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砾岩油藏储层沉积相特征研究
砂砾岩体储层岩石物理特征研究

理 特 征 是 开展 有 效储 层 预 测 的 重要 基 础 资料 ,本 文 选取 了 东营 凹 陷四 口井 的4 6 块样 品 ,针 对 不 同岩 性 的岩 石 进行 了岩 石 物 理 参 数 的 测试 分析 。 分析 认 为在 特 定 的 双岩 石 分布 在 不 同的 区域 ,对 于碎 屑 岩 ,样 品 颗 粒越 细 ,速度 也 越 低 双参 数 空 间识 别 岩 性 的 效果 优 于 单一 参 数 ,传 统 使 用 的单 参 数v p / v s 或P R也 可 以作 为 岩 性识 3 1 j 标 准之 一 以上 测试 分析 结 果为 砂砾 岩体 有 效储 层预 测奠 定 了基 础 。
关 键 词 砂 砾 岩体 纵 波速 度 横 波速 度 流体 替换 岩 石物 理 参数
利 用地 震 资 料 进 行 储 层 预 测 和 流体 识 别 一 直 是地 球 物 理 勘
力也随 之 增加 ,即不 同的深 度 , 目的层 声 波波 速 不 同 。根据 实验
探研究热点之一。地震技术识别有效储层的关键是因孔隙度变化
贯穿于有效储层预测和流体检测的各个环节。本文选取 了东营凹
陷的4 1 2 1 井 ( F S 1 ,F S 2 ,X L S 1 ,Y 2 2 2),共 采集 了4 6 块 岩 心 样
的增加引起的孔隙闭合效应很微弱,因此岩石波速随压力增大变
化 的幅 度变 小 。
3 不 同岩 性 岩石 物 理参 数特 征
资料 ,也是 近 年来 储层 研究 的 重要 领 域 。 储层岩石物理特征的分析研究是识别岩性和流体的基础 ,
从图2 可以看出,声波速度 ( 包括纵波速度和横波速度 )的
变 化 特 征是 从 低 压段 的非 线性 逐 步 过 渡到 高 压段 的 ( 近似) 线性 。 这 种现 象产 生的 原 因是 ,在 压 力值 相 对较 小 的压 力段 ,压 力增 加 引起 的孔 隙 闭合 效 应显 著 ,因此岩 石 的 波速 随压 力增 大 而增 加 较 怏 。而 在压 力相 对 高 的压 力段 ,由于 岩 石的 孔隙 基 本 闭合 ,压 力
渤海LD油田砂砾岩沉积特征及储层展布规律

收稿日期:2023-09-11;修订日期:2024-01-05。
作者简介:刘洪洲(1987—),男,工程师,现从事油气田开发工作。
E-mail:sagahzl@126.com。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渤海油田加密调整及提高采收率油藏工程技术示范”(2016ZX05058001)。
文章编号:1673-8217(2024)02-0040-06渤海LD油田砂砾岩沉积特征及储层展布规律刘洪洲,黄 琴,李俊飞,李振鹏,张振杰(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天津,300452)摘要:渤海LD油田砂砾岩油藏开发方案实施后证实,南侧井区未成藏,北侧井区成藏,地质油藏模式发生较大变化。
为探究其原因,利用岩心、薄片、钻测井、三维地震及开发动态等资料开展沉积储层研究,结果表明:沙二段为陡坡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物源供给受控于南北两侧沟谷,平面上发育两套沉积体;利用测井相识别出辫流坝、分支河道、河口坝、席状砂体等4类微相砂体,其中,辫流坝和分支河道沉积水动力强、砾石含量高,孔隙、微裂缝发育,储层物性好,为优势储层相;优势储层受控于沉积水流方向和古地貌,北侧砂体的展布与油气充注方向匹配较好,油气充满度高,是油田调整挖潜的主要目标,而南侧砂体未成藏。
关键词:渤海油田;扇三角洲前缘;砂砾岩;沉积相;储层展布中图分类号:TE111.3 文献标识码:ASedimentarycharacteristicsandreservoirdistributionofsandyconglomerateinBohaiLDOilfieldLIUHongzhou,HUANGQin,LIJunfei,LIZhenpeng,ZHANGZhenjie(BohaiPetroleumResearchInstitute,TianjinCompanyofCNOOC(China)Co.,Ltd.,Tianjin300452,China)Abstract:AfterthedevelopmentplanimplementationofthesandyconglomeratereservoirinLDOilfieldofBohaiSea,it’sprovedthatthereservoirisnotformedinthesouthbutinthenorth,andthegeologicalres ervoirmodelhaschangedgreatly.Inordertofindoutthereasons,thesedimentaryreservoirresearchiscar riedoutbyusingcore,thinsection,drillinglog,3Dseismicdataanddynamicdata.TheresultsshowthesecondmemberofShahejieFormationisasteepslopefandeltafrontsediment,withthesourcesupplycon trolledbythevalleysonbothsidesofthenorthandsouth,andtwosetsofsedimentarybodiesdevelopedontheplane.Fourtypesofmicrofaciessandbodies,suchasbraidedflowbar,branchchannel,estuarinebarandsheetsandbodyareidentifiedbyloggingfacies,amongwhichbraidedflowbarandbranchchannelshavestrongsedimentarywaterdynamics,highgravelcontent,developedporesandmicrocracks,andgoodreservoirproperties,makingthemdominantreservoirfacies,whichiscontrolledbythedirectionofsedimen taryflowandpaleo-geomorphology.Thedistributionofsandbodyinthenorthiswellmatchedwiththedi rectionofoilandgascharging,andthefillingdegreeishigh,whichisthemaintargetofoilfieldadjustmentandpotentialexploitation,whilethesandbodyinthesouthhasnotformedreservoirs.Keywords:fandeltafrontdeposit;sandyconglomeratereservoir;sedimentaryfacies;reservoirdistribu tion;Potentialdirection 随着渤海油田勘探向中深层领域深入,在近源陡坡发现了一系列扇三角洲相砂砾岩油藏[1-5],如曹妃甸6-4、曹妃甸18-1、曹妃甸18-2等油田,这类油田储量品质好、初期产能高,近年来受到广泛关2024年3月石油地质与工程PETROLEUMGEOLOGYANDENGINEERING第38卷 第2期注。
砂岩油藏特征及剩余油开采技术研究

砂岩油藏特征及剩余油开采技术研究砂岩油藏是指埋藏在砂砾岩层中的油藏,砂砾岩是一种具有较大孔隙和渗透性的岩石,可以容纳大量的石油。
在砂岩油藏开采过程中,通常能够通过自然压力向井口输送石油,但是开采时间较长之后,自然压力会逐渐降低,石油开采效率也会下降。
因此,需要采用一些剩余油开采技术来提高采收率。
砂岩油藏的特征主要包括储层特性和流体特性两个方面。
首先是储层特性,砂岩油藏通常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这使得储层能够容纳较多的石油。
此外,砂岩储层中的孔隙结构通常比较复杂,存在着不同尺度的孔隙,从亚微米到毫米级别,这使得石油在储层中的分布非常复杂。
此外,由于砂岩储层中的孔隙与颗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连接性,石油在储层中的流动性较好。
其次是流体特性,砂岩油藏中的石油一般为原油,通常具有一定的粘度,并且含有一定的气体和溶解的油酸气。
这些流体特性会对开采过程中的产出率和流动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剩余油开采技术方面,常见的技术包括常规压裂、水驱、聚合物驱、气驱等。
常规压裂技术主要通过注入高压液体向储层进行压裂,使得砂岩储层中的裂缝扩张,增加石油的渗流面积,提高石油的采出率。
水驱技术是通过注入大量的注水以增加储层内部的水压,使得石油被迫向井口移动,从而提高采收率。
此外,通过合理的水驱方式和水驱剂的选择,还可以调节储层中的流体饱和度和流体流动性,提高石油的采出率。
聚合物驱技术是通过注入聚合物溶液来改变储层中的流体流动方式,从而提高石油的采出率。
聚合物溶液具有较高的黏度,在注入储层后能够形成较大的屏障,减缓水和石油的混合,增加石油的采集效果。
气驱技术是通过注入气体,如二氧化碳或天然气,将石油推向井口。
气体具有较低的粘度,能够提供较大的驱动力,推动石油的流动。
此外,气驱技术还具有溶解石油并降低黏度的作用,从而提高石油的流动性和采出率。
总之,砂岩油藏的特征独特,储层结构复杂,流体特性复杂,需要采用一定的剩余油开采技术来提高采收率。
沉积微相约束下的砂砾岩储层测井精细解释模型及应用——以滨南油田滨三区为例

的砂 泥 岩 储层 标 准 。 为 此 。 以取 心 井岩 心 分 析 为 基 础 ,分 沉 积 相 分 岩 性分 别 研 究 砾 岩 、含 砾 砂 岩 一 岩 储 砂 层岩 性 、 物 性 、 电性 和 含 油 性 两 两 之 间 的 关 系 。 同 时 对 不 同 的岩 性 采 用 不 同 的地 层 指 数 ,分 别 建 立 了砾
— —
以滨 南 油 田滨 三 区 为 例
罗 水 亮 ,林 承 焰 (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 与信息学院, 山东东营 276) 501
袁 学 ( 虽 大港油田 集团 有限公司市场开发部, 天津 大港808) 020
章 亮 ( 胜利油田 公司 有限 孤东采油厂, 山东 东 273 营 5 7 2)
[ 键 词 ] 测 井解 释 ;沉 积 微 相 ;砾 岩 ;砂 砾 岩 ;解释 模 型 关 [ 图分 类 号] P 3 . 4 中 6 18 [ 献 标 识 码] A 文 [ 章 编 号 ] 10 —95 (0 8 5— 0 5— 4 文 0 0 7 2 2 0 )0 0 8 0
通 常情 况下 ,测井 响应 曲线 是地 下地 质条件 的一种综合 反映 ,所 以相 似 的测 井 曲线特征 可能是 由储
砾 岩 、砾 岩 、砂岩 ] 。滨三 区扇 三角洲 平原 亚相分 为辫 状 河道 和河 道 间微 相 。其 中辫状 河 道 以砾 岩为 主 ,成分复杂 ,砾岩 分选差 ,杂 质支撑 为 主 ,磨 圆中等好 ,块状 或大 型交 错 层理 ,其 主要 井 区为 B —7 32 井 附近 。河道 问主要 以含砾 砂岩 、细砂 、粉砂 为 主。扇三 角洲前缘 亚相 主要分 为水 下分支 河道 、河 口砂 坝 、前 缘席状 砂 、水下 分流河 道 间等微 相 ,其主要 井区为 B —O井附 近 。其 中水下 分流河 道具有 明 显的 32
车镇北带古近系砂砾岩体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车 镇 北 带 古 近 系 砂 砾 岩 体 储 层 特 征 及 影 响 因素 分 析
毕 矍 釜 妻 范 峰 ( 油右针 地 院 东营55 要,, 叁 , 振 油有分司质学究 u东 0 石 泉 清 彩 芹 , 田限公 南燮窖 … 7 菇 m隔一~ ”… 研擗……。21 ~ ~ 科 … …… 桀萱 )
车镇 凹陷 是位于 渤海 湾盆 地济 阳坳 陷西 北 部的一 个次 级 凹 陷 .北 以埕 南 大 断层 为 界 与 埕 宁隆 起相 邻 ,南 部与义 和庄 凸起呈超 覆 接触 关系 西与庆 云凸起 和无棣 凸起相 接 ,东部 以义 东断层 为界 与沾化 凹
陷相 连 ,为一个 典型 的: 化断南超 型 的箕状 断 陷盆地【 。车镇 凹陷 北部 陡坡带 紧邻埕 南 断层下 降盘 ,南北 1 ] 宽 3 k ,东西 长 1 0 m,勘 探面 积约 6 0 m。 ~7 i n 2k 0 k ,广泛 发育有 各种 类型 的砂砾 岩扇 体 。近几 年来 ,随 ] 着 胜利 油 田勘 探程度 的不 断提 高 ,新 发 现 的构 造 油藏 比例 逐渐 下降 ,隐蔽 油藏 所 占的 比例 不 断上升 ,砂
维普资讯
江 石 油 天 然 气 学 报 ( 汉 石 油 学 院 学
0 年 月 舅 8 ol 萋 3 P1 J u n l。fO i al sTe h o o y U . 1 Ap 0 8 V 0 N o r a f0i a l G& c n l g o l d l J 1) t2 0 ・ ・ o ・
触关 系 ,腔 结 类型多 为孑 隙型 胶结 ,具 有 成分成 熟度 和结构 成熟度 较低 的特 点 。 L
[ 收稿 日期】2 G ・ - 2 0 1 】 7 [ 作者简介 李厦 17 ) 9 8一 ,女 .20 年 学毕业 ,硼士 ,工程师 现从 事油气勤擐方而的科 与生产工作 01
国内致密砂砾岩储层研究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的砂砾岩储 层研 究技 术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 实意义。本文首先 阐述 了国内砂砾岩 油气藏储层研 究的三大难点,然后从 宏观和微观 两方 面入手 ,简明阐述 了 目前 国内各 大油 ( )田针对砂砾岩储层 的近二十种先进技术 ,最后提 出了未来砂砾岩储层研 究的发展 趋势。 气 关键词 勘探开发技 术 砂砾岩储层 非均质性 发展趋势 随着 油气勘探程度 的加 深,常规 油气藏 的数量 急剧 减少 ,而 隐蔽 型 油气藏在油气勘探 中的地位 日 益显 著,在全球范 围内隐 蔽油气藏储
肉 缸 科 技 2 1年第 期 02 势
徐 昌 海 ① 朱 迅 ① 薛 东②
① 西南石油大 学资源与环境 学院
摘 要
6 0 0 成 都 ;② 延 长 油 田 股 份 有 限公 司 瓦 窑 堡 采 油 厂 150
国 内砂 砾 岩 油 气 藏 分 布 广 、储 量 大 ,但 其储 层 致 密 、非 均 质 性 强 ,储 层 预 测 难 , 因此 深 入 研 究砂 砾 岩形 成 机 制 及 发 展 新
空间展布规律复杂 ,储层预测较难 。
2 砂 砾 岩 储 层 研 究新 技 术
砂砾岩储层研究技术绝不局限于 以上列举的种种 ,事 实上砂砾岩 储层地质特征与 目前国 内外低渗致密砂岩油气藏的特征类似 ,未来对 于砂砾岩储层的研究不但依靠地质勘探理论和技术 的革新 ,还应 更加
样 ,储层物性 低 、非均质性 强 ,储层展 布规律复杂 研 究和总结 ’ , 针 对砂砾岩 储层 的新技术 ,能够有 力地指导 砂砾岩 油气藏 的勘探开 发 ,进而开拓 国内油气勘探领域。
1 砂 砾 岩储 层 研 究 的 难点 分 析
( ) 1 地层划分和对 比难 。砂砾岩体 的沉积一般靠近 物源 、沉积 厚度大 、 相变快 ,因而缺乏稳定 的泥岩标 志层和古生物化石 ,测井 曲 线形态特征变化也较大 ,地层横 向对 比连续性差 ,只能在小范 围内进 行简单对 比,区域地层对 比常常存在一定 的主观 因素 ,极 易造成地层 对比 “ 穿时” 。 ( )测井解释难 。砂砾岩体一般 未经搬运或在距物 源附近沉积 2 下来 ,岩体 内砂 、砾 、 泥杂乱排列 ,岩石成分成熟度及结构成熟度均 比较 低 ,岩 石组构受 岩石骨 架 、充 填物 、流体性质 等多重 因素的影 响 ,测井储层和 流体识别困难 ,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储层岩性 不 易判断 ,若在取心较 少且缺乏成像测井 资料及地震资料 的情况下 , 可利用常规测井 曲线进行岩性解释建立合理 的岩 电关系 ;②储层流体 解释复杂 ,油 、 、水的测井 响应特征与常规砂岩储层大有不 同,流 气 体解释受储层岩石骨架颗粒 、流体性质及流体含量的影 响。 ( ) 层预测难 。利用砂砾岩储 层综 合研究技术 ,进行砂砾岩 3 储 储层预测 ,是砂砾岩储层研究 的根本 目的。在微观方面 ,砂砾岩储层 具多重的储渗空 间,砾 ( )内孔 、 ( )间孔 、溶洞及裂缝构均 粒 砾 粒 可储集和产出油气 ,储层类型较难 判断 ;在宏观方面 ,砂砾岩储层受 发育沉积 作用 、成岩作 用 、构造作用等 因素的综合影响 ,因而储层
砂砾岩储层影响因素,以利津油田为例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砂砾岩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以利津油田为例前言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成熟化, 隐蔽性油气藏勘探的地位日益重要。
砂砾岩体油气藏是近年来胜利油田众多隐蔽性油气藏的一种重要类型, 具有很大勘探潜力与重要的研究意义。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发育多种类型的砂砾岩扇体, 近年来一直是寻找隐蔽性油气藏的有利地区。
利津油田位于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沙三、沙四段沉积时期主要发育各类成因的砂砾岩储层,其中以近岸水下扇和深水浊积扇最为常见,是当前的主要勘探目标。
该类型储层复杂, 平面变化较大, 储层非均质性强,勘探开发难度大。
1、区域地质概述图1 利津油田区域位置图利津油田位于东营凹陷陡坡带西段, 滨南——利津断裂带东端。
该区东为胜坨油田, 西为滨县凸起,北为郑家、王庄油田, 南临东营凹陷最大的生油洼陷——利津洼陷。
总的构造特征为北高南低。
区内发育利津、胜北两个断裂带,对地层和沉积起控制作用。
以胜北断层为界, 将本区划分为断层上升盘和下降盘两个区域, 受断裂、沉积物源、湖盆演化阶段等因素控制, 断层上升盘和下降盘沉积特征迥异。
上升盘以发育大套厚层砂砾岩体为特征, 而下降盘则发育薄层扇体。
油层主要集中在沙二段, 而沙三下—沙四段砂砾岩扇体勘探潜力巨大, 是当前主要勘探目标, 其类型为以近岸水下扇为主的砂砾岩扇体沉积, 沉积相带变化较快, 储层埋深大、非均质性强。
2、储层特征(1)储层岩石学特征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或长石岩屑砂岩,其次为岩屑砂岩,沉积母岩主要来自周围凸起上的中古生界沉积岩和喷出岩。
岩性主要以含砾不等粒砂岩、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另见砾状不等粒砂岩、砾岩、中细砂岩、中砂岩。
碎屑颗粒为次棱角状,分选差至中等,泥质杂基含量较高,以孔隙式胶结为主。
由于该套储层是断陷内多物源、近距离、快速堆积的碎屑产物, 因此其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在不同地区和层位其分布特征及组成有所不同。
(2)储层物性特征砂砾岩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以残余粒间孔和充填孔隙的泥质晶间微孔,未见明显的溶蚀孔隙,吼道类型主要为片状或弯片状。
复杂砂砾岩储集体岩相特征研究与识别

复杂砂砾岩储集体岩相特征研究与识别【摘要】复杂砂砾岩储集体,具有成因类型多样、成分复杂、岩石结构差异大、储层非均质性强及不同砂砾岩体识别难度大等显著特点。
为准确识别砂砾岩储集体,利用岩心观察描述、分析化验,在深入分析砂砾岩岩相的基础上,采用多元分析技术识别出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等主要岩相;根据不同砾岩相之间物性和岩石结构的差异,将砾岩相进一步细分为颗粒支撑砾岩、杂基支撑砾岩和混合支撑砾岩相。
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岩相之间易于区别,但砾质砂岩和砂岩、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有时难以有效区别,另外粗砾与中、细砾区分效果也较差,仅具一定参考性。
【关键词】砂砾岩体岩相特征岩心多元分析技术复杂砂砾岩储集体具有4大特点:(1)岩矿种类多、成分和结构复杂,成分为复成分,包括碳酸盐岩、石英砂岩、石英岩、泥岩及硅质岩,结构不一,有粗砾、中砾及细砾;(2)岩石类型多,包括砾岩、砂质砾岩、砾质砂岩、含砾砂岩及砂岩;(3)不同岩类储集空间差异大,以碳酸盐岩砾为主的砂砾岩储集空间发育砾内、砾间溶孔及微裂缝,以石英砂岩砾为主的砂砾岩储集空间发育砾内原生孔、砾内及砾间溶孔、裂缝及溶蚀孔洞;(4)砂砾岩体连片分布,且横向具可对比性,但由于总体孔隙欠发育,造成储层并非大面积连片分布,横向追踪困难,储层非均质性极强。
针对砂砾岩储层的几大特点,经过野外踏勘,结合室内大量的岩心分析化验资料,以准确识别砂砾岩储层为切入点,深入分析砂砾岩岩相的基础上,采用多参数交会法和多元统计法划分不同的砂砾岩相,为下一步沉积相研究及储层参数模型的建立提供坚实的地质依据。
1.1 基本地质特征根据野外勘察、岩心观察及薄片鉴定,岩石类型包括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煤及多种过渡岩类等。
有效储集层为砾岩、砂质砾岩、含砾砂岩、砾质砂岩、粗—细砂岩及泥质砂岩。
砂砾岩储层发育于辫状河道砂砾岩储集体,砾石成分有碳酸盐岩、泥岩及硅质岩,以碳酸盐岩为主,分选中等,呈次棱角—次圆状;储集空间包括砾内及砾间溶孔、微裂缝;储层物性具低孔、低渗、非均质性极强的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砂砾岩油藏储层沉积相特征研究
砂砾岩油藏在我国主要以陆相生油油藏为主,以新疆地区所占比例最高,油藏集中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拉玛依含油聚集带。
砂砾岩体受沉积类型、形态、展布规模、岩性和物性等因素控制,不同部位分别发育了不同成因类型的砂砾岩体,各种成因的砂砾岩体的岩性组合、沉积构造、测井相和地震相特征均有较大差异。
标签:砂砾岩油藏;储层特征;沉积相
随着对石油需求的增加,砂砾岩油藏作为一类比较特殊的油藏类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砂砾岩油藏是以砾岩、砾状砂岩等粗碎屑岩储层为主的油藏,中国以陆相生油油藏为主。
在我国,砂砾岩油藏总体所占比例不高,个数仅占不到5%,但在部分地区所占比例较高,如在新疆砂砾岩油藏的个数占到了45%以上。
因此对砂砾岩油藏进行沉积相储层特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砂砾岩油藏分布
在国内,砂砾岩油藏主要在克拉玛依油田、河南双河油田、辽河油田西部凹陷、海拉尔盆地贝301区块、胜利油田的胜坨、盐家和利津地区、二连盆地的乌里雅斯太油田等地分布;在国外,砂砾岩油藏主要在美国帕克斯普林斯油田、麦克阿瑟河油田、加拿大西部盆地、阿根廷库约盆地等分布。
从中国砂砾岩油藏统计和储量分布来看,该类油藏集中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拉玛依含油聚集带,包括克上组、克下组、乌尔禾组、八道湾组、百口泉组等层段。
基于此,胡复唐在《砂砾岩油藏开发模式》一书中针对克拉玛依油田砂砾岩油藏广泛分布的特点,提出了克含油带这一概念。
克含油带是在向盆地中央倾斜的单斜构造背景上,储层纵贯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地层,是一个断裂-岩性控制、洪积相-河流相-扇三角洲相砾岩为主、严重非均质、拟双重介质、低产量、原油性质和压力系统变化大、弹性-溶解气驱、多类型多层系的低孔低渗砂砾岩油区。
2 砂砾岩油藏沉积相特征
砂砾岩体主要发育于断陷陡坡带,其形成的沉积过程和构造背景决定了砂砾岩体油气藏的特殊性。
砂砾岩体具有近源、快速堆积的特征,由多期扇体的叠置而成,纵向上沉积厚度变化大,岩相变化快,岩石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都很低,储层非均质性极强,缺乏正常碎屑岩沉积的泥岩夹层,给后期油藏开发时的砂层组对比造成很大困难。
同时,其岩性组成复杂,对其油气水层的识别和孔隙度、渗透率的准确测井解释也存在较大困难。
砂砾岩体广泛分布于断陷湖盆中,但是在断陷湖盆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位置,由于古构造特征、湖平面升降变化及古气候等条件的不同,砂砾岩体的
沉积类型、形态、展布规模、岩性和物性会有所不同,受上述因素的控制,在陡坡带不同部位分别发育了不同成因类型的砂砾岩体,主要包括冲积扇、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陡坡带深水浊积扇和近岸砂体前缘滑塌浊积扇。
各种成因的砂砾岩体的岩性组合、沉积构造、测井相和地震相特征均有较大差异。
冲积扇形成成因主要为湖盆发育初期在干旱气候,古地形高差大,蒸发量大于补给量,由季节性洪水携带碎屑物直接快速充填于盆内,整体在水上;岩性组合为大的角砾岩、砾岩、含砾砂岩夹薄层泥岩;沉积构造为混杂堆积,块状无层理、扇中见粒序和交错层理;测井相多为齿化箱形;地震相向盆方向为楔形、平行盆缘方向为丘形,内部见斜交、发散结构。
扇三角洲形成成因主要为在湖盆发育早期和湖盆深陷期,季节性洪流携带碎屑于湖盆陡坡堆积于入湖处,受河流-波浪作用形成,部分在水下;岩性以砂砾岩为主夹泥岩、砂岩;沉积构造为向上变粗的反旋回特征层理;测井相为漏斗状、箱状或钟形;地震相在剖面上反射外形与冲积扇相似,内部具不明显的前积结构。
三角洲形成成因在湖盆上升回返阶段,水体变浅,古地形较平缓,气候温暖湿润,由河流作用形成,位于河流与湖水汇合处,前端在水下;岩性组合由下而上砂岩层逐渐增多增厚,粒度变粗;沉积构造为波状、流水沙纹和变形层理;测井相为箱状-钟状、漏斗状以及复合状;地震相剖面上反射外形为宽缓席状,内部具叠瓦式结构。
近岸水下扇形成成因为在湖盆深陷期,由季节性洪流所携带的碎屑直接人湖堆积形成,整体位于湖平面之下;岩性组合为砂砾岩、泥岩、砂岩;沉积构造底部为混杂堆积、中上部为块状砂岩,见各种层理,总体显示向上变细的层序;测井相扇根显漏斗状或箱状,上部扇中为钟形;在剖面上反射外形呈楔形或丘形,扇中可见斜交前积和波状结构,扇端连续形较好。
深湖浊积扇形成成因主要在湖盆最大深陷期形成,一种为分布于陡坡之下的深湖浊积扇。
另一种为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扇;岩性组合为深湖泥岩中夹砂砾岩层;沉积构造为下粗上细的正旋回,见不完整或完整的鲍玛层序;测井相为齿化钟形和指形;剖面上外形为丘形、透镜状,内部为波状杂乱结构。
参考文献:
[1]李存贵.低渗透储层三维地质模型和剩余油分布预测[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98.
[2]魏斌,郑浚茂.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研究:以辽河油田欢26断块为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3]文秋杰.文南油田文95断块剩余油分布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2,29(3):56-58.
[4]胡复唐,李联伍,刘顺生,等.砂砾岩油藏开发模式[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5]王金铎,于建国,孙明江.陆相湖盆陡坡带砂砾岩扇体的沉积模式及地震识别[J].石油物探,1998,37(3):40-47.
[6]吴小斌.姬塬地区长4+5油藏储层特征及沉积微相研究[D].西安:西北大
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