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家砂砾岩体地震反射特征研究
砂砾岩体沉积旋回划分及对比方法——以济阳坳陷盐家地区沙四段上亚段为例

砂砾岩体一般为事件性沉积 , 具有沉积速率快、
厚度大 、 岩性 差异 不 明显 、 向分 布 不稳 定 、 横 内部 结
・
油气地 质 ・
砂 砾 岩体 沉 积 旋 回划 分 及对 比方法
— —
以济 阳坳 陷 盐 家地 胜利油 田分公司 地 质科 学研究 院, 山东 东 营 2 7 1 ) 5 0 5 摘要: 针对砂砾岩体纵 向和横 向对 比难度大、 严重制约油气勘探 的实际问题, 系统 总结建 立 了一套砂砾 岩体 沉积旋
湖相 泥岩 。扇 缘 亚 相 主要 为 厚 层 泥 岩 夹 薄 层 粉 砂 岩 、 细砂岩 。 粉
洪水 携带 大量粗 碎 屑物 质 沿 古 冲 沟入 湖 , 断 层下 在 降盘 广泛发 育近 岸水 下扇 砂 砾 岩体 J 。这 种 砂砾 岩体 与湖相 烃源 岩 呈指 状 接 触 , 断 陷湖 盆 陡坡 带 是
层对比的砂 砾岩体旋 回划分对 比方 法。该方法成功应用于济阳坳陷盐家地 区沙 四段上亚段 , 将其划分 为 8个 中期 旋 回, 并通过井 间地层对比建立 了等时地 层格 架, 有利地指 导 了该 区的油 气勘探。 关键词 : 砂砾岩体 ; 回划分模 式; 旋 时频分析 ; 曲线重构; 四段上亚段; 沙 盐家地 区; 济阳坳 陷
相 。通 过岩 心观察 分析 , 岸水 下 扇扇 根 主要 近 发育 主水道 微相 , 以大 套块状 杂基 支撑 砾岩 为特征 , 沉积 物杂乱 堆积 , 砾石 多呈棱 角状 , 具有 重力 流近源 快速 堆积 的特点 , 且多 期连续 叠置 , 期次 间常 缺乏正 常湖 相泥岩 沉积 。扇 中主要 发育辫 状水 道 和水 道 间
盐家油田深层砂砾岩储层岩性自动识别新技术

中图 分 类 号 :P 3 . 4 6 18 文献 标 识 码 :A
A w e h d o t l g t m a i d ntfc to o e utnie Bo Ne M t o fLiho o y Au o tc I e iia i n f rDe p Gl e t dy
Ab ta t I sdfiu tt d n i ih lg o e p g u e i o y b c u eo ifr n o pe sr c : ti i c l o ie tf l o o yf rd e lt nt b d e a s fdfe e tc m lx f y t e
基 于 以上 分 析 , 用 AC、 N、 NL、 立 岩 性 选 DE C R 建
识别 曲线 ( 图 2 。 见 )
l
R 曲线 岩 性 自动 识别 方 法 A
以储 层 矿物 成 分 为 基 础 , 岩 心 、 从 录井 、 磁 共 核
1 1 技 术 思路 . 振测 井 、 电成像测 井 人手 , 过对 常规 测井 资料 和 岩 通
a o gn llg ig.ee to i gn o lcr -ma i g lg
0 引 言
盐家 油 田深层 砂砾 岩油 藏位 于东 营 凹陷北 部 陡
坡带 , 能环境 下快 速堆 积 的水 下 冲积 扇砂 砾 岩体 高 纵 向叠置 , 向上沉 积旋 回变 化频 繁 , 横 岩性 和粒 度在 纵横 向上 变化快 , 主要有 砾岩 、 砾状 砂 岩 、 砾砂 岩 、 含 泥岩等 , 间地 层 对 比 困难 。砂 砾 岩保 留 了部 分 母 井 岩片麻 岩 的性质 , 成地层 放 射性 物质 含量 高 , 造 自然
叠前地震反演预测民丰地区沙四段盐下砂砾岩体含油气性

第2 期
油
气
地
质
与
采
收
率
Vt , 1 . 20.N0 . 2
2 0 l 3 3 J J
P et r o l e u m Ge o l o g y a n d Re c o v e r y Ef f i c i e n c y
Ma r  ̄ 2 01 3
叠前地震反演预测 民丰地 区沙 四段 盐 下砂砾岩体含油气性
李桂梅
( 中国石化胜利油 田分公司 地质科学研究院 , 山东 东营 2 5 7 0 1 5 )
摘要: 利用 叠后地 震反 演进 行油气检测存在 一定 的局 限性 , 因此提 出 了利 用叠前地震反 演预 测 民丰地 区沙 四段盐
上, 相对 于上 覆 盐 湖 沉 积 地 层 , 砂 砾 岩 体 层 速 度 明 显偏高 , 并 随埋 深 增 加 而 增 大 , 由于砂 砾 岩 体 与 围 岩 之 间 的波 阻 抗 差较 大 , 因此 , 叠后 波 阻抗 反 演 能
够 较 好 地 反 映 砂 砾 岩 体 的 宏 观 分 布 。 当砂 砾 岩 体
下 砂 砾 岩 体 的含 油 气 性 。 首 先 , 通过岩石地球 物理特征分析 , 求 取 目的层 段 的 密度 、 纵波速度 、 横 波 速 度 和 泊 松 比
等参数 ; 然后 , 通过 正演模拟 分析气层在 叠前地震道 集上 的响应特征 ; 最终 , 根据 交会分析 技术 , 对 比了截 距一 梯 度、 速度一 密度 、 拉梅常数一 剪切模量和速度一 泊松 比等参数对油气检测 的适用性 , 优选对研究 区储层含油气性 比 较敏感的拉梅常数和泊松 比作为反演参 数。通 过叠前地 震反演 , 分析 了敏 感参数对气层的判识程度。应用结果表 明, 通过对 叠前地 震反演提取 的拉梅 常数和剪切模量 2 组参数进行交会解释 , 气层反射特征 与丰深 1 井砂砾岩体 实 钻结果吻合较好, 预测有利含气面积为 1 0 9 k m , 天然气资源量 为2 9 0 x 1 0 m 。
小波变换在砂砾岩体期次划分中的应用——以胜利油田盐22块为例

测井 曲线 的选取 是 小波变 换 的重 要环 节, 系着 关 能 否准 确 识 别层 序地 层 岩 性突 变 界面 。对于 砂 泥岩 剖 面。 管多 种测 井 曲线得 出的变 换结 果在 形态 上不 尽
同, 岩 性旋 回界面 的响应基 本 一致 。 自然伽 玛 曲 但对
32 小波 函数 的选择 .
新
疆
地
质
界
图 l 盐家油田盐 2 2块 储 层 对 比图 F g1 Reev i reainma f lc a 2 a j le i. sr or orlt po okY n 2i Y ni Oi l c o B n a f d i
1 粒岩 ;. 状砂 岩 、含砾 中砂 岩;. . 粗 2 砾 3泥质 粉砂岩 ; ;
一・ 一、 / 童 ~
<
( j/ 、 【 Z ?、
~ ~
. -
1
I
3
J \ — —
~
大 , 为大 尺度旋 回, 称 反之 称为 小尺度 旋 回 。不 同尺度 中子 密度 , 层 中热 中子 和超 热 中子 密度 分布 主要 决 地 J 中 对 应 的小波 变化 系数 曲线突 变 点或突 变 区域 , 映不 定于 岩石 对 快 中子 的减 速 能力 即 含氢 量 。因此 , 反 同级别地 层形 成环 境突变 , 以此确 定地 层期 次界 面 。 子测井 响 应与 岩石 孔 隙 中氢 元 素含 量密 切相 关, 能准
成 熟度低 , 泥质 含 量变 化大 。砂 砾岩 母 岩成 分 中钾长
。
第 3 0卷
第 3期
赵 培帅: 小波 变 换 红 砂 砾 岩 体 期 次 划 分 t 的应 用— — 以胜 利 油 田 盐 2 f 2块 为 例
盐家油田永921块沙四上砂砾岩储层特征研究

关键 词 : 砂砾岩 ; 储层特征 ; 主控 因素 ; 沙四上 亚段 ; 盐 家油田 中图分类号 : T E 1 2 2 .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6 5 3 5 ( 2 0 1 4 ) 0 1 — 0 0 3 1 — 0 4
收稿 日期 : 2 0 1 3 0 7 1 9 ; 改 回日期 : 2 0 1 3 1 0 2 0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 陆相湖盆斜坡带顺坡流与沿坡流相互作用机理及沉积构型响应” ( 4 1 0 7 2 0 8 4 ) 作者简介 : 王艳 红( 1 9 7 3 一) , 女, 高级工程师 , 1 9 9 7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 石油与天然气专业 , 2 0 1 2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 矿产普查 与勘探 专业 , 获博士学位 , 现从 事油气 地质研究工作 。
此, 开 展盐 家油 田砂 砾 岩储 层 特征 、 分 布及 影 响 因
砂砾 岩储 层储 集 空 间类 型 比较复 杂 。根 据
铸体薄片鉴定和扫描电镜等资料 , 结合其成 因机理 和形态特征 , 研究区沙四上亚段砂砾岩储集空间类
型主要 为孔 隙型 , 裂 缝 型少 见 , 其 中孔 隙可 以划 分 为原生 孔 隙和次 生孔 隙两 大类 卜 J 。原 生孑 L 隙在 区 内主要 以粒 间孔 隙为 主 ( 图1 ) ; 次 生孔 隙是 研 究 区内的主要孔 隙类 型 , 包括粒 间溶孔 、 粒 内溶 孔 ( 图1 ) 、 铸模孔 及 胶结 物溶 孔 。 毛管压 力实 验数 据统 计分 析 , 永9 2 1块沙 四段 砂 砾岩 储 层 渗 透 率 分 布 差 异 性 较 大 , 变 异 系数 为 0 . 8 7, 喉道分 选程 度差 ; 喉 道大 小 比较分 散 ; 砂 砾 岩 储 层 最 大孔 喉半 径 为 1 . 4 5~1 6 . 7 0 m, 孔 喉半 径
地震反射地层解释与岩石圈结构分析

地震反射地层解释与岩石圈结构分析地震反射地层解释是地震勘探中的一项重要技术,通过分析地震波在岩石圈中的传播和反射特性,可以推断出地下岩层的构造和性质。
岩石圈结构的分析则是基于地震反射地层解释的结果,进一步研究地壳、地幔和地核等地质结构的形成和演化。
一、地震反射地层解释原理及方法地震反射地层解释主要基于地震波在不同介质界面上的反射、折射以及散射等现象进行分析推断。
常见的地震反射地层解释方法包括层析成像、地震井旁记录、地震剖面解释等。
层析成像是一种以地震记录为输入数据,通过复杂的计算过程,获得地下岩石层分布、形态以及性质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采用反演算法,通过反复迭代计算,得出最优的地下模型。
层析成像广泛应用于石油勘探领域,成为油气田勘探开发的重要手段。
地震井旁记录方法是在井筒周围放置地震接收器,记录地震波在井筒附近的传播情况。
通过分析井旁记录的地震数据,可以获取井周围地层的构造信息,辅助井位解释和油气储量评估。
地震剖面解释是指通过分析地震剖面数据,推断地下地层的性质和构造等信息。
地震剖面解释中常用的方法包括地震相的解释、快速扫描解释、振幅解释等。
这些方法对于地震记录中的反射强度、相位和频率等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地层的性质和变化。
二、地震反射地层解释在岩石圈结构研究中的应用地震反射地层解释为研究岩石圈结构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和方法。
通过分析地震反射地层解释结果,可以揭示地球深部岩石圈结构的某些特性。
1. 岩石圈地壳结构研究地震反射地层解释可以提供地壳的分布、厚度、速度等信息,为地壳结构的研究提供依据。
通过分析地震剖面数据,可以揭示地壳分界面以及地下构造的变化情况,进而研究地壳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2. 岩石圈地幔结构研究地震反射地层解释在研究岩石圈地幔结构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地震波在地幔中的传播和反射可以提供地幔的各向异性、速度横向变化等信息。
通过分析地震资料,可以研究地幔的物性参数、莫霍面以及地幔柱等岩石圈结构特征。
盐家油田砂砾岩体储层期次划分

A. }
”
{、
…
I
.
.
∞ 1
l
n^ I
l
工 一
图 5 A 故 障 二 次 故 障 电 流 正 常 路 径 : 相
(3 元) 0单
图6 A 故 障 L 端 子 箱 处 C、N 穿 后 二 : 相 H 击
次故障电流 路径 ( 3 0 单元 ) 3 分 析 总 结 . 0 单 元 线 路 保 护 第 一 次 动 作 跳 开 0 单 元 1 1 断 路 器 , 行 为 是 正 确 的 ; 0 单 元 线 路 保 护 第 1
层 界 面 识 别 推 广 到 非 取 心 井 、 具 有 常 规 测 井 开 始 ,对 应着 砂砾 岩体 的底 界 , 自然 电位 曲 资 料 的 井 或 具 有 成 像 测 井 的 普通 井 。 岩体储 层 多为快速 堆积 的产物 ,往 往岩性 成 线 明显 负异常,电阻率 曲线对应高 阻。 3 、沉 积 期 次 划 分 对 比成 果 ( 4) 厚 度 适 中 , 单 个 砂 组 厚 度 一 般 为 () 井 沉 积 期 次 划 分 1单 分复 杂 、成 熟度低 ,粒 径 变化 大、分选 差 , 泥质 含量 变化 大。其储 层的 复杂性 ,造 成储 2 0 左右 ,小层厚度在4 一 O 0m O 7 米左 右;并结合 在 研 究 区单 井岩 石相 划 分 的基 础 上 和 层 划分 、岩 性识 别 、各 种地质 参数 的计 算 、 含 油性 与 油 水 系 统 特 征 。 单 井 沉 积 界 面 识 别 的 基 础 上 ,根 据 沉 积 旋 回 流体 识别 等方 面存 在较 大困难 ,储 层沉 积期 ( )在 地 震 反 射 上 , 地 层 的底 界 面 对 应 特 征 , 划 分 了全 区 3 5 4口井 的 单 井 沉 积 期 次 , 中 共 划 分 出 4 层 组 1 个 小 层 , 砂 组 厚 度 在 砂 5 次 及 内幕认 识 不清 楚 , 储 层 综合 评 价 难 度 强一 相轴 大,笔者 以沉积 旋 回为基础 , 以岩 电特 征 为 2 沉 积 期 次 界 面 识 别 、 1 0 2 0 间 , 小 层 厚 度 在 4 一 O 之 间 , 小 0— 6 之 O 9米 主 , 辅 助 以 含 油 性 ,对 盐 家 油 田 深 层 砂 砾 岩 ( )砂 组 界 面 识 别 1 层平均厚度5米左右 。 O ( ) 多井 沉 积 期 次 对 比 2 体 进 行 了 期 次 划 分 , 为 后 期 开 发 建 立 了 统 一 砂 组 界 面 在 多 种 资 料 上 均 有 较 好 的 响 标准 。 应 ,可 以利 用地震 、常 规测 井 、成像测 井 资 小层细 分对 比方法 和准 则 :在逐 级对 比 关 键 词 :砂 砾 岩 ; 沉 积 旋 回 ; 期 次 划 分 料 、 岩 心 、 录 井 等 资 料 识 别 沉 积 界 面 。 在 沙 的追 索下 ,完成 了砂 组后进 行 小层级 别的沉 1 沉 积 期 次 划 分 原 则 、 四 上 顶 底 界 面 控 制 下 , 多 种 资 料 综 合 应 用 识 积 期 次 对 比 。 盐 家 油 田沙 四 上 砂 砾 岩 体 属 于 近 岸 水 下 别 砂 组 沉 积 界 面 。 砂 组 沉 积 界 面 代 表 一 个 中 在 小 层 对 比 过 程 中 , 由 点 ( 准 井 ) 到 标 对 对 扇 沉积 ,主要 以砾岩 、细砾 岩 、砾状砂 岩 、 期旋 回界面 ,一般 情况 下砂 组底 部 以大 套粗 线 ( 比剖面 ) ,再 由线 到面 ( 比剖面骨 含 砾 砂 岩 为 主 , 夹 灰 色 泥 质 砂 岩 和 深 灰 色 泥 碎屑沉 积物 与下 伏泥岩 呈突 变接 触 ,在地 震 架 网及全 区各井 ),合理 准确 地进行 小层 对 岩。纵 向上各 套扇 体相互 叠置 ,旋 回明显 。 剖 面 上 表 现 为 强 的 地 震 反 射 , 而 砂 组 内 部 波 比 , 完 成 全 区各 井 的 小 层 对 比 , 并 进 行 闭 合 为此 ,其 地 层划 分 以沉 积 旋 回 为 基 础 , 以 形是 一组波 形特 征相似 的波 组 ,这是 目前 研 验 证 ,在 全 区 建立 l 条骨 架 对 比 剖 面 。 2 在 连 井 对 比 的 基 础 上 , 采 取 追 踪 和 交 岩 电 特 征 为 主 , 辅 助 以含 油 性 。 划 分 原 则 如 究区 在三维 地震 资料 上可识 别 的最 小单元 的 叉 对 比相 结 合 的 方 法 提 高 对 比 精 度 , 并 结 合 下。 沉积界面。 ( ) 以沙 四 上 顶 部 稳 定 的 泥 岩 为 标 志 1 ( ) 小层 界 面 识 别 2 地 震 剖 面 , 尽 量 确 保 地 层 对 比 等 时 以 避 免 穿 由于地 震资 料 品质 的 限制 ,盐 家油 田地 时 。 层 ,在 标 志 层 控制 下进 行 全 区 期 次 划 分 对 各期砂 砾岩 体均 具有 下部 富砂 、砾岩 , 比。 震 上 可 识 别 最 小 的 沉 积 界 面 为 砂 组 界 面 , 小 上 部 富 泥 或 砂 泥 互 层 特 征 : 正 旋 回 结 构 非 常 ( ) 以 砂 砾 岩 的 分 布 及 沉 积 旋 回性 为 基 层 界 面 只 能 靠 精 度 更 高 的 岩 心 、 成 像 测 井 、 2 础 , 各 期 ( 每 套 ) 砂 砾 岩 体 顶 部 有 较 大 厚 常 规 测 井 资 料 来 识 别 。 对 取 心 井 可 以 通 过 岩 明 显 。但 在 各 井 上 , 同 一 套 的 砂 砾 岩 厚 度 、 或 度的泥岩隔层。 心 观 察 、 成 像 资 料 结 合 常 规 测 井 资 料 共 同 识 砂 / 比 均 完 全 不 同 ;这 符 合 湖 岸 线 迁 移 规 律 泥 ( ) 岩 电 特 征 明 显 。 以 自然 电位 和 深 侧 别 界 面 , 通 过 研 究 岩 相 与 图 像 的 相 互 标 定 , 3 与 时 间 地 层 对 比 原 则 , 突 破 了 “ 对 砂 、 泥 砂 向 电 阻 率 测 井 曲线 为 主 , 辅 以 中 子 测 井 曲 线 常 规 测 井 与 成 像 测 井 的 相 互 标 定 , 可 以将 小 对 泥 ” 限制 , 也 真 实 反 映 了地 下 地 质 情 况 。
基山砂岩体与盐家砂砾岩体储层特征分析与测井评价

石
油
仪
器
21 0 0年 0 4月
P T 0 U N T U E T E R I M ISR M N S
率 小于 1 0×1I m 。孔 隙度 下 限 为 6 , 透 率 下 03 % 渗
限为 0 5×1 一 m 。 . 0 肚
振 测井 基本不 受岩 石 骨架 的影 响 , 以提 供 比较 准 确 可
1 1 岩 性特 征 .
基 山砂岩 体为 较 深 水 环 境 下 沉 积 物 , 石 颗 粒 普 岩
遍较 细 , 以细 、 粉砂 岩 为 主 , 度 主要 分 布在 0 1 m 粒 .5 m
~
_ 芝 函
一
~
2 O 2 5
荣
●
0 2 T之 间 , 分 主要 为石 英 和长石 , 有 较高 结 .5ml l 成 具
1 0~ u l n 。
两种类 型 油藏 的储 层岩 性 、 性 和 孔 隙结 构 特 征对 比 物 分析 , 示 两地 区油 藏特 征差 异 的原 因 , 揭 并针 对不 同的 油藏特 征提 出测 井评 价 时选 用 的测井 项 目和适 用 的方
法。
I - 盐家砂砾岩 1
.
1 储 层 特 征
油 藏在岩 性 、 物性 、 干层 界限 以及 储层 产 能等诸 多 方 油 面存 在很 大差 异 , 些 差 异 的存 在 使 测 井 评 价 这 两 种 这
不 同类 型 的油藏 时 也存 在着 较 多差异 。本文 通过 对 这
n, l由于岩性 细、 埋藏深 、 构成熟度 高, 结 物性 普遍较
差 , 心分 析孔 隙度 主要分 布 8 ~2 %之 间 , 图 1 岩 % 0 见 , 平 均 为 1 .%; 透 率 分 布 在 0 1 48 渗 .6~1 8×1- m 03 , 主要 分 布 区 间 为 0 2~3×1 I m 。通 过 对 岩 心 实 . 03 验 、 油 、 磁共 振 、 试 核 离心 实验 数 据分 析 , 定 了物性 的 确 下 限值 : 隙度 下 限 为 1 .% , 孔 3 1 渗透 率 下 限为 0 6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家砂砾岩体地震反射特征研究
【摘要】盐家-永安地区位于东营凹陷北部东段,北为陈家庄凸起,南临民丰洼陷、永安镇隆起,区域形态向南倾没。
通过对该地区储层的精细描述,明确该地区储层储层发育类型。
然后通过地震反射特征分析,进行深度域与时间域地震反射特征对比,认为叠前深度偏资料更准确的反应了砂砾岩体的形态,可以有效的识别砂砾岩体速度陷阱,精细落实砂砾岩体构造,大大提高了圈闭预测精度。
【关键词】砂砾岩体地震反射特征速度正演深度偏移地震剖面时间偏移地震剖面
盐家-永安地区位于东营凹陷北部东段,北为陈家庄凸起,南临民丰洼陷、永安镇隆起,区域形态向南倾没。
该带砂砾岩体三维勘探始于1965年永1井的钻探。
该井在沙三段钻遇砂砾岩体,试油获23t的工业油流。
但当时由于区带勘探程度低,该类成因复杂的油藏并未列入勘探议程。
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东营凹陷开始成为具有较高程度的地区,这使包括陡坡带的砂砾岩体在内的岩性油藏成为勘探重点。
在这一阶段在北部陡坡带相继发现并开发了多个砂砾岩体油气藏。
如1995年完钻的盐16井钻遇沙三段扇体试油获109t的高产工业油流。
从构造上来说,北部陡坡带发育的盆倾断层和陈南断层对油气的运移起着关键作用,为油气的运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
储层、断层、不整合面三个重要因素,控制了砂砾岩体的成藏。
1 储层描述
北部陡坡带东段在沙三上发育多期的砂砾岩扇体(图1),这些扇体具有近源快速堆积的特征,其岩性混杂,分扇根、扇中、扇端三个亚相。
扇根部位以砂砾岩、砾状砂岩为主,粒度粗、分选磨圆差、颗粒堆积致密、岩屑含量高、填隙物含量高。
在后期压实作用下储层物性迅速变差。
扇中部位以粗、中砂为主,分选和磨圆较好,填隙物含量低。
石英、长石等刚性颗粒的含量增加可以有效抵御压实作用,有利于孔隙保存。
扇端部位以极细砂、细砂为主,分选中等,颗粒堆积致密,压实强,填隙物含量高。
一般说浅层砂砾岩体压实程度相比较中深层砂砾岩体较低,扇中亚相储层物性较好,更有利于油气成藏。
从构造上来说,北部陡坡带发育的盆倾断层和陈南断层对油气的运移起着关键作用,为油气的运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
储层、断层、不整合面三个重要因素,控制了浅层砂砾岩体的成藏。
根据分析研究,稠油主要分布在胜北、盐家、永北古鼻状构造带上,以超覆沉积为主,稠油主要分布在沙三上亚段近岸水下扇及馆陶组河道砂体中。
大型古冲沟的次级沟谷内的扇体大多具有背斜形态,断层的沟通有利于油气运移,可以形成良好的油气圈闭。
2 地震反射特征研究
根据已钻井的分析研究,浅层砂砾岩体在地震上表现为较为杂乱的反射。
通过利用相干分析,浅层砂砾岩体在相干图上表现为相关性较差,结合古地貌,分析认为浅层砂砾岩体有利发育条带为砂砾岩体沿基岩面100m—400m范围内。
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盐家—永安地区沙三段地震相分析,根据地震反射特征,将浅层扇体地震相分为三类,分别为弱反射、杂反射和连续性较好的中等反射。
扇体由沿物源方向依次发育扇端、扇中和扇根亚相,盐16和盐18井均位于扇中亚相。
结合沉积相与地震相的分析,明确了砂砾岩体识别特征,针对扇中亚相进行了砂砾岩体的识别追踪描述。
3 叠前深度偏资料应用
钻井资料证实:陡坡带地层变化快、岩性混杂,用统一的东营速度无法准确表征构造。
利用合成地震记录与VSP测井资料对砂砾岩体的速度进行了研究,分析显示砂砾岩体集中段速度明显增大,岩性变化明显影响速度,导致了砂砾岩体层位在地震上归位不准,预测偏差较大。
利用实钻井的分析资料,建立了北部陡坡带砂砾岩体的地质模型,进行了正演模拟(图2)研究。
根据模拟结果分析,叠前深度偏移资料相对于叠前时间偏移资料归位更准,描述更准确。
利用新处理的盐18叠前深度偏资料,在深度域对砂砾岩体进行了相关分析描述,与时间域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图3),认为叠前深度偏资料更准确的反应了砂砾岩体的形态,可以有效的识别砂砾岩体速度陷阱,精细落实砂砾岩体构造,大大提高了圈闭预
4 小结
(1)影响时间偏移剖面中砂砾岩体地震反射特征的因素主要是岩性速度,低速泥岩段、砂砾岩本身高速影响、以及盐岩、膏岩高速。
(2)盐家砂砾体在时间偏移剖面与深度偏移剖面上地震反射波组关系基本相同,反射及内幕特征基本类似,近岸水下扇内幕呈空白或杂乱反射,滑塌浊积扇呈连续的中强反射。
(3)深度偏移剖面在速度模型准确的前提下,成像准确,能够很好的还原实际的构造情况,地震反射形态更加真实可靠,特别是微幅构造和具有速度陷阱的地层回倾构造,能打破原来在时间剖面上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