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蓝根饮片炮制沿革的研究

合集下载

板蓝根的研究

板蓝根的研究

板蓝根的研究摘要通过相关资料,如:对板蓝根研究的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检索出相关的研究论文、期刊,及相关的医药杂志报纸等对南北板蓝根的植物形态、性状等进行鉴别,并对板蓝根的有效成分、提取工艺、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进行综述。

同时,通过各种实验与研究也将板蓝根注射剂应用于临床上,但不良反应颇多。

因此,应在目前的研究基础上开展相对的药理学和毒理学方面的研究,解决板蓝根注射液安全用药的相关问题。

板蓝根的质量与其生长年限、采收季节有关,通过控制相应的生长条件可得到更优质的产品。

【关键词】板蓝根、有效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基本概要】1、植物名称板蓝根又分北板蓝根、南板蓝根。

2、植物的形态板蓝根科别为十字花科,在我国北方地区得到广泛的运用,习称“北扳蓝”,另一种为爵床科植物马蓝的根,在华北地区级西南大部分地区得到广泛的应用,习称“南扳蓝”。

崧蓝的形态特征如下:(1)植株特征为二年生草本,高50-130厘米,无毛。

一年生植株不高,40-80厘米;二年生者(多留种)植株较高,50-130厘米。

(2)根为直根系草本植物,根系不太发达,有分支,主根呈圆柱形,直径0.5-1.2厘米,肉质肥厚,灰黄或白色,基部光滑、无毛,多木质纤维化。

(3)茎茎直立,略有棱,上部近顶端多分枝,稍带有白粉霜。

(4)叶单叶互生,茎基部生叶,呈倒长卵形至距圆倒披针形,肥厚,呈蓝绿色,无柄,先端钝圆,基部渐窄,全缘或略有锯齿,茎生叶呈距圆状形,长6-9厘米,宽1.5-3厘米,先端钝圆,叶的基部呈耳垂形半抱与茎生,全缘或略具不明显的轮距齿样,具白粉,尖端略尖。

(5)花花黄色,四瓣式,十字形,直径3-5毫米,数朵组成复总状花序。

花期4月中旬至5月下旬。

(6)果实(种子)果期在5音乐下旬至6月下旬,呈短角果、距圆形,扁平,顶端钝圆凹缺或全截形,边缘有翅,长约1.7厘米,宽约4-7毫米,无毛,有短尖,基部渐窄,种子通常1粒,偶有2-3粒,呈长椭圆型,褐绿黑色,长2-3毫米。

板蓝根饮片炮制沿革的研究

板蓝根饮片炮制沿革的研究

板蓝根饮片炮制沿革的研究作者:张强康琛李曼玲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08年第30期板蓝根是常用中药,为十字花科菘蓝属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la Fort.的干燥根,异名靛青根(《本草便读》)、蓝靛根(《分类草药性》)。

性寒味苦,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功效。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温毒发斑、高热头痛、大头瘟疫、烂喉、丹痧、丹毒、痄腮、喉痹、疮肿、水痘、麻疹、肝炎、流行性感冒等疾病。

板蓝根的炮制始见于宋代,其后的炮制方法比较固定、单一,且一直沿用至今。

关于板蓝根的炮制文献报道较少,在此作初步的探讨。

1 板蓝根炮制历史沿革概况古代关于板蓝根炮制的文献资料比较少,原因可能在于炮制方法比较统一,争议处不多。

其炮制最早见于宋代,为“麸炒,令黄色”,再往后,明代“洗,晒干”,“洗净,晒干”,总共两种炮制方法。

以上文献记载,见表1。

3 讨论3.1 《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药物中有“蓝实”的条目,列为上品,谓“蓝实,味苦,寒无毒,主解诸毒…久服头不白,轻身。

”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蓝实”条下注曰“此(蓝)即今染襟碧所用者…尖叶者为胜。

”《新修本草》指出“蓝”的原植物有3种:“陶所引乃是菘蓝,其叶抨为淀者”,“菘蓝为淀,惟堪染青”,“《本经》所用乃是蓼蓝实也,其苗似蓼而味不辛,不堪为淀,惟作碧色尔”。

《本草纲目》李时珍认为“蓝”凡五科,即“蓼蓝,菘蓝,马蓝,吴蓝,木蓝”各有主治,其中有“菘蓝,叶如白菘”,所说应是十字花科植物。

“叶如苦荬,即郭璞所谓大叶冬蓝,俗中所谓板蓝者,”其俗名虽与现今板蓝根通用名相雷同,但却并不是同一种植物,考证后实为爵床科植物马蓝。

“木蓝”为豆科植物木蓝,“蓼蓝”为现今蓼科植物蓼蓝,“吴蓝”未详,待考。

3.2 板蓝根的古代炮制文献比较少,方法也比较单一。

最早见于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其后有“洗净,日干”《三因方》,“洗净,晒干”《景岳全书》,“洗,晒干”《医学纲目》的方法。

现代炮制规范遵循后一种方式,不同地区结合各地区用药经验和实际情况,在饮片切制厚薄上稍有差异。

板蓝根的研究及概括

板蓝根的研究及概括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板蓝根的提取及药理研究概况题目名称:题目类别:论文系别:制药工程系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板蓝根的提取及药理研究概况摘要:板蓝根(常用别名:靛青根、蓝靛根、大青根)是一种中药材。

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利咽之功效。

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及相关资料阐述了板蓝根的药理作用、鉴别、现代提取工艺及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关键词: 板蓝根鉴别提取工艺板蓝根多糖含量测定药理作用临床引用前言:为十字花科植物菘篮和草大青的根;或爵床科植物马蓝的根茎及根;或草大青的干燥根;或十字花科植物移蓝(Isatis tinctoria L.),以根、叶入药。

为植物菘蓝或草大青的干燥根。

呈细长圆柱形,长约10~20~30厘米,直径3~8毫米。

表面浅灰黄色,粗糙,有纵皱纹及横斑痕,并有支根痕,根头部略膨大,顶端有一凹窝,周边有暗绿色的叶柄残基,较粗的根并现密集的疣状突起及轮状排列的灰棕色的叶柄痕。

质坚实而脆,断面皮部黄白色至浅棕色,木质部黄色。

气微弱,味微甘。

以根平直粗壮、坚实、粉性大者为佳。

分布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湖南、湖北等地。

板蓝根味苦性寒,归心、胃、肝、胆经。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主治温毒所致的疾病,如流感、上呼吸道炎症、流脑、腮腺炎、急性肠炎、菌痢、肝炎、颜面丹毒、热病发斑等。

虽然药理研究表明,板蓝根对多种病毒与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不要忘记它是一味苦寒药物。

所以,对于上述疾病,只有出现温热、热毒、湿热内盛证候时,才能使用。

1、鉴别1.取板蓝根水煎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蓝色荧光.2.取板蓝根粉末0.5g,加稀乙醇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稀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精氨酸对照品,加稀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2μ1,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自然干燥),以正丁醇一冰醋酸一水(19:5: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热风吹干,喷以茚三酮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3.板蓝根植物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

板蓝根药材前处理生产工艺变革性研究

板蓝根药材前处理生产工艺变革性研究

产业科技创新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74Vol.2 No.17产业科技创新 2020,2(17):74~75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板蓝根药材前处理生产工艺变革性研究罗 英,许冬冬,封振海,杨 扬,栾 杰(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龙凤堂中药有限公司,江苏 泰州 225327)摘要:为了降低板蓝根药材前处理生产的成本、用工,提高生产效益,优化板蓝根药材前处理生产工艺。

以性状、总灰分、含量、浸出物和水分为指标,将板蓝根药材前处理的工艺由挑选-清洗-烘干变为挑选、震动筛选、滚筒筛选三种工艺进行考察研究,选取最佳生产工艺。

结果:在4中工艺中,风选挑选工艺所得饮片的外观性状评分最高,浸出物、灰分、(R,S)-告依春含量最高,水分值最低,所得饮片的质量最好,最终确定风选、挑选为最佳工艺,将上述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将板蓝根生产工艺由挑选-清洗-烘干变为风选、挑选,经过工艺验证和10批生产数据积累,效果良好,故风选、挑选为板蓝根前处理生产的最佳工艺,缩短了工时,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成本;生产工艺;生产效率中图分类号:TS25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6164(2020)17-0074-02板蓝根,又名靛青根或蓝靛根等,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其饮片性味苦寒,归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功效。

《中国药典》2015版规定饮片的炮制方法为:“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但就其炮制工艺对于中药材的前处理而言,耗费的能源、成本、工时颇多。

为了降低其生产成本、用工,提高生产效益,本研究将探索板蓝根药材前处理的最佳生产工艺,拟以板蓝根饮片的性状、总灰分、含量、浸出物和水分为指标,将板蓝根药材前处理的工艺由挑选-清洗-烘干变为挑选、震动筛选、滚筒筛选三种工艺进行考察研究,以确定最佳生产工艺。

板蓝根的研究进展

板蓝根的研究进展
2#692;7.?L.\9;;7=7&>(?.[*&?(:*"4$<72#D<4\#$4.1(
?? ,?@L( ??DL %.2#7$4+ :.,:0.692;789./0( 10. 2#3456789\64$9=./."!54$.>.7$4&?@*+a.谷 甾 醇&?*+b. 谷甾醇 等 &^* A许益民等 报 &?)* 道板蓝根多糖经小鼠腹 腔 给 药 ,1@3Z‘EZ%可 显 著 促 进 小 鼠 免 疫 功 能 A实 验 结果 表明板 蓝根 多 糖 能 增 加 正 常 小 鼠 脾 重+白 细 胞 总数 及淋巴 细胞 数(对 氢 化 可 的 松 所 致 免 疫 功 能 抑 制小鼠 脾指 数+白 细 胞 总 数 和 淋 巴 细 胞 的 降 低 有 明 显对抗 作用B显 著 增 强 二 硝 基 氯 苯 所 致 正 常 及 环 磷 酰胺所 致免 疫抑 制 小 鼠 的 迟 发 型 过 敏 反 应B增 加 正 常 小 鼠 外 周 血 淋 巴 细 胞 QPQc 阳 性 百 分 率(并 明 显对 抗氢化 可的 松 所 致 的 免 疫 抑 制 作 用B但 板 蓝 根 多糖体外实验对刀豆素 Q 诱导的小鼠脾细胞淋转 反 应 无 明 显 增 强 作 用 B此 外 (板 蓝 根 多 糖 还 能 明 显 增 强 抗 体 形 成 细 胞 功 能 (增 加 小 鼠 静 注 碳 粒 廓 清 速 率 A d 含量测定
对以菘蓝为植物基原的板蓝根的组织鉴定已有
报道g8l:h"近期乔传卓等 报 g?h 道了菘蓝 98[m4>;和 它的人工 四 倍 体 98[m 87;的 生 药 学 研 究#8种 倍 性 水平 菘蓝 的根!叶 生 药 形 状 及 组 织 特 征 均 有 显 著 差 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染色体产生的巨形特征在 器官 之间发 展不 均 衡!同 时 在 同 一 器 官 的 不 同 组 织 之 间 发 展 也 不 平 衡 #而 且 化 学 成 分 也 有 差 异 #四 倍 体 高产 品系与 原二 倍 体 相 比#在 其 叶 中 靛 蓝 含 量 提 高 45@6nl=544n#是原二倍体的近 8倍或 =倍#靛玉 红的 含量也 有明 显 提 高#多 糖 含 量 与 原 二 倍 体 的 相 当o根中多糖比原二倍体 的略 低 4n左右#但氨 基酸 含 量 比 原 二 倍 体 的 提 高 >57n#其 中 脯 氨 酸 增 加 幅 度最大#是二倍体的 85:倍" p 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 854 吲哚类 化合物<靛 苷903()1R/SqSQ/O&)%0(.;!靛 红 90%’M03;g4h!靛 蓝 903(0Q)M03;g@h!靛 玉 红 903(0*S

板蓝根综述

板蓝根综述

12
鉴别方法
◆ 3、北板蓝根中含有新橙皮苷、甘草素、异甘草素、异杜 荆苷和蒙花苷,南板蓝根中尚未发现黄酮类化合物的存在。 ◆ 4、南板蓝根中迄今未发现木脂素类成分。 ◆ 5、南板蓝根中没有发现芥子苷类成分的存在。 ◆ 6、两种板蓝根的导数光谱差异较大。
13
鉴别方法
◆ 【药材理化鉴定】 ◆ 1.取本品水煎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蓝色荧 光。 ◆ 2.取该品粗粉1g,加氯仿 20ml,水浴上回流2h,滤过, 滤液浓缩至2ml作供试品溶液。另取靛蓝、靛玉红加氯仿 制成lml各含1mg的溶液作对照品溶液。吸取二溶液各5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①氛仿一乙酸乙 酯(4:1),②氯仿一丙酮(9:1),③石油醚一乙酸乙 酯-氯仿(1:1:8)3种溶剂系统展开,展距12cm,取出, 凉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分别 显相同的蓝色斑点和紫色斑点。
20
板蓝根的栽培技术
◆ 4田间种植 ◆ 时期:南板蓝根的生长旺盛期为春末夏初,可在3月上中 旬移植,待移种恢复后转为最适宜的生长季节。也可以选 择在9月上中旬定植,期间种植的植株长出的茎枝可留作 翌春扦插育苗用。 ◆ 种植规格株、行距:20cm*45cm、25cm*35cm、 25cm*30cm等,种植密度为5.7万-6.75万株/公顷。定植南 板蓝根扦插苗时将植株斜栽和浅栽,这样有利于基部发根 和避免出现僵苗。种植后及时淺水,饶水量以水沿畦间侧 沟渗透畦面直到湿润为止。
21
板蓝根的栽培技术
◆ 5田间管理 ◆ 5.1除草 ◆ 定植齐苗后进行第1次人工中耕除草,之后在6月和8月要 分别中耕除草、清洁田园,保持土壤表层疏松,田间无杂 草。另外遇干旱时要及时灌水或绕水,以保持田间适当的 湿度。 ◆ 5.2间苗定苗 ◆ 在有4-10片幼叶出土后或株高达5-10cm时,去弱留强间 苗,若有缺苗断行地方应及时补苗。

板蓝根制剂制备过程中成分变化及其药效相关性研究

板蓝根制剂制备过程中成分变化及其药效相关性研究
北方药学 2 0 1 6 年第 1 3卷第 1 1 期

1 1 9
药剂 与 工 艺 ・
板 蓝根制剂 制备 过程 中成分 变化及 其药效相 关性研究

曹 奎 ( 广西玉 林北流市 城南街道 社区 卫生 服务中心 北流 5 3 7 4 0 0 )
摘要 : 目的 : 探 讨 研 究 板 蓝根 制 剂 制备 过 程 中成 分 变化 及 其 药效 相 关 性 。 方 法 : 对 板 蓝根 制 剂 的 制 备 过 程进 行模 拟 , 测 定 制备 过程 中各阶段 的成分质量、 中间体溶液抗氧化活性分析 成分质量分数一 药效活性数据的相关性 。结果 : 在板蓝根 制剂制备过程 中, 药物 制剂 的化 学成 分质 量分数与抗氧化活性呈 降低趋势 , 尤其是在热处理环 节的损 失较 大 , 相 关性 分析 显示鸟苷、 腺 苷及靛 玉红 这三 者的质量分数与羟基 自由基清除率呈正相 关。 结论 : 在板蓝根制剂制备过程 中, 操作 水平显著影响其指标组分质量分数和 药效 , 尤 其是浓缩干燥环节的影响最大, 鸟苷、 腺苷及靛玉红是使药物发挥抗氧化活性 的重要成分 。 关键词 : 板 蓝 根 板 蓝 根 制 剂 制备 过程 成 分 变化 药效 相 关 性
板 蓝 根 制 剂 的制 备 过 程 包 括 提 取 、 浓缩 、 醇沉 、 干 燥 及 制 粒 2 . 1 . 6 稳定性试验 : 精密 吸取对 照品样 品 2 0 L , 按照色谱条 件进 样, 每隔 4 h测定 一次 , 共 监测 2 4 h , 结 果示 尿苷 的峰面 积 R S D 为 1 . 3 0 %、 鸟苷为 1 . 6 7 %、 腺苷为 2 . 8 6 %、 告依春 为 0 . 4 4 %、 靛 玉
中图分类号 : R 2 8 3 . 6

药学毕业论文--板蓝根药理研究综述

药学毕业论文--板蓝根药理研究综述

板蓝根药理研究综述【摘要】目的对近几年来国内外板蓝根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方法查阅近几年来关于板蓝根研究的国内外文献资料。

结果对板蓝根化学成分研究逐步深入,总结出板蓝根的药理作用、临床研究与不良反应三个方面。

结论板蓝根化学成分分离鉴定技术日渐完善,为进一步揭示板蓝根的药理作用与临床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板蓝根药理作用综述【Abstract】Objective To summarize on advances on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Radis Isatidis of recent years. Methods Some literatures about Radis Isatidis were refered. Results Research of chemical components of Radis Isatidis was further studied.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adverse reaction were summed up. Conclusion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of chemical components of Radis Isatidis were gradually perfecting. It’s providing scientific basis to the reveals in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Radis Isatidis.【Key words】Radix Isatidis;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review板蓝根(Radis Isatidis),别名靛青根、蓝靛根、靛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蓝根饮片炮制沿革的研究
板蓝根是常用中药,为十字花科菘蓝属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la Fort.的干燥根,异名靛青根(《本草便读》)、蓝靛根(《分类草药性》)。

性寒味苦,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功效。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温毒发斑、高热头痛、大头瘟疫、烂喉、丹痧、丹毒、痄腮、喉痹、疮肿、水痘、麻疹、肝炎、流行性感冒等疾病。

板蓝根的炮制始见于宋代,其后的炮制方法比较固定、单一,且一直沿用至今。

关于板蓝根的炮制文献报道较少,在此作初步的探讨。

1 板蓝根炮制历史沿革概况
古代关于板蓝根炮制的文献资料比较少,原因可能在于炮制方法比较统一,争议处不多。

其炮制最早见于宋代,为“麸炒,令黄色”,再往后,明代“洗,晒干”,“洗净,晒干”,总共两种炮制方法。

以上文献记载,见表1。

3 讨论
3.1 《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药物中有“蓝实”的条目,列为上品,谓“蓝实,味苦,寒无毒,主解诸毒…久服头不白,轻身。

”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蓝实”条下注曰“此(蓝)即今染襟碧所用者…尖叶者为胜。

”《新修本草》指出“蓝”的原植物有3种:“陶所引乃是菘蓝,其叶抨为淀者”,“菘蓝为淀,惟堪染青”,“《本经》所用乃是蓼蓝实也,其苗似蓼而味不辛,不堪为淀,惟作碧色尔”。

《本草纲目》李时珍认为“蓝”凡五科,即“蓼蓝,菘蓝,马蓝,吴蓝,木蓝”各有主治,其中有“菘蓝,叶如白菘”,所说应是十字花科植物。

“叶如苦荬,即郭璞所谓大叶冬蓝,俗中所谓板蓝者,”其俗名虽与现今板蓝根通用名相雷同,但却并不是同一种植物,考证后实为爵床科植物马蓝。

“木蓝”为豆科植物木蓝,“蓼蓝”为现今蓼科植物蓼蓝,“吴蓝”未详,待考。

3.2 板蓝根的古代炮制文献比较少,方法也比较单一。

最早见于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其后有“洗净,日干”《三因方》,“洗净,晒干”《景岳全书》,“洗,晒干”《医学纲目》的方法。

现代炮制规范遵循后一种方式,不同地区结合各地区用药经验和实际情况,在饮片切制厚薄上稍有差异。

3.3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现代研究已基本阐明了板蓝根的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中药板蓝根中主要含靛蓝、靛玉红、1-硫氰酸-2羟基-3-丁烯、左旋5-乙烯基恶唑啶-2-硫酮、色胺酮、腺苷,还含有β-谷甾醇、γ-谷甾醇、棕榈酸等化学成分。

此外尚含蔗糖、各种氨基酸类等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

药理研究表明板蓝根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提高人体免疫力、抗炎解热、保肝的功效,对平滑肌和心血管系统也有明显的作用。

临床上用于治疗乙型脑炎、腮腺炎、小儿呼吸道感染、麻疹合并肺炎、白喉、水痘、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银屑病、带状疱疹等各型病症。

随着药物化学、药理学、药代学、病理学、细胞免疫学、微生物学等各类学科的介入和交叉综合应用,必将会促使在对中药板蓝根炮制原理和炮制工艺上的研究进一步细化和深入。

参考文献
[1]河南省革命委员会卫生局.河南省中药材炮制规范.第一版.河南人民出版社,1974,6.
[2]河南省卫生厅.河南省中药材炮制规范.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120.
[3]贵州省卫生厅.贵州省中药材炮制规范.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
[4]浙江省卫生厅.浙江中药加工炮制规范.浙江人民出版社,1960∶141.
[5]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6]山东省卫生厅.山东省中药炮制规范.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7]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中药饮片切制规范(上册).第1版.北京市药材公司印刷所,1974∶95.
[8]吉林省卫生厅.吉林省中药饮片加工炮制规范.吉林人民出版社,1963∶26.
[9]江西省卫生厅药政管理局.江西省中药炮制规范.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73.
[10]湖南省卫生厅.湖南省中药材炮制规范.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62.
[11]四川省卫生局.四川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四川人民出版社,1977∶46.
[12]四川省卫生厅.四川中药饮片炮制规范,1984∶70.
[13]辽宁省卫生局.辽宁省中药炮制规范,1975∶36.
[14]河北省卫生局.河北省中药材炮制规范,1979∶48.
[15]甘肃省卫生局.中药炮制规范.甘肃人民出版社,1980∶61.
[16]天津市卫生局.中药饮片切制规范,1975∶62.
[17]湖北省革命委员会卫生局.中草药炮制规范.湖北人民出版社,1979∶63.
[18]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中药炮制经验集成.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79.
[19]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北京生物制品检定所.中药炮制经验集成.人民卫生出版社,1974∶103.
[20]马兴民.新编中药炮制法.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32.
[21]马兴民.新编中药炮制法(增订本).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75.
[22]于华光.常用中草药的加工炮制.金盾出版社,1992∶86.
[23]张镜潮,何镜华,蓝水中,等.实用中药炮制.广东科技出版社,1993∶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