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中考历史复习

合集下载

2023年九年级中考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项复习测试卷附答案

2023年九年级中考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项复习测试卷附答案

2023年九年级中考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项复习测试卷(满分50分)一、选择题(本卷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小明正在修补一本残旧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在书中有这么一段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制代替……制,……天下变成……天下”。

你知道残缺部分是什么吗()A.禅让制,选举制;家,公B.世袭制,禅让制;公,家C.禅让制,世袭制;公,家D.选举制,禅让制;公,家2.对于秦国的商鞅变法,不正确的看法是()A.秦孝公变法的坚定决心与商鞅大刀阔斧变法的行动相得益彰B.假如商鞅没有遇到秦孝公,他的治国才能很可能难以施展C.一些旧贵族极力反对变法,说明变法涉及利益的重新调整D.商鞅是杰出的政治家,他被杀害,所以变法失败了3.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个阶层,这说明()A.动摇了周王朝的统治基础B.瓦解了西周的分封制C.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4.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的,他的一切具有历史意义,是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

“这个时代应该是()A.国家安定,民生改善的时代B.国家统一,中央集权的时代C.文化繁荣,经济昌盛的时代D.国家强盛,疆域广阔的时代5.西汉“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治世。

这一治世形成的原因,不包括()A.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和赋税负担B.文帝、景帝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劝诫百官关心农桑C.文帝、景帝重视“严刑峻法”,社会比较安定D.文帝、景帝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6.东汉中期以后,政治统治的突出特点是()A.皇帝专权B.外戚专权C.宦官专权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7.史学界认为:中国古代史上,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即使在封建国家的分裂时期,也孕育着统一的因素的积聚。

结束三国分裂实现短暂统一的人物是()A.曹操B.司马懿C.司马炎D.苻坚8.2022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5周年,高考制度有利于国家人才的选拔。

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计划

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计划

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计划一、指导思想紧扣历史课程标准,结合知识与能力要点和《考试说明》,理清基础知识,掌握主干知识,强化知识的理解和深化,拓宽视野,遵循2021年中考备考思路,适当发展创新,适应2022年中考。

二、复习备考安排初三历史下学期复习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时间里的复习目的,各有侧重,时间长短也各不相同。

第一轮复习从二月到四月底,主要进行基础知识过关,第二轮复习从4月底到五月底,主要进行专题复习,第三轮复习从六月初开始到中考,进行考前冲刺,综合能力的提升。

具体安排如下:第一轮复习(抓住教材,扫除障碍)复习时间:2022年2月——4月底。

2、复习内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分单元,分章节,依据课程标准和考点要求复习,强化知识点、考点,夯实基础,培养基本技能。

3、复习方法:采取“滚动式”复习,依据课本夯实基础,过好考点关。

4、复习思路:以单元为主,引领学生掌握历史整体,形成历史线索,大视野认识历史。

第二轮:专题训练复习内容:以《中招考试说明》为复习纲要,以中考题型为导向,进行专题归类,结合当下热点,归纳专题。

如:第三轮:综合复习,考前演练1、复习内容:一方面进行综合复习,查漏补缺,突出重点知识。

既要有一定的跨度,又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要抓住中心,以点带面。

另一方面要进行强化训练,通过练题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消化和巩固。

选择一些能充分展示考生能力的新、活题型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

2、复习方法:综合检测、模拟训练,查漏补缺,加强应试技巧和解题方法指导。

三、复习措施1、提高复习课的效率,规范复习课的教学,保证复习课的密度和质量。

2、抓住中考开卷的特点,提高学生能力。

开卷试题闭卷做,养成学生良好做题习惯,合理分配时间。

3、科学设计训练题,以点带面,举一反三,培养学生解答开放性试题的能力。

4、实行因材施教原则,分层次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均有收获。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中考复习提纲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中考复习提纲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第1课 人类的形成1、人类的出现:现代人类可能是从非洲南方古猿逐步进化而来的,人类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形成标志:制造工具。

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一、二、汉谟拉比法典:⑴制定者:古巴比伦国王 汉谟拉比 ⑵目的: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⑶地位(影响):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1.同态复仇法2.古印度种姓制度:☆阿育王属于刹帝利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一、伯利克里改革:⑴时间、地点:公元前五世纪后半期、雅典 ⑵措施(内容):①伯利克里扩大公民权利,很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 ②伯利克里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③影响:使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二、罗马:①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前二世纪,罗马共和国与地中海西部强国迦太基展开了3次争霸转变为帝国。

第4课:亚洲封建制国家的建立大化改新:⑴时间:七世纪中期⑵内容:①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②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⑶影响: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伊斯兰教把622年定为伊斯兰教历元年是因为这一年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

第5课:中古欧洲封建社会一、查里·马特改革:⑴时间:8世纪前期⑵人物:查理·马特⑶内容: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⑷影响: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二、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⑴西欧的土地制度,建立起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主和附庸之间的关系。

后来,国王以下各级封建主也纷纷效仿,层层分封,形成了不同等级的封建主。

⑵西欧的封建社会虽有等级贵族制,但在不同等级贵族之间没有严格以的上下级的制约关系。

三、西欧城市兴起:⑴有的城常用金钱购买,有的通过武力赢得了自治权。

⑵城市兴起意义: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九年级历史中考备考方案

九年级历史中考备考方案

九年级历史中考备考方案九年级历史中考备考方案范文(精选24篇)九年级历史中考备考方案篇1一.复习时出现的问题1、大部分同学基础知识比较牢固,但能力欠缺,对于平时练习的一些比较有创新的题目依赖性较大,表现为等待老师的答案,或者干脆置之不理。

2、大部分同学的文字表达能力较差,特别是材料分析这个环节上,同学们对于书写文字的组织非常混乱,导致不必要的失分的现象屡屡有之。

3、一些同学对练习的巩固情况令人担忧,大部分对练习没能形成一个系统性的整理和概括,思想上仍是单纯地认为练习过的习题就是不需要再进行巩固了。

4、也有一些同学对于复习大部分是“西瓜芝麻一起抓”,以致于经常顾此失彼,首尾不得相顾,复习的质量就是大打折扣。

这些都是值得注意并有意识进行更正的,复习时出现的错误,望同学们警惕!二.计划达到的目标同学们在接下来的历史复习中,应该达成以下学习目标:1、以知识结构为复习的线索,在知识结构的帮助下,对初中历史基础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建立符合自己复习特点的知识网络。

2、以基础知识为主,以能力提高为理念,在复习中着重要求具有时代性、发展性和科学性的思维,最大程度体现中考对学生的素质要求。

3、在平时的复习中,强调以练习促质量、以探讨促思维,更多关注自己不同阶段的复习效果,及时对复习的阶段计划进行适当调整。

4、以考试标准为准,课堂复习和练习尽量与考试说明保持一致性。

三.复习计划及实施方案20xx年中考历史虽然是开卷,但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知识网的建立都不容忽视,遵循以下三个阶段的复习方案,相信同学们的成绩一定会得到提升!(一)系统复习,夯实基础为全面迎接20xx年中考,打好20xx年中考攻坚战,同学们的整个复习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xx年2月——4月份月底):“梳理教材”,即按照教材的编写体系,以《中考历史考试标准》规定的考试内容为重点,提纲挈领地复习,目的`是掌握教材中最基本的知识,同时对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教材的整体线索有一定的了解。

2023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中考历史全套总复习讲义、教案

2023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中考历史全套总复习讲义、教案

2023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中考历史全套总复习讲义、教案目录第一章:古代文明与祖先传统文化- 第一节: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中华文明的特点与贡献- 第三节:中国古代的王朝和帝国第二章:世界上古文明- 第一节: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第二节:埃及文明- 第三节:希腊文明第三章:中世纪的欧洲- 第一节:罗马帝国的灭亡与封建主义的兴起- 第二节:欧洲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第三节:黑死病对欧洲的影响第四章:近代中国的历史- 第一节: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第二节:清朝的衰落与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第三节: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运动第五章:近代世界的历史- 第一节:欧洲启蒙运动与大革命- 第二节: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与工人运动- 第三节: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第六章:新中国的成立与发展- 第一节:中国的建立与革命- 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与社会主义建设- 第三节: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教案设计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课时:中国古代的王朝和帝国- 第三课时: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第四课时:埃及文明- 第五课时:希腊文明- 第六课时:罗马帝国的灭亡与封建主义的兴起- 第七课时:欧洲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第八课时: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运动- 第九课时:欧洲启蒙运动与大革命- 第十课时: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与工人运动- 第十一课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 第十二课时:中国的建立与革命- 第十三课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与社会主义建设- 第十四课时: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教学目标- 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掌握中华文明的特点与贡献- 了解世界上古文明的主要内容,如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埃及文明、希腊文明等- 了解中世纪的欧洲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了解近代中国的历史,如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清朝的衰落与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等- 了解近代世界的历史,如欧洲启蒙运动与大革命、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与工人运动等- 了解新中国的成立与发展,如中国的建立与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与社会主义建设等教学重点-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埃及文明、希腊文明等世界上古文明的特点与贡献- 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运动、欧洲启蒙运动与大革命等重要历史事件的影响- 新中国的成立与发展的重要阶段和内容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小组讨论与合作研究- 影像资料欣赏与分析- 课堂展示与汇报教学评价- 参与度:课堂讨论和互动的积极程度- 研究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研究笔记质量- 考试成绩: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中考历史九下复习练习卷——学生版-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考历史九下复习练习卷——学生版-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考历史九下复习练习卷——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世纪的世界,战争与和平交织,大国争夺,风云多变,一战前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对峙局面,二战前形成了臭名昭著的轴心国同盟,二战后又出现北约和华约的对峙格局。

这些现象反映的共同问题是()A.大国结盟威胁世界和平B.法西斯势力的猖獗C.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争夺D.“冷战”局面的形成2.20世纪二三十年代爆发了迄今为止资本主义世界发生过的最深刻、最持久的一次周期性危机,对此次危机爆发的原因认识不正确的是()A.物价上涨得太快B.生产的相对过剩C.全国性的股票投机活动D.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3.如下图中,一辆小车缓缓地将美国拉出深渊,“小车”指代的事件()A.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B.使美国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C.缓解了美国的经济危机D.巩固了工农联盟4.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

”为了完成“首要任务”,他采取的措施是()A.整顿金融体系B.实行“以工代赈”C.调整农业政策D.完善社会保障制度5.阅读表格(来源:依据2023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59页内容制作),结合所学可知()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情况A.只有美国受到这次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B.美国政府通过政策调整扭转了经济困局C.罗斯福新政解决了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D.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与这次危机无关6.1933年,罗斯福政府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将全国的工业划分成17个部门,分别成立协商委员会,负责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等,该法的实施()A.整顿了金融体系B.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调整了农业政策D.解决了商品生产过剩问题7.下列关于苏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比较,正确的是()A.二者起因都是经济危机导致的生产过剩B.二者都侧重重工业的发展C.二者都为其他国家经济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D.二者都长期推动了本国经济的健康发展“”“8.如图为“罗斯福新政期间的部分措施”,据此可知,罗斯福新政()A.奉行了自由主义经济政策B.消除了国内社会矛盾C.通过立法等手段干预经济D.遏制了法西斯势力扩张9.对比同类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之一。

初中九年级中考历史知识点

初中九年级中考历史知识点

初中九年级中考历史知识点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初中九年级学生来说,中考历史知识点的掌握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介绍初中九年级中考历史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战中考。

一、古代文明与帝国的兴衰1. 夏、商、周三代的建立与衰落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学习夏、商、周三代的兴起与衰落,了解每个朝代的特点以及变迁原因。

2. 秦统一六国与秦朝的建立我们将重点学习秦始皇的统一战争、焚书坑儒以及修建万里长城等重要历史事件,了解秦朝的特点和意义。

3. 汉朝与三国时期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学习西汉与东汉的兴衰,加深对于汉朝统治时期的历史了解。

同时,我们也会了解到三国时期的政治动荡与文化成就。

4.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学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状况、政治制度以及文化艺术等方面。

二、中国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1. 科技发展与农业文明我们将了解古代中国在农业、冶炼、纺织、造纸等方面的技术成就,以及这些技术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2. 古代思想家与学派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学习古代中国的思想家和他们的学派,如孔子与儒家思想、老子与道家思想等。

三、西方文化与近代科技1. 近代科技与工业革命我们将了解近代科技的发展,包括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以及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等。

2. 西方近代政治变革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学习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以及各国宪政制度的建立等重要事件。

3. 近代西方文化思潮与艺术我们将重点了解启蒙运动、浪漫主义以及文艺复兴等思潮,探讨西方文化对于近代社会的影响。

四、现代中国的崛起与发展1. 近代中国的历史事件我们将学习近代中国的重要历史事件,如鸦片战争、戊戌变法,以及五四运动等。

2. 中共党的成立与抗日战争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了解中共党的成立与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重要战役以及中共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改革开放我们将学习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初三历史专题复习

初三历史专题复习
应用
在初三历史复习中,应注重中外历史的对比与联系,帮助学生全面 了解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05
历史复习方法与技巧
历史复习方法
时间线复习法
将历史事件按照时间顺 序进行整理,有助于理 解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趋
势。
主题复习法
根据不同的主题,如政 治、经济、文化等,对 相关历史事件进行分类
复习。
初三历史专题复习
汇报人: 202X-01-03
目录
• 古代史部分 • 近代史部分 • 现代史部分 • 中外历史对比与联系 • 历史复习方法与技巧
01
古代史部分
古代史概述
古代史时间范围
从远古时代到封建社会末期,包括不 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程。
古代史重要事件
古代史对现代的影响
古代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深远,如 中国的四大发明、古希腊哲学思想等 。
如中国的夏、商、周三代更迭,欧洲 的罗马帝国崛起等。
古代政治制度
01
02
03
政治制度类型
如君主制、共和制、城邦 制等。
政治制度特点
如权力分配、官僚机构、 法律制度等。
政治制度演变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政治 制度也在不断演变。
古代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类型
如自然经济、奴隶制经济 、封建地主经济等。
经济制度特点
02
近代史部分
近代史概述
总结词
了解近代史的时间范围和发展脉络
详细描述
近代史是指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 ,中国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变革和动荡,逐渐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
西方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
总结词
分析西方列强侵略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人民的反抗行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考点精选荟萃说明:只读不填写答案,期末考前两天集中完成。

会议:1、对战后世界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的会议是年召开的会议。

2、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是年的会议。

(又称会议)表达了亚非拉人民的愿望。

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阐述了。

3、标志我过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的会议是。

4、在我国召开的规格最高的国际性会议是年在召开的。

另外,这个城市还成功申办了xx年的。

5、xx年,第29届奥运会将在________召开,吉祥物是,寓意是。

标志:1、东西方对峙格局形成的标志是。

2、冷战开始的标志是,结束的标志是。

3、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4、我国封建土地所有制被消灭的标志是。

5、文革结束的标志是。

6、殖民时代结束的标志是。

7、殖民统治在中国彻底结束的标志是。

8、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分别是。

重要人物:(说明他们的身份或者与他们相关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1、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杜鲁门尼克松周恩来彭德怀克拉克孟泰毛泽东江青邓稼先雷锋焦裕禄李四光王进喜邓小平重要分界线1、南北半球分界线。

低中高纬度分界线。

2、东西半球分界线。

3、热带与温带分界线,温带与寒带分界线。

4、亚欧两洲分界线。

亚非两洲分界线;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欧洲与非洲分界线;南北美洲分界线。

5、南方北方分界线。

河流冬季结冰与否的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6、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7、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8、中国的人口分界线。

9、黄河上中游的分界处是(填写一个省级行政区名字)的;中下游的分解处是省的。

长江中上游的分界处是省的;中下游的分界处是省的。

重要的中国和世界之最:1、中国领土的最北端;最南端;最东端;最西端。

2、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简称是,行政中心是。

中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广的省,简称是,行政中心是。

3、中国最大的盆地是;纬度最高的盆地是;海拔最高的盆地是;气候最为暖湿的盆地是。

4、中国海拔最高的高原是;最为平坦的高原是,最崎岖的高原是。

土质最疏松、支离破碎的是。

5、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是。

6、面积最大的和最小的大洋分别是和。

面积最大和最小的大洲分别是和。

7、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和。

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和。

8、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9、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

一体化进程最快程度最高的国际组织是。

10、我国纬度最高的省级行政区是。

11、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治理黄河最根本的措施是。

12、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长江上水能最丰富的河段是,河道最宽阔,航运便利的河段是。

长江流域最大的淡水湖是。

长江流域历史最为悠久的著名水利工程是。

13、中国最重要的内河航运大动脉是。

中国的第一大河是。

14、冬季我国气温最低的地方是;夏季我国气温最低的地方是。

15、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候类型是。

在我国各种地形中,所占的面积最小,所占的面积最大。

16、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

17、我国最大的岛屿是。

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最大的半岛是。

18、与我国隔海相望的最北面的国家是。

19、最长的一条纬线是。

20、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分布区是。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

中国最大的沙漠是。

21、是上最著名的“水上都市”是(填国家名)的。

中国最著名的水乡是。

22、世界上羊毛产量最大的国家是。

23、世界上石油产量和出口量最大的地区是。

24、我国发展速度最快的一个经济特区是。

其他之最25、中国历史上最早采用年号纪年的皇帝是。

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是。

26、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远古人类遗迹在大峡谷。

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至今不曾间断的文明是。

27、最早发现美洲大陆的人是。

最早完成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

28、人们了解历史的最重要的文献是。

世界上最早的邮票是;中国最早的邮票是。

29、农耕时代最重要的发明是。

30、我国公民享有的最基本的权利是。

31、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消费行为是。

32、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法律是。

33、生活中我们最常见的债券是。

34、我国最重要最稳定的收入来自。

35、最大的殖民国家是。

36、新中国成立后最迫切的任务是。

37、标有“中国制造”字样的飞机,最早出现在。

38、造成1956——1961年三年国民经济困难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39、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年。

40、我国最早改革的地方是;最早开放的地区是。

41、我国最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省是,简称是,行政中心是。

42、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

43、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

数字:1、世界上唯一一个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是,它属于洲,半球(填东或西)半球(填南或者北),属于国家(填发达或者发展中)。

1、地图的三要素是:、、;地图上确定方向的三种方法是;我国的三大平原是:位于南方的平原,位于北方的有肥沃的黑土地的平原和主要由黄河冲积而成的平原。

世界上的三大人种是: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的、主要分布在欧洲和北美洲的、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的。

世界上的五种基本地形是、、、、。

世界上大部分人口分布在(填上面的一种地形)上,这种地形主要分布在和的地区。

2、气候的两个主要因素是、。

3、北回归线穿过的我国的四个省级行政区自东向西依次是、、、。

社区的四大功能是、、、。

称谓:1、被誉为“中华商业第一街”的是,它属于功能社区中的区。

2、被誉为“中国的硅谷”的是,它属于功能社区中的区。

3、被誉为“东方的巴黎”的是。

其他重要考点:1、社区含义:的区域、一定数量的、共同的、的利益、共同的生活空间──人类生活共同体。

2、民主制度中是最大的权威是。

,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

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

依据我国宪法:凡具有中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是依法治国的主体。

3、现代社会的公民最重要的特征:。

4、公民,这是我国法律的基本制度,也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5、公民年满周岁,除被剥夺政治权利外,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6、我国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渠道和方式:、、向有关公职人员当面反映、通过反映。

7、1978年12月举行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实行的重大决定,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在的基础上,遵循的原则,扩大,吸引,引进、设备和经营管理方法,其目的是。

8、xx年8月,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批准了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实行优惠政策。

后来逐渐形成“—一—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9、深圳的优势:与、相邻,较为发达,众多,便利。

10、是我国了解世界和世界了解我国的窗口。

11、,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行使最高权、权、最高权、权(国家主席、总理等重要政府人员),拥有决定国家大事的最高权力。

12、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是我国的政治制度。

13、在我国,一般把的总和称为政府。

如:国务院、教育部、街道办事处等。

14、建立和完善各项民主决策机制,是至关重要的。

如:制度、制度、社会听证制度等都是有效保证人民直接参与政府决策的好办法。

15、国家的根本特征是拥有,而不是拥有。

16、PRED问题就是与问题。

17、全球面临的PRED问题主要有:(五项)。

18、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中,是关键因素。

19、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五点)。

20、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基本途径:“”。

21、目前条件下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惟一正确选择:。

22、计划生育的具体内容(或要求):。

实施“晚婚晚育”政策的意义有两个方面,一是,二是。

23、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

24、自然资源分二类:;。

是人类安身立命的基本条件。

25、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

26、我国在资源利用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

27、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是。

28、解决自然资源问题的重要措施是与。

在这一过程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一些自然资源的,是解决我国资源区域性问题的有效方法。

如:“、、”。

南水北调工程将长江水调入、地区。

29、人类的环境包括和。

其中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史前社会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农业社会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三项);工业社会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30、环境问题的实质是问题。

中国环境问题有:问题和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和。

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是:、及污染。

所以,保护我国的环境,主要是二个方面:、。

31、坚持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就是要:在保持的同时,防治;坚持为主、结合、的方针;绝不走“、”的老路。

32、“世界生态工程之最”指“”(、、)工程。

33、xx年,中国在《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中国实施的总体战略。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要求是。

34、在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面,我国有两项基本国策:、;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坚持的三个基本原则是:。

35、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36、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以为核心,、、、等中华传统美德就集中体现了这种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