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河两侧城市设计主要内容介绍
秦淮区总体规划

规划空间结构图
两轴:
•中山南路、中华路的商务商贸与历史复合轴线; •御道街、大明路文化商务与历史的复合轴线。
三带:
•沿明城墙风光带以及沿外秦淮河、绕城公路和外郭形 成的生态绿带。
五片:
•新街口国际商贸商务服务区 •老城南历史文化旅游休闲区 •瑞金路科技创新创业区 •东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南部智慧新城核心区
秦淮区在南京都市区层面区位
■ 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原秦淮区和原白下区行政辖区,北 以汉中路、中山东路、宁杭公路为界,西至凤台路、外 秦淮河中心线,南至宁芜铁路、雨花东路,东南至双麟 路,东至外秦淮河及绕城公路,总面积49.35km²,规划 研究考虑到周边区域及更大范围。
■ 规划期限
近期: 2013年-2015年 远期: 2016年-2030年
规划城市非建设用地面积304.19ha,占规划总用地面积的6.16%,均为水域用地。
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平衡表
用地代码 大类 中类
用地名称
R
居住用地
R1
一类居住用地
R2
二类居住用地
Ra
其他居住用地
Rb
商住混合用地
Rc
基层社区用地
A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主要内容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主要内容
【原创版】
目录
1.秦淮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景象描述
3.秦淮河的旅游价值和文化意义
正文
秦淮河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条著名河流,位于江苏省南京市,被誉为“江南贡院”,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南京市的一处著名景点,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秦淮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成为江南地区的交通要道和商贸重镇。
在唐宋时期,秦淮河畔的文化事业达到了巅峰,许多文人墨客在此流连忘返,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和佳话。
在明清时期,秦淮河畔成为了江南贡院的发源地,成为了中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吸引了无数学子前来应试。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景象描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秦淮河的夜景是其最引人入胜之处,每当夜幕降临,河畔灯火辉煌,游船穿梭,景色宜人。
其次,秦淮河畔的建筑风格独特,既有古代的庙宇和贡院,也有现代的高楼大厦和商业街区,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景观。
最后,秦淮河的文化内涵深厚,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还有着许多传统民俗和手工艺,如南京云锦、南京剪纸等,都让游客们感受到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秦淮河的旅游价值和文化意义深远,不仅是南京市的一张名片,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游客们来到秦淮河畔,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夜景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还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科举文化和传统民俗,感受到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历史底蕴。
同时,秦淮河畔的商业街区和美食街,
也为游客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购物和餐饮体验,让游客们流连忘返。
《秦淮东河工程规划方案

《秦淮东河工程规划方案一、秦淮东河现状分析秦淮东河起源于南京市东郊,流经多个行政区域,最终汇入长江。
河道全长约30公里,流域面积约100平方公里。
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密度增加,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水排放不断增加,导致秦淮东河水质恶化,河水黑臭现象严重。
加之河道两岸环境陈旧、堆积大量垃圾、建筑物破旧等问题,使得秦淮东河成为城市的一块污点。
二、秦淮东河工程规划方案1.水质治理为改善秦淮东河水质,首先要治理沿河排放的工业和生活污水。
要加强对沿岸企业和居民的环保意识教育,推动生产和生活污水的科学处理。
同时,要修建污水处理厂,将污水进行规范处理后排放,确保河水的清洁和透明度。
此外,加强河道的巡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污染源,保障河水的质量。
2.河道生态恢复为了改善秦淮东河的生态环境,需要进行河道的生态修复工作。
要清理河道两岸的垃圾和污染物,恢复河道的原始景观。
在河道两岸进行绿化和美化工程,增加植被种植面积,提高河岸的生态环境质量。
在河道中设置人工湿地,增加水生植物的种植,促进水体的自净能力。
同时,要引入适宜的鱼类和水生动物,恢复河道的生态链条。
3.沿岸环境整治沿岸环境整治是整个规划方案的重点,要对沿岸的建筑、办公楼、商业用地等进行整体规划,统一外立面风格,提高建筑的品位和城市的形象。
同时,要对沿岸的老旧房屋进行拆除改造,整合沿岸用地,建设成为商业、休闲、文化等综合用途,打造成为城市的地标景观。
此外,在沿岸设置公园、游步道、文化广场等公共设施,提高市民的休闲娱乐空间。
4.水域交通规划秦淮东河工程规划方案中要充分考虑水域交通的规划。
要建设沿岸的船埠、码头,方便人们出行和游览。
对秦淮东河进行水上旅游的开发,利用河道的优势资源,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增加城市的文化魅力。
5.城市配套设施建设为了配合秦淮东河的整治和规划,还要加强城市的配套设施建设。
要加强对秦淮东河沿岸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供水管网、给排水管网、道路交通、供电通讯等工程。
秦淮东河规划工程方案

秦淮东河规划工程方案一、项目背景作为南京市的母亲河,秦淮河承载着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繁华的城市风貌。
作为秦淮河重要组成部分的秦淮东河,连接了江宁区和浦口区,地处南京市东部核心地带,沿岸有诸多历史文化古迹以及南京城东部的重要商贸与生活区,有着重要的历史遗产、文化景观和城市功能。
随着南京城市发展的不断壮大与完善,秦淮东河面临着诸多生态环境问题、旧城改造、历史文化保护、城市交通布局等多方面的挑战。
为了推动南京城市功能提升,扩大南京对外开放,提升城市软实力,提高城市对外吸引力,更好地服务居民生活,秦淮东河规划工程应运而生。
二、项目概况为了更好地规划秦淮东河,助力南京城市Economic takeoff,项目将以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以保护历史文化、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为核心,突出水城特色,强化连接城市与河流的空间结构,优化区域河道,提高滨河带周边环境品质,形成文化旅游、休闲娱乐和城市居住三位一体的滨水空间。
三、总体规划1. 规划范围秦淮东河全程规划范围为江宁区境内(含溧水临江新区)至浦口区沿河城市主城区及部分直接影响区域。
2. 总体规划思路(1)保护优先。
重点保护沿岸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湿地生态环境,修复秦淮东河水岸景观和文化区域。
(2)联动发展。
通过改善河道沿岸环境,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升城市形象及品质,引进文化旅游、商贸服务等产业发展。
(3)功能提升。
强化河道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衔接,提升滨水绿地、休闲娱乐和文化旅游设施功能,建设集体育、健身、休闲、游船等功能于一体的滨水绿地景观。
四、实施方案1. 河道生态修复(1)整治水质。
通过增设污水处理设施,改善河水水质,减少废水排放,提高水质。
(2)湿地恢复。
针对沿岸湿地生态环境,进行湿地植被修复,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3)水生态文化。
通过开展河流主题宣传、生态科普教育,提高认识秦淮东河的重要性,引导市民保护水生态环境。
2. 沿岸景观提升(1)农历秦淮景观岁次。
滨水景观改造的问题和对策——以南京外秦淮河滨水环境改造为例

滨水景观改造的问题和对策——以南京外秦淮河滨水环境改造为例第一篇:滨水景观改造的问题和对策——以南京外秦淮河滨水环境改造为例摘要:成功的滨水景观建设不仅有助于强化市民心中的地域感,而且可以塑造出美丽的城市形象,城市滨水区的建设,对于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展示城市历史文化内涵与特色风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均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滨水环境;景观设计;问题;对策1.概况外秦淮河指的是过九龙桥沿城墙之外向南逶迤,经长干桥,赛虹桥,过草场门、定淮门,循石头城北流至三汊河入长江的这一支。
近年完成的外秦淮河改造范围东起武定门公园,西到三汊河入江口,全长12.5公里。
改造后的外秦淮河风光带拥有三大特色:一是拥有独具的“秦淮河+古城墙+绿色长廊”;二是河流横贯南京主城段,是老城与河西新城的分界线;三是反映南京融古都特色与现代化文明于一体的文化景观长廊。
本文所论及的南京外秦淮河滨水环境带指的即为完成改造的这一段外秦淮河。
2.滨水环境改造存在的问题南京外秦淮河滨水环境改造总体比较成功,两岸环境质量有了较大提升,带动了周边地区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的提高。
但是,通过对改造后的滨水环境考察,笔者发现其中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2.1空间的组织安排问题(1)空间局促,衔接生硬,缺乏对城市的景观渗透由于早期城市规划对建设控制不足,大部分滨水绿地空间显得很局促。
目前,多处河段采取“一层皮”的处理模式:沿河一层绿化、外围建筑一字排开,阻挡了其景观效应对腹地的影响,尤其河西紧邻河岸而建的高层像屏风一样遮挡了后部空间。
例如汉中门桥至三山桥一段,城西交通快速干道(虎踞南路)与河岸平行,其间30m不到的地块内各类建筑风格参差不齐,排列无序,汉中门以北至龙蟠里段的河东岸更是被密密麻麻的住宅楼完全隔绝。
(2)功能单一,空间缺乏细分和有效组织滨水区的开发应是多目标的开发模式,功能的多样化决定了空间多样化的必然。
外秦淮河两岸主要以居住用地为主,除定淮门至草场门桥段的“水木秦淮”以外,沿河少有结合城市功能布局的商业开发和与各类城市功能用地相适应的绿地景观,并且不少空间缺乏细分和有效的组织。
秦淮新河简介和历史

秦淮新河简介和历史秦淮新河,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南京市的重要河流之一。
它是秦淮河的一段新修河段,也是南京市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秦淮新河的修建是为了改善南京市区的水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同时也为市民提供更好的休闲娱乐空间。
秦淮新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
当时,秦淮河是南京市的重要水运通道,也是南京市的文化名片之一。
然而,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秦淮河逐渐受到了污染和破坏。
为了改善秦淮河的环境,保护秦淮文化的传承,南京市决定对秦淮河进行整治和修复。
修建秦淮新河的工程于2014年开始,历时两年多完成。
整个工程包括河道疏浚、岸线整治、水质净化等多个环节。
为了保护秦淮河的历史风貌,修建者还在河道两侧修建了仿古建筑,恢复了原有的建筑风格。
同时,为了提升秦淮新河的景观价值,修建者还在河道两侧种植了大量的花草树木,打造了一个宜人的生态环境。
秦淮新河修建完成后,成为了南京市的一张新名片。
它不仅改善了城市的水环境,还提升了市民的生活质量。
每天,许多市民和游客都会选择在秦淮新河畔散步、休闲,欣赏河景,感受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
在夜晚,沿着秦淮新河的两岸还有美丽的灯光秀,为夜间的秦淮新河增添了浪漫的气息。
秦淮新河的修建不仅带来了环境的改善和景观的提升,也为南京市的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来南京旅游,其中秦淮新河成为了必游景点之一。
游客们可以乘坐游船在秦淮新河上游览,欣赏沿岸的景色,感受南京的独特魅力。
此外,沿着秦淮新河两岸还有许多历史文化景点,如夫子庙、秦淮河和中山陵等,游客们可以一边欣赏美景,一边了解南京的历史和文化。
秦淮新河的修建是南京市城市规划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它不仅改善了南京市区的水环境,提升了城市形象,还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更好的休闲娱乐场所。
秦淮新河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南京市的一张新名片,也成为了南京旅游的热门景点之一。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秦淮新河将继续吸引更多的人们前来欣赏、体验。
南京市秦淮河整体规划设计

游 理保 规 服 产 策布 发 评分
船 规护 划 务 品 划局 展 价析
项 划规
要开设
战
目
划
素发计
略
专
配规
项
置划
研
究
壹
规划总则
“十里秦淮灯火灿,亭台楼榭绕河堤。笙歌弄酒盈朱雀, 古籍齐珍满乌衣”
规划性质
1.1 规划性质与项目建 议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
莫愁湖公园 夫子庙秦淮风光带
雨花台风景名胜
明孝陵景区
七桥 瓮公
园
1.3 规划依据
➢ 《秦淮河流域2018水资源公报》 ➢ 《秦淮河流域管理条例》限制分析: ➢ 《江苏省河流保护条例》 ➢ 《秦淮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
》 ➢ 《江苏省秦淮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
施方案》 ➢ 《南京市建设项目规划公示实施办法(
“六朝遗迹此空存,城压沧波到海门。万里江山来醉眼, 九秋天地入吟魂”
2.1 宏观区位 分➢ 秦析淮河,中国长江下游右岸支流。古称龙
藏浦,汉代起称淮水,唐以后改称秦淮。
➢ 杭州都市圈和苏锡常都市圈对南京市的发 展有着直接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其中,苏 锡常都市圈对南京的辐射影响最大。
➢ 秦淮河水上旅游圈的升温,为南京旅游的 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
理念,从构建“和谐南京”、“最佳人居环境城市”要求出发,巩固和提升秦淮河 综合整治工程成果,进一步体现以人为本的项目建设内 容,提高沿河人居环境品质,建立自然和谐的综合开发体系。
项目建议 ➢ 在现有的规划设计基础上,提炼秦淮河明朝文化、明城墙、诗词文化、科举文
化、曲艺文化等当地悠久历史特色文化,将文化元素从文字转换升华至游线各 节点设计细节与活动体验内容。 ➢ 以现有范围做商业策划,以历史资源、沿岸景点资源、文化底蕴为重点展示方 式,做秦淮河特色网红水上旅游观光体验、水上旅游产业挖掘、品牌建设等, 避免出现资源利用不合理、开发混乱的现象。 ➢ 增加日游/夜游等模式:明朝风格的生活体验,情景体验和浸入式表演等。 ➢ 打造滨河网红夜游爆点,轻度的灯光水幕+舞台上表演内容+轻微演绎(如秦淮 河明朝文化,明城墙文化等作为背景,进行编制内容的穿插,配上夜景灯光,
关于民国时期首都计划中林荫大道的解读

·53·基金课题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摘 要:《首都计划》是中国近代第一部城市总体规划。
本文解读了林荫大道的定义、具体内容及用途,同时分析了林荫大道在《首都计划》中的运用以及对道路规划和城市绿地规划的影响和启示。
关键词:《首都计划》;林荫大道;南京;道路规划;城市绿地规划1 《首都计划》的概况《首都计划》是由南京国民政府设置的“国都设计技术专员办事处”所编写,这个计划共有28项内容,主要从史地概略、人口预测、中央政治区、建筑形式、道路系统等许多方面对首都南京进行详细规划。
[1]令人惋惜的是,首都计划并没有完全实施,付诸现实的仅占全部文本的十之二三。
但它的价值是远远超越它在南京的具体实践的,更多的意义在于它的理论以及方法对中国近现代城市规划发展的促进作用。
它反映出传统中国在迈向现代化进程中的努力和追求,是一种进步。
2 林荫大道2.1 “林荫大道”的定义“林荫大道”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景观设计师奥姆斯特德与沃克斯于布鲁克林设想公园设计时提出的一个创造性概念,这个概念为城市道路建设提供了新的方向,开创了新的局面。
[2]绿树成荫、风景优美的公园道不仅可以供行人散步、供车辆通行,还可以为人们提供便利的休闲娱乐、放松交流的场所,同时还能将城市里的各个公园联系起来,将一块块公园绿地连接成一个整体,与城市完美融合,不再孤立地分散在城市中。
2.2 《首都计划》中林荫大道的规划解读(1)在道路规划中的运用。
《首都计划》中的道路系统规划将道路主要分为干道、次要道路、环城大道、林荫大道和内街5种。
[1]南京作为一座“六朝古都”,是一座有着很多名胜古迹的旧城,原有的道路错综复杂,比如鼓楼地区到南部城墙一带十分拥挤,有些道路甚至被房屋侵占,这些地方的道路规划基本保留原有形式,对原有道路系统进行重新整理,稍加改良即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房屋和遗迹;而另外一些地方,如新发展区城东地区,低多空旷,因此街道系统完全可以重新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宁秦淮河(城北桥-零点段)两侧城市设计整合
及环境规划》主要内容介绍
长期以来,由于秦淮河(城北桥-零点段)是东山新市区老城区、开发区、科学园的行政辖区边界,在实际建设中被各大片区消极空间或私有景观利用,城市的公共景观、公共设施及公共绿地等都很少能够与河流紧密协调,导致秦淮河被“边缘化”。
作为东山新市区穿城而过的重要的景观轴,按照区政府要求,2008年我局委托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和新加坡国立大学杨沛濡工作室共同开展《江宁秦淮河(城北桥-零点段)两侧城市设计整合及环境规划》的编制工作,从整体发展角度强化秦淮河景观特点,形成具有滨水特色城市景观空间,提升新市区品质。
本次设计范围从秦淮河上游的零点至城北桥段,干流长约15.1km,基本以河道中心线两侧约500米距离为设计范围边界,部分地段适当扩大,总共涉及面积约1400公顷。
设计方案在充分调查了现状水岸沿线土地利用、交通、岸线、桥梁等情况基础上,通过梳理、解读相关上位规划、城市设计,借鉴国内外先进案例,提出了“创新秦淮、魅力水岸”的发展定位,通过创“新秦淮”延伸南京秦淮文化,提升江宁的历史文化地位;通过创新“秦淮”,打造公共水岸、活力水岸、生态水岸、创意水岸,塑造秦淮河公共、开放、多
样、连续的滨水公共活动空间,提升东山新市区的城市品质和价值。
设计重点提出了秦淮河“门”“核”“源”三个重要空间节点,分别打造“三江六岸”创意娱乐休闲商业中心,围绕小龙湾公园、牛首山公园和西门子沿线集中商业、休闲、酒店、餐饮等公共服务设施,打造市民生活之核;利用方山地质公园结合秦淮河湿地原点开发,打造方山-秦淮河湿地公园创造江宁秦淮河新标志性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