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健康活动)不怕看医生
《不怕看医生》幼儿园小班教案

《不怕看医生》幼儿园小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医生的职业特点,知道医生是帮助人们解决疾病和痛苦的专业人士。
2. 培养幼儿对医生的尊敬和感激之情,消除幼儿对看医生的恐惧心理。
3. 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在生病时主动寻求医生的帮助。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医生:介绍医生的职业特点、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
2. 医生与病人:讲解医生如何救治病人,以及病人在看医生时的表现。
3. 不怕看医生:让幼儿了解看医生的好处,消除恐惧心理,学会配合医生。
4. 自我保护:教育幼儿在生活中注意健康,预防疾病,主动寻求医生帮助。
5. 动手实践: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体验当医生的乐趣,培养幼儿的职业兴趣。
三、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医生和医院的图片,引发幼儿的兴趣。
2. 故事讲解:通过讲述医生救治病人的故事,让幼儿了解医生的工作。
3. 情景模拟:设置模拟情景,让幼儿参与其中,体验看医生的过程。
4. 讨论交流: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医生的认识和感受。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医生、病人角色的头饰。
2. 准备相关图片、故事素材。
3. 准备模拟医院环境的道具。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模拟情景中的表现,了解幼儿对医生的认识和恐惧心理的改善。
2. 收集幼儿在讨论交流中的发言,评估幼儿对医生职业的理解。
3. 家长反馈:了解家长对教学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
六、教学步骤1. 导入:以图片展示或故事引入,让幼儿对医生产生兴趣。
2. 认识医生:介绍医生的职业特点、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
3. 医生与病人:讲解医生如何救治病人,以及病人在看医生时的表现。
4. 不怕看医生:让幼儿了解看医生的好处,消除恐惧心理,学会配合医生。
5. 自我保护:教育幼儿在生活中注意健康,预防疾病,主动寻求医生帮助。
6. 动手实践: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体验当医生的乐趣,培养幼儿的职业兴趣。
7. 总结与反思:让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以及对医生的认识。
小班心理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不怕看医生》

《不怕看医生》一、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了解医生的工作,消除对医生的恐惧感。
3.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增强面对困难的勇气。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医生的工作,消除对医生的恐惧感。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正确面对身体不适,学会照顾自己。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医生玩具,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这是什么?你们认识医生吗?医生是做什么的?”(二)主题活动1.教师讲述故事《不怕看医生》,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
2.教师提出问题:“故事里的主人公为什么害怕看医生?他是怎么克服恐惧的?”3.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三)互动环节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医生和病人的场景。
2.幼儿分别扮演医生和病人,体验医生的工作和病人的感受。
3.教师点评幼儿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2.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
四、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较好,幼儿对医生的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消除了对医生的恐惧感。
2.在互动环节,幼儿参与度较高,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更好地体验了医生和病人的感受。
3.教师在点评环节给予幼儿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提高了幼儿的自信心。
4.教学活动中,部分幼儿表现出较强的依赖心理,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引导幼儿独立完成任务。
不足之处:1.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注意力不集中,需要教师加强课堂管理。
2.在角色扮演环节,部分幼儿表现出不真实的情感,需要教师引导幼儿更好地融入角色。
改进措施:1.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课堂管理,提高幼儿的注意力。
2.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情感表现,引导幼儿更好地融入角色,提高教学效果。
3.教师要加强对幼儿的关爱,关注幼儿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树立勇敢面对困难的信心。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教师将通过一系列互动活动,帮助幼儿理解医生的工作,减少对医生的恐惧。
通过故事引导和角色扮演,让幼儿认识到医生是朋友,而不是令人害怕的人。
教学难点:难点在于如何让幼儿从内心深处接受医生,克服对医院的恐惧心理,并能够在生病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幼儿园小班心理健康教案《不怕看医生》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心理健康教案《不怕看医生》含反思教学目标1.让幼儿们了解看医生的重要性,并提高自我保健意识2.降低幼儿对看医生的恐惧和抵触情绪3.获得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热身环节1.首先让幼儿们自我介绍,介绍一下自己最近出现的小毛病,例如感冒、咳嗽等。
2.给幼儿们分组,一组扮演医生,一组扮演患者,进行角色扮演。
新知授课1.介绍看医生的重要性和好处,例如能让身体健康,及时发现问题和治疗疾病。
2.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一个小朋友因为害怕看医生导致小问题变成大问题的情况,让幼儿们了解害怕看医生的后果。
巩固练习1.观看一部有关看医生的动画片,让幼儿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看医生的过程和步骤。
2.分组进行小讨论,让幼儿们提出去看医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课堂反思1.回顾今天的课程内容,问幼儿们学到了什么,对看医生的态度有没有变化。
2.鼓励幼儿们分享自己在看医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支持。
教学思路这节课以宣传看医生的重要性和减少幼儿对看医生的恐惧感为核心,通过创设情境、角色扮演、动画片和小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幼儿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看医生的过程和意义,获得自我保健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后的反思,可以有效地了解幼儿们的学习结果,并提供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和帮助。
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收效还是比较明显的,幼儿们主动参与课堂,而在课后的反思环节中也有一些幼儿表达了自己对看医生的变化。
不过,也有一些幼儿仍然对看医生持有一定的害怕感,这也许是由于儿童的个体差异导致的吧。
总的来说,这节课教学思路比较新颖,效果也比较不错,但在操作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小班健康教案不怕看医生教案及反思

小班健康教案不怕看医生教案及反思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和意识到看医生是为了保护健康,不要害怕去看医生。
教学内容:1.了解为什么要看医生:- 介绍医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他们可以帮助我们检查身体健康状况,诊断和治疗疾病。
- 强调看医生是为了保护健康,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不要等到病情加重才去看医生。
2.消除害怕看医生的心理障碍:- 与学生分享看医生不可怕的经历,鼓励学生积极面对看医生的情绪。
- 演练学生看医生的准备和过程,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熟悉看医生的流程。
3.身体健康保护:- 强调平时的健康保护,如良好的饮食习惯、适量的运动、规律的作息等对健康的重要性。
- 介绍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让学生了解如何避免疾病的发生。
活动设计:1. 角色扮演:- 安排学生分组,模拟看医生的情景,让学生扮演医生和病人,通过互动来让学生了解看医生的流程和过程。
2. 绘画:- 让学生画出自己看医生的经历,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3. 小组讨论:- 让学生分享自己看医生的经历,鼓励他们互相支持和鼓励。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对看医生有了更多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应该对看医生有了更积极的态度。
学生们在角色扮演中能够更好地了解看医生的流程,同时在绘画和小组讨论中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不再害怕去看医生,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
针对小班幼儿的健康教育课程,我们知道需要以更生动、有趣的方式来引导幼儿学习。
在此,我将继续为你设计接下来的课程内容。
1. 游戏与学习相结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来介绍孩子们在看医生时可能会遇到的情景。
比如,进行角色扮演游戏,将一个学生扮演成医生,另一个学生扮演成病人。
通过模拟医生询问病情、检查身体、给药物等情景,让学生们在游戏中逐渐熟悉看医生时的流程。
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也能提高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 讲故事引发共鸣以绘本、故事书等形式,通过有趣而富有启发性的故事来向孩子们介绍医生的工作和对健康的重要性。
幼儿心理健康教案《不怕看医生》幼儿园小班心理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

幼儿心理健康教案《不怕看医生》幼儿园小班心理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引言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身体健康的问题,需要看医生。
然而,很多幼儿对看医生感到害怕和抵触。
为了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医疗观念,减轻他们的恐惧心理,本教案以《不怕看医生》为主题,设计了一系列活动来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
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了解看医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培养幼儿对医生的信任和合作意识。
3.减轻幼儿对看医生的恐惧心理。
4.培养幼儿应对医疗过程的能力。
教学准备1.彩色纸张和笔。
2.医生角色扮演服装。
3.图书《看医生真好玩》。
4.医疗玩具(如玩具医疗工具、玩具医生包等)。
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5分钟)教师将教室打扮成小医院的模样,摆放医疗玩具,如医生包、医用器具等。
教师身着医生角色扮演服装,带上医生帽子,摆出医生的姿势,向幼儿展示。
2. 引入话题(10分钟)教师出示图书《看医生真好玩》,讲解书中的故事并与幼儿互动。
引导幼儿回答问题:“你们有没有去看过医生?看医生是为了什么?”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看医生的经历和感受。
3. 讲解知识(1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幻灯片或故事等形式,向幼儿介绍看医生的过程和医生的工作。
解释为什么有时候需要做一些检查、打针或吃药,以及这些过程的作用。
鼓励幼儿提问,并解答他们的疑惑。
4. 角色扮演(20分钟)教师与幼儿一起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去医院看病的情景。
教师可以先扮演医生,向幼儿展示医生问诊、检查身体等过程。
然后,教师换上护士服装,扮演护士的角色,向幼儿展示护士的工作,如给药、包扎伤口等。
最后,幼儿可以轮流扮演医生、护士和患者的角色,互相模拟医疗过程。
5. 制作手工(15分钟)教师发放彩色纸张和笔,让幼儿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医学记录卡片。
幼儿可以在卡片上画出自己的头像,并填写自己的姓名、年龄和过去看医生的记录,如看医生的日期、体温、身高、体重等。
6. 结束活动(5分钟)教师总结今天的活动内容,再次强调医生的重要性,并鼓励幼儿将所学知识与家长分享,希望他们不再害怕看医生。
幼儿园小班健康不怕看医生教案带教学反思

幼儿园小班健康不怕看医生教案带教学反思教学内容:小班幼儿健康不怕看医生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了解看医生是为了保持身体健康。
2.培养幼儿积极配合医生检查身体的态度,减少对看医生的抵触心理。
3.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学会预防常见疾病和意外事故。
教学准备:1.道具:医生和病人的服装、医生用具(如听诊器、温度计等)。
2.图片:关于幼儿看医生的图片。
3.视频:幼儿看医生的真实视频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并讨论他们曾经生病的经历,以及看医生的经验。
2.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幼儿思考:“你们觉得生病了应该怎么办?”二、展示(15分钟)1.教师给幼儿展示医生和病人的服装,并简单向幼儿介绍医生的工作。
2.教师播放真实幼儿看医生的视频材料,让幼儿观察和讨论视频中医生和病人的情况。
三、讲解(20分钟)1.教师通过图片和道具辅助讲解医生常用的一些工具,如温度计、听诊器等,让幼儿了解医生通过这些工具来检查身体。
2.教师讲解幼儿常见的疾病和疼痛,如感冒、发烧、咳嗽等,并解释为什么需要看医生。
3.教师强调幼儿预防疾病和意外事故的重要性,如勤洗手、注意保暖等。
四、角色扮演(20分钟)1.教师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一部分幼儿扮演医生,另一部分幼儿扮演病人,进行医生和病人之间的对话和检查。
2.教师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帮助幼儿亲身体验看医生的过程,增加对医生的了解和信任。
五、反思(15分钟)1.教师引导幼儿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验。
2.教师与幼儿共同总结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念和积极配合医生的态度。
教学反思:这堂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减少对看医生的抵触心理,并培养幼儿预防疾病和意外事故的意识。
通过导入环节,我成功地引导幼儿回忆和分享了生病和看医生的经历,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在展示环节中,我使用了真实的幼儿看医生的视频材料,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幼儿园小班心理健康教案《不怕看医生》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心理健康教案《不怕看医生》含反思1. 教学目标•帮助幼儿了解医生的职责和医疗过程,并培养正确的看医生态度和行为;•培养幼儿的勇气和自信心,减轻幼儿对看医生的恐惧感;•提高幼儿的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2. 教学内容2.1. 知识点•了解医生的职责和医疗过程;•学习正确看医生的态度和行为。
2.2. 教学重点•学习正确的看医生态度和行为。
2.3. 教学难点•减轻幼儿对看医生的恐惧感。
3. 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问答或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讨论去医院看医生的经历,并倾听幼儿的感受和想法。
3.2. 情景引入•使用图片或故事,向幼儿展示医生是如何帮助人们恢复健康的,并让幼儿感受到医生的善良和专业。
3.3. 学习医生的职责和医疗过程•向幼儿解释医生的职责,如给人们看病、开药、做手术等;•使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医疗过程,如病人挂号、检查、治疗等。
3.4. 学习正确看医生的态度和行为•向幼儿介绍正确看医生的态度和行为,如面带微笑、配合医生检查、按时服药等;•通过角色扮演或模拟游戏,让幼儿亲身体验正确看医生的行为。
3.5. 情感体验•引导幼儿分享看医生时的经历和感受,倾听幼儿的困惑和问题;•提供积极的反馈和支持,鼓励幼儿积极面对看医生。
3.6. 总结和反思•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重点强调正确看医生的态度和行为;•鼓励幼儿在实践中进一步培养正确看医生的能力。
4.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我通过情景引入、学习医生的职责和医疗过程、学习正确看医生的态度和行为等环节,帮助幼儿了解医生的职责和医疗过程,并培养了他们正确看医生的行为和态度。
在情感体验环节,我让幼儿分享了看医生时的经历和感受,通过倾听和支持,帮助幼儿减轻对看医生的恐惧感。
在教学中,我发现幼儿对医生的恐惧感较为普遍,他们容易因为不了解医生的职责和医疗过程而产生恐惧。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幼儿对医生的正确认知,通过多种方式让幼儿了解医生的工作内容和专业性,以减轻幼儿对看医生的恐惧感。
小班心理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不怕看医生》

小班心理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不怕看医生》教案:课题名称:不怕看医生课时数:1课时适用对象:小班幼儿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幼儿了解医生的工作和医生对我们身体健康的帮助。
2. 培养幼儿正确认识医生,消除对医生的恐惧。
3. 培养幼儿关心和照顾自己身体健康的意识。
教学内容:1. 了解医生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
2. 培养幼儿对医生的正确认识。
3. 学习如何正确对待看医生,如何主动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教学步骤:1. 创设情境:与幼儿共同回忆幼儿去医生那里看病的经历。
2. 导入新知:通过图片和故事的形式引导幼儿了解医生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
3. 学习活动:(1) 播放相关视频,让幼儿观看医生治疗病人的过程,并引导幼儿观察医生是如何认真治疗病人的。
(2) 配合故事或游戏,让幼儿模拟看医生的过程,帮助幼儿理解医生对我们身体健康的帮助。
(3) 引导幼儿讨论如何正确对待看医生,如何主动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4. 总结归纳:通过问答的方式复习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5. 练习巩固:设置角色扮演或绘画活动,让幼儿运用所学知识演绎场景或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6. 评价反馈:教师观察和记录幼儿们的参与情况,并提供肯定和建议。
教学反思:本节课旨在帮助幼儿了解医生的工作和正确认识医生,消除对医生的恐惧。
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医生治疗病人的过程以及模拟角色扮演活动,幼儿可以更好地理解医生工作的重要性和医生对我们健康的帮助。
活动的设置需要简单、生动易懂,便于幼儿参与和理解。
同时,在课堂上要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在课程完成后,及时进行评价反馈,帮助幼儿掌握本节课的要点,并提供进一步的指导和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
不怕看医生
活动目标1、知道生病了就要去就医。
2、了解就医的心理准备和安全注意事项。
3、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
图片、“医院”游戏情境
活动过程一、谈话:说说已有的就医经验。
你们有没有去过医院?
问什么要去医院,去做些什么事?
医院里有些什么机器可以帮助医生看病?二、观察图片,知道去医院的原因。
兔妈妈为什么要带小兔到医院去?
三、观察图片,了解就医的心理准备和安全注意事项。
1、克服惧怕
医务人员的心理。
2、做个勇敢的孩子,配合医生做检查。
3、不乱动诊疗室的物品。
4、注意清洁卫生,不到处乱摸。
5、耐心等待就医。
四、扮演角色进行表演,熟悉就医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