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赏析
崔颢《黄鹤楼》阅读答案附赏析

崔颢《黄鹤楼》阅读答案附赏析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1.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修建。
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大江彼岸的龟山。
2.悠悠:飘荡的样子。
3.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
川,平原。
4.历历:清楚可数。
5.萋萋:形容草木茂盛。
6.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7.乡关:故乡家园。
8.烟波:暮霭沉沉的江面。
相关试题及答案1.想象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展现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
答案: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树木郁郁葱葱,鹦鹉洲上芳草茂盛,这一切都清晰可见。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
景物完整2分,语言生动1分。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情感。
3.除黄鹤楼外,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的还有哪两座?答:岳阳楼、滕王阁诗的一、二两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寂寞、惆怅体会尾联蕴涵的诗人的情感。
答:日近黄昏,长江上烟波浩淼,自然勾起诗人浓浓的思乡愁绪。
6.解释下面的词浯。
(2分)①历历:②乡关:7.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诗的前四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生发的联想。
( )B.诗的五六句写昔人乘着黄鹤见到的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
( )C.诗的七八句写出了诗人悲苦凄凉、日暮思归的哀怨愁绪。
( )D.传说崔颢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此诗而作罢,感慨道:眼前有景道不得,李白题诗在上头。
( )8、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参考答案:6、①指(汉阳林木)清晰可数(或分明的样子)。
②故乡。
7、A.,B,C,D。
8、愁字。
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
黄鹤楼崔颢赏析

黄鹤楼崔颢赏析范文一:《黄鹤楼》崔颢赏析作为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歌,崔颢的《黄鹤楼》表达了作者对黄鹤楼壮观壮美的景象及其历史文化的敬仰。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这首诗风靡了千年呢?首先,作者对景象的描绘令人印象深刻。
诗中写道:“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诗人用精美的语言,将楼门前的景象形象地娓娓道来,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此时此刻的美好。
其次,作者将对景象的叹息融入对历史文化的考究。
诗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诗人通过对景象的描绘和对历史文化的解读,强调了历史的延续和文化的传承,表达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的热爱。
综上所述,崔颢的《黄鹤楼》之所以千古流传,是因为作者既用细腻的语言描绘了美好的景象,又将叹息融入到对历史文化的考究中,诗歌中蕴含着既壮美又深刻的意境。
这样的诗歌不仅让人陶醉于景象之美,更让人切身感受到历史感和文化底蕴的厚重。
写作重点:本篇文章从描绘景象和考究历史文化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了诗歌的艺术特点和震撼力,结构清晰偏向层次性思维。
用词分析:逐句评论了原文,表达了作者动情的情感与丰富的内涵,用词比较精细和传神。
范文二:《黄鹤楼》崔颢赏析崔颢的《黄鹤楼》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这首长度仅得三十七字的千古奇谭,诗中虚实相间,并不是完完全全真实的。
其深邃的意境与独特的艺术表现,不但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代表,更是世界文化的瑰宝。
崔颢在描写黄鹤楼时,借用意象,行文华丽。
先写:“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他将虚幻的黄鹤形神兼备地刻画出来,黄鹤是人们向往的神仙之鸟,它是仙鸟,灵异之鸟。
人们向往黄鹤,因为黄鹤代表着灵性与神秘,曾经乘坐黄鹤的人都是故去的。
因此,黄鹤是留下了世人的时光,是浓缩了岁月的经典。
而黄鹤楼在黄鹤不在的情况下,在江南的波澜壮阔中昼夜不停地矗立着,其遗址,就像一项曾经发生过的历史事件,永远不会完全消逝。
其次,崔颢在描写时融入了历史人文的色彩。
古诗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翻译赏析

古诗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翻译赏析《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是唐朝文学家崔颢。
其诗文如下: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前言】《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
前四句写登临怀古,后四句写站在黄鹤楼上的所见所思。
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
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这首诗在当时就很有名,传说李白登黄鹤楼,有人请李白题诗,他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严羽《沧浪诗话》评:“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注释】1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修建。
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大江彼岸的龟山。
2悠悠:飘荡的样子。
3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
川,平原。
4历历:清楚可数。
5萋萋:形容草木茂盛。
6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7乡关:故乡家园。
8烟波:暮霭沉沉的江面。
【翻译】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的大江令人发愁。
【赏析】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传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
然李白确曾两次作诗拟此诗格调。
其《鹦鹉洲》诗前四句说:“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与崔诗如出一辙。
又有《登金陵凤凰台》诗亦是明显地摹学此诗。
为此,说诗者众口交誉,如严羽《沧浪诗话》谓:“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黄鹤楼原文及赏析

黄鹤楼原文及赏析黄鹤楼,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蛇山之上,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名胜之一。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黄鹤楼》这首诗的原文及赏析。
黄鹤楼原文如下: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是由唐代文学家崔颢创作的。
通过诗人的笔触,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黄鹤楼的深深迷恋和对离别的痛苦。
接下来我们来赏析一下这首诗的意境与文化内涵。
首先,诗的开篇“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以黄鹤楼作为起点,通过“昔人已乘黄鹤去”的表达,使读者不禁想象过去昔日的人们曾经登上黄鹤楼,目送着黄鹤远去。
而现在,这里空留下黄鹤楼,似乎一切都已改变,充满了离别之意。
接着,“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这两句表达出作者对离别之痛的感受。
作者惋惜地说,黄鹤一去不再回来,只剩下千载流传的白云,充满了无尽的思念之情。
再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这两句描绘了黄鹤楼周围的景色。
作者以“晴川历历”来形容汉阳树,使人感受到阳光普照的景象,而“芳草萋萋”则给人一种青绿生动的感觉。
鹦鹉洲作为一个美丽的地方,也给人们留下了浓厚的印象。
最后,“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两句是表达诗人离乡之情。
夕阳西下,诗人不禁问自己故乡在何方,而烟波江上的景色让他更加感到离愁别绪。
总的来说,这首《黄鹤楼》通过描绘黄鹤楼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的离别之情,表达了对远方故乡的思念之情。
同时也展示了唐代文人对离别和思乡的情感表达。
这首诗通过精炼的语言和优美的韵律,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黄鹤楼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座古迹,不仅在地理位置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还寄托了一段段人们对离别、思乡之情。
相信在未来的岁月中,黄鹤楼将继续为人们所铭记和赞美。
崔颢《黄鹤楼》赏析

崔颢《黄鹤楼》赏析崔颢《黄鹤楼》赏析引导语:《黄鹤楼》由崔颢创作,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
下面我们来赏析一下这首诗。
《黄鹤楼》作者: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解】1.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修建。
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大江彼岸的龟山。
2.悠悠:久远的意思。
3.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
4.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
5.萋萋(qi1):草盛貌。
6.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7.乡关:故乡家园。
8.烟波:暮霭沉沉的江面。
赏析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是诗中颔联。
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骋的翅膀: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终归物在人非、鹤去楼空。
人们留下什么才能经得起岁月的考验?她不是别的,她是任地老天荒、海枯石烂也割舍不断的绵绵乡恋、悠悠乡情。
本句具有一种普遍包举的意味,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因而成为深值关注和反复品味的名句。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诗中“黄鹤”所指甚明,除了实体“仙鹤”之外,它的指向应该是即“一切”之意。
“不复返”,更是涵覆了生不逢时、岁不待人的无尽感伤。
“白云”变幻难测,寓托着作者世事难料的吁嗟叹喟。
如果说这个词和“空悠悠”使人看到空间的广袤,那么“千载”则使人看到了时间的无限性。
《黄鹤楼》赏析

《古诗两首》古诗《黄鹤楼》赏析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赏析】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是诗中颔联。
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骋的翅膀: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终归物在人非、鹤去楼空。
人们留下什么才能经得起岁月的考验?她不是别的,她是任地老天荒、海枯石烂也割舍不断的绵绵乡恋、悠悠乡情。
本句具有一种普遍包举的意味,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因而成为深值关注和反复品味的名句。
诗中“黄鹤”所指甚明,除了实体“仙鹤”之外,它的指向应该是即“一切”之意。
“不复返”,更是涵覆了生不逢时、岁不待人的无尽感伤。
“白云”变幻难测,寓托着作者世事难料的吁嗟叹喟。
如果说这个词和“空悠悠”使人看到空间的广袤,那么“千载”则使人看到了时间的无限性。
时间和空间的组合产生了历史的纵深感和空间的开阔感,更加催生了浓浓的乡愁。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些二句描述了美好的憧憬与动情的追忆,极富人情味:艳阳高照,碧空如洗。
恍惚中,汉水北岸的树木化作久久思念的亲爱之人,伫立在眼前。
和煦的阳光洒满江面,温暖着亲人。
依稀间,鹦鹉洲上的芳草丛中走来一身正气、击鼓骂曹的祢衡,他面对黄祖的屠刀,视死如归,血洒碧草,正是无数浪迹天涯的游子浸满血泪的无私付出,才构筑了无数令人难忘的故乡。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然而天下游子的故乡又在何处呢?江上的雾蔼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的浓浓迷雾,那是一种隐隐的泪花和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乡愁,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
幼儿唐诗《黄鹤楼》原文译文鉴赏

幼儿唐诗《黄鹤楼》原文|译文|鉴赏传说李白壮年时到处游山玩水,在各处都留下了诗作。
当他登上黄鹤楼时,被楼上楼下的美景引得诗兴大发,正想题诗留念时,忽然抬头看见楼上崔颢的题诗。
那正是这首著名的《黄鹤楼》。
下面我们也一起透过这首诗领略黄鹤楼千年前的风采吧!幼儿唐诗《黄鹤楼》原文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及注释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注释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2.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
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
3.乘:驾。
4.去:离开。
5.空:只。
6.返:通返,返回。
7.空悠悠:深,大的意思8.悠悠:飘荡的样子。
9.川:平原。
10.历历:清楚可数。
11.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12.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13.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14.乡关:故乡。
赏析首联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是诗中颔联。
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骋的翅膀: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终归物是人非、鹤去楼空。
崔颢《黄鹤楼》鉴赏

【原文】《黄鹤楼》作者: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黄鹤楼: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鹄矶上,下临长江。
传说三国时费祎在此楼乘鹤登仙,也有传说仙人子安曾经乘黄鹤经过此处,住留于此,故名黄鹤楼。
昔人:传说中的仙人子安。
悠悠:久远的意思。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隔着江水,汉阳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的草长得茂盛喜人。
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
汉阳,在武昌西北,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鹦鹉洲,唐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之中,明末逐渐沉没。
相传因东汉末年祢衡作“鹦鹉赋”得名。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两句是作者借此以抒写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并感叹人在江湖无依的人生。
【古诗今译】传说中的仙人早已乘黄鹤离去,只留下了这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回来,唯有悠悠的白云千百年来依然飘浮在空中,不因黄鹤离去而有所改变。
晴天里,隔着江水,汉阳城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也长满了茂盛的芳草。
时已黄昏,何处是我的家乡?烟波浩渺的大江令人生起无限的哀愁!【赏析】崔颢(公元704—754年),汴州(开封)人,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进士,天宝中任尚书司勋员外郎。
他才思敏捷,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
《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
此诗为咏黄鹤楼的名篇佳作,即便是大诗人李白也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之叹,因为崔颢的诗实在太高妙了。
他将黄鹤楼的历史传说与人生的感发写得如此空灵,如此真实,不仅情景交融,而且时空切换自然,意境深远而又不晦涩,犹如信手拈来,读之如若行云流水,一泻而下。
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诗人起笔从黄鹤楼远古的传说写起,昔日的仙人子安早已经乘着黄鹤离去,只留下了这座空空荡荡的黄鹤楼。
这远古传说的追溯,既令读者想知道黄鹤楼的来历,也无疑是为黄鹤楼罩上了一层神奇虚幻的神秘色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颢
姓名:王倩慧 学号:132403276
作者介绍
崔颢(hào)(704—754), 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 唐 代诗人。唐开元年间进士,官 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 外郎。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 《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 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全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
背景介绍
黄鹤楼,中国历史上 的三大名楼之一,一百年 前被大火焚毁;1985 年 它又重新屹立在长江之滨 。昔日的黄鹤楼有“天下 绝景”之称,今日的黄鹤 楼更雄伟、壮丽。据史料记载,黄鹤楼始建于三国。1700多年来, 屡建屡毁,仅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有 “国运昌则 楼运盛 ”之说。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阳光照耀着汉水平原,汉阳一带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 上也长满茂盛的芳草。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傍晚时分在暮色中望向远处,看不清故乡在何,远方江上 烟波浩渺更增添了我的乡愁。
轶事典故
传说李白到黄鹤楼,正欲即兴 题诗,陡见此诗而搁笔,曰:“眼前 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然 而身为大诗仙的李白心中又不干服输, 遂到南京凤凰台仿写了一首“登金陵 凤凰台”与之比美。尽管该诗亦被历 朝品评为“唐七律精上之品”,而且 就格律诗而言其格律规范程度大大超过崔诗 ,但
美丽传说
一千多年前,有位姓辛的老人在蛇山上开了酒店,常客 中有一道士,回回喝酒不买酒菜,只用随身带着的水果下酒。 店主人想他一定清贫,执意不收他的酒钱,同他交了朋友, 道士也不推辞,就此领受。一天,他用橘子佐酒,饮罢,用 橘皮在酒店的壁上画了一只黄鹤,自言道:“酒客至拍手, 鹤即下飞舞。”遂去,再也没有见他回来。店中吃酒的人里, 有好奇的想当场试试,面对壁上的画拍手,那黄鹤展翅飞下, 在店外舞了一圈,又复原位。此事迅速传开,酒店大旺,连 店里井水也喝干了。当地一名贪官借口要除妖,命人把那面 墙壁移到官府,谁想船行到中途,黄鹤抖翅飞走了,贪官追 鹤,葬身江中。卖酒老人为怀念仙鹤,在原址建立了黄鹤楼。
它以起伏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
黄鹤楼因山而名,“仙人乘鹤” 被诗人巧妙利用了,使诗篇产 生了令人神往的魅力。
经历代众人比较评论,认为李白此诗最终未能 比过崔颢的“黄鹤楼”。所以崔颢的黄鹤楼亦 被誉为“唐人七律第一”。
诗词赏析
首两句发人去楼空、岁月不再之慨,寄托着诗人的悲叹。末两 联写江中景色之美,画面顿生明暗对比,但随即落笔暮霭烟波, 原来是乐景写哀,愁绪无限。
这首诗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余音。
诗词欣赏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
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
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萋萋
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
使人愁。
诗词释义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仙人已经乘着黄鹤离去,这里只留下一栋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黄鹤离去之后再也没有回来过,而白云千年以来依然飘浮 在空中,不因黄鹤离去而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