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声音》优秀教案
三年语文《大自然的声音》课教案

三年语文《大自然的声音》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喧闹”、“和谐”等词语造句。
(3)了解课文中描绘的大自然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学会通过朗读节奏、语调、表情等表现课文内容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声音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喧闹”、“和谐”等词语造句。
3. 了解课文中描绘的大自然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大自然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 学会通过朗读节奏、语调、表情等表现课文内容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等媒体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声音。
2. 朗读教学法:通过示范朗读、学生模仿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3. 讨论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五、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大自然声音的音频素材。
4. 学生分组讨论的表格或卡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大自然相关的课文,如《四季的脚步》、《小池》等。
(2)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过大自然的声音吗?它是什么样子的?(3)引入课文《大自然的声音》。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教师讲解生字词,如“喧闹”、“和谐”等,并让学生造句。
(3)学生齐读课文,体会课文所描绘的大自然的声音。
3. 朗读训练(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互相评价,指出朗读中的优点和不足。
(2)教师示范朗读,学生模仿。
(3)学生个别朗读,教师指导。
4. 讨论交流(1)小组内讨论:你们觉得课文中的大自然声音有哪些特点?(2)全班交流:分享各小组的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教案第【1】篇〗第21课《大自然的声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
2.会认“妙、奏”等8个生字,会规范书写“妙、演、奏”等13个生字。
正确读写“美妙、演奏”等词语,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拟声词的不同结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不同声音所表示的不同事物。
4.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5.让学生通过细致观察、体验、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6.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及叙述的顺序,回想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抓住重点词句感受大自然的美。
7.了解课文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
2.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及叙述的顺序,回想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抓住重点词句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难点】1.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2.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播放音乐:大自然的声音2.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预设:鸟叫声、水流声、下雨声等3.小结: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课文语言文字中去感受那来自大自然的美妙声音!4.板书课题:21、大自然的声音。
齐读课题二、识字解词1.学生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提出要求:(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三年级《大自然的声音》教案(最新4篇)

三年级《大自然的声音》教案(最新4篇)激趣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篇一(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1、出示任务:默读单元导读的两段话,想一想,这个单元学习的是关于什么内容的课文?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有哪些?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来。
2、反馈指导。
(PPT出示单元导读)预设:这个单元学习的课文内容是关于我们与大自然的。
这个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有两个: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3、小结:通过对单与导读的学习了解,我们知道,这个单元的课文内容,通过不同的角度展示了我们人们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内容。
这个单元有两个主要教学目标:(1)继续品读有新鲜感的语句,体会主题思想,学习通过摘抄,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
(2)留心生活中的现象、问题,对其中一个现象或问题有自己的想法,并把这个现象或问题以及想法写下来。
(二)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1、导入释题。
导语:那么,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是关于大自然的什么呢?通过学习我们对大自然又有什么了解呢?请看老师板书课题。
2、板书课题:21大自然的声音3、齐读课题。
4、释题。
提问:同学们,读了课题,通过课题,你知道作者向我们介绍大自然的什么吗?(指名回答。
预设:通过课题,我知道作者向我们介绍的是大自然的声音。
)5、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导语:通过课题,我们知道作者向我们介绍的是大自然的声音。
课文中介绍的大自然的声音有哪些,各是什么样的,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了解了课文内容,进行了有关的练习,就能知道了。
指导预习,粗知课文大意(或整体感知课文)。
篇二(一)指导预习。
1、复习关键语句。
提问:在第六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学到了一个新知识——关键语句,谁还记得什么叫关键语句,它在阅读和习作中有什么作用?指名回答。
预设:在一段话里或一篇课文里,概括写出这段话中心意思或这篇文章的内容的句子,叫做关键语句。
《大自然的声音》教学设计3篇

《大自然的声音》教学设计《大自然的声音》教学设计精选3篇(一)教学目标:1. 了解大自然的声音是什么,包括动物的叫声、风声、雨声等。
2. 听懂和区分不同大自然声音。
3. 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听觉注意力。
4. 增加学生对自然的兴趣和保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准备:1. 背景音乐:大自然的声音合集。
2. 大自然的声音图片卡片。
3. 教学PPT。
教学步骤:Step 1:引入话题播放背景音乐《大自然的声音》,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声音。
然后提问:你们觉得大自然的声音都有哪些?请大家发表一下自己的想法。
Step 2:呈现图片卡片呈现大自然的声音图片卡片,例如鸟儿的歌唱、风吹树叶、雨滴等。
让学生观察图片,然后请他们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图片中的声音。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细节,例如鸟儿的歌唱中是否有变调,风吹树叶的声音是否有节奏等。
Step 3:学习和听辨播放一段大自然的声音,例如鸟儿的歌唱、风吹树叶、雨滴等,让学生倾听并尝试辨认出来。
然后请学生说出自己听到的声音是什么,并与图片进行对比。
Step 4:分享和讨论请学生分享自己听到的大自然声音和对应的图片,让其他同学进行点评。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觉得最有趣的声音和最难辨认的声音,以及对大自然声音的感想。
Step 5:总结让学生总结一下他们今天学到了什么,他们觉得最有趣的一点是什么。
再次强调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活动。
Step 6:巩固和拓展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观察并录制大自然的声音,然后在下节课上分享自己的录音和感受。
同时,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来校园进行大自然的声音欣赏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和体验大自然的声音。
《大自然的声音》教学设计精选3篇(二)教学目标:1. 学习了解大自然的语言的概念和特征。
2. 掌握大自然的语言的基本知识和表达方式。
3. 培养学生观察和感知大自然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大自然的语言的概念和特征。
2. 大自然的语言的分类。
3. 大自然中常见的声音和动作。
《大自然的声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大自然的声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大自然的声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识“妙、奏"等7 个生字,会写“妙、演”等13 个字,会写“美妙、音乐家"等22 个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
背诵第2、3 自然段。
3. 了解课文描写的方法,想象课文中描述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
背诵第2、3 自然段。
2.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描写声音的方法,感受大自然的美。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都喜欢听音乐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特别的音乐,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聆听。
(播放大自然的声音音频,如风声、雨声、鸟鸣声等)师:同学们,这段音乐好听吗?你们听到了哪些声音呢?生:好听!有风声、雨声、鸟鸣声……师:没错,这些都是大自然的声音。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大自然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正音。
全班齐读生字词。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生:课文主要写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
师:大家说得很对。
那么,这些声音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吧。
3. 精读课文,感悟美妙学习第2 自然段——风的声音师:请同学们默读第2 自然段,边读边想: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它在森林里演奏了哪些美妙的音乐呢?生:风在森林里演奏了不一样的音乐。
当它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
师:说得真好!这里把树叶比作了什么?生:把树叶比作了歌手。
师:这个比喻句非常生动形象,让我们感受到了风的声音就像歌手唱歌一样美妙。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妙、奏”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呢”,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2.能找到全文的关键句,找到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关键句并填写在图表中,借助图表说出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
3.体会课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
2.体会课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准备教学ppt、音频资料、声音明信片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快看,大自然多美啊!(自然风光展示)*大自然不仅有美丽的风光,还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大自然的声音》。
(师板书课题,生书空,齐读课题)二、整体把握1.初步感知*孩子们翻到课本88页,眼睛认真看着书,耳朵仔细听老师读课文。
(师范读)*我读得美吗?你想不想也像我这样读一读课文。
学着老师的样子自由的去读一读课文吧。
(生自由读文)*你能用文中的话告诉我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吗?(生回答)(生找出来并划线,齐读)这句话很重要,是这篇文章的关键句子。
这句话中你最喜欢哪个词语?“美妙”一起写一写(板书并提示书写要点)2.把握文章内容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哪些大自然的声音呢?请孩子们默读课文,画出相关句子。
(ppt出示图表,生默读,并作勾画,生汇报,强调回答完整)。
*为我们带来美妙乐曲的音乐家们是:“风、水、动物”(师板书)。
三、品读课文,积累词句风之曲(重在朗读指导)*让我们首先去认识一下风这位“艺术家”吧。
(请一生读相关文段),师评:你的声音真好听,有当音乐家的潜质哦,听完朗读,这段话里有你喜欢的词语或句子吗?(生自由汇报,说出喜欢的理由或感受,相机出示长句子)交流板块一:1.“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大自然的声音》教案课

《大自然的声音》优秀教案--优质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大自然中各种声音的奇妙,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倾听、观察和描述大自然声音的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绘画、表演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大自然声音的感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中的声音,培养学生倾听、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表达对大自然声音的感受。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大自然声音的音频、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学生准备:带上一幅自己喜欢的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一段大自然的声音音频,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中的声音。
2. 学生分享:邀请几名学生分享自己在大自然中听到的声音。
3.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记录下自己在大自然中听到的声音。
4. 观察与描述:教师展示大自然的声音图片,学生观察并尝试用语言描述。
5. 绘画表达:学生根据自己对大自然声音的感受,进行绘画创作。
6. 表演展示:学生选择一段大自然的声音音频,通过表演的方式展示自己对声音的感受。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课后继续观察和倾听大自然中的声音,尝试用文字或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2. 邀请家长参与,共同感受和欣赏大自然的声音。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大自然声音的关注和兴趣。
2. 评估学生在绘画和表演中对大自然声音的表达能力。
3. 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价他们观察、倾听和记录大自然声音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自然工作者或音乐家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大自然声音的种类和特点。
2. 组织户外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中的声音。
3. 开展大自然声音的摄影比赛,鼓励学生用镜头捕捉大自然的声音。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2. 教师可以与同事交流教学经验和心得,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九、学生反馈1. 教师可以收集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体验和感受。
《大自然的声音》优秀教案及反思

《大自然的声音》优秀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大自然的声音》。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自然的声音之美。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声音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大自然的声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自然的声音之美。
难点: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通过课文内容,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大自然的声音。
三、教学准备:课文《大自然的声音》课件或黑板、生字词卡片、作业本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谈论对大自然的声音的了解。
(2)播放大自然的声音音频,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声音之美。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3)学生讨论课文内容,理解大自然的声音之美。
3. 品悟大自然的声音:(1)学生分享自己对大自然声音的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大自然的声音。
4. 小结:(1)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回顾大自然的声音之美。
(2)教师强调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五、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大自然的声音》,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拓展作业:观察周围的大自然,记录下大自然的声音,与同学分享。
教学反思:在教学《大自然的声音》过程中,学生对大自然的声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感悟。
但在作业设计方面,可以更加丰富多样,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运用所学知识。
在课堂活动中,可以更多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1. 情境教学:通过播放大自然的声音音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声音。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对大自然声音的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单元教学总览【教材分析】1.单元主题:本单元以“我与自然”为主题,编排了《大自然的声音》《父亲、树林和鸟)《带刺的明友》三篇课文,语言各具特色,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大自然的声音》一文以独特的视角,丰富的联想,富有韵味的语言,将大自然的事物比作音乐家,把它们发出的的声音描绘成各种美妙生动的乐曲,体现了大自然的美丽,表现了用心体验大自然的妙趣。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画面富有儿童情趣,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帮助学生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父亲、树林和鸟》通过童年时代父亲和“我”得对话,展现了父亲对鸟的熟悉与热爱。
课文插图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带刺的朋友》讲述了一只机灵可爱的小刺猬偷枣的故事,描绘了一只聪明伶俐的小刺猬,体现了对小动物的喜爱。
课文配有两幅插图,有助于学生体会刺猬的可爱,理解刺猬偷枣的过程。
本单元的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篇章页上呈现了问话形式的人文导语“大自然赐给我们许多珍贵的礼物,你发现了吗?”配合精美的插图,引发想象,发人深思。
2.单元重点:(1)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课后题从多个角度帮助学生体会生动的语言:《大自然的声音》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
课后练习二借助图表“填写音乐家档案”,引导学生借助初读把写得美妙的声音摘抄在空白处,把积累词语与初读感受结合起来;课后练习三列出描写声音的词语,引导学生借助生活体验感受和积累描写声音的生动的词语。
《父亲、树林和鸟》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丰富性。
课后练习三列举了含有生动表达的句子,“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一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插图或影视作品感受树林当时的样子,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体会父亲对鸟的熟悉;“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一句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会父亲与树林融为一体的情景;“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一句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逐层想象,体会父亲能从浓郁的草木气息中分辨出鸟的气味,是一个真正的爱鸟人。
《带刺的朋友》引导学生体会称呼中蕴含的情味。
课后练习三列举了作者对刺猬称呼的变化,从越来越亲近的称呼中感受到作者对刺猬逐步加深的情感。
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 引导学生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主动积累生动的语句,形成主动积累语言、主动摘抄的意识。
(2)学习书面表达,记录自己的想法。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与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紧密联系,旨在引导学生把视角转向更广阔的生活空间,引导学生关心生活中的现象,积极进行思考,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升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和以前的记叙文不同的是,本次习作更侧重写现象和想法,以指导生活实践。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对生活现象的观察仅仅停留在表面状态,他们仅仅观察生活现象的表面,不善于做深入的思考,并且他们对生活现象的观察是零碎的,不注重生活现象之间的联系,再加上他们阅读量不大、语言积累不够,所以在习作中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成为一大难点。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教材中的课文为突破点,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同时培养学生留心生活、感受生活的习惯和能力。
【教法建议】1.在教学中要依托课后题,引导学生感知作者描写和叙述中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边学习边交流,在不断的小结中深化认识,积累语言。
鉴于三年级的学生实际和教学要求不要刻意讲授“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知识,以免限制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感受。
2.在教学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时,要注意两者内容的关联性,并将表达与生活紧密联系,将学生的视野拓展到广泛的社会生活中。
3.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课文特点对“摘抄什么”“怎么摘抄”做出循序渐进的整体设计,尤其要对学生从词、短语到句子的摘抄过程给于一定的指导,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形成扎实的摘抄能力。
4. 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篇章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
【课时安排】21 大自然的声音(精读课文)【教学目标】1.学会“妙、奏”等七个会认字,读准多音字“呢”,熟练书写“妙、演”等十三个字,会写“美妙、音乐家”等二十二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课文中描写声音的短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背诵课文二、三自然段。
3.能找到二、三、四自然段的关键句并填写在图表中,借助图表说出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
了解象声词的不同结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不同声音所表示的不同事物。
3.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及叙述的顺序,能联系生活经验,想象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体会课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抓住重点词句感受大自然的美。
能仿照课文,围绕一种听6)到过的声音写几句话。
4. 了解课文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 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 感受 大自然的美妙,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及叙述的顺序,能联系生活经验,想象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体会课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抓住重点 词句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及叙述的顺序, 能联系生活经验, 想象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 体会课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 抓住重点词句感受大自然的美。
能仿照课文,围绕一种听到过的声音写几句话。
【教学课时】 2 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1. 会认本课 7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背诵课文 2--3 自然段。
重点)2. 朗读课文,能借助课文中描写声音的短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容一、导入新课导入类型: 声音导入。
教师口述: 大自然是我们永远的家园,也是永恒的智者。
今天,让我们一 起走进自然,了解大自然,感悟自然。
声音展示: 播放一些自然界的声音。
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学生自由 发言。
)谈话导入: 今天, 让我们一起走进自然, 听听大自然里的美妙声音! (板书: 21 大自然的声音) 学生齐读课题。
质疑课题: 大自然为什么会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呢? (学生大胆猜测, 指名多个学生发言,教师举例:会鸣的蝉是雄蝉,它的发音器就在腹基部,像蒙上了 一层鼓膜的大鼓, 鼓膜受到振动而发出声音, 由于鸣肌每秒能伸缩约 1 万次, 盖 板和鼓膜之间是空的, 能起共鸣的作用, 所以其鸣声特别响亮。
并且能轮流利用 各种不用的声调激昂高歌。
雌蝉的乐器构造不完全,不能发声,所以它是“哑巴 蝉”。
)【设计意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学开始, 利用课件播放一些自然界的声 音,通过欣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交流,在交流中使学生更近 一步接近文本,很自然地导入课文的学习。
】二、初读感知 1. 听范读。
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 3) 5)必备品格 关键能力12) 怎能不让人感动呢 (ne ) (4)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生动地描述大自然中“风”“水”“动物”这几位音乐家的演奏。
)(2)梳理课文思路练填空:课文先讲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然后围绕这一意思依次从(风)、(水)和(动物)三个方面描写了大自然声音的丰富美妙,体现了大自然的(美丽)。
三、学习“会写字” 妙演奏琴柔感受激击器滴敲鸣 1. 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 词,造句。
2. 指导书写(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本课要求写的字中,“激”是左中右结构,“器”是上中下结构,要注意各部件摆放的位置和笔画的穿插; “奏”“琴” “柔” 在书写书要注意撇捺舒展; “琴”字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认真观察字形,最下面不要多写一点;“敲” 字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认真观察字形,右边部分不要写成“支”。
)(2)老师范写 , 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奏、琴”和左右结构的 字“妙、演”,学生练写。
妙:“女”首笔撇点的撇要长,点稍短,横稍向上拉;“少”的点稍高。
演:右边“宀”下边有一短横,下边是“由”,中竖与上横相连。
奏:上边三横要紧凑,下横要长,一撇贯穿三横,捺在下横处,撇和捺要舒 展。
琴:左边“王”下横变为一提,两个“王”要扁小,“今”撇和捺要舒展。
1)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 13) 14)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
建议用荣德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 15-27 )柔:“矛” 上边横钩要短扁,钩末端有一点, 下边的横要长, “木” 要宽大。
感: 注意“咸”里面有一短横,右上角有一点,“心”要扁宽。
受:上下两部分窄、中间要宽,上边四笔要紧凑,下边“又”舒展。
激:三部分要写窄、紧凑,中间下边是“方”,上边有一点。
击:上边两横中下横要长,下半部分稍扁窄,中间一竖贯穿上边两横。
器:四个“口”要小、匀称,“犬”要扁宽、右上角有一点不能丢。
滴:右边上横要长,下框要大,里面“古”要小。
敲:“高”要窄,两个“口”要小,注意右边不是“支”,上边短横不出头。
鸣: “口”要小,第七笔竖折折钩都稍长,上框内有一点,下横最长。
练学生练写 , 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设计意图: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过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互相 交流等方式学会文中的生字新词, 全班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
对于会写字, 引导学生在读中识记,在交流中掌握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四、分类积累,练习表达1. 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分类整理并摘抄积累:1)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手风琴 打击乐器呢喃细语 敲敲打打 汇聚2)表示动作的词语:演奏 3)描写事物或人物的词语:美妙 轻轻柔柔 温柔 雄伟 激动 淙淙 潺潺汹涌澎湃 波澜壮阔4)描写声音的:美妙 呢喃细语 滴滴答答 叮叮咚咚 淙淙 潺潺 哗啦啦汹涌澎湃 波澜壮阔 叽叽喳喳 唧哩哩5)叠词: 轻轻柔柔 敲敲打打 滴滴答答 叮叮咚咚 淙淙 潺潺 哗啦啦叽喳喳的 唧哩哩2. 练习运用:练习用表示声音的词语说话。
五、课堂小结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28) 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声音是多么美妙动听啊!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朗读课文,能借助课文中描写声音的短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1. 重点) 6 /2. 了解课文描写的方法, 想象课文中描述的声音, 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激发热爱大自然 的思想感情。
(难点)【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内容一、课前导入1. 同学们, 上节课我们交了一个新朋友——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