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机械设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2. 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步骤3. 机械零件的设计4. 机械系统的总体设计5. 机械设计的优化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步骤。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机械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过程。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机械设计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设计任务,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2. 第二课时: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步骤3. 第三课时:机械零件的设计4. 第四课时:机械系统的总体设计5. 第五课时:机械设计的优化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设计基本概念的理解。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设计任务:评价学生运用机械设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六、教学内容6. 机械设计中的材料选择7. 机械设计中的力学分析8. 传动系统设计9. 机械结构的强度计算10. 机械设计的可靠性分析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材料选择、力学分析、传动系统设计、强度计算和可靠性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这些方法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相关设计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设计任务,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八、教学安排1. 第六课时:机械设计中的材料选择2. 第七课时:机械设计中的力学分析3. 第八课时:传动系统设计4. 第九课时:机械结构的强度计算5. 第十课时:机械设计的可靠性分析九、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材料选择、力学分析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概述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加深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

该课程设计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机械零件的3D建模,第二部分是机械零件的装配设计。

本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掌握常用机械零件的3D 建模和装配设计技巧,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

第一部分:机械零件的3D建模1.课程设计任务设计一种具有多重扭矩传递功能的联轴器,该联轴器支持高速和高扭矩传递,并且易于拆卸和维修,长度不得超过200mm,直径不得超过100mm。

2.课程设计步骤1.确定设计需求,制定设计目标。

2.通过研究联轴器的结构原理,确定联轴器的建模方案。

3.进行零件建模,制定3D建模方案。

4.利用建模软件完成联轴器零件的3D建模。

3.课程设计评分标准1.联轴器建模的准确性。

2.建模过程是否规范和顺畅。

3.是否考虑了联轴器的多重扭矩传递功能。

第二部分:机械零件的装配设计1.课程设计任务根据第一部分联轴器的3D建模,进行联轴器的装配设计,保证多个零件之间的精确配合,以及整个联轴器的安装和拆卸。

2.课程设计步骤1.制定联轴器装配方案,明确零件装配的顺序和具体要求。

2.通过装配软件,完成联轴器的装配设计,包括零件的精确配合。

3.对联轴器进行逐个零件的测试和调试,确保整个联轴器的安装和拆卸,以及扭矩的传递功能。

3.课程设计评分标准1.联轴器的装配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装配过程是否规范和顺畅。

3.联轴器的扭矩传递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总结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不仅能够了解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所学内容的应用,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进一步培养机械设计思维,培养专业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zdl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zdl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zdl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zdl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理解机械结构设计的基本流程。

2. 使学生了解并能够运用机械设计中的相关计算方法和公式,如强度计算、刚度计算等。

3. 引导学生掌握机械设计中常用的材料选择、传动方式及零部件设计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设计与绘制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包括分析问题、制定方案、动手实践等。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能力,能在小组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精神。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认识到机械设计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价值。

3. 培养学生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注重细节,追求卓越。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zdl机械设计基本原理:包括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方法和设计流程,重点讲解机械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设计要求。

2. 机械零件设计:涵盖传动系统、连接件、轴、轴承、联轴器等常见零部件的设计方法,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进行详细讲解。

3. 强度与刚度计算:介绍强度、刚度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针对典型机械零件进行实例分析。

4. 材料选择与应用:讲解常用机械设计材料的特点、性能及应用,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5. 传动方式:分析各类传动方式(如齿轮传动、链传动、带传动等)的优缺点,并进行比较和选用。

6. CAD软件应用:结合教材内容,教授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设计与绘制的技能。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zdd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zdd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zdd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包括机械结构、材料、传动和力学分析等;2. 使学生了解并能够运用机械设计的相关知识,如公差配合、强度计算和稳定性分析等;3. 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详细设计和制图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和装配图的绘制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和力学知识进行机械结构强度和稳定性计算的能力;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包括分析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和优化设计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3. 增强学生的工程伦理观念,使其认识到机械设计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学、力学和工程制图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机械设计任务,为后续专业课程和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过程中,注重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可衡量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包括机械结构设计、机械零件设计、传动系统设计等内容,对应教材第一章。

- 结构设计基本概念与分类- 常用机械零件的构造及功能- 传动系统原理及类型2. 机械设计方法与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详细设计和制图等,对应教材第二章。

- 设计需求分析方法和步骤- 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 详细设计及制图的要求和技巧3. 机械零件的强度计算与稳定性分析:包括公差配合、强度计算和稳定性分析等内容,对应教材第三章。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WD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WD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WD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理解并运用相关机械设计标准与规范;2. 学习并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详细设计、分析与计算;3. 了解常见机械传动装置、连接方式及结构设计,能结合实际需求进行简单机械系统设计。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的绘制和装配,提高机械设计的效率与准确性;2. 学会使用常见工程计算软件进行机械设计计算,解决实际工程问题;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动手实践能力;2. 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了解机械设计在国民经济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3. 培养学生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遵循工程伦理,关注环境保护。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和拓展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机械设计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践操作环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程中,提高综合素养。

教学过程中,注重目标分解与评估,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机械设计原理:回顾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重点掌握设计方法、设计流程和设计规范;教材章节:第一章 机械设计概述、第二章 机械设计方法。

2. 机械零件设计:学习并应用齿轮、轴、轴承、联轴器等常见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教材章节:第三章 齿轮传动设计、第四章 轴承与轴设计、第六章 联轴器与联接件设计。

3. 机械传动装置设计:分析并设计常见的传动装置,如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等;教材章节:第五章 带传动与链传动设计。

4. 结构设计:学习机械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分析典型机械结构设计实例;教材章节:第七章 机械结构设计。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pdf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pdf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pdf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理解机械结构的功能与构成。

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常用机械传动机构、连接方式及机械零部件的设计方法和应用。

3. 帮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过程中的工程计算和图形表达。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的绘制和机械装配图的设计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手册和资料进行机械设计计算和参数选择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伦理观念,关注工程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以实践为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对机械设计的实际应用尚缺乏深入了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以实践操作为主线,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指导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包括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方法和设计流程,引导学生理解机械设计的整体框架。

- 教材章节:第1章 机械设计概述2. 常用机械传动机构设计:讲解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等的设计原理和应用。

- 教材章节:第3章 机械传动设计3. 机械连接设计:介绍螺纹连接、焊接、铆接等连接方式的设计方法和选用原则。

- 教材章节:第4章 机械连接设计4. 机械零部件设计:包括轴、轴承、联轴器、弹簧等零部件的设计原理和选用。

- 教材章节:第5章 机械零部件设计5. CAD软件应用: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绘制和装配图设计的能力。

- 教材章节:第6章 计算机辅助设计6. 机械设计计算与图形表达:教授设计过程中的工程计算和图形表达方法。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2024)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2024)
方法,能够 根据工作条件和使用要求合理 选用相应的部件。
2024/1/26
22
06
连接与紧固件设计
2024/1/26
23
螺纹连接设计
螺纹连接类型与特点
了解常见螺纹连接类型(如螺栓连接、双 头螺柱连接、螺钉连接等)及其特点,掌
握各类型螺纹连接的适用场合。
2024/1/26
课程安排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 和技能。
6
02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
2024/1/26
7
机械设计基本概念
机械设计的定义
机械设计是指根据使用要求对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运动方式、力和能量的传递方式、 各个零件的材料和形状尺寸、润滑方法等进行构思、分析和计算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描述 以作为制造依据的工作过程。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课程教学大纲
2024/1/26
1
2024/1/26
目录
• 课程概述与目标 •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 • 常用机构设计 • 传动系统设计 • 轴系零部件设计 • 连接与紧固件设计 • 课程设计与实践环节 • 总结与展望
2
01
课程概述与目标
2024/1/26
3
课程背景与意义
机械设计是制造业的基础,对于 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具有重
等。
02
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在课程设计中实践操作的能力,包括设计方案的制定、实施和调试
等。
2024/1/26
03
创新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表现出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如提出新颖的设
计方案、解决复杂问题等。
33
对未来学习和发展建议

大学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大学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大学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力学、材料力学、机构学等基本概念;2. 掌握机械设计中的主要参数计算方法,如强度、刚度、稳定性等;3. 了解并熟悉常见机械传动装置、联接件、支撑件的设计原理及选用原则;4. 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和设计方法,具备初步的机械设计能力。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机械设计中的实际问题;2. 掌握使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设计和绘图的基本技能;3. 能够运用技术资料、参考书籍、网络资源等工具,辅助机械设计过程;4.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完成机械设计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了解机械设计在国民经济和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增强社会责任感;4.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培养合作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大学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对实际操作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介绍力学、材料力学、机构学等基本概念,对应教材第一章;- 力学原理及应用;- 材料力学性能及选用;- 常见机构类型及特点。

2. 机械设计参数计算:讲解强度、刚度、稳定性等参数的计算方法,对应教材第二章;- 杆件受力分析及强度计算;- 轴承、齿轮、螺纹连接的强度计算;- 机械零件的刚度、稳定性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讲 减速器装配草图设计
5.3 完成减速器装配草图
(2)减速器箱体的结构设计 ⑥箱体结构的工艺性 铸造工艺性:外形简单,壁厚均匀,过度平缓,壁厚不可 太薄。HT150及HT200的最小允许壁厚为6~8mm。铸造圆角半 径R>=5mm。沿拔模方向的拔模斜度为1:20或1:10。 机械加工工艺性:同一轴心线上的轴承座孔直径、精度 及表面粗糙度应一致。轴承座的端面尽可能位于同一平面上, 箱体两侧轴承座端面应与箱体中心平面对称,以便于加工和检 验。加工表面与未加工表面严格分开,不能处于同一表面上, 或凸出或凹入——箱体表面在轴承座端面和放油螺塞处凸起 5~8mm,检查孔处凸起3~5mm。 上下箱联接螺栓的头部及螺母与箱缘相接处的表面也需机 加工,一般采用沉头座方式,用锪刀锪平,深度2~3mm。
算例——轴的强度校核
解:(1)作轴的受力简图,求支座反力,如图(b) (c) (e)
第五讲 减速器装配草图设计
算例——轴的强度校核
(2)作弯矩图
第五讲 减速器装配草图设计
算例——轴的强度校核
(3)作转矩图,如图(h)
第五讲 减速器装配草图设计
算例——轴的强度校核
(4)作计算弯矩图,如图(i)
第五讲 减速器装配草图设计
算例——轴的强度校核
(5)校核轴的强度
a点轴径最小,b点弯矩值最大。 所以该轴的危险断面为a、b两点。 查表得[σb]-1=60N/mm2。 则a点轴径
M ac 197820 da 32.07 mm 0.1 b 1 0.1 60
3 3
有一个键槽,轴径增大5%,则da=32.07× (1+0.05)=33.67mm<40mm
脂润滑 10~15
油润滑 3~5
≥δ
无定位,直径 大1~3;长度比 齿轮短1~3
≥1.2δ
轴套定位,原 则与轴环相同
δ+c3+c4
δ+L1+L2
10~15
初估轴径d1,联轴器 需选标准值;长度按带、 链轮、联轴器定 需定位,直径比d1大 5~9,按密封件取标 准值;长度按结构 无定位,直 径大1~3, 但须按轴 承取标准值
第五讲 减速器装配草图设计
5.3 完成减速器装配草图
(2)减速器箱体的结构设计 ③俯视图上箱缘上零件的布置 箱缘联接螺栓间距:小型 减速器为100~150mm,大型减 速器为150~200mm 。 布置上均匀对称,避免与 吊耳、吊钩和定位销等发生干 涉。
第五讲 减速器装配草图设计
5.3 完成减速器装配草图
第五讲 减速器装配草图设计
原则:
设计总是从装配图的设计开始的。大部分零件的结 构和尺寸是在装配草图设计阶段决定的,在这个阶段的 过程中,要综合考虑零件的强度、刚度、制造工艺、装 配、调整和润滑等各个方面。
目的:
观察最初确定的运动参数、各传动件的结构和尺寸 是否干涉;在绘图过程中定出轴的结构、跨距及受力点 的位置,以便验算轴的强度、滚动轴承的寿命;确定所 有零部件的结构和尺寸,为工作图的设计打下基础。
主要工作:设计轴系部件(箱内传动零件、轴 上其他零件、与轴承组合有关的零件)、箱体及减 速器的具体结构。步骤如下: (1)轴系部件的结构设计 (2)减速器箱体的结构设计 (3)减速器附件的设计
第五讲 减速器装配草图设计
5.3 完成减速器装配草图
(1)轴系部件的结构设计 ① 箱内齿轮的结构设计 若小齿轮做成齿轮轴,俯 视图中的大齿轮采用全剖, 小齿轮根据轴的规定画法 采用局部剖,表明两齿轮 的啮合情况。若为斜齿轮, 应在小齿轮的未剖外形图 上用三条细实线画出齿斜 方向。
5.3 完成减速器装配草图
(1)轴系部件的结构设计 ⑦轴套、轴端挡圈的结构设计 轴套根据齿轮和滚动轴承的轴向定位和拆卸要求确定。
第五讲 减速器装配草图设计
5.3 完成减速器装配草图
(2)减速器箱体的结构设计 ①轴承旁联接螺栓凸台高度h的确定 通常螺栓的中心线与轴承 盖相切,根据螺栓直径确定扳 手空间c1和c2 ,在满足c1的条件 下,用作图法确定凸台的高度, 然后将该值向增大方向圆整, 若各轴承盖的外径不一致,则 确定的凸台高度也不相等,一 般凸台高度均按较大的D2值确 定取齐。
则c点轴径
M bc db 0.1 b 1
3
3
246214 34.49 mm 0.1 60
有一个键槽,轴径增大5%,则db=34.49× (1+0.05)=36.26mm<52mm
两处结构设计轴径均大于强度校核所需轴径值,所以均满足强度条件。
第五讲 减速器装配草图设计
5.3 完成减速器装配草图
第五讲 减速器装配草图设计
算例——轴的强度校核
已知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输出轴的结构如图所示。轴的材 料为45钢,调质处理。齿轮的分度圆直径d = 177.43 mm,作用 在齿轮上的圆周力Ft = 3845N,径向力Fr = 1427N,轴向力 Fa= 767N,单向工作。试校核该轴强度。
第五讲 减速器装配草图设计
第五讲 减速器装配草图设计
5.2 轴强度、轴承寿命、键联接强度的校核计算
(2)滚动轴承寿命的校核计算 滚动轴承的寿命最好与减速器的寿命相同,或 与减速器的检修期相符(检修期一般为2~3年)。 若轴承寿命不够,先考虑选用另一种直径系列 的轴承,其次考虑改变轴承的类型,提高基本额定 动载荷。
要求:只对输出轴上的一对滚动轴承进行寿命 校核计算。
第五讲 减速器装配草图设计
5.3 完成减速器装配草图
(1)轴系部件的结构设计 ⑤轴承透盖处轴承密封件的结构 常用非接触式密封:油沟式密封和迷宫式密封。 油沟式密封:用润滑脂填满油沟和与轴的间隙进行密封。适用 于脂润滑及环境清洁的场合。若用于油润滑,要防止润滑油沿轴外 泄,需要与甩油环配合使用形成组合密封。
第五讲 减速器装配草图设计
5.3 完成减速器装配草图
(2)减速器箱体的结构设计 ②主视图上小齿轮端箱盖 结构尺寸的确定 大齿轮一侧箱盖外表面圆 弧半径R=(da2/2)+Δ1+δ1,按 有关尺寸画出即可。小齿轮一 侧箱盖外表面圆弧半径一般无 法用公式计算,根据箱体的对 称原则确定。 主视图上的小齿轮端箱盖结构确定以后,再投影到俯视 图上,便可以确定出箱体的内壁、外壁和箱缘等结构。
逐步பைடு நூலகம்会并掌握“三边”设计法。
第五讲 减速器装配草图设计
5.1 初绘减速器装配草图 (1)准备工作
确定传动齿轮的主要尺寸;电动机的安装尺寸; 选择联轴器的类型;初选滚动轴承类型;确定滚动 轴承的润滑和密封方式;确定减速器箱体的结构尺 寸(箱体结构复杂,强度和刚度的计算比较困难, 按经验公式计算出尺寸后要圆整,具体见表1.5-1)。
第五讲 减速器装配草图设计
5.3 完成减速器装配草图
(3)减速器附件的设计(强调) ④放油孔及其螺塞和密封垫片 减速器通常设置一个或两个放油孔,并在螺塞下面放置 一个封油垫片(石棉橡胶纸、皮革)。
(2)减速器箱体的结构设计 ④主视图上箱座高度的确定 大齿轮齿顶圆到油池底面的 距离不小于30~50mm。箱座高度 H>=(da2/2)+(30~50)+δ+(3~5)mm , 并圆整。 圆柱齿轮应浸入油中一个齿 高,但不应小于10mm。
第五讲 减速器装配草图设计
5.3 完成减速器装配草图
(2)减速器箱体的结构设计 ⑤在左视图上确定地脚凸缘的尺寸 确定地脚螺栓孔径、地脚凸缘尺寸、地脚螺栓底脚的厚度。 在左视图上画出地脚凸缘和地脚螺栓孔。
第五讲 减速器装配草图设计
5.3 完成减速器装配草图
(1)轴系部件的结构设计 ⑤轴承透盖处轴承密封件的结构 橡胶油封:内包骨架旋转轴唇型密封圈。可用于润滑脂 和润滑油,轴的圆周速度v<7m/s 。油封唇向外——防止外界 灰尘、杂质为主;油封唇向内——防止漏油为主;两个相背 放置——既防灰尘又防漏油。
第五讲 减速器装配草图设计
5.3 完成减速器装配草图
(1)轴系部件的结构设计 ② 滚动轴承的润滑和密 封装置的设计 脂润滑:浸于油中的 齿轮圆周速度 v<2m/s时采 用,充填量为轴承空间的 1/2~1/3,箱体外部轴承座 上适当位置安装油脂杯 。 轴承面向箱体内的一 侧安装挡油盘。
第五讲 减速器装配草图设计
迷宫式密封:将旋转的和固定的密封零件间的间隙制成迷宫形式, 缝隙间填入润滑脂,常用于环境比较脏的环境。
第五讲 减速器装配草图设计
5.3 完成减速器装配草图
(1)轴系部件的结构设计 ⑥挡油盘的结构设计 挡油盘有铸铁铸造和钢板冲压两种。冲压成型的挡油盘钢 板厚度1~2mm。
第五讲 减速器装配草图设计
第五讲 减速器装配草图设计
5.3 完成减速器装配草图
(3)减速器附件的设计(强调) ①检查孔及其盖板和密封垫片 检查孔位置:传动件啮合区上方,大小——手伸入检查。 检查孔盖板:盖板下加防渗漏垫片。箱盖上安放盖板的表 面需要 刨削或铣削,凸台高度3~5mm。
第五讲 减速器装配草图设计
5.3 完成减速器装配草图
第五讲 减速器装配草图设计
5.2 轴强度、轴承寿命、键联接强度的校核计算 (3)键联接强度的校核计算
键联接的强度校核计算主要是验算其挤压应 力,许用挤压应力按键、轴、轮毂三者材料最弱 的选取。 要求:只进行输出轴上键的强度校核。 若计算应力大于许用应力,可通过改变键长、改 用双键、采用花键、加大轴径、改选较大剖面的 键等来满足强度要求。
5.3 完成减速器装配草图
(1)轴系部件的结构设计 ② 滚动轴承的润滑和密 封装置的设计 油润滑:浸于油中的 齿轮圆周速度 v>=2m/s时采 用。
第五讲 减速器装配草图设计
5.3 完成减速器装配草图
(1)轴系部件的结构设计 ③箱缘输油沟的结构形式和尺寸 有机械加工油沟和铸造油沟。 常用机械加工油沟。若齿轮为斜 齿轮而小齿轮的直径又小于轴承 孔径,则应在小齿轮轴承滚动轴 承面向箱体内的一侧安装挡油盘。 当齿轮圆周速度 v>3m/s时, 分箱面上可以不开输油沟,转速 高,飞溅的润滑油雾可直接进入 滚动轴承进行润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