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多想去看看教案
小学语文《我多想去看看》教案(通用9篇)

小学语文《我多想去看看》教案小学语文《我多想去看看》教案(通用9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我多想去看看》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我多想去看看》教案篇1教材分析:《我多想去看看》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首诗歌。
诗歌用第一人称的手法,以一个山村小孩子的口吻,通过“我”和妈妈的对话,讲自己非常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
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北京的强烈思想感情。
通过本课的教学激发学生对首都北京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理念: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从直观入手,以活动教学为主,培养合作意识,注重调动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目标:1、认识十三个生字、两个偏旁“心、方”。
学会写本课生字。
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激发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识字和朗读教学是重点难点:是热爱祖国热爱北京的感情激发。
教法、学法:课文理解方面:采用各种形式的朗读和活动体验法达到对课文的理解。
首先通过学生喜欢的万里长城和天安门入手,引起他们的兴趣,当他们知道了北京还有很多美丽的风景和建筑,就产生了很想去看看的思想情感,有助于对课文中“我”的心情的理解。
然后通过范读、自读、分角色读、表演读、配乐读、展示读等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通过听国歌、看升旗仪式、读句子、唱歌曲等活动,逐层加深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和体验。
识字方面:主要采取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去识字,然后通过“吃水果”的游戏,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逐步培养想去识字、主动识字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北京?指名2—4位。
2、听了他们的介绍,我们知道了北京城历史悠久,风景迷人,你有什么想说一说吗?引出(北京太美了!我真想去看一看……)3、有位小朋友,他和你们一样,也有这个心愿,想到北京城去看一看,他就在第11课《我多想去看看》这篇课文里,请齐读课题两遍,板书课题,分析生字“想”,并组词、造句。
《我多想去看看》教案优秀6篇

《我多想去看看》教案优秀6篇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我多想去看看》教案篇一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而本课的教学意在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感知课文内容,在学习中主动展示自己的本领。
教学过程中要少讲解多感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时,从课文题目“我多想去看看”导入,再让学生反复诵读,读出这种“我多想去看看”的`急切强烈的感情,最后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强化学生的这种感受,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
(教师)2、制作带有生字的卡片。
(学生)3、查找关于北京天安门升旗仪式的资料;查找关于新疆的资料。
(师生)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媒体导入,整体感知1、师生谈话,揭示题目。
预设: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和新疆吗?生1:去过。
生2:没去过。
师:北京是什么样的呢?一首歌中是这样告诉我们的。
(播放《我爱北京天安门》,同时老师用优美的动作打节奏)师:天安门是首都北京的象征,它既雄伟,又壮丽,在首都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上,国旗每天都同太阳一同升起,那场面非常壮观。
你们想去看看吗?(多媒体出示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视频)生:想。
师:你们想知道新疆是什么样的吗?美丽的天山上都生长着什么呢?2、导语:有一个孩子,他住在天山,他非常想去北京看看天安门。
还有一个孩子,他家住在北京城,他想去天山看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多想去看看》。
3、看,题目中有一个生字是要求会认的,(“想”演示红色)谁来拼读?设计意图:新课伊始创设情境,在天安门广场升旗的美丽画面和一曲美妙的音乐声中导入新课,意在让学生在视觉与听觉的刺激中激发情感。
面对天安门广场升旗的情景,学生产生了浓厚的探索兴趣,形成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好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教师导学: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遇到难读的字或容易读错的字圈起来。
《我多想去看看》教案优秀7篇

《我多想去看看》教案优秀7篇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我多想去看看》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4个字,认识2个偏旁。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北京,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长句子的读法四、教学时数:2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看图导入,说话训练1、出示北京的风景图片2、北京城历史悠久、风景迷人,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有什么想说一说吗?3、有位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很想到北京城去看看(出示课题)个人读,全班读二、初读诗歌1、师范读2、刚才大家听得可认真了,谁听出了妈妈告诉我什么?我又说了什么3、同桌对读,分角色,等会我们来比一比,哪一桌读得好4、朗读比赛,同桌读—男女生分角色读—全班读三、识字1、认读词语(1)这首诗歌中有不少词用得可好了!下面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认得最快(2)出示词语,生自由读(3)比一比(开火车、挑战读、齐读)2、认读生字(1)刚才我们认识的词语中有很多今天要认识的生字(2)四人小组互相读一读(3)全班齐读(4)师抽读(5)小组学习有什么好方法可以记住它们四、读诗歌1、小组分角色读2、全班读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抽读生字卡片二、朗读背诵诗歌1、看了天安门广场仪式,你最想说一句什么话?2、指导感情朗读(个人读—师生评议—教师范读—自由读—全班读)3、背诵《我多想去看看》教案篇二1、识字:⑴在本课13个生字中,“诉、走”是平舌音,“想、能、京、广”是后鼻音,“城、升”既是后鼻音,又是翘舌音,要注意读准。
⑴教师要启发学生联系学过的字,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如,“京”可以根据“惊”字,用“减一减”的方法记;“北”与“比”、“走”与“足”、“升”与“开”可以通过比较记忆;“告”字可用字谜“一口咬掉牛尾巴”记忆。
借助“想”字认识偏旁“心”。
⑴巩固认字的方法。
①做一做“结苹果”的游戏:生字卡片做成苹果形状,分发给学生。
有关《我多想去看看》教案4篇

有关《我多想去看看》教案4篇《我多想去看看》教案篇1《我多想去看看》是新课标实验教科书第一册中的一篇课文。
本课是一首诗歌,用第一人称,以山村一个小孩子的口吻,通过“我”和妈妈的对话,讲自己非常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
感情真挚,语言朴实。
因此,在教学时,我紧扣“自主—探究—实践”进行设计,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喷发出创新的火花,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的综合素质。
一、初读课文,自主学习。
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低年级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旨在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让学生愿识字,喜欢识字,逐步形成识字的.动力,为自主识字,大量阅读打好基础。
根据这种教学理念,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在文中读字音,启发学生自己想办法记字形。
如:“足”和“走”就可以用已学的“口”和“土”来进行识记;自己学笔顺,利用描红掌握字的整体框架,最后落实写入田字格。
一步一步的实际,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始终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前提,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宗旨。
二、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现在《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根据这一理念,我是这样来开展教学的:首先采用四人小组合作,研读:”我“是谁?他想去看什么?突破难点,理解”壮观“及”心愿“一词,然后,探究为什么要去看看?练习”我会读“中的句子,最后,”我“会怎么说?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组长找几个能读的来读一读。
三、背诵课文,进行实践。
1、谁能有感情地来背一背课文?2、教唱《我爱北京天安门》。
3、自由实践: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北京风光的图片,请去过北京的学生当小导游,接受北京美丽的风光,也可用我”我想________“说或写上几句话。
语文教学提倡”做、说、写“相结合,这是大教育家陶行知的理念。
语文教学中,人文性是第一位的,应立足与生活,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
《我多想去看看》教案篇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想、能”等13个生字,认识“心”字底,会写“广、足”等4个生字。
我多想去看看教案(最新5篇)

我多想去看看教案(最新5篇)《我多想去看看》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认识一三个生字、8个词语和1个偏旁“心”。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识字、朗读教学难点:指导读好文中的长句子。
课前准备:课件、升旗仪式的视频教学流程:一、谈话交流,激趣导入:(3分钟)1、小朋友,如果让你去旅游,你最想去什么地方?(香港、动物园、乡下的外婆家、北京……)2、郭老师今天想带你们到北京看看,好吗?(好)(课件出示北京风光)师讲述:北京是我国的首都,这里有庄严的天安门,有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有游人众多的天坛公园,还有红叶似火的香山公园。
在北京,还能看到壮观的升旗仪式。
师:看到这么美好的画面,有什么想要告诉小朋友或老师的吗?(北京真美!我好想现在就去看看。
)师:有一个生活在大山的小朋友,他名叫王宝柱,听了妈妈给他介绍的北京,也和你们一样想去看看。
他是这样说的。
(齐读课题)想(xiǎng)注意“想”是后鼻音,再读一次课题,交流识记“想”字。
(齐读课题)【设计意图:让学生观看北京风景图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也很自然地引出了课题。
齐读课题后,识记生字“想”,分散了识字压力。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一qi分钟)1、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书102页,借助拼音宝宝自己读读课文。
然后把生字宝宝在文中圈出来。
好了,开始。
2、检查一下和老师圈的一样吗?大声地把生字宝宝读3次吧。
3、调皮的生字宝宝从文中跳了出来,快和他们打招呼吧。
(开火车读带拼音的词语)想(xiǎng)去看看告诉(gào su) 小路(lù) 能走出(néng zǒu)北京城(běi jīng chéng)天安门(ān) 广场(guǎng chǎng)升旗(shēng)这列火车开得又快又准,还有哪些字的读音是需要提醒大家的?(平舌音:诉走翘舌音:城升)4、师:后鼻音家族的成员最多,让我们准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通用5篇)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1【教材理解】《我多想去看看》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新疆的孩子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北京的孩子想去遥远的新疆看天山的雪莲,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了解外面世界的美好心愿。
我国幅员辽阔,作者选取了“北京”和“新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旨在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本课教学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知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情简介】学生对于首都北京都有向往之情,教学中通过观看图片和视频充分调动这种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认识“想、告”等12个生字和足字旁1个偏旁;会写“京、门”等6个生字。
2、能正确朗读课文,积累短语,读好带感叹号的句子。
3、通过诵读和交流,体会“我”想去看看外面世界的强烈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多种方法识字。
教学难点:读好带有感叹号的句子,积累偏正结构短语。
【教学准备】字卡、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2分钟)1、师生谈话,设置情境。
孩子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儿?学生交流。
多媒体出示图片(北京天安门、长城、鸟巢、新疆、天山)激发兴趣。
多美的景色啊,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引出课题《我多想去看看》2、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认识课题中的生字“想”。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6分钟)1、教师范读课文。
注意提示学生正确的坐姿和读书姿势。
《我多想去看看》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8篇)

《我多想去看看》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8篇)《我多想去看看》优秀的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会写“升、广”两个字。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首都在哪里吗?(生)对了,今天老师带大家去北北京逛逛,好吗?一、导趣──揭示课题1、情景导趣:出示课件(播放“天安门升旗仪式”录像)同学们,刚才大家欣赏到的是北京天安门壮观的升旗仪式,你们想去北京看看吗?2、故事导思:出示课件(展示“文中图”):同学们,山里有一个孩子,也跟你们一样,特别想去看看北京的升旗仪式,他的妈妈一遍又一遍地告诉他,沿着弯弯的小路,就能走出大山,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天安门,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这个孩子从此就非常想去看看。
今天我们和这位小朋友一起去看观赏美丽的北京城好吗?现在我们先来学习课文。
揭示课题,板题:我多想去看看。
3、识记导学:生齐读课题,识记“想”字。
大家仔细观察一下“想”字,看哪位同学能用最好的方法记住这个“想”字,同学们能行吗?(生答)教师评点: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记字的方法也非常好,“想”字的上部分是“木”字和“目”字,下面是“心”字底,它的读音是“xīǎnɡ”,记住了吗?齐读课题。
二、导读──感悟全文1、同桌互读课文感悟:同学们,我多想去看些什么呢?老师想让同桌的同学一起读课文,把你知道的告诉老师,行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02页。
生说出“我多想去看……”然后齐读课文。
(同学们,刚才这几位同学把课文内容都说出来了,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好吗?2、交流纠正。
出示“看看、妈妈、告诉”指导读准字音: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也读得很动听,但是有几个词的读音大家读得还不够亲切,老师跟家练练好吗?3、合作深化。
(齐读课文)。
三、导认──温习生词出示生字卡:“广、升”(用“升”和“广”字组词或说句)。
同学们读得真棒!老师这里有几个调皮的字宝宝,看谁还能记得它们的名字。
《我多想去看看》教案(优秀5篇)

《我多想去看看》教案(优秀5篇)篇一:《我多想去看看》优秀的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我多想去看看》这篇课文是一首诗歌,用第一人称,通过“我”和妈妈的对话,讲自己非常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
课文中的“我”是一个山村的孩子。
茫茫的大山隔阻了“我”的视线,却隔不断“我”对山外世界的向往。
诗歌感情真挚、语言朴实,字字句句浸透着作者的情、流动着作者的情。
【学情分析】学生对首都北京有一种天然的向往之情,教学中要点燃这种热情,引导学生想象首都北京,在朗诵中感受北京。
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去过北京,在适当的时机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北京的风光,向学生讲一讲北京的风光,为情感的激发创造条件。
【教学理念】1、从“封闭”走向“开放”。
语文课程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流、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2、从“多讲”走向“多读”。
根据一年级的学习目标、学生年龄和思维特点,教学中要以读为主。
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动口、动脑、动手去学习朗读,去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3、重视情感的正确指向,让学生感悟自己强烈而朴实的心愿和所有孩子对祖国纯真的爱。
【预设教学目标】1、复习生字,会写“广、升”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北京的风景图,,升旗仪式录像片等。
【预设教学过程】一、复习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1课,齐读课题《我多想去看看》。
1、复习生字:出示生字,还记得这些朋友的名字吗?自由叫叫他们的名字。
出示三个笑脸,猜猜每个笑脸后面藏着哪个字。
要求讲清是第几排第几个什么字。
2、复习词语:多想、告诉、小路、不能、北京城、天安门、广场、升旗指名读、带读──齐读。
二、学习一、二两句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自己读懂了什么。
2、你读懂了什么?3、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句子: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天安门,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多想去看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想、告”等11个生字;会写“会、走”等6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重难点:正确读写生字新词;交流识字方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一组图片:长江、珠穆朗玛峰、海南岛风光、雾凇)学生观看图片,说说每幅图代表的地域。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引说。
2.教师板书课题(板书:我多想去看看)并朗读,学生小声跟读。
3.引导发问,理解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拼读课文,遇到不会认的字,向老师或同学请教,把句子读通顺。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再读课文,圈出生字表中的生字,结合课文反复认读。
3.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简介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广场的升旗时间、新疆、新疆天山、雪莲。
4.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课件出示带拼音的字词)指名认读、齐读、自由读,教师纠正字音,指导识记。
(2)隐去不带拼音的生字,并打乱带拼音的生字的顺序,指名认读。
(3)指名将带拼音的生字按读音归类,并对比朗读。
前鼻音:安门观后鼻音:想京广常壮平舌音:诉翘舌音:常壮(4)教师适当引导,学生自主交流字形识记方法。
①熟字加部件。
京:京字头(亠)+口+小安:宝盖头(宀)+女观:又+见想:木+目(相)+心②熟字比较。
诉——听厂——广门——们壮——士想——相③编字谜识记。
◇一口咬掉牛尾巴——告◇再次见面——观◇一点一横长,竖撇像堵墙——广◇上边高,下边小——京◇有口就问——门④熟字组新词。
告:告诉广告公告京:北京南京京戏门:大门门口门卫广:广大广场广阔常:非常经常常常壮:壮丽壮观壮美(5)(课件出示文中的短语)指导朗读。
弯弯的小路遥远的北京城雄伟的天安门壮观的升旗仪式宽宽的公路遥远的新疆美丽的天山洁白的雪莲①短语中“的”字要读得又轻又短,“的”字前面的修饰词略重读。
②教师范读、领读,学生跟读。
③指导多形式对读练习: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同桌对读等。
5.指导书写生字。
(1)(课件播放会写字的动漫笔顺)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重点字书写示范,指导学生进行书空练习。
(2)学生描红、临摹。
教师巡视,纠正学生的坐姿、握笔姿势、书写错误等。
(3)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作品,师生共同交流、评议。
(4)鼓励学生用会写字和熟字组成常用的词语,读一读,写一写。
如:会(开会)(会面)(会见)(大会)门(大门)(开门)(门口)(出门)走(走开)(走来)(走动)(行走)北(北京)(北方)(东北)(西北风)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过渡:同学们的表现都很棒!现在我们会认、会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了,让我们把这些生字宝宝送到课文之中,再去读一读吧。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个。
)2.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后交流:两个自然段中的“我”是同一个人吗?(不是同一个人。
虽然作者是以第一人称“我”来表达少年儿童向往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但第1自然段是以新疆小朋友的口吻写的,第2自然段是以北京小朋友的口吻写的。
)3.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第1自然段:新疆天山的小朋友想去北京看天安门广场上壮观的升旗仪式。
第2自然段:北京的小朋友想去新疆的天山看洁白的雪莲。
小结:新疆的小朋友想去北京看看,北京的小朋友想去新疆看看,他们在急切地对爸爸、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我们的祖国拥有大好的风光,等着我们去游览。
四、课堂回顾,作业设计1.师生互说,巩固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偏正结构短语,读好带有感叹号的句子。
2.通过诵读和交流,体会少年儿童想去看看外面世界的强烈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重难点:积累偏正结构的短语,读好带有感叹号的句子。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游戏激趣,复习、巩固已学知识。
2.听写词语,同桌之间互说互纠,教师巡视评议。
3.利用课件,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展示一组关于北京、新疆的风景图,学生边听边看,感受北京、新疆的特点。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过渡:北京有雄伟的天安门,还有壮观的升旗仪式;新疆有美丽的天山,还有洁白的雪莲。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再指两名学生分段朗读。
2.图文结合,学习第1自然段。
(1)学生看课文插图,教师范读,引导学生边听边想:①“我”的家在哪里?你是怎么知道的?(“我”的家在新疆。
因为妈妈告诉“我”,沿着弯弯的小路,就会走出天山,天山在新疆。
)②“我”想去哪儿?为什么?(“我”想去北京,因为妈妈说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2)(课件出示第1句话)教师提问:这一句说明“我”的家乡新疆有什么特点?(交通不便、地形复杂。
)(3)(课件出示第2句话)师生共议。
①借助地图,理解“遥远”。
A.出示中国地图,了解天山和北京的距离。
B.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告诉学生走出天山,坐火车到北京需要花上几天几夜的时间。
小结:从新疆的天山到首都北京,相隔万里,这么远的距离,用一个词语来说,就是——“遥远”。
②借助视频,理解“雄伟”“壮观”。
A.播放关于天安门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天安门的雄壮伟大(雄伟)。
B.观看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指名描绘视频画面:广场上人山人海,人们屏息凝神地观看升旗仪式,向国旗敬礼,场面非常壮观。
C.给“非常”换个意思相近的词语。
(特别、十分。
)③读后质疑:“我”为什么想去北京看看?(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上非常壮观的升旗仪式激发了“我”想去北京看看的愿望。
)④(课件出示偏正结构短语:遥远的北京城雄伟的天安门)学生照样子说一说。
⑤读好词语。
通过范读、学生跟读等方式,指导将助词“的”读得又轻又短。
另外偏正短语中的修饰词赋予事物具体的形象,可通过师生对读的方式,渗透偏正结构短语的作用,引导学生读出短语的韵味。
⑥怎么读好这个句子?先读好偏正结构短语,然后读好句子,即先读好“遥远的北京城、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然后连起来读好句子。
(4)(课件出示第3句)学生自由读一读,说一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我”对去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的极度渴望。
)(5)(课件出示下面3个句子)引导学生观察3个句子的不同点,对比朗读。
句1:我想去看看。
句2:我多想去看看!句3: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明确:这3个句子的意思都一样,但分别是陈述句、感叹句和运用了反复手法的感叹句。
①教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好句子的节奏,再让学生在比较朗读中体会感叹句与陈述句的区别,体会第三句所蕴含的强烈情感。
②引导学生说几个感叹句。
(6)教师引读。
2.学生自学第2自然段。
(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指导学生自学第2自然段。
①第2自然段共有几句话?(3句。
)②“我”是哪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北京。
“沿着宽宽的公路,就会走出北京”。
)③“我”想去哪儿?为什么?(新疆。
新疆有美丽的天山,雪山上盛开着洁白的雪莲。
)④最后一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我”极度渴望去看新疆天山雪莲。
)(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①(课件出示填空题)学生口头填空。
()的公路()的新疆()的天山()的雪莲②指几名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师生共同点评。
(3)齐读第2自然段。
三、说话训练,拓展延伸过渡:亲爱的小朋友们,除了北京、天山之外,我们伟大的祖国还有许多风景名胜。
现在我来当一次导游,带你们去游览游览。
1.(课件出示黄山风光、桂林山水、香港维多利亚港图片)边介绍边引导学生欣赏。
2.引导学生练习语言表达。
如:我多想去黄山看看姿态优美的迎客松、千变万化的云海、奇形怪状的石头。
我多想去桂林看看水平如镜的漓江、奇特秀美的山石。
我多想。
我多想。
3.交流:你想去祖国的哪里看看?同桌之间交流,再全班交流。
四、巩固提升,作业设计1.指导学生说一说家乡的美丽之处,向同桌发出邀请。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教学反思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领悟文中的情感。
“我多想去看看”既是文章的主题,同时也饱含了“我”想看看外面世界的强烈情感。
教学中,我以“情”贯穿全文,以“情”为导线,指导学生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朗读,一步一步走进文本,体悟文情。
从有感情地读课题入手,到重点指导朗读课文语句,再让学生通过对比反复朗读“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学生读出了文中“我”的感受,读出了真情实感,与文本进行了充分的表达与交流。
2.识字、写字教学扎实有效。
教学中,我能够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从识字、组词、读短语识字等,识字有层次、有梯度,通过这样的反复训练,学生对字词的识记得到了巩固。
在写字环节,我按照观察、书写、描红、临帖、评议的步骤,指导学生掌握每个字的书写要点,做到书写时心中有数。
由此可见,我在课堂中对学生识字、写字的指导是扎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