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藻贴壁培养对沼液废水的处理效果
微藻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与展望

微藻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与展望摘要:现如今,人们的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人们十分重视水资源的使用,水体污染是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随着各类新兴水处理技术的不断涌现,廉价高效的生态治理技术得到了较快发展,其中微藻生物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受到了普遍关注。
微藻生物技术的处理工艺主要分为开放跑道池培养体系、封闭式光生物反应器培养体系以及固定化培养体系等。
微藻技术可以实现对污水中氮、磷、硫、难降解有机物及重金属等的同步转化去除,并可应用于市政污水、养殖废水、工业排水等不同类型的水处理工艺中。
在处理过程中,藻种的筛选、工艺条件的操控以及反应器的选型,均会对处理效果产生显著影响。
该文通过对微藻去除有机物、氮磷硫、重金属等不同污染要素的机理、效率以及工艺特点的总结分析,评述了当前微藻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微藻技术用于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前景与主攻方向。
关键词:微藻;污水处理;污染物去除;污水资源化利用引言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淡水资源不断被破坏和污染,因此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便是寻找可再生利用、低耗、高效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
尽管废水处理取得了巨大进展,一般采用传统化学物理方法,但仍存在容易产生二次污染、运行成本高、投资大等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新兴的微藻生物技术。
1微藻生物膜去污技术的发展现状微藻生物膜培养源于自然界中微生物的贴壁生长特性。
相比悬浮培养,生物膜培养模式的技术综合性强、集成度高、产业应用潜力大,能显著提升微藻的环境耐受性、去污能力和光利用效率等。
微藻生物膜系统不仅可以高效净化生产生活污水或地表径流中过剩的营养物及其他污染物,而且其环境耐受性较强。
研究发现,颤藻生物膜在5d内能去除富营养化湖水中93.8%的总氮(TN)和79%的总磷(TP),去除二级污水94.5%的TN和73%的TP。
栅藻生物膜对高浓度氨氮有较强的耐受性,能更有效地去除氨氮。
Craggs将三角褐指藻和颤藻接种在波纹滚道表面反应器内处理海洋排污口污水,可完全去除污水中铵和正磷酸盐,且能保证菌株单一。
污水处理中的微藻技术应用

对于某些特定的污染物,微藻的处理效果可能并不理想。
分离和回收难度大
微藻在处理后需要从废水中分离出来,这一过程可能比较困难且成本 较高。
对废水中营养物的需求量大
为了维持微藻的生长,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这可能导致处理成本增加 。
微藻技术的发展前景
优化微藻种类和生长条件
开发高效的分离和回收技术
总结词
低能耗、简易操作、改善农村环境
详细描述
该农村污水处理站采用微藻技术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废水。通过在简易设施中培养微藻,实 现对废水的净化,同时改善农村水环境。该技术具有低能耗、简易操作的特点,适合在农村地区推广 应用。
THANKS
感谢观看
03
总结词
改善滤池的氧传递效率
05
02
详细描述
在生物滤池中添加微藻,可以利用微藻的光 合作用提供氧气,增强生物滤池中的微生物 活性,提高有机物的降解效率。
06
04
详细描述
微藻通过吸收和富集污水中的营养物 质,有助于提高生物滤池的脱氮除磷 效果,从而更好地满足污水处理排放 标准。
详细描述
微藻的生长可以增加生物滤池中的生物量,提 高氧传递效率,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
特性
具有光合作用能力,能够吸收二氧化 碳并产生氧气,同时还能吸收氮、磷 等营养物质,具有较高的生长速率和 适应力。
微藻的生长环境与繁殖
生长环境
微藻可以在淡水、海水、沼泽、土壤等各种环境中生长,对 环境适应性较强。
繁殖方式
主要通过细胞分裂或孢子繁殖进行繁殖,繁殖速度较快。
微藻的种类与分布
种类
全球已知的微藻种类超过5000种,其中部分具有处理污水的能力。
微藻在废水处理和生物质回收再利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微藻在废水处理和生物质回收再利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微藻在废水处理和生物质回收再利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废水处理和生物质回收再利用是当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微藻作为一类独特的生物资源,具有高效的废水处理能力和丰富的生物质潜力,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关注。
本文将从微藻在废水处理和生物质回收再利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废水处理是微藻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
微藻由于其高效吸收和转化废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的能力而被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领域。
微藻通过吸附、吸收和生长的过程,能够将废水中的营养物质转化为生物质,实现废水中有害物质的去除和循环利用。
研究表明,不同种类的微藻在废水处理中具有不同的适应性和处理效果。
例如,硝酸盐藻(Chlorella vulgaris)对废水中的高浓度氮和磷有较好的吸收和生物转化能力,而高盐度藻(Dunaliella salina)则适应于高盐度废水的处理。
此外,一些微藻在废水处理过程中还能释放出氧气,提高废水中氧气的含量,促进废水中的有害物质的降解和去除。
除了废水处理,微藻还在生物质回收再利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微藻是一类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其生物质中富含蛋白质、脂类和多糖等有价值的成分。
通过微藻的培养和收获,可以获得高蛋白质微藻粉、微藻油和微藻多糖等产品。
这些产品可以应用于食品工业、饲料工业、能源工业等领域,实现生物质的高效回收和利用。
研究表明,不同种类的微藻在生物质回收再利用方面具有差异性和特殊性。
一些藻类如蓝藻(Spirulina)、鱼腥藻(Schizochytrium)等能够产生高含量的蛋白质或油脂,适用于食品和能源领域;而一些硅质藻类如硅藻(Diatom)则具有丰富的可溶性多糖和二氧化硅含量,适用于生物材料和医药领域。
近年来,微藻在废水处理和生物质回收再利用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研究人员通过选择合适的微藻物种、优化培养条件和控制废水中的环境因素等方法,实现了高效的废水处理和生物质回收。
利用微藻处理废水研究进展

利用微藻处理废水研究进展利用微藻处理废水研究进展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废水排放问题成为全球面临的严峻挑战。
传统的废水处理方法往往存在处理效率低下、高能耗等问题。
而微藻作为一类广泛存在于海洋和淡水中的微生物,具有高效吸收废水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潜力。
因此,利用微藻处理废水已成为当前环境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对微藻处理废水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一、微藻在废水处理中的优势1.1 高效吸收能力微藻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转化为生物量,其摄取速率高于大多数植物。
研究表明,一些微藻品种每天能够吸收废水中的有机物达到其干重的10倍以上。
1.2 抗污染能力强微藻对环境中的毒物和重金属具有较高的耐受能力。
在废水处理过程中,微藻可以将废水中的重金属吸收到其细胞内,从而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1.3 能源回收微藻可以通过生物质发酵转化为生物燃料,如生物柴油和生物气体,实现能源的回收。
这为微藻处理废水提供了经济可行的途径。
二、微藻的种类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2.1 铜绿微藻铜绿微藻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淡水和海洋中的典型微藻。
它具有快速生长、吸收效率高的特点,在废水处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研究表明,铜绿微藻在处理含硝酸盐废水时,可以将废水中的硝酸盐转化为蛋白质和脂肪酸,实现废水的高效净化。
2.2 钾藻钾藻是一种适应性较强的微藻,可以在不同废水环境中生长。
研究表明,钾藻在处理含氮废水时,能够高效吸收废水中的氮源,降低废水中的氨氮含量。
此外,钾藻还可以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生物质,具有较高的能源回收效率。
2.3 斑藻斑藻是一种适应性较强的海洋微藻,具有高效吸收废水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能力。
研究表明,斑藻在处理含磷废水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可以将废水中的磷转化成有机物,降低废水对水体的富营养化效应。
三、微藻处理废水的关键技术3.1 光照光照是微藻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能源来源,对微藻的生长和废水处理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微藻养殖废水处理及其资源化利用技术

微藻养殖废水处理及其资源化利用技术一、背景介绍微藻是一类单细胞的藻类,具有高生长速度、易培养、多样性强等特点。
微藻养殖是一种新型的生产模式,其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元素,如果不加处理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
因此,利用微藻养殖废水进行资源化利用,不仅能够解决污染问题,还可以获得经济效益。
二、微藻养殖废水的处理方法1、生物处理法生物处理法是将微生物应用于微藻养殖废水的处理中,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元素分解,从而实现废水的净化。
该方法具有处理效果好、成本低等优点,但处理时间较长,需要占用较大的土地面积。
2、化学处理法化学处理法是将化学药剂应用于微藻养殖废水的处理中,通过化学反应的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元素分解,从而实现废水的净化。
该方法具有处理时间短、占用土地面积小等优点,但成本较高,且化学药剂的使用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3、物理处理法物理处理法是将物理手段应用于微藻养殖废水的处理中,通过物理过滤、沉淀、氧化等方式,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元素分离出来,从而实现废水的净化。
该方法具有处理效果好、成本低等优点,但需要占用较大的土地面积。
三、微藻养殖废水的资源化利用方法1、微藻生物质的利用微藻生物质是指微藻中的有机物质,通过将微藻进行干燥、压缩等处理,可以获得微藻生物质。
微藻生物质可以用于制备生物燃料、生物肥料等产品。
2、微藻油的利用微藻油是指微藻中含有的油脂,通过将微藻进行萃取、精制等处理,可以获得微藻油。
微藻油可以用于制备生物柴油、生物润滑油等产品。
3、微藻蛋白的利用微藻蛋白是指微藻中含有的蛋白质,通过将微藻进行提取、加工等处理,可以获得微藻蛋白。
微藻蛋白可以用于制备食品、饲料等产品。
四、微藻养殖废水处理及其资源化利用技术实例以某养殖场为例,该养殖场采用微藻养殖技术进行生产,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元素。
为了解决废水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该养殖场采用生物处理法对废水进行处理。
基于微藻培养技术的污水处理

基于微藻培养技术的污水处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污水越来越成为环保领域的焦点。
对污水的处理与回收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
然而,传统的污水处理方式一般采用沉淀、生物处理等技术,其处理效率和水质回收利用率都有一定局限。
基于此,微藻培养技术作为新型污水处理技术逐渐受到关注。
一、微藻培养技术简介微藻是一类微小的浮游植物,体积小,营养成分含量高,在水中生活和繁殖。
由于其较高的生物量生产率和多元的生物活性成分,微藻在环境保护、农业、食品、医药和新能源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微藻与传统的污水处理技术的不同之处在于,微藻污水处理系统不需要大量空间,可在自然光照下生长,且能够同时完成氮、磷等污染物去除和CO2吸收和转化。
因此,微藻培养技术被认为是一种能够有效处理污水的新型技术。
二、微藻污水处理的机制微藻对污染物的吸收和去除主要有以下途径:(一)吸收与光合作用:微藻在光照下可以吸收污染物中的营养物,如氮、磷等,并将其转化为微藻需要的有机物和分子氧,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二氧化碳,从而改善水体生态环境和提高水质。
(二)吸附:微藻表面具有许多特殊物质,可以吸附各种化合物、元素离子和生物质,实现对废水中的有机和无机物的吸附。
(三)生物降解:微藻可以利用废水中含有的污染物作为营养源,通过代谢作用降解它们。
三、微藻污水处理应用现状微藻培养技术在污水处理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城市污水处理、生物燃料生产以及蓝藻毒素等其他方面。
在城市污水处理方面,许多实验表明,微藻能有效去除废水中氮、磷等元素,并且可以将废水中的有机物降解,进一步提高废水处理效率。
近年来,微藻处理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处理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在生物燃料生产方面,微藻可以用来生产油脂、生物柴油等生物能源,在未来的生物燃料行业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另外,各国学者还进行了关于微藻生产蓝藻毒素的研究,为建立蓝藻毒素的监测和治理体系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猪场沼液微藻净化前的营养优化

猪场沼液微藻净化前的营养优化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猪场沼液是猪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弃物,在处理不当的情况下会产生污染环境的问题。
而微藻在沼液处理中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微藻的生长和净化效果也与沼液中的营养成分有直接关系。
在猪场沼液微藻净化前,对沼液中的营养进行优化对于微藻的生长和净化效果至关重要。
在进行沼液中营养优化时,需要了解沼液中的主要营养成分。
猪场沼液主要含有氮、磷、钾等大量的营养成分,同时也包括有机物质、微量元素等。
氮是微藻生长的重要营养元素,但过高的氮浓度会导致微藻生长过度而影响净化效果;磷是微藻细胞的主要结构成分,但过多的磷会导致沼液中产生浓度过高的磷化物,影响环境;而钾则对微藻的生长和代谢有促进作用,但过量的钾会抑制微藻的生长。
因此在优化营养时,需要合理调整这些营养元素的比例,以满足微藻生长和净化的需要。
针对营养优化的需要,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进行猪场沼液中的营养优化。
首先是通过生物发酵技术和分离技术将沼液中的氮、磷等元素分离提取,然后再进行配比,调整营养比例,保证微藻的营养需求。
可以在适当的条件下通过添加适量的微量元素来促进微藻的生长,提高净化效果。
也可以根据沼液的实际情况对猪场沼液进行稀释或稀释处理,减少过高的营养物质浓度,从而减缓对微藻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通过对猪场沼液中的营养成分进行优化,可以更好地促进微藻的生长和提高净化效果。
营养优化不仅对于微藻的生长和净化效果有显著的影响,同时也对猪场环境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调整沼液中的营养比例,能够有效减少沼液中的有害物质产生,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科学利用微藻对沼液进行净化,也可有效提高沼液资源的综合利用价值,推动猪场的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
研究猪场沼液中的营养优化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篇示例:猪场沼液是猪场产生的一种有机污染物,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若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科技成果——微藻处理畜牧业养殖废水资源化利用技术

科技成果——微藻处理畜牧业养殖废水资源化利用技术技术开发单位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适用范围畜牧养殖业废水、发酵沼液以及水产养殖等废水处理成果简介微藻通过光和作用将废水中多种氮、磷化合物(无机、有机)吸收转化为蛋白质,脂肪酸,色素等机能性有机物质;选用不同的藻株最终可以产生富含不同的机能性成分的微藻产品;用微藻对污水进行处理,既能有效降低废水中N、P等造成河川富营养化的污染物浓度,同时获得的高附加值藻作为饲料原料喂养畜禽,提高畜禽的经济价值;整体系统可实现氮磷的资源化循环利用,降低废水的排放量,为养殖户创造更大经济效益。
工艺流程1、畜牧养殖废水首先经过沼气发酵系统,生成日常生活所用沼气、固体肥料以及沼液;2、沼液经过固液分离预处理降低浊度;3、稀释预处理后的沼液到一定浓度;4、稀释后沼液进入微藻养殖系统,作为微藻培养液提供微藻生长所需营养盐,微藻光合作用生长吸收氮磷;5、微藻生长到一定浓度时进行藻液分离采收;6、分离的固相藻泥干燥加工成饲料原料使用,同时分离的清水回收用于绿化、冲洗畜禽圈舍以及稀释沼液实现循环利用。
关键技术利用高效低成本微藻养殖系统,通过光合成微藻将废水中N、P 资源化,减少造成河川富营养化的废水排放量。
选用可以生产具有不同机能性成分的微藻藻株,加工为高价值饲料原料,通过提高产品的经济价值,提高整体设备投资效益。
藻液分离清水循环利用,节省大量用水。
本系统导入可实现畜禽养殖废水的生态循环,为养殖业创造经济价值,可适用于大规模畜禽养殖场。
典型规模可以根据处理废水量,产出微藻饲料原料需求量进行量身定做,例:日处理1吨,10吨等,均可以设计。
应用情况在河北省廊坊市已经建成微藻养殖规模30立方的畜禽养殖废水规模化处理系统,处理能力测试已经完成,与相关大型养殖企业正在商谈示范。
典型案例(一)项目概况微藻养殖处理畜禽养殖废水处理及回用设施:设计日处理废水量1m3/d,污水来源于畜禽养殖场沼气发酵后沼液,2014年4月开工建设,于2014年7月完成调试并建成投产,连续运行3个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藻贴壁培养对沼液废水的处理效果程鹏飞;王艳;杨期勇;刘德富;刘天中【摘要】The purification effect of swine wastewater treated by Scendesmus dimorphus and Chlorella pyrenoidosa with attached culture was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It was shown that the 2 strains could grow well in swine wastewater and the biomass of Scendesmus dimorphus and Chlorella pyrenoidosa reached 6. 26 and 6. 08 g·m-2·d-1 , respective-ly. Meanwhile, the lipid content in the 2 strains was 34. 6% and 31. 4%, respectively, which was comparable with those cultivated in BG11 medium. Notably, attached culture of Scendesmus dimorphus and Chlorella pyrenoidosa could treat swine wastewater efficiently.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ammonia nitrogen (NH3-N), total phosphorus (TP) and COD was 96. 59%, 74. 52% and 72. 47%, respectively, by Scendesmus dimorphus and 94. 90%, 73. 55% and 71. 40%, respectively, by Chlorella pyrenoidosa. Based on the results, a process combining algae-based wastewater treatment with attached cultivation and biodiesel production was proposed to treat swine wastewater.%以产油藻类栅藻、小球藻为研究对象,通过贴壁方式考查微藻处理养猪沼液废水的效果.结果表明,栅藻、小球藻均能在沼液中较好生长,其生物产率分别是6.26、6.08 g·m-2·d-1,与在正常培养基上(BG11)相当.栅藻、小球藻在沼液中培养,藻细胞油脂积累分别占细胞干重的34.6%和31.4%,与正常培养基相差不大.栅藻、小球藻均能较好净化废水中主要污染指标氨氮(NH3-N)、总磷(TP)及化学需氧量(COD),栅藻的去除率分别是96.59%、74.52%和72.47%,小球藻去除率分别是94.90%、73.55%和71.40%.本研究将产油微藻培养和养猪沼液废水处理相结合,研究结果可为藻类生物燃料生产及沼液废水资源化利用等提供理论基础.【期刊名称】《浙江农业学报》【年(卷),期】2017(029)009【总页数】6页(P1564-1569)【关键词】微藻;贴壁培养;沼液【作者】程鹏飞;王艳;杨期勇;刘德富;刘天中【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湖北武汉430072;九江学院鄱阳湖生态经济研究中心,江西九江332005;九江学院电子商务学院,江西九江332005;九江学院鄱阳湖生态经济研究中心,江西九江332005;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湖北武汉430072;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703当前,生猪养殖废水主要采用厌氧发酵产沼气处理技术,该方法在废水净化效果与经济效益方面均有一定优势,但处理后的沼液仍含有丰富的氮、磷等大量元素及各种微量元素[1-2],成分复杂,较难处理。
传统的“猪-沼-果”“猪-沼-鱼”等沼液利用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土壤肥力,改善果蔬与鱼苗的生长品质;但是这些沼液的规模化利用方式面临消纳土地不足及农户不接受等问题,加大了养殖污水处理难度,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3-4]。
因此,沼液废水的处理迫切需要能够资源化利用的集成技术。
猪粪沼液废水中含有大量藻类生长所需的氮、磷以及其他营养物质,将养猪沼液废水净化与微藻的培养相结合,既可以达到排放标准,降低沼液处理成本,又可以节约微藻的培养成本,同时还可利用微藻生物质中的高附加值产物[5-6]。
但是,传统的液体悬浮培养(如跑道池等)处理沼液因占地面积大、处理效率不高、条件不易控制、采收成本较高等问题一直未能被大面积推广应用。
Chiu等[7]将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 YSW-04)在传统的光反应器(PBRs)中进行悬浮培养,以净化沼液废水,结果藻细胞生长受到抑制,生物产率较低,而且培养后的藻细胞需离心分离才能最终净化水质,效果欠佳。
贴壁培养是一种依据光稀释与固定化的原理,将藻细胞与培养基相分离,并固定在一定的生物膜材料上,极少量的培养基液体通过附着多孔材料的背面或内部滴入,使藻细胞处于半干湿润状态,并在一定光照强度与营养盐浓度下进行生长的培养方式(图1)[8]。
利用贴壁方式培养微藻处理沼液废水,因反应装置的特殊性,培养结束后可省去藻细胞离心的高能耗过程,降低成本。
在众多微藻中,栅藻(Scendesmus dimorphus)、小球藻等在培养过程中可积累较多油脂,且对污水耐受能力强,是较为理想的净化污水的藻种资源[9]。
本研究拟采用贴壁方式培养栅藻、小球藻,考查藻细胞在沼液废水中生长、油脂积累情况,及对NH3-N、TP、COD的去除效率,以期探索出一种利用栅藻、小球藻贴壁培养处理养猪沼液废水的方法,为沼液污染控制及现代畜禽产业发展提供“绿色生态”途径。
1.1 藻种与培养基试验所用栅藻、小球藻藻种由湖北工业大学实验室保藏。
2种微藻液体种子培养过程所用培养基为BG11培养基[10]1.2 沼液废水试验前期,采集武汉地区多家养猪场沼液废水,并进行指标测定,综合沼液指标、废水稳定性与连续性及场地的便利性等因素,选用武汉某畜禽企业某地区经厌氧发酵后的养猪沼液废水作为处理对象。
取水时间为2016-07-16 T 10∶00。
废水经自然沉降2 d后,取上清液,测定其初始氨氮(NH3-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分别为302.1、31.0、563 mg·L-1。
1.3 反应器与培养方法试验所用反应器为玻璃柱式反应器,内直径0.05 m,柱高0.55 m,反应体积0.9 L。
反应器内部布置直径5 mm的玻璃通气管,混合有1.5% CO2(V/V)的压缩空气(0.1 MPa)通过通气管从反应器底部曝气,搅动藻液并补充碳源。
前期研究显示,光照强度100 μmol photons·m-2s-1下藻细胞生长较好。
为了考查试验条件下微藻生长的最高效率,2株藻类培养过程中均采用连续光照,培养柱表面光强100μmol photons·m-2s-1,培养温度(25±1)℃。
贴壁培养反应装置如图1所示,将长0.4 m、宽0.2 m、厚3 mm的玻璃板置于0.5 m×0.3 m×0.05 m的玻璃腔中,玻璃板的一面附有滤纸,并接受正上方的光照。
将2株藻种分别接种于醋酸纤维素膜上,贴于附着在玻璃板的滤纸上,将附有藻种的玻璃板放入玻璃腔室内。
为保障玻璃腔室内的环境稳定,用保鲜膜封住玻璃腔的一面,2 L培养基液体通过循环泵滴加(循环使用)。
为了使培养液更均匀地渗入藻细胞内,将玻璃培养腔放置一定角度,荧光灯置于培养腔正上方提供光源。
用沼液废水进行贴壁培养时,不通CO2,以空气鼓泡代替;用BG11培养基进行贴壁培养时,正常通CO2,其他培养条件相同。
1.4 分析方法1.4.1 藻细胞生物量测定将0.45 μm、直径50 mm的醋酸纤维滤膜煮沸3次后,在105 ℃烘箱中烘至恒重(m1),将待测藻样用去离子水冲至烧杯中,并倒入抽滤装置中抽至已称重的滤膜上(面积10 cm2),将附着藻的滤膜放入105 ℃烘箱中烘至恒重(m2),用分析天平称量可得藻样生物量(m)(g·m-2)。
m=(m2-m1)×1 000。
1.4.2 藻细胞油脂含量测定藻细胞总脂含量的测定采用改进的氯仿-甲醇法[11]。
收集藻细胞,用一定量蒸馏水冲洗离心后冷冻干燥。
称取50 mg(重量W1)藻粉于研钵中,加入200 mg已烘干的石英砂,研碎后加入5 mL甲醇、2.5 mL氯仿,高速振荡5 min。
摇床培养12 h,离心,取上清7.5 mL至新管1。
向固相中再加入5 mL甲醇、2.5 mL氯仿,高速振荡5 min,摇床培养2 h,离心,取上清7.5 mL至新管1,加入5 mL氯仿和9 mL质量浓度1%的NaCl,保证最终体系为甲醇∶氯仿∶1%NaCl=2∶2∶1.8(体积比),振荡混匀。
将新管1于8 000 r·min-1离心10 min,去上清,下层液转移入20 mL干净玻璃管(已称重W2)。
61 ℃水浴下氮吹,氯仿被吹干后,于105 ℃烘3 h,冷却后,称重(W3)。
总脂含量(%)=(W3-W2)/W1×100。
1.4.3 NH3-N、TP及COD测定取贴壁培养循环装置中沼液废水,每2 d取样1次,分别测定NH3-N、TP及COD。
氨氮采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 535—2009)测定;总磷采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 11893—89)测定;COD采用重铬酸钾氧化处理法(GB 11914—89)测定。
1.5 数据分析试验数据采用SPSS 10.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one-way ANOVA),对有显著(P<0.05)差异的处理采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
2.1 对栅藻、小球藻生长的影响将对数期栅藻、小球藻种子液接种于贴壁反应器中,每2 d取样1次,培养8 d后考查栅藻、小球藻在沼液废水中的生长情况,并与BG11培养基条件下(正常培养)的生长情况进行比较(图2)。
栅藻在养猪沼液废水原水中能较好生长,尤其在培养前2 d,生长较快,生物量明显高于正常培养。
培养8 d后,沼液废水中栅藻生物量与正常培养无明显差异。
小球藻在沼液废水中的生物产率为6.08 g·m-2·d-1,高于正常培养下的生物产率(5.45 g·m-2·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