运算定律。 例1:设a、b都表示数,规定:aAb =3X a— 2X b。试计算: (1) 3A2; (2) 2A3。 练习1: 1. 设a b都表示数,规定:a。b=5X a— 2X b。试计算304 2. 设a b都表示数,规定:a*b=3x a+ 2X b。试计算:5*6 例2:对于两个数a与b,规定b=3a+ 2a,试计算( 3^5) 练习2: 1.对于两个数a与b,规定:aOb=a+3b,试计算40506

2.对于两个数A与B,规定:A△ B=2X A — B,试计算5A6A7 例3:对于两个数a, b,规定:a金b=ax b+ a+ b,试计算:9 ? 练习3: 1.对于两个数a, b,规定:a$b=ax b— ( a+ b),试计算:6 ? 7. 2..对于两个数A与B,规定:A GB=A X B-2,试计算:8 99 例4:如果2、3=2 + 3 + 4, 5A4=5+ 6+ 7+ 8,那么按此规律计算:(1) 3A5; (2) 8A3。 练习4: 1.如果4A2=4X 5, 2A3=2X 3X 4,那么按此规律计算:5A4。

六年级奥数定义新运算及答案

定义新运算 1.规定:a ※b=(b+a)×b,那么(2※3)※5= 。 2.如果a △b 表示b a ?-)2(,例如3△444)23(=?-=,那么,当a △5=30时, a= 。 3.定义运算“△”如下:对于两个自然数a 和b,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和记为a △b.例如:4△6=(4,6)+[4,6]=2+12=1 4.根据上面定义的运算,18△12= 。 4.已知a,b 是任意有理数,我们规定: a ⊕b= a+b-1,2-=?ab b a ,那么 []=?⊕⊕?)53()86(4 。 5.x 为正数,表示不超过x 的质数的个数,如<5.1>=3,即不超过5.1的质数有2,3,5共3个.那么<<19>+<93>+<4>×<1>×<8>>的值是 。 6.如果a ⊙b 表示b a 23-,例如4⊙5=3×4-2×5=2,那么,当x ⊙5比5⊙x 大5时, x= 。 7.如果1※4=1234,2※3=234,7※2=78,那么4※5= 。 8.规定一种新运算“※”: a ※b=)1()1(++?????+?b a a a .如果(x ※3)※4=421200,那么x= 。 9.对于任意有理数x, y,定义一种运算“※”,规定:x ※y=cxy by ax -+,其中的c b a ,,表示已知数,等式右边是通常的加、减、乘运算.又知道1※2=3,2※3=4,x ※m=x(m ≠0),则m 的数值是 。 10.设a,b 为自然数,定义a △b ab b a -+=22。 (1)计算(4△3)+(8△5)的值; (2)计算(2△3)△4; (3)计算(2△5)△(3△4)。 11.设a ,b 为自然数,定义a ※b 如下:如果a ≥b ,定义a ※b=a-b ,如果a

(完整版)小学五年级-奥数--行程问题

第二十四讲行程问题---相遇问题 例1: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27.3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2千米,乙每小时走4.3千米。两人几小时后相遇? 练习 1,甲乙两艘轮船分别从A、B两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船每小时行驶18.5千米,乙船每小时行驶15.6千米,经过6小时两船在途中相遇。两地间的水路长多少千米? 2,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480千米的A、B两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车从A城到B城需6小时,乙车从B城到A城需12小时。两车出发后多少小时相遇? 3、一列快车和一列慢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向而行。快车10小时可以到达乙地,慢车15小时可以到达甲地。已知快车每小时比慢车多行20千米,两车出发后几小时相遇? 例2 甲、乙两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6.4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6千米。两车在距中点42.9千米处相遇,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练习1.甲、乙两汽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汽车每小时行52.6千米,乙汽车每小时行55.4千米,两车在距中点16.8千米处相遇。求两地之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2.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从A、B两城相对开出,汽车每小时行62.5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70千米,当摩托车行到两地中点处时,与汽车还相距30千米。求A、B两城之间的距离? 3.甲乙两地相距60千米,甲乙两人都骑自行车从A城同时出发,甲比乙每小时慢4千米,乙到B城当即折返,于距B城12千米处与甲相遇,那么甲的速度是多少?

例3 快车和慢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快车每小时行40千米,经过3小时,快车已驶过中点25千米,这时快车与慢车还相距7千米。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练习 1、兄弟二人同时从学校和家中出发,相向而行。哥哥每分钟行120米,5分钟后哥哥已超过中点50米,这时兄弟二人还相距30米。弟弟每分钟行多少米? 2.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32千米。4小时后,剩下的路比全程的一半少8千米,如果改用每小时56千米的速度行驶,再行几小时到达乙地? 3、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4小时后相遇,甲车再开3小时到达B地。已知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快20千米,则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作业 1、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城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6千米,两车在距中点16千米处相遇.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2、.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城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84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8千米,两车在距中点32千米处相遇.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3、.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客车每小时行8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65千米。货车先行51千米后客车才出发,结果两车正好在甲乙两地中点相遇,这时客车行了多少千米? 4、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240千米的A、B两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车到达B城需3小时,乙车到达A城需6小时,问:两车出发后多长时间相遇?

四年级奥数定义新运算

定义新运算 例1:设a、b都表示数,规定:a△b表示a的3倍减去b的2倍,即:a△b = a×3-b×2。试计算:(1)5△6;(2)6△5。 显然,本例定义的运算不满足交换律,计算中不能将△前后的数交换。 练习一 1,设a、b都表示数,规定:a○b=6×a-2×b。试计算3○4。 2,设a、b都表示数,规定:a*b=3×a+2×b。试计算: (1)(5*6)*7 (2)5*(6*7) 3,有两个整数是A、B,A▽B表示A与B的平均数。已知A▽6=17,求A。 例2:对于两个数a与b,规定a⊕b=a×b+a+b,试计算6⊕2。 练习二 1,对于两个数a与b,规定:a⊕b=a×b-(a+b)。计算3⊕5。 2,对于两个数A与B,规定:A☆B=A×B÷2。试算6☆4。 3,对于两个数a与b,规定:a⊕b= a×b+a+b。如果5⊕x=29,求x。 例3:如果2△3=2+3+4,5△4=5+6+7+8,按此规律计算3△5。 练习三 1,如果5▽2=2×6,2▽3=2×3×4,计算:3▽4。 2,如果2▽4=24÷(2+4),3▽6=36÷(3+6),计算8▽4。 3,如果2△3=2+3+4,5△4=5+6+7+8,且1△x=15,求x。

例4:对于两个数a与b,规定a□b=a+(a+1)+(a+2)+…(a+b-1)。已知x□6=27,求x。 练习四 1,如果2□3=2+3+4=9,6□5=6+7+8+9+10=40。已知x□3=5973,求x。 2,对于两个数a与b,规定a□b=a+(a+1)+(a+2)+…+(a+b-1),已知95□x=585,求x。 3,如果1!=1,2!=1×2=2,3!=1×2×3=6,按此规律计算5!。 例5: 2▽4=8,5▽3=13,3▽5=11,9▽7=25。按此规律计算:10▽12。 练习五 1,有一个数学运算符号“▽”,使下列算式成立:6▽2=12,4▽3=13,3▽4=15,5▽1=8。按此规律计算:8▽4。 2,对于两个数a、b,规定a▽b=b×x-a×2,并且已知82▽65=31,计算:29▽57。 课堂作业 1、设a,b都表示数,规定a△b=3×a-2×b。 ①求4△3,3△4。②求(17△6)△2, 17△(6△2)。 ③如果已知5△b=5,求b。 2、定义运算※为a※b=a×b-(a+b), ①求5※7,7※5;②求12※(3※4),(12※3)※4;③如果3※(5※x)=3,求x. 4、如果4※2=14,5※3=22,3※5=4,7※18=31,求6※9的值。 5、设a▽b=a×b+a-b,求5▽8。

五年级奥数—火车行程问题

五年级奥数训练——火车行程问题 姓名: 例1甲火车长210米,每秒行18米;乙火车长140米,每秒行13米。乙火车在前,两火车在双轨车道上行驶。甲火车从后面追上到完全超过乙火车要用多少秒? 练习一 一列快车长150米,每秒行22米;一列慢车长100米,每秒行14米。快车从后面追上慢车到超过慢车,共需几秒钟? 例2 一列火车长180米,每秒钟行25米。全车通过一条120米的山洞,需要多长时间? 练习二 一列火车长360米,每秒行18米。全车通过一座长90米的大桥,需要多长时间? 例3 有两列火车,一车长130米,每秒行23米;另一列火车长250米,每秒行15米。现在两车相向而行,从相遇到离开需要几秒钟?

有两列火车,一列长260米,每秒行18米;另一列长216米,每秒行30米。现两列车相向而行,从相遇到相离需要几秒钟? 例4一列火车通过2400米的大桥需要3分钟,用同样的速度从路边的一根电线杆旁边通过,只用了1分钟。求这列火车的速度。 练习四 一列火车从小明身旁通过用了15秒,用同样的速度通过一座长100米的桥用了20秒。这列火车的速度是多少? 例5甲列车每秒行20米,乙列车每秒行14米,若两列车齐头并进,则甲车行40秒超过乙车;若两列车齐尾并进,则甲车行30秒超过乙车。甲列车和乙列车各长多少米? 练习五 列快车长200米,每秒行22米;一列慢车长160米,每秒行17米。两列车齐头并进,快车超过慢车要多少秒?若齐尾并进,快车超过慢车要多少秒?

1、车长180米,每秒行18米;B火车每秒行15米。两火车同方向行驶,A 火车从追上B火车到超过它共用了100秒钟,求B火车长多少米? 2、火车通过200米的大桥需要80秒,同样的速度通过144米长的隧道需要72秒。求火车的速度和车长。 3、一列火车长210米,以每秒40米的速度过一座桥,从上桥到离开桥共用20秒。桥长多少米? 4、级384个同学排成两路纵队去郊游,每两个同学相隔0.5米,队伍以每分钟61米的速度通过一座长207米的大桥,一共需要多少时间? 5、叔沿铁路边散步,他每分钟走50米,迎面驶来一列长280米的列车,他与列车车头相遇到车尾相离共用了半分钟,求这列火车的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