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变电所接地防雷系统的设计
牵引变电所接地防雷系统的设计毕业设计

牵引变电所接地防雷系统的设计毕业设计目录1 绪论 (2)2 雷 (1)2.1 雷电 (1)2.1.1 雷电的发生机理 (1)2.1.2雷电放电 (1)2.1.3雷电放电的过程 (3)2.1.4雷电放电的基本形式 (5)2.1.5雷电放电的选择性 (6)2.1.6我国雷电活动分布的规律 (7)2.1.7雷电的危害 (7)2.1.8雷电的防护措施 (9)2.2雷电参数 (14)2.2.1雷电放电的计数模型及等值电路 (14)2.2.2雷电流 (16)3 防雷保护装置 (20)3.1避雷针 (20)3.1.1避雷针保护原理及组成 (20)3.1.2避雷针的保护围 (21)3.2避雷线 (23)3.2.1避雷线保护围 (23)3.3变配电所装设避雷针和避雷线的有关规定 (25)3.3.1避雷针的有关规定 (25)3.3.2避雷线的有关规定 (26)3.4避雷器 (26)3.4.1避雷器的保护原理及要求 (26)3.4.2避雷器的伏秒特性 (27)3.4.3避雷器的分类 (27)4 防雷接地装置 (32)4.1接地装置的概述 (32)4.1.1 接地装置组成 (32)4.1.2接地电阻和流散电阻 (33)4.1.3对地电压、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 (34)4.2接地装置的分类 (34)4.2.1工作接地 (35)4.2.2保护接地 (35)4.2.3 防雷接地(如图4-5所示) (35)4.3工程实用的接地装置 (36)4.3.1输电线路的防雷接地 (36)4.3.2发电厂和变电站的接地 (36)4.4接地电阻的计算和降阻方法 (37)4.4.1接地电阻的计算 (37)4.4.2接地电阻的降阻方法 (37)5 110kV牵引变电所防雷保护和接地设计 (39)5.1过电压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39)5.1.1过电压的定义 (39)5.1.2过电压的分类 (39)5.2牵引变电所容易遭受雷击的地方 (41)5.2.1直击雷的保护 (41)5.2.2雷电侵入波保护 (41)5.3牵引变电所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 (42)5.3.1输电线路的感应雷过电压 (42)5.3.2输电线路的直击雷过电压和耐雷水平 (42)5.3.3输电线路的雷击跳闸率 (42)5.4牵引变电所的防雷保护 (43)5.4.1牵引变电所直击雷过电压的防护 (43)5.4.2牵引变电所侵入波过电压的防护 (44)5.4.3牵引变电所变压器的防护 (45)5.5牵引变电所部防雷接线图 (45)5.6牵引变电所防雷接地装置主视图 (45)结论 (46)致谢 (47)参考文献 (48)附录 (49)1 绪论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一项基础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工业,它是一种将煤、石油、天然气、水能、核能、风能等一次能源转换成电能这个二次能源的工业,它为国民经济的其他各部门快速、稳定发展提供足够的动力,其发展水平是反映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牵引变电所的防雷保护毕业设计

牵引变电所的防雷保护毕业设计一、前言随着牵引变电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客户对牵引变电所的防雷保护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每一个牵引变电所都有自己的防雷保护设计,但是这些防雷保护设计的有效性都不同,因此,本文将介绍牵引变电所的防雷保护设计,以便更好地理解牵引变电所的防雷保护设计。
二、牵引变电所的防雷保护设计1、建立防雷接地系统防雷接地系统是牵引变电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将雷电的能量引导到地面,从而保护牵引变电所的设备免受雷电的破坏。
防雷接地系统的设计应符合国家标准,并且应根据变电所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设计。
2、安装防雷放电装置防雷放电装置是牵引变电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捕获雷电的能量,防止雷电对牵引变电所的设备造成破坏。
防雷放电装置的设计应符合国家标准,并且应根据变电所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设计。
3、安装防雷分级系统防雷分级系统是牵引变电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将雷电的能量引导到合适的位置,从而保护牵引变电所的设备免受雷电的破坏。
防雷分级系统的设计应符合国家标准,并且应根据变电所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设计。
4、安装防雷屏蔽系统防雷屏蔽系统是牵引变电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把雷电的能量屏蔽在牵引变电所的某个部位,从而保护牵引变电所的设备免受雷电的破坏。
防雷屏蔽系统的设计应符合国家标准,并且应根据变电所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设计。
三、结论牵引变电所的防雷保护设计是一项重要的工程,它的设计应符合国家标准,并且应根据变电所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设计。
此外,牵引变电所的防雷保护设计还应考虑到牵引变电所的工作环境,以便更好地保护牵引变电所的设备。
四、参考文献[1] 陈明建,牵引变电所防雷保护设计,铁道出版社,2016.[2] 郭晓燕,牵引变电所防雷保护技术,中国电力出版社,2015.[3] 李明,牵引变电所防雷保护设计实践,中国电力出版社,2014.。
牵引变电所的防雷保护毕业设计

牵引变电所的防雷保护毕业设计本文档旨在介绍牵引变电所的防雷保护毕业设计的背景和目的。
牵引变电所作为铁路电气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性和保障铁路运行的必要性。
然而,受自然环境和气候的影响,牵引变电所常常面临雷电灾害的威胁,因此,进行有效的防雷保护是至关重要的。
防雷保护设计旨在保护牵引变电所、设备和人员免受雷电击穿、感应电压和电磁辐射等可能产生的危害。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安装防雷装置,可以降低雷电对牵引变电所造成的损害,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因此,深入研究牵引变电所的防雷保护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毕业设计。
本文将探讨牵引变电所防雷保护的相关理论基础和设计方法,以及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通过研究和分析,将提出一套有效的防雷保护方案,以保障牵引变电所的安全运行。
请注意,本文所涉及的内容均为普遍性原则和方法,具体实施需参考相关法规和标准。
本节将概述与牵引变电所防雷保护相关的理论知识,包括雷电起因、防雷保护原理等内容。
以下是对一些有权威性的文献或理论的引用支持:雷电起因:雷电是由云层内部产生的强电场引起的自然现象。
其形成过程是云内部的正电荷和负电荷沿云内的气流分离,形成巨大的电位差。
当这个差异变得足够大时,会产生放电现象,即雷霆和闪电。
防雷保护原理:牵引变电所的防雷保护主要通过以下几个原理来实现:均压原理:通过引入导体,使其与地电位趋于相等,以达到防雷保护的目的。
屏蔽原理:利用金属导体屏蔽电磁波的传播,阻止雷电等电磁波进入牵引变电所内部。
涌流原理:通过合理设计接地系统和导体连接方式,将雷电的沿地电流导入地下,防止损害设备和结构。
动作原理:采用避雷装置和电气设备的动作机构,及时引导和分散雷电沿着合适的路径传递,避免对设备和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
以上是牵引变电所防雷保护毕业设计相关理论的简要概述。
在实施毕业设计时,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应用这些理论,以保证牵引变电所的安全防雷措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设计一个符合牵引变电所的特点和要求的防雷保护方案。
110kV牵引变电所防雷接地设计

第1章 雷1.1雷电雷击时的等值电路雷击地面由先导放电转变为主放电的过程可以用一根已经充电的垂直导线突然于被击物体接同来比拟,如图1.1(a )所示。
图中Z 是被击物体于大地(零地位)之间的阻抗,σ是先导放电通道中电荷的线密度,开关S 未闭合之前相当于先导放电阶段。
当先导通道到达地面或与地面目标上发出迎面先导相遇时,主放电即开始,相当于开关S 合上。
此时将有大量的正、负电荷沿先导通道逆向运动,并使其中来自雷云的负电贺中和,如图1.1(b )所示。
与此同时,主放电电流即雷电流i 流过雷击点A 并通过阻抗Z ,此时A 点电位u 也突然升至u iZ =。
显然,电流i 的数值于先导通道的电荷密度σ及主放电的发展速度v 有关,并且还受阻抗Z 的影响。
因为先导通道的电荷密度很难测定,主放电的发展速度也只能根据观测大体判断,唯一容易侧知的量是主放电以后(相当于S 合上以后)流过阻抗Z 的电流i 。
因此利用雷电放电过程简化成一个数学模型,进而用到彼德逊等值电路[如图1.1(c)、(d)所示]以求得比较统一的分析方法。
图1.1(c)、(d)中Z 为主放电通道的波阻抗。
0u 和0i 则式从雷云向地面传来的行波的电压和电流。
S A ZZ(a)(b)(c)(d)(a)模拟电路 (b )主放电电路 (c )主放电通道电路 (d )等值电路图1.1 雷击放电计算模型1根据雷电放电的等值电路,可知流经被击物体的波阻抗为Z 时的电流Z i 与雷电流i 的关系为:0Z Z i iZ Z=+ (1-1) 1)幅值雷电流的幅值与气象、自然等条件等有关,只有通过大量实测才能正确估计其概率分布规律。
我国现行标准推荐雷电流幅值分布的概率如下:lg 88IP =-(1-2) 我国西北地区内蒙古等雷电活动较弱,雷电流幅值较小,P 可按下式计算: lg 44IP =- (1-3) 2)波形实测结果表明,雷电流的幅值、陡度、波头、波尾虽然每次不同,但都是单极性的脉冲波,电力设备的绝缘强度实验和电力系统的防雷保护设计,要求将雷电流波形等值为典型化、可用公式表达、便于计算的波形。
某高铁GIS牵引变电所接地设计与实施

某高铁GIS牵引变电所接地设计与实施摘要:介绍了某高铁GIS牵引变电所接地设计方案,重点对比新型接地材料与传统接地材料在施工区域有限,土壤电阻率较高的变电站接地过程中优势。
关键词:GIS牵引变电所;新型接地材料选用;接地设计实施1引言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其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高速铁路牵引变电所是为高速铁路机车提供牵引电能的专用变电所,其供电的安生性与可靠性直接影响到高速铁路的正常运营。
高速铁路长期、可靠、稳定的接地系统是维持设备稳定运行、保证设备和人员安全的根本保障。
由于接地装置埋设于地下,维护比较困难,所以确保其设计满足技术参数要求,在其运行寿命周期内,始终能起到其应有的作用,是牵引变电所必须重视的问题。
同时,随着电力系统电压等级的升高及容量的增加,接地不良引起的事故扩大问题屡有发生。
因此,接地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2项目背景本项目变电所站址位于某采石场已经开采完的场地之上,一侧距离采石场废弃山体约30m;另一侧临近附近石头河,距离河道大约20m;该牵引站特点是除变压器外全部是户内布置,围墙面积仅为45.4m×54.5m,且站址自然地面为采石场废弃场地,原地质条件以岩石为主,土壤电阻率很大。
根据该站址处地下水位资料,按照临近的河流与站址所在地的高差初步判断站址处地下水位大约在地面以下4~5m左右。
冻土深度约为1.9m。
短路电流:该站最大入地短路电流为10.6kA,持续时间约为1s。
3设计目标接地电阻:厂区内工频接地电阻值≤1Ω。
设计寿命:地面工程设计使用年限30年,按GB/T50065-2011第4.3.6条要求,应与地面工程的设计使用年限相当。
[1]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满足不大于GB/T50065-2011第4.2.2条公式计算结果的要求[1]满足热稳定性目标:接地装置材料的选择满足厂区在考虑到未来发展的情况下,发生接地短路时最大短路电流在预定时间内接地材料的安全可靠。
对牵引变电所二次系统防雷措施的研究

对牵引变电所二次系统防雷措施的研究摘要:强雷电流通过高铁牵引变电所二次系统侵入,造成整所保护失效,进而引起一次设备烧损的次生灾害,在雷电频发区域时有发生且危害极大。
分析牵引变电所二次系统雷电入侵的主要途径,研究防雷方案及改造效果,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关键词:牵引变电所;二次设备;防雷措施0引言我国电气化铁路的运营里程不断增加,同时向高速、重载铁路发展,这对牵引变电所供电可靠性提出更高要求。
目前牵引变电所高压设备的防雷接地设计已比较完善,变电所四周设有独立避雷装置,高压线路均设有相应等级的氧化锌避雷器,以防止雷击危害。
但在二次侧的控制、通信各个环节中,各种设备应用了大量半导体元器件,容易遭受雷电或工频过电压等强电危害。
二次设备烧损的事故仍有发生,影响到牵引变电所的安全运行,因此,有必要对牵引变电所二次系统防雷措施展开研究。
1雷电侵入的方式1.1交直流电源系统引入雷电过电压牵引变电所内外供电线路虽然安装有避雷器,可以对击到线路的雷电进行削峰,使其电压幅值下降,但雷电有时会以幅值较高的尖峰脉冲形式通过所内的变压器到交直流系统。
直击雷落在牵引变电所内导线或架构,导致一次设备如绝缘子炸裂、避雷器爆炸等损坏,也将使地电位抬升。
雷击所外供电线,如果雷电流强度较大,损坏馈线出口避雷器,失去对雷电侵入波的防护。
雷击所外架空回流线,导致雷电流通过回流电缆进入所内集中接地箱或端子箱,引起周围地电位的抬升。
1.2互感器引入雷电过电压牵引变电所内有电压和电流互感器,互感器的一次侧接高压部分,二次侧接所内综合自动化设备,可能将雷电过电压耦合到二次侧,导致保护测控装置损坏。
1.3接地系统引入雷电过电压牵引变电所由于接地网均压效果不好,会使强大的雷电流在通过避雷针、避雷器的引下线流入变电所接地网时局部电位升高,接地网电位分布不均匀,导致设备接地线可能处于高电位,使设备外接电源产生电位差,损坏低压设备。
1.4通信信号电缆引入雷电过电压信号线路包括微波天线、音频线、GPS天线、监控视频线、光纤加强筋或屏蔽层等,这些信号电缆自带金属线可能将雷电压引入综合自动化系统,或通过综合自动化系统传导至各子系统,并直接导致接口损坏。
铁路牵引变电所的防雷措施分析

铁路牵引变电所的防雷措施分析在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下,我国的铁路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而且经过铁路多次的大提速,对铁路运行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牵引变电所作为铁路供电系统的核心,随着铁路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其容量和功能都不断加强。
为了确保其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则对其防雷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文章从过电压的概念入手,分析了防雷保护的主要措施,并进一步对变电所的防雷接地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标签:铁路;牵引变电所;防雷措施前言目前我国铁路已基本实现了电气化,这就对铁路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铁路供电系统的核心即是牵引变电所,其集中了多种高压电气设备,而这些设备的内绝缘都是不能自动恢复的绝缘,这就导致一旦牵引变电所一旦不能正常供电,则会导致铁路的供电中断,直接影响铁路正常的运营。
而在当前对牵引变电所影响最大的则是雷击事故,由于雷击而导致铁路供电中断的情况占有较大比例,所以在当前情况下,为了确保铁路安全的运输,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则需要加强牵引变电所的防雷安全。
1 过电压的概念1.1 过电压的类型及产生过电压的产生原因不同,由不同的原因导致其可分为内部过电压和外部过电压。
内部过电压是基于电网工作电压基础上形成的,其主要是由于电磁能量的振荡和积累所导致的,所以内部过电压可以分为操作过电压和暂时过电压两种。
而导致外部过电压产生的因素主要是雷电所导致的,所以外部过电压也可称为大气过电压和雷电过电压,由于在雷雨天带电荷的雷云则会导致放电现象的产生,而在大气层由水气云团和包围水气云团的绝缘空气所组成,所以其导致雷电的产生,而雷电产生后会产生的直击雷会直接破坏变电所,也可通过线电线路入侵到变电所内,导致变电所发生雷击事故。
1.2 防雷保护的措施进行防雷保护时则需要根据雷击事故的情况来进行,雷击对变电所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击雷,一种是通过输电线路入侵而导致雷电波破坏变电所。
这就使在进行防雷保护时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即外部和内部两个因素,因此对于直击雷可以直接利用避雷针和避雷线装置,而对于入侵波而需要利用避雷器和分流保护设备来进行,而且不同的防雷方式在实践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以有效的提高变电所的安全可靠性。
0KV牵引变电所防雷设计

0KV牵引变电所防雷设计一、引言牵引变电所作为铁路电气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电力供应、转换和分配的作用。
由于其位置和功能的特殊性,其设备和系统必须具备良好的防雷能力,以确保稳定安全的运行。
本文将对110KV牵引变电所的防雷设计进行详细探讨。
二、牵引变电所防雷设计原则1.安全性原则:防雷设计的目标是确保牵引变电所在雷电天气条件下安全运行,防止雷击事故的发生。
2.经济性原则:防雷设计应尽可能选择经济实用的防雷装置,并合理规划设备布置,减少建设和运维成本。
3.可靠性原则:防雷设备和系统应具备高可靠性,能够在雷电天气条件下正常工作,不受异常电磁环境的干扰。
三、牵引变电所防雷装置选择1.避雷带:牵引变电所应设置专门的避雷带,通过引导雷电电荷排放到地下,减少雷电对设备的直接冲击。
2.避雷针:在牵引变电所主要建筑物的高处,设置避雷针,通过尖峰效应将雷电电荷引导到地面,减少雷电对建筑物的伤害。
3.防雷网:在牵引变电所设备和设施周围布设防雷网,提高设备的避雷能力,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4.副避雷针:在牵引变电所的附属建筑物和外围设施上设置副避雷针,增加设备的避雷能力,防止雷击事故的发生。
四、牵引变电所电气设备防雷设计1.电气设备接地:牵引变电所的电气设备应进行有效的接地,以降低设备的接触电阻和储能,减少雷击风险。
2.SPD装置:在牵引变电所的电气系统中使用合适的防雷器(SPD)装置,将雷电电流引入地下,保护设备不受雷击损坏。
3.避雷器:在牵引变电所的电力系统中安装避雷器,用于吸收和释放过电压,保护设备不受雷击冲击。
4.光纤接地:在对光纤进行布线时,应注意光纤的接地,避免雷电冲击对光纤系统的影响。
五、牵引变电所通信设备防雷设计1.天馈线防雷:在牵引变电所的通信设备中,应采用符合防雷要求的天馈线,以防止雷电冲击对通信系统的干扰。
2.外接避雷器:在牵引变电所的通信系统中安装外接避雷器,用于吸收雷电过电压,保护设备不受雷击损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齐鲁工业大学毕业设计题目:牵引变电所接地防雷系统的设计系别: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摘要牵引变电所是铁路供电系统的枢纽,它担负着电网供电的重要任务。
雷电具有很强的危害性,因此应该重视牵引变电所的雷电的防护。
综合运用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过电压、接地系统及供防雷接地的设计方法,对110kV牵引变电所进行防雷接地设计。
引变电所雷击的配电技术等相关的专业知识,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牵,基于常用的形式及防雷接地的几种措施,研究接地装置的类型和降阻方式关键词雷电放电防雷保护装置防雷接地装置牵引变电所目录1 绪论 (3)2 雷 (1)2.1 雷电 (1)2.1.1 雷电的发生机理 (1)2.1.2雷电放电 (1)2.1.3雷电放电的过程 (2)2.1.4雷电放电的基本形式 (3)2.1.5雷电放电的选择性 (5)2.1.6我国雷电活动分布的规律 (5)2.1.7雷电的危害 (6)2.1.8雷电的防护措施 (7)2.2雷电参数 (12)2.2.1雷电放电的计数模型及等值电路 (12)2.2.2雷电流 (14)3 防雷保护装置 (18)3.1避雷针 (18)3.1.1避雷针保护原理及组成 (18)3.1.2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19)3.2避雷线 (21)3.2.1避雷线保护范围 (21)3.3变配电所装设避雷针和避雷线的有关规定 (23)3.3.1避雷针的有关规定 (23)3.3.2避雷线的有关规定 (24)3.4避雷器 (24)3.4.1避雷器的保护原理及要求 (24)3.4.2避雷器的伏秒特性 (25)3.4.3避雷器的分类 (25)4 防雷接地装置 (30)4.1接地装置的概述 (30)4.1.1 接地装置组成 (30)4.1.2接地电阻和流散电阻 (31)4.1.3对地电压、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 (32)4.2接地装置的分类 (32)4.2.1工作接地 (33)4.2.2保护接地 (33)4.2.3 防雷接地(如图4-5所示) (33)4.3工程实用的接地装置 (34)4.3.1输电线路的防雷接地 (34)4.3.2发电厂和变电站的接地 (34)4.4接地电阻的计算和降阻方法 (35)4.4.1接地电阻的计算 (35)4.4.2接地电阻的降阻方法 (35)5 110kV牵引变电所防雷保护和接地设计 (37)5.1过电压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37)5.1.1过电压的定义 (37)5.1.2过电压的分类 (37)5.2牵引变电所容易遭受雷击的地方 (39)5.2.1直击雷的保护 (39)5.2.2雷电侵入波保护 (39)5.3牵引变电所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 (40)5.3.1输电线路的感应雷过电压 (40)5.3.2输电线路的直击雷过电压和耐雷水平 (40)5.3.3输电线路的雷击跳闸率 (40)5.4牵引变电所的防雷保护 (41)5.4.1牵引变电所直击雷过电压的防护 (41)5.4.2牵引变电所侵入波过电压的防护 (42)5.4.3牵引变电所内变压器的防护 (43)5.5牵引变电所内部防雷接线图 (43)5.6牵引变电所防雷接地装置主视图 (43)结论 (44)致谢 (45)参考文献 (46)附录 (47)1 绪论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一项基础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工业,它是一种将煤、石油、天然气、水能、核能、风能等一次能源转换成电能这个二次能源的工业,它为国民经济的其他各部门快速、稳定发展提供足够的动力,其发展水平是反映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变电所是电力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发电厂和电力用户的中间环节,因此,它是防雷的重要保护部位。
雷电具有很强的危害性,因此应该重视牵引变电所雷电的防护。
如果变电所发生雷击事故,将造成大面积的停电,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不便,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变电所是电力系统防雷的重要保护对象,如果发生雷击事故,将造成大面积的停电,严重影响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
所以变电所的防雷措施必须十分可靠。
本设计第一节主要讲了雷电的形成,雷电对变电所的危害,变电所遭受雷击的基本形式(1)雷电直接击中变电所设备上,这种雷击称为“直击雷”(2)雷电对变电所设备、线路或其他物体产生静电感应或电磁感应而引起的,这种雷击又称“感应雷”或“闪电感应”(3)架空线路遭受直接雷击或间接雷击而引起的过电压波,沿线路侵入变电所或其他建筑物,这种雷击又称为“雷电波侵入”或“闪电感应”。
以及牵引变电所防雷击的一些措施例如:(1)3~10kV变电所的典型防雷在每路进线端和每段母线上,均装有阀型避雷器。
如果进线是有一段引入电缆的架空线路,则在架空线路终端的电缆头处装设阀型避雷器或管型避雷器,其接地端与电缆头外壳相连后接地。
避雷器的接地端应与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及金属外壳等连接在一起接地。
(2)35~110kV变电所防雷在变电所进线段1~2km的杆塔上架设避雷线。
在木杆或木横担的钢筋混凝土杆线路进线段的首端,装设一组管型避雷器Fl变电所的进线隔离开关或断路器,在雷雨季节可能处于开路状态,而线路侧又带电时,则必须在靠近隔离开关或断路器QFl处装设一组管型避雷器F2变电所母线上,装设阀型(或氧化锌)避雷器F3。
如为母线分段的两路进线时,则每路进线和每段母线均应按这种标准方案施设保护。
第二节主要讲了防雷保护装置如:避雷针、避雷线的保护原理及保护范围;避雷器的组成及典型的几种避雷器等。
第三节主要讲了牵引变电所的防雷接地装置电力系统中各电气设备的接地按其不同的作用可分为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和防雷接地。
(1)保护接地:将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大地连接。
高压设备要求的保护接地电阻一般为(1~10)Ω。
(2)防雷接地:专门传导雷电流的工作接地。
防雷接地主要由过电压保护的需要决定,一般为4~30Ω。
(3)工作接地:将电力系统的某一点与大地连接。
这种接地可分为直接接地或经特殊装置接地。
工作接地的接地电阻一般为(0.5~5)Ω。
最后一节则讲了110kV牵引变电所防雷保护和接地设计。
主要包括过电压的一些概念,以及牵引变电所过电压的防护等知识。
(1)牵引变电所直击雷过电压的防护对于直击雷必须装设避雷针或避雷线对直击雷进行保护。
牵引变电所的直击雷防护设计内容主要是选择避雷针的支数、高度、装设位置、验算它们的保护范围、应有的接地电阻、防雷接地装置设计等。
(2)牵引变电所侵入波过电压的防护其主要防护措施是在牵引变电所内装设阀型避雷器或氧化锌避雷器以限制入侵雷电波的幅值。
基于常用的防雷接地的设计方法,对110kv牵引变电所进行了详细的防雷接地设计。
设计中,结合当地现状,综合考虑了气候、地形、环境等多种因素,给出了较好的防雷接地保护方案。
通过对牵引变电所的防雷接地设计,全面剖析了电力系统中如何让提高牵引变电所的防雷水平,从而有效地降低牵引变电所的雷击事故,减少雷电对电网安全运行的影响。
2 雷2.1 雷电2.1.1 雷电的发生机理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
主要是天空中的饱和水蒸汽,由于上升气流的作用而使水滴分裂,水滴分裂过程的同时,微细水滴带有不同的电荷,使带正(或负)电荷的水滴上升,带电荷的小水滴漂浮在空中,就形成雷云。
雷云中的电荷一般不是在云中均匀分布的,而是集中在几个带电的中心。
雷云越集越多,也就是电荷越积越多,到达一定程度后,足以击穿与大地或地面上的建筑物与电气设备之间的空气时,就会发生强烈的放电,同时发出强烈的电光和巨响。
随着雷云的发展和运动,一旦空间电场强度超过大气游离放电的临界电场强度(大气中约为30kV/cm,有水滴存在时约为10kV/cm)时,就会发生云间或对大地的火花放电。
雷电放电包括雷云对大地,雷云对雷云和雷云内部的放电现象。
大多数雷云放电都是在雷云与雷云之间进行的,只有少数是对地进行的。
在防雷工程中,主要关心的是雷云对大地的放电。
雷云对大地放电虽然只占少数,但它是造成雷害事故的主要因素。
2.1.2雷电放电雷电放电是由带电荷的雷云引起的放电现象。
一般认为雷云是在某种大气和大地条件下,由强大的潮湿的热气流不断上升进入稀薄的大气层冷凝的结果。
强烈的上升气流穿过云层,水滴被撞分裂带电。
轻微的水沫带负电,被风吹得较高,形成大块的带负电的雷云;大滴水珠带正电,凝聚成雨下降,或悬浮在云中,形成一些带正电的区域。
雷云的底部大多数是带负电,它在地面上会感应出大量的正电荷。
这样,在带有大量不同极性或不同数量电荷的雷云之间,或者雷云和大地之间就形成了强大的电场,其电位差可达几兆伏甚至几十兆伏。
随着雷云的发展和运动,一旦空间电场强度超过大气游离放电的临界电场强度时,就会发生雷云之间或雷云对地的放电。
直接击向地面的放电通常是从负电荷中心的边缘开始,故90%左右是负极性的雷。
大多数雷电放电发生在雷云之间,对地面上的设备和建筑没有什么直接影响。
雷云对地的放电虽占少数,但危害是十分严重的,是造成雷电事故的主要因素。
要避免产生雷电事故,就必须对雷电的放电过程、活动规律和雷电参数加以研究。
2.1.3雷电放电的过程雷电放电过程可分为先导放电、主放电和余辉放电三个主要阶段。
(1)先导放电雷云下部大部分带负电荷,故绝大多数的雷击是负极性的。
雷云中的电荷一般是集中在几个带电中心。
测量数据表明,雷云的上部带正电荷,下部带负电荷。
直接击向地面的放电通常从负电荷中心的边缘开始。
雷云带有大量电荷,由于静电感应作用,在雷云下方的地面或地面上的物体将感应聚集与雷云极性相反的电荷,雷云与大地间就形成了电场。
当雷云附近的电场强度达到足以使空气游离的强度(约25~30kv/cm)时,就发展局部放电。
当某一段空气游离后,这段空气就由原来的绝缘状态变为导电性的通道,称为先导放电通道。
若最大场强方向是对地的,放电就从云中带电中心向地面发展,形成下行雷。
先导通道是分级向下发展的,每级先导发展的速度相当高,但每发展到一定的长度(约25m~50m)就有一个(30~90)μs的间歇。
所以它的平匀发展速10m/s,出现的电流不大。
先导度较慢(相对于主放电而言),约为(1~8)×5放电的不连续性,称为分级先导,历时约0.005~0.01s。
在先导通道发展的初始阶段,其发展方向受到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并不固定。
但当它发展到距地面一定高度时(这个高度称为定向高度),先导通道会向地面上某个电场强度较强的方向发展,这说明先导通道的发展具有“定向性”,或者说雷击有“选择性”。
(2)主放电当先导接近地面时,地面上一些高耸的突出物体周围电场强度达到空气游离所需的场强,会出现向上的迎面先导,当先导通道的头部与迎面先导上的异号感应电荷或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很小时,剩余空气间隙中的电场强度达到极高的数值,造成空气间隙强烈地游离,最后形成高导电通道,将先导头部与大地短接,这就是主放电阶段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