捞铁牛教案
《捞铁牛》教案设计

《捞铁牛》教案设计《捞铁牛》教案设计「篇一」【内容简析】本课写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以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让学生读后懂得要爱科学、学科学,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理念】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辅以多媒体课件(或挂图)演示,和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结合实践,在读中感悟。
【教学目标】1.会认捞、拴等生字,会写府、拴等字。
2.了解怀丙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重点:1.掌握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怀丙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挂图)、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课件演示打捞铁牛的情景。
2.激趣:你想了解捞铁牛的过程和结果吗?今天我们来学习《捞铁牛》。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把生字标出来。
2.小组合作认读生字,互相纠正读错的字,还不懂的可以请教其他同学或老师。
3.(出示生字卡)开火车检查认读生字。
重点指导陷字的右部臽。
4.自由读课文,做到不漏字,不错字,读得流利。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并用序号标出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范读课文(或借助录音机),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指名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四、细读课文,读中感悟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小组讨论: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2.汇报归纳,教师随堂点拨,指导朗读。
(1)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默读课文,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2)课件演示打捞铁牛的情景。
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着重理解捞铁牛的过程,感知怀丙对水的浮力的利用。
朗读时,抓住重点词语,把这些词语突出出来。
《捞铁牛》教案(精选

《捞铁牛》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捞铁牛》。
本课主要内容讲述了宋代的人们如何利用水的浮力原理,成功地将沉入河底的铁牛打捞起来的故事。
课文以生动的描绘和有趣的情节,向学生展示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2. 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以及水的浮力原理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捞铁牛的模型或图片。
学具:课文、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情景引入:讲解古代人们捞铁牛的故事背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教师重点讲解生字词,并让学生朗读出来。
3. 课文内容学习:教师带领学生逐段理解课文内容,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受故事情节。
4. 捞铁牛原理讲解:教师讲解水的浮力原理,并用模型或图片展示捞铁牛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难点。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课题:《捞铁牛》板书内容:1. 宋代捞铁牛的故事背景2. 水的浮力原理3. 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勇气七、作业设计a. 为什么古代人们要捞铁牛?b. 捞铁牛的过程中,人们遇到了哪些困难?c. 古代人们是如何利用水的浮力原理捞起铁牛的?2. 作业答案:a. 古代人们要捞铁牛是因为铁牛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工具,沉入河底会给农民带来很大的损失。
b. 捞铁牛的过程中,人们遇到了铁牛沉入河底深、水流量大、工具落后等困难。
c. 古代人们通过制作木笼、填充石头、利用水的浮力原理,成功地将铁牛捞起来。
《捞铁牛》课文教案

《捞铁牛》课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捞铁牛》的故事背景,理解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感受人物的心情和态度。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习惯。
(2)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团结合作的精神。
(3)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勇于挑战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故事情节,理解人物情感变化。
三、教学难点1.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感受人物的心情和态度。
2.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勇于挑战的品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带2.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3. 生字词卡片4. 教学课件或黑板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2)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分组讨论,分析故事情节,理解人物情感变化。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朗读并解释含义。
(2)教师挑选重点生字词,进行详细讲解。
(3)学生运用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巩固记忆。
4. 细节描写(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如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
(2)学生举例说明,分享自己的感悟。
(3)教师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感受人物的心情和态度。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6. 作业布置(1)请学生课后复述课文故事,加强记忆。
(2)运用本节课学习的生字词,写一篇小练笔。
捞铁牛教案(精选12篇)

捞铁牛教案(精选12篇)教学目的:1、知识方面: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怀丙是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学会生字新词;学习课文按一定的顺序写的方法。
2、能力方面:会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会用“熟悉”、“出色”造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及其他发展方面: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
教学重、难点:1、弄懂怀丙捞铁牛时做了那四项准备工作,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上来的。
2、初步学习归纳段落大意。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录像、实验演示器材。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按生字表学生字,读准字音。
2、练习读熟课文。
3、在教师指导下查字典,初步理解课文中的部分生字新词(浮桥、淤泥、笨重、出色、工程家等)。
4、默读全文,试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结合课后思考题,尝试分段四、课堂练习熟读课文,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学生自由读第一节,思考;为什么要把铁牛捞起来?二、明确学习目标这节课我们学习的目标就是要在认认真真读书的基础上,理解怀丙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同时初步学习概括段意。
三、学习新课(一)学习第二大段1、自由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内容。
2、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在组间巡回指导)练习概括段意。
3、学生大组交流段意概括情况。
(二)学习第三大段1、指名读,思考:这段中的三个自然段分别写得是什么?2、学习第一节:①自由读,尝试针对段落提出问题。
②理解段中“试试”的含义。
3、学习第二、三节:①师范读→生小组学习→结合课件●板画,弄清怀丙是怎样做准备工作的。
②指导学生交流学习情况,明白段中“摸清”、“很大”、“并排”、“结实”、“很粗”等词的含义及“先”、“然后”、“再”、“又”等词的先后顺序。
③生小组自学→师指导部分学生演示“捞”的过程,弄清铁牛是怎样被浮力“捞”起来的。
《捞铁牛》说课教案

《捞铁牛》说课教案1.《捞铁牛》说课教案篇1【教材分析】《捞铁牛》是编排在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教材的第一篇讲读课文,它讲了宋朝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故事,赞扬了我国古代出色的工程家──怀丙的聪明才智。
本组教材的重训点是“归纳段落大意”,目的在于检查学生是否读懂课文。
又根据新编《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教学中,做到学生活动时间有宽度,占一半时间以上,学生的活动面有广度,参与人多;课堂上的学习气氛有热度,发言、讨论积极;重点词、句、段教学有深度;小学方法的设计有效度。
本课任务是:在第一课时根据课后思考练习2题已知段意,把课文分成四个意义段,已完成了本组教材要求的重训点的基础上,重设重训点为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自读自悟、语言表达和创新思维能力三方面。
【教学设计的原则】本着“语文教学着眼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身心素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一切以学生为主体、教材为主线、教师为主导,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遵循以下四个原则:1、文道统一原则: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懂得科学道理。
2、学习知识与发展智力结合的原则:教材、教法、学法、程序的处理和设计。
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思维和语言训练贯穿于教学中,提高、开发学生的智力。
3、听说读写能力综合训练的原则:以阅读能力为重点训练,并辅以其他能力的培养。
4、课外与课内相结合的原则:课外抓预习,课内重学习,体现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发展学生的个性。
总之,教学中,紧紧围绕重训点安排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教学设计】根据以上原则,对《捞铁牛》一课作以下设计:一、结合大纲、教材内容、课型特点,制作本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课文,了解捞铁牛的经过,懂得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科学道理。
2、能力目标:学习后,让学生通过创新思维改进怀丙捞铁牛的方法,想象设计出用现代科技手段捞铁牛的新方法,培养实验能力。
捞铁牛教学设计(共3篇)

捞铁牛教学设计(共3篇)第1篇:捞铁牛教学设计《捞铁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通过学习,初步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科学道理。
(2)能简要地复述捞铁牛的过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1)重点学习课文第3—5自然段,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及捞铁牛的过程。
(2)继续深入理解“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这个句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运用自然界自身的规律捞铁牛的,体会他的出色,从而认识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2)学习怀丙和尚认真分析、深入研究、运用自然界自身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对文中重点句的理解,如:“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教具准备做“捞铁牛”实验的材料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指名说说故事,其实也是在训练学生的口头概括能力。
二、讲授新课(一)了解捞铁牛的困难,为体会怀丙的出色做铺垫。
1、教师导读:为什么捞铁牛?请同学们读文,找一找。
指名反馈课文的相关内容:“有一回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桥,河两岸拴住浮桥的八只大铁牛,也被大水冲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
”3、大家读相关语句。
4、教师:洪水退了,马上要修浮桥,可是铁牛容易捞吗?(不容易)你们从哪感受捞铁牛的不易?5、学生自由读文,找出相关的词句,说一说。
预设:从“笨重”一词可以看出铁牛很重,又沉在河底,不易打捞;人们“议论纷纷”,可以看出大家对捞铁牛没什么好办法。
6、教师:洪水退后,马上要修浮桥,人们议论什么呢?请你们开动脑筋,想象人们议论的内容。
7、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议论,营造“议论纷纷”的氛围。
8、教师打断学生的议论,模仿和尚的神态语气,大声说:“我来试试看,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并提问:“当人们听了和尚这话时,会有什么反应?” 9、学生想象当时情景,现场表演人们听了和尚的话后的反应。
捞铁牛教案设计(优选5篇爱问知识人

捞铁牛教案设计(优选5篇爱问知识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中的第三节“杠杆的应用”,着重讲解杠杆原理在打捞物体中的应用,特别是以“捞铁牛”为例,详细解析其工作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杠杆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通过捞铁牛的实例,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杠杆原理及其在捞铁牛中的应用。
难点:如何将杠杆原理灵活运用到实际操作中,解决打捞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捞铁牛实验器材一套,包括杠杆、滑轮、绳子、铁牛等。
学具:每组一套捞铁牛实验器材,相关学习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段关于古代捞铁牛的动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古代人如何利用简单的工具打捞重物?2. 知识讲解(1)回顾杠杆原理,引导学生思考杠杆在打捞物体中的应用。
(2)介绍捞铁牛的原理,结合实验器材,讲解杠杆、滑轮的配合使用。
3. 例题讲解以捞铁牛为例,给出具体数据,让学生计算所需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体验捞铁牛的过程。
六、板书设计1. 捞铁牛——杠杆原理的应用2. 内容:(1)杠杆原理回顾(2)捞铁牛原理(3)例题解析(4)实验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杠杆原理。
(2)根据捞铁牛实验,计算所需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2. 答案:(1)杠杆原理: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力矩相等,即力与力臂的乘积相等。
(2)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出所需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捞铁牛的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了杠杆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拓展延伸:(1)了解其他简单机械的应用,如滑轮、轮轴等。
(2)研究杠杆原理在现代化工具中的应用,如吊车、挖掘机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4. 例题讲解的详细程度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准确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在教学过程中,应明确杠杆原理及其在捞铁牛中的应用为教学重点。
《捞铁牛》课文优秀教案

《捞铁牛》课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捞铁牛》这篇课文。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背景,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所表达的道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和情节发展。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询问长辈等途径,了解课文背景。
(3)学会运用想象力,生动形象地描绘课文中的场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勇敢、机智、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
(3)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学会感恩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捞铁牛》这篇课文。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背景,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所表达的道理。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和情感的描绘。
(2)对课文中所表达的道理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体验。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捞铁牛》课文。
2. 教学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等。
3. 教学道具:铁牛模型、生字词卡片等。
五、教学进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学会生字词。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和情节发展。
4. 情境体验: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
5. 课堂提问: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6.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领会课文所表达的道理,培养优秀品质。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捞铁牛》教案
课时: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捞铁牛》是S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本课是一篇人物故事,讲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陷在河底淤泥里的铁牛的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从而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受到爱科学,用科学的教育。
2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重点段落是怎样把意思表达清楚的。
教学重点:
具体了解怀丙和尚打捞铁牛的方法和道理,感知怀丙这个人的个性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怀丙为打捞铁牛做的准备工作的意义,学习其思维方法,提升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词语,指导书写。
2.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二、深入探究怀丙是怎样捞铁牛的
(分两步:一是准备打捞:二是打捞铁牛)
(一)学习“准备捞铁牛”。
1.观看准备工作的幻灯片。
仔细朗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怀丙为了打捞铁牛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引导学生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用四个字概括出怀丙做的准备工作。
潜水摸牛------备船装沙------拴船搭架------拴牛连架
2.找出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交流,引导学生说出:
先潜水找牛
然后备船装沙
再拴船搭架
又拴牛连架
3.启发思考:这四个步骤的先后顺序可以颠倒吗?学习作者言之有序的写作方法,试着用“先······然后······再······又······”写一段话。
4.再次品读第三自然段,体会怀丙的周密。
思考:怀丙做了这四项准备工作,怀丙能否成功的捞到铁牛呢?
引导学生在下文中找到答案。
(二)学习“打捞铁牛”。
1.默读第4 、5自然段,怀丙是怎样打捞铁牛的?
2 .交流:准备工作中提到的沙、船发生了什么变化?牛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3.用上“因为······所以······”将第四自然段中的第②③④句连在一起。
4.思考:牛被拔出来之后又怎么做的?引导学生归纳出:
划船拖牛
拉牛上岸
5.为什么铁牛离开了河底,不把它拖上船,而要划到岸边再拖上岸?
(让学生懂得:再一次利用水的浮力,怀丙的智慧得以充分体现。
) 6.理解句子: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送回来。
把“还”与“要”比较,引导学生读中品味。
三、总结升华
一千多年前,怀丙能用这样的方法捞起陷在河底淤泥里的铁牛,说明了什么?
板书设计:
10.捞铁牛
准备工作怀丙打捞过程
潜水摸牛出色铲沙入河
备船装沙船浮牛拔
拴船搭架划船拖牛
拴牛连架拉牛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