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概念

合集下载

高粱

高粱

高粱淀粉的研究概述第一章引言高粱又称乌禾、蜀黍,是重要的耐旱作物,具有高产、抗旱、抗盐碱、抗涝、耐贫瘠等特点,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种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大麦,居第五位,主要生产国家有印度、美国、尼日利亚和中国。

从世界范围看,高粱主要分布在非洲、亚洲、美洲的热带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据2011年FAO(世界粮农组织)统计,高粱非洲和亚洲的种植面积分别为2045万公顷1060万公顷;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吉林、辽宁、黑龙江,其次为内蒙古、山西、四川、河北、甘肃等地。

高粱有不同的分类方式,按性状和用途可分为食用高粱、糖用高粱、帚用高粱等;按其穗部性状可分成散穗和紧穗两种;按其原产地和生态类型可分成中国高粱、印度高粱、非洲高粱等;根据籽粒颜色分为褐高粱(单宁含量高达1%~2%)、黄高粱(单宁含量低,<0.4%)、白高粱(单宁含量低,籽粒小)和混合高粱等几种。

生产上多根据用途不同而将其划分成粒用高粱、糖用高粱、饲用高粱、工艺用高粱等。

在我国根据产区的不同,高粱可分为东北高粱、华北高粱和西北高粱。

高粱富含淀粉,一般含量在50%~70%,高者达70%以上。

很长一段时间,高粱主要是用在粮食、食品、酿造(生产陈醋、酿酒)和饲料加工等方面。

20世纪50年代初,高粱籽粒曾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主食。

高粱酿酒历史悠久,著名的茅台酒、汾酒等名酒,主要以高粱为原料。

糖用高粱(甜高粱)的茎秆含有大量的汁液和糖分,是新兴的一种糖料作物、饲料作物和能源作物。

随着高粱加工技术的发展,高粱淀粉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常作为胶黏剂、伸展剂、填充剂、吸收剂和食用膜等。

然而,与高粱蛋白和酚类物质的研究相比,高粱淀粉的研究较少;相比于玉米、豆类和大米淀粉等,高粱淀粉的研究更少。

但目前以淀粉为原料的大型工业多集中在玉米、大米和马铃薯,对高粱淀粉的应用价值还未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利用。

因此,为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高粱资源,使高粱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有必要深入了解高粱淀粉的理化特性和功能特性。

粮食地理知识点总结

粮食地理知识点总结

粮食地理知识点总结一、粮食概念及分类粮食是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之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食品,也是农业生产的主要产品。

粮食包括谷类、豆类、薯类、油料作物及其他作物等。

在这些作物中,主要的粮食作物包括稻谷、小麦、玉米、大米、大麦、高粱、谷子、黑米等。

根据粮食作物的种类和用途,粮食可以分为谷物、豆类、薯类、油料作物及其他作物。

1. 谷物:主要包括小麦、稻谷、玉米、大麦、高粱、谷子、黑米等。

谷物是人类主要的膳食能源来源,其中以小麦、稻谷、玉米为主要粮食作物。

2. 豆类:主要包括大豆、绿豆、花豆、红豆等。

豆类是人类重要的植物蛋白质来源,也是农作物轮作的重要作物。

3. 薯类:主要包括马铃薯、甘薯等。

薯类是人类主要的蔬菜类作物,也是人类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

4. 油料作物:主要包括花生、菜籽、蓖麻、大豆等。

油料作物是人类的主要膳食脂肪来源,也是工业生产的原料。

5. 其他作物:主要包括红薯、棉花、烟草、茶叶等。

这些作物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也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粮食地理的研究领域粮食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粮食作物的分布、生产、消费和国际贸易等问题。

粮食地理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粮食生产地理:研究粮食作物的适宜生长环境、土地利用、农作物轮作以及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规律等问题。

主要包括气候环境、土壤环境、地表水资源、土地资源及植被资源等。

2. 粮食消费地理:研究粮食作物的消费结构、膳食习惯、人口分布、城乡差异以及粮食供应体系等问题。

主要包括人口数量及结构、城乡分布、膳食习惯、饮食结构及对粮食作物的需求等。

3. 粮食贸易地理:研究粮食作物的国际贸易模式、贸易地理、国际价格波动、地区间的贸易关系以及市场需求等问题。

主要包括国际贸易、国际市场、国际价格、国际分工、经济地理以及国际关系等。

4. 粮食安全地理:研究粮食作物的供应保障、粮食安全保障、粮食生产增产、产地保障、产能保障以及市场供求关系等问题。

第八章 高粱

第八章 高粱

第八章高粱第一节概述高粱Sorghum bicolor (L.)Moench属于禾本科(Grammeae)高粱族、高粱属植物,又名蜀黍、芦粟、秫秫等。

一、高粱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1.高粱是世界五大谷类作物之一,也是中国最早栽培的禾谷类作物之一。

2.高粱是高产、稳产的作物。

他的生物学产量和经济产量均较高。

3.高粱适应性强。

具有较强的抗旱、耐涝、耐盐碱特性和适应性,在平原、山丘、涝洼、盐碱地均可种植。

4.高粱子粒食用和饲用价值较低。

高粱子粒淀粉含量为75%左右,蛋白质为9%左右,粗脂肪为3%左右。

高粱子粒中含有少量的单宁,影响了品质;子粒中含有较多难消化的醇溶蛋白质,且赖氨酸的含量较低,使其食用和饲用价值低于玉米、小麦和水稻等。

5.高粱的茎秆和叶片是良好的粗饲料。

既可作干草又可作青贮和青饲。

特别是甜高粱作青贮喂养奶牛,可明显提高产奶量。

6.高粱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广泛用于淀粉、酿酒和酒精工业。

7.高梁的茎秆表皮硬,机械性强,是农村传统的建筑材料和蔬菜架材。

8.高粱茎秆的外皮可用于编织,花序可制扫帚、炊帚及工艺品等。

二、高梁的起源与分类1、多数学者认为,高粱原产于非洲,经驯化后先传人印度,后传入我国及远东。

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栽培历史。

高粱属有许多一年生和多年生的种,染色体数2N=20。

2、高粱在世界的分布广泛,形态变异多,非洲、印度和中国都是高粱多态性丰富的地区。

3、高粱按用途可分4类:3.1粒用高粱:以子粒为主。

分蘖弱,穗密而短。

茎髓含水较少。

子粒品质较佳,成熟时常因子粒外露,较易落粒。

按子粒淀粉的性质不同,可分为粳型与糯型。

3.2糖用高粱:茎高,分蘖力强。

茎内富含汁液,随着子粒成熟,含糖量一般可达8%~19%。

茎秆节间长,叶脉蜡质,子粒小,品质欠佳。

茎秆可做甜秆吃、制糖或制酒精等。

3.3帚用高粱:穗大而散,通常无穗轴或有极短的穗轴,侧枝发达而长,穗下垂。

子粒小并由护颖包被,不易脱落。

3.4饲用高粱:茎秆细,分蘖力和再生力强,生长势旺盛。

概念隐喻视角下红高粱文化负载词

概念隐喻视角下红高粱文化负载词

概念隐喻视角下红高粱文化负载词一、引言1.1 主体描述:红高粱文化是我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它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民俗和情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观点阐述:作为概念隐喻的视角下的重要成分之一,红高粱文化负载词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概念隐喻的方式,能够深刻剖析和理解红高粱文化的多重意义。

二、深度评估2.1 文化内涵在概念隐喻的视角下,红高粱文化负载词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是丰富而深刻的。

它不仅仅是种植在我国北方地区的一种谷物,更是民间传说、历史传统、农耕文化的象征和代表。

2.2 传统价值红高粱文化负载词所体现的传统价值观念和民俗传统对当代社会仍有着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是对于农耕生活的传承,更是对于道德伦理、家庭观念和宗教信仰的延续和传播。

2.3 情感连接红高粱文化负载词作为概念隐喻下的情感连接,既承载着人们对于丰收和幸福的向往,也承载着对于困苦和坚守的坚定信念,这种情感连接构成了红高粱文化的核心精神。

三、广度评估3.1 文学作品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都以红高粱为主题,这些作品中浓缩了红高粱文化负载词的丰富内涵,通过文学的手法将红高粱文化传递给读者,使得其在更广泛的领域中得到了传播。

3.2 习俗传统红高粱文化在民俗传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比如在一些地方的丰收节日、婚庆仪式中,红高粱都扮演着重要的象征意义,这些习俗传统延续了几千年,使得红高粱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传承。

3.3 文化符号红高粱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在宗教、民间信仰中,常常可以看到与红高粱相关的图腾、祭祀仪式等,这些文化符号将红高粱文化与民间信仰和文化观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四、总结回顾4.1 文章内容回顾在本文中,我们通过概念隐喻的视角,深入剖析了红高粱文化负载词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传统价值、情感连接,并且通过广度评估,展示了红高粱文化在文学作品、习俗传统和文化符号中的广泛应用。

4.2 意义总结红高粱文化负载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当代社会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概念隐喻的方式深入挖掘其内涵,对于增进人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促进文化传承和创新具有积极的意义。

高粱

高粱

高粱根系发达,入土深,根细胞渗透压 高(15~20个大气压),吸水力强,根 的内皮层中有矽质沉淀物,使根非常坚 韧,能承受土壤缺水时收缩的压力。这 是高粱抗旱原因之一。 高粱在孕阶段,根的皮层薄壁细胞破坏 死亡,形成通气组织,与叶鞘的类似组 织相连,氧气可通过通气组织送往根部, 保证呼吸作用的进行,因此高粱抽穗后 具有很强的抗涝性。
二、保全苗、壮苗的技术措施 高粱植株高大,密度小。因此,因缺苗而减少的产量 远比水稻小麦大,必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1.提高种子质量 ①种子充分成熟,发芽率高,生活力强,无霜冻害。 ②播前要进行种子清选,晒种,打破休眠,提高整齐 度、发芽率。 2.播种深度要适宜:高粱的芽鞘出土能力较其他作物 弱。因此覆土尤其不能过深。普通高粱3~4cm,杂交 种要浅些。 农谚道“一寸全苗,二寸缺苗,三寸没苗”。
高粱自播种至出苗所需时间因温度不同而异: 7~8℃ 20天 12~13℃ 14~16天 16~18℃ 6~8天 一般每升高0.9℃缩短一天。 生产上为了缩短出苗时间,可在温度较高时播 种。
高粱孕穗期下 层根横切面
1.表皮 2.厚壁细胞机 械组织 3.薄壁细胞 4.通气组织 5.中柱鞘 6.初生木质部 导管 7.后生木质部 导管 8.髓
2001年全世界高粱栽 培面积为7.14亿亩, 中国0.23亿亩。
500 400 300 200 100 0 西班牙 意大利 秘鲁 墨西哥 中国 印度 亩产kg/mu
全世界高粱平均单产 为99kg/亩,单产最 高的国家为
西班牙412.5kg/亩)
意大利(300kg/亩) 秘鲁(257kg/亩) 墨西哥(208kg/亩)
2.种子的休眠:休眠期的长短与品种和环境 条件有关。 ①果皮种皮厚度、种皮内色素多少。 ②单宁含量影响酶的活性。 ③种子充分成熟,积累营养物质多,则休眠期 短,反之则长。 ④种子成熟时温度高、含水量低时休眠期短, 反之则长。 ⑤普通品种休眠期长,杂交种短。

高粱的名词解释

高粱的名词解释

高粱的名词解释高粱,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属于禾本科高粱属植物。

其学名为Sorghum bicolor (L.) Moench,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种作物。

高粱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种植历史,其种植面积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等地区。

一、高粱的外貌特征高粱植株较高,一般可长到1.5-3米,有时甚至更高。

它的茎干坚实且直立,初期呈绿色,成熟后变为金黄色。

高粱的叶子呈狭长形,略带波浪状。

花序集中在顶部,通常呈圆锥状,由许多花组成。

花朵的颜色多种多样,有红色、黄色、白色等等。

高粱的果实为颖果,通常成串结成紧密的穗状,长度和粗细视品种而定。

二、高粱的栽种及栽培高粱的栽种时间一般在春季或夏季,种植前需要进行地面的耕整,以保证土壤松散和排水良好。

在栽种的过程中,通常会采用直播或秧田栽培的方式。

栽种密度要根据品种和土壤等条件进行合理调整。

高粱对土壤要求不严苛,可适应多种类型的土壤,但对于排水不良的地区,应进行排水改良。

高粱种子的选取要注意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种子,并经过处理和消毒,以提高种源的质量。

在高粱的生长过程中,也需要进行适时的管理措施。

包括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等。

高粱的追肥既可以使用化肥也可以使用有机肥。

在成熟期前后,适时的追加氮肥、磷肥和钾肥对于提高高粱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除草也是高粱栽培的重要环节之一。

及时除去杂草,可以有效减少对高粱的竞争,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保持地面的整洁也有助于调节水分和温度,对高粱的生长有积极影响。

病虫害防治要做好及时监测和防控,采用合理的防治措施,保证高粱的生长健康。

三、高粱的作用及应用领域1.粮食作物:高粱可以作为主要粮食作物被人们食用。

其种子可以磨成粉,制作食品如面条、面饼等;也可以加工成其它食品,如高粱米、高粱酒等。

高粱的种子中富含淀粉、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有一定的营养价值。

2.饲料作物:高粱的秸秆可以用作动物饲料,特别适合用于牛、马和猪等家畜的饲养。

烹饪原料学——植物性烹饪原料教案

烹饪原料学——植物性烹饪原料教案

《烹饪原料学》教案第二章植物性烹饪原料教案一第二章植物性烹饪原料教案二第二章植物性烹饪原料教案三〔教学目的〕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对粮食的概念、分类、营养特点、品种、烹饪运用规律有较全面的认识。

〔学习要求〕通过学习,了解各类粮食的生长特点、分布特点、品质特点。

理解种子粮食作物的组织结构、成分;粮食制品的分类及品种特点。

掌握大米、小麦粉、大豆的结构、组成成分;大米、小麦粉的种类和质量鉴别标准和烹饪运用特点;面筋、豆腐、腐衣、腐竹、粉丝、西米等粮食制品的概念、品质特点和烹饪运用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重点包括粮食的概念、分类和烹饪运用规律;谷类和豆类粮食的主要供食部位;大米的三类品种及其品质特点、烹饪运用特点和大米的品质鉴别标准;面粉的加工种类、品质特点、烹饪运用特点和品质鉴别标准;杂粮的主要种类及烹饪运用;甘薯的品种和烹饪运用;粮食制品的概念、分类和常用的品种;粮食制品的共性和烹饪运用特点;面筋的概念及品种;澄粉的概念、品质特点和烹饪运用特点;豆腐的种类及其品质特点、烹饪应用特点;腐衣、腐竹的概念和品质特点;粉丝的品种及其特点;西米的概念及烹饪运用特点。

教学难点为谷类粮食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成分与加工工艺的关系。

〔教学内容〕第二章植物性烹饪原料植物性原料的概念:1、植物性原料的定义:指植物界中可被人们作为烹饪原料应用的一切原料及其制品的总称。

2、植物性原料的营养特点:主要提供糖类、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少量的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素。

而且,其特含的的纤维素、果胶质等,在维持人类肠道健康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一节粮食1、粮食的概念:是制作各种主食的原料的统称。

粮食的营养成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

2、粮食的分类:(1)、谷类:稻、小麦、玉米、小米、大麦、燕麦、高粱、荞麦等。

(2)、豆类:大豆、蚕豆、豌豆、绿豆、赤豆、扁豆等。

(3)、薯类:甘薯、木薯等。

3、粮食的烹饪运用:(1)、是制作主食的重要原料;(2)、可以制作各种菜肴,如锅巴肉片、松仁玉米、春芽蚕豆、麻婆豆腐等;(3)、可以制作糕点和小吃,如蛋糕、元宵、粽子、红苕饼等;(4)、是制作调味品和复制品的重要原料,如酱油、酱、味精等。

《作物栽培学》习题

《作物栽培学》习题

《作物栽培学》习题第一章绪论1.作物栽培学研究的对象、性质、任务是什么?2.简述作物的概念。

3.按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结合分类方法作物可分为哪几类?4.研究栽培作物的起源问题,实质目的是什么?5.栽培作物与其野生祖先存在那些差异?6.三大粮食作物指什么?7.双低油菜指什么?8.提高粮食总产的途径有哪些?9.作物分类部分有关作物的记忆。

10.作物栽培的研究法有哪些?11.我国古代作物栽培种哪些传统和经验值得我们继承?第二章作物的生长发育1.解释概念:生长,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发育,生育时期,生育期,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同伸关系,群体,叶面积指数(LAI),最适叶面积指数,叶龄指数,光合势(LAD),净同化率(NAR),反馈2.作物生长与发育的概念是什么?关系如何?3.简述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4.作物生长的“S”型曲线分为几个时期?生产上采取促控措施时如何运用?5.作物生育期和生育时期的概念是什么?6.作物的种子与植物学上通常指的种子有何不同?7.举例比较说明单子叶与双子叶作物根、茎、叶的区别。

8.作物花器官分化有何特点?影响花器官分化、开花授粉受精和种子果实形成的因素有哪些?9.解释作物的感温性、感光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这“三性”在生产上有何意义?10.作物个体与群体关系如何?如何协调二者关系促进作物高产?11.研究作物的器官同伸关系有何实际意义?12.作物地上部生长和地下部生长有何依赖关系?13.如何理解“作物群体是一个生产系统”?第三章作物产量和产品品质的形成1.解释概念:生物产量,经济产量,经济系数,源,库,流,食品品质,营养品质,工艺品质,加工品质2.试述主要作物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各因素的相互关系。

3.简述“源、库、流”理论在作物高产栽培中的意义。

4.光合生产潜力如何估算?5.目前限制光能利用率的原因有哪些?6.通过哪些途径使实际的产量不断向产量潜力的高限迈进?7.简述玉米、大豆、棉花、薯类和油菜的产量构成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粱概念高粱,禾本科,高粱属。

1年生草本。

秆实心,中心有髓。

分蘖或分枝。

叶片似玉米,厚而窄,被蜡粉,平滑,中脉呈白色。

圆锥花序,穗形有带状和锤状两类。

颖果呈褐、橙、白或淡黄等色。

种子卵圆形,微扁,质粘或不粘。

性喜温暖,抗旱、耐涝。

按性状及用途可分为食用高粱、糖用高粱、帚用高粱等类。

我国栽培较广,以东北各地为最多。

谷粒供食用、酿酒(高粱酒)或制饴糖。

糖用高粱的秆可制糖浆或生食;帚用高粱的穗可制笤帚或炊帚;嫩叶阴干青贮,或晒干后可作饲料;颖果能入药,能燥湿祛痰,宁心安神。

中文名称:高粱别称:蜀黍、木稷、荻粱、乌禾、芦檫二名法:Sorghum 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单子叶植物纲目:禾本目科:禾本科属:高粱属起源与历史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起源问题目前尚未定论,但是许多研究者认为高粱原产于非洲,以后传入印度,再到远东。

高粱分布广,形态变异多。

非洲是高粱变种最多的地区。

斯诺顿(1935)收集到17种野生种高粱,其中有16种来自非洲。

他所确定的31个栽培种里,非洲占28种;158个变种里,只有4个种在非洲以外的地方。

中国高粱(S.bicolor var.kaoliang)又名蜀黍、秫秫、芦粟、茭子等。

关于它的起源和进化问题,多年来一直有两种说法:一说由非洲(或印度)传入。

二说中国原产。

因为高粱在中国经过长期的栽培训化,渐渐形成独特的中国高粱群,许多植物学形态与农艺性状均明显区别于非洲起源的各种高粱。

中国高粱叶脉白色,颖壳包被小,易脱粒,米质好,分蘖少,气生根发达,茎成熟后髓部干涸,糖分少或不含糖分等。

另外,中国高粱与非洲高粱杂交,F1容易产生较强的杂种优势。

说明两种高粱遗传距离差异较大。

高粱是我国最早栽培的禾谷类作物之一。

有关高粱的出土文物及农书史藉证明,最少也有5000年历史了。

如《本草纲目》记载:“蜀黍北地种之,以备粮缺,余及牛马,盖栽培已有四千九百年”。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高3~4米。

茎圆柱形,节上有黄棕色短毛。

叶互生,狭披针形,长达50厘米,宽约4厘米;叶鞘无毛或被白粉;叶舌硬膜质,先端圆,边缘生纤毛。

圆锥花序长达30厘米,分枝轮生,无柄小穗卵状椭圆形,长5~6毫米,成熟时下部硬革质而光滑无毛,上部及边缘有短毛。

颖果倒卵形,成熟后露出颖外,亦褐色。

有柄小穗雄性,其发育程度变化甚大。

花、果期秋季。

品种分类简介中国建国以来经历了全国高粱地方品种的普查、征集、整理和从地方品种选择到杂交育种的转变。

育种目标从单一产量育种到高产前提下的品质育种,再到高产、优质与多抗的育种变化。

尽管中国高粱产区辽阔,自然条件复杂,生产目的各异,比如粒用、饲用、糖用、造酒或工艺用等,但是有了良种才使亩产由20世纪50年代的73公斤,提高到近年的313公斤;在播种面积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而总产量趋于平稳。

品种高粱有很多品种,有早熟品种、中熟品种、晚熟品种,又分常规品种、杂交品种;口感有常规的、甜的、黏的;株型有高杆的,中高杆的,多穗的等;高粱杆还有甜的与不甜的之分。

粮食(面粉做出的食品)颜色有红的、白的,白脸红面的,不红也不白的等多种。

按性状及用途可分为食用高粱、糖用高粱、帚用高粱等类。

高粱属有40余种,分布于东半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高粱起源于非洲,公元前2000年已传到埃及、印度、后入中国栽培。

主产国有美国、阿根廷、墨西哥、苏丹、尼日利亚、印度和中国。

变种经过培育和选择形成许多变种和品种。

按其用途和花序、籽粒的形态不同分为4类:粒用高粱、糖用高粱、饲用高粱和帚用高粱。

粒用高粱的籽粒外露,品质好,有卡佛尔变种,具大而扁的颖果;都拉变种,有紧密下垂的果穗;中国高粱有直立的长果穗和近圆形的颖果;糖用高粱-芦粟秆节间长、髓具甜汁,含糖量10~19%;帚用高粱茎皮柔韧,编织用,花序分枝长,帚用。

饲用高粱分蘖多,生长旺,籽粒较长,有苏丹草、约翰逊草等。

粒用高粱的颖果,含淀粉60~70%,蛋白质、脂肪及钙、铁、维生素B和烟酸等。

中国主要种植区为西北、东北和华北,播种面积约占全国高粱总面积的2/3,常作主食,由于种皮含单宁,带涩味,又易与蛋白质结合,难消化。

美欧各国多用于畜牧业发展上。

人类食用高粱的最早发现在莫桑比克的一个溶洞中,考古学家发现了距今10.5万年前的各种石器,有刮削器和研磨器,而且石器上面粘着许多当地的一种高粱的颗粒。

由于洞穴中很黑暗,不适合作物生存,这些高粱颗粒肯定不是洞穴中自然产出的。

显然,原始人从洞穴外收集大量的高粱作物,然后在洞穴中用石器处理外壳后食用它们。

这是迄今为止人类食用高粱的最早发现。

高粱品种资源与育种建国以来经历了全国高粱地方品种的普查、征集、整理和从地方品种选择到杂交育种的转变。

育种目标从单一产量育种到高产前提下的品质育种,再到高产、优质与多抗的育种变化。

尽管中国高粱产区辽阔,自然条件复杂,生产目的各异,比如粒用、饲用、糖用、造酒或工艺用等,但是有了良种才使亩产由20世纪50年代的73公斤,提高到近年的313公斤;在播种面积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而总产量趋于平稳的高粱用途与生产意义综合利用高粱的籽粒、穗荛(花序)、穗颈、茎秆,是中国高粱栽培的传统习惯。

高粱籽粒加工后即成为高粱米,在我国、朝鲜、原苏联、印度及非洲等地皆为食粮。

食用方法主要是为炊饭或磨制成粉后再做成其他各种食品,比如面条、面鱼、面卷、煎饼、蒸糕、粘糕等。

除食用外,高粱可制淀粉、制糖、酿酒和制酒精等。

⊙20世纪50年代初,高粱籽粒曾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主食。

⊙茅台酒、汾酒等名酒,主要以高粱为原料。

⊙甜高粱的茎秆含有大量的汁液和糖分,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糖料作物、饲料作物和能源作物。

关于营养高粱的主要利用部位有子粒、米糠、茎秆等。

其中子粒中主要养分含量:粗脂肪3%、粗蛋白8~11%、粗纤维2~3%、淀粉65~70%。

蛋白质在子粒中的含量一般是9~11%,其中约有0.28%的赖氨酸,0.11%的蛋氨酸,0.18%的胱氨酸,0.10%的色氨酸,0.37%的精氨酸,0.24%的组氨酸,1.42%的亮氨酸,0.56%的异亮氨酸,0.48%的苯丙氨酸,0.30%的苏氨酸,0.58%的缬氨酸。

高粱子粒中亮氨酸和缬氨酸的含量略高于玉米,而精氨酸的含量又略低于玉米。

其他各种氨基酸的含量与玉米大致相等。

高粱糠中粗蛋白质含量达10%左右,在鲜高粱酒糟中为9.3%,在鲜高粱醋渣中是8.5%左右。

高梁秆及高粱壳的蛋白质含量较少,分别为3.2%及2.2%左右。

高粱蛋白质略高于玉米,同样品质不佳,缺乏赖氨酸和色氨酸,蛋白质消化率低,原因是高粱醇溶蛋白质的分子间交联较多,而且蛋白质与淀粉间存在很强的结合键,致使酶难以进入分解。

脂肪脂肪含量3%,略低于玉米,脂肪酸中饱和脂肪酸也略高,所以,脂肪熔点也略高些。

亚油酸含量也较玉米稍低。

高粱加工的副产品中粗脂肪含量较高。

风干高粱糠的粗脂肪含量为9.5%左右,鲜高粱糠为8.6%左右。

酒糟和醋渣中分别为4.2%和3.5%。

子粒中粗脂肪的含量较少,仅为3.6%左右,高粱秆和高粱壳中含量也较少。

无氮浸出物无氮浸出物包括淀粉和糖类,是饲用高粱中的主要成分,也是畜禽的主要能量来源,饲用高粱中无氮浸出物的含量变化于17.4~71.2%之间。

高粱秆和高粱壳中的粗纤维较多,其含量分别为23.8%和26.4%左右。

淀粉含量与玉米相当,但高粱淀粉颗粒受蛋白质覆盖程度高,故淀粉的消化率低于玉米,有效能值相当于玉米的90~95%。

高粱秆和高粱壳营养价值虽不及精料,但来源较多,价格低廉、能降低饲养成本。

矿物质与维生素矿物质中钙,磷含量与玉米相当,磷约40~70%,为植酸磷。

维生素中B1、B6含量与玉米相同,泛酸、烟酸、生物素含量多于玉米,但烟酸和生物素的利用率低。

据中央卫生研究院(1957)分析,每千克高粱子粒中含有硫胺素,(维生素B)1.4毫克,核黄素(维生素B)0.7毫克,尼克酸6毫克。

成熟前的高粱绿叶中粗蛋白质的含量约13.5%,核黄素的含量也较丰富。

高粱的子粒和茎叶中都含有一定数量的胡萝卜素,尤其是作青饲或青贮时含量较高。

丹宁属水溶性多酚化合物,也称鞣酸或丹宁酸。

丹宁具有强烈的苦涩味,影响适口性;丹宁能与蛋白质和消化酶结合,影响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利用率。

种植栽培地区高粱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较强的抗逆能力,无论平原肥地,还是干旱丘陵、瘠薄山区,均可种植。

山西地区是高梁主要产区之一。

高粱的种植可分为春作与秋作两种。

春作播种期约在农历三月底至四月中旬,时间不宜过早,因早期播种气温低,生长缓慢,遇到寒流易枯死,秋作则选在农历五月下旬至六月下旬之间播种,时间不宜太迟,以免生育中后期遇低温,影响生育而延迟成熟期。

其栽培过程大致如下:整地:先将堆肥撒施于耕地上,然后耕犁12~15公分(4~5寸)深,充分耕碎土块,除去杂草,并耙平土面,按照行距50公分开挖4~6公分深的植沟。

播种量:每公顷约需15~20公斤种子,种子可向当地乡镇农会购买。

播种法:播种法分点播及条播两种,一般以条播为主,把种子均匀播于植沟内然后覆土厚约3公分。

施肥法:(1)春作及秋作:堆肥于整地前撒施於田间,然后翻入土中,磷肥全量及氮钾肥半量作基肥,于播种前施用,余半量氮钾肥於播种后30天施用。

(2)宿根栽培:半量肥料于主作收获后10天施用,余半量于主作收获后30天施用。

肥料施用位置应离植株10~15公分,以免伤及植株。

田间管理:(1)间苗补植:高粱播种后20~25天,苗高15公分时,实施第一次间苗,到苗高25~30公分,实施第二次间苗,最后株距保持约10公分,如发现缺株时,可挖取间苗中要拔除的健壮苗来补植。

(2)中耕除草:高粱生育期间,按照杂草发生情形,实施中耕除草2~3次,尤其生育初期,特别注意将杂草除净,以免影响发育。

若使用除草剂时,应在播种覆土后萌芽前喷施。

(3)培土:第一次中耕除草后,随即施追肥於植株旁,并将土壅培於植株茎部,以防止倒伏,促进发育。

(4)灌溉排水:高粱耐旱,但在幼穗形成期(播种后35天左右)、(播种后60天左右)、乳熟期(播种后75天左右)如遇乾旱,影响产量很大,应加以适量灌溉。

在多雨季节,应随时排除积水,以免发生病虫害及延长成熟期。

宿根(再生)栽培:(1)切茎:春作收获时,即时於离地面1~2公分处将茎切断,切茎的时期越早越好。

(2)施肥:施肥量及肥料种类施肥时期如前述进行。

(3)疏芽:切茎后每株萌芽数可达2~5株,但每株以留健芽二枝为原则,其余的芽应早日摘除,以免吸收养分。

(4)其他管理:如中耕除草,收获调制等作业均与高粱的一般栽培法相同。

高粱田的化学除草高粱田的化学除草具有除草及时、效果好、劳动强度轻、工效高、成本低等优点。

推广和应用化学除草,可以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高粱田的化学除草主要在播种至出苗前,和出苗后5~8叶两个时期进行,具体使用方法和药剂分述如下:(一)播后苗前土壤处理播后至出苗前的化学除草是利用时差选择法除草的方法,它是在高粱种子播种后,幼苗未出土前,喷洒除草剂,而杂草萌发早的,遇药后会迅速死亡,达到除草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