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库水质模型

合集下载

三峡库区水质及影响因素的典型相关分析

三峡库区水质及影响因素的典型相关分析

精品文档供您编辑修改使用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学习、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三峡库区水质及影响因素的典型相关分析一、引言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的进步,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三峡工程对库区水流水质影响预测

三峡工程对库区水流水质影响预测

三峡工程对库区水流水质影响预测摘要:利用开发的三峡水库整体一维水流水质数学模型,对三峡水库建成前后的水流水质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分析。

重点介绍三峡工程建成后,库区水流条件巨大变化对污染物输移转化特性和水质分布的影响。

预测结果表明,三峡工程建成后,三斗坪水位175m条件下,回水区断面平均流速比建库前减小4倍左右,平均有机污染物自净降解速率和大气复氧速率比天然河道状况减小1倍。

由于污染物在库区滞留时间成倍延长,有机污染物排入水库后的自净降解总量较天然河道状况增大,因而,建库后回水区内断面平均有机污染物浓度较天然河道状况明显下降,但是,断面平均溶解氧浓度与天然河道状况相比也明显降低,对于守恒类污染物,建库前后水质变化不大。

因此,三峡工程对库区水质影响有利也有弊。

关键词:三峡工程水库水流三峡工程作为人类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水库蓄水以后,库区水质如何变化一直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问题。

尽管在三峡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论证阶段,国内外专家已对三峡工程本身带来的环境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与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由于受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迄今为止,有关三峡工程对未来库区水质状况的影响程度,尚没有一个十分明确及定量化的结论[1].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模型已成为河流水文水质预测预报的重要工具。

本文利用作者开发研制的三峡水库整体一维水流水质数学模型,定量预测水库建成前后,库区断面平均水流水质变化趋势,重点分析研究三峡工程对库区水流水质的影响程度,为三峡水库水污染控制对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概述1.1 研究重点三峡水库建成以后对库区江段影响最直接、最显著的是库区河道形态和水流结构将发生很大变化,由此将改变库区污染物质输移转化过程,进而必将引起库区水质变化。

因此,要了解三峡水库建成前后水质变化趋势,关键是了解水流条件的巨大变化对库区水质的影响程度。

1.2 研究范围三峡水库库容随上游来水条件、水库蓄水位的变化而变化,将三峡整个库区江段及其延伸段作为对象体,研究范围包括长江干流和汇入流量占支流总流量90%的两条重要支流嘉陵江和乌江。

三峡大坝施工期水环境三维数值预测方法

三峡大坝施工期水环境三维数值预测方法
+ “ + +
= 一
3u
3u




= 一
3w
3w

பைடு நூலகம்“


= 一
式 () 连 续 方 程 , ( )~( ) 动 量 方 程 。式 中 “ 、 分 别 为 、 Y、 方 向 的 流 速 分 量 ; 1为 式 2 4为 、 P 为动 水 压强 ;l 水 的 密 度 ; ) 紊 动 粘 性 系 数 0为 ,
维普资讯
4 8 2





第 1 3卷
式 中 K为 紊 动 动 能 ;e为紊 动 动 能 耗 散 率 ;
动 能 的 控 制 方 程 为
:00 , K、e采 用 K—e模 型 求 解 。其 中紊 动 .9
瓦+ + + O『 K (瓦 一 【 瓦+筹+篝+瓦= \ K (O + IO + e ( O u ( ) 责 ) K K“ O + 一 \ " k J 瓦 6 ) )
紊动扩散系数 。
1 2 边 界 条 件 .
() 人 流 边 界 I1 水 流 边 界采 用 第 一 类 边 界 条 件 : ul =u l =V , l = 1 1 几 , 几 m 几 物 浓 度 ,由水 质 监 测 资 料 插 补 分 析 得 到 。
,K
l : ,£l =£ 几 n ;水 质 边 界 采 用 第 一 类 边 界 条 件 : cl = C , C 几 a 为 进 I断 面 各 节 点 污 染 Z l
) : ,

( 5 )
收 稿 日期 :20 —4 1 ;修 订 日期 :20 — 70 010—3 0 10 — 2

三峡库区水质及影响因素的典型相关分析

三峡库区水质及影响因素的典型相关分析

三峡库区水质及影响因素的典型相关分析三峡库区水质及影响因素的典型相关分析引言: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之一,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然而,水资源却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污染问题。

为了保护水资源,科学研究人员对水质进行相关分析,以了解水质与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而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本文将以三峡库区为例,进行水质及影响因素的典型相关分析。

一、三峡库区的特点三峡库区位于长江上游,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这个地区的水资源对于上游和下游地区的农业、工业和居民生活都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然而,随着三峡大坝的建设和库区的形成,水质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在水质方面,三峡库区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水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营养物质的超标以及水中微生物的污染等。

二、三峡库区水质的相关分析水质的相关分析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揭示水质与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在三峡库区的水质相关分析中,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水体自身特性:水体的pH值、水温、溶解氧、浊度等参数会影响水质。

通过相关分析可以了解水体自身特性与水质的关系。

例如,研究发现三峡库区水温与水中微生物污染有一定的相关性,水温较高时容易导致微生物数量的增加。

2.人类活动:人类活动是水质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峡库区周边居民的农业、工业和生活废水排放都会对水质产生影响。

通过相关分析可以了解这些人类活动对水质的影响程度。

例如,研究发现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是导致水体养分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3.气候因素:气候因素对水质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降雨量的增加会导致水中营养物质的增加,从而影响水质。

通过相关分析可以了解气候因素对水质的影响程度。

例如,研究发现三峡库区降雨量与水体营养物质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4.生态因素:三峡库区的生态系统是维持水质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生态系统的破坏会导致水质的恶化。

三峡库区典型支流水质模型及其参数敏感性分析

三峡库区典型支流水质模型及其参数敏感性分析

第48卷第16期2 0 1 7年8月人民长江Yangtze RiverVol.48,No. 16Aug. ,2017文章编号:1001 -4179(2017)16 -0019-06三峡库区典型支流水质模型及其参数敏感性分析李亚军1,程瑶12,王雨永2(1.河北工程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河北邯郸056001;2.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38)摘要:参数敏感性分析旨在确定水质模塑中各参数对模塑精度的影响,在利用水质模塑分析时,可根据参数的敏感性精简模塑中的大量参数。

以三峡库区支流草堂河为例,建立相应生态动力学模塑,并对模塑结果进行验证,再进一步采用扰动分析法对模型中26个参数的敏感性进行了计算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生化参数中浮游植物的最大生长率(R0)、适应温度下限(T1)、死亡线性系数(R D IE1)、光照最低值(I O P T)、消光系数(K C)、遮光系数(K W)及磷酸盐半饱和系数(K P04)是敏感性最高的参数,其他参数敏感性相对较低;对同一参数而言,其敏感性亦会随季节改变发生变化,其敏感性一般在冬春季较低,夏秋季较高。

关键词:水体环境学;水质模型;敏感性分析;生化参数;草堂河;三峡库区中图法分类号:X52 文献标志码:A D O I:10.16232/j.c n k i. 1001 -4179.2017.16.005在过去几十年里,人类的强烈活动导致湖泊和河 流变得更加富营养化[1],建立水质模型是研究富营养 化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其目的主要是从生态角度研 究水质问题,为解决水质问题提供参考方案[2]。

在目 前的水质模型研究当中,研究者建立了 WASP、EFDC、D e l3D-EC0和PCLake等具有众多参数的复杂水质 模型,但是决定模型精度的往往是对模型输出结果有 较大影响的部分参数[3]。

因此,对生态模型中的参数 进行敏感性分析,确定众多参数对模型输出结果的影 响,可以有效提高模型模拟精度,并方便进一步解析水 体富营养化的关键控制因素。

三峡库区水环境模型系统构建

三峡库区水环境模型系统构建
的彼此 关系 和集 群系 统对全 流 域 的业 务化 管理 和不 同
域水 资源 和水环 境 联合 协 调 管 理 的理 念 , 才 能 有 效 地
抑制 水环境 恶化 的趋 势 。 流域水 环境 模 型是通 过对整 个 流域 系统及 其 内部 发生 的复 杂污染 过程 进 行 定 量 化描 述 , 来 识 别 污 染 物 主要来 源 和迁移 途径 的 , 是 研 究 流 域水 环 境 问题 的 重
三 峡 库 区水 环 境 模 型 系 统 构 建
夏晶 晶 , 张万 顺 , 王永桂 , 蔡 锋 , 袁 云 霏 , 万 晶 , 彭 枫2
( 1 . 武汉大学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 湖北 武汉 4 3 0 0 7 9; 2 . 重 庆 市 环 境 科 学研 究院 , 重庆 4 0 1 1 4 7 )
术 支撑 , 该系 统在 三峡 库 区得到 了成 功应用 。
面需求 为导 向的专业 化 模 型 , 难 以综 合 描 述 整 个 区 域 或流域 的各 项水 量转 化 , 而 宏 观 性模 型 又 缺 乏 水 动力 机理 , 不能准 确反 映水 体 时 空变 化 过 程 。单 一 的专 业 模 型 以预定 边界 条件 考 虑 其他 相 关 模 块 , 割 裂 了水 体 中存在 的 内在 联 系 , 不 能 准 确 模 拟 实 际 水 环 境 。 。 所 以能 反 映宏 观 物理过 程并 满足 实际需 求 的模拟 技术 是 研究 水环境 问 题 的必 然 发 展趋 势 。同 时 , 高 速发 展
型、 水 生态 模 型 以及 突 发 事 件 的水 环 境 数 值 模 型 ] ,
收 稿 日期 : 2 0 1 6—1 0— 0 8
作者简介 : 夏晶晶 , 女, 博 士研 究 生 , 主要从事环境规划与管理 、 流 域 水 环境 管 理 系统 、 环 境 水 力 学等 方 面 的研 究 。E—m a i l : c r y s —

三峡水库水环境容量计算

三峡水库水环境容量计算

三峡水库水环境容量计算内容摘要:摘要:本文分析了三峡库区的污染状况,提出了三峡水库环境容量的计算原则、设计水文条件和水质保护目标。

利用建立的三峡水库一维水流水质数学模型、库区排污口混合区平面二维和水平分层的三维紊流模型,计算了三峡水库建库前后CODMn和NH3-N总体环境和岸边环境容量及其沿江分配。

根据岸边环境容量计算结果,提出了三峡水库污染混合区的控制标准。

同时,推荐了三峡水库水环境容量的综合方案。

关键词:三峡水库水质模型污染混合区水环境容量环境容量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也是环境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实际应用问题。

在实践中,环境容量是环境目标管理的基本依据,是环境规划的主要约束条件,也是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关键技术支持[1,2]。

从环境管理、监测与监督的角度出发,水环境容量是指水体在设计水文条件和规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的最大污染物量[4,3]。

由于长江流量大,水流、地形十分复杂,加上三峡工程修建后水文情势发生较大变化。

三峡工程建成后,对库区水质的影响一直是公众十分关心的问题。

由于过去在这方面缺乏深入、全面的研究,对水环境容量的影响一直是众说纷纭。

因此,在制定三峡库区的水污染防治规划时,往往缺乏完整的水环境容量科学依据。

至今为止,尚未对三峡工程建成前、后水环境容量展开深入的研究[4,5]。

计算三峡水库水环境容量,已成为三峡水库水污染控制、水环境管理与规划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本文以三峡水库已经开展的一系列水环境保护研究成果为基础,根据库区水体水功能区划和水质保护目标,拟定水环境容量计算设计方案,研究三峡水库水环境容量及其沿江分配,为有效控制水体污染,促进三峡库区水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1三峡库区水环境状况1.1库区江段污染源现状,库区各类污染源进入长江的CODCr81.9万t,BOD515.1万t,NH3-N1.6万t,TN13.9万t,TP0.9万t,Oil462t,Φ-OH(酚)112t,TCu3.5t,TCr3.8t。

三峡库区次级河流河口回水变动区回水时段水质模型

三峡库区次级河流河口回水变动区回水时段水质模型
自云阳县城搬迁到双江镇以后 ,澎溪河流域的经济得到飞速发展 ,同时流域的环境问题也在发生深 刻变化 ,特别是受三峡工程蓄水的影响 ,澎溪河河口形成了一个“回水变动区 ”的特殊水域 。该水域一方 面水量增加 ,另一方面水速减慢 ,两者对污染物浓度的相反影响 ,使水质污染模型发生根本变化 。目前国 内外对“回水变动区 ”这一特殊水域水质模型的研究甚少 ,因此 ,以三峡工程蓄水期间的澎溪河河口水质 特征为对象 ,研究回水变动区回水时段的水质模型 ,为三峡库区次级河流河口回水变动区水质模型研究 打下基础 ,对三峡水库次级河流的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图 2 狭长水库
文参数对 K1 进行估算 [ 6 ] ,求得每年的 K1 平均值 ,然后采用 K1 - V 坐标曲线估算 2005年的 K1 平均值 ,校 正模型的可靠性 。
4. 1 水质模型参数的估值
(1) 澎溪河水质监测断面及水文参数 。澎溪河河口段有两个水质监测断面 ,分别是双江大桥监测断
面和入江口处监测断面 ,距离约 3. 5 km。根据澎溪河水文站 2002 - 2005年的水文参数 ,计算澎溪河河口
1 回水变动区的定义
当三峡水库蓄水位为水库最低水位 ,即防洪限制水位为 145 m 时 ,从大坝前缘到 145 m 水位水面线的 回水末端 ,叫做常年回水区 ;当三峡水库蓄水位为正常蓄水位 175 m ,上游来水为 5 a一遇时 ,其回水末端 为水库的终点也即水库的长度 。从常年回水区末端至水库的终点 ,称回水变动区 [1 ] 。同理可知次级河流 河口的回水变动区 (图 1) 。
房蓓蓓 , 郑旭煦 , 余成洲 , 於 煌
(重庆工商大学 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 ,重庆 400067)
摘 要 :根据三峡库区次级河流“回水变动区 ”的定义 ,以及云阳县澎溪河河口近年来的水 文特征及水质现状 ,采用狭长湖库移流衰减模型模拟澎溪河河口回水变动区回水时段的水质 , 确定模型参数 K1 ,计算了 2005 年污染物浓度值 。结果显示 : 计算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水库的水质模型随着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人类能够对水资源进行更加有效的管理和充分的利用,取得了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等效益。

但是工程建成后,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一些生态环境问题随着时间的发展,在水库的调度过程中将生态因子作为水库调度的重要目标之一。

同时由于流体运动的复杂性,传统的物理模型试验己很难满足研究的需要,数值模拟成为研究流体力学方便和强有力的手段。

三峡水库建成后,非汛期,三峡水库蓄水至175m,电站采取调峰运行模式。

由于库水位提高和调峰运行,改变了天然河道的流态,引起水库各种环境问题。

另一方面来讲,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环境信息系统的各方面性能取得了很大进步,其中数据传输、资料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都有了明显提高。

与此同时,人们研究了各种环境模型,针对当前的不同环境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预测,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所以,使用信息技术与环境模型的方法,来解决三峡水库的各种环境问题也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利用水质模型的知识,对于三峡水库进行一个大致研究。

经过调查可知,三峡水库与一般的湖泊有着显著区别。

首先,其流速分布不均,干流流速与支流流速,干流中心的流速与岸边流速,一般情况下的流速与弯道、回流沱之间的流速之间都有很大差别;其次,流场不同位置间存在巨大的水深差异;另外,不同季节的气温对藻类生长影响也有很大差别。

在对水库的水质模型进行建立的时候,应根据上述建立的水深、流速、温度以及营养盐与富营养化的初步映射关系,在GIS系统的支持下,建立整个水库干流、支流的水体总体富营养化程度的实时监测体系,来相应更好的建立模型。

由于三峡水库水环境管理信息系统针对库区区域水环境问题涉及因素多、信息量大,变化复杂等特点,采用GIS和数据库技术,实现了水库水污染资料的管理和相关数据的统计、查询。

另外,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江段水位抬高,水面变宽,流速减小,水库的污染状况将发生新的变化。

为了预测水库水质的变化,提前作出预警预报,可以选择建立了多个水流水质模型,对水库的水流水质状况进行模拟,然后在三峡水库水环境管理信息系统中集成某些合适的水质模型,提高系统的水质预测能力,对于三峡水库的水质管理和污染事故的预警预报,防治水库水质进一步恶化,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总体来说,三峡水库蓄水后可能面临的主要水污染问题是近岸水体质量的恶化以及可能出现的库首水体温度分层和意外水污染事故。

所以在此我们设想并大致计算了5个不同的水质模型,实现它们与三峡水库水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效连接,用于预测和分析三峡水库各种的水污染问题。

下面分别对这些模型的功能和应用范围进行简单介绍:(1)库区一维模型。

三峡水库是一个河道型水库,具有典型的河道特性。

采用一维水质模型模拟600多km整个库区水流及污染物的输移扩散,便于人们把握三峡水库的水质整体状况,制定水库水污染控制的整体规划。

另外,一维水质模型还可以为二维、三维水质模型提供必要的边界条件。

(2)岸边二维模型。

三峡水库当前的污染主要表现为岸边污水排放,在一维水质模拟的基础上,采用深度平均的二维水质模型计算岸边排放的污水口附近的水流及污染分布,有利于人们预测三峡水库的岸边污染情况和发展趋势,及时地提出相应控制措施。

(3)(分层三维模型。

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达175 m,很大水域的水深将超过100 m,深度平均二维模型难以正确反映污染物浓度的垂向分布,采用分层三维水质模型,可以大大提高水深较大区域岸边污染混合区范围的预测精度。

(4)垂向水温模型。

根据经验判断,三峡水库蓄水后将成为弱分层水库,可能在夏季出现水温分层,水库分层对水库水质以及下游生态的影响很大。

垂向水温模型将用来预测水库水温分层结构和下泄水温过程。

(5)污染事故预警模型。

污染事故预警模型采用简单的解析解,实现对三峡水库库首污染事故的快速预警预报,以便采取紧急的必要措施,防止污染事故的进一步扩散。

而污染事故的精确预报可以由二维或三维模型完成。

在此选择第一种模型即库区一维模型的大致介绍以及部分应用,如下所示:基本原理:描述明渠一维渐变非恒定流的基本方程式为:0C g x gA A a x t q xt 22=+∂∂+⎪⎪⎭⎫ ⎝⎛∂∂+∂∂=∂∂+∂∂AR Q Q Z Q Q Q A式子中:x,t 一距离和时间的坐标;Q 一流量(m3/s);Z 一水位(m);q 一旁侧人流流量(ms/s);C 一谢才系数(mo'/s);R 一水力半径(m);a 一动量校正系数;g 一重力加速度(耐52);此基本方程组称为圣维南方程组。

圣维南方程组可以有多种形式,取决与变量形式的不同,据水力计算的不同要求和初始、边界条件来选用不同变量的方程组,并用数值方程求解。

圣维南方程组属于一阶拟线性双曲线型偏微分方程组,一般情况下无法求得其解析解,目前只能采用数值解和简化方法求其近似解。

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值解成为了求解该方程组的主要方法。

对圣维南方程组的离散按时间离散方法分为显格式和隐格式两种。

由于隐格式具有稳定性好、精度高的特点,在河网计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隐格式解法又分为直接求解法和分级求解法两类。

(1)直接解法是直接求解由关于河道内断面处未知量的方程和边界条件所 对应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

常用的方法如下:用Preissmalm 格式对圣维南方程组。

常用的方法如下:用Preissmann 格式对圣维南方程组进行差分,用循环系数法,结合边界条件根据线性关系式就可求出各断面的流量以及污染物浓度。

但由于直接解法是早期河网计算中的方法, 在求解方程组时存在存储量大,计算量大的问题,从而直接影响了计算速度的提高。

(2)二级解法的基本思想是将所有的边界方程和河段方程一起构成一个封闭的方程组,即是级连接方程组,求解这样的方程组,便可以求得河网各河段未知量,然后再利用微段方程,求出全部内部计算断面的未知量。

(3)三级解法是在二级解法的基础之上提出来的,它的基本思想是在二级解法的基础上,将各河段的圣维南方程组隐式差分得河段方程,然后依次消元求出首尾断面的水位流量关系式,将上步求出的关系式代入汉点连接条件和边界方程得到以各汉点水位为未知量的求解矩阵,求解此矩阵得各汉点的水位,将汉点水位代入方程得汉点各断面的流量,回代河段方程得所有的断面水位流量。

根据水库水力特征采用一维推流式模型,设水流为推流流动,并存在弥散作用,根据质量守衡原理,注水流体内某污染物浓度变化的微分方程为:R E +∂∂=∂∂kc -x c x c 22μ c —水中某污染物浓度 mg/L ;t —时间 d ;µ —水流平均速度 m/d ;x —水体平均距离 m ;E —流水流向的弥散系数 m2/d ;K —某污染物衰减速率系数 d-1;R —系统内部因素引起的某污染物变化率 mg/(L.d)。

稳态时,即在任一断面 x 处,水质不随时间变化。

在实际中,尤其当考察水质的平均浓度时,稳态是相对存在的。

此时, ∂c/∂t=0,上述公式变为常数方程: R E +∂∂=∂∂kc -xc x c 22μ 许多科学工作者用水质数学模型来描述水体自净过程,根据物质平衡原理建立连续模型的基本方程为:()t z y x c s z c z y c y x c x z c w x c v y c t c z y x ,,,,E +⎪⎭⎫ ⎝⎛∂∂∂∂+⎪⎪⎭⎫ ⎝⎛∂∂∂∂+⎪⎭⎫ ⎝⎛∂∂∂∂=∂∂+∂∂+∂∂+∂∂ςςςμ式中 c —河中某点给水某成分的浓度;µ、 ν、ω—分别为河中某点在x (纵向)、 y (垂向)、z (横向)方向的流速分量;εx 、 εy 、εz—分别为 x 、 y 、z 方向的扩散系数;t —时间;s —由于污染物化学和生物作用引起的衰减、沉降、吸附或增加。

这个方程很复杂。

在 1925 年斯特里斯特-费尔普斯在研究俄亥俄河水质时,提出了反映生物需氧量溶解氧变化的水质数学模型。

其基本形式:-kl xl =∂∂μ l 、O —分别为距起始断面距离 x 处的 BOD5的溶解氧浓度( mg/L );µ —断面平均流速(m/L );x —距离起始断面的距离。

这个公式简单明了,较好的反映了水体有机污染和规律,至今较广泛的使用。

后来许多水质模型都是在这个基础上补充和发展的。

水质模型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建立起来的,虽然按照模型建立的目的、期限与考虑的因素不同,建立的过程也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说建立模型的程序有以下几个步骤:(1)模型的构思;(2)数学表达;(3)修正(如由于计算的需要进行差分或有限元分段等);(4)标定;(5)检验;(6)定型;(7)应用。

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都应用已经开发的水质模型。

此时,只需要对所选用的水质模型进行结构的识别和参数的估值。

模型的标定:是利用一组或几组已观测到的输入和输出数据,对所选用的模型的参数和结构进行调整、修改和定型。

模型的检验:是利用另外一组独立的输入和输出的数据,试验已标定过的模型,验证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测数据是否符合要求。

水质模型的标定与验证,也可统称为水质系统的识别。

其目的和任务就在于确定水质模型的结构和参数,后者也称为参数估值。

水质模型的识别与一般工程系统有所不同,一般工程系统可以较自由地选择它的输入函数,并借助于各种精密器对其输出进行测量以取得标定和验证模型所必须的各种数据。

水环境系统分析是指对水环境各个要素进行单项及综合分析。

对于库区污染源的调查与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富营养化污染;2、金属与非金属毒物;3、病原微生物污染;4、需氧有机污染物。

在水库库区水质现状分析中,需要依据实际情况调查和了解各类污染及其来源。

除了上述四种类别外,还可能有其他种类,如放射性污染源等。

总之,在可能的条件下,尽可能多地从环保部门、水资源环保部门、水利部门和水质监测站收集各方面的数据和资料,加以整理、归纳和分类。

水环境质量标准是国家和地方水环境规划的目标和方向,是环境管理的基础。

迄今,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水环境质量标准,他们是开展水环境质量底泥质量标准、水生物生态质量标准以及结合到地面水体质量标准的选择与分析问题。

本文讨论了三峡水库水质的数学模型,对该模型的具体应用情况及其相关问题都给予了介绍和详细的分析。

水质模型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建立起来的,虽然按照模型建立的目的、期限与考虑的因素不同,建立的过程也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说建立模型的程序有以下几个步骤:1、模型的构思;2、数学表达;3、修正(如由于计算的需要进行差分或有限元分段等);4、标定;5、检验;6、定型;7、应用。

水库在建成以后,因改变河流天然状况及水库内外水力条件而可能引起额外的水量损失,主要包括蒸发损失和渗漏损失,在寒冷地区还有可能有结冰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