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美术 中国美术鉴赏第1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第一课 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五、小练习
找出身边的美术种类和艺术门派
帛 画 《 人 物 龙 凤 图 》
最能代表战国时期绘画艺术 成就的遗物,湖南省长沙出土的 《美女龙凤图》、《人物御龙图》 帛画。这两幅世界上最早的丝织 物绘画均是随葬的“铭旌”,具有送 死者灵魂升天的含意,表达了楚 文化中简朴的道家思想。
战国时期作品 湖南长沙陈家大山出土
《美女龙凤图》帛画所绘 墓主是位挽髻贵妇,她长袍 细腰、垂地而盘的长衣前后 张开。妇人侧身而立,上身 略微前倾,双手合掌颇具虔 诚之态。在仕女头上方有神 龙祥凤。全图表示着祈神引 导,使墓主灵魂升天这一主 题。图上黑白的搭配、虚实 的对比、动静的处理,变化 有致,充满灵动。全国以墨 色线条为主,略加暗红色的 淡彩,线描简劲而古拙。
莫 第 西 埃 夫 人
安 格 尔
油画 1856年 120×92厘米 伦敦国家美术馆藏
塞 尚 夫 人 像
保罗·塞尚 (1839-1906) 后期印象画派的 代表人物;毕生 追求表现形式, 对运用色彩、造 型有新的创造, 被称为“现代绘 画之父”。
大方农民画
四、美术鉴赏的方法
首先要研究作者和作品,例如作者是什么年代? 什么地方的人?他的艺术经历和师承关系? 作品所表现的题材和思想内容是什么? 采取了什么艺术表现形式?
纵向: 从纵的方面看,他属于哪一个美术门类,这个 门类的发展状况和特点在这个美术门类中有没 有代表性?艺术水准高不高?有没有独创性? 横向:是与同时代、同门类还有不同门类美术家和 作品的比较。
小结
美术鉴赏的过程是能提高个人审美 能力,在鉴赏中陶冶情操,提升素质, 为了更好鉴赏必须掌握美术史、美术理 论的基本知识,它的方法一般为对不同 作品进行比较研究。
15000
高中美术《美术鉴赏》 第一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课件(共40张ppt)

意义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
《拾穗》中,农民的贫穷与地主的丰收形 成鲜明的对比,但这种对比不是利用脸部的 表情而是略去细节的人物动作与环境,他使 人物具有了雕塑的力量,从而歌颂了劳动者 质朴、勤劳的美德。正如他自己所表达一样, 他真实地生活、真实地创作 。
拾穗(油画,83.5厘 米×111厘米,1857年, 巴黎卢浮宫藏) 米勒 (法国)
美术鉴与赏的区别
所谓“鉴”,就是归类、分析、判断,具
体的说,就是要弄明白一件美术作品的作者、
创作年代、材料、手段、语言形式和内容等直
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以及美术作品产生的社
会、历史、文化背景等相关知识。
所谓“赏”即欣赏,就是接受者把他通过鉴
别获得的感受、体验、联想等与个人经验相结 合,进行综合的审美判断和审美评价。
神采、气韵、意境,都是无形之物,他须要通过 有形的用笔,结构与章法加以表现。神采美只有 通过形质美才能表现出来。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6.摄影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按内容:人物摄影、风景摄影、动物摄影、 静物摄影。
看到周围的情况,但从其视图上就
可以看出其高度、造型和明亮的盖
瓦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美国纽约建筑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古典建筑与现代建筑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4.设计(工艺)
按功能:实用美术、商业美术、特 种工艺美术。
意义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
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分析(2)

现代主义美术
追求创新与变革
现代主义美术强调创新与变革,反对传统艺术的束缚和限制,追 求艺术的自由和多样性。
注重形式与语言
现代主义美术注重形式和艺术语言的探索和创新,通过抽象、变形 、夸张等手法来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感受和思考。
强调观念与表达
现代主义美术强调观念的表达和艺术的社会功能,通过艺术作品来 传达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形状
形状是由线条围合而成的二维空间。在美术作品中,形状可以是具象的,也可 以是抽象的。不同的形状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和象征意义。
色彩与色调
色彩
色彩是美术作品中最为直观的元素之一。不同的色彩可以传 达不同的情感和氛围,如红色代表热情、蓝色代表宁静等。 同时,色彩的搭配和运用也能产生丰富的视觉效果。
色调
04 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政治环境
作品所处的政治环境往往会影响艺术家的创作主题和风格 ,如战争、革命、社会稳定等时期都有不同的艺术表现。
经济状况
经济状况对艺术创作也有很大的影响,如繁荣时期可能产 生更多的装饰性艺术,而经济萧条时期则可能出现更多的 现实主义作品。
社会文化
社会文化背景是艺术家创作的重要土壤,不同时代的社会 文化观念、审美趣味都会对艺术作品产生深远影响。
05 美术作品的鉴赏技巧
观察技巧
观察作品的整体构图
注意作品的空间布局、色彩搭配、线条运用等要素,理解作者的 创作意图。
观察作品的细节表现
关注作品中的笔触、色彩、明暗等细节,体会作者精湛的技艺和表 现力。
观察作品的材质与肌理
注意作品所使用的画布、颜料等材质,感受作品表面的质感与肌理 效果。
分析技巧
03 美术作品的风格流派
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学些美术鉴赏知识》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学生学习活动设计设计意图及目标达成一、导入二、教学过程提问:对“美术”的认知。
在自己心目中对美术的概念及美术主要指的是哪些方面?一、学些美术鉴赏知识提问:对“欣赏”和“鉴赏”的认知和区别?(一)、美术的门类【合作探究一】看图片思考问题?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特点?讨论:美术的范围有多大?老师总结并板书:提问,思考让大胆说出直观感受。
小组讨论,整合讨论成果,集中学生注意力,快速进入上课状态,引出课题。
通过合作《墨梅图》上题《咏梅诗》一首:“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是一首题画诗。
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
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
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咏梅诗》第一、二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
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
“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第三、四“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
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学生仔细观察、结合历史、文学、积极思考、大胆回答。
3、《格尔尼卡》是西班牙立体主义画家帕勃洛·鲁伊斯·毕加索于20世纪30年创作的一幅巨型油画,长7.76米,高3.49米,现收藏于马德里国家索菲亚王妃美术馆。
该画是以法西斯纳粹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的重镇格尔尼卡、暴杀害无辜的事件创作的一幅画,表现了法西斯战争给人类的灾难。
4、《格尔尼卡》是毕加索的传世名作,同时也是联合国会议大厅里永久陈列的一幅画,作品完成于1937年。
《格尔尼卡》很有名,大到美术史,小到中小学的美术课本都有专门介绍。
高中人教版美术鉴赏(一)中国美术鉴赏1学些美术鉴赏知识课件(共31张PPT)

• C题材内容---绘画可分为人物画、风 景画、静物画、动物画等。
• D作品的形式---绘画可分为壁画、年 画、连环画、漫画、宣传画、插图等。
油画 版画
水彩 水粉
年画 宣传画
漫画 插画
雕塑:指用各 种可塑材料(如石膏、 树脂、粘土等)或可 雕、可刻的硬质材料 (如木材、石头、金 属、玉等),创造出 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 可触的艺术形象,借 以反映社会生活、表 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 审美情感、审美理想 的艺术。
思考:“art”一词有“美术”和 “艺术”的含义,那么“美术”和 “艺术”两者的领域是否等同?
• 在艺术分类中,美术 又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 空间艺术。但是美术不等 于艺术。(艺术包括文学、 音乐、舞蹈、戏剧、影视、 杂技、美术等)我们要把 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
“美术”的定义和类型:
• 它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 如颜色、纸张、画布、泥土、石头、 木料、金属等,塑造可视的平面或 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 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和 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
宫殿建筑 纪念性建筑
宗教建筑 园林建筑
美术鉴赏的方法:
•(1).感悟鉴赏 •(2).社会学鉴赏 •(3).比较式鉴赏
感悟鉴赏:从自身 的经验出发,充满想 象力和激情地去欣赏 美术作品。在欣赏过 程中,可以任由思维 自由想象而不受限制 -----适合于写意性 和表现性的艺术作品, 因为这类作品所追求 的不是客观地记录形 象,而是通过主观化 的形象处理来表达艺 术家的情感。
雕塑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将它 划分为以下不同的类别:
• A. 制作工艺----雕塑可分为雕和塑。
新人教版高中美术中国美术鉴赏 1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课件 (共79张PPT)

欣赏他们时有一个共同点,都是通过 同一个感官来实现的
———— 视觉
一、什么是美术?
学术界 没有 明确定义……
美术-------视觉艺术
• 由于美术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是客观事 物视觉形象的构成因素,人们欣赏时 也是通过视觉感官感受到它的形象的, 所以,美术又称视觉艺术 。
美术-------造型艺术
那么艺术就是指美术吗?
音乐、舞蹈、戏剧与美术有关系 吗?
当音乐以MTV的形式出现的时候,就 不仅是听声音了,而是出现了可供欣 赏的画面,这时,音乐与美术有没有 关系?
同样,舞蹈和戏剧呢?
以舞台画面出现时都与美术产生了联 系。如邰丽华的千手观音。如戏剧类 的变脸等。
有没有发现我们刚才欣赏的讨论的内容都 属于什么?
• “美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构图、 透视、用光等艺术手段,在一定的空间中 塑造直接可视的平面形象或立体形象的艺 术。
• 可以感觉到实际物象的形状外貌,这样对 象的外形便是美术的基础,造形是美术的 特殊功能,所以我们可称它为造型艺术
美术-------空间艺术
• 由于美术形象是在空间二维或三维中展开, 所以人们也称它为空间艺术
广义分类:
世界上的美术作品,从物质材料和制作方 法看,可以分为绘画、雕塑、工艺美术、 建筑艺术、设计、书法、工业设计、装饰 艺术等几个门类,它们还可以从不同角度 进一步细分。如书法可以分篆书、隶书、 草书、行书、楷书等。其中每一个小类还 可以进一步划分。如篆书则还包括商代的 甲骨文、周代的金文、战国篆书和秦代小 篆。
什么是美术?
徐 悲 鸿 《 芭 蕉 夜 雨 》
:
素 描
荷 玛 像
长 信 宫 灯
欧洲建筑
摄 影 新 媒 体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
南
宋
)
《
泼
墨
仙
人
图
》
梵高(荷兰)《星月夜》
表现手法之 抽象绘画
吴冠中(当代) 《春如线》
康定斯基(俄国)《即兴之作》
中国画中的写意画与工笔画
1.写意画:生宣、水墨交融 2.工笔画:熟宣、工整精细 3.兼工带写
图 》梁
楷 ( 南 宋 ) 《 泼 墨 仙 人
之何 二家 》英
( 当 代 ) 《 四 季 美 人 图
欣赏作品,试着说出其内涵。
《墨梅图》上题《咏梅诗》一首: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 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 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 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 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 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 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美术:泛指创作占有一定 平面或空间,且具有可视 性的艺术,就叫作美术。
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画布、 泥土、石头、木料、金属、木头等,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 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思想 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
思考:什么是“鉴赏”?
欣赏 ——使人赏心悦目 鉴赏 ——鉴别和欣赏
鉴赏的内涵大于欣赏
思考:什么是“鉴赏”?
“鉴赏”和“欣赏”虽只一字之差,其意义却
大不相同。
是怀着喜欢与美好的心情去品味、
感受你认为美好的东西。而
是通过对
照、比较、评价判断和知识性的欣赏。从定义
来看,很明显欣赏和鉴赏是在两个层次上,如
果将美术的赏析看成一片海,那欣赏就是浅海,
而鉴赏就是深海。用比较文学的语言来说,鉴
《格尔尼卡》1937年 毕加索(西班牙) 立体 派
1第1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小结
❖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美术的定义、范围; 2.结合美术的定义欣赏作品; 3.学习了中国古代评价美术的标准和原则。
作品欣赏
帛 画
《人物御龙帛画》帛画正中 绘一有胡须的男子,峨冠博
《 带,上遮华盖,侧身驭龙。
人 物 御
龙身前下方有一大鱼开道, 龙尾立一白鸟护卫,显示主 人的华贵。全图人物形象富 有神采,尤其是配长剑,执
龙 缰绳的姿态,颇有大丈夫气
帛 画
概。线条有轻重刚柔之变, 色彩平涂与渲染兼用,运笔 潇洒自如。可以说,我国绘
美术的种类
❖ a、绘画:在二维的平面上以手工方式临摹自然的艺术。 (如油画、国画、素描、水彩、版画、壁画。)
❖ b、雕塑:又称雕刻(圆雕、浮雕、透雕),指用各种可塑 材料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 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 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 想的艺术。(如石膏像、木雕等。)
❖ c、工艺美术:也叫实用美术,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与实用相结合并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如陶瓷、刺绣、编织等)
❖ d、建筑艺术:是以建筑的工程技术为基础的一种造型艺术。
作品欣赏
《放牧》 ❖ 艺术形式:雕刻岩画,岩石,
这自然界的基本要素,从远 古时代起,它就不断地被人 类使用着,作为劳动工具, 作为日常用品。 ❖ 岩石,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 的画布,先民们在岩石上刻 划和涂绘,来描绘人类的自 身生活, 以及他们的想象和 愿望,这就是岩画。 ❖ 年代:古代 ❖ 内容:对动物的各种基本形 状和人手掌的描写,表达出 当时人类的生活方式。
❖ 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艺术包含美术,美术是艺术 的一个门类,艺术还包括音乐、戏曲、影视、文学、 杂技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课程分析:面对一幅美术作品应该怎样去欣赏是学生们比较困惑的一个问题。
另一方面,面对日常生活中的许多视觉艺术形象视而不见也是学生当中常见的一种情况。
作为艺术欣赏课不但需要引导学生们能对博物馆、展览馆、画册等中的艺术作品进行欣赏,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们对生活中的视觉艺术形象也能够有所感悟和欣赏。
那么,作为欣赏课的第一讲我们从什么地方开始呢?我觉得在给学生们介绍具体的艺术作品之前,有这么几个问题必须先使他们弄清楚。
首先要明白的是美术的范围。
要点是使学生们认识到周围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没有被他们注意到的视觉艺术形象。
其次是要引导他们对“美术”有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这里可以介绍一下教师自己对“美术”的看法和认识以便给他们一个参考。
最后,要让学生们对欣赏活动中所涉及到的几个因素(感觉、知识、情感与想象、思想和观念等)有个初步的了解。
课程目标:使学生们对“美术”有个简单的认识。
对“欣赏”有个初步的了解。
课程重点:对欣赏活动中所涉及到的几个因素的理解。
课程设计:首先用交谈提问的方式进入课题──我们这节课是美术欣赏课。
在欣赏具体的美术作品之前,我们先要明确一下美术的范围。
(展示一组图片:一些绘画作品、工艺作品、雕塑与建筑等美术和非美术形象的图片)提问:这些图片中那些是属于美术范围之内的?根据学生的回答灵活处理以上提问。
要点是引导他们认识到美术的范围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等。
特别是后两类是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结合的最紧密的美术种类,也是常常被同学们忽视的艺术种类。
要让他们明白,欣赏艺术不一定要到专门的场所去欣赏。
实际上我们日常生活的身边就有大量的视觉艺术形象,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到处都可找到可欣赏的美术作品。
正像罗丹曾说过的那样──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
为此,希望同学们对身边的美不要视而不见,麻木不仁,而是要睁开眼睛去发现、去体悟、去感受。
前面我们知道了美术的大概范围。
下面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们对“美术”这个事物的看法是怎样的?或者说你们认为“美术”是什么?是不可知的?神秘的东西?还是挂在展馆内供人观看的东西?或者是漂亮的、美丽的东西?……在此应鼓励学生们大胆发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对美术的看法与想法。
然后根据学生的发言老师谈谈自己对“美术”的看法。
如:我认为“美术是一种语言”。
说起语言,平时我们一般认为语文、英语才属于语言范畴的事物。
其实,语言──只是人类表达思想、情感、观念及对世界的看法与认识的一种工具。
而文字语言只是人类反映世界两种最基本工具中的一种。
另一种是数学。
除此之外人类还有多种对这个世界的反映和表达方式。
而美术就是其中的一种。
所以美术作品不仅是一幅画、一件雕塑或一个设计,更是人类思想、情感和认识的传达与表述。
并且这种表述方式起源非常早(早于文字语言)。
是其他的表达方式不可替代的。
从这里我们还可获得一个在欣赏艺术作品时很重要的认识,那就是:面对一件艺术作品时,很重要的一点是去欣赏艺术家通过艺术形象所传达出来的思想、情感和认识。
这也是我们在欣赏艺术品时需重点注意的地方。
任何好的、优秀的艺术品背后所体现的都是人的思想、情感、认识以及不同历史时期人类文化的结晶。
(举例说明之。
最后需提醒学生以上所说只是老师的看法。
只可参考,同学们应该有自己的观点。
)对于“美术”的看法我们先谈到这里。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艺术欣赏活动中所要涉及到的几个因素:影响欣赏活动的第一个因素就是──感觉。
感觉是艺术欣赏活动的开始。
面对艺术作品时首先要有感觉、有兴趣、有关注,你才有可能继续后面的欣赏活动。
否则就不会有欣赏活动了。
而且,面对同一幅作品你的感觉和别人不一样时,你欣赏到的东西也会不一样。
如:“蒙娜丽莎”这幅画。
有人觉得她是高兴,有人觉得她是忧伤,有人觉得她是满足……。
当然,感觉只是欣赏活动的开始。
也只是开始。
要使这个开始继续发展下去成为欣赏活动,还必须有后面的一个重要因素的支持,这就是──知识。
没有知识的支持很可能你的欣赏活动只有开始而没有结束。
(或者说刚开始就结束了)例如:美术课本你们应该都翻看过一下,在翻看时你们会对其中的一些作品图片产生过一些感觉。
但因缺乏相关的知识及对其中的很多东西不了解、不熟悉,为此就失去了兴趣而停止了进一步的欣赏活动。
再如:面对一个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你们可能就会没什么感觉和兴趣,但对考古学者来说他们可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反过来他们可能对你们欣赏喜欢的流行歌曲没感觉,不喜欢。
为什么?这就是因为对事物了解、熟悉及知识程度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知识可以帮助你提升感觉、增强兴趣。
关于知识在这里老师只想说明的有两点:第一点:为美术范围之内的知识。
从大的范围来说如中外美术发展史的常识、各种美术门类的语言特点知识、古今重要美术理论著作的代表性论点知识等。
从对具体作品来说,需了解作者情况、作品创作的时代、文化环境、作品的主题、表现技巧特点等知识。
(简要举例说明)第二点:为美术范围之外的知识。
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艺术之外的知识也会起到相应的作用。
举个例子,如宗教知识。
这好象与艺术无关。
实际上中、外都有宗教艺术。
如果对宗教知识有所了解的话,就能够帮助我们加深对宗教艺术的认识,提高对这类艺术的欣赏能力。
例:敦煌莫高窟中的造型之一──飞天造型。
其实“飞天”是佛教教义中的天龙八部(即天王、龙王、药*、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迦)中的乾达婆。
又名香神、香音神、声神。
是佛教装饰中很具特色的人物装饰形象之一。
飞天能歌善舞,是佛、菩萨降临时的吉兆祥瑞之象。
《洛阳迦蓝记》校释中谓“飞天伎乐者,诸天侍从也”所以,在古代佛寺石窟中,飞天比比皆是。
他们凌空飞舞,奏乐撒花,构成天乐齐鸣,天花如雨的壮观景象。
有了这种了解,就能辅助我们对“飞天”形象的欣赏。
另外,还需特别提醒学生的是: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可以是“多角度”的对作品进行欣赏。
(这样可转变学生们在欣赏美术品时往往只想到从美术一个角度去欣赏的固定思维模式。
这种思维模式也是学生们常常因对美术知识了解不多而失去欣赏兴趣,不愿进行欣赏活动的原因之一。
了解了“多角度”的道理可增强他们欣赏艺术品的兴趣。
)如我们刚才举的例子就不是从美术本身的角度来欣赏的(色彩怎么动人,造型如何优美啊等)而是从宗教知识的角度来对佛教中一些典型的装饰题材进行欣赏讲解的。
多角度的意思就是在欣赏艺术作品时可以不只是从美术的角度去欣赏。
而是从其他的角度去进行欣赏活动。
如:从历史的、文化的、文学的、民俗的甚至是传记的、军事的、宗教的等角度去进行欣赏活动。
(举例说明)有了感知觉、有了知识,但在欣赏时却不一定能获得审美愉悦的感觉。
这是因为要获得审美愉悦的感觉(即快乐的感受)还需要第三个重要的因素的参与,那就是──情感与想象。
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如果缺少了情感与想象,就会缺失愉悦的体验。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不少同学喜欢看的卡通画、武侠小说等。
你们之所以喜欢,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你们自觉和不自觉的把自己想象成了书中喜欢的人物,让自己替代了书中的角色,把自己的情感和想象投入到了书中喜欢的人物身上,然后通过这种情感与想象的投入获得了一种愉悦的体验、快乐的感觉。
(组织发言:在同学们的经验中还有那些东西是因为情感与想象的投入而喜欢上了的。
)思想与观念──这是影响艺术欣赏活动的第四个因素。
主要影响着欣赏者的欣赏标准和欣赏趣味。
如:抱着古典主义的欣赏标准就无法欣赏现代主义艺术。
(举例说明并组织发言:在同学们的欣赏经验中有没有因思想与观念的改变而对同一幅作品产生了不同的欣赏态度的情况。
)最后需对学生们说明的是:对普通欣赏者来说思想和观念最好“宽容”点。
特别是对待陌生的、不熟悉的艺术品需先了解,再决定是欣赏或不欣赏、是喜欢或不喜欢。
有了这么个理性过程,才不会产生盲目的排斥或崇拜心理。
而对待那些经过时间考验流传下来的艺术品更需要先了解后欣赏这一过程。
在欣赏过程中,有个宽容的心态才能够接受更多的艺术作品,对更多种类、风格的艺术品进行欣赏活动。
第五个因素为──评述在欣赏活动中如果我们能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不是空洞的人云亦云的东西)表达出来,这将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欣赏水平。
因为要准确又生动的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表达出来,并使别人也能感受到你所感受到的体验,理解你的想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其中不但需要你有敏锐的感受力,还需要你具有良好的对语言文字的把握和表现能力(即怎样把你的感受和想法翻译成文字语言的方式表述出来的能力)。
实际上这个过程也是在强化和提炼你的感受和想法的过程。
因此,评述也是提高欣赏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简要介绍评述的方法。
如:美国费德门教授提出的美术欣赏程序──描述、分析、解释、评价。
)最后总结以上所列举的几个因素在艺术欣赏活动中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
欣赏者对一幅艺术品的欣赏程度是由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决定的。
提醒学生在艺术欣赏活动中的两点注意事项:一、尊重自己的感受。
不要根据名声和金钱去评判一件艺术品的优劣。
二、艺术欣赏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不能急功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