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单元培优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单元培优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单元培优练习题(含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提高培优题

2014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提高培优题 1、已知:如图,∠ 1 =∠2,∠3 =∠4,∠5 =∠6.求证:ED//FB. 2、如图,于点,于点,.请问: 平分吗?若平分,请说明理由. 3、如图, ∥,分别探讨下面四个图形中∠与∠,∠的关系,请你从所得的关系中任意选取一个加以说明. 4、已知,如图,BCE、AFE是直线,AB∥CD,∠1=∠2,∠3=∠4。求证:AD∥BE。 证明:∵AB∥CD(已知)∴∠4=∠() ∵∠3=∠4(已知) ∴∠3=∠() ∵∠1=∠2(已知) ∴∠1+∠CAF=∠2+∠CAF () 即∠ = ∠ ∴∠3=∠() ∴AD∥BE() 5、已知△ABC中,点A(-1,2),B(-3,-2),C(3, -3)①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ABC ②求△ABC的面积 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线段顺次连接点A(,0),B(0,3),C(3,3),D (4,0). (1)这是一个什么图形;(2)求出它的面积;(3)求出它的周长. 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点A(5,1),B(5,0),C(2,1),D(2,3),并顺次连接,且将所得图形向下平移4个单位,写出对应点A'、B'、C'、D'的坐标。

8、已知,求的平方根. 9、已知关于x,y的方程组与的解相同,求a,b的值. 10、A、B两地相距20千米,甲、乙两人分别从A、B 两地同时相向而行,两小时后在途中相遇.然后甲返回A地,乙继续前进,当甲回到A地时,乙离A地还有2千米,求甲、乙两人的速度. 11、荣昌公司要将本公司100吨货物运往某地销售,经与春晨运输公司协商,计划租用甲、乙两 种型号的汽车共6辆,用这6辆汽车一次将货物全部运走,其中每辆甲型汽车最多能装该种货物 16吨,每辆乙型汽车最多能装该种货物18吨。已知租用1辆甲型汽车和2辆乙型汽车共需费用2500元;租用2辆甲型汽车和1辆乙型汽车共需费用2450元,且同一种型号汽车每辆租车费用 相同。 (1)求租用一辆甲型汽车、一辆乙型汽车的费用分别是多少元? (2)若荣昌公司计划此次租车费用不超过5000元,通过计算求出该公司有几种租 车方案?请你设计出来,并求出最低的租车费用。12、若,求的平方根. 13、已知+|2x-3y-18|=0,求x-6y的立方根. 14、若不等式组的解是,求不等式的解集。 15、解不等式组并把解集在数轴表示出来.(5分) 16、某工厂现有甲种原料280kg,乙种原料190kg,计划用这两种原料生产两种产品50 件,已知生产一件产品需甲种原料7kg、乙种原料3kg,可获利400元;生产一件产品需甲种原料3kg,乙种原料 5kg,可获利350元. (1)请问工厂有哪几种生产方案? (2)选择哪种方案可获利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培优试卷专题25 配方法

专题 25 配方法 阅读与思考 把一个式子或一个式子的部分写成完全平方式或者几个完全平方式的和的形式,这种方法叫配方法,配方法是代数变形的重要手段,是研究相等关系,讨论不等关系的常用技巧. 配方法的作用在于改变式子的原有结构,是变形求解的一种手段;配方法的实质在于揭示式子的非负性,是挖掘隐含条件的有力工具. 配方法解题的关键在于“配方”,恰当的“拆”与“添”是配方常用的技巧,常见的等式有: 1、2222()a ab b a b ±+=± 2、2a b ±= 3、2222222()a b c ab bc ca a b c +++++=++ 4、2 2 2 2221 [()()()]2 a b c ab bc ac a b b c a c ++---= -+-+- 配方法在代数式的求值,解方程、求最值等方面有较广泛的应用,运用配方解题的关键在于: (1) 具有较强的配方意识,即由题设条件的平方特征或隐含的平方关系,如2a = 能联想起配方法. (2) 具有整体把握题设条件的能力,即善于将某项拆开又重新分配组合,得到完全平方式. 例题与求解 【例1】 已知实数,,满足25,z 9x y xy y +==+- ,那么23x y z ++=_____ (“祖冲之杯”邀请赛试题) 解题思路:对题设条件实施变形,设法确定x , y 的值. 【例2】 若实数,b , c 满足2 2 2 9a b c ++= ,则代数式222 ()()()a b b c c a -+-+- 的最大值是 ( ) A 、27 B 、18 C 、15 D 、12 (全国初中数学联赛试题) 解题思路:运用乘法公式 ,将原式变形为含常数项及完全平方式的形式.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 版 含解析) 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 1.如图,ABC ?的面积为1,第一次操作:分别延长AB ,BC ,CA 至点111,,A B C ,使 111,,A B AB B C BC C A CA ===,顺次连接111,,A B C ,得到111A B C ?;第二次操作:分别 延长111111,,A B B C C A 至点222,,A B C ,使2111A B A B =,2111B C B C =,2111C A C A =,顺次连接222,,A B C ,得到222A B C ?,…;按此规律,要使得到的三角形的面积超过2020,最少需经过__________次操作. 【答案】4 【解析】 【分析】 连接111,,AC B A C B ,根据两个三角形等底同高可得 111111111,C A B C AB A B C A BC B C A B CA ABC S S S S S S S ======从而得出第一次操作: 11177A B C ABC S S ??==<2020;同理可得第二次操作22211127749A B C A B C S S ??===< 2020……直至第四次操作4443334 772401A B C A B C S S ??===>2020,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连接111,,AC B A C B ∵111,,A B AB B C BC C A CA === 根据等底同高可得: 111111111,,C A B C AB ABC A B C A BC ABC B C A B CA ABC S S S S S S S S S ====== ∴111111111,C A B C AB A B C A BC B C A B CA ABC S S S S S S S ====== ∴第一次操作:11177A B C ABC S S ??==<2020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7章勾股定理培优提高考试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7章《勾股定理》培优提高试题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ABC为直角三角形的是() A.a=1.5 b=2 c=2.5B.a:b:c=5:12:13 D.∠A:∠B:∠C=3:4:5A C.∠+∠B=∠C 2.如图是一株美丽的勾股树,其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最大正方形G的边长是6cm,则正方形A,B,C,D,E,F,G的面积之和是() 2 222cm.72cm108B.36cm D A.18cm C.3.现有两根木棒的长度分别为40厘米和50厘米,若要钉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框架,那么所需木棒的长一定为() A.30厘米B.40厘米C.50厘米D.以上都不对 =,则∠B为(=4,BC)=4.在△ABC中,∠A30°,AB C.30°或60°D.30°或90°.30A.°B90°5.如图,一架25米的梯子AB靠在一座建筑物AO上,梯子的底部B距离建筑物AO的底部O有7米(即BO=7米),如果梯子顶部A下滑4米至A,则梯子底部B滑开的距离1BB是()1 A.4米B.大于4米C.小于4米D.无法计算 的大小,小亮进行了如下分析后作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其两直与.为比较 6.

为边长定理可求得长角边的分别其为斜与,则由勾股 ,可得.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小)亮的这一做法体现的数学思想是( A.分类讨论思想B.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DC.类此思想是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一个正方形拼成的大正方形.如图,每一个“赵爽弦图”7.,则中间小正方形与大正方形的面积差是6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是3和) ( 27D.34A.9B.36C..如图是由“赵爽弦图”变化得到的,它由八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接而成,记图中正方8,60S=+S、S、S.若SS+ABCD形、正方形EFGH、正方形MNPQ的面积分别为311232)则S的值是(2 30D C.20.BA.12.15小题)二.填空题(共6.9.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是5,一直角边长是3,则此直角三角形另一直角边是时,这个三角a,如果a+b,﹣b是三角形较小的两条边,当第三边等于a10.设>b形为直角三角形.米处折断(未完1米高的小孩,如果大树在距地面4米高的大树,树下有一个11.有一棵9米之外才是安全的.全折断),则小孩至少离开大树 扩充为等腰三角形,将△3ABC,°,90AC=4BC==中,∠△.如图,在12Rt ABCACB.的长为CD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则AC,使扩充的部分是以 ABD. ,吸管放进杯里(如cm,高为1213.一种盛饮料的圆柱形杯,测得内部底面半径为2.5cm 3.6cm,为节省材料,管长acm.的取值范围是图所示),杯口外面至少要露出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期末试卷培优测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培优测试卷 一、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解答题压轴题(难) 1.(1)问题背景: 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AB=AD,∠BAD=120°,∠B=∠ADC=9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60°,探究图中线段BE,EF,FD之间的数量关系. 小王同学探究此问题的方法是延长FD到点G,使DG=BE,连结AG,先证明 △ABE≌△ADG,再证明△AEF≌△AGF,可得出结论,他的结论应是; (2)探索延伸: 如图2,若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18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 且∠EAF=1 2 ∠BAD,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 (3)结论应用: 如图3,在某次军事演习中,舰艇甲在指挥中心(O处)北偏西30°的A处,舰艇乙在指挥中心南偏东70°的B处,并且两舰艇到指挥中心的距离相等.接到行动指令后,舰艇甲向正东方向以60海里/小时的速度前进,舰艇乙沿北偏东50°的方向以80海里/小时的速度前进,1.5小时后,指挥中心观测到甲、乙两舰艇分别到达E,F处,且两舰艇与指挥中心O 之间夹角∠EOF=70°,试求此时两舰艇之间的距离. (4)能力提高: 如图4,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BAC=90°,AB=AC,点M,N在边BC上,且 ∠MAN=45°.若BM=1,CN=3,试求出MN的长. 【答案】(1)EF=BE+FD;(2)EF=BE+FD仍然成立;(3)210;(4)MN10.【解析】 试题分析:(1)由△AEF≌△AGF,得EF=GF,又由BE=DG,得 EF=GF=DF+DG=DF+BE;(2)延长FD到点G,使DG=BE,连接AG,证明△ABE≌△ADG,再证△AEF≌△AGF,得EF=FG,即可得到答案;(3)连接EF,延长AE,BF相交于点C,根据探索延伸可得EF=AE+FB,即可计算出EF的长度;(4)在△ABC外侧作

2018年春八年级数学下册培优辅差计划

2018年春八年级数学下册培优辅差计划 石牌镇初级中学张光柱 为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教学目标,除了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定期评定学生成绩、优质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外,本人采取课内外培优辅差措施,制定培优补差计划,以高度的责任心投入到紧张的教学及培优补差工作中,力争取得好成绩。 一、班级情况分析: 133班共有学生45人,少数学生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学习目的性不明确。 二、辅导内容 对优等生主要进行技能技巧、逻辑思维、综合题解答的训练;对学困生主要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计算能力的辅导。 三、培优辅差目标: 针对以上情况,本学期除了对优等生提高要求,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教会他们灵活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外。重点对班级中的一些学困生进行帮扶。学困生的教育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耐心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学困生,不对他们进行挖苦、讽刺,并尽力给他们创造施展才能的机会,也使他们找到不断进步的动力。 四、培优辅差对象: 培优对象:田玉瑶、方月姣、罗早早、李师友 补差对象:彭毅、张国超、陈蕊芳、李兆

- 1 - 五、培优辅差时间: 每周星期三中午、晚饭后 六、培优辅差地点: 八年级办公室 七、主要措施: l.课外辅导,利用课余时间。 2.采用一优生带一后进生的一帮一行动。 3.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后进生。 4.对后进生实施多做多练措施。优生适当增加题目难度,并安排课外作品阅读,不断提高做题和写作能力。 5.采用激励机制,对后进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 6.充分了解后进生现行学习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后进生改善目前学习差的状况,提高学习成绩。 7.积极利用家长这一重要资源,及时和家长保持联系,孩子有了进步,向家长报告好的消息,孩子有了错误,积极和家长寻找好的教育方法,争取每个孩子都成为性格健全的健康人。 2018年2月

八年级上数学培优及答案[最新]

一、填空题 1、设 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其中a ,b 满足0)2(42=+-+-+b a b a , 则第三边的长c 的取值范围是 . 2、函数34+-=x y 的图象上存在点P ,点P 到x 轴的距离等于4,则点P 的坐标是________。 3、在△ABC 中,∠B 和∠C 的平分线相交于O ,若∠BOC=α,则∠A=_________。 4、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平分线交角的度数是 。 5、已知直线()42-+--=a x x a y 不经过第四象限,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6、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顶角度数为__ _________。 7、如图,折线ABCDE 描述了一辆汽车在某一直线上行驶过程中,汽车离出发地的距离s(km)和行驶时间t(h)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给出下列说法:①汽车共行驶了120km ;②汽车在行驶途中停留了0.5h ;③汽车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80 3 km ;④汽车自出发后3h-4.5h 之间行驶的速度在逐渐减少。其中正确的说法有_______________. 8、放假了,小明和小丽去蔬菜加工厂社会实践,?两人同时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休息时小明对小丽说:“我已加工了28千克,你呢?”小丽思考了一会儿说:“我来考考,左图、右图分别表示你和我的工作量与工作时间关系,你能算出我加工了多少千克吗?”小明思考后回答:“你难不倒我,你现在加工了___D_____千克.” 二、选择题

) 1、等腰三角形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为Cm °则顶角度数为( ) A.m ° B.2m ° C.(90-m)° D.(90-2m)° 2、药品研究所开发一种抗菌素新药,经过多年的动物实验之后,首次用于临床人体试验,测得 成人服药后血液中药物浓度y (微克/毫升)与服药后时间x (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 当1≤x ≤6时,y 的取值范围是( ) A . 8 3≤y ≤ 64 11 B . 64 11≤y ≤8 C . 8 3 ≤y ≤8 D .8≤y ≤16 3、水池有2个进水口,1个出水口,每个进水口进水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出水口出水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某天0点到 6点,该水池的蓄水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丙所示.下列论断:①0点到1点,打开两个进水口,关闭出水口;②1点到3点,同时关闭两个进水口和—个出水口;③3点到4点,关闭两个进水口,打开出水口;④5点到6点.同时打开两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其中,可能正确的论断是( ) 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将长为15cm 的木棒截成长度为整数的三段,使它们构成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则不同 的截法有( ) A.5种 B. 6种 C. 7种 D.8种 5、在△ABC 中,适合条件C B A ∠=∠=∠4 1 31,则△ABC 中是 (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不能确定 6、直线l 1:y =k 1x +b 与直线l 2:y =k 2x +c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 x 的不等式k 1x +b <k 2x +c 的解集为( ). A .x >1 B .x <1 C .x >-2 D .x <-2 k 1x +b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数学培优提高习题

八年级下“勇攀高峰”第1期(2015年3月)命题人:张志欣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如果关于x的不等式(a+2)x>a+2的解集为x<1,那么a的取值范围是()A.a>0 B.a<0 C.a>﹣2 D.a<﹣2 2.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A.B.C.D. 3.已知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5,则m的取值范围是() A.m>5 B.m≥5 C.m<5 D.m≤5 4.已知点M(1﹣2m,m﹣1)关于x轴的对称点在第二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A.B. C.D. 5.阅读理解:我们把称作二阶行列式,规定它的运算法则为=ad﹣bc,例如 =1×4﹣2×3=﹣2,如果>0,则x的解集是() A.x>1 B.x<﹣1 C.x>3 D.x<﹣3 6.如图,直线y=﹣x+2与y=ax+b(a≠0且a,b为常数) 的交点坐标为(3,﹣1),则关于x的不等式 ﹣x+2≥ax+b的解集为() A.x≥﹣1 B.x≥3 C.x≤﹣1 D.x≤3 7.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组有且只有1个整数解,则a的取值范围是()A.a>0 B.0≤a<1 C.0<a≤1 D.a≤1 二.填空题(共5小题) 8.不等式组的最小整数解是. 9.已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3,则a的取值范围是.

10.已知不等式3x﹣a≤0的解集为x≤5,则a的值为. 11.如果1<x<2,则(x﹣1)(x﹣2)0.(填写“>”、“<”或“=”) 三.解答题(共5小题) 12.代数式的值不大于的值,求x的取值范围. 13.解不等式组:14.解不等式组,并求其整数解.15. 某电器商场销售A、B两种型号计算器,两种计算器的进货价格分别为每台30元,40元,商 场销售5台A型号和1台B型号计算器,可获利润76元;销售6台A型号和3台B型号计算器,可获利润120元. (1)求商场销售A、B两种型号计算器的销售价格分别是多少元?(利润=销售价格﹣进货价格)(2)商场准备用不多于2500元的资金购进A、B两种型号计算器共70台,问最少需要购进A型号的计算器多少台?

浙教版八下数学第五章:特殊平行四边形培优训练(二)

浙教版八下数学第五章:特殊平行四边形培优训练(二) 一.选择题 1.如图,在△ABC 中,∠ACB=90°,BC 的垂直平分线EF 交BC 于点D ,交AB 于点E ,且BE=BF ,添加一个条件,仍不能证明四边形BECF 为正方形的是( D ) A .BC=AC B .CF ⊥BF C .BD=DF D .AC=BF 2.如图,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 中,M 为边AD 的中点,延长MD 至点E ,使ME=MC ,以DE 为边作正方形DEFG ,点G 在边CD 上,则DG 的长为( D ) A .13- B .35- C .15+ D .15- 3.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C ) A .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B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C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D .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4.如图,在菱形ABCD 中,∠BAD=80°,AB 的垂直平分线交对角线AC 于点F ,垂足为E ,连接DF ,则∠CDF 等于( C ) A .50° B .60° C .70° D .80° 5.如图,将矩形ABCD 沿对角线BD 折叠,使点C 和点C′重合,若AB=2,则C′D 的长为( B )A. 1 B. 2 C. 3 D. 4 6.如图,在△ABC 中,AC=BC ,点D 、E 分别是边AB 、AC 的中点,将△ADE 绕点E 旋转180°得△CFE ,则四边形ADCF 一定是( A ) A. 矩形 B. 菱形 C. 正方形 D. 梯形 7.如图,在?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过点O 作EF ⊥AC 交BC 于点E ,交AD 于点F ,连接AE 、CF .则四边形AECF 是( C ) A.梯形 B. 矩形 C. 菱形 D. 正方形 8.如图,正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在BC 、CD 上,△AEF 是等边三角形,连接AC 交EF 于G ,下列结论:①BE=DF ,②∠DAF=15°,③AC 垂直平分EF ,④BE+DF=EF ,

八年级上数学培优及答案汇编

八年级培优试卷 一、填空题 1、设?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其中a ,b 满足0)2(42=+-+-+b a b a , 则第三边的长c 的取值范围是 . 2、函数34+-=x y 的图象上存在点P ,点P 到x 轴的距离等于4,则点P 的坐标是________。 3、在△ABC 中,∠B 和∠C 的平分线相交于O ,若∠BOC=α,则∠A=_________。 4、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平分线交角的度数是 。 5、已知直线()42-+--=a x x a y 不经过第四象限,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6、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顶角度数为__ _________。 7、如图,折线ABCDE 描述了一辆汽车在某一直线上行驶过程中,汽车离出发地的距离s(km)和行驶时间t(h)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给出下列说法:①汽车共行驶了120km ;②汽车在行驶途中停留了0.5h ;③汽车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80 3 km ;④汽车自出发后3h-4.5h 之间行驶的速度在逐渐减少。其中正确的说法有_______________. 8、放假了,小明和小丽去蔬菜加工厂社会实践,?两人同时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休息时小明对小丽说:“我已加工了28千克,你呢?”小丽思考了一会儿说:“我来考考,左图、右图分别表示你和我的工作量与工作时间关系,你能算出我加工了多少千克吗?”小明思考后回答:“你难不倒我,你现在加工了________千克.” 二、选择题 1、等腰三角形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为Cm °则顶角度数为( ) A.m ° B.2m ° C.(90-m)° D.(90-2m)° 2、药品研究所开发一种抗菌素新药,经过多年的动物实验之后,首次用于临床人体试验,测得 成人服药后血液中药物浓度y (微克/毫升)与服药后时间x (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 当1≤x ≤6时,y 的取值范围是( ) A . 8 3≤y ≤ 64 11 B . 64 11 ≤y ≤ 8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培优资料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培优资料(中考题 型) 第16讲认识三角形经典·考题·赏析 【例1】若的三边分别为4,x,9,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周长l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 ;当周长为奇数时,x=______________. 【解法指导】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即第三边小于两边之和而大于两边之差故5<x<13,18<l<26;周长为19时,x=6,周长为21时,x =8,周长为23时,x=10,周长为25时,x=12, 【变式题组】 01.若△ABC的三边分别为4,x,9,且9为最长边,则x的取值范围 是______________,周长l的取 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 02.设△ABC三边为a,b,c的长度均为正整数,且a<b<c,a+b+c= 13,则以a,b,c为边的三角形, 共有______________个. 03.用9根同样长的火柴棒在桌面上摆一个三角形(不许折断)并全 部用完,能摆出不同形状的三角 形个数是( ). A.1 B.2 C.3 D.4 【例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18cm,周长为58cm,试求三角形三边的长. 【解法指导】对等腰三角形,题目没有交代底边和腰,要给予讨论.当18cm为腰时,底边为58-18×2=22,则三边为18,18,22. 当18cm为底边时,腰为 5818 2 =20,则三边为20,20,18.此两种情况都符合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解:18cm,18cm,22cm或18cm,20,20cm.

【变式题组】 01.已知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6cm,12cm,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是( ) A.24cm B.30cm C.24cm或30cm D.18cm 0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4cm 和9cm,则下列长度的四条线段中 能作为第三条边的是( ) A.13cm B.6cm C.5cm D.4cm 03.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把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分成12和10 两部分,则此等腰三角形的腰长 为______________. 【例3】如图AD是△ABC的中线,DE是△ADC的中线,EF是△DEC的中线,FG是△EFC的中线,若S△GFC=1cm2,则S△ABC=______________. 【解法指导】中线将原三角形面积一分为二,由FG为△EFC的中线,知S△EFC=2S△GFC=2.又由EF为△DEC中线,S△DEC=2S△EFC=4.同理S△ADC=8,S△ABC =16. 【变式题组】 01.如图,已知点D、E、F 分别是BC、AD、BE的中 点,S△ABC=4,则S△EFC= ______________. 02.如图,点D是等腰△ABC底边BC 上任意一点,DE⊥AB于E,DF⊥AC 于F,若一腰上的高为4cm,则 DE+DF=______________. 0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矩形(AD >AB) ,点E在BC上,且AE=AD, DF⊥AE于F,则DF与AB的数量 关系是______________. 【例4】已知,如图,则 ∠A+∠B+∠C+∠D+∠E= ______________. 【解法指导】这是本章的一个基 本图形,其基本方法为构造三角形或 四边形内角和,结合八字形角的关系 (第2题图)

学而思初二数学上册培优辅导讲义(人教版新编)

第1讲 与相交有关概念及平行线的判定 考点·方法·破译 1.了解在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相交与平行. 2.掌握对顶角、邻补角、垂直、平行、内错角、中旁内角的定义,并能用图形或几何符号表示它们. 3.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并能根据直线平行的条件说明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经典·考题·赏析 【例1】如图,三条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 ,一共构成哪 几对对顶角?一共构成哪几对邻补角? 【解法指导】 ⑴对顶角和邻补角是两条直线所形成的图角. ⑵对顶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⑶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有6对对顶角. 12对邻补角. 【变式题组】 01.如右图所示,直线AB 、CD 、EF 相交于P 、Q 、R ,则: ⑴∠ARC 的对顶角是 . 邻补角是 .⑵中有几对对顶角,几对邻补角? 02.当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时,共有2对对顶角; 当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时,共有6对对顶角; 当四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时,共有12对对顶角. A B C D E F A C D E F P Q R

问:当有100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时共有 对顶角. 【例2】如图所示,点O 是直线AB 上一点,OE 、OF 分别平分∠BOC 、 ∠AOC . ⑴求∠EOF 的度数; ⑵写出∠BOE 的余角及补角. 【解法指导】解这类求角大小的问题,要根据所涉及的角的定义,以及各角的数量关系,把它们转化为代数式 从而求解; 【解】⑴∵OE 、OF 平分∠BOC 、∠AOC ∴∠EOC =21∠BOC ,∠FOC =21 ∠AOC ∴ ∠EOF =∠EOC +∠FOC =2 1∠BOC +2 1 ∠AOC =()AOC BOC ∠+∠21 又∵∠BOC +∠ AOC =180° ∴∠EOF =21 ×180°=90° ⑵∠BOE 的余角是:∠COF 、∠AOF ;∠ BOE 的补角是:∠AOE. 【变式题组】 01.如图,已知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A 平分∠EOC ,且∠EOC =100°,则∠BOD 的度数是( ) A .20° B . 40° C .50° D .80° C E F E A A C D O (第1题图) 1 4 3 2 (第2题图)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培优试卷一

F E G 暑假数学培优二 1、如图,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ACB 的角平分线分别交AB、BD 于M、N 两点.若AM=2,则线段ON 的长为 . 2、如图,E为正方形ABCD 内一点,∠AEB=90°,CF⊥DE 于F,若EF=2,DF=6,则S△ADE 的面积为; AE 的长为 A D B C 3、如下图,在正方形ABCD 内有一折线段,其中AE⊥EF,EF⊥FC,并且AE=6,EF=8,FC=1 0,则正方 形的边长为 4、如图,正方形ABCD 中,点E 在CD 的延长线上,点F 在AB 上,连接EF 交AD 于点G,EF=CE,若 BF=3,DG=2,则CE 的长为 E A D F B C

5、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点O 为对角线AC、BD 的交点,点E 为边AB 的中点,△BED 绕着点 B 旋转至△BD1E1,如果点D、E、D1 在同一直线上,那么EE1 的长为 6、如图,已知点E 在正方形ABCD 的边AB 上,以BE 为边向正方形ABCD 外部作正方形BEFG,连接 DF,M、N 分别是DC、DF 的中点,连接MN.若AB=7,BE=5,则MN= 7、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2,点E 在边AB 上,BE=8,过点E 作EF∥BC,分别交BD、CD 于 G、F 两点.若点P、Q 分别为DG、CE 的中点,则PQ 的长为

M 8、如图,正方形 ABCD 中,点 E 是AB 边上一点,点F 是 BC 边上一点,连接 EF ,设∠EDF= . (1)如图 1,=45°,E 为 AB 的中点,则 CF :BF 的值为 (2)如图 2,=30°,过点 E 作 EM ∥BC 交 DF 于M 点,问 AE+CF 与 EM 有何数量关系? (3)如图 3,若 =60°,AD=4,直接写出 S △DEF 的最小值 A D A D A D E E E B F F F 9、如图,在△ABC 中,∠C=90°,AC=BC ,AB=8.点 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 2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边 AB 向点 B 运动.过点 P 作PD ⊥AB 交折线 AC-CB 于点 D ,以 PD 为边在 PD 右侧做正方形PDEF .设正方形PDEF 与△ABC 重叠部分图形的面积为 S ,点 P 的运动时间为 t 秒(0<t <4). (1)当点D 在边 AC 上时,正方形PDEF 的边长为 (用含 t 的代数式表示). (2)当点E 落在边 BC 上时,求 t 的值. (3)当点D 在边 AC 上时,求S 与 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4)作射线PE 交边 BC 于点G ,连结 DF .当DF=4EG 时,直接写出 t 的值.

2018年春八年级生物下册培优补差计划

2018年春八年级生物下册培优辅差计划 石牌镇初级中学邓水英 一、指导思想 为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提高本学期的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教学目标,除了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定期评定学生成绩、优质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外,本人采取课内外培优补差措施,制定培优补差计划,以高度的责任心投入到紧张的教学及培优补差工作中,力争取得好成绩。 二、制定目标 在这个学期的培优补差活动中,培优对象能按照计划提高生物综合能力,成绩稳定在95分以上,并协助老师实施补差工作,帮助后进生取得进步。补差对象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好,成绩有一定的提高,争取在毕业测试时取得及格分数。期末考试时争取优秀达80%,及格达100%。 三、定内容 培优主要是继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介绍或推荐适量课外习题,让优生扩大知识面,多给他们一定的指导。补差的内容是教会学生敢于做题,会做题,安排比较基础的内容让他们掌握,掌握《名师引路》的知识。 四、辅导时间 1、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鼓励和启发的方法。 2、每周专设一节辅导课。(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 五、辅导对象 培优对象:田玉瑶、方月姣、罗早早、李师友 补差对象:彭毅、张国超、陈蕊芳、李兆 六、辅导地点 八年级办公室 七、具体措施 利用课余时间和晚自习,对各种情况的同学进行辅导、提高,“因材施教、

对症下药”,根据学生的素质采取相应的方法辅导。具体方法如下:1.课上差生板演,中等生订正,优等生解决难题。 2.安排座位时坚持“好差同桌”结为学习对子。 3.课堂练习分成层次:第一层:“必做题”—基础题,第二层:“选做题”—中等题,第三层:“思考题” --拓广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4.培优补差过程必须优化备课,功在课前,效在课上,成果巩固在课后培优。培优补差尽可能“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必要精力”。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练习,才能上好课,才能保证培优补差的效果。要精编习题、习题教学要有四度。习题设计(或选编习题)要有梯度,紧扣重点、难点、疑点和热点,面向大多数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巩固“双基”,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习题讲评要增加信息程度,围绕重点,增加强度,引到学生高度注意,有利于学生学会解答;解答习题要有多角度,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扩展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变通性;解题训练要讲精度,精选构思巧妙,新颖灵活的典型题,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题,练不在数量而在质量,训练要有多样化。 八、培优补差注意点 1、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纵容优秀的学生,一视同仁。 2、根据优差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方案,比如优秀生可以给他们一定难度的题目让他们进行练习,学困生则根据他们的程度给与相应的题目进行练习和讲解,以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 3、经常与家长联系,相互了解学生在家与在校的一些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作业情况,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对学习的信心。 4、对于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要及时地检查,并做出评价。 5、不定期地进行所学知识的小测验,对所学知识进行抽测。 6、要讲究教法。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研究不同课型的教法。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达成学困生转化,提高优生率。 2018年2月

八年级数学培优教程含答案

等腰三角形 【知识精读】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 有关定理及其推论 定理:等腰三角形有两边相等; 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这就是说,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等腰三角形是以底边的垂直平分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2. 定理及其推论的作用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揭示了三角形中边相等与角相等之间的关系,由两边相等推出两角相等,是今后证明两角相等常用的依据之一。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顶角的平分线“三线合一”的性质是今后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以及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重要依据。 (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 有关的定理及其推论 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 定理及其推论的作用。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揭示了三角形中角与边的转化关系,它是证明线段相等的重要定理,也是把三角形中角的相等关系转化为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是本节的重点。 3. 等腰三角形中常用的辅助线 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常常作为解决有关等腰三角形问题的辅助线,由于这条线可以把顶角和底边折半,所以常通过它来证明线段或角的倍分问题,在等腰三角形中,虽然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添加辅助线时,有时作哪条线都可以,有时需要作顶角的平分线,有时则需要作高或中线,这要视具体情况来定。 【分类解析】 例1. 如图,已知在等边三角形ABC中,D是AC的中点,E为BC延长线上一点,且CE =CD,DM⊥BC,垂足为M。求证:M是BE的中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 版 含解 析) 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 1.如图,ABC ?的ABC ∠的平分线与ACB ∠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D ,点,E F 分别在 线段BD 、CD 上,点G 在EF 的延长线上,EFD ?与EFH ?关于直线EF 对称,若 60,84,A BEH HFG n ???∠=∠=∠=,则n =__________. 【答案】78. 【解析】 【分析】 利用ABC ?的ABC ∠的平分线与ACB ∠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D 得到∠DBC=12∠ABC ,∠ACD=1 2 (∠A+∠ABC),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到∠D= 1 2 ∠A=30?,利用外角定理得到∠DEH=96?,由EFD ?与EFH ?关于直线EF 对称得到∠DEG=∠HEG=48?,根据外角定理即可得到∠DFG=∠D+∠DEG=78?. 【详解】 ∵ABC ?的ABC ∠的平分线与ACB ∠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D ∴∠DBC=12∠ABC ,∠ACD=1 2 (∠A+∠ABC), ∵∠DBC+∠BCD+∠D=180?,∠A+∠ABC+∠ACB=180?, ∴∠D=1 2 ∠A=30?, ∵84BEH ?∠=, ∴∠DEH=96?, ∵EFD ?与EFH ?关于直线EF 对称, ∴∠DEG=∠HEG=48?,∠DFG=∠HFG n ?=, ∵∠DFG=∠D+∠DEG=78?, ∴n=78. 故答案为:78. 【点睛】 此题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外角定理,角平分线性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此题中求出∠D= 1 2 ∠A=30?是解题的关键.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证明》培优提高

三角形的证明单元检测卷 1.(4分)(2013?钦州)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则它顶角的度数是( )A.80°B.80°或20°C.80°或50°D. 20° 2.(4分)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如果a>0,b>0,则a+b>0B.直角都相等 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D.若a=6,则|a|=|b| 3.△ABC中,∠A:∠B:∠C=1:2:3,最小边BC=4cm,最长边AB的长是A.5cm B. 6cm C. 7cm D. 8cm 4.(4分)如图,已知AE=CF,∠AFD=∠CEB,那么添加下列 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DF≌△CBE的是() A. ∠A=∠CB.A D=CBC.BE=DF D.AD∥BC 5.(4分)如图,在△ABC中,∠B=30°,BC的垂直平分线 交AB于E,垂足为D.若ED=5,则CE的长为() A. 10 B. 8C.5D.2.5 6.如图,D为△ABC内一点,CD平分∠ACB,BE⊥ CD,垂足为D,交AC于点E,∠A=∠ABE.若AC= 5,BC=3,则BD的长为( ) A.2.5 B.1.5 C.2 D. 1 7.(4分)如图,AB=AC,BE⊥AC于点E,CF⊥AB于点F,B E、CF相交于点D,则①△ABE≌△ACF; ②△BDF≌△CDE;③点D在∠BAC的平分线上.以上结 论正确的是() A. ① B. ②C.①② D. ①②③8.(4分)如图所示,AB⊥BC,DC⊥BC,E是BC上一点, ∠BAE=∠DEC=60°,AB=3,CE=4,则AD等于()A.10 B. 12 C. 24 D.48 9.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D、E是△ABC内两点,AD平分 ∠BAC.∠EBC=∠E=60°,若BE=6,DE=2,则BC的长度是() A.6B. 8 C.9 D.10 10.(4分)(2013?遂宁)如图,在△ABC中,∠C=90°,∠B=3 0°,以A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AC于点M 和N,再分别以M 、N为圆心,大于MN的长为半径画弧, 两弧交于点P,连结AP并延长交BC于点D,则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个数是() ①AD是∠BAC的平分线;②∠ADC=60°;③点D在AB的 中垂线上;④S△DAC:S△ABC=1:3. A. 1 B.2C.3 D. 4 12.(4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0,2),B(0, 6),动点C在直线y=x上.若以A、B、C三点为顶点的三角 形是等腰三角形,则点C的个数是() A. 2 B.3 C. 4 D. 5 13.(4分)如图,在等腰Rt△ABC中,∠C=90°,AC=8,F是AB边上的中点,点D,E分别在AC,BC边上运动,且保持AD=CE.连接DE,DF,EF.在此运动变化的过程中,下列结论: ①△DF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②四边形CDFE不可能为正方形, ③DE长度的最小值为4; ④四边形CDFE的面积保持不变; ⑤△CDE面积的最大值为8.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2019年浙教省杭州市几何培优、拔高卷(无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2019年浙教省杭州市几何培优、拔高卷 1、如图1,在矩形ABCD中,AB=4,BC=8,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过点O作OE垂直AC交AD于点E,则AE的长是 (图1) 2、如图2,△ACB和△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A=CB,CE=CD,△ACB的顶点A在△ECD的斜边DE上,若AE=2,AD=6,则两个三角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图2) 3、如图,四边形ABCD中,∠A=90°,AB=3,AD=3,点M,N分别为线段BC,AB上的动点(含端点,但点M不与点B重合),点E,F分别为DM,MN的中点,则EF 长度的最大值为 . 4、如图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矩形OABC中,A(10,0),C(0,4),D为OA的中点,P为BC 边上一点.若△POD为等腰三角形,则所有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为. 5、如图5,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线段GH=AB,将GH的两端放在正方形的相邻的两边上同时滑动,如果G点从 A点出发,沿图中所示方向按A→B→C→D→A滑动到A止,同时点H从点B出发,沿图中所示方向按B→C→D→A →B滑动到B止,在这个过程中,线段GH的中点P所经过的路线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为 .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l 6、在直线l 上依次摆放着七个正方形(如图所示).已知斜放置的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1、2、3,正放置的四个 第6题图 7、如图7,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点E 、F 分别从点A 、点D 以相同速度同时出发,点E 从点A 向点D 运动,点F 从点D 向点C 运动,点 E 运动到D 点时,E 、 F 停止运动.连接BE 、AF 相交于点 G ,连接CG .有下列结论:①AF ⊥BE ;②点G 随着点E 、F 的运动而运动,且点G 的运动路径的长度为π;③线段DG 的最小值为2;④当线段DG 最小时,△BCG 的面积8S =+其中正确的命题有 .(填序号) (第7题图) 8、如图1,菱形纸片ABCD 的边长为2,∠ABC =60°,翻折∠B ,∠D ,使点B , D 两点重合于对角线BD 上一点P ,EF ,GH 分别是折痕(如图2).设A E =x (0AC ;③当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