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分析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药物分析背诵知识点总结

药物分析背诵知识点总结

药物分析背诵知识点总结一、药物分析的概念和作用1.药物分析的概念药物分析是指对药物成分及其含量、结构、性质和质量进行检验、分析以及质量控制的过程。

它主要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方面,旨在保证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提供有效的依据和支持。

2.药物分析的作用(1)保障药品的质量,确保药品的疗效和安全性;(2)科学研究与技术指导,为新药的研发提供技术支持;(3)药物质量控制,保证药品的生产质量达标,提升企业的竞争力;(4)药品监管,对市场上的药品进行检验、监测和管理,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

二、药品分析的方法1.药品的定性分析方法药品的定性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性分析方法、化学性分析方法、光谱分析方法和痕量元素分析方法等。

(1)物理性分析方法:包括折光测定法、比色法、荧光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通过分析药品的物理特性来鉴定其成分。

(2)化学性分析方法:包括酸碱中和滴定法、沉淀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等,通过对药品成分进行化学反应,判断其性质和结构。

(3)光谱分析方法:包括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质谱分析等,通过分析药品在特定波长下的吸收、发射等光学特性,来鉴定其成分和结构。

(4)痕量元素分析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等,通过检测药品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和种类,来判断其来源和质量。

2.药品的定量分析方法药品的定量分析方法主要包括重量分析法、容量分析法、光度测定法、色度测定等。

(1)重量分析法:包括称量法、滴定法、络合滴定法等,通过对药品中特定成分的重量进行测定,来确定其质量和含量。

(2)容量分析法:包括滴定法、废液滴定法、络合滴定法等,通过对药品和试剂之间的滴定反应进行测定,来确定药品中特定成分的含量。

(3)光度测定法:包括分光光度计法、荧光光度法、发光光度法等,通过测试药品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发光度等光学特性,来定量分析其成分和含量。

三、药物分析的质量控制1.质量控制的概念药物分析的质量控制是指对药品的原材料、生产过程和成品进行严格的监控和检验,确保药品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法规。

药物分析工中级工考核复习提纲

药物分析工中级工考核复习提纲

药物分析工中级工考核复习提纲一、药物分析基础知识1.药物分析的概念、种类和方法,对常用药物分析方法的原理和特点进行掌握。

2.药物分析中常见的试剂和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操作。

3.药物分析中的数据分析和结果处理方法。

二、药物分析实验技术1.药物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方法。

2.药物分析实验的操作规范和实验安全措施。

3.药物分析实验中的定量分析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

4.药物分析实验中的色谱分析、光谱分析和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

三、药物质量管理与评价1.药物质量标准及其评价体系的了解。

2.药物质量控制的常用方法和标准。

3.药物质量评价和质量管理的相关知识。

四、药品安全管理1.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处理。

2.药品安全监测与评价的方法和技术。

3.药品的贮存、运输和配送管理。

五、药物分析工作实践能力1.能够独立完成常见药物样品的分析和检验。

2.具备识别和处理药物分析中的常见问题和困难的能力。

3.能够根据工作需要进行药物分析实验的方案设计和实验报告撰写。

六、职业素质及相关知识1.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道德素养。

2.了解药物法规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3.具备良好的沟通与协作能力,能够与团队成员和其他科室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复习建议:1.对药物分析基础知识进行全面复习,包括常用药物分析方法和试剂仪器的使用方法。

2.加强药物分析实验技术的训练,熟悉实验操作规范和安全措施。

3.关注药物质量管理和药品安全管理的最新要求和方法,进行深入了解和学习。

4.多参加药物分析实验和相关实践工作,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注重职业素质和相关知识的学习,包括药物法规、职业道德和沟通协作能力的培养。

以上是药物分析工中级工考核复习提纲,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祝你考试顺利!。

药物分析期末重点

药物分析期末重点

药物分析期末重点
药物分析是指对药物及其相关杂质进行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方法的检测、鉴定和定量分析,以确定药物的质量。

在药物研发、生产、质量控制和药品监管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以下是药物分析期末的重点内容。

1. 药物的标准化
药物的标准化是指以国家或行业的标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规范和程序,通过特定的方法对药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生物学检验以及质量评估,确定药物的质量标准。

2. 药物分析方法
药物分析方法包括物理学分析方法、化学分析方法和生物学分析方法。

常用的物理学分析方法有显微镜、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等;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有色谱、电泳、光谱等;常用的生物学分析方法有酶联免疫法、放射免疫法、免疫荧光法等。

3. 药物杂质的分析
药物中的杂质包括有机杂质、无机杂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等。

对药物中的有机杂质进行分析,一般采用色谱方法,如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对药物中的无机杂质进行分析,一般采用原子吸收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等方法。

4. 药物稳定性研究
药物的稳定性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药物分子结构和活性变化的性质。

在药物研发和生产过程中,药品的稳定性研究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可以通过区分药品主要剂型、评价药品贮存条件以及保证药品有效性来保证药品质量。

稳定性研究方法包括光稳定性、热稳定性、氧化稳定性等,并且药物稳定性与pH值、温度、光照等因素紧密相关。

5. 药物质量评价
药物质量评价是指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方法,对药品进行必要的测试和评估,以确定药品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和有无安全问题。

常见的药物质量评价指标包括外观性状、方法学评价、理化参数评价、微生物评价、毒理学评价等。

药物分析重点总结(通用6篇)

药物分析重点总结(通用6篇)

药物分析重点总结第1篇P440溶出度:系指活性药物成分从片剂(或胶囊剂等普通制剂)中的规定条件下溶出的速率和程度。

在缓释制剂、控释制剂及肠溶制剂等中也称为释放度第三节注射剂分析1 溶液型注射液应澄清 2乳状液型注射液(不得用于椎管内注射)不得有相分离现象静脉用乳状液型注射液中,90%的乳滴粒径应小于1um,且不得有粒径大于5um的乳滴。

3除另有规定外,混悬剂注射液(不得用于静脉注射或椎管内注射)中,原料药物的粒径应小于15um,粒径为15~20um者不应超过10%;若有可见沉淀,振摇时应容易分散均匀。

药物分析重点总结第2篇一般鉴别实验:是依据某一类药物的化学结构或理化性质的特征,通过化学反应来鉴别药物的真伪。

(只能证实是某一类药物,而不能证实是哪一种药物)1有机氟化物的鉴别经氧瓶燃烧法破坏,被碱性溶液吸收成无机氟化物,与茜素氟蓝、硝酸亚铈在溶液中形成蓝紫色络合物。

2有机酸盐水杨酸盐与三氯化铁生成配位化合物,中性红色,弱酸紫色。

加稀盐酸,析出白色水杨酸沉淀;分离,沉淀在醋酸铵试液中溶解。

酒石酸盐加氨制硝酸银试液数滴,水浴加热,试管内壁成银镜。

3芳伯氨基反应加稀盐酸煮沸,加等体积的亚硝酸钠和脲溶液数滴,振摇1分钟,滴加碱性B-萘酚试液数滴,生成由粉色到猩红色沉淀。

4托烷生物碱类发烟硝酸5滴,水浴蒸干,得黄色残渣,放冷,加乙醇2-3滴湿润,加固体氢氧化钾一粒,显深紫色。

5无机金属盐焰色反应钠盐鲜黄色钾盐紫色钙离子砖红色钡离子黄绿色绿色玻璃中透视蓝色铵盐加过量的氢氧化钠试液后,加热,即分解,发生氨臭;遇到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并能使硝酸亚汞试液润湿的滤纸显黑色。

6无机酸根氯化物法一:用稀硝酸酸化后,滴加硝酸银,生成白色凝乳状沉淀;分离,沉淀加氨试液溶解,再加稀硝酸酸化后,沉淀再次生成。

法二:加与供试品等量的二氧化锰,混匀,加硫酸润湿,缓慢加热,即产生氯气,能使润湿的碘化钾试纸变蓝。

硫酸盐法一:加氯化钡试液,产生白色沉淀;分离,沉淀在硝酸或盐酸中均不溶解。

药物分析知识点归纳总结

药物分析知识点归纳总结

药物分析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药物分析的定义药物分析是指对药物及其相关制剂的成分、质量、结构等进行分析的过程,以确定其品质、纯度、活性、安全性和稳定性,从而保证药物的质量和有效性。

二、药物分析的目的1.确定药物的成分2.检测药品的质量与纯度3.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活性4.监控药品的稳定性和保存条件三、药物分析的常用方法1.色谱分析色谱分析是指利用色谱技术对物质进行分离、检测和定量的方法。

常见的色谱分析包括气相色谱(GC)和液相色谱(HPLC)。

2.质谱分析质谱分析是利用质谱仪对物质的分子结构、质量及化学性质进行研究和分析的方法。

常见的质谱分析包括质子化电离质谱(EI-MS)和化学离子化质谱(CI-MS)。

3.光谱分析光谱分析是利用分子对电磁波的吸收、发射和散射来获取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信息的方法。

常见的光谱分析包括紫外-visible吸收光谱(UV-Vis)、红外光谱(IR)和核磁共振光谱(NMR)。

4.生物学分析生物学分析是利用生物学方法对药物的活性、毒性、代谢及药效进行研究和分析的方法。

常见的生物学分析包括生物胶束色谱法和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

四、药物分析的常见样品1.原料药2.成品药3.中间体4.生物样品5.环境样品五、药物分析的质量控制1.规范化药物分析需要遵循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分析方法和程序。

2.精密度和准确度药物分析结果必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3.灵敏度药物分析方法需要具有良好的灵敏度,以满足对药物成分和质量的精准检测要求。

4.特异性药物分析方法需要对目标成分有良好的选择性,避免对其他成分的干扰。

5.线性范围药物分析方法需要覆盖目标成分浓度的线性范围,以满足不同浓度下的分析要求。

六、药物分析的应用领域1.药物研发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对新药物的结构、质量、活性和安全性进行分析,以确定其适用性和有效性。

2.药物生产在药物生产过程中,对原料药和成品药进行质量控制和检验,以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药物分析分重点

药物分析分重点

药物分析分重点药物分析是指对药物化学成分、理化性质、药效、毒副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药物分析的过程中,需要关注一些重点内容,本文将介绍药物分析的重点内容。

一、药物化学分析药物化学分析是指对药物分子结构、分子式、分子量、分子键类型等方面进行分析的一种化学分析方法。

其主要工作包括:1.确定药物的分子式和分子量;2.研究药物的分子结构,确定其化学式、分子式和各元素的含量;3.确定药物中各元素和它们的化合价,并推导出药物的功能。

在药物化学分析过程中,需要使用一些特殊的仪器和试剂,例如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法、核磁共振、紫外-可见光谱等。

这些技术的运用将使药物化学分析更加准确和可靠。

二、药物理化分析药物理化分析是指对药物性质、药效、毒副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的一种化学分析方法。

其主要工作包括:1.确定药物的物化性质,包括药物的颜色、形态、溶解度、促进剂、表面活性剂等;2.研究药物的机理,以了解药物的药效和毒副作用;3.评估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在药物理化分析过程中,需要使用一些特殊的试剂和仪器,例如电化学分析、红外光谱、热分析、分子筛等。

这些技术的运用将使药物理化分析更加准确和可靠。

三、药物分析的注意事项药物分析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样品准备:样品的准备应该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样品处理:样品处理应该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以消除干扰因素,确保试验结果准确;3.选择合适的仪器和试剂:应当根据样品的性质和分析目的选择合适的仪器和试剂,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4.标准样品的使用:在药物分析过程中,应当使用已经鉴定的标准样品进行分析,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5.结果的分析和处理:药物分析过程中得到的数据应当及时进行分析和处理,以得出正确的。

以上几点都是药物分析的重点,也是保证药物分析结果准确和可靠的关键因素。

只有在实验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选择合适的试剂和仪器,才能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药物分析期末重点总结

药物分析期末重点总结

药物分析期末重点总结一、药物分析的基本原理:药物分析是指通过化学分析方法对药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其基本原理包括:样品的制备、分析方法的选择、仪器的选择和结果的判定。

1.1 样品的制备:药物样品的制备一般包括物理分离、去除干扰物和样品的转化。

物理分离包括固体药物的研磨和溶液样品的稀释;去除干扰物包括去除杂质和干扰物质;样品的转化包括将样品转化为适合分析的形式。

1.2 分析方法的选择:药物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类型。

定性分析是确定药物种类和化学组成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纸层析法、薄层析法、气相色谱法等。

定量分析是测定药物含量和浓度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酸碱滴定法、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1.3 仪器的选择:不同的分析方法需要选择不同的仪器,例如纸层析法可选择简单的层析仪,而高效液相色谱法需要高性能的液相色谱仪。

仪器的选择应根据分析方法的要求和实验室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1.4 结果的判定:药物分析结果的判定常用的方法有补偿法、对照法和比对法。

补偿法是将待测样品与标准样品进行比较,根据差异判断样品的组成或浓度;对照法是将待测样品与已知纯品进行比较,根据相似性判断样品的纯度;比对法是将待测样品与已有的数据进行比较,根据相似性判断样品的成分。

二、常用的药物分析方法:2.1 酸碱滴定法:酸碱滴定法是一种根据化学反应的滴定过程来测定药物中酸、碱度的方法。

该方法常用于测定药物中的含量和浓度。

2.2 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是测定物质溶液中光强的方法。

药物分析中常用的分光光度法包括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

2.3 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基于样品中溶质的挥发性和溶解度的差异来分离和测定样品中成分的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挥发性物质和易挥发性物质的分析。

2.4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基于溶液中物质分离的方法。

该方法常用于测定药物中的非极性和极性物质的含量和浓度。

2.5 红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是一种基于样品对红外辐射的吸收和散射的方法。

药物分析考点总结

药物分析考点总结

药物分析考点总结药物分析是药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其主要内容是对已知药物进行分析和表征,并确定其质量控制参数。

药物分析考点主要包括物质鉴定、含量测定、有关物质的检测和标定等方面。

下面总结一下药物分析的主要考点:一、物质鉴定1.熔点测定:通过测定物质的熔点来鉴定物质的纯度和相同性。

2.紫外可见光谱:通过测定物质的紫外可见光吸收谱来鉴定物质的结构和纯度。

3.红外光谱:通过测定物质的红外光谱来鉴定物质的结构和纯度。

4.核磁共振谱:通过测定物质的核磁共振谱来鉴定物质的结构和纯度。

5.质谱:通过测定物质的质谱来鉴定物质的结构和纯度。

6.元素分析:通过测定物质中元素的含量来鉴定物质的纯度。

二、含量测定1.酸碱滴定法:通过酸碱滴定的方法来测定物质中的酸碱成分的含量。

2.飞行时间质谱法:通过质谱分析物质的飞行时间来测定物质的含量。

3.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来测定物质的含量。

4.红外光谱法:通过红外光谱法来测定物质中特定官能团的含量。

5.紫外可见光谱法: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法来测定物质的含量。

6.气相色谱法:通过气相色谱法来测定物质的含量。

三、有关物质的检测和标定1.色谱分析:包括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超高效液相色谱等方面的知识。

2.质谱分析:包括质谱仪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

3.分光光度法:包括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的原理和应用。

4.核磁共振法(NMR):包括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的原理和应用。

5.热分析法:包括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分析法(TGA)等方面的知识。

6.原子吸收光谱法:包括火焰原子吸收光谱、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等方面的知识。

综上所述,药物分析考点主要包括物质鉴定、含量测定、有关物质的检测和标定等方面。

学生在备考过程中,应该掌握各种分析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方法,熟悉不同仪器的操作步骤和数据处理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还需要注意学习药物分析中的常见错误和难点,提高解题能力和分析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绪论1、中国药典的内容:凡例 解释和适用《中国药典》正确进行质量检定的基本原则,并把与正文品种、附录及质量检定的共性问题加以规定,避免在全书中重复说明。

⏹ 正文 所收载的每种原料药和制剂的质量标准。

主要包括药品名称、分子结构式、分 子式、分子量、含量限度、形状、鉴别、含量测定等等多方面内容⏹ 附录 制剂通则,生物制品通则,光学、色谱学检查方法,一般杂质检查方法,特属杂质检查方法,试药、各种试剂的配制等等。

⏹ 索引 一部:中文索引、拉丁文索引 二部:中文索引、英文索引2、中国药典(2010年版) 最新组成:一部:药材及饮片 植物油酯和提取物 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二部: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等 三部:生物制品3、生物药物的质量的科学管理⏹ 研制: 《良好药物实验研究规范》GLP 《良好药品临床试验规范》GCP⏹ 生产: 《良好药品生产规范》GMP⏹ 供应: 《良好药品供应规范》GSP4、生物药物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取样、鉴别、检查、含量(生物效价)测定、书写检查报告第二章 生物药物的杂质检查(20分)1、生物药物的杂质及其来源:杂质 是指药物中存在的无治疗作用或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和疗效,甚至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

杂质的来源:①生产过程中引入 ②贮存过程中药物理化性质的变化而产生2、生物药物杂质限量计算 如果供试品(S )中所含杂质的量是通过容量法测定的,杂质限量在数值上应是标准溶液的体积(V )与其浓度(C )的乘积。

L 杂质限量 S 供试品量 C 标准溶液的浓度 V 标准溶液的体积例1.对乙酰基酚中的氯化物的检查:已知:S = 2.0g ×25/100;C = 10μg/ml ;V =5.0ml 求: L = ?解:L = C ×V/S ×100% = 10×5.0/2.0×10-6×25/100×100% = 0.01%例2.葡萄糖中砷盐的检查已知葡萄糖中砷的限量为0.0004%,测定时量取浓度为1μg/ml 的标准溶液2.0ml 。

求: 应取葡萄糖样品的量。

解:S = C ×V/L= 1×10-6×2.0/4×10-6 = 0.5( g )3、杂质检查原理中吸附或分配性质的差异:薄层色谱法检查杂质的方法 ①杂志质对照法 ②高浓度对比法 ③灵敏法4、一般杂质检查一、氯化物的检查1.原理:是利用氯化物在硝酸酸性溶液中与硝酸银试液作用,生成氯化银的白色浑浊液,与一定量标准氯化钠溶液在相同条件下生成的氯化银混浊液比较,以判断供试品中氯化物是否超过限量。

100%供试品量允许杂质存在的最大量杂质限量⨯=%100⨯⨯=S C V L ↓→++Agcl cl Ag _3、注意事项及讨论 加入硝酸的目的?供试品溶液不澄清?供试品溶液有颜色?检查碘化物(或碘)中的氯化物应如何操作?1)供试品液混浊:可用含硝酸的蒸馏水洗净滤纸中氯化物后过滤来消除混浊对氯化物检查的干扰。

二、硫酸盐检查法1.原理 是利用SO42-在盐酸酸性溶液中与氯化钡试液作用,生成硫酸钡的白色浑浊液,与一定量标准硫酸钾溶液 在相同条件下生成的硫酸钡浑浊液比较,以判断供试 品中硫酸盐是否超过限量。

2.条件: [SO42-] 0.1mg ~0.5mg/50ml, 即相当于标准 硫酸钾溶液1~5ml 。

酸 度 稀盐酸2ml/50ml 。

3.干扰的排除 供试品有色:可采用内消色法。

三、铁盐检查法硫氰酸盐法 1.原理{Fe(SCN)6]3- 红色 2.条件:[Fe3+] 即相当于标准铁溶液1~5ml 。

酸 度 稀盐酸4ml/50ml 。

3.注意事项及讨论(1)标准铁溶液的配制:用硫酸铁铵配制,加入硫酸(?)(2)盐酸的作用:防止Fe3+水解,避免弱酸盐如醋酸盐、磷酸盐、砷酸盐等的干扰。

(3) 当有Fe2+存在时,加氧化剂过硫酸铵氧化Fe2+成Fe3+。

(4)当供试液管与对照溶液管色调不一致,或所呈硫氰酸铁的 颜色较浅不便比较时,可分别移入分液漏斗中,加正丁醇或异戊醇提取,分别取提取液比色。

2. 操作方法 供试品 + AgNO 3 放置10min 供试品 + AgNO 3 +水 供试品 +水+HNO 3 +AgNO 3 NaCl 水+HNO 3 +AgNO 3 2 )供试品有色: 可采用内消色法,按中国药典附录规定的方法处理。

(5)硫氰酸根离子与Ag+,Cu2+,Co2+ 等离子生成有色沉淀,干扰测定。

(6)Fe3+能与很多阴离子如硫酸根、磷酸根、酒石酸根等形成无色的配位化合物而使硫氰酸铁的红色消退,使测定结果偏低。

可采用提高酸度后用正丁醇提取比色法降低干扰。

四、砷盐检查法1. 原理As3+ + 3Zn + 3H+ 3Zn2+ +AsH3↑AsO33- + 3Zn + 9H+ 3Zn2+ + 3H2O + AsH3↑AsO43- + 4Zn + 11H+ 4Zn2+ + 4H2O + AsH3↑AsH3 + 3HgBr2 3HBr + As(HgBr)3 (棕色)2As(HgBr)3 + AsH3 3 AsH(HgBr)2 (黄色)As(HgBr)3 + AsH3 3HBr + As2Hg3 (棕黑色)5、特殊杂质的检查方法①异常毒性检查②热源检查③升压物质检查法④降压物质检查法⑤致敏物质检查法练习与思考[A型题]1.中国药典规定,在砷盐检查时,取标准砷溶液2.0ml(1ml相当于1μg的砷)制备标准砷斑。

现依法检查氯化钠中含砷量,规定其限度为0.00004%,则应取供试品的质量是 DA.0.5gB.0.50gC.5gD.5.0gE.2.0g2.重金属检查中,加入硫代乙酰胺时溶液控制最佳的pH值是BA. 1.5B. 3.5 C.7.5 D. 9.53.含锑药物的砷盐检查方法为CA.古蔡法B.碘量法C.白田道夫法D.Ag-DDCE.契列夫法4、药物中硫酸盐检查时,所用的标准对照液是DA. 标准氯化钡B. 标准醋酸铅溶液C. 标准硝酸银溶液D. 标准硫酸钾溶液E. 以上都不对5、中国药典古蔡氏法检查砷盐中,应用醋酸铅棉花的作用CA.吸收锑化氢B.吸收砷化氢C.吸收硫化氢D.吸收二氧化碳6.药物中杂质的限量是指 EA.杂质是否存在B.杂质的合适含量C.杂质的最低量D.杂质检查量E.杂质的最大允许量7.中国药典中收载的砷盐检查方法为 DA.摩尔法B.碘量法C.白田道夫法D.Ag-DDCE.契列夫法8、微孔滤膜法是用来检查 CA. 氯化物B. 砷盐C. 重金属D. 硫化物E. 氰化物9、若要进行高锰酸钾中氯化物的检查,最佳方法是 DA. 加入一定量氯仿提取后测定B. 氧瓶燃烧C. 倍量法D. 加入一定量乙醇E. 以上都不对10、Ag—DDC法检查砷盐的原理为:砷化氢与Ag—DDC吡啶作用,生成的物质是(E)A. 砷斑B. 锑斑C. 胶态砷D. 三氧化二砷E. 胶态银[B型题]A.稀HNO3B.硫代乙酰胺试液C. BaCl2试液D. Ag-DDC试液E. NH4SCN试液1. 铁盐检查E2. 硫酸盐检查 C3. 氯化物检查 A4. 砷盐检查 DA.AgNO3试液B.硫代乙酰胺试液C. BaCl2试液D. KI-SnCl2试液E. NH4SCN试液5. 重金属检查 B6. 硫酸盐检查 C7. 氯化物检查 A8. 砷盐检查 D[X型题]1.一般杂质检查包括ABCDEA。

氯化物检查 B. 硫酸盐检查 C. 重金属检查 D. 砷盐检查 E. 铁盐检查2. 中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硫氰酸铵法检查铁盐时,加入过硫酸按的目的是ABA. 使药物中铁盐都转变为Fe3+B. 防止光线使硫氰酸铁还原或分解褪色C. 使产生的红色产物颜色更深D.防止干扰E.便于观察、比较3.干燥失重检查法有:ABCA.常压恒温干燥法B. 干燥剂干燥法C. 减压干燥法D. 摩尔法E. 白田道夫法4. 下列哪些条件为药物中氯化物检查的必要条件ABCA. 所用比色管需配套B. 稀硝酸酸性下(10ml/50ml)C. 避光放置5分钟D. 用硝酸银标准溶液做对照E. 在白色背景下观察5. 中国药典(2005年版)收载的古蔡法检查砷盐的基本原理是BEA. 与锌、酸作用生成H2S气体B. 与锌、酸作用生成AsH3气体C. 产生的气体遇氯化汞试纸产生砷斑D. 比较供试品砷斑与标准品砷斑的面积大小E. 比较供试品砷斑与标准品砷斑的颜色强度6. 葡萄糖中砷盐的检查,需要的试剂应有BCDEA.Pb2+标准液B.SnCl2试液C.KI试液D.Zn E.醋酸铅棉花7. 古蔡氏法检查砷盐时,加入碘化钾和酸性氯化亚锡的作用为ABCDEA.将As5+还原为As3+ B.有利于AsH3生成反应C.抑制SbH3的生成D.形成Zn-Sn齐以均匀而连续地发生氢气E.催化加速生成AsH3第三章、生物药物的微生物检查1、菌落计数:菌落报告规则①选择平均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②若2个稀释级的菌落均在30-300之间,则应计算二者比值,若比值小于2,报告其平均值,若大于2,则应报告其中较小的数值。

③若所有稀释级平均菌落数均大于300,则应按最高稀释级的平均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

④若所有稀释级平均菌落数均不在30-300之间,则应以最接近30或300的平均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

⑤若所有稀释级平均菌落数均小于300,则应按最低稀释级的平均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

⑥若所有的稀释级均没有菌落生长,则报告均数小于10个/g2、大肠杆菌的IMVC试验②靛基质试验(I)液面呈玫瑰红色为阳性反应,呈试剂本色为阴性反应。

③甲基红试验(M)呈鲜红色或橘红色为阳性反应。

呈黄色为阴性反应。

④乙酰甲基甲醇生成试验(VP试验) 培养液应在加入试剂后的4 h内呈红色为阳性反应,无红色为阴性反应。

⑤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C)培养基由绿色变为蓝色为阳性反应,斜面无菌生长培养基仍呈绿色为阴性反应。

第四章、酶免疫测定法1、酶免疫测定法的分类酶免疫测定法根据抗原抗体反应后是否需要需要分离结合和游离的酶标物可分为:⑴均相法不需要分离⑵非均相法需要分离固相酶免疫测定(ELISA)液相酶免疫测定2、酶免疫测定法的类型及操作步骤⑴双抗体夹心法酶标抗体⑶间接法⑷竞争法3、酶联方法使酶与抗原或抗体相结合的方法戊二醛法过碘酸钠法二异氰酸甲苯法苯二马来酰亚胺法第六章、电泳技术1、电泳的定义:带电粒子或离子在电场作用下的定向移动,依据带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迁移行为不同进行分离的技术2、电泳的基本原理:在某一pH条件下,蛋白质分子所带的正电荷数恰好等于所带负电荷数,即净电荷等于零。

此时蛋白质质点在电场中不移动,溶液的这一pH植,称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