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3.2《角的度量》导学案及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2023年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角的度量教案(三篇)

2023年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角的度量教案(三篇)

2023年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教案人教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角的度量教案(三篇)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教案人教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角的度量教案篇一1.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发展空间观念“角的度量”属于“图形与几何”中测量的一部分内容,而角的度量又是测量中难度最大的。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利用角的空间感觉来估计角的大小,很少用到专业的工具去测量一个角的精确度数,所以在本节课的设计中,不仅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受测量角的大小需要统一单位的必要性,而且还要把量角与学生头脑中角的大小的表象结合起来,重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关注动手操作,以亲身体验的策略展开教学。

动手操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算理和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通过用多种方法尝试测量角的大小,帮助学生初步感知测量角的大小的方法,培养估计角的大小的意识。

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直尺、三角尺、用硬纸板剪成的角、一张圆形纸⊙抛出问题,引入新课1.观图质疑,引发思考。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角,请大家看一看生活中小朋友们玩滑梯的现象。

(出示教材24页滑梯情境图)提问:你能用“角”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吗?(学生观察后反馈:第三幅图中的滑梯与地面形成的角最大,第一幅图中的滑梯与地面形成的角最小)2.引入新课:角有大有小,怎样度量角的大小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有关角的度量的问题。

[板书课题:角的度量(一)]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情境图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快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进而很自然地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尝试探究,建构知识1.自主探究,比较测量方法,引发思考。

(1)讨论:如何度量三个角的大小呢?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研究、实践后进行汇报)预设小组1:我们想用直尺度量角的大小,发现无法测量。

小组2:我们是用三角尺上的一个角进行测量的,发现只能测量出角的一部分,还余下一部分无法测量。

小组3:我们是用课前做好的与⊙1一样大的角去度量⊙2,结果⊙2是⊙1的2倍多一些,⊙3是⊙1的3倍多一些,也不够准确。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导学案(推荐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导学案第【1】篇〗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师:今天有两位数学王国的成员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是∠1和∠2,它们两个都认为自己比对方大,现在请同学们当小法官,用以前我们学过的知识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很明显谁大一些,但是∠2还是不服气,它想知道∠1到底比自己大多少,你有办法吗?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本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量角的需要。

二、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并能在量角器上找到大小不同的角1、角的度量单位师:你们以前测量过什么?生:测量(物体长度、面积、质量)时用到了哪些(长度、面积、质量)单位?师:同样的,测量角的大小也有统一的单位——“度”,度还有另一种写法等会我们来学。

2、了解量角器的构造师:刚才你们说测量角的工具是量角器,观察量角器上有什么?生:线(这些线在数学里有个专门的名字叫刻度线)、数、角师:认真观察量角器上的刻度线和数,你发现了什么?先独立观察再小组讨论。

师引导孩子知道内圈刻度、外圈刻度、0度刻度3、在量角器上找角师:我们能在这个量角器上找到角吗?谁来指一指?这个角的顶点在哪?孩子们角的顶点所在的位置也是量角器的中心点。

师:这个角有多大?为什么?①认识1°角师:费老师也找到了一个角,这是多少度呢?师:1°我们也可以这样写。

师:在量角器上还能找到其他的1°角吗?师:想想在这个量角器里有多少个这样的1°的角?师:跟着课件我们一起数数。

师:原来并不是刻度指向90,它才是90°的,而是因为它里边包含了90个1°,它才是90°的。

②找角师:你们能画画90°的角吗?师:在量角器上画出50°角。

师:这个角的度数要从哪边数起?师:0度刻度线是表示起点的,我们一起读读。

师:费老师班上有一个孩子是这样画的,他说这是50°角,可是角的一条边明明指着130°呀,怎么说是50°呢?预设130°、50°(180°-130°=50°,有50个1°,这个角比直角小,所以它一定小于90°)师:现在角的一条边是与外圈零度刻度线重合的,从这边开始数,0度,10度……到这是50度。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角的度量》是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这一单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学会使用量角器,并能够准确地度量各种角的大小。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物图片和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角的大小,学习角的度量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对角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于角的度量方法和角的分类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生动有趣的活动,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使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能够准确地判断各种角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学会使用量角器。

2.难点:学生能够准确地判断各种角的大小,并能够灵活运用角的度量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和实物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角的大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操作法: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会使用量角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交流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量角器、实物图片、PPT等。

2.学具:量角器、练习本、铅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实物展示或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角的大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一副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中的角的大小。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板书,向学生介绍角的度量方法,讲解如何使用量角器。

同时,教师进行示范操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角的度量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量角器度量各种角的大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角的度量》是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学会使用量角器,并能够正确地度量各种类型的角。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角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角的大小,并学会用度量工具进行角的度量。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思考能力,他们能够观察到生活中的角,并能够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描述角的大小。

但是,学生对角的度量方法还没有接触过,因此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学会使用量角器。

2.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度量各种类型的角,并能够说出角的大小。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学会使用量角器,并能够正确地度量各种类型的角。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量角器,正确地度量各种类型的角。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导入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角,引出角的度量。

2.采用直观演示法,教师示范使用量角器度量角的方法,学生跟随操作。

3.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度量角,交流心得。

4.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地度量各种类型的角。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量角器、三角板等教具。

2.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2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角,引导学生认识角,并提问:“你们知道角的大小是怎么样的吗?”从而引出角的度量。

2. 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量角器,并示范如何使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体会量角器的作用。

3. 操练(8分钟)教师分发三角板,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度量角,并记录下来。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对角的认识。

4. 巩固(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不同类型的角,让学生独立使用量角器进行度量,并说出角的大小。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角的度量》导学案教学案.docx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角的度量》导学案教学案.docx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角的度量》导学案教学案3 角的度量导学案设计课题角的度量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这节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内容。

首先是量角器的构造比较特殊,学生在生活中从未见过,认识它有难度;其次是由于学生往往分不清到底该读哪圈刻度数,而常常习惯于读外刻度数,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度很大。

我把教学过程设计成以下两个方式来进行:1 •组织教学,激发兴趣。

让学生自己在黑板上任意画两个角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

让学生形成知识链,以已学知识为基础,轻松进入新知的学习。

2•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探究。

本节课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同伴合作的方式来掌握测量角的方法。

教师在指导时注重学生空间联想能力方面的培养,把量角与在学生头脑中建立的角的表象结合起来, 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同时达到学习的目的。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三角尺、量角器学生准备:三角尺、量角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4分钟)1•复习角的概念。

2•组织学生在黑板上任意画两个角, 有什么好办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回忆、汇报角的概念。

2.思考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有的同学提出用三角尺来比较,有的同学提出用重叠的方法来比较。

3•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1•填空。

(1)角有()条边,有()个顶点。

(2)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

(3)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26分钟)1.(1 )组织学生用三角尺比较下面两个角的大小。

(2)讨论:任何角的大小都可以用三角尺来比较吗?2.自学角的度量单位。

课件出示教材40页关于角的度量单位的知识,组织学生阅读。

3.量角器的认识。

(1)出示量角器,引导学生观察。

(2)组织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汇报,介绍中心点、0°刻度线、内圈刻度和外圈刻度)4.探究量角的方法。

(1)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2)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引导学生尝试量角。

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角的度量》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角的度量》教案

新2024秋季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角的度量》教案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角的度量概念,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2.学生能够正确使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并准确读出角的度数。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等活动,引导学生体验角的度量过程,理解角的度量原理。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角的度量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对数学的探究精神。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以及乐于分享、善于合作的学习精神。

二、教学重点•掌握角的度量方法,正确使用量角器进行角的度量。

•能够准确读出角的度数。

三、教学难点•理解角的度量原理,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准确放置量角器,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四、教学资源•教科书•量角器•白纸•铅笔•多媒体课件(包含角的度量示例和动画)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角的度量概念和原理。

•示范法:通过具体示例展示如何使用量角器进行角的度量。

•练习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角的度量练习。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分享经验。

六、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些包含不同角度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它们之间的角度差异。

•提出问题:我们如何知道这些角的大小呢?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角的度量。

2. 知识讲解•讲解角的度量概念,介绍角的度量单位和量角器的结构。

•示范如何使用量角器进行角的度量,强调放置量角器的正确方法(中心点对齐、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和读数的准确性。

•举例说明不同角度的度量过程,如30°、60°、90°等。

3. 巩固练习•让学生使用量角器度量一些预先画好的角度,并记录下结果。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解答疑问。

•展示一些特殊角度(如45°、120°等),让学生尝试度量并分享经验。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在角的度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尝试找出解决方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3角的度量:角的度量》优质课导学案_2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3角的度量:角的度量》优质课导学案_2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第2课时《角的度量》教学设计【版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学习内容】第三单元第二课时《角的度量》教材第40~41页例1。

【教材分析】角的度量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和直角,并明确了角的概念,知道了角是有大小之分的基础上学习本课的知识,并为学生后续学习角的分类和画角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角的大小有了初步的体验,并知道了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且有部分学生已经知道了量角器,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用量角器来测量角几乎没有体验【学习目标】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

2.掌握量角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会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和方法。

难点:怎样读出角的度数。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景(5分钟)师:同学们,有关角的知识你有哪些了解,谁来说一说?预设:生1: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生2: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

生3:角的大小和两边叉开(或张开)的大小有关。

生4: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角的定义)生5: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师:你们了解的真不少!那你们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吗?生:会师:出示2:老师这里的两个角和你学习单上的角一样,拿出你的1号学习单,上面的两个角,那个大呢?你是怎么比较的,说说你的方法?预设:生1:通过观察,看出来;(师:这个方法叫做观察法)生2:借助我们已有的工具,如:三角形的一个角和1号学习单上的角比一比发现的;(这个方法叫做比较法)生3:用剪刀把两个角剪下来,重合比一比发现的。

(这也是比较法)师:你们的方法都很棒!有的同学用观察法,有的同学用比较法得出那个角大。

师:∠2比∠1大多少呢?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好方法吗?(已有知识解决不了,产生认知冲突,引出测量工具量角器)预设:生1:不知道,或我们可以测量一下。

师:大家知道测量长度要用尺子,测量角要用什么工具呢?生:不知道生:量角器。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角的度量》是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的一部分,旨在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理解度量单位,并能够运用角的度量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角的大小可以用度数来表示,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并能够进行角的加减运算。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直线、线段和射线的概念,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角的度量,他们可能是初次接触,因此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具和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角的度量概念和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能够进行角的加减运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合作意识,培养解决问题的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进行角的加减运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小组合作法和问答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实物演示、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量角器、角模型、卡片等。

2.教学环境:教室里摆放好学生桌椅,讲台上有教学用的教具和课件。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角的度量概念,引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讲述一个猎人用角来计算森林里的动物数量的故事。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角的模型和量角器,向学生介绍角的概念和度量单位。

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观察和感知角的大小可以用度数来表示。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量角器量一量给定的角的大小,并记录下来。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用量角器量出给定图形中的角的大小,并进行角的加减运算。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3.2《角的度量》
导学案及教学设计
导学案
3.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角的度量。

(教材第40、4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学习经验,体会计量角的大小需要有统一
的计量单位,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建立1°角的表象。

2.使学生在自己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经历探索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和过程,初步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
方法。

3.使学生通过量角,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初步感知三角尺上三个内角和的特点。

重点难点
重难点:会用量角器正确地量角的度数,初步感知三角尺上三个内角和的特点。

教具学具
课件、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角,你知道怎样画出一个角吗?
生: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可以组成一个角。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角。

师:你能画出一个比这个角更大或更小一些的角吗?
请两个学生上黑板画,其他学生在练习纸上画;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要画一个比这个角更大的角,你是怎么想的?画一个小一些
的角呢?
生:角的两条边叉开得大,角就大一些;角的两条边叉开得小,角就小一些。

师:比较老师画的角和刚才××同学画的角,你能知道××同学画的角比老师画的角大多少吗?
生:不知道。

师:要想准确地比较角的大小,就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角的度量。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联系上节课所学的角的意义,自然地过渡到对角的大小的研究。

通过设疑,揭示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认识计量角的单位。

师:联系测量长度和面积的经验,想想怎样才能准确地知道一个角的大小呢?
(如果多数学生仍然感到困难,再次提示:计量长度是用了一个1 cm的长度单位,计量面积是用了一个1 cm2的面积单位,那么计量角度呢?)
生:需要一个1份的角作单位。

师:是啊!要准确测量一个角的大小,应该用一个合适的角作单位来量。

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将其中1份所对的角作为度量角的单位,它的大小就是1度,记作1°。

根据这一原理,人们制作了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

量角器是把半圆分成180等份制成的。

【设计意图:采用类比迁移的方法引出计量角的单位,使学生明确计量单位的本质,即选择一个相对比较小的部分作为标准。

引导学生能从更深的角度认识测量的一般方法】
2.认识量角器。

师:每个人拿出自己的量角器。

仔细观察,你看到些什么?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学生观察量角器,相互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生1:量角器是一个半圆形,把半圆平均分成180等份,每一份就是1度角,量角器也可以看作是由180个1°角拼在一起的。

生2:量角器上有许多刻度线,量角器上的度数有从右边数起的,也有从左边数起的。

师:量角器上内圈刻度是按逆时针方向排列的,外圈刻度是按顺时针方向排列的。

刻度线汇集的一点,是量角器的中心点。

现在请同学们先从右边起,依次找出0°、20°、90°、135°和180°的刻度线;再从左边起,依次找出这些度数的刻度线,指给小组同学
看看。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明确量角器作为度量工具的必要性后,放手让学生自主观察、通过交流认识量角器的结构。

在量角器上找出指定度数的角,实际上是为了在量角器上正确地读数作准备的】
3.探索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师:从图中你能看懂怎样量角吗?试着完成下面的填空。

(课件出示:教材第41页例1)
生:量角的步骤:(1)把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
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2)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师:你能照样子量出教材第40页∠2的度数吗?试一试。

学生尝试自己量角;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测量角的结果。

师:在小组里说说,怎样使用量角器量角?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生小结:量角的时候,把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然后看另一条边所对齐的刻度线,就可以读出刻度。

【设计意图: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

教学时注意让学生在看图的基础上初步感受,然后进行模仿性练习,通过观察、操作、演示和交流,学生可以逐步明确量角的三个步骤】
同步练习
1.填空。

(1)量角的大小,要用()。

(2)角的计量单位是(),用符号()表示。

2.选一选。

(1)通过一点,可以画()条直线。

A.1
B.2
C.无数
(2)下午5时整,钟面上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的度数是()。

A.90°
B.150°
C.30°
(3)用放大镜看50°的角,角的度数()。

A.变大了
B.变小了
C.不变
3.判断。

(1)量角时,开口向左的角一般看量角器的内圈。

()
(2)线段比射线短,射线比直线短。

()
(3)时钟在3点时,时针和分针成直角。

()
参考答案
1.量角器度°
2.C B C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