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脉做自己的中医大夫 教你快速学把脉

合集下载

切脉的正确手法

切脉的正确手法

切脉的正确手法
切脉,又称诊脉、摸脉或把脉,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观察和分析脉象的变化,医生可以了解人体内部脏腑的功能状态和气血运行情况,从而对疾病的性质、病位、病势等作出判断。

然而,要准确地把握脉象,需要掌握正确的切脉手法。

以下就是关于切脉的正确手法的介绍。

1. 选择合适的环境和时间:切脉应在安静、温暖的环境中进行,避免病人在饭后、剧烈运动后或者情绪激动时进行切脉。

2. 调整姿势:医生应坐在病人的正前方,两脚平放,双肩放松,保持稳定而舒适的坐姿。

病人则应取舒适的位置,一般为端坐或者侧卧。

3. 手指位置:医生用中指、食指和无名指三个手指轻轻放在病人的桡动脉上,中指定关(手腕横纹中央),食指定寸(腕关节上方一寸处),无名指定尺(腕关节下方一寸处)。

4. 感受脉象:医生的手指应与脉搏接触,但不要用力按压,以免影响脉搏的跳动。

同时,医生要保持内心平静,全神贯注于脉象的感觉。

5. 切脉顺序:通常先从寸部开始,然后到关部,最后到尺部,按照“浮、中、沉”三层力度去感受脉象。

6. 分析脉象:通过对脉象的频率、强度、节律、长度等特征的观察,结合病人的其他症状,医生可以得出初步的诊断结果。

以上就是切脉的正确手法。

值得注意的是,切脉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长期实践和经验积累才能准确把握。

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说,除了学习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进行大量的实践操作。

中医把脉入门必背口诀

中医把脉入门必背口诀

中医把脉入门必背口诀中医把脉,又称切脉,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触摸脉搏的跳动情况,医者可以获取患者身体内部的生理和病理信息,从而判断病情。

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一些基本的口诀是入门的关键。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中医把脉入门必背口诀。

一、脉象要素脉象要素包括位、数、形、势四个方面。

“位”指脉搏显现部位的深浅。

浮脉位浅,轻取即得;沉脉位深,重按始得。

“数”指脉搏的频率。

快为数脉,一息五六至;慢为迟脉,一息三至。

“形”指脉搏的形状。

如洪脉宽大,状如洪水;细脉如线,细小而软。

“势”指脉搏的力量和趋势。

实脉有力,应指充实;虚脉无力,按之空虚。

二、常见脉象口诀1、浮脉浮脉轻取即可得,外感风邪表证多。

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是表虚。

2、沉脉沉脉重按始应指,里证常见此脉形。

沉而有力为里实,沉而无力里虚寒。

3、迟脉迟脉一息不足四,寒证阴盛气血寒。

4、数脉数脉一息五六至,热证阳盛或虚劳。

5、洪脉洪脉来盛去还衰,满指滔滔应夏时。

热盛阳明气分证,脉洪有力为真实。

6、细脉细脉如线应指显,气血两虚多常见。

7、滑脉滑脉如珠替替然,往来流利却还前。

痰食实热多常见,妇女妊娠亦可见。

8、涩脉涩脉细迟往来难,短且散止又复还。

精伤血少为虚证,气滞血瘀亦相干。

9、弦脉弦脉端直似琴弦,肝经病主痛与寒。

10、濡脉濡脉浮细软而棉,气血不足湿邪缠。

11、促脉促脉数而时一止,阳盛实热阴血瘀。

12、结脉结脉缓而时一止,阴盛气结寒痰瘀。

13、代脉代脉动而中止时,良久方还元气亏。

三、脉象的临床意义脉象的变化与疾病的性质、病位、病势和患者的体质等因素密切相关。

例如,浮脉多主表证,沉脉多主里证;数脉多主热证,迟脉多主寒证;实脉多主实证,虚脉多主虚证。

但脉象的诊断并非单一依靠某一种脉象,而是需要综合多种脉象以及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等进行全面分析。

有时,同一疾病在不同的阶段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脉象,或者不同的疾病可能会出现相同的脉象。

因此,中医把脉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细致的观察。

切脉的基本操作

切脉的基本操作

切脉的基本操作切脉,是指通过触摸患者脉搏的方式,以了解患者体内血液循环状况、快速判断病情和做出诊断。

切脉是传统中医诊疗中最为基本的技能之一,同时也是西医临床诊疗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下是切脉的基本操作,大家可以参考并学习。

一、前后准备1.握描手法。

描手的方式有“揉描法”和“擦描法”两种,建议初学者使用前者。

描手时应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指腹在桡动脉上轻轻描摩,调整自己的指压以达到最佳状态。

2.环境准备。

确保环境安静,患者自然舒适,需要用到温水时不要太热,也不能太凉。

二、切脉具体步骤1.选择正确的脉搏。

中医学认为,掌上三阴脉和掌上三阳脉与五脏六腑有密切关系,大家应根据需要选择不同脉搏。

2.定位。

将手腕朝上,将三个手指放在掌面上,手指对齐无名指尾指处,再将手指向前移动至桡动脉处。

3.确定节律。

用手指轻轻按压桡动脉,感觉到患者的脉搏跳动,开始观察脉搏的数量、硬度、跳动速率和节律。

4.判断脉质。

根据观察到的脉搏与正常脉搏的变化来判断脉质。

中医学分为滑脉、沉脉、弦脉、散脉、细脉、濡脉、洪脉、结代脉等多个类型。

5.诊断病情。

根据切脉的结果,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化验等,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三、注意事项1.根据不同部位、不同时期的患者及病人体质,应采取不同的切脉方法。

2.在切脉前一定要注意洗手,并消毒刀具和仪器,以避免交叉感染。

3.切脉应轻柔、平稳、有节奏感,应防止手指尖过压。

4.深化对脉搏的感知,需要不断训练细致的触觉及掌握科学的操作技巧。

切脉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是实践起来却需要较强的综合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初学者应结合理论和实际操作进行学习,使用正确的方法和技巧,才能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和提示相应的治疗方法。

〖中医指南〗把脉入门必背口诀

〖中医指南〗把脉入门必背口诀

〖中医指南〗把脉入门必背口诀中医指南:把脉入门必背口诀中医,那可是咱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啊!它讲究的是“望闻问切”,其中把脉就是那个“切”字里的关键一环。

今天,就让我这个“老中医”来给你传授几个把脉的小秘诀,让你也能在朋友聚会上露一手,展现你的“脉学高手”本色!首先得说说“望”——就是看。

你看这脉搏,有跳有停,就像小鼓点一样,咚咚咚地敲着节奏。

有的像山泉般细密,有的却像大海波涛汹涌。

记住啊,每个人的脉搏都不一样,就像我们每个人的指纹一样独特。

接下来是“闻”——就是听。

你听听这心跳声,是不是有种悠扬的旋律?有时候,它像是山谷里的回音,让人忍不住想跟着一起摇摆;有时候,又像是远处传来的笛声,悠长而神秘。

再来说说“问”——就是聊。

你得问问人家最近是不是有啥心事,比如工作压力大不大、生活压力重不重。

因为中医说,“气”这东西,有时候藏在心底不轻易露出来。

最后当然是“切”——就是摸脉了。

你得轻轻地、慢慢地摸,感受一下脉搏的节奏和强弱。

记住啊,别急,慢慢来,就像品一杯好茶那样细细品味。

现在,我来给你举个例子。

比如说,有个朋友最近总是觉得胸闷,可能是心脏出了点问题。

你给他把脉,发现脉搏跳动得很有规律,而且力度适中。

这时候,你就可以根据中医的理论来判断,他的心脏应该是没问题的,可能是其他器官出了问题。

再比如,有个朋友最近老是失眠,可能是肝火旺盛。

你把脉的时候,发现脉搏跳得快而有力,就像是在黑夜中划过一道闪电。

这时候,你就得提醒他,得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少熬夜,多运动,才能让身体好起来。

当然啦,这些只是一些基本的例子。

真正的把脉经验,是需要在实践中慢慢积累的。

所以啊,下次你再遇到朋友不舒服的时候,不妨试试自己动手把把脉,说不定你就能成为他们的“救星”呢!好啦,今天就先讲到这里吧。

记得哦,中医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要想真正掌握它,还得花不少功夫去学习和实践。

但只要你有心,总有一天,你会成为一个真正的“脉学高手”!。

教你十分钟学号脉

教你十分钟学号脉

教你十分鐘學號脈在臨床中,基本上來個病人就把手脖伸到診桌上讓中醫大夫號脈,但辯脈是很複雜的,脈學共有27種,但作為非專業人員,掌握以下10種現象就足夠了,也比較容易理解。

人體的五臟,就是說,左手的寸、關、尺對應人體的心、肝、腎, 右手的寸、關、尺對應人體的肺、脾,命門從這個角度入手比,沉浮滑容易多了。

號脈時左手寸脈能摸到代表心脈正常摸不到說明心血不足大多都有心悸接不上氣的現象左手關脈正常為不強不弱太強說明肝氣太盛,太弱也不行大多有胃炎一類的病左手尺脈太弱頭上不是頭暈就頭痛或頭腦不清醒,有時我分不清就說患者頭有問題。

右手寸脈太弱為肺虛一般有咳嗽現象太強也不行。

右手關脈太弱為脾弱有便溏腹痛一類太強左手關脈弱的話胃炎是跑不掉的。

右手尺脈弱大多腰痛身上沉困。

以上是一點心得,希望為大家指點方向,請深資中醫,老中醫們不要把我批評的體完無膚。

戲說脈診告訴你一個秘密,教你輕輕鬆松學中醫,自自在在學脈診,也許,你從這裡起步,開始了你的學習中醫的生涯,成為一名上好的中醫大夫。

一個好的中醫大夫就是一座醫院,帶著三個手指頭可以走遍天下,這是西醫永遠也做不到的。

閒話少敘,書回正傳:學習脈診首先從實用脈診開始,從習以為常入門。

實用脈診分:大小,快慢,硬軟,浮沉,勻亂。

10種,有人要問了,書上有幾十種,你的才10種,有否搞錯?錯不了!這是脈學和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一點東西,寫出來供大家欣賞多了繁瑣,少了不夠,要明白看下去就知了。

1、脈大小。

主管察氣。

脈大氣旺,脈小氣虛。

(看,多簡便呀!)2、脈快慢。

主管察精,脈快精虛,脈慢精足。

(現在脈慢的人不多了,只有初中生,軍人,運動員了。

)3、脈硬軟。

主管察火,脈硬火多,脈軟火少。

(太簡便了吧?)4、脈浮沉。

主管表裡。

(亦可說陰陽)脈浮表症,脈沉裡症。

(一目了然,簡單得不可思義呀!)5、脈勻亂。

主管察安危。

脈勻則生命及心臟平安,脈亂則生命及心臟危險。

(太直觀了!)例如:肝硬化的脈,是快、小、硬、沉,(兩關獨居中)。

中医切脉技巧

中医切脉技巧

中医切脉技巧切脉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中医辨证的重要工具。

切脉技巧包括按脉部位、观脉面色、判断脉象特征、掌握脉象阴阳、察看脉质等方面。

下面就详细介绍一下中医切脉技巧。

一、按脉部位按脉部位是切脉的第一步,切脉的部位很多,不同的部位可以反映出身体不同的情况。

在实际操作中,按照脉经、脏腑、经络、经脉等规律按摩,一般应按两侧对比触诊。

1、少阳脉:在颅后大筋穴与督脉交会处,约在耳后1寸处。

2、太阳脉:在颈外动脉筋突之下,约在颈前2寸处。

3、阳明脉:在截骨穴旁,肘前骨内侧端上方一横指处。

4、厥阴脉:在腕掌侧桡侧一寸处,即尺桡亭穴。

5、少阴脉:在腕掌侧中轴线上,尺骨下端向纹足迹的旁发际纹线的一点处。

6、心包脉:在腕掌侧,大指根部,近掌腕横纹正下方,约在腕横纹下1寸处。

7、督脉:在背部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以下,循脊柱向下,至尾骨与肛门之间。

二、观脉面色观察脉面色可以为后续判断脉象阴阳、脉质等提供诊断依据。

1、发紫或发红:发紫或发红的脉面色一般表示气滞、血瘀等证候。

3、青色或苍白色:青色或苍白色的脉面色一般表示虚证。

三、判断脉象特征判断脉象特征是切脉的核心环节,它包括了脉象的弦、涩、滑、数、浮、沉、缓、急、长、短等特征。

1、弦脉:脉象透出的是一种无法伸展的细胱。

2、涩脉:脉搏之间有类似颤动的阻碍感。

3、滑脉:指脉络充满、弹性十足,需要按照细腻、柔和。

4、数脉:脉搏计数不齐。

5、浮脉:脉象高于正常,其气实则属实浮,其气虚则属虚浮。

6、沉脉:脉象低于正常,为阴虚或阳盛所致。

7、缓脉:脉搏节律缓慢、弱降。

8、急脉:脉搏节律紧促、有力。

9、长脉:脉搏节律较缓、有节律的延长。

四、掌握脉象阴阳掌握脉象阴阳是中医辨证的重要依据之一,它可以反映出机体阴阳虚实的状态。

1、阳脉:脉象强盛有力,属阳证。

2、阴脉:脉象轻弱缓慢,属阴证。

3、阴阳并见:阴阳并见,有时见阳凉、阴热、阴盛阳衰、阴虚阳实等相反的情况。

五、察看脉质脉质是指脉象的整体状态,包括了脉象的强弱、紧张度、节律、速度等。

切脉新技巧

切脉新技巧

人体受六淫、七情、外邪、内患影响,身体状态失去平衡,都会从舌质、舌苔、神色、脉象上表现出来。

1、切头部脉新位置;一般切脉按寸、关、尺定位,本人临床诊脉发现,除此位置外,发现头部病诊脉位置,在寸脉前,大拇指掌骨下小头高起处(大多角骨上)。

此处脉专诊查头疼、头晕、头胀、咽部肿痛等证候。

此处脉出现,主要表现浮、滑、弦、紧、数等;如头晕,指下便有绿豆大小,浮而光滑之感觉,弦紧为头痛。

2、切脉部位是缩小的人体:它是头朝下,脚朝上,面向内,头向大拇指掌骨下弯曲,躺在切脉位置上,和耳穴图相同,是个倒人形,切脉时按其走行,能诊查全身疾病。

3、切高血压脉位置:高血压中医称为肝阳上亢;诊脉在右寸部肺脉上;因肺朝百脉,诊查以浮、弦有力为高血压,脉微、细小无力为低血压,不大不小脉象平和为正常。

根据患者脉象力量大小的程度来分辨血压高低数字,省时省力,要经常练习,靠手功技巧。

4、诊查肿瘤脉:肿瘤中医称为瘕、积、聚;癌为岩,表示坚硬如岩石,固定不移。

诊查此脉时,初起脉小而光滑流利,表示气血凝聚,肿瘤正在逐渐形成,其它部位脉,无变小之感觉;中期肿瘤部位脉弦滑逐渐增大,其它部位相对缩小,而晚期脉,滑紧弦大而有力,如切绞索,有一种坚实有力而大的感觉,而其它部位脉象十分微弱,这是邪盛正虚,气血供养肿瘤,肿瘤转移扩散的象征。

5、诊查孕脉:妇女气血和平,脉象有力,舌质舌苔正常,关部出现光滑流利脉,而身无它证,月事又不来,是为怀孕,怀孕后精血凝聚成胎,一般足月便能查出。

6、诊查男、女脉:男子主气,女子主血,左脉主气,右脉主血;左手脉大为男,右手脉大为女,这是主气和主血的关系。

但切脉时,必须把孕脉和病脉区分开,胎位必须正,在腹中线上,如果孕妇无病、胎位正,切脉就比较准确。

结合查腹验胎法:一般是男子如釜,女子如箕。

就是说:怀男胎时婴儿与其母位置是面对面,臂部凸起,孕妇腹部如锅底一样是圆的。

怀女胎位置相反,面朝上朝外,双腿屈曲向上,孕妇的腹部如簸箕是平的。

教你如何简单快速学脉诊

教你如何简单快速学脉诊

教你如何简单快速学脉诊1、定位左手:【寸】心【关】肝【尺】肾阴心运血肝藏血血之精华入肾阴右手:【寸】肺【关】脾【肾】肾阳肺运气脾生气肾之阳化精为气图片发自简书App2、如何辨气虚或血虚看《王雨三治病法轨》,左三部之心肝肾属血,为阴;右三部肺脾命门属气,为阳。

闲来无事,可给自己切脉,辨下自己的气血如何。

如左手脉比右手脉弱或微,那多是血比气要虚。

或说有阴血亏虚。

3、脉之入门脉诊先学习会区分:大小,快慢,硬软,浮沉,匀乱,10种。

1、脉大小。

主管察气。

脉大气旺,脉小气虚。

2、脉快慢。

主管察精,脉快精虚,脉慢精足。

3、脉硬软。

主管察火,脉硬火多,脉软火少。

4、脉浮沉。

主管表里。

(亦可说阴阳),脉浮是表症,脉沉是里症。

5、脉匀乱。

主管察安危。

脉匀则生命及心脏平安;脉乱则生命及心脏危险。

例如:肝硬化的脉,是快、小、硬、沉,(两关独居中)。

套入脉理,则为精亏,气虚,火多。

病在内脏,两关微浮一些,为气火位于肝胃。

例如:感冒的脉:大,浮,硬,快,套入脉理,为气旺,病表(表即躯体感冒属表症)火多,精亏,4、切脉粗浅实践理论切脉时左手寸脉能摸到代表心脉正常,摸不到说明心血不足,大多都有心悸接不上气的现象。

左手关脉正常为不强不弱太强说明肝气太盛;左手关脉弱的话胃炎是跑不掉的。

左手尺脉太弱,头上不是头晕就头痛或头脑不清醒。

有时分不清就说患者头上有问题。

左手尺脉无者绝经闭经断经轻者经量少。

右手寸脉太弱为肺虚,一般有咳嗽现象,太强也不行。

右手关脉太弱为脾弱,有便溏,腹痛一类的病,右手尺脉弱大多腰痛身上沉困。

右手尺脉无者阳痿性冷淡不孕流产痛经手足冰冷抑郁右手尺脉无者阳痿性冷淡不孕流产痛经手足冰冷抑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切脉:做自己的中医大夫教你快速学把脉
切脉:做自己的中医大夫教你快速学把脉把脉又称为切脉,是中医师用手按病人的
动脉,根据脉象,以了解疾病内在变化的诊断方法。

切脉的原理:现代脉象研究证实,脉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心脏的功能、血管的机能、血液的质和量。

这三方面决定了脉象出现某些形态的改变,即脉动应指的形象,也即脉象。

脉象首先可显示这三方面因素的病变,其次可据其推断其他的病变。

显然,脉象是有其客
观存在因素的。

切脉的时间和要求:切脉的最好时间段是清晨起床后,最能反映脉的真
实情况。

切脉时应注意安静的环境,如患者刚经过剧烈的活动,应先让休息片刻,然后诊脉。

每次诊脉时间,不应少于一分钟。

切脉的位置:切脉时让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手前臂与其心脏近于同一水平,手掌向上,前臂平放,以使血流通顺。

左侧寸、关、尺分别反映心、肝、肾的生理病理状况,右侧反映肺、脾、肾
寸口脉分寸、关、尺三部。

对成人切脉,用三指定位,先用中指按在高呈弓形斜按在
同一水平,以指腹按触脉搏,以按脉。

三指的疏密,应按病人的高矮作适当调整。

小儿寸
口脉部位狭小,不能容纳三指,可用“一指(拇指) 定关法”而不细分三部。

三岁以下的
小儿,可用望指纹代替切脉。

脉象的生理影响因素:
气候温度对脉搏有影响,外界温度升高,脉搏跳动加快。

反之,则减慢。

生理情况差异:老人气血较弱,脉象偏细小,小儿脉搏跳动的速度较成人快。

妇女妊
娠期脉滑。

月经期脉偏弦。

迟脉:脉搏缓慢,呼吸一次期间脉搏跳动2-3次(每分钟脉搏在60次以下) 。

主病:寒证。

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

寒则凝滞,气血运行缓慢,脉迟而有力为实寒证。

阳气虚损,无力运行气血,脉迟而
无力,为虚寒证。

运动员和重体力劳动者,脉象常迟,属生理状态。

数脉:脉搏急促,呼吸一次间跳动5-6次(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 。

特点是较正常
脉搏至数快。

主病:热证。

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外感热病初起,脏腑热盛,邪热鼓动,血行
加速,脉快有力为实热。

阴虚火旺,津血不足,虚热内生,脉快而无力为虚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