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句子翻译
《赤壁之战》译文、原文、翻译对照

《赤壁之战》译文、原文、翻译对照《赤壁之战》译文、原文、翻译对照篇一:28赤壁之战课文翻译1却说曹操在大寨中,与众将商议,只等黄盖前来投降的消息。
当日东南风起甚紧。
程昱(yù)入告曹操曰:“今日东南风起,宜曹操在大寨中,与各位将领商议,只等待黄盖那边有没有消息。
那一天东南风起猛烈地刮了起来。
程昱进帐告诉曹操说:“今天东南风刮起来了,应该多加提防。
”预提防。
”操笑曰:“冬至已过,安得无东南风?何足为怪?”军士忽报江东一只小船来到,说有黄盖密书。
操急唤入。
其人呈上书。
曹操笑着说:“冬至时节,阳气复生,这个时候,偶尔有东南风也不奇怪?”军士忽然报告说江东有一只小船来,说有黄盖密信。
曹操马上叫他进来。
那个人呈上书信。
书中诉说:“周瑜关防得紧,因此无计脱身。
今有鄱(pó)阳湖新运到粮,周瑜差盖巡哨,已有方便。
好歹杀江东名将,献信中说:“周瑜防守很严密,因此没有办法脱身。
现在从鄱阳湖有粮草刚刚运到,周瑜派兵我巡视防守,现在时机正好。
无论如何我要杀几个江东名将,首来降。
只在今晚二更,船上插青龙牙旗者,即粮船也。
”操大喜,遂与众将来到水寨中大船上,观望黄盖船到。
提着他们的头前来投降。
今天晚上二更时候,船上插着青龙牙旗的,就是运粮草的船只。
”曹操非常高兴,于是和各位将领来到水寨中的大船上,等候黄盖的船到来。
2且说江东,天色向晚,周瑜斩了曹操派来诈降的将领蔡和,用血祭旗毕,便令开船。
黄盖在第三只火船上,独披掩心,手再说江东,天色渐渐黑了。
周瑜斩了蔡和,用血祭完旗,就命令开船。
黄盖在第三只火船上,独自披着防护服,提利刃,旗上大书“先锋黄盖”。
盖乘一天顺风,往赤壁进发。
是时东风大作,波浪汹涌。
操在中军遥望隔江,看看月上,照耀江手里拿着锋利的兵器,旗帜上大大地写着“先锋黄盖”几个字。
黄盖乘着顺风,向赤壁进发。
这时候东风刮得更厉害了,江面上波浪汹涌。
曹操在中军帐内远远地了望江对岸,看看月亮上来了,照耀着江水,水,如万道金蛇,翻波戏浪。
赤壁之战译文

赤壁之战译文引言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场战役,发生在公元208年,刘备与孙权联军对抗曹操。
这场战役是三国时期最重要的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对《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中的赤壁之战相关内容进行翻译,并附上注解。
赤壁之战曹丕问计曹操在兵败赤壁后的第二年发动了对江南的一系列战争,但都未能取得明显的胜利。
于是曹丕前来找到父亲曹操,询问如何能够攻破江南。
曹丕言道:“今江南之地,高阁、洞庭为其要害。
若能夺得洞庭,则可随意进退,江南可定。
”曹操却意志坚定地回答道:“不可不战!洞庭、高阁无碍,赤壁乃是中国之阙限。
”赤壁之战的筹备赤壁之战前,刘备与孙权联合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开始计划对抗曹操。
水军将领周瑜被派去统领江东的军队,并密切监视曹操的行动。
周瑜火烧连营据说刘备和孙权联军的火烧连营计划是由周瑜设计的。
周瑜了解曹操的弱点,并在寨门洞口设置了火药,等曹操进入后引爆。
这个计划的目的是迫使曹操船队不能回头,被火势完全包围。
计划进行得很顺利,曹操中计受阻,连续大火令曹军损失惨重。
曹操退兵火烧连营之后,曹军损失惨重,曹操无法继续进攻。
他决定撤退,返回北方。
翻译与注释前文解释•赤壁:地名,为今湖北省蒲圻市赤壁市。
•曹操: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和将领,曹魏的奠基人。
•孙权:东吴的奠基人,三国时期东吴的重要统治者。
•刘备: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和将领,刘宋的奠基人。
第一段翻译与注释这一段描述了曹操与曹丕之间的对话。
曹丕认为攻下洞庭可以轻易进退,而曹操则坚持认为赤壁是攻下江南的关键所在。
- 要害:重要地点或部位。
- 随意进退:自由地行动。
- 中国之阙限:即中国的重要红线。
第二段翻译与注释这一段描述了刘备与孙权联合抵抗曹操的准备工作。
- 江南:中国南方的地区,以长江流域为主,包括现今的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等省份。
- 水军将领:指负责指挥水上军队的将领。
第三段翻译与注释这一段描述了周瑜设计的火烧连营计划。
之战文言文翻译

夫三国之时,天下大乱,英雄并起,各霸一方。
魏、蜀、吴三国鼎立,互相争斗,欲一统江山。
其中,赤壁之战,尤为关键,关乎三国命运之转折。
赤壁之战,始于建安十三年(208年),时曹操率大军八十万,欲一举灭蜀,先平江东。
刘备闻讯,与孙权结盟,共抗曹军。
于是,一场关乎三国命运的决战,在赤壁之地展开。
曹操大军临江,旌旗蔽日,战鼓隆隆,气势磅礴。
刘备、孙权联军,则居于江东,以长江为屏障,与曹军对峙。
时诸葛亮设奇谋,令周瑜火攻之策,使得曹军大败。
以下是赤壁之战之文言文翻译: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八十万,欲灭刘备,先平江东。
刘备闻讯,与孙权结盟,共抗曹军。
时诸葛亮设奇谋,令周瑜火攻之策,使得曹军大败。
是时,曹操大军临江,旌旗蔽日,战鼓隆隆,声势浩大。
刘备、孙权联军,据江东之地,以长江为险,与曹军对峙。
诸葛亮曰:“曹公兵多,难与争锋。
今江东有火攻之计,可一举破之。
”周瑜闻言,大喜,曰:“吾闻诸葛亮神机妙算,今果如其言。
吾当亲率精兵,火攻曹军。
”于是,周瑜与诸葛亮、黄盖等谋士,共商火攻之计。
黄盖诈降曹操,献书曹操,言欲投降。
曹操信之,遂令黄盖率船队先行。
黄盖船队行至江中,忽起大风,火攻之计遂成。
时曹操大军正饮酒作乐,忽闻火起,慌忙登舟。
火借风势,迅速蔓延,曹军船队顿时陷入一片火海。
曹操惊慌失措,弃舟逃命。
曹军大乱,死者无数。
曹操败走华容道,幸得关羽放行,方得逃脱。
赤壁之战,曹操大败,刘备、孙权联军大胜。
此战之后,曹操势力大减,刘备占据益州,孙权巩固江东,三国鼎立之势形成。
赤壁之战,实为三国鼎立之关键。
曹操若胜,则三国归一;刘备若胜,则蜀汉兴起;孙权若胜,则吴国巩固。
然而,赤壁之战,使得曹操大败,三国鼎立之势得以延续。
此战之后,天下三分,各霸一方,直至百年之后,三国归晋,天下始定。
夫赤壁之战,不仅关乎三国命运,亦关乎后世之战争。
后人常以赤壁之战为典范,研究战争之策略、战术。
赤壁之战,遂成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场著名的战役。
赤壁之战原文及翻译

赤壁之战原文及翻译原文阅读: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
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权即遣肃行。
到夏口,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
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
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
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群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备甚悦。
肃又谓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
”即共定交。
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
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篱口。
译者: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遂与鲁肃俱诣孙权。
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
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
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赤壁之战》译文、原文、翻译对照

《赤壁之战》译文、原文、翻译对照篇一:28赤壁之战课文翻译1却说曹操在大寨中,与众将商议,只等黄盖前来投降的消息。
当日东南风起甚紧。
程昱(yù)入告曹操曰:“今日东南风起,宜曹操在大寨中,与各位将领商议,只等待黄盖那边有没有消息。
那一天东南风起猛烈地刮了起来。
程昱进帐告诉曹操说:“今天东南风刮起来了,应该多加提防。
”预提防。
”操笑曰:“冬至已过,安得无东南风?何足为怪?”军士忽报江东一只小船来到,说有黄盖密书。
操急唤入。
其人呈上书。
曹操笑着说:“冬至时节,阳气复生,这个时候,偶尔有东南风也不奇怪?”军士忽然报告说江东有一只小船来,说有黄盖密信。
曹操马上叫他进来。
那个人呈上书信。
书中诉说:“周瑜关防得紧,因此无计脱身。
今有鄱(pó)阳湖新运到粮,周瑜差盖巡哨,已有方便。
好歹杀江东名将,献信中说:“周瑜防守很严密,因此没有办法脱身。
现在从鄱阳湖有粮草刚刚运到,周瑜派兵我巡视防守,现在时机正好。
无论如何我要杀几个江东名将,首来降。
只在今晚二更,船上插青龙牙旗者,即粮船也。
”操大喜,遂与众将来到水寨中大船上,观望黄盖船到。
提着他们的头前来投降。
今天晚上二更时候,船上插着青龙牙旗的,就是运粮草的船只。
”曹操非常高兴,于是和各位将领来到水寨中的大船上,等候黄盖的船到来。
2且说江东,天色向晚,周瑜斩了曹操派来诈降的将领蔡和,用血祭旗毕,便令开船。
黄盖在第三只火船上,独披掩心,手再说江东,天色渐渐黑了。
周瑜斩了蔡和,用血祭完旗,就命令开船。
黄盖在第三只火船上,独自披着防护服,提利刃,旗上大书“先锋黄盖”。
盖乘一天顺风,往赤壁进发。
是时东风大作,波浪汹涌。
操在中军遥望隔江,看看月上,照耀江手里拿着锋利的兵器,旗帜上大大地写着“先锋黄盖”几个字。
黄盖乘着顺风,向赤壁进发。
这时候东风刮得更厉害了,江面上波浪汹涌。
曹操在中军帐内远远地了望江对岸,看看月亮上来了,照耀着江水,水,如万道金蛇,翻波戏浪。
赤壁之战文言文对应翻译

原文:曹操自江陵北还,遂破荆州,生擒关羽,进兵江东。
孙权与刘备惧,结盟抗曹。
刘备遣诸葛亮、周瑜等,共议破敌之策。
瑜曰:“今曹操拥百万之众,南征北战,其势不可当。
吾等当以火攻破之。
”诸葛亮曰:“善。
”于是,瑜以东风助火,火攻曹操船队,烟炎张天,船舰皆焚。
曹军大乱,死伤无数。
曹操败走华容道,仅以身免。
翻译:曹操从江陵向北撤退,于是攻破荆州,活捉了关羽,进而进军江东。
孙权与刘备感到恐惧,结成联盟抵抗曹操。
刘备派遣诸葛亮、周瑜等人,共同商议破敌之策。
周瑜说:“现在曹操拥有百万大军,南征北战,其气势不可抵挡。
我们应当用火攻来击败他。
”诸葛亮说:“好。
”于是,周瑜利用东风助燃,发动火攻曹操的船队,烟火弥漫,天空中布满火焰,船只全部被烧毁。
曹军大乱,死伤无数。
曹操败逃至华容道,仅以身免。
原文:曹操败后,退还许昌。
刘备遂领荆州,又进兵益州。
孙权亦乘胜追击,夺回荆州之地。
自此,三国鼎立之势已成。
翻译:曹操战败后,退回许昌。
刘备于是接管荆州,又进军益州。
孙权也趁机追击,夺回了荆州。
从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原文:赤壁之战,曹操败绩,乃因自恃兵强马壮,轻敌冒进,又不善用兵,以致败北。
孙刘联军以智取胜,乃国运之所系,后世传为佳话。
翻译:赤壁之战,曹操之所以败北,是因为他自认为兵力强大,轻敌冒进,又不善于用兵,以至于失败。
孙刘联军凭借智谋取得胜利,这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后世将其传为美谈。
赤壁之战句子翻译

赤壁之战句子翻译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场战役,也是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重要情节。
这场战役以曹操军队的惨败告终,堪称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经典之一。
战争中涌现出了很多英雄人物和传世名句,这些名句以其意境深远、意义深刻、语言精美而流传至今。
本文将会介绍赤壁之战中的一些经典名句,并对其进行适当的翻译和解读。
1.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句话出自《赤壁赋》,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名句。
这句话描绘了黄河和长江在中国最终形成的土地上的比重,表现了人类历史上的兴衰和荣辱,以及伟大的风流人物。
它的意思是:大江东流去,浪花淘尽,千古英雄人物留在人间。
2. 滴水之恩,涌泉以报。
这句话的背景是孙权向荀彧提出英才计划,对荀彧的赞赏之意。
这句话意味着:对于别人的帮助要心存感激,并且努力用自己的力量回报。
3. 吾乃江东小虾米,何必挂帅之重?这是周瑜在旗舰上面与孙权玩弄笑话时说的一句话。
它表达了一个大将忽视自己的力量而自我贬低的态度。
4.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这句话出自曹操的《短歌行》,表达了作为一名忠诚的国家公民,为国捐躯生死无悔,不因遭遇困难而退缩。
5. 借一螳螂,斩华雄。
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便是一只螳螂也可以够得着大象的要害。
它的意思是弱者也可以打败强者,具有鼓舞人心的作用。
6.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句话是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它表达了人们要有远大的志向,保持向上的奋斗精神。
7. 半壁江山,定有主人公。
这句话出自《三国演义》,让我们看到一个失落的人,然后给予他新的信念和力量。
这句话意味着:雄才大略迟早出现,也让人们探讨什么是英雄,什么是真正的领袖。
本文介绍了赤壁之战中的一些经典名句以及它的翻译和解读。
这些名句时间深刻、意义深邃,值得我们反复咀嚼、品味。
通过这些句子的解读,我们不仅可以读懂历史和文化,也可以获得对美好人生的深刻洞察和启示。
赤壁之战课本原文及翻译

赤壁之战司马光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当初,鲁肃听说刘表死,就对孙权说:“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荆州与我国接邻,地理形势险要、坚固,肥沃的土地方圆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百姓殷实富裕,如果占有它,这就是开创帝王事业的凭借。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
现在刘表刚死,他(刘表)的两个儿子(刘琦、刘琮)不和,军队中的那些将领,有的拥戴刘琦,有的拥戴刘琮。
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刘备是天下的豪杰,跟曹操有仇,寄居在刘表那里,刘表嫉妒他的才能而不重用(他)。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如果刘备同他们(指原属刘表手下的人)荆州方面的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我们)就应当安抚他们,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与他们结盟友好;如果他们有所背离(指刘表和荆州将领不能合作),(我们)就该另外筹划这件事情,以成就(我们的)大业。
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我请求奉您之命去慰问刘表的两个儿子,并慰劳(他们)军中掌权的人物,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
以及劝说刘备使他安抚刘表的部下,同心一意,共同对付曹操,刘备一定会高兴而听从我们的意见。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如果这件事能够成功,天下就可以安定下来了。
现在不赶快前往,恐怕就被曹操占了先(抢先)。
”权即遣肃行。
到夏口,闻操已向荆州,孙权立刻派鲁肃前往。
(鲁肃)到夏口,听说曹操已向荆州进军,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于是)日夜赶路,等(鲁肃)到了南郡,(刘表的二儿子)刘琮已投降曹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
刘备向南逃跑,鲁肃直接迎向前去,与刘备在当阳县长坂坡相会。
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鲁肃转达孙权的意旨,(和刘备)讨论天下大事和当前行势,表示恳切慰问的心意,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并且问刘备说:“刘豫州现在想到哪里去?”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下列句子.
1.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
翻译:现在曹操削平大乱,大致已经稳定局面。
2.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翻译:如果不能,为什么不放下武器、捆起铠甲,向他面北朝拜称臣呢!
3.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
翻译:这就是所说的“强弓射出的箭到了射程的尽头,连鲁国的薄绢也穿不透”啊。
4.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
翻译:孙权把这封信拿给部下的众人看,没有一个不受到震动而改变脸色。
5.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
翻译:挟持着皇帝来征讨天下,动不动拿朝廷的名义说话。
(以朝廷的名义为借口)。
6.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翻译:曹操应当会把我送还乡里,品评我的名誉地位,还少不了做一个最低等的从事。
7.地方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翻译:土地方圆几千里,军队精良,物资充足,英雄们都原意为国效力,正应当横行天下,替汉朝除去残暴、邪恶的坏人。
8.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
翻译:您能对付曹操就请同他决一胜负,万一战事不利,就撤回到我这里,我当和曹操决一死战。
难句翻译
9、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译:如果刘备和他们(荆州方面的人)齐心协力,上下步调一致,就应该安抚(他们),同他们结盟友好;如果(他们)不能合作,(我们)应该另外谋划这个问题,来完成大业。
10、到夏口,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
译:(鲁肃)到了夏口,听说曹操已经向荆州方向进军,(就)日夜加速赶路,等到(鲁肃)来到南郡,(刘表次子)刘琮已经投降(曹操),刘备向南逃跑了,鲁肃直接迎接他,和刘备在当阳长坂会合。
11、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译:如果能够用吴越的兵力同中原对抗,不如趁早同他断绝(关系);如果不能(对抗),为什么不放下武器,捆起铠甲,向北(朝拜)而服从侍奉他(曹操)呢?现在将军表面上假托服从的名义,而内心里打着犹豫不决的主意,形势紧迫却又不
能决断,大祸临头没有多长时间了!
12、曹操之众远来疲敝,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未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
译:曹操的军队远道而来疲惫不堪,听说(他们)追赶刘豫州,轻装的骑兵一天一夜(要急)行三百多里,这就是常说的‘强弓射出的箭到了射程的尽头,力量不能穿透鲁地的薄绢’啊,所以兵法忌这种情况,说‘(这种情况)一定(会)使主帅(遭到)失败’。
13、目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
译:况且将军可以用来抗拒曹操的优势,是长江;现在曹操夺取了荆州,完全占有了那个地方,刘表训练的水军,大小战船(多到)以千来计算,曹操(把这些)全部沿江摆开,还有陆兵,水陆齐下,这就是长江的险要敌方已经同我方共同占有了。
14、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
译:那些人只看到曹操信里说水军和步兵八十万,因而都吓坏了,不再估计他的真假,就提出迎降的主张,很没有道理。
15、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
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
译:刚刚一开战,曹军就不利,退却后驻扎在长江北岸。
周瑜等(驻扎)在南岸。
周瑜的部下将领黄盖说:“现在敌多我少,很难同他们坚持长久。
曹操的军队正在连接战船,首尾相连,可以用火攻使他们败逃。
”
1.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
2.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3.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
4.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
5.挟天子以令四方,动以朝廷为辞.
6.操当以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7.地方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8.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
翻译下列句子.
1.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
现在曹操削平大乱,大致已经稳定局面。
2.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如果不能,为什么不放下武器、捆起铠甲,向他面北朝拜称臣呢!
3.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
这就是所谓“强弓发出的箭到了射程的尽头,连鲁国的薄绢也穿不透”啊.
4.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
孙权把这封信拿给部下的众人看,没有一个不受到震惊而改变脸色。
5.挟天子以令四方,动以朝廷为辞.
挟持着皇帝来征讨天下,动不动以朝廷(的名义)为借口. 6.操当以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曹操想必会把我送还乡里,品评我的名誉地位,还少不得(让我做一个)最低等的曹里的小差事.
7.地方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土地方圆几千里,军队精良,物资丰裕,英雄们都原意为国效力,正应当横行天下,替汉朝除去残暴、邪恶之人。
8.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
您能对付曹操就同他决战,倘若万一战事不利,就撤回到我这里,我当和孟德决一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