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贸易发展:上海的路径选择

合集下载

我国中心城市服务贸易发展及路径选择——以北京和上海为例

我国中心城市服务贸易发展及路径选择——以北京和上海为例

其 服 务 贸 易快 速 发 展 的 原 因 , 对 服 务 贸 易 总 额 由 7 . 亿 美 元 增 加 亿 美 元 ,同 比 增 长 2 .%。 其 中 , 91 41
5. 8年 问 增 长 7倍 , 位 居 收 入 前 三位 的 行 业 足 批 发 和 探 究 我 罔 中 心 城 市 服 务 贸 易 的 发 到 5 91亿 美 元 , 展 路 具 有 十 分 熏 要 的 意 义 。 年 均 增 长 率 为 3 .%, 于 同期 23 高 零 售 、 通 运 输 、 储 及 邮 政 业 以 交 仓
增 长 迅 猛 。 据 WT 的 统 计 , 北 京 服 务 贸 易 总 额 由 141亿 美 务 贸 易 依 存 度 由 2 0 年 的 1. O 1. 00 4 % 4
卜 0. 亿 0 8 0 7年 的 3 . 4 %。 其 中 , 9 18 .0 8年 , 界 服 务 贸 易 总 额 元 l 升 到 5 3 6 美 元 , 年 问 增 上 升 到 2 0 9 22 0 世

直 保 持逆 差 。
( ) 引进 来” “ 出去” 二 “ 和 走 并行
从 F T 统 计 _ 商 附 属 机 A S 卜外
长约7 0倍 , 均 增 长 率 为 1 .% 。 服 务 贸 易 进 出 口 总 额 的 比 重 由 构 服 务 贸 易 来 看 , 0 7年 , 京 服 年 86 20 北 0 0年 的 l .% 上 升 到 2 0 73 0 7年 的 务 业 实 际 利 用 外 资 4 . 08亿 美 元 , 服 务 贸 易 进 出 口分 别 由 1 8 年 2 0 92
的第 2 8位 和 第 4 0位 L升 至 第 5 2 . 01 服 务 贸 易 依 存 度 ( 务 贸 占 引 资 总 额 的 8 . %, 服 O %。 外 商 投 资 6 位 , 务贸 易 总额仪 次 于美 国 、 服 英 易 进 出 口 总 额 与 地 区 生 产 总 值 的 企 业 境 内服 务 营 业 收 入 2 7 7. 7亿 0 0年 的 3 . 81 %上 升 到 美 元 , 比增 长 10 同 3 %。 其 中 , 位 圈 、 国和 法 国 , 居 第 五 位 , 德 位 成 比 值 ) 由 2 0 为世 界 服 务 贸 易 发展 的 重 要 国 家 。 2 0 年 的 4 . 其 中 , 口额 由 07 09 %。 出 居 收 入 前 三 位 的 行 业 是 信 息 传 计 租 作 为 我 国经 济 和 对 外 开 放 的 6 .1亿 美元 上 升 到 2 28 3 0 5 .1亿 美 输 、 算 机 和 软 件 业 、 赁 和 商 务 领 军 城 市 , 京 和 上 海 服 务 贸 易 元 , 口额 由 5 . 北 进 1 4亿 美 元 上 升 剑 服 务 业 以及 交 通 运 输 、 储 邮 政 0 仓

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模式和新路径

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模式和新路径

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模式和新路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一直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不断加快,服务业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为适应新形势下服务业的发展需求,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路径已经成为必然选择。

一、互联网+服务业的新模式互联网+服务业是当前推动我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它通过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服务业深度融合,推动服务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变,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

以共享经济为例,通过互联网+的方式,用户可以轻松找到众多优质的共享服务品牌,如滴滴、ofo、P2P理财等。

共享经济的崛起,不仅让传统服务业在模式上发生了改变,而且还催生出了全新的服务业形态。

二、开放型服务业的新路径开放型服务业,是指以开放促进共同发展的服务业模式。

当前,我国服务业正面临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刻变革,要实现更高层次的开放型服务业,必须打破政策和制度壁垒,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成本。

同时,对服务业开放政策不断深化,吸引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平和竞争力的服务企业进驻中国市场。

比如:星巴克、麦当劳等知名国际服务品牌已经在国内开设了多家门店,同时本土服务品牌也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

三、区域一体化中的服务业创新中国为实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了一系列服务业创新举措。

其中,服务贸易一直是亮点之一。

随着贸易自由化的深入推进,我国越来越重视服务贸易的开放和发展。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服务贸易增长速度最快、贸易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

随着区域一体化的逐步深入,服务业对于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将继续增强。

四、文化体验型服务业的崛起文化体验型服务业是指以文化创意、文化旅游等为发展重点的服务业。

它能够通过整合文化需求、旅游需求和商务需求的功能,将服务与文化、旅游和商务相融合,为广大市民带来更加丰富和高品质的服务。

在此背景下,文化产业的创新与经营方式、文化活动的创新与开发、文化市场的开拓等,被纳入了服务业的发展范畴之中。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路径和政策选择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路径和政策选择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路径和政策选择新常态下,经济增长未来走势充满不确定性,以稳定经济为目标的宏观政策如何选择,是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重点之一。

上海交通大学许志伟、刘建丰构建考虑异质性收入、流动性约束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研究收入不确定性的宏观效应。

理论分析表明,收入不确定性上升,由于预防性动机,家庭会增加流动性资产,从而对生产性风险资本产生挤出效应,导致总需求变弱、经济下滑。

不确定性冲击对产出具有明显的负向效应,而金融危机期间这种负面效果更加明显,这说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高企可能是金融危机期间经济增速严重下滑和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重要原因。

我国经济转型的重点在于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如何处理好“调结构、稳物价和保增长”的关系是长久以来的热点问题。

随着产业分工的深入,经济中的外生冲击对于产出、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变量的冲击效果愈发平滑。

国内技术冲击和货币政策冲击是造成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未来我国货币政策应建立明确的货币政策规则。

此外,来自国外的冲击对国内通货膨胀、进出口和实际汇率的影响不可小觑。

华侨大学赵林海和徐海东研究货币政策规则类型与经济行为主体学习策略的各种组合对通胀预期和通货膨胀的影响。

结果发现,通货膨胀水平不仅受到货币当局货币政策规则的影响,还受到经济行为主体通胀预期的理性程度的影响。

数值模拟还显示,宽松货币政策条件下模拟的通货膨胀水平与理性预期均衡水平的偏离程度最小。

二、城乡发展与绿色经济我国经济开放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在全国及区域范围内仍十分突出。

华侨大学王健康应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分析经济开放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分析本地经济开放水平对周边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

研究发现,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总体呈现倒“U”型且自东向西逐渐递增的演变趋势;经济开放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空间相关性均比较明显;对外开放及对内开放的人口流动与所有制结构总体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新趋势与对策路径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新趋势与对策路径

摘要:服务外包是当前经济学的前沿话题,是国际资本流动研究的新领域。

随着国际产业分工向纵深发展,服务业外包发展迅速,并已成为全球跨国直接投资的主要引擎。

必须针对当前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面临的主要问题,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和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服务外包;趋势;中国对策Abstract:Service Outsourcing,a latest topic in economics,has become a new field in the research of 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work division in depth,service outsourcing industry began to grow rapidly,and has become the main drive of the global FDI. This paper holds that we should establish efficient policies and find out the proper way of development in accord with China’s present undertaking international outsourcing.Key words:service outsourcing;trend;Chinese measures在全球化的时代,不同企业为谋求生存空间并为股东获取最大利润,已经将竞争的触角伸向各个角落。

在此情况下,如何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节约运营成本已成为全球性的管理命题。

为适应这种竞争趋势,以优化流程为目的的管理思想不断涌现。

将企业的核心资源集中到企业的核心业务上,剥离分散企业核心业务能力的干扰要素,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工作重心之一。

上海国际服务贸易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上海国际服务贸易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上海国际服务贸易的现状及发展对策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大都市,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国际服务贸易是上海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上海经济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力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将从现状和发展对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上海国际服务贸易的现状1.经济基础雄厚:上海是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之一,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较高,财富积累和消费能力强,为国际服务贸易提供了良好的市场需求条件。

2.产业结构多元化:上海国际服务贸易的产业涉及金融、贸易、物流、旅游、文化创意等多个领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和产业体系,为国际服务贸易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政策支持积极:上海市积极推出一系列支持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包括简化审批程序、提供财政补贴、降低税负和提供便利的外汇管理等,为国际服务贸易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优惠政策。

4.国际化合作强劲:上海与世界各国建立了广泛的经贸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国际投资合作、技术转让和市场拓展,与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密切相关的运输、通信和信息技术等领域合作频繁。

二、上海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对策1.提高质量和水平:上海要积极推动国际服务贸易从低端到高端发展转型升级,注重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

加强人员培训和技术更新,改进服务流程和提供一流的服务体验。

2.创新服务模式:上海要深入推进服务创新,突破传统的服务模式,积极引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推动服务业的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和定制化发展。

3.拓宽合作渠道:上海需要加强与国际服务贸易大国的合作,积极寻求深度合作和共同发展。

发展跨境电商、国际金融、文化创意等领域的合作,推动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的深度融合。

4.提高金融支持力度:上海市应加强金融创新,提供更加便利的融资服务,支持国际服务贸易企业的发展。

建立健全多层次的融资体系,推动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与服务贸易企业之间的深度融合。

5.优化政策环境:上海要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提供更加开放、便利和稳定的政策支持。

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新动能——服务贸易协同发展

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新动能——服务贸易协同发展

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新动能——服务贸易协同发展一、背景与目的2019年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指出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处于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关键位置。

服务贸易具有增加要素流动,空间约束小,附加值高,创新性强等特征,是未来长三角调整产业布局,推动高质量一体化,打造“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新高地的重要抓手和主要途径。

本文将分析长三角地区服务贸易发展现状,通过构建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指标,对长三角地区服务贸易发展水平做出综合评价,结合各省市的优势力量,提升服务贸易效能,助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二、长三角三省一市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一)服务业现状分析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增长势头良好,三省一市服务业产值占GDP比重均超过50%。

其中上海市服务业产值规模最大达到27752.28亿,仅次于北京市位居全国第二位。

安徽服务业产值增长速度最快,从2010年5253.23亿到2019年18860.38亿,年平均增速26%,居长三角地区服务业产值增速之首,但是基数扔远小于其他省市,发展空间巨大。

江苏省增长规模最大,年平均增长3786亿,增长势头正猛。

整个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发展规模大、速度快、潜力足,是孵化服务贸易产业的绝佳区域。

上海已经稳步进入服务经济状态,2014年,上海服务业总产值占比和服务业从业人数占比双双超过60%,到2019年,服务业总产值占GDP比重达72.74%,服务业就业总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重为72.64%,仍有增长态势,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日益成熟。

其他三省距离迈进服务经济还有一定差距,但是第三产业在稳步增长,发展潜力良好。

从2019年长三角三省一市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数据可以看出,上海的服务贸易总额远超其他各省,服务贸易总额达1843.8亿美元,是浙江、江苏的3倍,是安徽省的27倍,占全国进口贸易总额的23%,其他各省总和占全国贸易总额的15%,长三角地区的服务贸易总量占全国服务贸易总量的38%,为中国的服务贸易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动态比较优势的视角探析长三角地区对外服务贸易的发展路径

从动态比较优势的视角探析长三角地区对外服务贸易的发展路径

从动态比较优势的视角探析长三角地区对外服务贸易的发展路径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对外服务贸易较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三个省份,以及安徽省中部地区。

这一地区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对外服务贸易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和特点。

本文将从动态比较优势的视角来探析长三角地区对外服务贸易的发展路径。

一、长三角地区对外服务贸易的优势长三角地区在对外服务贸易领域有着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产业基础雄厚:长三角地区拥有发达的制造业和先进的科技水平,为对外服务贸易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上海以金融、贸易、航运等服务业闻名,江苏以制造业和电子商务为主导,浙江以轻工业和商贸服务为重点,这些产业的发达为长三角地区对外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 区位优势明显:长三角地区坐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主要交通枢纽,与全球主要经济体联系紧密,交通运输便利。

长三角地区靠近台湾、日本、韩国等亚洲经济体,也便于与这些地区进行服务贸易交流与合作。

3. 人才资源丰富:长三角地区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高校众多,科研力量雄厚,为对外服务贸易提供了强大的人才保障。

这些人才不仅在经济、贸易、金融等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技能,还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有利于长三角地区与外国进行服务贸易合作。

4. 开放程度高:长三角地区一直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区,拥有较高的外向型经济水平。

各地政府积极引导企业走出国门,开展对外服务贸易,同时也吸引了众多外资企业进入长三角地区,促进了对外服务贸易的蓬勃发展。

1. 服务贸易规模持续扩大:长三角地区的对外服务贸易规模持续扩大,服务领域不断拓展。

尤其是金融、信息技术、咨询、设计、人力资源等高附加值服务领域已经成为该地区对外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服务贸易结构优化升级:长三角地区对外服务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相关政策措施的不断推出也促进服务贸易从传统领域向高附加值、高端领域转变。

上海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的瓶颈破解与路径选择

上海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的瓶颈破解与路径选择

数据来源 : r 秘书处。 w o
坦率 而 论 , 2 近 O多 年来 , 国 的 国际货 物 贸易 突飞 猛 进 , 国 际服 务 贸 易 发 展 相 对 滞 后 。 我 而
20 年 , 0 9 我国的 G P总量 已经达到 4 9 D . 万亿美元 , 突破 4 8 . 万亿美元 的大关 , 超过德 国, 居美 国
21 年 6 02 期 种 萼 展
上 海 发 展 国 际服 务 贸易 的 瓶 颈 破 解 与路 径 选 择
鞠 立 新
( 中共上 海 市委 党校 203 ) 023
内容 摘要 :国际服 务 贸易往往 反 映着一 国或 一 地 区的 国际综合 竞 争 力 。近 年 来 , 我 国及 上 海的 国 际服 务 贸 易发展 呈现 强劲 势 头 , 同时也 存 在 着不 少矛盾 和 困难 , 其 是存 尤
在 一 些体制机 制性 的羁 绊 。应 当进 一 步提 高思 想认 识 , 以深化 改革 和 开放 新 平 台为 主要
抓手, 突破体制机制瓶颈; 研究制定科学的战略思路和方略举措 , 把握机遇 , 整合优势 , 抓
住后 金 融危机 时期 的有 利 时机 , 以贯彻 “ 十二 五 规 划 ” 契机 , 重 点有 选 择发 展 高端 市 为 有
56 .
4. 8


中国
日本
一16 1
一1 0
16 44
16 4 4
39 .
39 .
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国
法 国
18 50
19 34
45 .
4. 0

西班 牙
33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服务贸易发展:上海的路径选择内容提要通过回顾上海服务贸易的发展历程,归纳出上海服务贸易的现状特征,并从各服务行业的进出口规模、结构形态和竞争力等各方面对上海服务业各行业的情况进行分析。

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上海服务贸易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途径与建议,对现实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服务贸易上海路径选择上海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心城市之一。

进入2l世纪以来,上海的产业结构正面临重大的转型,服务贸易和服务产业将在上海社会和经济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上海服务贸易发展现状近年来,上海依托科技、教育、管理、信息和人才优势,积极发展旅游、运输、金融、保险、邮电、广告、展览、人力资源、信息、咨询、审计、法律等国际服务贸易业。

80年代,上海每年的国际服务贸易额为20亿美元左右。

进入90年代,国际服务贸易额明显增长。

1999年国际服务贸易总额达到60亿美元左右。

同时,上海加快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外资逐步进入银行、保险、交通运输、房地产、信息咨询、设计装潢、广告等领域。

到1999年底,上海服务业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31,85亿美元,占比达%。

到2005年,国际服务贸易总额已达到近亿美元。

(一)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从服务贸易规模看,贸易规模加速增长。

上海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不断增长。

出口额从2000年的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亿美元,进口额从2000年的43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亿美元。

进出口总额从2000年的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亿美元,如表1-1所示。

根据计算,2000-2005年上海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出口年均增长%,进口年均增长%,均高于同期上海口岸贸易进出口的年均增长率。

上海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占全国服务贸易的比重不断上升。

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占全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2000年的%上升到2005年的%。

其中出口额占全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从2000年的11,2%上升到2005年的%,进口额占全国服务贸易进口总额从2000年的%上升到2005年的%。

但是从总体规模来看,上海服务贸易总额仍较小,2002年新加坡、中国香港服务贸易出口分别为269亿美元和452亿美元,是上海的倍和倍;服务贸易出口分别为206亿美元和242亿美元,是上海的倍和倍。

(二)各服务行业进出口状况从行业分类来看,在十四个子项中,有一半以上的项目出现逆差,前三位分别是运输、专利权使用费和特许费和教育医疗保健,2004年其服务贸易逆差分别为亿美元、亿美元和亿美元。

顺差主要来自于旅游行业、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以及广告宣传,2004年顺差分别为亿美元、亿美元和亿美元,但后两者的顺差额明显偏低。

需要注意的是,上海具有比较优势且一直保持顺差的工程承包项2003年出现逆差,这主要是受“非典”和伊拉克战争的影响所致。

扣除这一因素,可以看出上海在传统的旅游、工程承包行业仍然保持着较大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在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广告宣传等新兴服务业的领域,上海企业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国际竞争能力,这预示着上海在服务业领域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正在慢慢发生变化,新兴服务业的异军突起将可能成为上海未来服务贸易和服务产业整体能级和规模提升的助推器。

br>(三)服务贸易结构和形态从贸易结构看,上海服务贸易近年来形态相对单一,但贸易结构有所优化。

上海国际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在近几年维持稳定,但服务贸易类型较少。

其中,运输、旅游、咨询所占比重最大,分另0约占出口总额的50%、20%和10%。

从进口结构看,运输基本保持在占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50%以上;旅游这一项从2000年的19%下降到现在的9%,2003年因“非典”下降到4%;特许权使用费和特许费以及咨询一直保持稳步上升,现在稳定在10%左右。

从服务贸易结构看。

上海服务贸易类型较少,主要集中在运输、旅游、建筑工程等劳动密集型服务领域,其贸易额约占服务贸易总额的70%,总体呈略微下降趋势,而计算机信息、专利权利使用和特许经营、教育医疗等技术、资本、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所占份额虽较少,但比重持续上升,贸易结构有所优化。

(四)服务贸易竞争力从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来看,上海服务贸易总体逆差呈缩小趋势,但核心竞争力仍有待提高。

表5中TC指数大多呈负数。

上海总体竞争力较弱,2005年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指数同2004年持平,均为-。

旅游、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广告宣传是产生顺差最大的三个项目。

而体现城市核心竞争力的运输、专利权使用费和特许费以及教育医疗保险一直是产生逆差最大的三个项目,国际竞争力不高,与上海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发展目标和要求有一定差距。

二、上海服务贸易发展三大途径(一)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共同发展关于目前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到底是重点发展服务业还是重点发展制造业,对照借鉴香港的发展经验,现在有两种观点;在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的道路上,是应该继续维持制造业中心的地位还是要大力建设国际服务中心,笔者也有自己的看法。

1、产业结构两种发展道路之争香港20世纪80年代后的增长主要依赖服务业作为经济的支柱,制造业向周边地区转移,形成离岸形式。

主张上海走此道路的人认为上海发展的瓶颈在于:长期以来,即使在人均GDP增长和产业结构自发演进的转折阶段,仍不断强调制造业的主导地位,不符合产业结构的升级规律。

香港正是强调了服务业的主导地位才保持其较高的GDP水平,在2004年服务业更是占到GDP的%;世界其他城市的发展也同样显示了这个规律。

另一种思路是,上海应认识到今天香港经济面临的困境就在于丧失了制造业优势,单纯依赖服务业特别是金融地产业的发展,使整体经济失却了依托,产业空心化现象严重削弱了香港经济的增长动力,并增加了金融地产业所引起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鉴此,上海更应强调制造业中心的地位,不应削弱它以促成第三产业份额上升和国际金融、贸易中心城市地位的确立。

香港近几年一直提出发展高增值服务业以及重振制造业。

香港的发展经验也告诉我们,在追求服务业的发展服务贸易额提升的同时,也应加快高增值制造业的发展。

2、的观点我们认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是可以互相推动、互补相长,亦即可以协同发展的。

先进制造业的本质含义是指高科技制造业、科技密集型的制造业。

因此,发展先进制造业,就要提高其科技、知识的含量,而不是提高资源消耗的比重。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必定会为制造业提供更好的生活服务、管理服务、技术服务等等。

制造业的发展也必定会对服务业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如果上海过多地强调制造业主导地位、忽视第三产业的发展,必定会丧失很多发展先机和竞争优势。

同样,如果一味单纯地依赖服务业,那么整体经济失却依托,产业空心化会削弱经济的增长动力。

而新加坡却于仍然重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平衡发展,因此能更快地摆脱1997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保持增长动力。

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无需对立,而是应该共同发展、协同发展。

以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带动服务贸易的提升,以服务贸易的提升促进服务业的发展。

除破各种不合理的行政性壁垒,加大市场开放程度,积极吸引有国际水平的服务性跨国公司人驻上海,优化上海服务业结构,促进服务业能级的进一步提升。

充分利用优势资源,通过国际运输、国际物流、国际旅游、国际贸易等行业的发展,促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的建设。

对目前不具有优势的服务行业,加大开放力度和深度,以开放促进发展,培育区域性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和技术中心。

商务成本的适度提高,有利于城市产业向资金、技术密集型、附加值高的方向升级。

这已经在跨国公司加速将其地区总部、研发中心、营运中心向上海转移上体现了出来。

对上海而言,人均GDP达5000美元显示出其已经和上世纪80年代时候的香港一样进入了后工业化阶段。

借鉴后者二十多年来的直接经验,上海应在发展服务业、产业结构轻型化的同时,顺应制造业自身的演进,注重培养长三角地区的产业链分工,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某些环节上发挥比较优势并形成集聚,从而增强价值增值。

与此同时适当发展部分有优势的高端制造业,避免制造业空心化。

总的来说,就是应使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更好地推动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制造业;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也会促进现代服务业,使之具有更准确地发展方向。

(二)加大对外开放度1、上海加大服务贸易对外开放度的必要性要加快上海服务贸易的发展,尽快优化产业结构,我们认为,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加大服务贸易对外开放度。

当今世界经济正在向服务贸易倾斜发展,发达的服务贸易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

面对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以及上海加大服务贸易对外开放度势在必行,它是加速发展服务贸易,适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客观要求。

根据杜珍儿《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评估模型》的研究结果,服务贸易市场开放度对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最大,其次为人力资本、外商直接投资、服务业发展水平。

另外还指出,对于整个服务市场,对外开放度是最重要的,但不同的影响因素对于不同的行业,它的影响力却是不一样的。

WTO前副总干事、印度计划委员会委员安瓦鲁尔·豪达在2005年6月份举行的世界服务贸易论坛上表示,开放的服务业发展进程要高于低自度的行业,实现各种服务也对内对外的市场“自化”有助于在充分竞争的条件下做大作强。

张蕴如(2002)较全面深入地分析了我国服务业的开放度和竞争力问题。

她认为,我国服务业发展不足的相当一部分原因在于服务业的开放度不够,包括服务业对外贸的开放度和外资的开放度都较薄弱。

香港服务业高度发达和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其高度自化的经济制度,实行低税率的自贸易政策,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大力发展转口贸易,带动本地运输、仓储、金融、商业咨询等服务业共同振兴。

2、上海服务贸易对外开放度现状近几年上海服务贸易开放的程度有所加大。

自浦东开放以来,中央授予浦东和上海各项功能性优惠政策,这些政策有许多与服务贸易有关,比如允许外商在金融和商品零售等行业投资经营,允许外资在整个上海的范围内开办银行、财务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允许外商在外高桥保税区开办贸易机构,批准建立中外合资外贸公司,批准部分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等。

根据WTO公布的《服务贸易分类表》所列的12大类150多个项目,除金融保险部分项目以及新闻、出版、电信等大类外,上海已向全世界开放了大部分的服务贸易项目。

从表6,我们可以看到目前跨国公司投资上海服务业领域各行业的现状及需要采取的战略措施:第一,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其他类服务业等行业在服务业领域中利用外资的项目数和金额都相对较小,需要从数量和金额方面同时加大与跨国公司的合作;第二,房地产业利用外资的项目数虽然相对较少,但投资总额却相对较大,根据这一特点,今后要重点与更多的跨国公司进行合作,力争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投资上海的房地产业;第三,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社会服务业等行业在服务业领域利用外资的项目数虽然较大,但投资总额相对偏小,需要提高项目合作的水平和层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