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公式计算例题

合集下载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例题集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例题集

O
5 67
150°
5'
6'
7'


r0
13
270°
12 11
12'
10 89
11'
10'
9'
8'
一偏置尖底直动从 动件盘形凸轮轮廓
注意切线的方向!
例3.2 图示对心尖底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试在图中标示 (1)基圆半径r0 (2)从动件最大位移Smax
(3)图示位置从动件的压力角
(4)当凸轮从图示位置顺时针转过60o时,标示从动件位移S
转向见图。试求nH和i1H 。
解: 1—2—3
i1H3
n1 nH n3 nH
(1)1 Z2Z3 Z1Z2
H
Z3 Z1
将n1 , n3 , Z1 , Z3代入得: nH = 20 r/min
i1H = 5
例6.5 Z1=15, Z2=45, Z2'=90, Z3=150, | n1 | =200r/min, | n3 | =50r/min 试求(1)n1和n3 同向(2)n1和n3 异向时,nH的大小和转向。
Z
' 3
30 40100 2.5 40 30 40
将n4=0, n1=21 r/min 代入得 nH= 6 r/min ,转向同n1
例6.8 已知Z1=20, Z2=40, Z2'=20 , Z4=80, 试求i1H 。
解: 定轴轮系
1—2 定轴轮系 2'—3 —4
行星轮系 H
i12=n1/n2= -Z2/Z1= -40/20 = -2
解:由表15-1查得:[P]= 15 MPa, [Pv]= 15 MPa.m/s

机械设计计算题

机械设计计算题

机械设计计算题1、如图所⽰,某轴由⼀对7209 AC 轴承⽀承,轴承采⽤⾯对⾯安装形式。

已知两轴承径向载荷分别为F r1=3000N ,Fr2=4000N ,轴上作⽤有轴向外载荷A=1800N 。

载荷平稳,在室温下⼯作,转速n=1000r/min 。

该轴承额定动载荷C=29800N ,内部轴向⼒S=0.4Fr ,e=0.68,当量动载荷系数如下表所⽰。

试计算此对轴承的使⽤寿命。

(9分)答:内部轴向⼒⽅向如图所⽰(2分),S 1=0.4F r1=1200N (0.5分) S 2=0.4F r2=1600N (0.5分) 因为A+S 1>S 2 故 F a1=S 1=1200N (1分)F a2=S 1+A=3000N (1分)⽐较两轴承受⼒,只需校核轴承2。

F a2/F r2=0.75>e (1分) P=XF r2+YF a2=0.41*4000+0.87*3000=4250N (1分)5.5240)(601036==P C nL h (2分)2.图c 所⽰为⼀托架,20kN 的载荷作⽤在托架宽度⽅向的对称线上,⽤四个螺栓将托架连接在⼀钢制横梁上,螺栓的相对刚度为0.3,螺栓组连接采⽤普通螺栓连接形式,假设被连接件都不会被压溃,试计算: 1) 该螺栓组连接的接合⾯不出现间隙所需的螺栓预紧⼒F′⾄少应⼤于多少?(接合⾯的抗弯剖⾯模量W=12.71×106mm 3)(7分)2)若受⼒最⼤螺栓处接合⾯间的残余预紧⼒F′′要保证6956N ,计算该螺栓所需预紧⼒F ′、所受的总拉⼒F0。

(3分)1)(1)、螺栓组联接受⼒分析:将托架受⼒情况分解成下图所⽰的受轴向载荷Q 和受倾覆⼒矩M 的两种基本螺栓组连接情况分别考虑。

(2分)(2)计算受⼒最⼤螺栓的⼯作载荷F :(1分) Q 使每个螺栓所受的轴向载荷均等,为)(50004200001N Z Q F ===倾覆⼒矩M 使左侧两个螺栓⼯作拉⼒减⼩;使右侧两个螺栓⼯作拉⼒增加,其值为:)(41.65935.22745.22710626412max2N l Ml F i i ===∑=显然,轴线右侧两个螺栓所受轴向⼯作载荷最⼤,均为: )(41.1159321N F F F=+=(3)根据接合⾯间不出现间隙条件确定螺栓所需的预紧⼒F ’:(4分)预紧⼒F ’的⼤⼩应保证接合⾯在轴线右侧不能出现间隙,即: 2)若F ’’ =6956N ,则:(3分)3、简述蜗杆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

机械设计基础-计算题

机械设计基础-计算题

如图所示的行星 轮机构,为了受 力均衡,采用了 两个对称布置的 行星轮2及2’,
例题1 计算机构的自由度 复合铰链有几处? 1处
5
4 3
② ④

局部自由度有几处? 虚约束有几处? 2处
机构由几个构件组成 5个 活动构件有 4个
2③
低副有
4个
高副有
2个
1
F = 3n–2PL–PH
= 3× 4 – 2×4 – 2 =2
机车驱动轮
A
M
B
N
O1
O3
若计入虚约束,则机构
自由度数就会:减少
(4)构件中对传递运动不起独立作用的对称部分的 约束称为虚约束。
虚约束对运动虽不起作用但
可以增加构件的刚性或使构件受 力均衡,因此在实际机械中并不 少见。但虚约束要求制造精度较 高,若误差太大,不能满足某些 特殊几何要求会变成真约束.
① 1m法
式中,m表示外啮合次数
i15
1 5
(1)3
z2 z3z4 z5 z1z2 z3 z4
z3z4 z5 z1z3 z4
“-”表示首、末两轮转向相反
②画箭头法
具体步骤如下:在图上 用箭头依传动顺序逐一标出 各轮转向,若首、末两轮方 向相反,则在传动比计算结 果中加上“-”号。
2.轮系中所有各齿轮的几何轴线不是都平行, 但首、末两轮的轴线互相平行
用标注箭头法确定
i14
1 4
z2 z3 z4 z1z2 z3
3. 轮系中首、末两轮几何轴线不平行 ②
如下图所示为一空
n8
间定轴轮系,当各轮齿数
及首轮的转向已知时,可
求出其传动比大小和标出
各轮的转向,即:

机械设计基础部分例题答案讲解

机械设计基础部分例题答案讲解

题1—5 计算题1—5图所示机构的自由度(若有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或虚约束应明确指出),并标出原动件。

题1—5图题解1—5图解题分析: 图中C处为3杆形成的复合铰链;移动副M与F导路互相平行,其之一为虚约束;图示有6个杆和10个转动副(I、J、G、L及复合铰链K和H)形成虚约束。

解答:1.机构的自由度:2.选AB杆为原动件。

题2-1在图示铰链四杆机构中,已知l BC=100mm,l CD=70mm,l AD=60mm,AD为机架。

试问:(1)若此机构为曲柄摇杆机构,且AB为曲柄,求l AB的最大值;(2)若此机构为双曲柄机构,求l AB 最小值; (3)若此机构为双摇杆机构,求l AB 的取值范围。

解题分析:根据铰链四杆机构曲柄存在条件进行计算分析。

在铰链四杆机构中,若满足杆长条件,以最短杆或最短杆相邻的杆为机架,机构则有曲柄,否则无曲柄;若不满足杆长条件,无论取哪个构件为机架,机构均为无曲柄,即为双摇杆机构。

解答:1.因为AD 为机架,AB 为曲柄,故AB 为最短杆,有AD CD BC AB l l l l +≤+,则m m30)1006070(=-+=-+≤BC AD CD AB l l l l故 mm30max =AB l2.因为AD 为机架,AB 及CD 均为曲柄,故AD 杆必为最短杆,有下列两种情况:若BC 为最长杆,则 m m100=<BC AB l l ,且AB CD BC AD l l l l +≤+,则m m90m m )7010060(=-+=-+≥CD BC AD AB l l l l得 m m 100m m 90≤≤AB l若AB 为最长杆,则m m100=>BC AB l l ,且BC CD AB AD l l l l +≤+,故m m110m m )6070100(=-+=-+≤AD CD BC AB l l l l得m m 110m m 100≤≤AB l故m m 90min =AB l3.如果机构尺寸不满足杆长条件,则机构必为双摇杆机构。

机械设计基础公式计算例题

机械设计基础公式计算例题

机械设计基础公式计算例题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一、计算图所示振动式输送机的自由度。

解:原动构件1绕A 轴转动、通过相互铰接的运动构件2、3、4带动滑块5作往复直线移动。

构件2、3和4在C 处构成复合铰链。

此机构共有5个运动构件、6个转动副、1个移动副,即n =5,l p =7,h p =0。

则该机构的自由度为F =h l p p n --23=07253-⨯-⨯=1二、在图所示的铰链四杆机构中,设分别以a 、b 、c 、d 表示机构中各构件的长度,且设a <d 。

如果构件AB 为曲柄,则AB 能绕轴A 相对机架作整周转动。

为此构件AB 能占据与构件AD 拉直共线和重叠共线的两个位置B A '及B A ''。

由图可见,为了使构件AB 能够转至位置B A ',显然各构件的长度关系应满足c b da +≤+ (3-1)为了使构件AB 能够转至位置B A '',各构件的长度关系应满足c ad b +-≤)(或b a d c +-≤)(即c d b a +≤+(3-2)或b d c a +≤+(3-3)将式(3-1)、(3-2)、(3-3)分别两两相加,则得 同理,当设a >d 时,亦可得出得c d ≤b d ≤a d ≤分析以上诸式,即可得出铰链四杆机构有曲柄的条件为: (1)连架杆和机架中必有一杆是最短杆。

(2)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不大于其他两杆长度之和。

上述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否则机构中便不可能存在曲柄,因而只能是双摇杆机构。

通常可用以下方法来判别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 (1)若机构满足杆长之和条件,则: ① 以最短杆为机架时,可得双曲柄机构。

② 以最短杆的邻边为机架时,可得曲柄摇杆机构。

③ 以最短杆的对边为机架时,可得双摇杆机构。

(2)若机构不满足杆长之和条件则只能获得双摇杆机构。

机械设计基础简答题计算题(附答案)

机械设计基础简答题计算题(附答案)

1、一对正常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

小齿轮因遗失需配制。

已测得大齿轮的齿顶圆直径,4082mm d a =齿数1002=Z ,压力角︒=20α,两轴的中心距mm a 310=,试确定小齿轮的:①模数m 、齿数1Z ;②计算分度圆直径1d ; ③齿顶圆直径1a d ④基节b P 。

解:(1)模数m 与1z (6分)m h z d a a )2(22*+=将mm d a 4082=,2z =100带入解得:m=4 )(21)(212121mz mz d d a +=+=将m=4,2z =100,a=310mm 带入求得:551=z(2)分度圆直径:mm mz d 22055411=⨯== (3分)(3)齿顶圆直径:11(2)(552)4228a a d z h m mm *=+=+⨯=(3分)(4)基节:mm m p p b 8.1120cos 414.3cos cos =⨯⨯=== απα(3分)2、V 带传动传递的功率P=7.5kW ,平均带速v=10m/s ,紧边拉力是松边拉力的两倍(F 1=2F 2)。

试求紧边拉力F 1,有效圆周力Fe 和预紧力F 0。

解:有效圆周力:N v P Fe 750105.710001000=⨯== (2分) 紧边拉力:N F F F F F Fe 1500115.0121=⇒-=-= (4分) 预紧力:N F F F F F 1125)15.01(21)21(210=+=+= (4分) 3、如图所示轮系中,已知各齿轮齿数为:13520z z z ===,24640z z z ===,7z =100。

求传动比17i ,并判断 1ω 和7ω 是同向还是反向?解、图中1、2、3、4轮为一定轴轮系(1分)。

4、5、6、7轴构成一周转轮系(1分)。

所以: 212414413(1)4n z z i n z z ==-=(4分) 周转轮系中,6为系杆(1分) 所以:56757756(1)5H H H n n z z i n n z z -==-=--(4分) 2314657又因为4H n n =,15n n =(1分)联立方程可以得到:117710n i n ==(2分)1ω与7ω方向相同(1分)5、在下图所示铰链四杆机构中,各杆的长度分别为: l AB = 25 mm , l BC = 55 mm , l CD = 40 mm , l AD = 50 mm , AD 为机架。

演示文档机械设计基础常见计算题及详细答案.ppt

演示文档机械设计基础常见计算题及详细答案.ppt

F
4
d
2 0
4 2423
132
18
MPa
p
F d 0 Lmin
2423 1318
10
MPa
p
结论: 剪切强度和挤压.强精品度课均件满. 足要求。
42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第38页
.精品课件.
43Βιβλιοθήκη 精品课件.44.精品课件.
45
5-26 试指出下列图中的错误结构,并画出正确的结构图。
2.281.73 280
0.01409
T2
T1
m3d Z 21 2KF
[ F ]2 YFa2YSa
2
Z E 189.8
[ H ] [ H ]2 430 MPa
T2
T1
d 31d [ H ]22 2.323KH (1)Z 2E
38030.534302 2.2331.4189.82
3430.5202 21.85
1 0.01409
737 N m
结论 : 大齿轮允许传递的转矩为:169Nm
169 N m
.精品课件.
22
10-35 设计铣床中一对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已知功率 P1=7.5kW,小齿轮主动,转速n1=1450r/min,齿数z1=26, z2=54,双向传动,工作寿命Lh=12000h。小齿轮对轴承非对 称布置,轴的刚性较大,工作中受轻微冲击,7级制造精度。
Cb 0.9 Cb Cm
F2 150 0.9 1000 2400 N
残余预紧力: F1 F2 F 2400 1000 1400 N
.精品课件.
38
教材第74页
.精品课件.
39
5-23 图示凸缘联轴器 (GB/T5843-1986)的型号为 YLDl0,允许传递的最大 转矩T= 630N·m,两半联 轴器采用4个M12的铰制孔

机械设计基础公式计算例题

机械设计基础公式计算例题

一、计算图所示振动式输送机的自由度。

解:原动构件1绕A 轴转动、通过相互铰接的运动构件2、3、4带动滑块5作往复直线移动。

构件2、3和4在C 处构成复合铰链。

此机构共有5个运动构件、6个转动副、1个移动副,即n =5,l p =7,h p =0。

那么该机构的自由度为F =h l p p n --23=07253-⨯-⨯=1二、在图所示的铰链四杆机构中,设分别以a 、b 、c 、d 表示机构中各构件的长度,且设a <d 。

如果构件AB为曲柄,那么AB 能绕轴A 相对机架作整周转动。

为此构件AB 能占据与构件AD 拉直共线和重叠共线的两个位置B A '及B A ''。

由图可见,为了使构件AB 能够转至位置B A ',显然各构件的长度关系应满足c bd a +≤+ 〔3-1〕为了使构件AB 能够转至位置B A '',各构件的长度关系应满足c ad b +-≤)(或b a d c +-≤)(即c d b a +≤+ 〔3-2〕或b d c a +≤+ 〔3-3〕将式(3-1)、(3-2)、(3-3)分别两两相加,那么得c a ≤b a ≤da ≤同理,当设a >d 时,亦可得出c b ad +≤+ b a b d +≤+ b a c d +≤+ 得c d ≤b d ≤a d ≤分析以上诸式,即可得出铰链四杆机构有曲柄的条件为: 〔1〕连架杆和机架中必有一杆是最短杆。

〔2〕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不大于其他两杆长度之和。

上述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否那么机构中便不可能存在曲柄,因而只能是双摇杆机构。

通常可用以下方法来判别铰链四杆机构的根本类型: 〔1〕假设机构满足杆长之和条件,那么: ① 以最短杆为机架时,可得双曲柄机构。

② 以最短杆的邻边为机架时,可得曲柄摇杆机构。

③ 以最短杆的对边为机架时,可得双摇杆机构。

〔2〕假设机构不满足杆长之和条件那么只能获得双摇杆机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计算图所示振动式输送机的自由度。

解:原动构件1绕A 轴转动、通过相互铰接的运动构件2、3、4带动滑块5作往复直线移动。

构件2、3和4在C 处构成复合铰链。

此机构共有5个运动构件、6个转动副、1个移动副,即n =5,l p =7,h p =0。

则该机构的自由度为F =h l p p n --23=07253-⨯-⨯=1二、在图所示的铰链四杆机构中,设分别以a 、b 、c 、d 表示机构中各构件的长度,且设a <d 。

如果构件AB 为曲柄,则AB 能绕轴A 相对机架作整周转动。

为此构件AB 能占据与构件AD 拉直共线和重叠共线的两个位置B A '及B A ''。

由图可见,为了使构件AB 能够转至位置B A ',显然各构件的长度关系应满足c bd a +≤+ (3-1)为了使构件AB 能够转至位置B A '',各构件的长度关系应满足c ad b +-≤)(或b a d c +-≤)(即c d b a +≤+ (3-2)或b d c a +≤+ (3-3)将式(3-1)、(3-2)、(3-3)分别两两相加,则得c a ≤ b a ≤d a ≤同理,当设a >d 时,亦可得出c b ad +≤+ b a b d +≤+ b a c d +≤+ 得c d ≤b d ≤a d ≤分析以上诸式,即可得出铰链四杆机构有曲柄的条件为: (1)连架杆和机架中必有一杆是最短杆。

(2)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不大于其他两杆长度之和。

上述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否则机构中便不可能存在曲柄,因而只能是双摇杆机构。

通常可用以下方法来判别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 (1)若机构满足杆长之和条件,则: ① 以最短杆为机架时,可得双曲柄机构。

② 以最短杆的邻边为机架时,可得曲柄摇杆机构。

③ 以最短杆的对边为机架时,可得双摇杆机构。

(2)若机构不满足杆长之和条件则只能获得双摇杆机构。

三、k =12v v =121221t C C t C C =21t t =21ϕϕ=θθ-︒+︒180180即k =θθ-︒+︒180180 θ=11180+-︒k k式中k 称为急回机构的行程速度变化系数。

四、从动件位移s 与凸轮转角ϕ之间的关系可用图表示,它称为位移曲线(也称ϕ-S曲线)位移曲线直观地表示了从动件的位移变化规律,它是凸轮轮廓设计的依据凸轮与从动件的运动关系五、凸轮等速运动规律⎪⎪⎪⎭⎪⎪⎪⎬⎫======000dtdv a hS hv v ϕϕωϕ常数从动件等速运动的运动参数表达式为等速运动规律运动曲线 等速运动位移曲线的修正六、凸轮等加等减速运动规律(抛物线运动规律)等加等减速运动曲线图七、凸轮简谐运动规律(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简谐运动规律简谐运动规律运动曲线图八、压力角凸轮机构的压力角⎭⎬⎫⋅=⋅=ααcos sin n Y n X F F F F 法向力可分解为两个分力压力角的检验九、B 型V 带传动中,已知:主动带轮基准直径d1=180mm ,从动带轮基准直径d2=180mm ,两轮的中心距α=630mm ,主动带轮转速1n 1 450 r/min ,能传递的最大功率P=10kW 。

试求:V 带中各应力,并画出各应力1σ、σ2、σb1、σb2及σc 的分布图。

附:V 带的弹性模量E=130~200MPa ;V 带的质量q=0.8kg/m ;带与带轮间的当量摩擦系数fv=0.51;B 型带的截面积A=138mm2;B 型带的高度h=10.5mm 。

解题要点:V 带传动在传递最大功率时,紧边拉力F1和松边拉力F2的关系符合欧拉公式,即F1/F2=551.0≈=πe e a f v 。

11121545F F F F F F e =-=-=带速sm n d /67.13100060145018010006011=⨯⨯⨯=⨯=ππυ有效圆周力NPF e 73267.131010001000=⨯==υNF F e e 9157324545=⨯==V 带中各应力:紧边拉应力63.613891511===A F σ MPa离心力6.3367.1318.022=⨯==υq F e N离心拉应力24.01386.33===A F c c σ MPa 弯曲应力 92.91805.1017011=⨯==d h Eb σ MPa最大应力55.16)92.963.6(11max =+=+≈b σσσ MPa各应力分布如图所示。

十、设计一铣床电动机与主轴箱之间的V 带传动。

已知电动机额定功率P = 4 kW ,转速nl = 1 440 r/min ,从动轮转速n2 =440 r/min ,两班制工作,两轴间距离为500 mm 。

解:序号 计算项目 计算内容 计算结果 (1) 计算功率 PC=KAP=1.2⨯4KW 由表6-5确定KAKA=1.2 PC=4.8 KW (2)选择带型根据 PC=4.8 KW 和n l = 1440 r/min 由图6-12选取A 型(3)确定带轮 基准直径由表6-4确定dd1dd2=idd1(1一e)=)02.01(1004001440-⨯⨯查表6-6取标准值dd1=100mm dd2=355mm(4)验算带速sm n d v d /54.7100060144010010006011=⨯⨯⨯=⨯=ππ因为5 m/s<v<25m/ s 故符合要求(5) 验算带长初定中心距a0 = 500 mmmma d d d d a L d d d d 2.17475004)100355(2)500100(50024)()(2222122100=⨯-+++⨯=-+++=ππ由表6-9选取相近的Ld=1800mmLd=1800mm(6)确定中心距mm L L a a d 5262/)2.17471800(50020=-+=-+≈a=526mm十一、已知一对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齿数z1=20,传动比i=3,模数m=6mm ,25.0,1**==c h a 。

试计算两齿轮的分度圆直径、齿顶圆直径、齿根圆直径、齿距、齿厚及中心距。

解:该齿轮传动为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按表7-2所列公式计算如下: 由12z z i=得,6020312=⨯==iz z分度圆直径mm mm mz d 12020611=⨯==mm mm mz d 36060622=⨯==齿顶圆直径mm mm m h z d a a 1326)1220()2(*11=⨯⨯+=+=mm mm m h z d a a 3726)1260()2(*22=⨯⨯+=+= 齿根圆直径mmmm m c h z d a f 1056)25.021220()22(**11=⨯⨯-⨯-=--=mmmm m c h z d a f 3456)25.021260()22(**22=⨯⨯-⨯-=--=齿距mm mm m p 85.186=⨯==ππ齿厚mmmm m s s 42.962221=⨯===ππ中心距mm mm m z z a 24062)6020(2)(21=⨯+=+=十二、试设计一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中的齿轮传动。

已知传递功率P1=10kW ,主动轮转速n1=970r/min ,传动比i=4.04,电动机驱动,载荷平稳,单向运转。

解 一般用途的减速器,常采用软齿面钢制齿轮。

(1)选择齿轮材料并确定许用应力 根据表7-9,小齿轮采用45钢调质,齿面硬度取240HBW ,大齿轮采用45钢正火,硬度取190HBW ;由图7-29查得1lim H σ=580MPa ,2lim H σ=540MPa ;由图7-30查得1lim F σ=230MPa ,2lim F σ=220MPa ;由表7-10取SHmin=1,SFmin=1,则由式(7-19)、(7-20)得[]MPa MPa S H H H 58015801min 1lim 1===σσ []MPa MPa S H H H 54015402min 2lim 2===σσ []MPa MPa S F F F 23012301min 1lim 1===σσ[]MPa MPa S F F F 22012202min 2lim 2===σσ(2)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计算 由于是软齿面闭式齿轮传动,齿轮的主要参数应按齿面接触强度确定。

[]()31211671i i KT d d H ϕσ+⎪⎪⎭⎫ ⎝⎛≥ 传递转矩T1:T1=m N mm N n P ⋅=⋅⨯⨯=⨯98454)970101055.9(1055.96116载荷系数K :因载荷平稳,齿轮相对于轴承对称布置,由表7-6取K=1.2齿宽系数d ϕ:由表7-7取d ϕ=1许用接触应力[]H σ:[]1H σ=[]2H σ=540MPa传动比i: i=4.04将以上参数代入式(7-16)[]()31211671i i KT d d H ϕσ+⎪⎪⎭⎫ ⎝⎛≥=mm mm 05.6104.41)104.4(984542.1)540671(32=⨯+⨯⨯ (3)确定齿轮参数及主要尺寸 1)齿数 取z1=29,则16.1172904.412=⨯==iz z ,取z2=117。

2)模数mm mm z d m 1.2)2905.61(11===,取标准值m=2.5mm 。

3)中心矩 标准中心矩 mm mm z z m a 5.182)11729(25.2)(221=⎥⎦⎤⎢⎣⎡+⨯=+=4)其它主要尺寸 分度圆直径:mm mm mz d 5.72)295.2(11=⨯==mm mm mz d 5.292)1175.2(22=⨯==齿顶圆直径: mm mm m d d a 5.77)5.225.72(211=⨯+=+=mm mm m d d a 5.297)5.225.292(222=⨯+=+=齿宽:mm mm d bd 5.72)5.721(1=⨯==ϕ,取b2=72mm ,mm b b 8277105(21~)~=+=,取b1=80mm(4)验算齿根弯曲疲劳强度[]F FSF bmd Y KT σσ≤=112复合齿形系数YFS :由x=0(标准齿轮)及z1、z2,查图7-28得YFS1=4.12,YFS2=3.96,则[]111160.74)5.25.725.7212.4984542.12(2F FS F MPa MPa bm d Y KT σσ<=⨯⨯⨯⨯⨯==[]2121270.71)12.496.360.74(FS FS FS F F MPa MPa Y Y σσσ<=⨯== 弯曲强度足够。

(5)确定齿轮传动精度 齿轮圆周速度s m s m n d v /68.3/)1000609705.7214.3(10006011=⨯⨯⨯=⨯=π查表7-4、表7-5,确定为9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