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导学案(含答案)

第9课辛亥革命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广州起义、武昌起义。
2.知道徐锡麟、秋瑾以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英雄事迹。
3.理解并清楚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学习重点】辛亥革命爆发及评价。
【学习难点】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
【学习过程】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925年3月12日,一位伟大的革命者病逝于北京的协和医院,他就是孙中山。
在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十几万民众自发前去悼念,更有数万群众护送其灵柩一路步行到西山下葬,充分表达了各界对孙先生的高度拥戴。
3月12日是植树节,当我们播种绿色的生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时,别忘了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烈士们洒下的鲜血。
在那样一个军阀混战,魑魅横行的年代,孙中山的伟大实践越来越被广大民众所认同。
年轻的孙中山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唯有“医国救族才能解救亿兆穷苦大众”,从此,作为革命家的孙中山担负起了医治中国的重任。
倾其毕生精力,他要使中国走向独立、统一、民主、富强,让中华民族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而这一切理想的实现都必须通过革命打造现代化的制度方能完成。
当“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惨败,“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遇挫,“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被剿杀后,辛亥革命能完成对中国腐朽肌体脱胎换骨般地改造吗?让我们一起走近孙中山,走近辛亥革命来寻找答案。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一、革命志士的奋斗1.1906年冬,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在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发动武装起义。
结果:奋战一个多月后失败。
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2.1907年夏,光复会会员徐锡麟在安庆发动起义,因寡不敌众而失败。
3.1907年,孙中山与黄兴共同筹划领导广西起义,袭取镇南关,因弹药缺乏,最终失败。
4.1910年,孙中山同黄兴、赵声等人商讨在广州举行起义。
1911年,由于情况发生变化,黄兴临时决定提前举事。
结果众寡悬殊,起义失败,很多革命党人壮烈牺牲。
《辛亥革命》导学案

辛亥革命(学案)学习目标:【识记】民主革命宣传家、兴中会、同盟会、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袁世凯篡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深刻原因、中华民国的资产阶级政府性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辛亥烈士的英雄事迹、孙中山先生屡败屡战的革命精神,认识到中国的进步趋势不可阻挡重点难点【重点】革命爆发的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难点】袁世凯篡权、辛亥革命的局限性过程与方法分析归纳,中外对比深化认识知识结构一、背景经济基础:时间:阶级基础:地点:兴中会人物:思想准备:入会誓词:性质:组织准备:时间:地点:人物:同盟会政治纲领:机关刊物:性质:影响:二、武昌起义及革命的发展1、导火索:2、时间:3、发展:武昌起义三、中华民国的建立及《临时约法》的颁布时间: 临时大总统: 首都: 国旗:1、 2、3、4、意义: 四、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清政府袁世凯帝国主义列强五、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内容革命阵营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摘录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二十九条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
以总员四分三以上出席得票满投票总数三分二以上者为当选。
第三十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三十四条临时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员,但任命国务员及外交大使公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
第三十五条临时大总统经参议院之同意,得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
第四十三条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
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第五十一条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材料二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
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草草收场。
材料三辛亥革命后,民众都把辫子看成是甘心作清朝奴隶的标志,纷纷自行剪去;当时流行的服饰:中山装、西装、领带、皮鞋---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问卷“崇拜的人物”统计表序号崇拜的人数被崇拜的人物1 157 孔子2 61 孟子3 17 孙中山4 11 颜渊5 8 诸葛亮、范仲淹6 7 岳飞7 6 王守仁8 4 大禹、陶侃、朱熹、华盛顿等9 3 程德全10 2 苏轼、康有为、袁世凯等11 1 伯夷、周公、苏秦、张仪、秦始皇、张良、萧何、韩信、司马迁、马援、班超、韩愈、司马光、程颐、徐光启、顾宪成、史可法、曾纪泽、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马丁-路德、培根、卢梭、梁启超、武训、安重根等12 23 无崇拜者甲:中小学生崇拜孙中山、华盛顿,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
第9课 辛亥革命 导学案(有答案)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9课辛亥革命一、学习目标1.识记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志士发动的武装起义的名称、领导人及影响。
2.掌握武昌起义的背景、过程,分析归纳其历史意义。
3.感受革命党人为国为民、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
二、自主预习1.1906年冬,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在江西湖南交界的发动武装起义。
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2.1907年,孙中山亲赴越南河内,与黄兴共同筹划领导,袭取镇南关。
3.1911年,湖北革命组织与,在同盟会的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
4.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终结。
三、合作探究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扳倒了,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
人们之间不许称“大老爷”“老爷”“大人”,而改称为“先生”“君”“同志”等,不许府署官员坐轿。
有的从前颓废的青年向亲人表示:“中国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个新中国的新人。
”(1)材料单元出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你认为材料中“中国革命成功了”的观点对吗?请说明理由。
四、随堂演练导学案1.在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是()A.萍浏醴起义B.浙皖起义C.镇南关起义D.黄花岗起义2.武昌起义前,同盟会领导的规模最大的起义是()A.萍浏澧起义 B.浙皖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镇南关起义3.辛亥革命爆发前,同盟会所领导的一系列武装起义所起的共同作用是()A.基本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B.挫伤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积极性C.动摇清朝的统治基础,加速革命发展的进程D.扩大了革命派的群众基础4.20世纪初,导致同盟会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革命党人未发动和依靠群众B.发动武装起义的条件不成熟C.革命党人未提出明确的纲领D.武装起义的计划不周密5.下列说法符合辛亥革命爆发前武汉的史实有:①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快的发展;②出现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③反帝斗争不断高涨;④孙中山等革命党人进行了较长的起义准备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6.武昌起义依靠的主要力量是()A.资产阶级B.无产阶级C.湖北新军D.农民阶级7.武昌起义的客观有利时机是()A.20世纪初开展的收回利权的斗争B.湖北文学社和共进会的宣传、组织工作C.四川保路运动发展成反清的武装起义D.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8.下列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A.清朝湖北当局无力顽抗 B.革命党人筹划周密、完善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 D.立宪派改变策略乘机附和五、课后反思【答案】二、自主预习1.萍乡、浏阳、澧陵萍浏醴起义2.广西起义3.文学社共进会4.君主专制制度三、合作探究1.(l)变化:民主、平等意识增强。
第十三课辛亥革命(导学案)

第十三课辛亥革命(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清朝的“新政”与“预备立宪”;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重要人物;兴中会与同盟会;武昌首义。
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过程;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2.能力目标:理解:1.辛亥革命发生有着极复杂的原因,引导学生学会从多种角度驾驭重大历史重大事件的背景。
2.体会南京临时政府作为资产阶级政府的特色。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1.辛亥烈士的鲜血、孙中山愈挫愈奋的精神,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
2.体会法为国根,民为邦本。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辛亥革命爆发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
难点:同盟会政治纲领、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三、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资料分析法。
四、辛亥革命概念: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人们把武昌起义称为狭义的辛亥革命五、过程自主学习一、辛亥革命爆发1、历史条件①②③④⑤2、爆发二、辛亥革命的成果1、成立中华民国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目的、意义三、辛亥革命的结果: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1、原因①②③④⑤2、过程四、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合作探究探究一: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化近代化: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包含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科学化材料1第一章“总纲”,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二章“人民”,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
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第三章“参议院”,规定:“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第四章“临时大总统副总统”,规定:“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第五章“国务员”,规定:“国务员(相当于内阁成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第十三课《辛亥革命》导学案.doc

第13课辛亥革命【学习模块】(-)武昌起义武昌起义爆发的原因(1)经济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阶级基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思想基础: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分子队伍不断扩大,他们大力宣传。
(3)组织基础:1894年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1905年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4)军事准备:革命党人在新军中做宣传组织工作。
(5)有利条件:四川运动兴起。
起义:年—月—日,武昌城内新军革命党人起义,占领武昌。
(-)中华民国成立注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性质以及其意义。
()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 ,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
意义:具有的进步意义。
认识辛亥革命的性质和意义。
(1)性质:________________(2)功绩:政治:推翻清王朝,结束了制度,建立起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经济:推翻“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发展创造了条件思想: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D、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当堂检测】1.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因为它()A、有明确的纲领、公认的领袖和全国性的组织B、成立时间早C、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崭新阶段D、实现了所有革命团体的联合2.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的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体现这一目标的主要规定是()A、主权属于国民全体B、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C、实行总统制D、实行责任制内阁3.材料:材料一“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导学案

第19课辛亥革命(学案)1.了解辛亥革命建立的背景及过程。
2.理解辛亥革命的建立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条件1.原因:《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进行“自救”,这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中国才有希望。
2.条件:(1)经济、阶级: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组织、思想:孙中山成立兴中会,走上了革命道路;1905年8月20日,创建了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成为中国同盟会的纲领 ,并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三民主义”。
(3)实践:以广州黄花岗起义为代表的多次反清武装起义,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
(4)群众: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使不少立宪派人士认识到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革命。
(5)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发展成武装起义后,清政府抽调部分湖北新军入川镇压,湖北兵力空虚。
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历程1.开始: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起义军很快控制了武汉三镇,并成立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
2.发展:武昌起义胜利后的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14个省和上海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3.高潮:(1)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2)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清王朝结束。
(3)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4.失败:1912年2月15日,南方的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成果落到袁世凯手中。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评价1.性质: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2.意义(功绩):(1)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辛亥革命》导学案

《辛亥革命》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掌握兴中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
2.知道武昌起义的过程及结果。
3.理解掌握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基础梳理】(初读正文、勾划要点、完成填空:)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1.兴中会、同盟会2.三民主义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_________”、“_________”、“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_________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二、武昌起义1.武昌起义(1)时间:_________10月10日(2)地点:湖北_________(3)经过: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
经过一夜激战,第二天清晨,起义军完全占领武昌城。
接着,起义军又攻占了汉口和汉阳。
(3)影响: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全国就有_________个省宣布脱离_________独立。
2.中华民国的成立(1)1911年12月,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在南京开会,选举_________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_________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_________正式成立。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_________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2)辛亥革命也是一次思想大解放,从此,____ _____的观念深入人心。
(3)由于反动派势力过大,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很快就被北洋军阀_________窃取了。
【合作学习】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启示?【当堂达标】1.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保国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2.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A.三民主义 B.三大政策 C.中体西用D.自强求富3.下列关于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A.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B.以资产阶级立宪派为主体的政府C.以工农革命群众为主体的政府 D.资产阶级和清政府联合政府4.你知道桂林逸仙中学吗?这所中学是为纪念一位革命伟人而命名的。
辛亥革命导学案完美版

第13课辛亥革命(导学案)——中国近代民主进程的丰碑【课程标准】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临时约法》的内容和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2)难点: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局限性【学习方法】运用史料研习、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法【概念解读】(1)近代化的含义: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法制化;思想理性化、科学化(2)辛亥革命的概念: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
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把武昌起义称为狭义的辛亥革命。
【学习过程】★预习巩固导入: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前赴后继,在辛亥革命前中国各阶级怎么做的?结果如何?▲地主阶级(统治阶级)——▲农民阶级——▲工人阶级——▲资产阶级——一、风雨欲来——革命准备1、兴中会时间:地点:性质:2、中国同盟会时间:地点:政治纲领:性质:3、一系列起义:黄花岗起义等二、武昌圆梦——武昌起义(时间:1911年)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发动,当夜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械库;1911年10月11日,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
武昌起义后,全国十几个省份宣布独立,清政府统治随之土崩瓦解。
三、铸就民国——中华民国成立1、时间:;2、地点:;3、国旗:;4、采用公历,民国纪年四、民主丰碑——《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时间:2、性质:3、基本内容:4、直接目的:5、历史意义:具有反对的进步意义。
★史料研习、合作探究: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史料1:辛亥革命后,士绅在城市的势力迅速式微。
但在农村,“绅权”依然得以延续,不过,“绅”的构成、职责、权力来源、权力组织等以及官绅关系、军绅关系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也许,农民在辛亥革命中只是失去一条辨子,士绅失去的东西却要多得多。
——《辛亥革命时期的农村与农民研究的新问题》史料2:1915年6月,陈独秀从日本回国到了上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1.武昌起义的时间、地点、革命主力
问题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精讲点拨总结归纳】
时间
领导人
萍浏醴起义结果
意义
时间
安庆起义领导人
时间
浙江绍兴起义领导人
时间
广西起义领导人
时间
《辛亥革命》黄花岗起义领导人
历史意义
时间
主要力量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秋收起义
4.武昌起义胜利后,出现了革命党人用手枪逼迫黎元洪做都督的情景。这实质上反映了辛亥革命( )
A.用人唯贤,不拘一格B.当时革命党人中有“资望”的少
C.对旧官僚认识不清,革命带有局限性D.缺乏群众基础
5.武昌起义成功是因为( )
①维新派的推动②同盟会的推动③革命党人计划周密、完善④湖北新军中革命党人的武装起义⑤三民主义的指导⑥革命形势迅速发展,清政府已空前孤立,时机完全成熟
概况
武昌起义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由来
【检测提升巩固新知】
单项选择题
1.萍浏醴起义发生在( )
A.1895年B.1906年C.1910年D.1912年
2.同盟会成立后,领导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武装起义的主要领导人是( )
A.秋瑾B.徐锡麟C.刘道一D.黄兴
3.武汉市的“首义路”“首义广场”“首义公园”等地名会让我们联想到( )
1907
秋瑾
广西起义
1907
孙中山、黄兴
1911
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__________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二、武昌起义(辛亥革命)
1.时间:
2.领导机构:湖北革命组织___________与共进会。
3.主要力量:倾向革命的___________
4.起义概况: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当夜,占领武昌城。随后,武汉三镇起义胜利。
【课堂教学流程】
【学案自学梳理知识】
任务一:【自学质疑】结合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问题记录反馈老师。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起义
时间
领导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结果
地位或意义
____________
1906
刘道一、蔡绍南
失败
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安庆起义
1907
____________
浙江绍兴起义
5.成立军政府:1911年10 月11日,起文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___________为都督。
6.革命形势:11月下旬,全国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7.历史意义
(1)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___________制度的
终结。
(2)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______________。
课型
新授课
课题
第9课《辛亥革命》
年级
八年级
【学习目标】
1.归纳出辛亥革命前革命志士在各地进行了哪些起义及其起义的时间、领导人、结果;通过分析教材中材料研读问题,分析出黄花岗起义的意义,认识到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重点)
2.记住武昌起义的时间、地点、革命主力;阅读材料,小组合作分析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
(3)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_______________,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8.辛亥革命的由来:
【互助探究生成能力】
任务二:【小组探究】阅读课本第42—43页“革命志士的奋斗”的内容。观看教学视频:各地武装起义。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辛亥革命前革命志士在各地进行了哪些起义,各个起义的时间、领导人、结果分别是什么
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⑤⑥C.②③④⑤D.②④⑤⑥
【课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