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科学技术研究课题
林业科研计划方案

林业科研计划方案背景林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有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人口增长、气候变化、非法采伐等原因,世界各地的森林资源正面临严重威胁。
加强林业科研,开展新技术推广和应用,不仅关系到当前生态环境的改善、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发展,而且关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林业科研计划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的与意义制定林业科研计划方案的目的是:1.建立科学、系统、可行的林业科研计划体系,为林业科研提供科学依据和方向;2.加强林业新技术的研究,推动林业技术创新和发展;3.提高林业科技水平和森林资源管理能力,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意义在于:1.保障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2.改善森林生态系统的质量和连续性;3.支持林业经济发展,增加国家财富;4.促进科技进步和人类文明进程。
林业科研计划方案的制定林业科研计划方案的制定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确定总体规划总体规划是建立科学、系统、可行的林业科研计划体系的基础。
总体规划应该有整体性,包括林业科研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时间和资源等方面。
总体规划的制定应该考虑现实可行性和未来可持续性,并结合政策、法规等各方面指导性文件进行研究和规划。
第二步:分析当前形势分析当前形势是制定科学、可行性林业科研计划方案的前提。
在分析当前形势的基础上,应该结合林业科技发展趋势,深入研究林业所面临的问题和难题,借鉴国际林业科技发展经验,形成科学合理、符合国情的林业科研计划。
第三步:确定研究方向和课题研究方向和课题是林业科研计划方案的核心,是对林业科技发展的具体安排和实施。
确定研究方向和课题应该结合实际需求和科研热点,在关键领域集中力量,规划多种形式的科研课题,提高林业科研工作的深度和广度。
第四步:确定实施机构和人员确定实施机构和人员是实现林业科研计划方案的前提和保障。
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是林业科研的主体和基础。
科研机构应当具备宏观规划、专业技术、实施能力等方面的条件,科研人员应当具备高素质、熟悉政策、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等专业素质。
林业科学研究所工作总结

林业科学研究所工作总结)业科技示范县项目该项目以我所为技术支撑,围绕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对林业科技的迫切需求,选择先进成熟的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进行优化集成和组装配套,通过在墨江县建立10个科技示范村、100户示范户、1000亩科技示范林,开展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加速林业新科技、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
目前,项目进展顺利,完成120亩大泡核桃示范林建设,现场培训林农55人次。
(四)思茅松脂用林无性系育苗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该项目为国家发改委育种专项项目“云南思茅松良种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的子课题,我所主要负责营建宁洱县思茅松高产脂种苗扩繁基地,达到年出产40万株扦插苗的生产能力,在宁洱县进行思茅松无性系苗木扩繁技术培训,制定出“思茅松脂用林无性系育苗技术规程”。
目前,项目进展顺利,完成扦插思茅松穗条1万余株。
(五)糯扎渡珍稀植物保护园建设工程7月,根据国家、云南省有关部门和单位关于澜沧江糯扎渡水电站环境影响的具体要求,华能糯扎渡水电工程筹建处委托我所负责糯扎渡珍稀植物保护园的建设工作。
完成珍稀植物园ⅰ期野生植物采挖移植工作,我所继续做好珍稀植物园ⅱ期珍稀植物定位调查及迁地移植保护工作。
目前,项目进展顺利,完成珍稀植物定位调查及园林植物栽培工作,共种植18种园林植物1000余株、10000余平方米地被。
(六)**市北部区行政中心绿化工作1、市政府大楼后山绿化,定植樱桃树128株、七叶树110株、红花红木120株、雨树40余株、红木荷20余株、榕树3株、棠梨树50余株和多种灌木、地被。
2、市文化中心、文化广场绿化,定植酸角树10余株(只成活10株左右)、重阳木20余株、紫柚木50株、攀枝花20株、白花羊蹄甲50余株等绿化树种。
(七)试验、研究工作在单位科研经费十分有限的情况下,积极鼓励和支持科技工作者根据**市林业发展的方向和适宜我市发展的树种进行试验与研究,先后利用单位苗圃开展了高产脂思茅松采穗圃营建技术研究、膏桐扦插育苗技术研究、桉树扦插育苗技术研究、红豆杉原料林生物量影响因子研究及生物质能树种千年桐的引进等十余项试验研究工作,为下一步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做好了前期的准备工作。
林业科学技术研究课题

林业科技创新平台运行补助项目合冋书项目编号:项目名称: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联系电话:手机:传真号码:电子信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司制二0—九年填写说明:1.各项内容应实事求是,逐项认真填写。
如有不实,责任自负。
文字表达,须准确严谨。
每项空格不够,可另续页。
2.各款项标题字体为“标准 3 号黑体”字;正文字体为“标准4号宋体”字,纸的规格为A3 纸双面复印,中缝装订。
3.合同签约各方中的负责人签字(章)及单位公章,不得用复印件,否则无效。
4.一式 4 份报送。
一、重点实验室基本情况1. 重点实验室简介;2. 主要业务范围;3. 规划布局及发展目标。
二、年度工作计划及预期成果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运行能力、科普宣传、示范服务等方面的年度工作计划及目标。
三、考核指标1.科研成果(可具体说明)。
2. 正常运行大中型仪器?台套,公共仪器设备共享度达到90%以上,设备利用率70%以上,设备性能完好率80%以上。
3. 完成评估报告、咨询报告或相关工作及研究报告 1 份.4. 培训技术人员?人次。
5. 其他考核指标。
四、经费支出内容及标准包括用于维持正常的观测(监测)与实验、数据采集与加工处理,仪器设备及其辅助设施的运行与维护,部分耗材、软件的购置,平台的日常运行管理等的支出预算,并注明核算标准。
五、组织保障依托单位在人、财、物以及政策环境等方面的配套措施。
六、经费支出预算明细单位:万元(保留两位小数)七、经费预算说明:1. 设备费:是指在平台运行过程中购置或试制小型(5 万元以下)专用仪器设备,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修缮保养,以及租赁外单位仪器设备而发生的费用。
专项经费要严格控制设备购置费支出。
2. 材料费:是指在平台运行过程中消耗的各种共性原材料、辅助材料、通用软件等低值易耗品的采购及运输、装卸、整理等费用。
3. 测试化验加工费:是指在平台运行过程中支付给外单位的检验、测试、化验及加工等费用。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制造纸研究开发中心

( L , n rz 田研 究开 发 中心 , W )A di 春 t 马来 西亚 国家林 业 研究 院等学 术 研究 机 构 建立 了联 系 。十
分重视 国际 同行 的学 术交 流 , 升 了学科 组创新 能 力 。 提
承担国家级 和省 部级课题 :
① 国家林业局 98 目‘ 4项 ‘ 低质材高效低污染制高档纸浆生产技术引进 ”20 ̄ 08项 目正在 ,04 20 ,
进行。
② 国家林业局 98 目“ 4项 木材剩余物制备环境友好复合材料新技术引进”08 2 1, 目开始 20 ̄ 0 1项
进行 。
③ “ 十一 五 ” 国家 科技 支 撑计 划课题 “ 木材 清洁 高效 制浆 技术 ”20B D1B 5 ,0 62 1 , (06 A 8 0 )20 ̄ 00项
生物 酶处 理 、 C / CF 白等)纸 和纸板抄 造技 术 ; E FT 漂 , 3 造 纸化 学和 环保 化学 品研 究 : . 湿部 化学 和 高效水 处理 剂 ; 4 林业 及 制浆 有机 废弃 物转 化技术 ; . 5 废 水处 理工 艺和 工程设 计 : 水污 染负 荷 , . 废 污染物 特 征分 析 , 水 的物理 、 物和 物理 化学 处 废 生 理, 高效 生物 反应 器 的研 制 , 水处 理工 程设 计建 造 和运行 优化 ; 废 6 制浆造 纸工 业节 能减 排新 技术 开发 和应 用 。 .
中圜林 柒科单研究院制浆造 研究 荫鼗 中心
PULP AND PAPER & D R CENTRE CAF
研究方 向:
1 纤 维 资 源评 估 技术 研 究 : 纸 原料 材 性 、 维 形 态及 超 微 结 构 和 化学 组 成 分 析 和 制浆 适 应 . 造 纤 评估 ; ’ 2 制浆 造纸 新技 术研 究 : . 化学 法 制浆 、 械 法制 浆 、 学 机械 法制 浆 、 种漂 白技 术 ( 统 漂 白 、 机 化 各 传
试论林业技术创新和现代林业发展

展 往 往集 中在 经 济 发达 地 区 。而 大 部 分地 区用 于 开发 新 技
及科技的进步也都相应带动 了林业的发展 , 但仍有部分地区 对于林业技术的意识非常淡薄 , 不少地区特别是经济落后的
是沿袭 了传统种植模式和种植品种 , 其投入高、 产出低 , 并且 繁衍周期过长 、 生命力强度逐渐减退 、 抗病害能力不足等缺
点 极大 地制 约 了林 业工作 的发展 。因此 , 在新 世 纪环 境之 中 ,
研制方面, 目前多数都是靠单纯 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 缺少 自主研发以及新技术的二次创新能力 , 因而在 国家市场中完
林 业技 术 创新 以及现 代 化林 业发 展 成 了一 项重 要 的课 题 , 林
没有创新 和发展 , 林业生产效益上不去 , 企业更加缺少资金 来对技术进行创新和改革。因此, 资金问题是 目前各地林业
技术 创新 发展 中的普遍 现象 。 1 . 3 林 业技 术创 新 能力 薄弱
业发展能否跟得上经济增长的步伐 , 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 展 战 略更 是少 不 了林业 技术 的创 新 和发 展 。
长、 优化林 业 产业 结构 的 目的 。
展 中应用效率不高 , 诸如此类 的问题 , 都是我 国技术 自主创
新 能力 不足 而 导致 的 , 一 味 的拾人 牙 慧终 究不 能 满足 长期 发 展 的战 略 目 标。
1 林业 技术 创新 发展 的现 状 分析
在新世纪环境 中, 科学技术 的突飞猛进使得各项技术领 域都有了重要 的突破和发展 , 林业发展也不例外 。目前我国 林业发展的重点 已从传统的木材生产转型为 以生态建设 为
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应用研究

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应用研究林业工程是指在森林资源利用过程中对其进行合理规划和管理的一门学科。
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是林业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苗木的培育、移植和管理等方面,对于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探讨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的应用研究,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苗木培育技术1.选择优质种苗:苗木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造林的效果,因此在苗木培育过程中,要选择优质种苗进行培育。
一般来说,需要选取具有良好生长特性、较高抗逆性和抗病虫害能力的种苗,以确保其在移植后能够顺利生长。
2.科学施肥:在苗木培育过程中,科学施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适量施用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可以促进苗木的生长和发育,增强其抗逆性和抗病虫害能力,提高其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3.合理管理:在苗木培育的过程中,合理的管理措施也是至关重要的。
包括适时浇水、除草、防治病虫害等,都可以有效地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二、移植造林技术1.选择适宜的移植时间:移植时间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一般来说,秋冬季节是比较适宜的移植时间,因为此时气温适宜,苗木较少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有利于其快速生根和存活。
2.合理的移植方法:移植时应选择合适的方法,一般包括整株移植、修剪后移植、球根移植等。
在移植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苗木的根系,防止损伤,这对于苗木的成活非常重要。
三、技术应用研究1.应用新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技术手段被逐渐应用到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中。
利用生物技术手段改良种苗、应用无土栽培技术等,都可以有效地提高苗木的质量和生长速度。
2.研究改良传统方法:传统的苗木培育和移植方法虽然经验丰富,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通过科学的研究和实践,改良传统方法,提高其效率和质量,是当前应用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3.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随着国家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林业工程中的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也在不断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林业碳汇相关研究课题

林业碳汇相关研究课题
以下是一些林业碳汇相关研究课题,供您参考:
1.林业碳汇的监测与计量技术研究:该研究课题旨在研究如何准确监测和计量森林的碳储量和碳汇能力,包括森林生长、死亡、采伐等过程中的碳动态变化,为森林碳汇交易提供科学依据。
2.林业碳汇的市场化机制研究:该研究课题旨在研究如何将森林碳汇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探索建立森林碳汇交易市场体系,包括碳信用开发、交易、认证等方面,推动森林碳汇的商业化发展。
3.林业碳汇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该研究课题旨在研究如何通过政府补偿、市场交易等方式,对森林碳汇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补偿,以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同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
4.林业碳汇的技术创新研究:该研究课题旨在研究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提高森林碳汇的效率和效果,包括选育高固碳能力的树种、优化森林结构、开发碳汇监测与计量技术等,以增强森林碳汇的能力和潜力。
5.林业碳汇的政策支持研究:该研究课题旨在研究如何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支持林业碳汇的发展,包括财政资金投入、税收优惠、金融扶持等方面,以推动林业碳汇的快速发展和规模化推广。
这些研究课题涵盖了林业碳汇的监测与计量、市场化机制、生态补偿机制、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等方面,旨在推动林业碳汇的发展和保护,为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林业科学

林业科学林业科学是研究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经营管理和综合开发利用的科学。
林业科学以地学、生物学、特别是森林生态学为理论基础,以系统工程为研究方法。
主要探讨森林的发生发展规律;森林组成中各成分之间及其环境诸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采种、育苗、造林、抚育、间伐和主伐的理论与技术;森林病虫害和其他危害及其防治措施;林火管理和利用;土壤侵蚀、小流域的综合防治和防护林体系;林业政策、林业经济理论和林业企业组织计划与管理;森林采运工艺和机械化作业技术,林产加工工艺与设备,以及木材综合利用的技术措施等。
其目的是指导林业生产建设,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林业科学的发展历史在中国古代,人们从樵采薪柴,利用木材开始,到植树造林、以至培育经济林和经营管理山林的生产活动中,不断总结经验,产生了纯朴的林业科学思想。
如《管子·地员篇》提出根据地势、水位和土壤选择适栽树木;《孟子·粱惠王上》中称“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反映了对森林的合理采伐和永续利用已有所认识;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记述了采种、育苗和植树的技术;到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已有栽培、经营经济林的记述。
在杉木商品流通中采用的龙泉码价,则可认为是原木材积表之雏型。
但较早的林业科学萌芽并未直接导致中国近代林业科学的发展,林业科学长期停滞的情况直到20世纪初才有了改变。
这时中国派遣留学生赴日本、欧洲及美国学习林业科学,同时也聘请国外学者来中国指导科学研究。
在欧洲,16世纪德国首先提出施业案。
1826年德国洪德思哈根提出法正林的概念,1841年海耶尔对此作了进一步的补充;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又由瓦格涅尔再作补充,提出了法正林的条件和实现永续生产的模式标准。
根据这一模式制定的施业案,成为林业先进国家经营林业的重要参考。
19世纪德国林业科学发展迅速,相继建立的分支学科有森林立地学(后来发展为造林学原理或森林生态学)、造林学、测树学、森林经理学、森林昆虫学、森林病理学、森林利用学、林产制造学、林政学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业科技创新平台运行补助项目
合同书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承担单位:
项目负责人:
联系电话:手机:
传真号码:
电子信箱: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司制
二〇一九年
填写说明:
1.各项内容应实事求是,逐项认真填写。
如有不实,责任自负。
文字表达,须准确严谨。
每项空格不够,可另续页。
2.各款项标题字体为“标准3号黑体”字;正文字体为“标准4号宋体”字,纸的规格为A3纸双面复印,中缝装订。
3.合同签约各方中的负责人签字(章)及单位公章,不得用复印件,否则无效。
4.一式4份报送。
一、重点实验室基本情况
1. 重点实验室简介;
2. 主要业务范围;
3. 规划布局及发展目标。
二、年度工作计划及预期成果
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运行能力、科普宣传、示范服务等方面的年度工作计划及目标。
三、考核指标
1.科研成果(可具体说明)。
2.正常运行大中型仪器?台套,公共仪器设备共享度达到90%以上,设备利用率70%以上,设备性能完好率80%以上。
3.完成评估报告、咨询报告或相关工作及研究报告1份.
4.培训技术人员?人次。
5.其他考核指标。
四、经费支出内容及标准
包括用于维持正常的观测(监测)与实验、数据采集与加工处理,仪器设备及其辅助设施的运行与维护,部分耗材、软件的购置,平台的日常运行管理等的支出预算,并注明核算标准。
五、组织保障
依托单位在人、财、物以及政策环境等方面的配套措施。
六、经费支出预算明细
单位:万元(保留两位小数)
七、经费预算说明:
1. 设备费:是指在平台运行过程中购置或试制小型(5万元以下)专用仪器设备,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修缮保养,以及租赁外单位仪器设备而发生的费用。
专项经费要严格控制设备购置费支出。
2. 材料费:是指在平台运行过程中消耗的各种共性原材料、辅助材料、通用软件等低值易耗品的采购及运输、装卸、整理等费用。
3. 测试化验加工费:是指在平台运行过程中支付给外单位的检验、测试、化验及加工等费用。
4. 燃料动力费:是指在平台运行过程中相关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等运行发生的可以单独计量的水、电、气、油等燃料消耗费用等。
5. 差旅费:是指在平台运行过程中开展野外科学实验(试验)、科学数据采集等所发生的外埠差旅费、市内交通费用等。
差旅费的开支标准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6. 会议费:是指在平台运行过程中,由学术委员会批准召开的学术研讨、咨询以及协调项目等活动而发生的会议费用。
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控制会议规模、会议数量、会议开支标准和会期。
7. 信息交流费:是指围绕平台开放运行,开展多种宣传需要支付的印刷出版、图书文献资料购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等费用。
8. 专家咨询费:是指围绕平台建设运行、验收评估等,支付给临时聘请专家的咨询费用。
咨询费的开支标准按照国家有关标准执行。
9. 劳务费:是指在平台运行过程中支付给平台工作人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如在校研究生)和项目组临时聘用人员等的劳务性费用。
10. 开放课题费:是指面向非平台固定人员设置的、围绕平台主攻方面设置的研究费用。
八、合同签约各方
甲方:任务下达部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科技司负责人(签字):
公章
年月日
乙方:任务承担单位
项目负责人(签字):
单位负责人(签字):公章
年月日收款单位全称:
开户银行:
帐号:
丙方:乙方主管部门
单位负责人(签字):
公章
年月日
九、共同条款
签订合同各方,必须共同执行以下条款:
1.甲方负责合同的经费保证;乙方负责完成合同规定的各项任务,任务期限为1年;丙方负责完成合同任务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及其他必要条件保证。
2.乙方必须保证合同经费专款专用,经费使用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甲方有权随时监督检查,如发现经费被挪用或使用不当,有权追回。
3.合同在执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其任务需要调整、补充或修改时,需经签订合同各方协商一致后修改,并经各方签字盖章后,才能生效。
4.由于合同一方的失误,致使合同不能履行时,由失误一方承担责任;如有争议,经协商仍不能解决的,由上级部门(单位)或权威机构仲裁。
5.合同任务完成后,乙方须向甲方提交关于项目执行情况的总结报告。
6.本合同正式文本共4份,分存甲方两份,乙方一份,丙方一份。
7.本合同自各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