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防治指南

合集下载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血脂异常的检出与 心血管病整体危险评估




检出: 建议20岁以上的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1次空腹血脂, 对于缺血性心血管病及其高危人群,则应每3~6个月测定1 次血脂。 对于因缺血性心血管病住院治疗的患者应在入院时或24h内 检测血脂。 血脂检查的重点对象:(1)己有冠心病、脑血管病或周围动脉 粥样硬化病者。(2)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者。(3) 有冠心病或动脉粥样硬化病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亲属中有 早发冠心病或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者。(4)有皮肤黄色瘤 者。(5)有家族性高脂血症者。 建议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应每年均进行血脂检查。

血脂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1.总胆固醇(TC):TC是指血液申各脂蛋白所含胆 固醇之总和。影响TC水平的主要因素有:
(1)年龄与性别: TC水平常随年龄而上升,但到70岁后不再上升甚或有 所下降,中青年期女性低于男性,女性绝经后TC水平较同年龄男性高。 (2)饮食习惯:长期高胆固醇、高饱和脂肪酸摄入可造成TC升高。 (3)遗传因素:与脂蛋白代谢相关酶或受体基因发生突变,是引起TC显 著升高的主要原因。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高血糖、高血 脂、高血压、吸烟……均影响血管内皮功能
HDL被视为是人体内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
脂蛋白。 因为HDL可将泡沫细胞中的胆固醇带出来, 转运给肝脏进行分解代谢。也有研究提示, HDL还可能通过
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LDL代谢相对较简单,且胆固醇占LDL重量的50%左右,故 目前认为,LDL-C浓度基本能反映血液LDL总量。LDL-C增 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脂质危险因素。一般 情况下,LDL-C与TC相平行,但TC水平也受HDL-C水平的 影响,故最好采用LDL-C取代TC作为对冠心病及其他动脉 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危险性评估。上述影响TC的因素均可同 样影响LDL-C水平。

预防高血脂症

预防高血脂症

预防高血脂症
一、概述
所谓高脂血症,是指人在早晨空腹时,血液中的胆固醇或甘油三脂的浓度超过了正常人的标准而言。

高血脂症也可分别称为高胆固醇血症或高甘油三脂血症。

注意饮食的选择,对预防高脂血症还有帮助,以下介绍有助于预防高脂血症的饮食
二、步骤/方法:
1、限制总热量:凡是体重超过正常人者,都应限制膳食中的总热量。

从事一般工作的成年人,每日不超过一千五百千卡,重体力劳动者可适当增加,但不应禁荤腥饮食
2、少食多餐,定时进餐。

就餐的时间对血脂的影响较大,若晚餐进餐时间过晚,食物过于肥腻难消化,会助于胆固醇在动脉壁沉着,导致动脉硬化的发生。

因此,晚餐除吃得清淡点,还应注意午晚餐时间间隔不宜太长。

3、多吃蔬菜水果。

水果蔬菜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可以降低胆固醇,减轻或防止动脉硬化。

蔬菜中的纤维素含量高,可以是体内胆酸增高,胆固醇含量降低,洋葱和大蒜有降低血脂,防治动脉粥状硬化和预防高血压的作用。

三、注意事项:
不宜吃的太咸、太甜。

低盐饮食对预防肥胖病、心血管病很有好处。

少吃蔗糖之类的甜食,也可预防高脂血症发生。

多样饮食,不要
挑食,为了使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不致缺乏,日常饮食中应防止偏食的坏习惯。

牛奶中的钙的含量比较多,能减少胆固醇的吸收,茶叶、玉米油。

木耳、芹菜等都有一定的降脂防病作用。

高脂血症防治指南

高脂血症防治指南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高脂血症防治指南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高脂血症的分类一、从临床上,可以简单地分为以下四类:1.高胆固醇血症:血清TC 水平增高。

2.混合型高脂血症:血清TC与TG水平均增高。

3.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TG水平增高。

4.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血清HDL- C水平减低。

二、按病因高脂血症可分为:1.原发性高脂血症。

2.继发性高脂血症:常见的病因为: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低下、肾病综合征。

高脂血症的预防预防措施以饮食控制为主,也包括其他非药物性生活方式调节措施。

方法主要依靠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广泛和反复的健康教育,并与整个心血管病和其他慢性病防治的卫生宣教相结合。

目的是使人群中血脂保持在较低水平或降低,以普遍提高健康水平。

高脂血症治疗步骤1.血脂异常对象的检出。

2.判断血脂水平及类型。

3.根据临床上是否已有冠心病或其他部位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及有无危险因素,结合血脂水平,全面评价。

决定治疗措施及血脂的目标水平。

4.分清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脂血症,属后者则诊治其原发病。

5.决定饮食治疗和生活方式调节的方法并给予指导。

6.决定是否需要药物治疗及药物选择。

7.防治进程的监测。

高脂血症治疗原则1.高脂血症治疗用于冠心病的预防时,若对象为临床上未发现冠心病或其他部位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者,属于一级预防,对象为已发生冠心病或其他部位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者属于二级预防。

2.区别一级与二级预防并根据一级预防对象有无其他危险因素及血脂水平分层防治。

3.以饮食治疗为基础,根据病情、危险因素、血脂水平决定是否或何时开始药物治疗。

高脂血症的防治措施一、可分为非药物和药物措施1.非药物治疗措施:包括饮食和其他生活方式的调节,用于预防血脂过高,也是高脂血症治疗的基础。

2023成人高脂血症食养指南全文

2023成人高脂血症食养指南全文

2023成人高脂血症食养指南(全文)一、前言血脂是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类脂(如磷脂)等物质的总称,与临床密切相关的血脂主要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近30年来,我国高脂血症患病率明显增加。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3年)》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脂血症总体患病率高达35.6%,造成严重的疾病负担。

高脂血症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患高脂血症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高脂血症危险因素多与不合理膳食相关,如过量的饱和脂肪酸或反式脂肪酸摄入等。

健康生活方式干预是全球公认的高脂血症防治策略。

膳食营养通过调节血脂、血压或血糖水平等危险因素,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从而在预防高脂血症引起的心血管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以'辨证施膳〃为核心的中医食养是在中医辨证施治理论基础上的非药物调养方法,强调根据体质、病因、证候给予不同食养方案,在调和气血、平衡人体营养、辅助预防疾病上效果显著。

针对不同体质高脂血症人群,选取不同特性的食物或食药物质食用,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

为辅助预防和控制我国人群高脂血症的发生发展,改善高脂血症人群日常膳食,提高居民营养健康水平,发展传统食养服务,根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和《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相关要求,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以食养为基础,依据现代营养学理论和相关证据,以及我国传统中医的理念和调养方案,提出具有多学科优势互补的成人高脂血症人群食养基本原则和食谱示例。

本指南主要面向成人高脂血症人群以及基层卫生工作者(包括营养指导人员),为高脂血症辅助预防与改善提供食养指导。

有其他合并症的高脂血症人群,可参考(但不拘泥于)本指南制定食养方案,同时使用者应在医师或营养指导人员等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设计个性化食养方案。

二、疾病特点与分型(-)高脂血症定义与分类血脂异常,俗称高脂血症,通常指血清中总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水平升高。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修订版)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修订版)
• 基于多项对不同血脂水平的中国人群ASCVD发病危险的长期观察性研究结果,包括不同血 脂水平对研究人群10年和20年ASCVD累积发病危险的独立影响;
• 参考了国际范围内多部血脂相关指南对血脂成分合适水平的建议及其依据。 • 需要强调的是,这些血脂合适水平和异常切点主要适用于ASCVD一级预防的目标人群。
2.26~5.65 mmol/L(200~500 mg/dl)时,LDL-C不高或已达治疗目标的个体。 • 目前,国际上最新的血脂指南建议:非HDL-C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一级预
防和二级预防的首要目标。
血脂项目测定数值的表达单位
• 按国家标准为mmol/L或g/L,国际上有些国家用mg/dl,其相互转换系数如下:
血脂与 脂蛋白
血脂合适水平和异常切 点
血脂异常筛查
血脂异常治疗原 则
调脂药物治疗
特殊人群血脂异 常的管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血脂检测项目
血脂异常分类
总体心血管风险 评估
治疗性生活方式 改变
血脂异常治疗的 其他措施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中国循环杂志. 2016;31(10):937-953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中国循环杂志. 2016;31(10): 937-53.
ASCVD危险评估流程(3/3)
• 10年ASCVD发病危险为中危且年龄小于55岁者进一步评估余生危险,以便识别出中 青年余生ASCVD危险为高危个体对包括血脂在内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
• ASCVD的10年发病危险为中危且年龄小于55岁者具有以下任意2 项及以上危险因素 者,定义为余生风险高危: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引言:血脂异常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食品结构的调整,血脂异常在中国人群中的发生率逐年升高。

为了指导医务人员在临床实践中对成人血脂异常进行有效的防治,特制定本文——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一、背景与目的血脂异常是指血浆中胆固醇、甘油三酯(TG)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超出正常范围,引起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本指南的目的是对中国成人血脂异常的分类、预防、诊断和治疗提出明确的指导,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二、分类与诊断根据血脂成分的异常程度,血脂异常可分为三类: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混合性高脂血症。

通过测量血浆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可对血脂异常进行初步诊断。

若血脂异常持续存在,则必要时进行基因检测以确定遗传性血脂异常。

三、预防与干预1.生活方式干预:(1)饮食控制:推荐控制每日总胆固醇摄入量不超过300mg,饱和脂肪酸摄入量不超过10%。

(2)适量增加非饱和脂肪酸摄入。

(3)限制每日饮酒量,男性不超过30g,女性不超过20g。

2.体育锻炼:推荐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有氧运动,或者每周进行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

3.控制体重:在BMI指数超过24时,应积极进行减重。

4.戒烟限酒:提倡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

四、药物治疗1.胆固醇吸收抑制剂:适用于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性高脂血症。

2.他汀类药物:适用于富含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血症。

3.纤维酸类药物:可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LDL-C水平,适用于混合性高脂血症。

4.贝特类药物与噻唑烷难解残基(Niacin):适用于谨慎选择的特定患者群,如高危患者、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等。

五、随访与评估对于已进行药物治疗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随访,以调整药物剂量、监测血脂水平和相关指标,评估治疗效果。

最新版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最新版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最新版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优葆精准营养 2019-08-05 16:04:02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

十个成人里面,就有四个患有血脂紊乱2012年全国调查结果显示:成人血清总胆同醇(TC)平均值为4.5 mmol/L,高胆同醇血症的患病率为4.9%;甘油三酯(TG)平均值为1.38mmol/L,高TG血症的患病率为13.1%;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HDL-C)平均值为1.19mmol/L,低HDL-C 血症的患病率为33.9%。

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或TC升高为特点的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重要的危险因素;先认识下,什么是血脂血脂是血清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类脂(如磷脂)等的总称,而与临床密切相关的血脂主要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血脂不溶于水,必须与特殊的蛋白质即载脂蛋白结合形成脂蛋白才能溶于血液,被运输至组织进行代谢。

脂蛋白分为: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间密度脂蛋白(I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

脂蛋白的特性和功能血脂异常的分类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清中TC和(或)TG水平升高,俗称高脂血症。

也泛指包括低HDL-C血症在内的各种血脂异常。

一级预防人群血脂合适水平和异常指标血脂异常临床分类血脂异常的筛查为了及时发现血脂异常,建议:(1)20~40岁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1次血脂(包括TC、LDL-C、HDL-C和TG);(2)建议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每年检测血脂;(3)ASCVD患者及其高危人群,应每3~6个月测定1次血脂。

(4)因ASCVD住院患者,应在入院时或入院24 h内检测血脂。

总体心血管危险评估血脂紊乱的后果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

所以,需要对血脂紊乱者:评估ASCVD(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总体危险,以制定个体化的综合治疗决策。

ASCVD总体发病危险评估流程图a、危险因素包括吸烟、低HDL-C及男性≥45岁或女性≥55岁;血脂异常治疗原则宗旨是防控ASCVD,降低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或冠心病死亡等心血管病临床事件发生危险。

高脂血症治疗指南

高脂血症治疗指南

高脂血症治疗指南引言心血管疾病在我国居于死亡原因的第一或第二位,其中冠心病的发病与死亡率在某些地区正在上升。

已有的证据说明冠心病的发病中有若干危险因素起重要作用,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吸烟和糖尿病。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

在以上各因素中高胆固醇血症最被重视,其临床意义已经反复证实,随血胆固醇的长期增高,冠心病事件的发生率增加,长期控制血胆固醇于合适的水平,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而降低血胆固醇可以减轻动脉粥样斑块,减少冠心病事件。

近年来,对高甘油三酯血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意义的认识正在加深。

因此,在广大人群中进行高脂血症的防治成为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饮食与生活调节对防治高脂血症极为重要,大多数人可以经过此法降低血脂。

近来新发展的调脂药物已能部分地控制饮食治疗所不能控制的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作为危险因素一、总胆固醇(TC)高胆固醇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间的关系由以下研究证实:(1) 动物实验;(2) 人体动脉粥样斑块的组织病理学与化学研究;(3) 临床上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血脂检查;(4) 遗传性高脂血症易早发冠心病;(5) 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发现;(6) 干预性预防治疗试验的结果。

血清TC 在4.5mmol/L(173mg/d1) 以下冠心病较少,冠心病人血清TC多数在5.0 —6.5mmol/L(192 —250mg/d1) ,血清TC水平越高,冠心病发病越多越早,血清胆固醇每降低1%,冠心病的危险性可减少2%。

二、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LDL) :胆固醇在血中主要以LDL的形式存在,目前公认LDL属于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其血中水平越高,动脉粥佯硬化的危险性越大。

高密度脂蛋白(HDL):HDL 具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因此,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增加。

其证据来自:(1) 流行病学研究结果;(2) 家族性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者易患冠心病;(3) 干预性试验中升高血高密度脂蛋白可使动脉粥样硬化减退,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低于0.9mmol/L(35mg/dl) 属于过低,流行病学资料发现血清HDL-C每增高0.4mmol/L(15mg/d1) ,则冠心病危险性降低2—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脂血症的分类
一、从临床上,可以简单地分为以下四类:
1.高胆固醇血症:血清TC 水平增高。

2.混合型高脂血症:血清TC与TG水平均增高。

3.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TG水平增高。

4.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血清HDL- C水平减低。

二、按病因高脂血症可分为:
1.原发性高脂血症。

2.继发性高脂血症:常见的病因为: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低下、肾病综合征。

高脂血症的预防
预防措施以饮食控制为主,也包括其他非药物性生活方式调节措施。

方法主要依靠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广泛和反复的健康教育,并与整个心血管病和其他慢性病防治的卫生宣教相结合。

目的是使人群中血脂保持在较低水平或降低,以普遍提高健康水平。

高脂血症治疗步骤
1.血脂异常对象的检出。

2.判断血脂水平及类型。

3.根据临床上是否已有冠心病或其他部位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及有无危险因素,结合血脂水平,全面评价。

决定治疗措施及血脂的目标水平。

4.分清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脂血症,属后者则诊治其原发病。

5.决定饮食治疗和生活方式调节的方法并给予指导。

6.决定是否需要药物治疗及药物选择。

7.防治进程的监测。

高脂血症治疗原则
1.高脂血症治疗用于冠心病的预防时,若对象为临床上未发现冠心病或其他部位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者,属于一级预防,对象为已发生冠心病或其他部位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者属于二级预防。

2.区别一级与二级预防并根据一级预防对象有无其他危险因素及血脂水平分层防治。

3.以饮食治疗为基础,根据病情、危险因素、血脂水平决定是否或何时开始药物治疗。

高脂血症的防治措施
一、可分为非药物和药物措施
1.非药物治疗措施:包括饮食和其他生活方式的调节,用于预防血脂过高,也是高脂血症治疗的基础。

(1)饮食调节见:适用于预防和治疗对象。

目的:保持合适的体重,降低过高的血脂,兼顾其他不健康的饮食结构,如限制食盐量。

方式:控制总热卡量;减低脂肪,尤其是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的摄人量;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减少饮酒和戒烈性酒。

(2)其他非药物治疗措施:包括运动锻炼和戒烟。

在降压药物治疗中注意噻嗪类利尿药可能增高TC 与LDL-C 或TG ,ß阻滞剂可能增高TG 和降低HDL-C 。

钙桔抗剂和ACEI对血脂影响少。

2.药物治疗措施:
(1) 一级预防:适用于不能进行饮食及非调脂药治疗或治疗后疗效不满意的对象,以TC与LDL-C水平为判断基础。

①无冠心病危险因子者:TC>6.24mmol/L(240mg/d1),LDL-C>4.16mmol/L(160mg/d1)。

②有冠心病危险因子者:TC>5.72mmol/L(220mg/d1),LDL-C>3.64mmol/L(140mg/dl)。

(2)二级预防:TC>5.20mmol/L(200mg/d1),LDL-C>3.12mmol/L(120mg/dl) 。

二、可选药物种类及用法
⒈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洛伐他汀10—80mg每晚一次或每日分二次口服,辛伐他汀5—40mg每晚一次口服,普伐他汀10—40mg每晚一次口服,氟伐他汀10—40mg每晚一次口服。

⒉胆酸隔置剂:考来烯胺4—24g每晚一次或每天分二次口服,考来替哌5—20g 每晚一次或每天分二次口服。

⒊贝丁酸类:非诺贝特100mg 每天三次或微粒型200mg每天一次口服,苯扎贝特200mg 每天3次或缓释型400mg每天一次口服,吉非罗齐300mg 每天三次或600mg每天二次,或缓释型900mg每天一次口服。

⒋烟酸类:烟酸100mg每天三次渐增至1—3g/天口服,阿西莫司250mg每天1—3次口服。

三、防治目标水平
1.无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也无冠心病危险因子者:TC<5.72mmol/L(220mg/d1),TG<1.70mmol/L(150mg/d1),LDL-C<3.64mmol/L(140mg/d1) 。

2.无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但有冠心病危险因子者:TC<5.20mmol/L(200mg/d1),TG <1.70mmol/L(1.0mg/dl),LDL-C<3.12mmol/L(120mg/d1) 。

3.有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者:TC<4.68mmol/L(180mg/dl),TG<1.70mmol/L(150mg/d1),LDL-C<2.60mmol/L(100mg/d1) 。

①高胆固醇血症:首选HMG—CoA 还原酶抑制剂。

②高甘油三酯血症:如非药物治疗包括饮食,减轻体重,减少饮酒,戒烈性酒等不能降低TG至4.07mmol/L(360mg/d1) 以下时,可应用贝丁酸类,不用烟酸,胆酸闲置剂或他丁类药。

③混合型高脂血症:如以TC与LDL-C增高为主,可用他汀类;如以TG增高为主则用贝丁酸类;如TC、LDL-C与TG均显著升高,可能联合用药治疗,联合治疗选择贝丁酸类加胆酸隔置剂类,或胆酸隔置剂类加烟酸。

谨慎采用他丁类与贝丁酸类或烟酸类的合并使用。

四、治疗进程监测
饮食与非调脂药物治疗后3—6个月复查血脂水平,如能达到要求即继续治疗,但仍每6个月至1年复查,如持续达到要求,每年复查一次。

药物治疗开始后6周复查,如能达到要求,逐步改为每6—12个月复查一次,如开始治疗3-6个月复查血脂仍未达到要求,则调整剂量或药物种类,3—6个月后复查,达到要求后延长为每6—12个月复查一次,未达到要求则考虑再调整用药或联合用药种类。

在药物治疗时,必须监测不良反应,包括肝、肾功能,血常规及必要时测定肌酶。

老年人:高脂血症使老年人中发生冠心病事件的可能性仍存在,成年人中的防治原则可用于老年人,但药物使用应注意剂量及副作用,降脂不宜过剧过急。

妇女:绝经期前妇女除非有严重危险因素,一般冠心病发病率低,故可用非药物方法防治,有严重危险因素及高脂血症者方考虑药物防治。

绝经期后妇女高脂血症发生机会增多,冠心病危险性也增高,故应积极治疗,除上述药物外,雌激素替代疗法对降低血脂也有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