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音乐教案《美丽的黄昏》

合集下载

《美丽的黄昏》教案

《美丽的黄昏》教案

《美丽的黄昏》教案第一篇:《美丽的黄昏》教案《美丽的黄昏》教案教学构思1、引导学生用太阳下山的下行音乐来开展练唱,并变化着结合图形谱来练习声音处理及进行轮唱,同时创设黄昏的情景能够让学生用心去感受。

2、由前面的练唱引出钟声的音乐,让学生听钟声、唱钟声,直接点到歌曲的主题——“美丽的黄昏,美妙的钟声”,让学生深入感受黄昏、钟声的悠闲情景。

3、通过读歌词、唱歌词,并重点解决二部轮唱这个难点,然后有表现地唱好歌曲《美丽的黄昏》,能够声部和谐协调,歌声优美抒情、轻盈而有动感。

4、从歌曲的情调意境出发,引导学生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并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实践试验。

教学理念:1、引发问题来研究探讨,围绕主题来开展教学。

2、关注音乐审美的本身,重视音乐实践的愉悦。

教材:人音社新课程教材第五册第七课课型:综合课教学年级:三年级教学内容:1、用1、2、3等几个简单的音进行旋律创编,同时结合图形谱进行简易的轮唱练习,并模拟钟声创设情景。

2、学唱歌曲《美丽的黄昏》,通过轮唱及音色处理,表现歌曲幽雅、休闲的意境美。

3、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教学目标:1、从简易创编引入,结合声势、图形谱开展轮唱训练,并为学习歌曲《美丽的黄昏》打好基础。

2、学唱歌曲《美丽的黄昏》,通过和谐的二部轮唱表现歌曲意境。

3、从歌曲的情调意境出发,鼓励学生积极创造,参与实践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难点:1、二部轮唱。

2、音准、音色的控制及音乐情绪的表现。

教学准备:课件、碰钟、铃鼓。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学生在音乐声中进教室、轻声坐好。

二、引入教学(引发问题、引出主题)1、老师在黑板上用红色粉笔画出一个太阳,问:这是什么?再看,老师用绿色粉笔在太阳下面画上山,问:你觉得太阳要下山了呢?还是刚刚升起来呢?让学生说,最后定不下来。

2、那么,就让音乐来告诉我们,老师慢慢弹奏mi、re、do 引导学生得出,太阳慢慢下山了,美丽的黄昏来到了。

黄昏的景色真迷人,让我们一起来唱唱太阳下山的音乐。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 唱歌 美丽的黄昏|人教版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 唱歌 美丽的黄昏|人教版

《美丽的黄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表现出歌曲宁静悠闲的意境,感受音乐描绘的黄昏时分宁静温馨的气氛。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2.能后够比较准确的轮唱歌曲,初步培养学生合唱能力。

3.学会用缓吸缓呼的呼吸方式,做到六小节换一次气。

二、教学重点用自然、真挚的声音表现歌曲宁静温馨的气氛。

三、教学难点三部轮唱的准确和谐。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请同学们根据歌曲情绪和意境,为音乐配一幅图画,并说明选择理由。

(播放《美丽的黄昏》伴奏音乐。

课件展示四幅图画)学生会根据音乐情绪选出第一幅图,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音乐给人宁静温馨的感觉。

为什么音乐会带给我们这样的感受呢?歌曲好听吗?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歌曲《美丽的黄昏》。

(二)学习歌曲1.学生聆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速度特点。

2.学生看谱聆听歌曲,找出歌曲的三个主要乐句。

3.学生跟琴用a演唱三个主要乐句的旋律,注意听琴唱准。

4.师提问,在哪里换气比较合适?讲解缓吸缓呼的呼吸方法:慢慢深吸气,然后慢慢呼气,以获得较长的气息。

5.学生再次跟琴演唱三个主要乐句的歌谱,试一试唱六个小节再换气。

6.学生试着填词演唱三个主要乐句,注意气息的保持。

7.教师提问: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演唱?学生随伴奏用优美、抒情的声音填词演唱三个主要乐句。

8.学生观察第一声部乐谱,说一说它的旋律说如何在三个主要乐句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共有几个乐句?9.学生试着填词完整演唱第一声部,并想一想应该用怎样的速度与力度演唱最后一个乐句。

10.学生分别观察第二、第三声部乐谱,说一说第二、第三声部分别是从什么地方进入的,它们的旋律是如何在三个主要乐句上发展而成的,分别有几个乐句?11、学生分别填词完整演唱第二、第三声部、注意结束句速度力度的变化。

12.师生合唱第一、二声部。

(1)学生唱第一声部,老师唱第二声部。

学生边唱边聆听第二声部,感受两个声部声音的和谐。

(2)老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7课《美丽的黄昏》教案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7课《美丽的黄昏》教案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7课《美丽的黄昏》教案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黄昏》是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7课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美丽的黄昏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温馨的家庭生活画面。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适合三年级学生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音乐的美妙,培养对家庭的热爱和珍惜。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具有较强的兴趣和好奇心,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演唱技巧。

但在音乐表现力和情感传达方面,学生还需要进一步指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充分表达音乐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美丽的黄昏》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珍惜,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旋律和歌词的掌握。

2.音乐表现力和情感的传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美丽的黄昏情境,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从歌曲中汲取家庭的温暖,培养对家庭的热爱。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共同完成音乐作品。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美丽的黄昏图片、歌曲音频、视频等。

2.教学乐器:钢琴、吉他等。

3.教学资料:歌曲乐谱、歌词打印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a.展示美丽的黄昏图片,引导学生感受黄昏的美好。

b.播放歌曲《美丽的黄昏》,让学生初步聆听并感受歌曲的美妙。

2.呈现(10分钟)a.教学歌曲乐谱,引导学生跟唱歌曲。

b.分句教唱歌曲,重点讲解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c.引导学生注意歌曲中的表情符号,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操练(10分钟)a.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根据歌曲旋律进行演奏。

b.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唱练习,注意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

4.巩固(5分钟)a.学生独立演唱歌曲,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b.学生进行小组比赛,看哪个小组演唱得更好。

5.拓展(5分钟)a.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创意,为歌曲编写新的歌词。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第一单元《美丽的黄昏》教案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第一单元《美丽的黄昏》教案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第一单元《美丽的黄昏》教案设计一、单元目标与内容确定1. 单元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歌曲《美丽的黄昏》的旋律和歌词,了解基本的音乐节奏和表达方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模仿、创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表现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丽黄昏景象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环保意识。

2. 单元内容●歌曲学习:教授并练习歌曲《美丽的黄昏》。

●舞蹈编排:设计并学习与歌曲相匹配的简单舞蹈动作。

●音乐欣赏:欣赏与黄昏相关的优秀音乐作品,拓展音乐视野。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演唱歌曲《美丽的黄昏》。

●学生能够跟随音乐节奏进行简单的舞蹈动作表演。

●学生能够初步欣赏和理解与黄昏相关的音乐作品。

2. 教学要求●注重歌曲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用歌声传递对美丽黄昏的热爱。

●舞蹈动作要简单易懂,便于学生掌握和表演。

●欣赏活动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韵律和美感。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选择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情境教学法,创设与黄昏相关的音乐情境,增强学生的代入感。

●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展示黄昏的美丽画面和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策略●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组织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采用分层教学策略,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差异化教学。

四、教材分析与编排1. 教材分析●对《美丽的黄昏》歌曲进行深入分析,包括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

●整合与黄昏相关的音乐知识、素材等,丰富教学内容。

2. 编排思路●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编排教学内容,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五、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1. 情境设置●创设黄昏时分的自然或城市景象,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

●引导学生回忆并分享自己曾经见过的美丽黄昏场景。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美丽的黄昏》教学设计(2)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美丽的黄昏》教学设计(2)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美丽的黄昏》教学设计 (2)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黄昏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美丽的黄昏为题材,描绘了黄昏时刻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适合三年级的学生演唱。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他们喜欢通过唱歌、跳舞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还不够熟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演唱技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熟练地演唱《美丽的黄昏》。

2.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音准,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感受黄昏的美丽,培养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旋律和歌词的掌握。

2.音乐节奏感和音准的培养。

3.对黄昏美景的理解和感受。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模仿。

2.讲解法:教师讲解音乐知识和技巧。

3.练习法:让学生反复演唱,培养音乐节奏感和音准。

4.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感受黄昏的美丽。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美丽的黄昏》的曲谱和歌词。

2.准备教学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3.准备音响设备。

4.准备音乐道具,如小鼓、沙锤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美丽的黄昏景色,引导学生感受黄昏的美丽。

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美丽的黄昏》的背景和作者。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美丽的黄昏》,让学生跟随模仿。

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歌曲演唱练习,重点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音准。

可以分组进行练习,让学生相互观摩和交流。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歌曲演唱比赛,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关于黄昏的歌曲,如《黄昏》、《日落黄昏》等,让学生感受不同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美丽的黄昏》教学设计

《美丽的黄昏》教学设计

《美丽的黄昏》教学设计《美丽的黄昏》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丽的黄昏》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丽的黄昏》教学设计1【教学计划】1、知识与技能:学划旋律线,感受歌曲的起伏。

2、过程与方法:学唱歌曲《美丽的黄昏》,通过和谐的二部轮唱表现歌曲意境。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歌曲的情调意境出发,鼓励学生积极创造,参与实践,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难点】1、学会划旋律线,并用打击乐器变现歌曲意境。

2、采用轮唱的形式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一、导入提问:1、同学们,这是什么?(太阳)2、这下你觉得太阳是要下山,还是刚刚升起来呢?(讨论)师:我们都不确定是要上山还是下山,那么就让音乐来告诉我们吧!6 — 5 | 4 3 2 | 1 —— ||(练声)二、学唱《美丽的黄昏》1、初听歌曲师:太阳慢慢下山,美丽的黄昏来到了,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太阳下山的音乐!(播放单声部歌曲)它是怎样的一首歌,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缓慢、优美、欧美歌曲)2、画旋律线师:我们来唱唱这优美的旋律吧!找找曲调相同的地方。

(唱第一乐句)1 —2 |3 — 1 |4 — 33 | 3 2 1 | 4 — 33 | 3 2 1 |师:相同的两小节旋律,在演唱的时候也是需要有起伏的。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音乐小知识,帮助我们把歌曲唱得跟更加优美。

它就是(旋律线)。

以虚线“1”为基准,1到2线向上师:学会了吗?伸出你的食指,我们一起来划一划第二乐句的旋律线。

(划第二乐句)(边划边唱一、二乐句)3、完整演唱旋律师:为了展现歌曲的意境,老师加了一个东西。

听一听是什么声音?(钟声)(演唱全曲旋律,注意渐强、渐弱)4、复听歌曲问:歌曲唱到了哪些景色?(美丽的黄昏、美妙的钟声)师:景色非常地美。

谁能陶醉地说说“啊,那黄昏,美丽的黄昏。

美丽的黄昏-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美丽的黄昏-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美丽的黄昏-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歌曲欣赏学习歌曲《美丽的黄昏》,体验黄昏时刻的美好与惬意。

2.节奏练习通过打拍子和自由拍,巩固基础节奏感,为以后学习音乐打下基础。

3.手拍练习通过学习歌曲的手拍教案,锻炼学生的手部协调能力,增强音乐感知能力。

4.合唱训练合唱训练是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通过合唱训练,学生能够提高音乐素养,增强集体意识。

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美丽的黄昏》,了解黄昏的美好和温馨,了解黄昏色彩的变化和美妙的音乐表现。

2.练习打拍子和自由拍,提高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3.学习歌曲中的手拍教案,培养学生的手部协调能力。

4.进行合唱练习,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增强集体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歌曲《美丽的黄昏》的欣赏和演唱。

2.打拍子和自由拍的练习。

3.手拍教案的学习和练习。

4.合唱训练,增强集体意识。

2.教学难点1.歌曲的情感表达。

2.手拍教案的手部协调能力。

四、教学过程1.歌曲欣赏1.老师播放歌曲《美丽的黄昏》,让学生感受黄昏时刻的美好和惬意。

2.分析歌词,让学生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

2.节奏练习1.进行打拍子的练习,让学生掌握基础节奏。

2.进行自由拍的练习,增强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3.手拍练习1.学习并练习歌曲中的手拍教案,增强学生的手部协调能力。

2.将手拍教案和歌曲结合起来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节奏和情感表达。

4.合唱训练1.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集体意识。

2.在合唱训练中,注重学生的音乐感知和情感表达。

五、教学评估通过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和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集体意识等方面的水平。

六、教学反思通过教学过程的观察和评估,总结教学中的不足和不足之处,加强相应的教学和练习。

同时,通过教学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

《美丽的黄昏》音乐课教案设计

《美丽的黄昏》音乐课教案设计

《美丽的黄昏》优秀音乐课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黄昏的美好意境;学会欣赏和分析音乐作品中的黄昏主题;能够用乐器或歌声表达自己对黄昏的感受。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采用小组讨论、创作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珍惜;提高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欣赏和尊重,培养音乐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选择与黄昏主题相关的音乐作品,如《夕阳无限好》、《黄昏的早晨》等;通过分析作品中的旋律、节奏、和声等元素,引导学生感受黄昏的美感。

2.2 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基础音乐知识,如音高、节奏等;学生对自然美景有一定的感知和表达能力,但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学会欣赏和分析音乐作品中的黄昏主题;能够用乐器或歌声表达自己对黄昏的感受。

3.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对黄昏的独特感受;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中的和声、节奏等元素的敏感度。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展示黄昏美景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题;教师简要介绍黄昏的美好意境,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期待。

4.2 聆听与分析:播放选定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充分聆听;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旋律、节奏、和声等元素,进行分析讨论。

4.3 演唱与演奏:教师引导学生用歌声或乐器演奏,表达自己对黄昏的感受;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创作与黄昏主题相关的音乐作品。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演唱或演奏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表达效果;学生对自己的创作进行评价,思考如何改进和完善。

5.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作品,给出建议和鼓励;教师参与评价,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指导。

5.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演唱、演奏和创作进行综合评价;教师关注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给予鼓励和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丽的黄昏》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敢于表现自我,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2、用优美、和谐的声音表现歌曲《美丽的黄昏》意境。

3、通过三部轮唱的学习和实践,让学生感受、体验美妙的和声效果,唤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用优美、和谐的声音体验美妙和声带来的音乐意境。

2、初步培养学生三部合唱的能力,演唱时做到均衡、和谐。

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打击乐器、美术作品。

教学过程:
一、欣赏审美体验
教师:请同学们欣赏几幅美丽的风景,欣赏后回答下列问题。

1、画面描写的内容。

(美丽的黄昏景色)
2、为这一美丽的景色配上一段音乐或歌曲,你所选择的情绪、旋律、速度、力度分别是怎样的?若是配上歌曲,用什么演唱形式?
3、请同学们创作一首描写黄昏景色的旋律和歌词,并大胆地表现。

(学生热烈地讨论)
4、请同学们回答以上问题,哼唱创作的旋律和朗诵创作的歌词。

教师给予肯定和正确的引导。

二、学习歌曲,体验歌曲意境
教师:有一首欧美歌曲是描写“黄昏”景色的,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听一听、唱一唱。

1、聆听歌曲,初步感受歌曲情绪:学生听辨节拍,掌握强弱节奏。

(第一遍)
2、全体学生轻声跟随教师演唱。

(第二遍)
3、视唱歌曲旋律并填词练习演唱。

4、男、女学生分别演唱歌曲(巩固歌曲)。

三、设计场景,学生进入角色
1、学习二部轮唱《美丽的黄昏》
教师:有一个旅游团到欧洲某国家城市参观旅游,到了傍晚,导游告诉游客,这里的黄昏景色特别美,请
他们去欣赏,感受异国风情和意境。

由于人较多,路面较窄,需要分两组去观看,一组走在前面,另一组走在后面。

二声部轮唱练习
学生分二个小组练习,第一个小组走在前面形成一个外圈大圆,第二个小组走在后面在大圆圈里形成一个内圈圆,学生一边走着欣赏黄昏景色一边演唱歌曲。

(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很高,课堂气氛热烈。

优美、和谐的二部轮唱在教室中回荡。

)
2、学习三部轮唱《美丽的黄昏》
教师:第二天又来了一个旅游团,一行10人,到了傍晚,活动安排去欣赏黄昏景色,由于景色太美了,第一天去观赏的人还想再去,因此就分成三组去观赏。

(1)三部轮唱练习
学习分三个小组练习,第一个小组走在前面形成一个外圈大圆,第二个小组走在后面在外圈大圆内形成一个内圈圆,第三个小组走在最后在第二个圆圈内组成第三个内圈小圆,学生一边走着欣赏黄昏景色一边演唱歌曲。

(优美和谐的声音与美丽的黄昏景色融合在一起,构成一幅流动的画面。

学生在活动中较好地演绎了三部轮唱。

)
(2)教师总结
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音乐活动,练习了哪两种演唱形式?(二部轮唱、三部轮唱)
教师:通过二部轮唱和三部轮唱的练习,我们用自己的声音感受体验了美妙的和声带来的和谐美。

四、即兴创作,增强歌曲意境教师:我们在欣赏“美丽的黄昏”景色时,听到远处教堂里传出的钟声。

现在请同学们创编节奏、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配上伴奏,表现歌曲意境。

1、分小组进行活动。

2、奏一奏、评一评。

3、歌曲,加入伴奏,全体学生演唱。

最后学生分三个小组,按照二部轮唱的演唱形式边唱边走出教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