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共18张PPT)
合集下载
中考化学复习中和反应及反应后成分的探究精品课件

(2)解:设需要水的质量为x。
所示。 (8)铜在空气中受热:2Cu+O2 2CuO(红色固体变为黑色固体)
5.(1)可燃物
5. CO2通过炽热的碳层
将相同大小的铁片和铜片分别放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中
铁的表面产生气泡,铜的表面无变化 铁比铜活泼
(3)硫在空气中(或在氧气中)燃烧:S+O2 SO2(剧烈燃烧、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在空气中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pH 0~8.2 8.2~10.0 10.0~14.0
颜色 无色 粉红色
红色
②根据①中的分析,同学们设计了对比实验以排除干扰,该对比实验方
案是_用__等__量__蒸__馏__水__代__替__稀__盐__酸__进__行__图__1_实__验__,__若__红__色__不__消__失__,__则__可__排__除__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 探究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的其他方法 方法1:pH变化法
(1)①酸入碱时,pH由__>__(填“>”“<”或“=”,后同)7变为__=__7再
到__<__7时,证明发生了中和反应,如__图__1__(填“图1”或“图2”)。
B. 改变温度②,产碱物中入NaCl的酸最小时理论,产量为p4Ha mo由l _<__7变为__=__7再到__>__7时,证明发生了中和反应,
答案选B。
如__图__2__(填“图1”或“图2”)。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1.根据反应式:①2Fe3++2I-===2Fe2++I2;②Br2+2Fe2+===2Fe3++2Br-,可判断离子的还原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 ) 【答案】A A.在含有BaSO4固体的溶液中,一定有c(Ba2+)=c(S042-) D.2Na2O2+2H2O===4NaOH+O2↑ C. 将22.4LHCl气体溶于水配成1L溶液 考点: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的相关知识。 【详解】A、Fe2+被H2O2氧化为Fe3+,a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Fe2++2H++H2O2=2Fe3++2H2O,故A错误; (2)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等,则等体积O2和O3的物质的量相等,根据N=nNA可以知道O2和O3所含分子个数比为1:1,含有原子数之比为(1×2):(1×3)=2:3; B. 青铜是我国使用最早的合金,钢是用量最大、用途最广泛的合金
中考复习PPT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精品课件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仔细 实验一
观察现象
溶液为无色
猜想_三___不成立
向实验一所取滤液中滴入酚
实验二 酞试液
无__色__溶__液__变__红__色__ 猜想二成立
常温下, 再取少量滤液,测 实验三
溶液酸碱度
pH>7
猜想_一___不成立
2. (2021遂宁)在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提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 现碳中和,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化学兴趣小组认为实验室可用氢 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碳,从而实现实验室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步骤三:另取步骤二的少量滤液
,向其中滴入2~3滴无色酚酞试 液
试液变红
实验结论 猜想_④___不成立
猜想③不成立
① 猜想____成立
写出步骤一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C_a_C__l2_+__N_a_2_C__O_3_=_=_=_C__a_C_O__3↓_+__2_N__a_C_l_ 。 【反思与交流】反应物的量不同,可能导致生成物的种类不同。
(1)甲试管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N_a_O__H__+_H__C_l_=_=_=__N_a_C__l+__H__O___,当小 学科渗透 小灯泡逐渐变暗至熄灭,再逐渐变亮
[解析] 本题考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1)B与D对比可知,温度不同,其他的实验条件相同。B中的温度达不到白磷的着火点,B中的白磷不燃烧;而D中的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D中白磷
解析 Cl2、NaClO、氯水均由于氧化性而能漂白物质,而SO2是和有色物质结合成无色物质。 A. Fe3O4与足量稀HNO3反应: Fe3O4+8H+=2Fe3++Fe2++4H2O B. 1 mol Cl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NA
初中化学猜想验证化学反应后物质的成分-ppt课件

模块二:金属和盐溶液反应后
滤液、滤渣中存在的物质
交流与讨论二
在CuCl2和Fe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
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渣和滤液。
则滤渣中一定含有__C_u___; 滤液中一定含有__M_g_C_l_2__。
友情提示:
在三种金属中,活动 性最弱的是Cu;活动
反思与总结三
性最强的是Mg
取样,滴加稀盐酸 方案二 ____________
如果__有__白__色__沉__淀____________ 如果__无__明__显__现__象____________
猜想__②__成立 猜想__①__成立
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 你明白了
没有?
1、在猜想化学反应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 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__反__应__物_是__否__剩__余_____。
思索:
H一2定SO有4 可能有
1、一定有什么物质?可能有什么物质?
2、如果要验证丙的猜想正确,只需要验证哪种物 质存在?
同学们根据以下两种方案进行实验后,一
致认为丙的观点是正确的。请你补填下表的
空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取少许反
应后的溶液放于试 管中,向其中加入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_紫__色__石_ 蕊试液
❖ ②溶液中有Cu2+ 、Fe2+,不溶物为Fe
❖ ③溶液中只有Cu2+,不溶物为Fe
❖ ④溶液中只有Fe2+,不溶物为Fe、Cu
❖ A、①③
B、①④
❖ C、②③
D、③ ④
❖ 3、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传 统腌制松花蛋的主要配料是生石灰、纯碱 和食盐,小组同学将这三种物质混合后加 入适量的水搅拌,过滤得滤渣和滤液,对 滤液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物质成分的实验探究(共16张PPT)

火星的木条
不复燃
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 实验二 氧化锰,伸入带火星
的木条
没有明显 现象
向盛5ml5%过氧化氢溶液,的 有大量气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
气,但是分解速率较慢。
2反H应2O的2 =化=学= 2方H程2O式+为O:2↑。二锰氧是化过
二氧化锰加入水中不, 产生氧气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
氧化氢 分解的 催化剂
+ H2↑ FeSO4+ NhomakorabeaCu
3、2NaOH + CO2 = Na2CO3 + H2O
4、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5、CaCO3
高温
===
CaO
+
CO2↑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1)你认为她得出的结论是否正
确 不正确 ;理由是
;
如果盐酸过量,滴无色酚酞也不会变色
⑵请你另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 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 取样滴加酚酞试液,不变色;再取样,加铁,,
没有气泡产生。
猜想一:三氧化二铁;
猜想二:氧化铜;猜想三:四氧化三铁;
猜想四: 铁粉 。
(1)小悦说不用实验就能排除猜想一,
理由是 三氧化二铁的颜色为红棕色。 。
(2)小雨用磁铁吸引,发现能被吸起,她认为猜想三
正确。小涵认为不对,理由是 铁粉也能被磁铁吸引 。
(3)小琪加入一种溶液 稀盐酸 ,发现冒出气泡,证
2019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共18张PPT)

硫酸铜 溶液
酚酞
反应后
的溶液
反应后 的溶液
检验溶液中是否有过量的氢氧化钠
则成分为: NaCl 、NaOH
硫酸铜 溶液
酚酞
反应后
的溶液
反应后
的溶液
继续设计实验,探究上述试管中的溶 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
检验溶液中是否有过量的盐酸
步骤
现象
结论
恰好完全中和
( NaCl)
★ ★
取少量反应后溶 液于试管中, 若溶液仍为紫色 加几滴石蕊试液 若溶液由紫变红
Ca(OH)2 + Na2CO3 = CaCO3 + 2NaOH
猜想反应后的溶质为(写出所有可能的 组成) 。
NaOH;NaOH和Ca(OH)2; NaOH和Na2CO3
Ca(OH)2 + Na2CO3 = CaCO3 + 2NaOH 1、NaOH 2、NaOH 和 Ca(OH)2 3、NaOH 和 Na2CO3
检验是否含有 在滤液中滴加酚酞试 溶液变红色 _________ NaOH 液
NaOH
Thank You!
(1)先向广口瓶中加入一定量盐酸溶液至固体恰好全部 溶解为止,关闭活塞,振荡,观察到气球变大。然后 再将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广口瓶中,关闭活塞, 振荡,发现气球明显变小,同时在广口瓶中还能观察 有白色沉淀生成 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
(2)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对广口瓶中的溶液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广口瓶中的溶液含有哪些溶质? 交流讨论:经过大家对广口瓶中所发生的反应进行分 析,认为瓶内一定含有的一种溶质是(填化学式,下同)_ NaCl _______. 小明取广口瓶内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稀 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由此得出结论:广口瓶溶液中 Na2CO3 还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 小红认为,可能还存在BaCl2,大家一致认为小红的结论 BaCl2和Na2CO3不共存 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经大家 讨论,达成共识:广口瓶溶液中还可能存在NaOH.
专题复习探究题——有关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共19张PPT)

1、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合理猜想
2、设计实验的原理正确
3、设计实验与前后相关联,对应猜想和结论
4、评价所设计的实验可从操作是否简单安全、现象是 否明显、是否环保、价格是否合理、是否节能等社会 热点角度进行
5、语言完整、科学规范
我的收获
探究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1、没有变质 2、部分变质 3、全部变质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 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 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质是 什么呢?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太家纷纷提出猜想。 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甲同学的探究
乙同学的探究
A3溶液为什么不变红? 实验过程中,酚酞变质了
B3溶液中溶质成分是 什么?(酚酞不计)
做出猜想
(1)取少量A3溶液于另一试管 中,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溶 液变红,说明甲同学的猜想 ________(填“成立”或“不 试验验证 成立”) (2)你认为,在常温下A2溶液 测出的pH应________(填 “>”、“=”或“<”)7
猜想一:NaCl 猜想二: NaCl HCl 取少量B3溶液加入盛 有少量铁粉的试管中, 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 生,固体逐渐减少, 溶液由无色变为 ________,据此,你 认为乙同学的猜想 ________(填“一” 或“二”)成立
交流反思
(1)甲、乙同学的实验中,反应均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 是________. (2)A3溶液未变红,你认为原因是A2溶 液中________较多,加入的NaOH溶液未将其完全中
最新有关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PPT课件

(1) 你认为她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 ? __不__正__确__ , 理由是 ___盐__酸__有__可__能__过__量_________。
(2)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Cl+NaOH===NaCl+H2O。
(3)请你另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 全中和。
答案一:用玻璃棒从试管中蘸取少量溶液,滴于 pH 试 纸上,若不变色,则恰好完全中和。 答案二:取少量溶液于另一试管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 若不变色,则恰好完全中和。(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①紫色石蕊 ①不变色(紫色) ②PH试纸 ②pH=7
【设计实验】验证猜想二(NaCl和HCl)
盐酸 H+
①紫色石蕊 ②PH试纸 ③活泼金属 ④碳酸盐
①变红色
②pH<7
③产生气体
④产生能使澄清 石灰水变浑浊的 气体
【设计实验】验证猜想三(NaCl和NaOH)
①紫色石蕊 ①变蓝色
②无色酚酞 ②变红色
③PH试纸
③pH > 7
氢氧化钠 OH-
④Cu2+的盐溶液 ⑤Fe3+的盐溶液
④蓝色↓ ⑤红褐色↓
⑥NH4+的盐溶液,⑥有刺激性气味 微热,湿润的 气体产生,红色 红色石蕊试纸 石蕊试纸变蓝色
(2)为验证猜想一,小组同学取反应后烧杯中溶液于试 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有白色沉淀生成, 由此他判断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一定是氯化钠,你认为 该判断是否正确不正确 ,原因是
进 入 夏 天 ,少 不了一 个热字 当头, 电扇空 调陆续 登场, 每逢此 时,总 会想起 那 一 把 蒲 扇 。蒲扇 ,是记 忆中的 农村, 夏季经 常用的 一件物 品。 记 忆 中 的故 乡 , 每 逢 进 入夏天 ,集市 上最常 见的便 是蒲扇 、凉席 ,不论 男女老 少,个 个手持 一 把 , 忽 闪 忽闪个 不停, 嘴里叨 叨着“ 怎么这 么热” ,于是 三五成 群,聚 在大树 下 , 或 站 着 ,或随 即坐在 石头上 ,手持 那把扇 子,边 唠嗑边 乘凉。 孩子们 却在周 围 跑 跑 跳 跳 ,热得 满头大 汗,不 时听到 “强子 ,别跑 了,快 来我给 你扇扇 ”。孩 子 们 才 不 听 这一套 ,跑个 没完, 直到累 气喘吁 吁,这 才一跑 一踮地 围过了 ,这时 母 亲总是 ,好似 生气的 样子, 边扇边 训,“ 你看热 的,跑 什么? ”此时 这把蒲 扇, 是 那 么 凉 快 ,那么 的温馨 幸福, 有母亲 的味道 ! 蒲 扇 是 中 国传 统工艺 品,在 我 国 已 有 三 千年多 年的历 史。取 材于棕 榈树, 制作简 单,方 便携带 ,且蒲 扇的表 面 光 滑 , 因 而,古 人常会 在上面 作画。 古有棕 扇、葵 扇、蒲 扇、蕉 扇诸名 ,实即 今 日 的 蒲 扇 ,江浙 称之为 芭蕉扇 。六七 十年代 ,人们 最常用 的就是 这种, 似圆非 圆 , 轻 巧 又 便宜的 蒲扇。 蒲 扇 流 传 至今, 我的记 忆中, 它跨越 了半个 世纪, 也 走 过 了 我 们的半 个人生 的轨迹 ,携带 着特有 的念想 ,一年 年,一 天天, 流向长
(2)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Cl+NaOH===NaCl+H2O。
(3)请你另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 全中和。
答案一:用玻璃棒从试管中蘸取少量溶液,滴于 pH 试 纸上,若不变色,则恰好完全中和。 答案二:取少量溶液于另一试管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 若不变色,则恰好完全中和。(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①紫色石蕊 ①不变色(紫色) ②PH试纸 ②pH=7
【设计实验】验证猜想二(NaCl和HCl)
盐酸 H+
①紫色石蕊 ②PH试纸 ③活泼金属 ④碳酸盐
①变红色
②pH<7
③产生气体
④产生能使澄清 石灰水变浑浊的 气体
【设计实验】验证猜想三(NaCl和NaOH)
①紫色石蕊 ①变蓝色
②无色酚酞 ②变红色
③PH试纸
③pH > 7
氢氧化钠 OH-
④Cu2+的盐溶液 ⑤Fe3+的盐溶液
④蓝色↓ ⑤红褐色↓
⑥NH4+的盐溶液,⑥有刺激性气味 微热,湿润的 气体产生,红色 红色石蕊试纸 石蕊试纸变蓝色
(2)为验证猜想一,小组同学取反应后烧杯中溶液于试 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有白色沉淀生成, 由此他判断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一定是氯化钠,你认为 该判断是否正确不正确 ,原因是
进 入 夏 天 ,少 不了一 个热字 当头, 电扇空 调陆续 登场, 每逢此 时,总 会想起 那 一 把 蒲 扇 。蒲扇 ,是记 忆中的 农村, 夏季经 常用的 一件物 品。 记 忆 中 的故 乡 , 每 逢 进 入夏天 ,集市 上最常 见的便 是蒲扇 、凉席 ,不论 男女老 少,个 个手持 一 把 , 忽 闪 忽闪个 不停, 嘴里叨 叨着“ 怎么这 么热” ,于是 三五成 群,聚 在大树 下 , 或 站 着 ,或随 即坐在 石头上 ,手持 那把扇 子,边 唠嗑边 乘凉。 孩子们 却在周 围 跑 跑 跳 跳 ,热得 满头大 汗,不 时听到 “强子 ,别跑 了,快 来我给 你扇扇 ”。孩 子 们 才 不 听 这一套 ,跑个 没完, 直到累 气喘吁 吁,这 才一跑 一踮地 围过了 ,这时 母 亲总是 ,好似 生气的 样子, 边扇边 训,“ 你看热 的,跑 什么? ”此时 这把蒲 扇, 是 那 么 凉 快 ,那么 的温馨 幸福, 有母亲 的味道 ! 蒲 扇 是 中 国传 统工艺 品,在 我 国 已 有 三 千年多 年的历 史。取 材于棕 榈树, 制作简 单,方 便携带 ,且蒲 扇的表 面 光 滑 , 因 而,古 人常会 在上面 作画。 古有棕 扇、葵 扇、蒲 扇、蕉 扇诸名 ,实即 今 日 的 蒲 扇 ,江浙 称之为 芭蕉扇 。六七 十年代 ,人们 最常用 的就是 这种, 似圆非 圆 , 轻 巧 又 便宜的 蒲扇。 蒲 扇 流 传 至今, 我的记 忆中, 它跨越 了半个 世纪, 也 走 过 了 我 们的半 个人生 的轨迹 ,携带 着特有 的念想 ,一年 年,一 天天, 流向长
中考化学科学探究专题复习之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51张PPT)

谢谢大家
挑战自我
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灭火器原理”后,设计了如下图所 示实验,并对反应后瓶中残留废液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废液中所含溶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1:废液中的溶质是NaCl、Na2CO3和HCl 猜想2:废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 猜想3:废液中的溶质是NaCl、HCl 猜想4:废液中的溶质是____N_a_C_l_、__N_a_2_C_O_3 ___。
BaCO3 BaSO4
溶液中可能含有BaCl2
一、判断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法 部分中和反应无明显现象,常需要借助其他试剂来验证二者发生 了反应。常见的方法如下: 1. 指示剂法 2. pH变化法 3. 温度变化法 4. 其他试剂法
二、 判断中和反应是否发生 (以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为例) 方法一 指示剂法 1. 实验原理:因氢氧化钠、稀盐酸、氯化钠三种物质的酸碱性都不同,故可借助酸 碱指示剂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特别提醒】实验中不能用紫色石蕊溶液代替无色酚酞溶液的原因是_紫__色__石__蕊__溶___ _液__在__碱__性__溶__液__中__呈__蓝__色__,__在__中__性__溶__液__中__呈__紫__色__,__两__色__之__间__的__界__限__不__明__显__,__使__得__对___ _反__应__的__终__点__判__断__不__准__确________。
实验室中该同学把一定量__的_C_a_C_2加__入__Na_2_CO_3_溶_液__中,充分反应后过滤,
得到滤渣和滤液,并对滤液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NaOH
Ca(OH)2+Na2CO3=CaCO3↓+2NaO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猜成分的一般思路: 在分析化学反应后 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 还需考虑 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
HCl+NaOH=NaCl+H2O 猜想:
1. NaCl 2. NaCl 、NaOH
3. NaCl 、HCl
检验NaOH或 HCl是否过量
设计实验,验证溶质成分 验组成的一般思路:在验证所得成分 时,不需要验证 生成物 的存在与否, 可以利用反应物的性质验证是否 有 过量的反应物 。
检验是否含有 在滤液中滴加酚酞试 溶液变红色 _________ NaOH 液
NaOH
Thank You!
★
加适量Ca(OH)2 溶液
例2:某化学小组在探究碱 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图所 示的两个实验。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A. B两试管中的废液倒 入同一洁净的烧杯,烧杯中出现蓝色沉淀。小 组同学将烧杯中的物质进行了过滤。
1、提出问题: 滤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2、猜想与假设: ①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没有的物质是 ,理由是 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的物质是 ,理由 是 ; ③滤液中的溶质还可能有 , 理由是 。
硫酸铜 溶液
酚酞
反应后
的溶液
反应后 的溶液
检验溶液中是否有过量的氢氧化钠
则成分为: NaCl 、NaOH
硫酸铜 溶液
酚酞
反应后
的溶液
反应后
的 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
检验溶液中是否有过量的盐酸
步骤
现象
结论
恰好完全中和
( NaCl)
★ ★
取少量反应后溶 液于试管中, 若溶液仍为紫色 加几滴石蕊试液 若溶液由紫变红
(1)先向广口瓶中加入一定量盐酸溶液至固体恰好全部 溶解为止,关闭活塞,振荡,观察到气球变大。然后 再将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广口瓶中,关闭活塞, 振荡,发现气球明显变小,同时在广口瓶中还能观察 有白色沉淀生成 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
(2)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对广口瓶中的溶液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广口瓶中的溶液含有哪些溶质? 交流讨论:经过大家对广口瓶中所发生的反应进行分 析,认为瓶内一定含有的一种溶质是(填化学式,下同)_ NaCl _______. 小明取广口瓶内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稀 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由此得出结论:广口瓶溶液中 Na2CO3 还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 小红认为,可能还存在BaCl2,大家一致认为小红的结论 BaCl2和Na2CO3不共存 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经大家 讨论,达成共识:广口瓶溶液中还可能存在NaOH.
没有完全中和
( NaCl和HCl)
加入适量镁条
若无明显变化 恰好完全中和 若银白色固体减少, 没有完全中和 冒气泡
★
加入锈铁钉
若无明显变化 恰好完全中和 若红色固体减少,溶 没有完全中和 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
加入适量碳酸钠 若无明显变化 恰好完全中和 若固体减少,冒气泡 没有完全中和
一定量的石灰水与碳酸钠溶液混合, 充分反应后过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设计: 考虑到已经确定的两种溶质中有一种溶质的存在对氢氧 化钠的检验造成干扰,设计方案先将它除去后再检验。 具体步骤如表:
实验目的 除去干扰物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广口瓶中溶液少 量于试管中,向其中 有白色沉淀 溶质中还 2溶液, 产生 加入过量CaCl ______ 含有 充分反应后过滤
;
一个问题: 接下来我们只需要用实验方 法验证哪些物质的存在就能确定 “滤液中的溶质”?
2HCl+BaCO3=H2O+CO2↑+BaCl2 2NaOH+CO2=Na2CO3+H2O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如图所 示装置进行如下实验(不考 虑气体与水或盐的反应)。
碳酸钡
BaCl2+Na2CO3=BaCO3↓+2NaCl
Ca(OH)2 + Na2CO3 = CaCO3 + 2NaOH
猜想反应后的溶质为(写出所有可能的 组成) 。
NaOH;NaOH和Ca(OH)2; NaOH和Na2CO3
Ca(OH)2 + Na2CO3 = CaCO3 + 2NaOH 1、NaOH 2、NaOH 和 Ca(OH)2 3、NaOH 和 Na2CO3
例1:某同学在实验室做盐酸和氢氧化钠中和 反应的实验,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Cl+NaOH=NaCl+H2O 提出问题:
该同学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没有加指示剂, 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请猜想反应后溶液的溶质 (写出所有可能的组成)
猜想:
HCl+NaOH=NaCl+H2O
1. NaCl
2. NaCl 、NaOH 3. NaCl 、HCl
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
复习:
1、检验溶液中含酸的试剂 : 紫色石蕊溶液 或 铁粉 或 氧化铁 ; 2、检验溶液中含Na2CO3的试剂:酸 稀HCl 或
碱 Ca(OH)2溶液 或盐 CaCl2溶液
;
3、含SO42-的物质有 H2SO4、 Na2SO4(写不同类别物 质的化学式) ;检验溶液中有含SO42-的物质的试 剂:Ba(NO3)2溶液和稀HNO; 3 4、含Cl-的物质有 HCl 、 NaCl (写不同类别物质 的化学式) ;检验溶液中有含Cl-的物质的试 剂: AgNO3溶液和稀HNO3 ;
检验Ca(OH)2或 Na2CO3是否过 量
步骤
取少量反应后滤液 于试管中, 加适量Na2CO3溶 液
现象
结论
★
若产生白色沉淀 则溶质为NaOH和 Ca(OH)2
对于有明显现象的反应,有些可采用 若无明显变化 则继续进行实验 “互滴”法,确定反应后的溶质组成
另取少量反应后 滤液于试管中, 若产生白色沉淀 则溶质为NaOH和 Na2CO3 若仍无明显变化 则溶质为Na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