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移动闭塞式超速防护自动闭塞

合集下载

行车闭塞法

行车闭塞法

1.行车闭塞法行车闭塞法分类:移动闭塞,固定闭塞,电话闭塞,司调联系法移动闭塞:在CBTC模式下,移动闭塞没有固定的闭塞区间,列车运行闭塞区间的终端(移动授权)由前一列车在线路上的运行位置、运行状态等因素确定。

由OCC负责监控列车的安全间隔和运行,列车加速、减速、停车和开门等由系统自动控制或由司机参照信号系统人工控制;列车关门和启动由司机参照信号系统人工控制。

列车凭车载信号的目标距离和推荐速度显示运行,可以采取ATO、ATP 模式进行驾驶。

固定闭塞:是以固定的闭塞区间为单位作为列车间的安全间隔,每个闭塞区间只允许一列车占用。

它是当移动闭塞功能故障或不能使用时优先采用的行车闭塞方式。

1、具备列车超速防护的固定闭塞:(1)闭塞区间:相同运行方向两架相邻信号机间的区域;一个闭塞区间只允许一列车占用;(2)当区域控制器(ZC)或车地无线通信故障时,信号系统提供推荐速度和列车超速防护功能,运行模式为iATP;(3)由OCC负责监控列车的安全间隔和运行,由司机参照信号系统显示人工驾驶列车;(4)列车凭地面信号或行调命令行车,采取iATP模式进行驾驶,按照车载信号显示控制速度。

如遇车载信号与地面信号显示不符时,司机需停车后报行调,凭行调命令行车。

2、不具备列车超速防护的固定闭塞:(1)闭塞区间:相同运行方向两架相邻出站信号机间的区域。

一个闭塞区间只允许一列车占用;(2)当一个或多个联锁区的动态、静态信标故障(列车位置丢失)或车载ATP故障时,信号系统不提供列车超速防护功能;(3)行调关闭故障联锁区信号机进路自排功能,由行调在中央ATS工作站或授权车站在车站ATS/现地控制工作站上排列本联锁区内列车运行进路。

排列进路前须确认闭塞区间空闲,分段排列进路时,在一个闭塞区间内,按照列车运行方向“由远及近”的原则依次排列;(4)列车以NRM/CUTOUT凭地面信号显示运行。

电话闭塞:电话闭塞法是人工办理闭塞的一种方法,是车站之间或车站与场之间以电话记录号作为确认闭塞区间空闲的凭证,填写路票交付司机,利用路票作为列车占用闭塞区间的凭证的一种行车方法。

移动闭塞原理

移动闭塞原理

移动闭塞原理移动闭塞原理是指在铁路运输中,为了保证列车行车安全和运行效率,采取的一种列车间距离控制和信号控制方式。

它是指在一定区段内,只允许一列列车行驶,其他列车必须在该区段外等待,直到前方的列车离开该区段,才能继续行驶。

移动闭塞原理在铁路运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详细介绍移动闭塞原理的相关内容。

首先,移动闭塞原理的实现需要依靠信号设备。

在铁路线路上,设置了一系列的信号设备,用于控制列车的运行。

这些信号设备包括信号机、轨道电路、道岔等。

通过这些信号设备,铁路调度员可以实时监控列车的位置和运行情况,从而实现对列车的控制和调度。

其次,移动闭塞原理的实施需要依靠严格的运行规程。

铁路运输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保证列车行车安全和运行效率,铁路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运行规程和操作规定。

这些规程和规定包括列车间距离的控制、列车的优先级别、站场的调度等内容,确保列车在运行过程中严格遵守规定,不会出现混乱和冲突。

再次,移动闭塞原理的实施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支持。

随着科技的发展,铁路运输领域也不断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如自动闭塞系统、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等。

这些技术手段可以提高列车的运行效率,减少人为因素对列车运行的影响,进一步提升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最后,移动闭塞原理的实施需要依靠全体铁路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

铁路运输是一个团队协作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密切配合,共同维护铁路运输的正常运行。

只有全体工作人员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做好本职工作,才能确保移动闭塞原理的有效实施,保障列车运行的安全和高效。

总之,移动闭塞原理是铁路运输中的重要原则,它通过信号设备、运行规程、技术支持和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实现对列车运行的有效控制和调度,保证列车行车安全和运行效率。

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铁路运输制度的不断完善,移动闭塞原理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铁路运输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地铁闭塞理论专题

地铁闭塞理论专题

2、工作原理及示意图: (1)工作原理:人工办理闭塞的一种 方法,是由相邻两个车站的综控员利 用行车专用电话进行联系,以电话记 录的方式共同确认闭塞区间空闲后, 方准列车进入该闭塞区间运行的行车 闭塞法。
3、注意事项: (1)电话闭塞通过人工完成,所以 闭塞区间的空闲需人工确认。 (2)一个电话闭塞区间需两个车站 共同确认。
(2)闭塞设备:超速防护自动闭 塞设备。 (3)实现方法:由设备自动完成。 (4)闭塞区间:超速防护闭塞区 间(ATP区段)。 (5)行车凭证:车载信号相对应 的目标速度值。
2、工作原理及示意图: (1) 工作原理: 准移动闭塞式超速防护自动闭塞是基 于无限传输系统,通过地面控制中心、 轨间传输电缆和车载设备的设备,将 地面传至车上的前方目标点的距离等 一系列基础数据,由车载计算
3、注意事项: (1)移动闭塞式超速防护自动闭塞为 基本闭塞法可由行调集中办理,也 可将控制权下放由车站办理。
(2)设备实现了最小运行间隔的列 车追踪运行,提高了列车通过能力, 进一步保证行车安全。 (3)主体信号为:车载信号,地面 信号机不点灯。
三、采用准移动闭塞技术的超速防护 自动闭塞: 1、特性: (1)分界线:出站信号机,防护信号 机,分界点信号机,分界标。
移动闭塞式ATC控制系统突破了传统的以 固定闭塞分区分阶梯分级式追踪运行的观 念,列车间的运行间隔是动态的,并随前 一列车的移动而移动,该间隔是按后续列 车在当前速度下的所需制动距离加上安全 富余量实时计算和控制的,
确保追踪运行不追尾。列车制动时机、 制动起始点和终点均是动态的,其目的 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机车车辆特性全速运 行,尽可能缩短列车运行间隔,最有效 最合理地利用区间有限空间,提高区间 通行能力。
五、进路闭塞: 1、特性: (1) 分界线:出站信号机,防护信 号机,顺向阻挡信号机。 (2)闭塞设备:进路闭塞设备。

移动闭塞简介

移动闭塞简介

移动闭塞简介1.移动闭塞和固定闭塞的区别移动闭塞是基于区间闭塞原理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闭塞技术。

它根据实际运行速度、制动曲线和进路上列车的位置,动态计算相邻列车之间的安全距离。

根据当前的运行速度,后续列车可以安全地接近前一列车尾部最后一次被证实的位置,直至两者之间的距离不小于安全制动距离。

由此可见,它与固定闭塞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取消了以信号机分隔的固定闭塞区间,列车间的最小运行间隔距离由列车在线路上的实际运行位置和运行状态确定,所以闭塞区间随着列车的行驶,不断地向前移动和调整。

在移动闭塞技术中,闭塞区间仅仅是保证列车安全运行的逻辑间隔,与实际线路并无物理上的对应关系。

因此,移动闭塞在设计和实现上与固定闭塞有比较大的区别。

移动闭塞一般采用无线通信和无线定位技术来实现。

从闭塞制式的角度来看,装备列车运行控制自动的自动闭塞可分为三类:固定闭塞、准移动闭塞(目标点相对固定,起始点相对变化)和移动闭塞。

传统信号系统的主要设计方法是:列车定位基于轨道电路,通过线路旁信号机显示、车站停车和司机告警等来确保后续列车不能进入被前一列车所占用的闭塞区间,从而保证了一定的列车安全间隔;与此不同,移动闭塞系统独立于轨道电路,通过列车的精确定位来提高安全性和列车运行密度,通过车载和地面安全设备之间的快速连续双向数据通信实现对列车的控制。

一套移动闭塞系统可安全地允许多列车同时占用同一闭塞分区,此区间对于固定闭塞而言只能被一列车安全占用,从而能提高发车间隔,增加旅客运能。

传统的固定闭塞制式下,系统无法知道列车在分区内的具体位置,因此列车制动的起点和终点总在某一分区的边界。

为充分保证安全,必须在两列车间增加一个防护区段,这使得列车间的安全间隔较大,影响了线路的使用效率。

准移动闭塞在控制列车的安全间隔上比固定闭塞进了一步。

它采用报文式轨道电路辅之环线或应答器来判断分区占用并传输信息,信息量大;可以告知后续列车继续前行的距离,后续列车可根据这一距离合理地采取减速或制动,列车制动的起点可延伸至保证其安全制动的地点,从而可改善列车速度控制,缩小列车安全间隔,提高线路利用效率。

移动闭塞简介

移动闭塞简介

移动闭塞简介1.移动闭塞和固定闭塞的区别移动闭塞是基于区间闭塞原理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闭塞技术。

它根据实际运行速度、制动曲线和进路上列车的位置,动态计算相邻列车之间的安全距离。

根据当前的运行速度,后续列车可以安全地接近前一列车尾部最后一次被证实的位置,直至两者之间的距离不小于安全制动距离。

由此可见,它与固定闭塞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取消了以信号机分隔的固定闭塞区间,列车间的最小运行间隔距离由列车在线路上的实际运行位置和运行状态确定,所以闭塞区间随着列车的行驶,不断地向前移动和调整。

在移动闭塞技术中,闭塞区间仅仅是保证列车安全运行的逻辑间隔,与实际线路并无物理上的对应关系。

因此,移动闭塞在设计和实现上与固定闭塞有比较大的区别。

移动闭塞一般采用无线通信和无线定位技术来实现。

从闭塞制式的角度来看,装备列车运行控制自动的自动闭塞可分为三类:固定闭塞、准移动闭塞(目标点相对固定,起始点相对变化)和移动闭塞。

传统信号系统的主要设计方法是:列车定位基于轨道电路,通过线路旁信号机显示、车站停车和司机告警等来确保后续列车不能进入被前一列车所占用的闭塞区间,从而保证了一定的列车安全间隔;与此不同,移动闭塞系统独立于轨道电路,通过列车的精确定位来提高安全性和列车运行密度,通过车载和地面安全设备之间的快速连续双向数据通信实现对列车的控制。

一套移动闭塞系统可安全地允许多列车同时占用同一闭塞分区,此区间对于固定闭塞而言只能被一列车安全占用,从而能提高发车间隔,增加旅客运能。

传统的固定闭塞制式下,系统无法知道列车在分区内的具体位置,因此列车制动的起点和终点总在某一分区的边界。

为充分保证安全,必须在两列车间增加一个防护区段,这使得列车间的安全间隔较大,影响了线路的使用效率。

准移动闭塞在控制列车的安全间隔上比固定闭塞进了一步。

它采用报文式轨道电路辅之环线或应答器来判断分区占用并传输信息,信息量大;可以告知后续列车继续前行的距离,后续列车可根据这一距离合理地采取减速或制动,列车制动的起点可延伸至保证其安全制动的地点,从而可改善列车速度控制,缩小列车安全间隔,提高线路利用效率。

移动闭塞与准移动闭塞

移动闭塞与准移动闭塞

16
准移动闭塞
准移动闭塞方式的列控系统采取目标距离控制 模式 。目标距离控制模式根据目标距离、目标速 度及列车本身的性能确定列车制动曲线,不设定每 个闭塞分区速度等级,采用一次制动方式。准移动 闭塞的追踪目标点是前行列车所占用闭塞分区的始 端,目标点相对固定,在同一闭塞分区内不依前行 列车的走行而变化,而制动的起始点是随线路参数 和列车本身性能不同而变化的。空间间隔的长度是 不固定的,由于要与移动闭塞相区别,所以称为准 移动闭塞。
但准移动闭塞中后续列车的最大目标制动点仍 必须在先行列车占用分区的外方,因此它并没 有完全突破轨道电路的限制。
精选可编辑ppt
22
移动闭塞与准移动闭塞区别
移动闭塞通过车载设备和轨旁设备不间断的双 向通信,控制中心可以根据列车实时的速度和位置 动态计算列车的最大制动距离。
列车的长度加上这一最大制动距离并在列车后方加 上一定的防护距离,便组成了一个与列车同步移动 的虚拟分区。由于保证了列车前后的安全距离,两 个相邻移动闭塞分区就能以很小的间隔同时前进, 这使列车能以较高的速度和较小的间隔运行,从而 提高运营效率。
背景 原理 实现方式 技术优势 优点 应用
精选可编辑ppt
3
移动闭塞背景
最早使用移动闭塞技术之一的温哥华无人驾 驶轻轨系统至今已安全运行近20 年,充分验证了 移动闭塞的安全性以及技术的成熟性。此外,移动 闭塞技术在北美、欧洲、亚洲许多国家的轨道交 通建设中也得到应用。早期的移动闭塞系统大部 分采用基于感应环线的技术,据不完全统计,目前 全球已有11 个城市约217 km 此类线路投入运营。 而近年新建的移动闭塞项目(如汉城地铁) 及旧系 统改造项目(如纽约卡纳西线和巴黎地铁13 号线) 绝大多数采用基于无线通信的技术。

移动闭塞原理

移动闭塞原理

移动闭塞原理移动闭塞原理是指在铁路交通运输中,为了确保列车行车安全,采取的一种列车行车方式。

其主要特点是在一定区段内,只允许一列列车行驶,其他列车必须在该区段外等候。

这种方式可以有效避免列车之间的相撞和追尾事故,保障了铁路交通的安全畅通。

移动闭塞原理的实施需要依靠信号设备、通信设备和自动化控制系统等技术手段。

在铁路线路上设置信号机,通过信号机的显示来指挥列车的行车,确保列车之间的安全间隔。

同时,利用通信设备和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列车之间的信息交换和自动化控制,提高了列车行车的精准度和安全性。

移动闭塞原理的实施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

列车驾驶员必须严格按照信号机的指示行车,不得擅自越过信号机。

调度员和信号员需要密切配合,确保列车行车的安全和顺畅。

此外,还需要对信号设备和通信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移动闭塞原理在铁路运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不仅保障了列车行车的安全,还提高了铁路线路的运输能力。

在高密度交通线路上,移动闭塞原理可以使列车在有序的条件下运行,减少了列车之间的停车等待时间,提高了线路的运输效率。

然而,移动闭塞原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由于其严格的列车间隔要求,可能会导致线路的利用率不高,尤其是在低密度交通线路上。

此外,一旦发生故障或意外情况,可能会对列车行车造成一定影响,需要及时处理和排查原因。

总的来说,移动闭塞原理是铁路运输中一种重要的列车行车方式,它通过信号设备、通信设备和自动化控制系统等技术手段,保障了列车行车的安全和顺畅。

在未来,随着铁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移动闭塞原理也将不断得到改进和提升,更好地适应铁路运输的需要。

移动闭塞原理

移动闭塞原理

移动闭塞原理移动闭塞原理是指在铁路运输中,为了保证列车行车安全,采取的一种列车间的行车防护措施。

移动闭塞原理的提出和应用,为铁路运输的安全和高效提供了重要保障。

移动闭塞原理的核心思想是通过信号设备和车载设备的相互配合,确保列车在运行过程中能够保持安全的车距,避免相撞和追尾等事故的发生。

具体来说,移动闭塞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信号设备,在铁路线路上设置信号机,通过不同的信号灯光和信号显示,向列车司机传递行车指令和信息。

信号设备的设置和使用,是移动闭塞原理得以实施的重要基础。

信号设备的合理设置和有效运用,能够有效地保障列车行车安全。

2.车载设备,列车上安装有车载信号设备,能够接收线路上的信号信息,并向列车司机传递相关的行车指令。

车载设备的作用是将线路上的信号信息传达给列车司机,帮助其做出正确的行车决策,确保列车行车安全。

3.行车规则,移动闭塞原理还包括了一系列的行车规则和操作规程,要求列车司机和相关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操作。

行车规则的制定和执行,是保证移动闭塞原理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

移动闭塞原理的实施,能够有效地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

通过信号设备和车载设备的相互配合,能够及时准确地向列车司机传递行车指令和信息,帮助其做出正确的决策。

同时,行车规则的严格执行,也能够有效地避免人为操作失误和事故的发生。

在实际的铁路运输中,移动闭塞原理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各国铁路部门和运输企业,都十分重视移动闭塞原理的实施和运用。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移动闭塞原理在铁路运输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在不断提升。

总的来说,移动闭塞原理是铁路运输中的重要保障措施,能够有效地提高列车行车安全性和运行效率。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移动闭塞原理也将不断得到完善和提升,为铁路运输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移动闭塞式超速防护自动闭塞移动闭塞式超速防护自动闭塞是一种用于铁路交通管理的重要技术,旨在保证列车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流畅性。

它结合了移动闭塞技术和超速防护技术,通过自动化的方式实现对列车的速度控制和区段的闭塞操作。

移动闭塞技术是指根据列车位置的实时信息,动态地设置列车的运行区段,实现列车之间的安全间隔控制。

这种技术基于列车位置和速度的监测,将铁路线路分为一系列区段,每个区段只能容纳一列车。

当一列车进入一个区段时,该区段被标记为占用状态,其他列车将无法进入该区段,从而确保了列车之间的安全距离。

移动闭塞技术通过准确的位置和速度监测,实现了对列车行驶过程的精确控制。

超速防护技术是指通过监测列车的速度,并根据预设的速度限制进行实时检测和控制,以防止列车超过安全速度行驶。

超速防护系统会根据铁路线路的特点和列车的运行要求,设置适当的速度限制。

当列车的速度超过预设限制时,超速防护系统会自动触发制动措施,确保列车能够及时停下来,避免发生事故。

移动闭塞式超速防护自动闭塞将移动闭塞技术和超速防护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对列车速度和区段占用的自动化控制。

当列车接近一个区段时,系统会实时监测列车的速度,并与预设的速度限制进行比较。

如果列车的速度符合要求,系统将自动开放该区段,允许列车进入。

如果列车的速度超过了预设限制,系统将触发制动措施,同时阻止列车进入该区段,直到列车速度降低到安全范围内。


种自动闭塞系统能够有效地防止列车超速行驶和区段冲突,提高了铁路交通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

总之,移动闭塞式超速防护自动闭塞技术在铁路交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