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

合集下载

第二章 城市规划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分解

第二章  城市规划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分解

城内的大街都与城门相通,主要街道有8条,其 中最长的安门大街长5500米,其余多在3000米左 右。道路一般宽约45米,路面以0.9米的排水沟 间隔分成三股,中间的御道宽20米,专供皇帝通 行,两侧的边道各宽12米,供官吏和平民行走。
汉长安城内以宫殿、贵族宅第、官署和宗庙等建 筑为主体,约占全城面积的三分之二。宫殿集中 在城市的中部和南部,有长乐宫(东宫)、未央 宫(西宫,为皇帝朝会之所 )等。贵族宅第分 布在未央宫的北阙一带,称作“北阙甲第”。居 民区分布在城北,由纵横交错的街道划分为160 个“闾里(25家一闾)”。著名的“长安九市”则 在城市的西北角上,由横门大街相隔,分成东市 三市和西市六市。东市是商贾云集之地,西市则 密布着各种手工业作坊。
相比《周礼考工记》,《管子》一书在城市规划领域对 《周礼》进行了否定,主张从实际出发,不重形式,不 拘一格。其思想主要体现在城市分布密度问题和提出城 池选址的原则。
要“因天才,就地利”,认为城市分布密度应根据郊野 土地等级来考虑。不为宗法封建与礼制制度所约束。所 以,“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同时,在 城大水住近市山而,河“国方室与之沟这流上一百之山下 防 样 居地,里都川, 省 就 住方千,四环必 。 可 ,八室万。十之室下境于 以 这”里都之地因广 有 样(,四国方素川充就在万。一百的之足可室中,二地关上的以之地千十势系。用省较上高水去高,毋;修的负的人十百提近在沟担城口里里地出阜地渠一市的见见方而势堤“座和城方方不水 较 防凡上四镇的的在万座。上中用 低 的立接户上需等等足 的 事国近人千要土土, 地 了都口户八地地高下 方 。,;;丘毋 不非居)近 靠于
第二章 城市规划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一、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二、现代城市规划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 三、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和实践

城市规划原理第二章

城市规划原理第二章

6.隋唐长安
宇文恺规划 完整体现了《周礼· 考 工记》的城市形制规 则 先测量定位,后筑城 墙、埋管道、修道路、 划定坊里。
宫城居中
中轴线对称的格局 规整的方格路网 居住形式采用坊里制, 108坊。坊门坊墙,东 西两市。
7.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
三套方城:内城、皇 城、宫城 中轴线对称的格局, 突出皇权至上的思想 宫城居中
结合街道景观建设的需要形成标准的住房平面及街道设施;
成为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欧美城市改建的样板
4.城市美化运动
英国公园运动试图将农村的风景庄园引入城市中,出现了围绕 城市公园布置联列式住宅的布局方式;
奥姆斯特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
1893年在芝加哥举行的博览会为起点,对市政建筑物进行全面 改进为标志的城市美化运动在美国全面推广。
6.有机疏散理论——分散主义理论
1943年沙里宁出版《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 主要思想:
(1)城市是一个不断成长和变化的机体 ;
(2)城市规划是动态的 ; (3)城市的功能产生离心力和向心力,当分散的离心 力大于集中的向心力时就会出现分散发展的现象; (4)他认为,以往的城市是把有秩序的疏散变成无秩 序的集中,有机疏散可以把无秩序的集中变为有秩序 的分散。 实践:大赫尔辛基规划
(2)城市规模必须加以限制,人口3万人,占地4404.7hm2,城市外围有 2023.4hm2土地为永久性绿地,供农牧业生产用; (3)城市由一系列同心圆组成,有6条大道由圆心放射出去,中央是一个占 地20 hm2的公园。沿公园也可建公共建筑物,其中包括市政厅、音乐厅兼会堂、 剧院、图书馆、医院等,再外一圈为住宅,最外围建设各类工场、仓库和市场 ;
2.古罗马时期 建造大量的营寨城 (提姆加 得)

中国城市规划规划思想与理论演变课件

中国城市规划规划思想与理论演变课件
中国城市规划规划思想与理论演变
2.古典城市时期
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发展的重要时代,形成了完整的社 会等级制度和宗教法礼关系,对于城市形制也有相应的严 格规则,《周礼•考工记》记载为:“匠人营国,方九里, 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 市朝一夫”。因此周代作为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 的时代是可以肯定的,但还没有考古结果能够证实西周的 城制是否已经遵循了《周礼•考工记》。
中国城市规划规划思想与理论演变
中国近代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表现为两大类: • 完全的西方学说与应用,直接由西方人进行规划,
例如大量的租界城市; • 引入西方的学说并进行“中西结合”的实际应用,如
上海规划、南京首都规划等。
中国城市规划规划思想与理论演变
三、中国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
建国以后,受到极左思潮的影响,中国的城 市规划基本断绝了与西方的联系,而完全照搬前苏 联的模式,城市规划、城市建设重物质生产、轻社 会生活,并将城市规划视为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在空 间地域上的延续。
中国城市规划规划思想与理论演变
因此,东周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多元化时 代:既有与《周礼•考工记》一脉相承的儒家思想, 维护传统的社会等级和宗教法礼,表现为城市形 制的皇权至上理念;也有以管子为代表的变革思 想,强调“因天才,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 道路不必中准绳”的自然至上理念。
中国城市规划规划思想与理论演变
中国城市规划规划思想与理论演变
二、中国近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
近代中国具有典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征,近代 中国城市的发展是围绕着两条基本脉络展开的: 1.西方外来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及其相伴随的新的城市物质 要素和结构形式的渗入,由点及面,由渐及盛的扩展过程。 2.本土传统的封建社会经济形态在外来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 的强大影响下,逐步解体,并被动地重构新型城市的艰难过 程——表现为对西方模式的照搬或“中国化处理”。

城市规划主要理论进展与评述

城市规划主要理论进展与评述

城市规划主要理论进展与评述长沙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汪建0224古代城市规划思想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中国古代有关城镇修建和房屋建造的论述,总结了大量生活实践经验,其中经常以阴阳五行和堪舆学的方式出现。

其中有代表性的思想有春秋战国时期的《周礼.考工记》,《管子》,《商君书》等。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强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强点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

2.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公元前500年的古希腊城邦时期,提出了城市建设的希波丹姆模式,这种城市布局模式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

希波丹姆模式寻求几何图像与数字之间的和谐以及秩序的美。

还有一些著作如《建筑十书》和《按照艺术原则进行城市设计》等。

近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理论1.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近代工业革命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财富,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种种日益尖锐的矛盾,如居住拥堵、环境恶化、交通拥堵、疾病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提出了种种设想。

(1)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是托马斯.莫尔在16世纪时提出的。

这种思想太过于理想化有点不切实际。

(2)康帕内拉的“太阳城”方案中财产为公有制。

(3)罗伯特.欧文主张建立“新协和村”(4)傅里立叶的理想社会是以名为法郎吉的生产者联合会为单位,由1500~2000人组成的公社,生产与消费结合,不是家庭小生产,而是有组织的大生产。

2.田园城市理论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提出了“田园城市”理论。

他认为城市无限制发展与城市土地投机是资本主义城市灾难的根源,他建议限制城市的自发膨胀,并将城市土地归于城市的统一机构。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第1章城市与城镇化(重点章节)第1节城市的产生与定义1、居民点的形成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就产生了从事农业与从事畜牧业的分工。

这是人类的第一次劳动大分工。

到新石器时代的后期,农业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逐渐产生了固定的居民点。

我国的黄河中下游、埃及的尼罗河下游、西亚的两河流域都是农业发展较早的地区。

2、城市的形成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就是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

原来的居民点也发生了分化,其中以农业为主的就是农村,一些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就是城市。

城市是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在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出现的。

城是以武器守卫土地的意思,市是一种交易的场所。

城市是有着商业交换职能的居民点。

城市与农村的区别:主要是产业结构,也就是居民从事的职业不同,还有居民的人口规模,居住形式的集聚密度。

3、城镇与城市的界定各国对现代城镇的定义都包含三个本质特征:产业构成、人口数量和职能。

具体地说:城镇是以从事非农业活动人口为主体的居民点,在产业构成上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和文教的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城镇一般拥有较高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在景观上,城镇一般拥有相对于村庄更为完备的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

按照行政区划标准,我国的城镇可以划分为直辖市、市和镇。

第2节城市的发展城市的产生、发展和建设都受到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城市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大的社会发展阶段,即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也可以称前工业化时期、工业化时代,或称为古代的城市和近代的城市。

1、古代城市的发展人类最初的固定居民点,就具防御的要求。

社会形态发展与城市的布局:社会的阶级分化与对立在城市建设方面有明显的反映。

在中国的古代城市中,统治阶级专用的宫城居中心位置并占据很大的面积。

隋唐长安城,中间靠北为统治阶级专用宫城,其南为集中设置中央办公机构及驻卫军的皇城,均有城墙与其他东南西三面的一般居住坊里严格分开。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及其历史渊源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及其历史渊源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及其历史渊源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问,其中蕴含了无数传统文化精华和智慧。

随着时间的推进,中国城市规划不断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渊源。

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及其历史渊源。

一、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概念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设计、建设和管理的过程。

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除了考虑到城市的防御功能外,还注重将城市利用起来的方便性、经济作用以及文化意义,体现了以人为本、生活美学,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历史渊源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在商时期,城市建设已经形成较为规范的模式,如夏朝的边境城市、商朝的都城商丘等。

到了周朝,诸侯国发展迅速,都城的建设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同时,周王朝本身也给城市规划带来了更新的发展思路。

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到来,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开始进入了全国性的发展阶段。

在战国时期,城市规划几乎已经成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的核心。

在中部地区,鲁国的都城曲阜,齐国的都城临淄,魏、赵、燕、楚的首府也在不断发展壮大,都综合考虑了城市的防御以及各个方面的实用性与艺术性。

到了秦汉时期,中国城市的规划面貌进了更加明显的变化。

秦朝时,中国开始提倡重视规划建设。

例如,秦始皇曾经下令将各个城池、宫殿、居民区域、道路、水渠等规划成为明确的几何图案。

汉朝时,各地城市规划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汉武帝时期,在长安、洛阳等主要城市均有规划建筑修建,规划的创新内容则包括了军事、政治、文化及经济的发展。

此外,汉朝还鼓励农业发展,城市的规划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规划中不仅考虑城市安全和经济,也注重生活便利和环境保护。

三、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影响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也为后世城市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路体现了文明的创造性,表现了文化的博大精深。

当代城市规划应该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注重可持续发展,将城市文化、人文关怀、艺术美感和生态保护等各个方面齐头并进,让城市真正成为人们生活的乐土。

城市规划思想理论ppt课件

城市规划思想理论ppt课件

里,西南距二里头遗址六公里。有内城、外城,其平面大
致呈长方形,南北长约1100m,东西宽约740m.
可编辑课件PPT
4
郑州商城是商代早中期 的都城遗址,坐落在郑 州商代遗址中部,即今 河南省郑州市区偏东部 的郑县旧城及北关一带 。商城近似长方形,北 城墙长约1690m,西墙 长约1870m,南墙和东 墙长度均为1700m,周 长近7km。
帝王的铜像、凯旋门、纪功柱,城市各处散布公共浴池和斗兽场。如威尼斯广场
可编辑课件PPT
39
古罗马北非 城市提姆加 得城平面图, 公元一世纪
可编辑课件PPT
40
3.中世纪的欧洲城市
社会和政治背景:中世纪的欧洲--众多的封建领主王国--封建割据战争频仍 --城堡的出现。
城市典型特征:中世纪欧洲的教会势力强大,教堂占据了城市的中心位置,教堂 的庞大体量和高耸尖塔成为城市空间和天际轮廓的主导因素,使中世纪的欧洲城 市景观具有独特独特的魅力。
可编辑课件PPT
5
河南安阳小屯村及其周围,有宫殿宗 庙区、王陵区和众多族邑聚落遗址、 家族墓地群、甲骨窖穴、铸铜遗址、 制玉作坊、制骨作坊等众多遗迹,是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 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
遗址,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
安阳殷墟
可编辑课件PPT
6
周王城平面想象图
可编辑课件PPT
第一节 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一、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二、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三、其他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可编辑课件PPT
1
一、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商周时期)
商代:河南偃师商城、郑州商城、湖北盘龙城及安阳殷墟等。
周朝:形成了完整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宗教法礼关系,对城市建设制度也有 严格的规则。《周礼·考工记》记载了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 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 。因此,周代被认为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如周王城。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标准(36 课时+思政)2023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标准(36 课时+思政)2023

中等职业学校《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专业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的性质《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是城市规划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也是整个城市规划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以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原理为重点,把规划原则和布局方法作为基础,并以城市各组成要素的规划布局作为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

它作为专业必修课和专业理论课,内容几乎涵盖了整个专业所涉及的全方位知识,在整个城市规划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专业教学的核心成分;它在课程结构纵向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加深并综合运用前期课程的知识,另一方面为后续课程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它在专业学习导向上还具有引导学生入门、深造学习的重要作用。

2.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城市规划学的基本理论和城市与区域经济学、城市社会学、城市美学、城市地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一般掌握城市规划中的工程规划、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城市规划实施的基础知识;掌握城市空间演化及城市土地利用的基本原理;强调基本功的培养,掌握各层次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路径、方法,初步具备城市总体规划与设计的文本与图件编绘的技能。

了解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理解城市规划的实施与运行机制。

二、课时总课时36 ,(理论课时30、实践课时6 )三、学分2学分四、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城市规划研究方法与发展战略。

(2)使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城市规划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3)能够初步掌握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规律(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树立全面正确的城市观念,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的能力。

(2)能够独立思索城市规划所考虑的各种因素。

(3)培养学生自主获取新知、自主学习的能力。

(4)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创新的能力。

(5)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分享、评价的学习能力。

(三)职业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1)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职业精神;(2)培养学生诚恳、虚心、勤奋好学的学习态度和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3)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公共道德、健康的心理和乐观的人生态度、遵纪守法和社会责任感;(4)培养学生树立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标准和规范意识以满足专业岗位的要求;(5)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创新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周礼·考工记》记述里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有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

《周礼》反映里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战国时出现《管子》(城市选址要因地制宜,与自然环境和谐),《孙子兵法》和《商君书》
《商君书》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的角度,对城市的发展和城市管理制度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作图题:周王城平面想象图,曹魏邺城(实现了城市功能分区布局)平面图,唐长安复原图,元大都复原图。

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是西方古代保存唯一最完整的古典建筑典籍。

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
1.空想主义的乌托邦,托马斯·莫尔
2.康帕内拉的“太阳城”方案中财产为公有制
3.欧文的“劳动交换银行”和“农村合作社”,主张建立“新协和村”
4.博立叶“法郎吉”
田园城市是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提出的,今天的规划界都把“田园城市”方案的提出作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

《雅典宪章》: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在雅典开会,中心议题的城市规划,所制定了的个《城市规划大纲》叫《雅典宪章》。

大纲提出:城市
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进行。

邻里单位:在较大的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使每一个“邻里单位”成为组成居住区的“细胞”。

在“邻里单位”的基础上发展为“小区规划”的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