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2017)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辛亥革命(导学案 随堂练习,有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导学案(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导学案(含答案)

第9课辛亥革命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广州起义、武昌起义。

2.知道徐锡麟、秋瑾以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英雄事迹。

3.理解并清楚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学习重点】辛亥革命爆发及评价。

【学习难点】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

【学习过程】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925年3月12日,一位伟大的革命者病逝于北京的协和医院,他就是孙中山。

在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十几万民众自发前去悼念,更有数万群众护送其灵柩一路步行到西山下葬,充分表达了各界对孙先生的高度拥戴。

3月12日是植树节,当我们播种绿色的生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时,别忘了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烈士们洒下的鲜血。

在那样一个军阀混战,魑魅横行的年代,孙中山的伟大实践越来越被广大民众所认同。

年轻的孙中山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唯有“医国救族才能解救亿兆穷苦大众”,从此,作为革命家的孙中山担负起了医治中国的重任。

倾其毕生精力,他要使中国走向独立、统一、民主、富强,让中华民族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而这一切理想的实现都必须通过革命打造现代化的制度方能完成。

当“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惨败,“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遇挫,“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被剿杀后,辛亥革命能完成对中国腐朽肌体脱胎换骨般地改造吗?让我们一起走近孙中山,走近辛亥革命来寻找答案。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一、革命志士的奋斗1.1906年冬,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在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发动武装起义。

结果:奋战一个多月后失败。

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2.1907年夏,光复会会员徐锡麟在安庆发动起义,因寡不敌众而失败。

3.1907年,孙中山与黄兴共同筹划领导广西起义,袭取镇南关,因弹药缺乏,最终失败。

4.1910年,孙中山同黄兴、赵声等人商讨在广州举行起义。

1911年,由于情况发生变化,黄兴临时决定提前举事。

结果众寡悬殊,起义失败,很多革命党人壮烈牺牲。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辛亥革命》课堂达标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辛亥革命》课堂达标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辛亥革命》课堂达标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1.中国国门被西方列强强行打开后,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其先后顺序是①创办轮船招商局②《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③建立中华民国④创办《青年杂志》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2.辛亥百年组歌第一乐章写道:“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fèn)然血性;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

”就辛亥革命所铸就的“民族丰碑”是A.实现了革命目标 B.改变了社会性质 C.推翻了封建制度 D.结束了封建帝制3.蔡元培先生给孙中山先生的挽联中写道:“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

”由此可见,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A.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C.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 D.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4.如下图是陈独秀关于辛亥革命的言论。

该言论表明他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A.旧思想根深蒂固 B.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C.革命果实被窃取 D.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5.《剑桥中国晚清史》记载:“经过10月10日一个下午的不顾一切的协商,一小批士兵匆忙地临时订出了当天晚上的计划,坚决地出击……到凌晨,武昌的清政府已被打垮。

”史料中记载的重要事件是A.护国战争 B.北伐战争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6.下图所示内容是一本历史著作中某一章的小标题,这一章的大标题应是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7.1912年1月6日,《时报》发表了一幅名为《元宵庆贺灯》的漫画,其中一个灯笼上写着“总统万岁、共和万岁”。

这是为了庆祝A.同盟会成立 B.武昌起义成功 C.中华民国建立 D.新文化运动开始8.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下列历史事件与孙中山有直接关系的是①成立兴中会②参与创办机关刊物《民报》③任武昌起义总指挥④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9.鲁迅曾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

2017年秋八年级历史部编 第9课《辛亥革命》习题(含答案)

2017年秋八年级历史部编  第9课《辛亥革命》习题(含答案)

第9课辛亥革命学校班级姓名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1.(2017·庆阳)徐中约曾说:它结束了长达两千余年的王朝时代,中国不再隶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而归属于全体民众。

这里的“它”是指A. 洋务运动B. 戊戌变法C. 辛亥革命D. 五四运动2.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的“量变”,而辛亥革命则是一次“巨变”。

“巨变”指的是A. 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B.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C.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D. 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3.下图是某史书第二十章的目录,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做该章标题的是?A. 走向共和B. 军阀割据C. 君主立宪D. 国家统一4.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巨变是因为它A. 提出了三民主义的指导思想B.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D. 颁布了《临时约法》,结束了中国被奴役的命运5.下列事件与辛亥革命发生在同一年的是A. 黄花岗起义B. 安庆起义C. 广西起义D. 萍浏醴起义6.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

按照中华民国纪年方法计算,孙中山逝世于A.民国十二年B.民国十三年C.民国十四年D.民国十五年二、判断题1. 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胜利”主要指推翻了封建制度。

2. 辛亥革命最大的成果是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

3.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是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奋斗目标。

4. 武昌起义之于辛亥革命的意义,就如南昌起义打响中共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三、材料分析题材料翻开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80年的历史,人们发现混合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必须彻底埋葬旧制度。

于是革命党人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和制政府。

然而,这场革命引起的变化毕竟是有限的,清王朝皇冠落地后,不平等条约并没有废除;从农村到城市,很多人家还是把君主当作神来供奉。

人教版(2017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 辛亥革命课后精练

人教版(2017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 辛亥革命课后精练

第9课辛亥革命同步练习第一部分:一、选择题。

1、我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A 兴中会B 光复会C 同盟会D 强学会2、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帝国主义的干涉破坏B、立宪派、旧官僚投机革命C、袁世凯的反革命两手策略D、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3、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规定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

它体现了()A 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B 地主阶级追求民主的愿望C 农民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D 无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4、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A、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二、材料分析1、材料“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请回答:(1)这是哪一个革命团体的革命纲领?此团体是由哪个阶级哪个派别建立的?(2)此团体具有什么性质?(3)“鞑虏”是指什么?(4)“民国”后来是指哪个国家?建立的时间?(5)后来这一纲领又被阐发为什么?(6)此材料被称为什么?(7)孙中山在哪一刊物中又进行了阐发,其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一、1.A 2.D 3.A 4.A二、(1)中国同盟会,资产阶级革命派(2)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3)满族统治者,即清朝统治。

(4)中华民国、1912年元旦。

(5)三民主义(6)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7)《民报》,民族、民权、民生。

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第二部分:一、填空题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的革命团体是。

2、同盟会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

3、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三大主义,合称为“”,它是的指导思想。

4、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是。

地点是在。

二、简答题。

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参考答案:一、1、兴中会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3、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辛亥革命4、1912 南京二、略。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同步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同步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亥⾰命》同步习题(含答案)《⾟亥⾰命》同步练习1.与中国以往近代化探索相⽐,⾟亥⾰命的不同之处在于()A.以富国强兵为宗旨B.主张学习西⽅政治制度C.建⽴资产阶级共和国D.宣传民主和科学的思想2.纪录⽚《复兴之路》的解说词中写到:“皇帝倒了,辫⼦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最⼤的感受”。

这种“感受”源⾃中国()①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②近代社会性质的改变③近代社会⽣活习俗的变化④满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林伯渠说:“对许多末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亥⾰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件事”。

这段话旨在强调()A.⾟亥⾰命意义重⼤B.⼴⼤民众尚未觉悟C.⾰命时机不够成熟D.⾰命缺乏社会基础4.“它⽆疑是中国20世纪初最伟⼤的巨变之⼀,它使古⽼的中国⼈从传统⾛向近代,从愚昧⾛向科学,从专制⾛向民主……,总之,这场从武昌燃起的烈⽕瞬间烧遍了这个古⽼的中国,说明它正是20世纪初中国⼈民的呼声。

”材料中说的这场⾰命给中国的影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政治上:建⽴资本主义制度是当时时代的要求B.经济上:民族⼯业从此诞⽣C.思想上:帝制已成为历史,民主是时代的需要D.⽂化上:从传统习俗迅速向近代化转变5.孙中⼭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件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华民国约法》C.《共同纲领》D.《总统宣辞》6.2014年6⽉22⽇下午,美国旧⾦⼭举办纪念⾟亥⾰命元勋黄兴诞⾠140周年活动,100多位社会各界⼈⼠在中国城全美黄⽒宗亲总会⼤厅出席活动。

⾟亥⾰命是中国近代社会演变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竖⽴起⼀座不朽的丰碑。

⾟亥⾰命的指导思想是()A.三民主义B.变法图强C.实业救国D.民主、科学7.1930年,何应钦曾经指出“⾟亥⾰命懵懂算是挂上了⼀个民国的空招牌,并没有建设民国的实际,由推翻满清⼀点⽽论,固然算是成功。

八上 第9课 辛亥革命 同步学与练(含答案)

八上 第9课 辛亥革命 同步学与练(含答案)

八年级上学期第9课辛亥革命学与练【基础梳理】一、革命志士的奋斗1.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事件时间领导人结果萍浏醴起义1906年刘道一、蔡绍南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安庆、绍兴起义1907年徐锡麟、秋瑾徐锡麟死难,秋瑾被捕遇难广西起义1907年孙中山、黄兴夺取镇南关,最后失败黄花岗起义1911年孙中山、黄兴、赵声虽然失败,但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2.“是役也”是孙中山对哪一事件的评价?该事件有何意义?(1)事件:黄花岗起义。

(2)意义: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3.“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指的是武昌起义取得胜利。

二、辛亥革命1.填写完善武昌起义的经过。

2.辛亥革命的意义:(1)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2)思想: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课堂演练】1.“在中国腹心地区打开一个缺口,成为对清王朝发动总攻击的突破口,并在全国燃起燎原烈火。

”材料评价的事件是()A.南昌起义B.中国同盟会成立C.武昌起义D.南京临时政府成立2.黄花岗起义中,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以上叙述可以用来说明黄花岗起义的()A.原因B.经过C.结果D.意义3.“在那时的中国,不把皇帝拉下马,历史就不能前进。

封建制度是社会进步的最大障碍,而帝制又是这种制度最直接的体现者。

”据此可知,辛亥革命最大的功绩是()A.宣告了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的终结B.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C.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D.终结了已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4.“辛亥革命创造了民主政治建设的必要条件和良好契机……它并非只是打落了一顶皇冠,而是开辟了中华民族振兴有为的希望之路。

”材料旨在说明辛亥革命()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任务B.依靠群众基础极其薄弱C.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D.促成了中华民国的成立5.“中国历史上的多次革命,并未改变宗法专制的社会形态,唯有辛亥革命在破旧与立新两个方面,堪称历史性的首创之举。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课时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课时训练(含答案)

第9课辛亥革命一、选择题1.同盟会成立后发动的第一次武装起义的主要领导人是( B )A.徐锡麟、黄兴B.刘道一、蔡绍南C.徐锡麟、蔡绍南D.刘道一、秋瑾2.“同盟会领导的多次起义,由于群众基础薄弱,又往往采取突然袭击的单纯军事冒险方式,所以最后都失败了。

”材料在于说明武昌起义前同盟会领导一系列起义(D)A.爆发的原因B.发动的过程C.胜利的结果D.失败的原因3.1907年,在安庆、绍兴发动起义牺牲的革命党人有( D )A.孙中山、黄兴B.刘道一、赵声C.徐锡麟、恩铭D.徐锡麟、秋瑾4.《武汉赋》云:“壮哉!武昌首义,一枪打翻封建帝制;伟哉!天下响应,万众擎起民主共和。

”赋中的“武昌首义”发生于(B)A.1898年B.1911年C.1919年D.1927年5.“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

”材料称颂的是( D )A.毛泽东B.康有为C.梁启超D.孙中山6.辛亥革命是矗立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座不朽的丰碑。

这里“丰碑”的含义是指(B)A.揭开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B.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C.实现了真正的民族独立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7.孙中山曾提及,1895年广州失败之时,“举国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

到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

人们对革命党人的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 A.国人对清政府态度发生变化 B.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C.义和团运动的兴起D.革命党人势力壮大8.右侧漫画反映了武昌起义后,黎元洪被起义军从床下拉出来推到湖北省都督的位置,因此其又被称为“床下都督”。

这最能说明(A)A.辛亥革命不彻底,旧官僚混入革命队伍B.武昌起义的发生具有偶然性C.武昌起义准备不充分D.武昌起义的队伍是乌合之众9.“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

”该事件( A )①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②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③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④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10.武昌起义爆发后,列强最初的反应是不惜诉诸武力干涉;然而几天后,驻汉口英、俄、法、徳、日领事公派代表与湖北军政府交涉,表示“承认民军为交战团,各国严守中立”。

2017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九课辛亥革命导学案

2017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九课辛亥革命导学案

3.9 辛亥革命
一、预习与质疑(课前学习区)
(一)预习内容:P42-P45
(二)预习时间:10min
(三)预习目标:
1、了解和掌握革命党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2、掌握黄花岗起义的意义。

3、理解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的意义
(四)预习检测:
1、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领导了哪些武装起义?
2、黄花岗起义的结果是怎样的?有什么历史意义?
3、辛亥革命的性质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二、合作探究(课内学习区)
探究1 革命党人有什么的精神值得人们学习?
探究2 辛亥革命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
三、课后互助区
1.学案整理:整理“课中学习区”后,交给学习小组内的同学互检。

2.构建知识网络
四、互帮互助:
“我”认真阅读了你的学案,“我”有如下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签名: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预习检测:
1、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黄花山岗起义。

2、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合作探究:
1、追求真理、百折不挠,前赴后继、浴血奋斗
2、(1)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2)革命有着正确的指导思想。

(3)革命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4)革命党人坚持不懈的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_______ 小组______ 姓名________
第9课辛亥革命(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了解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志士发动的武装起义的名称、领导人及影响。

2.了解武昌起义的背景、过程,分析归纳其历史意义。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革命志士的奋斗;武昌起义
难点:辛亥革命的意义
1.在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是()
A.萍浏醴起义
B.浙皖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黄花岗起义
2.武昌起义前,同盟会领导的规模最大的起义是()
A.萍浏澧起义
B.浙皖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镇南关起义
3.辛亥革命爆发前,同盟会所领导的一系列武装起义所起的共同作用是()
A.基本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B.挫伤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积极性
C.动摇清朝统治基础,加速革命发展的进程
D.扩大了革命派的群众基础
4.20世纪初,导致同盟会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革命党人未发动和依靠群众
B.发动武装起义的条件不成熟
C.革命党人未提出明确的纲领
D.武装起义的计划不周密
5.下列说法符合辛亥革命爆发前武汉的史实有:
①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快的发展;②出现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③反帝斗争不断高涨;
④孙中山等革命党人进行了较长的起义准备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武昌起义依靠的主要力量是()
A.资产阶级
B.无产阶级
C.湖北新军
D.农民阶级
7.武昌起义的客观有利时机是()
A.20世纪初开展的收回利权的斗争
B.湖北文学社和共进会的宣传、组织工作
C.四川保路运动发展成反清的武装起义
D.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8.下列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
A.清朝湖北当局无力顽抗
B.革命党人筹划周密、完善
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
D.立宪派改变策略乘机附和
9.孙中山称黄花岗起义“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主要是因为()
A.它是武昌起义前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起义
B.它是孙中山、黄兴直接领导的
C.革命党表现了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D.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扳倒了,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

人们之间不许称“大老爷”“老爷”“大人”,而改称为“先生”“君”“同志”等,不许府署官员坐轿。

有的从前颓废的青年向亲人表示:“中国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个新中国的新人。


(1)材料单元出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你认为材料中“中国革命成功了”的观点对吗?请说明理由。

【学习小结】
(记下自己学到的知识、方法,愉悦的情感和课后反思!)
【课后作业】:1、完成“创新作业”或“学考精炼”。

2、预习下一课。

(读懂意思即可,划记自己认为本节课重点的地方。


18
第9课辛亥革命参考答案:
预习填空答案:
一、同盟会;秋瑾;黄花岗;
二、辛亥革命;1911;10;10;资产阶级;武昌新军;武昌;黎元洪;清朝;封建君主专制;袁世凯
(2)观点:不对;理由: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杜会的性质(或:对;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人人心)。

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