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酸病中医护理方案
胃炎中医护理

编辑课件
10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
2.生活规律,劳逸结合,适当运动,保证睡 眠。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
3.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制定 推荐食谱,改变以往不合理的饮食结构。
4.指导患者注意保暖,避免腹部受凉,根据 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编辑课件
仰卧位双腿屈曲,用右手的掌心在腹部按顺时针方向做绕 圈按摩,也可从上腹往下腹缓缓按摩,每天进行3~4次, 每次5~10分钟左右。
编辑课件
22
(二)饮食指导
1.肝胃郁热证:宜食疏肝解郁,和胃清热的食品,如金橘根、 猪肚;肝气犯胃者宜食理气降气的食品,如萝卜、佛手、 生姜等。
2.胆热犯胃证:宜食疏肝利胆,清热和胃的食品,如猕猴桃、 甘蔗(不宜空腹食用)、白菜、蚌肉、生姜等。
(六)胃阴不足证:胃脘灼热疼痛,胃中嘈杂,似 饥而不欲食,口干舌燥,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 有裂纹,苔少或无,脉细或数。
(七)胃络瘀阻证:胃脘痞满或痛有定处,胃痛拒 按,黑便,面黄暗滞。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 脉弦涩。
编辑课件
3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胃脘疼痛
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 随症状。出现疼痛加剧,伴呕吐、寒热,或出现厥脱先兆 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师,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编辑课件
8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 2.注射给药
编辑课件
9
(二)特色技术 1.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 2.药熨法:温度保持在60~70℃,不宜过高,以免
灼伤(详见附录2)。 3.穴位注射(详见附录2)。 4.艾灸(详见附录2)。 5.耳穴贴压(耳穴埋豆)(详见附录2)。 6.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7.拔火罐(详见附录2)。
吐酸中医护理方案

针灸疗法
通过针灸刺激相关穴位,以调理脾胃 功能、舒缓胃肠道紧张。
按摩推拿
运用按摩手法,促进腹部气血流通, 缓解吐酸症状。
心理调适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缓解焦 虑、压力等负面情绪,促进病情好转 。
食疗方案
温热饮食
建议患者食用温热性质的食物,如姜、葱、 山楂等,以助于调和脾胃功能。
忌口辛辣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胃肠 道负担。
中医对吐酸病的病因认识
饮食不节
中医认为,过食辛辣、油腻、 刺激性食物,或饮食无度、不 规律,容易导致脾胃功能失调
,从而引发吐酸病。
情志失调
情志不畅、过度焦虑、抑郁等情绪 因素,也可导致肝气郁结,横逆犯 胃,进而引起吐酸病。
脾胃虚弱
脾胃素虚或久病体虚,使脾胃运化 功能减弱,也可导致吐酸病的发生 。
中医对吐酸病的病机分析
01
中医护理在吐酸病中的应 用
护理原则
调和气血
通过调理气血,使其运行顺畅,以达到全身 机能的平衡。
因人而异
针对患者的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制定 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调理脾胃
脾胃为后天之本,调理脾胃是改善吐酸病的 关键。
综合施治
结合中药、针灸、按摩、饮食等多种手段, 综合施治。
护理方法
中药煎汤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选用合适的中 药进行煎汤治疗,以调和气血、止酸 止痛。
吐酸病的症状与体征
症状描述
主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酸水、胃脘胀满或疼痛等。严重者可出现消瘦、乏力 等全身症状。
体征描述
患者面色苍白或萎黄,舌淡苔白,脉弦滑或细弱。
吐酸病的病因病机
情志不遂:长期情志不畅,肝气郁结 ,横逆犯胃,导致胃失和降而上逆。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诊疗方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吐酸病是指病人自觉有酸水自胃脱上泛干食管、咽喉或口腔的病症。
临床上常伴有烧心、胸骨后烧灼痛、反食、暧气等症,部分病人伴有咽部梗阻感、夜间呛咳等症状。
本病病位在胃和食管,与肝胆脾关系密切。
本诊疗方案适用干现代医学“胃食管反流病”的诊疗。
一、诊断本病中医诊断辨证参照《中医内科学》相关内容,西医诊断参照我国2006 年三亚共识和2007年西安共识所建议的GERD诊断标准及糜烂性性食管炎洛杉矶分级标准进行诊断。
二、中医治疗(一)辨证论治1、肝胃不和证临床表现:反酸,烧心,胸貌灼热或疼痛,痛连两胁,心烦易怒;或见脱腹胀满,大便艰难;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和胃降逆。
方药:通降1号方加减。
香附IOg.苏叶梗各10®枳壳IOg.半夏10© 厚朴10®柴胡10®黄连(⅛∖吴茱萸2®海嫖蜡30g等。
胸骨后或胃脱部疼痛者,可加川楝子9g、元胡9g;情绪抑郁者,加合欢皮9®绿萼梅6g;暧气频作者,加代赭石先煎9g、沉香3g;伴脱腹胀满者,加枳壳9®厚朴9g、香椽皮9g;肝胃不和兼有郁热者,加丹皮10®梔子(⅛°中成药(1)通降颗粒(院内制剂),每次IOg,每日3次;(2)气滞胃痛颗粒,每次5g,每日3次;⑶胃苏颗粒,每次5g,每日3次。
2、寒热错杂证临床表现:反酸,烧心,胸貌灼热或疼痛,口苦咽干,脱腹痞满,大便滴泄; 舌红苔腻,脉滑。
治法:辛开苦降,和胃降逆。
方药:通降2号方加减。
制半夏9g.黄连(⅛∖黄苓9©干姜9g、党参15®吴茱萸2®大枣10®甘草(⅛∖海螺蜡30g等。
痰热重者,加虎杖10®瓜#20g;胸痛明显兼有血瘀者,加丹参15®降香(⅛;伴有反食暧气者,加旋复花10®生赭石20g;畏寒肢冷,大便滴泻者,加炒扁豆9g、炒白术15g、炮姜9g。
中医护理方案试题

中医护理方案试题篇一:中医护理方案试题(二)中医护理方案考试试卷(二)科室:姓名:分数:1、消渴病(2型糖尿病)常见证候要点有()、()、()、()、()、()、();常见症状有()、()、()、()、()()、()、()。
2、消渴病特色技术中,中药泡脚适用于下肢()()(),遵医嘱选用()之剂。
水温以()为宜,时间为( ),严防烫伤;遵医嘱穴位贴敷选择()()()等穴位,首次贴敷()小时左右即可,以后每日一次,每次保留()小时,()周为一疗程。
3、消渴病运动指导中,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有氧运动方式,如()()()()()()()()等,运动项目的选择要与患者的()()()()()。
血糖>()、合并糖尿病急性代谢并发症及各种心、肾等器官严重慢性并发症者暂不宜运动。
4、消渴病阴虚火旺证宜食()之品,食疗方:()()()等;气阴两虚证宜食()之品,食疗方:()等。
5、项痹病常见的证候要点有()()()()();常见症状()()()()()。
6、项痹病运动疗法康复期及手法整复()后可间断佩戴颈围,开始进行()()()等锻炼,每天()次,每次()组动作,每个动作()次;眩晕的患者慎做()()等转头动作,或遵医嘱进行7、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见的证候要点有()()()();常见的症状有()()()。
8、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疼痛的体位护理,急性期严格(),(),()。
恢复期,下床活动时佩戴()加以保护和支撑,注意(),宜先(),再(),忌(),();遵医嘱使用耳穴压豆(耳穴埋豆),减轻疼痛。
常用穴位:()()()()()。
9、腰椎复位3天后,在医护人员指导下佩戴()下床,下床时先(),在(),脚着地后缓慢起身,上床则()。
下床后扶持患者,观察有无()等不适,入厕时(),防止引起()发生跌倒。
10、大肠息肉(结肠息肉)的常见证候要点有()()()();常见症状有()()();中医特色治疗运用红外线在相应穴位进行照射,探头距离患者皮肤(),每次照射()。
胃脘痛病中医护理常规

胃脘痛(慢性胃炎)凡由于脾胃受损,气血不调所引起的胃脘部疼痛,称之为胃脘痛,又称胃痛。
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一、常见证型:痰瘀阻滞、寒热错杂证;湿郁脾胃证;肝胃气滞证;肝胃郁热证;脾胃虚寒证;胃阴不足证。
二、辨证施护(一)环境与生活起居护理1、病房环境宜清洁、安静、空气流通,生活宜有规律,防止胃脘部受凉,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被。
2、脾胃虚寒证室温宜略高;胃阴不足证喜凉恶热,室内宜湿润凉爽;肝胃郁热证室温可偏凉,光线柔和。
(二)给药护理1、脾胃虚寒证中药汤剂宜热服,以驱寒止痛。
2、胃阴不足证中药汤剂宜温服、少量频服。
3、肝胃气滞证中药宜温服,以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三)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以细、软、少量多餐为原则,戒烟酒、浓茶、咖啡。
忌食辛辣、肥甘之品。
2、湿郁脾胃证不宜进食甜味、性温热食品,不宜过饱,不宜进食生冷食物。
3、肝胃气滞证饮食宜清淡疏利,常食萝卜、洋葱、柑橘、大蒜等,忌食南瓜、红薯、土豆等。
4、肝胃郁热证饮食宜清淡,多予泄热之品,可喝绿豆汤、莲子汤等清凉食物。
5、胃阴不足证饮食宜细软多汁,少食多餐,可多食滋养胃阴之品,如牛奶、藕等。
6、脾胃虚寒者饮食宜细软、温热易消化,忌生泠瓜果,可服用生姜红糖汤,多食温中健脾之品,如山药、茯苓、苡仁等。
(四)情志护理帮助患者消除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的影响,使其保持乐观情绪。
(五)对症护理1、可配合穴位按压或针刺治疗胃痛,实证者取穴中脘、内关、足三里,用泻法;虚证者取穴中脘、脾俞、胃俞、足三里,用补法,以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2、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有无规律及伴随症状,如出现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血压下降等应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三、健康指导(一)禁烟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
了解患者饮食习惯,必要时推荐食谱,改善原有饮食习惯。
(二)保持乐观情绪,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证睡眠。
(三)如出现疼痛,反酸、呕吐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呕吐酸水病历书写范文

呕吐酸水病历书写范文吐酸病历书写模板姓名:出生地:xx市性别:住址:年龄:xx岁入院时间:xxx民族:记录时间:婚况: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职业:发病节气:惊蛰主诉:反复烧心、反酸xx年余,加重半年。
现病史:患者xx年余前无明显诱因烧心、反酸,胃中酸水上泛,时有酸水吐出,伴腹胀,无腹痛,无恶心、呕吐,口干、口苦,咽干,心烦易怒,自行口服药物治疗(具体不详),症状略有好转,反复发作,半年前症状加重,胃中酸水上泛,时有酸水吐出,时有胸闷、憋气,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右侧胸部时有隐痛,左心前区及左肩臂、后背部无放射痛,为进一步诊治,今来我院门诊就诊,门诊医师收入我科住院治疗。
入院症见:胸骨后烧心、反酸,夜间加重,胃中酸水上泛,时有酸水吐出,时有胸闷、憋气,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右侧胸部时有隐痛,左心前区及左肩臂、后背部无放射痛,时有咳嗽、咳白色黏痰,无发热、寒战,无头晕、头痛,时有腹胀,无明显腹痛,无恶心、呕吐,口干、口苦,咽干,心烦易怒,纳可,眠一般,小便正常,大便1-2日1次,近期体重未见明显下降。
既往史:既往有高血压病史xx年余,间断口服缬沙坦胶囊,发现糖尿病病史1年余,平素口服“二甲双胍肠溶片2片qd”,否认冠心病等其他慢性内科疾病病史。
否认乙肝、结核等慢性传染病病史及接触史。
否认重大外伤、手术及输血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随当地。
个人史、婚育史、家族史:生于原籍,久居该地,居住生活条件良好,否认疫区疫水接触史;否认工业粉尘、毒物、放射物质接触史;吸烟史xx年余,每日吸烟约30支,否认饮酒史;否认冶游史。
xx岁结婚,育x子,配偶及儿子体健,父母均去世(母亲患有冠心病),否认重大家族遗传病史。
中医望、闻、切诊:患者精神良好,神情正常,面色红润,语声适中,舌质淡红,舌体大小适中,舌苔黄腻,脉滑数。
以上病史属实患者或委托人签名:体格检查T36.7摄氏度 P68次/分R19次/分BP 162/110mmHgxx男性,神志清楚,精神一般,发育正常。
中医护理方案题库

中医护理方案题库一.填空题1.肺胀的辨证分型有(肺脾气虚)(肺肾气虚)(肺肾气阴两虚)2.肺胀的常见症状有(咳嗽咳痰)(喘息气短)(自汗盗汗)(腹胀纳呆)3.喘病的辨证分型有(外寒内饮)(风热犯肺)(痰浊壅肺)(肺气郁闭)4.喘证的物理治疗有(抹胸拍肺)(胸部叩击)(有效咳嗽)(振动排痰)5.风温肺热的辨证分型有(邪袭肺卫)(邪热壅肺)(熱陷心包)6.心衰病的临床症状有(喘促)(胸闷心悸)(神疲乏力)(尿少肢肿)7.促脉证的辩证分型有(气阴两虚)(心虚胆怯)(痰热内扰)(气虚血瘀)8.促脉证的临床表现有(心悸)(胸闷胸痛)(气短乏力)(夜寐不安)9.胸痹的症状有(胸闷胸痛)(心悸气短)(便秘)10.眩晕的辨证分型有(肾气亏虚)(痰瘀互结)(肝火亢盛)(阴虚阳亢)11.眩晕的症状有(眩晕)(头痛)(心悸气短)(呕吐痰涎)12.中风急性期中经络的辨证分型有(风火上扰)(风痰阻络)(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13.中风急性期的症状有(意识障碍)(半身不遂)(眩晕)(痰多息促)(高热)(二便失禁)(便秘)(言语蹇涩)(吞咽困难)14.胃癌的症状有(胃脘痛)(吞酸嗳气)(腹胀)(便溏)(便秘)15.大肠息肉的辨证分型有(湿淤阻滞)(肠道湿热)(气滞血瘀)(脾虚夹淤)16.胃脘痛的辩证分型有(肝胃气滞)(肝胃郁热)(脾胃湿热)(脾胃气虚)(脾胃虚寒)(胃阴不足)(胃络瘀阻)17.慢性胃炎的临床症状有(胃脘疼痛)(胃脘胀满)(嗳气反酸)(纳呆)18.脾胃湿热宜进食(清热除湿)之食,如(百合)(马齿笕)(赤小豆)(孛荠)19.呕吐的辩证分型有(饮食伤胃)(风寒袭胃)(浊毒犯胃)(湿浊中阻)(脾胃虚弱)20.呕吐(急性胃炎)的常见症状有(呕吐)(胃脘疼痛)(脘腹胀满)21.肠结的辩证分型有(痞结型)(淤结型)(疽结型)22.肺癌的辩证分型有(肺脾气虚)(肺阴虚证)(气滞血瘀)(痰热阻肺)(气阴两虚)23.肺癌的常见症状有(咳嗽咳痰)(咳血)(发热)(胸痛)(气促胸闷)(便溏)(纳呆)(便秘)(恶心呕吐)24.白血病的常见症状有(发热)(疲乏无力)(骨痛)(出血)25.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症状有(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咽痛)(发热)26.肢体无力宜灸(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27.消渴症的常见症状有(尿量增多)(口干多饮)(多食易饥)(倦怠乏力)(肢体麻木疼痛、肢冷)(视物模糊)(皮肤瘙痒)(腰膝酸软)28.消渴症的饮食指导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50%--60%)蛋白质占(15%--20%)脂肪占(20%--30%)29.消渴目病的症状有(视物模糊)(目睛干涩)(头晕耳鸣)30.类风湿关节炎症状有(晨僵)(关节肿痛)(关节畸形)(疲乏无力)31.肾风的常见症状(蛋白尿)(水肿)(血尿)(头晕、血压增高)(尿量异常)(腰膝酸软)32.淋证的辨证分型有(膀胱湿热)(热毒伤络)(肝胆郁热)(肝郁气滞)(脾虚湿阻)(肾气不固)33.淋证的症状有(发热)(尿频尿急尿痛)(小腹不适)34.肾衰正虚诸证有(皮肾气虚)(脾肾阳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35.肾衰邪实诸证有(湿浊证)(湿热证)(水气证)(血瘀证)36.肾衰的常见症状有(倦怠乏力)(纳呆)(尿量异常)37.丹毒的常见症状有(局部红齿肿胀)(发热)(疼痛)(水疱)38.胆胀的辨证分型有(肝胆瘀滞)(肝胆湿热)(气滞血瘀)(肝郁脾虚)(胆腑郁热)39.胆胀的症状有(右肋疼痛)(右肋胀满不适)(嗳气恶心呕吐)(纳呆)(发热)40.乳腺癌的辨证分型有(气滞痰凝)(冲任失调)(毒热蕴结)(气血两虚)(气阴两虚)(淤毒互结)41.乳痈的辨证分型有(气滞热壅)(热毒炽盛)(正虚毒恋)42.乳痈常发生于产后(3到4周的哺乳期)43.气瘿的辨证分型有(气滞痰凝)(气阴两虚)44.石淋的辨证分型有(下焦湿热)(肾气亏虚)45.子痈的辨证分型有(气滞血瘀)(湿热下注)46.子痈的常见症状有(疼痛与肿胀)(发热)(活动受限)47.子痈疼痛耳穴压豆取(神门)(交感)(皮质下)48.混合痔的辨证分型有(风伤肠络)(湿热下注)(气滞血瘀)(脾虚气陷)49.混合痔的症状有(便血)(疼痛)(肿物脱出)(便秘)(肛周潮湿瘙痒)50.肛裂的辨证分型有(血热肠燥)(阴虚津亏)(气滞血瘀)51.肛裂耳穴压豆选择的穴位有(肛门)(神门)(膀胱)(皮质下)(尿道)52.肛瘘的临床表现有(肛门不适)(疼痛)(便秘)(肛门超市瘙痒)53.肛瘘湿热下注者宜食(西瓜)(绿豆)(赤小豆)等清热利湿之品54.颅内压增高三联征有(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55.脑挫裂伤的辩证分型有(淤血阻窍)(气滞血瘀)56.醒脑开窍针刺法的主穴有(内关)(水沟)(三阴交)57.脑震荡的主要症状有(头痛)(头胀)(头晕)58.桡骨远端骨折的并发症有(压迫性溃疡)(腕关节僵硬)59.股蚀的辩证分型有(气滞血瘀)(痰瘀阻络)(经脉痹阻)(肝肾亏虚)60.筋伤的症状有(患肢疼痛)(患肢肿胀)(出血)(瘀斑)61.膝痹的辨证分型有(风寒湿痹)(风湿热痹)(淤血痹阻)(肝肾亏虚)62.髋部骨折主要包括(股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粗隆下骨折)(髋臼骨折)(骨盆骨折)63.髋关节骨折的并发症有(褥疮)(深静脉血栓)(感染)(骨质疏松)64.盆腔炎的辨证分型有(湿热瘀结)(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虚血瘀)65.崩漏的辨证分型有(血热证)(血瘀证)(脾虚证)(肾虚证)66.感冒的辨证分型有(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邪感冒)(时邪感冒)67.咳嗽的辨证分型有(风寒咳嗽)(风热咳嗽)(痰热咳嗽)(痰湿咳嗽)(气虚咳嗽)(阴虚咳嗽)68.腰痛的辩证分型有(血瘀气滞)(寒湿痹阻)(湿热痹阻)(肝肾亏虚)69.腰痛的常见症状有(腰腿疼痛)(肢体麻木)(下肢活动受限)70.腰痛穴位注射选的穴位有(足三里)(环跳)(委中)(承山)71.腰背肌的功能锻炼有(飞燕式锻炼)(五点支撑锻炼)72.腰痛湿热痹阻宜选(清热利湿)之品,如(丝瓜)(冬瓜)(赤小豆)(玉米须)73.项痹的辨证分型有(风寒痹阻)(血瘀气滞)(痰湿阻络)(肝肾不足)(气血亏虚)74.项痹的常见症状有(颈肩疼痛)(眩晕)(肢体麻木)(颈肩及上肢活动受限)(不寐)75.项痹的功能锻炼方法有(拔项法)(项臂争力)(昂首观天)(回头望月)(米字操)76.血瘀气滞宜食(行气活血)之品77.面瘫的辨证分型有(风寒袭络)(风热袭络)(风痰阻络)(气虚血瘀)78.面瘫的症状有(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颜面麻木)(面部抽搐)79.面瘫的康复指导有(抬眉)(闭眼)(耸鼻)(鼓腮)(示齿)(努嘴)80.闭眼运动主要训练的是(眼轮匝肌)81.积聚的常见症状有(胁痛)(腹胀)(黄疸)(纳呆)82.肝着的辨证分型有(湿热蕴结)(肝郁气滞)肝郁脾虚)(肝肾阴虚)(淤血阻络)83.青盲的辨证分型有(肝郁气滞)(肝肾不足)(气血两虚)(气滞血瘀)84.青盲的症状有(视物模糊)(心烦郁闷)(眼干涩)85.促脉的症状有(心悸)(胸闷胸痛)(气短乏力)(夜寐不安)86.腰腿疼痛用耳穴压豆常取(神门)(皮质下)(交感)(肝)(肾)87.喉痈的辩证分型有(风热外侵)(胃热盛证)88.眼保健操的步骤有(揉攒竹)(压晴明)(揉四白)(揉太阳刮上眼眶)(揉风池)(揉捏耳垂,脚底抓地)89.视物模糊耳穴貼压选(肝)(眼)(肾)(神门)(交感)90.哮病发作期分为(寒哮)(热哮)91.哮病缓解期分为(肺虚)(脾虚)(肾虚)92.恶心呕吐艾灸取(中脘)(关元)(足三里)(神厥)93.醒脑开窍的主穴有(内关)(水沟)(三阴交)94.咳嗽耳穴压豆取(肺)(气管)(神门)(皮质下)95.腹胀纳呆穴位按摩取(足三里)(中脘)(内关)96.血虚宜吃补气养血之品如(大枣)(桂圆)(山药)97.胃脘疼痛穴位按摩取(中脘)(天枢)(气海)98.吐酸病的症状有(烧心)(反酸)(嘈杂)(胸骨后灼痛)(嗳气,胃脘胀满)99.久痢耳穴压豆选(大肠)(小肠)(脾)(胃)(肾)(肝)(交感)100.含铁丰富的食物有(豌豆)(黑豆)(芝麻酱)(蛋黄)(猪肝)。
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2

促脉证(阵发性心房纤颤)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气阴两虚证□心虚胆怯证□痰热内扰证□气虚血瘀证□其他:一、护理效果评价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邪盛正虚证□邪热炽盛证□痰瘀互结证□其他:一、护理效果评价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肝胃郁热证□胆热犯胃证□中虚气逆证□气郁痰阻证□瘀血阻络证□其他:一、护理效果评价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气虚血瘀证□阴虚血瘀证□寒凝血瘀证□痰瘀阻络证□肝肾亏虚证□其他:一、护理效果评价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肝胆郁滞证□肝胆湿热证□气滞血瘀证□肝郁脾虚证□胆腑郁热证□其他:一、护理效果评价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青盲(视神经萎缩)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肝郁气滞证□肝肾不足证□气血两虚证□气滞血瘀证□其他:一、护理效果评价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医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血热证□血燥证□血瘀证□其他:一、护理效果评价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医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风湿痹阻证□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气血两虚证□肝肾不足证□其他:一、护理效果评价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乳腺癌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气滞痰凝证□冲任失调证□毒热蕴结证□气血两虚证□气阴两虚证□瘀毒互结证□其他:一、护理效果评价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气阴两虚,络脉瘀阻证□肝肾阴虚,目络失养证□阴阳两虚,血瘀痰凝证□其他:一、护理效果评价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护理方案
(试行)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胃郁热证:烧心,反酸,胸骨后灼痛,胃脘灼痛,脘腹胀满,嗳气反食,心烦易怒,嘈杂易饥,舌红苔黄。
(二)胆热犯胃证:口苦咽干,烧心,脘胁胀痛,胸痛背痛,反酸,嗳气反流,心烦失眠,嘈杂易饥,舌红苔黄腻。
(三)中虚气逆证:反酸或泛吐清水,嗳气反流,胃脘隐痛,胃痞胀满,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舌淡苔薄。
(四)气郁痰阻证:咽喉不适如有痰梗,胸膺不适,嗳气或反流,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半夜呛咳,舌苔白腻。
(五)瘀血阻络证:胸骨后灼痛或刺痛,后背痛,呕血或黑便,烧心,反酸,嗳气,胃脘隐痛,舌质紫暗或瘀斑。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 烧心、反酸、嘈杂
.观察烧心、反酸的频率、程度、伴随症状及与饮食的关系。
.指导患者饭后分钟内不宜平卧,就寝时宜抬高床头°。
反酸明显者,用温淡盐水漱口。
口苦、口臭、牙龈肿痛做好口腔护理,可遵医嘱应用中药含漱。
.遵医嘱穴位贴敷,取天枢、中脘、膈俞、天突等穴。
.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神门等穴。
.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内关、胃俞、合谷、膈俞等穴。
.遵医嘱穴位注射,取足三里、合谷等穴。
.遵医嘱艾灸,取神阙、中脘、天枢等穴。
(二)胸骨后灼痛
.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
.注意休息,少量饮温开水,可自上而下按摩胃脘部,使气顺而痛缓。
.遵医嘱艾灸,取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等穴。
.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膻中、中脘、胃俞等穴。
(三)嗳气、胃脘胀满
.观察嗳气的时间、次数及伴随症状。
.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脘、天枢、气海、内关、合谷、足三里等穴。
.遵医嘱穴位贴敷,取中脘、天枢、胃俞等穴。
.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神门、肝胆等穴。
.遵医嘱穴位注射,取足三里、合谷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内服中药:中药以餐后少量频服为宜(其他详见附录)。
.注射给药(详见附录)
(二)特色技术
.穴位贴敷(详见附录)。
.穴位注射(详见附录)。
.艾灸(详见附录)。
.耳穴贴压(详见附录)。
.穴位按摩(详见附录)。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季节变化时注意胃区保暖,避免受凉。
.由于反流易发生在夜间,睡眠时应抬高床头°。
.餐后:宜取直立位或~小时后进行散步,运动时间~分钟,以身体发热、微汗、不感到疲劳为宜。
.睡前:不进食,晚餐与入睡的间隔不少于小时;腹部按摩:仰卧位双腿屈曲,用右手的掌心在腹部按顺时针方向做绕圈按摩,也可从上腹往下腹缓缓按摩,每天进行~次,每次~分钟左右。
(二)饮食指导
.肝胃郁热证:宜食疏肝解郁,和胃清热的食品,如金橘根、猪肚;肝气犯胃者宜食理气降气的食品,如萝卜、佛手、生姜等。
.胆热犯胃证:宜食疏肝利胆,清热和胃的食品,如猕猴桃、甘蔗(不宜空腹食用)、白菜、蚌肉、生姜等。
.中虚气逆证:宜食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的食品,如粳米、莲藕、香菇、山药、猪肚、莲子等。
.气郁痰阻证:宜食理气止郁,健脾化痰的食品,如扁豆、佛手、萝卜等。
.瘀血阻络证:宜食活血化瘀,理气通络的食品,如莲藕、丝瓜等。
.烧心反酸的患者忌食生冷,少食甜、酸之品,戒烟酒、浓茶、浓咖啡、韭菜、茴香等,不宜过饱或过量饮水;胸骨后灼痛的患者忌食过热、过烫的食物以免损伤食道粘膜,忌食辛辣、肥甘、煎炸之品,戒烟酒;胃脘胀满的患者宜少量多餐,控制饮食摄入量,可进少量清淡易消化流食。
.烹调方法。
食物应切细煮软,烹调以烧、蒸、煮等软性烹调为主,忌煎、炸、熏烤及腌制食品。
(三)情志调理
.了解患者心理状态,指导患者避免忧思恼怒,保持乐观情绪。
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针对患者不良情绪,指导采用移情相制疗法,转
移其注意力,淡化、消除不良情志;针对患者焦虑或抑郁的情绪变化,可采用暗示疗法,如言语暗示、药物暗示、情境暗示等,解除患者心理上的压力和负担。
.鼓励患者间沟通,交流疾病防治经验,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增强治疗信心。
五、护理难点
患者难以建立和保持健康饮食习惯
.设计通俗易懂的吐酸病健康教育手册,便于患者学习。
.加强患者出院后的延续护理,通过电话访视的方式定期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管理,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养成。
六、护理效果评价
附: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医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肝胃郁热证□胆热犯胃证□中虚气逆证□气郁痰阻证□瘀血阻络证□其他:
一、护理效果评价
精品
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
精品
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
改进意见:
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
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