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知识梳理范文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小说阅读是高考语文考试中重要的一个部分,而对于小说的理解和分析对于考生来说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本文将整理出高考语文复习中与小说阅读相关的知识点,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小说的定义和特点小说是一种虚构的散文性文学体裁,以叙事为主要手法,通过塑造人物、刻画情节、描写环境,展现现实生活或者想象世界。

小说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1. 真实性:小说虽然是虚构的,但是要通过真实性塑造人物和情节,使读者产生共鸣。

2. 叙事性:小说主要以叙事的方式呈现,要注重情节的铺陈和推进。

3. 线索性:小说需要通过线索的展开,形成完整的故事结构。

4. 视角多元:小说可以通过不同的人物视角来展现故事,增加故事的层次和广度。

5. 语言灵活:小说对语言表达的要求较高,要求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绘人物和环境。

二、小说的分类1. 长篇小说:篇幅较长,情节复杂,具有较强的叙事和描写性。

如《红楼梦》、《水浒传》等。

2. 中篇小说:篇幅介于长篇和短篇之间,情节相对简单,具有鲜明的主题和特点。

如《骆驼祥子》、《茶馆》等。

3. 短篇小说:篇幅较短,情节简洁紧凑,往往通过短暂的叙述展现故事的精华。

如《春蚕》、《草地》等。

4. 通俗小说: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现故事,语言简洁明了,受到大众欢迎。

如金庸的武侠小说系列。

5. 现代主义小说:追求形式和内涵的创新,通常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如《呐喊》、《红与黑》等。

三、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1. 整体阅读法:从整体上把握小说的主题、结构和风格,读懂小说的整体脉络和基本内涵。

2. 人物分析法:通过分析人物的性格、形象和行动,揭示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3. 情节分析法:重点关注小说中的关键情节,分析情节的起承转合和情节的作用,理解小说的发展脉络。

4. 描写分析法:深入分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等,揭示描写的目的和效果,理解小说的情感表达。

四、常见的小说名家及作品1. 中国古代小说:施耐庵的《水浒传》、曹雪芹的《红楼梦》等。

2020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梳理(小说、散文)

2020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梳理(小说、散文)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梳理高考小说阅读常考题型一、人物形象小说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者的观点,反映社会生活。

鉴赏小说,主要是鉴赏人物形象的典型性格。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注意从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细节描写三方而入手。

分析细节描写,首先要注意细节的真实性;其次看是否具有典型意义,看其是否经过精心选择, 巧妙安排。

1.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杂取种种,合成一个S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具有更集中、更普遍的代表性。

2•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方式从内容上来看,有如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

从表达形式上来看,有以下两种:正而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3 •小说的核心任务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所以,要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从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

4.分析人物形象设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可能涉及槪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等。

(一)概括小说人物形象类1.常见考査题型(1)结合小说,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 × 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试分析概括×××这一形象的作用。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苴作用o2.思路导航我们对小说人物的鉴赏主要从三个方而入手。

第一,人物的性格总是通过描写手段表现出来的。

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

2020年高考小说知识点

2020年高考小说知识点

2020年高考小说知识点高考是每年考生们备战的重要考试,对于语文科目来说,小说知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掌握了小说知识点,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2020年高考小说知识点。

一、古代小说在古代小说方面,经典之作《红楼梦》无疑是高考中的重要内容。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一部巨著,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通过学习《红楼梦》,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伦理道德观念、人性、爱情等方面的内容。

另外,明代小说家施耐庵所著的《水浒传》也是考生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之一。

《水浒传》以梁山泊起义为背景,描写了一群农民起义军的英勇事迹,展现了民间英雄的形象。

通过研读《水浒传》,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到明代社会的农民起义、古代社会生活、人性的善恶等方面的内容。

二、现代小说在现代小说方面,我们需要了解到鲁迅先生的作品。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其作品对于理解现代社会和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他的代表作品《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都是高考中常见的选文。

《狂人日记》通过主人公男人从正常到疯癫的心理历程,揭示出当时社会的无理现象和社会问题,进而批判了旧社会的封建制度。

《阿Q正传》则以一个普通底层人物阿Q为主人公,表现了他的软弱和自卑,揭示了社会对于弱者的压迫。

通过学习鲁迅的作品,我们可以深刻理解到现代社会的种种问题,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此外,也不能忽视鲁迅的其他作品,如《热风》、《吶喊》等。

这些作品都对于把握现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和思想内涵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外国小说随着中国对外交流的加深,考生们也需要学习外国小说。

在2020年高考中,常见的外国小说作家有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等。

他们的作品广泛流传,也常常作为高考阅读材料。

狄更斯的代表作品《双城记》和《雾都孤儿》被誉为英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为历史背景,揭露了封建旧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面。

高考小说文本阅读知识点梳理

高考小说文本阅读知识点梳理

高考小说文本阅读知识点梳理一、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人物小说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塑造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

所谓典型的艺术形象,指既具有独特而鲜明的个性,又能反映一定社会的某些本质,具有某种共性的人物形象。

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有: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以及对比烘托,欲扬先抑等等(详细鉴赏方法稍后)情节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也就是人物在一定的时间内的行动过程。

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等部分,有的作品兼有序幕和尾声。

我们要透过情节来剖析人物的性格及小说的主题。

比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逆来顾受、委曲求全的性格和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主题就是随着情节的发展展现出来的。

环境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其行动的特定场所。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

1、自然环境:是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时令、气候、地理风貌等。

自然环境的描写,常常是为制造气氛,衬托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而安排的,往往带有作者的感情色彩。

比如鲁迅《故乡》《药》开头的景物描写。

温习:景物描写的一般的作用(见本资料最后的总结)2、社会环境:即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

如《祝福》中,鲁四老爷那阴冷的书房,对地狱的迷信、对寡妇的鄙视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关系,构成了祥林嫂生活和一步步走向生命尽头的社会环境。

二、小说要素鉴赏:如何鉴赏形象1.从行动、语言、肖像、心理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独特而鲜明的个性。

例如,《守财奴》描写葛朗台想撬梳妆匣的金板与欧也妮展开争夺时手一摆一推的动作,读者会从这一连串的下意识行为中,感受到葛朗台占有金子的疯狂;《祝福》中,祥林嫂重复叙说“狼吃阿毛”的故事,读者会从中感受到祥林嫂失去爱子的悲痛;祥林嫂的眼神变化更让人感受到她生活境况和精神状态的变化。

2.从典型细节的描写中感受人物形象的真实性、生动性。

【2020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知识梳理

【2020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知识梳理

2020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知识梳理【小说备考】(一)情节结构安排模式:(1) 摇摆式。

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使小说读起来引人入胜。

《清兵卫的葫芦》(2) 结构上延迟——(《牲畜林》)“延迟”是层层推进结构中的一种手法,在小说的进程过程中,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进展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

(《西游记》中“九九八十一难”与“三打白骨精”)(3) 欧·亨利式。

结尾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产生戏剧性效果。

(4) 蒙太奇式。

或叫“镜头组合式”。

即运用电影蒙太奇组接法,把几个有内在联系的镜头或场面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有机完整的结构。

(把许多镜头联接起来,实现时空交错和大幅度跳跃的效果,避免了平铺直叙的单调呆板)(5) 独白式。

以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叙述故事,推动情节的发展。

这种形式便于抒发人物内心深处的情感,表达对事物、人物的思考。

(6) 倒叙式。

先写结果,再写起因、经过的一种结构方法。

这种结构既有倒叙的往事的回叙,又有顺叙的线的延伸。

(7) 留白式。

留白式的结构,注重的是叙述的恰到好处,戛然而止,为读者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

(8) 抑扬式。

“扬”是主体,先在“抑”上着笔,突然一转归于“扬”。

或者相反。

用这种方法,造成鲜明对比,形成波澜起伏的情节,更突出主旨。

(9) 误会法,巧合法(10) 双线结构。

①明暗线:显隐结合,摇曳多姿——《马兰花》②双主线: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失街亭》③主次线:主次偕行,相辅相成——《最后一片常青藤叶》明暗双线的好处:一明一暗(一显一隐)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交叉推进,平行展开,相互呼应,彼此映照),形成“悬念”,使故事情节生动(紧凑集中),跌宕有致(引人入胜,曲折紧张);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突出小说……的主题。

(11) 设悬念: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

(12) 埋伏笔,做铺垫: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线索,做好铺垫,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

2020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知识梳理及答题技巧汇总

2020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知识梳理及答题技巧汇总

小说阅读知识梳理及答题技巧汇总一、小说阅读整体指导一、小说文体特征简介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因此人物、情节和环境被称为小说的三要素。

1. 人物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 ,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2. 情节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

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比现实生活中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代表性。

3. 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

自然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作用。

二、巧抓阅读技巧,快速读懂小说小说阅读需要两大能力,一是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二是解题能力。

在高考中可通过以下四步快速读懂小说。

第一步,切分层次,梳理情节1. 梳理情节脉络是阅读小说的突破口,也是基础。

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可以按照这四部分梳理情节。

2. 找出线索,梳理脉络。

如2015 年全国卷I《马兰花》,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马兰花一家为借款而引发的冲突,暗线是麻婶母女的还款过程。

【思路点拨】概括每一自然段的段意切分层次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梳理情节第二步,关注描写,分析人物分析人物形象是读懂小说的关键。

作者通过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等描写以及各种艺术手法,来塑造鲜明而独特的形象。

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要四看: ①人物的身世、地位、经历、教养、气质②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③人物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④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第三步,分析环境,明确作用环境描写主要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1. 社会环境是事件发生和人物活动的社会条件,是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土壤, 影响着人物的思想、性格和人物对客观生活的理解、认识,从而使人物对现实生活采取不同的态度。

2020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整理版)

2020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整理版)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整理版)一、看背景思人物。

小说是最能表现人的艺术,分析人物形象独特、鲜明的个性,需要把人物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典型环境)下去理解,也要结合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素去分析人物。

林森两次看病,而魏力的态度和表现前后却截然不同,前一次原来是“白大褂在市报和电视上见过林森,知道他是市里的主要领导”,后一次则是因为以步行代车终招来“撤职”或“停职审查”的流言所致,由此可看出魏力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个性特征。

而正是魏力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又激怒了林森,使他产生了恨恨不平的心理,于是官权意识被重新唤醒。

二、观描写重细节。

描写是小说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最大特点。

不管是白描还是工笔,都是使小说展现的场面、人物显得栩栩如生的基础。

分析小说的描写,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情、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尤其是细节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小说抓住魏力前后两次不同的表情、动作、语言等方面的细节进行描写,以前恭后倨的强烈对比,突现了人物的性格。

三、读情节理构思。

情节是小说故事推进的过程,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在小说中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等作用。

小说中间写了“林森女儿找工作一事”,这似乎与主要情节“看病”关系不大,但却揭示了当今社会趋炎附势的普遍现象,这样构思就深化了主题,使魏力的前恭后倨变得更为自然,同时也为下文写林森心理的变化作了铺垫。

四、获主旨多思考。

小说的主题不是象贴标签一样明显地张榜在作品的前头,而是蕴藏于作品的所有艺术形象中,它有待于读者去寻找、去挖掘、去发现、去获得。

读者对小说作品主题的理解有一个由潜渐明的过程,还有一个由浅入深、由薄到厚的过程。

2小说阅读具体方法和技巧:1.概念: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

2.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三要素。

3.人物塑造方面:辨析人物描写的方法,除了外貌(肖像、神态、服饰)描写,动作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直接描写外,还要注意其它人或景的烘托。

高考小说阅读知识点总结

高考小说阅读知识点总结

高考小说阅读知识点总结高考小说阅读是中国语文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较高的难度和深度。

在阅读小说时,考生需要了解和掌握一些必要的知识点,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本,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深度。

本文将对高考小说阅读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小说类型的判断在阅读小说时,首先要明确所阅读的小说类型,如现实主义小说、现代主义小说、传统文言小说等。

不同类型的小说,其叙事方式、题材内容和思想表达有所不同,我们需要对其特点和风格进行了解和分析,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本。

二、人物形象的塑造在小说中,人物形象是极为重要的,要注意分析和理解作者对人物的塑造方式。

人物的性格特点、言行举止以及与其他人物的关系,都可以从文中找到线索。

同时,要留意人物形象的变化和发展,探究作者通过人物的塑造来表达出的思想和观点。

三、情节的发展小说的情节是推动故事发展的核心,考生需要注意分析情节的起伏和转折点。

情节的展开有时可以线性进行,有时则可能出现一些插叙、回溯等手法。

要注意把握作者的叙事结构,理解情节发展的逻辑和内在关联。

四、语言表达的特点小说的语言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和感情的重要工具,考生应该关注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

如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意象和描写方式等,都可以从中发现作者独特的写作风格,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并分析其中蕴含的意义。

五、主题和内涵的挖掘小说故事背后往往蕴含着深刻的主题和内涵,考生需要通过阅读和理解文本,准确把握作者的主旨观点。

从小说中可以发现作者对社会、人性、价值观念等问题的思考和反思,要通过细致的分析和思考,揭示出小说的深层意义。

六、与其他文本的联系在阅读小说时,可以注意将其与其他文本进行比较和联系。

这里的其他文本可以是其他小说、传统文学作品、历史事件等,通过对比和联系,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小说的意义和价值。

七、阅读态度和情感体验高考小说阅读并不仅仅是对文本内容的理性分析,也需要具备一定的阅读态度和情感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目标(1)关于小说目标:①认识小说文体特征。

②了解考场阅读要求,提高学生快速阅读、整体把握的能力。

重点:①小说3要素、小说的分类。

②初步把握小说的情节、环境、形象、主题。

难点:掌握快速阅读、整体把握的方法。

(2)关于高考高考文学类文本小说命题,总体上会围绕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要素展开,但从不套路化,非常讲究命题的具体性和文本的针对性,对考生文本阅读要求高。

尤其对文本的速读、整读、细读、深读能力要求更高;对考生的思维素养要求高,要求思考具有严谨性、全面性、清晰性,突出围绕人物形象的设题。

鉴于对文本阅读的高要求,在一轮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改变重做题、轻阅读的习惯,要把复习的重心放在对文本的阅读上。

既要作整体把握阅读训练,如勾画核心句,划分层次,提炼要点,概括主旨,感知形象及特点等;又要作文本局部的精读或深读训练,如局部文字的内部层次,关键词语的含义,以及该文字与上下文的关联等。

复习任务(1)认识小说文体特征①小说是文学的一大类别,是一种与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叙事性文学载体。

②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

(2)小说3要素无论什么样的小说,都必须具备的3个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小说重在写人物,「文学即人学」,中心任务是要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而塑造人物形象,一般离不开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一定的生活环境。

塑造人物形象、设计故事情节、描写典型环境,也就是传统小说的基本艺术特征。

①人物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

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

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典型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具普遍性、更有代表性。

②故事情节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体现中心思想的。

故事来源于生活,但通过整理、提炼和加工,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具普遍性、更有代表性。

③环境小说的环境和人物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在环境描写时,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背景等。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

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具有重要作用。

(3)分类①篇幅:长篇,深刻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中篇,展示人生长河中的一个片段;短篇,截取一个生活片段,以小见大;小小说,也叫微型小说,聚集生活的一个小「镜头」,见微知著。

②题材: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幻小说;推理小说;神魔小说;言情小说;侦探小说;武侠小说等。

③体制:章回体;日记体;书信体;自传体。

④表现手法:现实主义;浪漫主义;革命现实主义。

⑤语言形式:文言文;白话文。

注意:高考选小说文本,主要以长篇节选和小小说为主。

快速阅读,整体把握点拨(1)读懂,才能做题文学作品阅读需要2大能力:①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

②解题能力。

解题并无神秘之处,关键在于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不够,任何解题方法都不能真正起作用。

而要提高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不能单靠多做练习题。

认真阅读、仔细揣摩几篇小说,要用细读的方法,真正把它逐句读懂、读透,做题自然不在话下。

(2)考场阅读要求:快速阅读,整体把握考场阅读,是一种快速的精阅读,与平时的浏览或慢品有区别。

它要求能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把一篇千字文读2遍。

它是考生必须练就的本领,只有平时有意识、刻意地训练快速阅读,才能在考场上方寸不乱,成竹在胸。

快速阅读要善于抓标题、开头、结尾及意蕴深刻处,同时圈点勾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段落和语句。

快速阅读的目的,是在做题前整体把握文章。

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思维,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只有整体把握全文,将文章的骨骼、精髓看得透彻、明白,才能把命题人的命题指向、意图看清楚、明晰,才能快速而准确地答题。

所谓整体阅读,就是能初步把握小说情节,初步认识人物形象,初步概括小说主题。

①初步把握小说情节小说本质上也是一种记叙文,可以按照记叙文阅读,先明确记叙的对象、事件及其前因后果,把握事件「发生—经过—结果」的完整过程;也可以按小说情节的基本结构,「开端—起因—发展—高潮—结局」来把握。

无论用哪种方式,都必须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②初步认识人物形象通过情节发展,及人物语言、行为、心理描写,初步判断人物身份、地位、职业、生活的具体环境。

他有哪些言行和想法?他与其他人有着怎样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初步把握他的性格特点。

③初步概括小说主题小说好读不好懂,这个「不好懂」,主要体现在对小说主题的把握上。

且不说小说主题本身具有多义性、复杂性、模糊性,单就文本本身而言,它不像散文主题,作者可以在文中以直接议论、抒情句的形式表达出来。

在小说中,作者不能直接告诉读者写作意图,至多可以侧面告诉,其主题只能靠读者自己,借助情节、人物等感知出来。

从这个角度来说,概括小说主题的具体方法有:A.从题材内容看主题小说的作者选取怎样的题材来反映怎样的生活,传达怎样的感情,表现怎样的思想,是在小说创作之前就拟定好的。

所以从小说题材着眼,可以把握其主题方向。

具体需「二抓」:Ⅰ.抓标题有的小说的标题,除了表面意思外,还有比喻象征义或双关义,隐含着小说的主题,如「祝福」。

Ⅱ.抓主要事件小说叙述的主要事件把人物、环境、作者的看法等都包括在其中,把握故事的主要事件,也就明确了小说的主题方向。

如「面包」一文中,「偷吃面包」、「多分面包」等事件就表现了主题。

B.从人物塑造看主题在小说中,由于作者浓墨重彩皆泼洒在人物身上,因此,主要人物也就是「主题性人物」。

在故事中,主要人物是主角,他的际遇遭逢、命运归宿,常常联系着社会生活的本质,揭示作品主题。

在性格小说中,主要人物是某种典型性格的代表与化身,这种典型性格及其成长、发展的历史,是作品主题所要展现的内容,如林冲的性格转变,就暗示了主题。

Ⅰ.寻找小说中,主要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要素这些要素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主要人物的性格走向,和人物所处社会生活的本质关联着。

Ⅱ.寻找作者对人物的介绍评价作者对人物的介绍评价,很明显地带有主观情感和倾向性,蕴涵着作品主题的重要信息。

如「第9车厢」中,「负责摘车厢的那些人也是一些正常人」,这一句评价已经蕴涵作品主题。

Ⅲ.辨析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如何,为什么要这样设置人物,这都和要表现的主题有关联。

如「面包」一文中,对2人是夫妻关系的交代,就暗示了「理解、宽容」的主题。

C.从情节发展看主题小说的某些典型情节,常常有揭示主题的作用。

情节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的体现,分析小说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冲突,通过分析典型情节的阶段性意义、所涉及的人物关系、人物的心理状况等,领悟情节的主题内涵。

D.从环境看对主题的暗示环境描写,最终是为表现主题服务,在多数情况下,环境描写可能主要是为展示人物行动和命运,刻画人物性格创造必要条件,提供生动的衬景。

同时,也是以间接的形式表现主题,有时可能带有象征或隐喻性质,可以从中揣摩主题。

具体需要「一分一抓」:Ⅰ.分析环境特点小说中的环境,为小说的人物提供活动背景,怎样的环境生成怎样的性格,怎样的性格决定人物怎样的命运,而小说人物的命运,蕴涵作品主题。

分析环境的特点,可以窥见人物的性格,进而能揭示主题。

如「祝福」中,祥林嫂的命运。

Ⅱ.抓背景介绍小说中的故事发生,离不开它的社会土壤,把故事放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中去理解,才能准确把握作品主题。

抓背景时,要关注文章后的注释和写作时间等。

如「面包」一文,后面的注释中说本文写得是「二战后人们在饥荒处境中的生活」。

E.从文中重要语句挖掘主题小说主题虽然不能像散文那样,靠议论、抒情句直接表现出来,但借助文中重要语句,还是能或多或少地体现出来。

如一些感情强烈的句子、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等。

快速阅读,整体把握训练这部分内容,在上文有所提及,此处,再做强调。

(1)小说中的人物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

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

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典型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具普遍性、更有代表性。

(2)小说的故事情节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体现中心思想的。

故事来源于生活,但通过整理、提炼和加工,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具普遍性、更有代表性。

(3)小说的环境小说的环境和人物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在环境描写时,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背景等。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

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具有重要作用。

考场上如何快速读懂小说考场阅读与复习课、练习课阅读一样,是一种快速的精阅读,要求学生能够在10分钟以内,把一篇千字左右的小说读2-3遍,如果平时缺乏快速阅读和整体阅读训练,很难读懂、读透一篇小说。

快速阅读的目标,是在答题前整体把握文本,对小说的内容、结构和突出的表达技巧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

小说阅读需要2大能力:①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

②解题能力。

解题其实并无神秘之处,关键在于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不够,任何解题方法都不能真正起作用。

而认知、理解能力在高考中,直接体现的就是快速读懂小说。

如何快速读懂小说呢?需要掌握「5步阅读法」。

小说具有艺术作品间接、隐晦、曲折地反映生活的共性,考场上要快速、准确获取小说文本信息,必须有「入」和「出」的过程,完成这个过程最直接、最有效、最有力的方式就是抓文体特征。

分5步进行:①划分层次,理清情节相对于把握小说的典型人物、作品主题这些内在的、隐含的要素,情节是外显的。

因此,理清作品的脉络层次,由外而内,是从易到难阅读小说的突破口。

小说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4部分。

先概括自然段段意,将概括的内容,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切分。

这样,小说的构架就出来了,为下一步阅读作好铺垫。

②依据情节,把握形象、意义塑造人物,是在小说叙述和环境描写中来完成的。

把握人物形象,要依据小说情节(小说中发生的一件件事)来概括分析。

③分析环境,明确作用在作品中,环境对表现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有着特殊意义。

分析环境,就是要理解环境描写与塑造人物的关系,与表现主题的关系,明确它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④提炼整合,概括主题把握小说的主题,是读懂小说的主要标志。

但小说的主题表达不像论述类文本那样直白,也不似散文用抒情议论表达,它往往通过象征、暗示、比拟等手法,让读者借助情节、环境等感悟出来。

这就是阅读小说「入」和「出」的过程,是「悟」的过程,要下综合归纳的功夫,除要联系小说3要素看主题外,还可联系小说的标题、题材、有意蕴的段落和语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综合,才能准确概括小说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