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_各章重点

合集下载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 总结版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 总结版

第二章一、人类与环境之间关系答:1、环境对人类来说是一种特殊的资产。

首先,环境被视为可提供多种服务的复合型资产,能够提供多种多样的服务。

其次,环境可为人类经济提供了可以通过生产过程转化为消费品的原材料以及这种转化顺利进行的能量。

最后,环境还能直接向消费者提供服务2、如果对环境定义广泛,则经济系统与环境形成了一个封闭系统,没有能量和物质等的输入,没有废弃的输出,这可以从热力学第一定理和热力学第二定理解释:A、在热力学定理角度看,能量和物质不能被创造和消失;B、在热力学第二定理来看,能量从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转化是单向转化而且不是有效率的转化,当没有新能量输入时,封闭系统将会耗竭其能量,生命也会停止。

但是,我们的环境并不是一个封闭系统,而是一个开放系统,能量和物质能够自由地输出系统,太阳是环境或部分能量的来源,因此经济活动不会停止。

3、经济系统不可能独立于环境,而是依赖于自然环境。

生长过程就受限于太阳能的可获得性和我们将其投入于有效工作的能力。

二、经济决策标准答、1、可行性标准,采用经济分析方法,行动方案都收益和成本。

如果收益超过了成本,那么这一行动方案就是人们所愿意的,可行的。

另一方面,如果成本超过了收益,这一方案就不采纳。

可将其形式化,预定行动方案的收益以B来表示,成本以C来表示,决策原则如下,如果B>C,就支持这一方案;反之反对。

只要B与C为正的,与之等价的公式即为,如果B/C>1,就采纳,反之反对。

2、最优产出标准,就是从诸多可行性方案中选出最好的方案A、静态的效率:在同一时点上,不同的分配方案之间做出的主要的规范经济标准,被称为静态的效率或只称为效率。

在资源的分配中,如果这些资源的使用所得的净收益在某一分配方案中是最大化的,就称这项分配方案满足了静态有效标准。

B、动态的效率:当方案涉及到时间,求解最优分配的传统标准被称为动态效率。

在n期内分配这些资源的所有途径中,如果跨越n个期间的一项资源分配方案能将所得到的收益的现值最大化,这项资源分配方案就满足了动态效率标准,可以采用贴现的方法,如果方案净收益贴现后的总和最大,这项方案就动态有效地。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1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1

做专业的企业,做专业的事情,让自 己专业 起来。2020年11月下 午7时5分20.11.1819:05November 18, 2020
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2020年11月18日星 期三7时 5分25秒19:05:2518 November 2020
科学,你是国力的灵魂;同时又是社 会发展 的标志 。下午7时5分25秒下 午7时5分19:05:2520.11.18
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987,《我们共同的未来》,改变传统增长方式,经 济效率的重要性,公平与效率,公众分配发展的效益, 代内和代际社会公平。 可持续性准则:
1)评估环境费用和效益的经济价值; 2)保护重要的自然资源; 3)避免不可逆转的损害; 4)把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限制在克持续产出的范围内; 5)制定环境物品的绿色价格。
稀缺: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的社会发展阶 段有着不同的认识;经济学就是解决在稀缺的 世界上如何有效率的使用资源。稀缺是相对的, 在不同时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的资源具有 不同的稀缺性。今天,自然资源的稀缺性日益 显现出来。
稀缺的概念是动态的,一些过去充裕的资源可 能会变的稀缺,比如清洁的水和空气。一些过 去稀缺的资源可能会变的充裕,比如信息。
每天都是美好的一天,新的一天开启 。20.11.1820.11.1819:0519:05:2519:05:25Nov-20
人生不是自发的自我发展,而是一长 串机缘 。事件 和决定 ,这些 机缘、 事件和 决定在 它们实 现的当 时是取 决于我 们的意 志的。2020年11月18日星期 三7时5分25秒 Wednes day, November 18, 2020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19:05:2519:05:2519:0511/18/2020 7:05:25 PM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3-公共经济学基础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3-公共经济学基础
求更大,高收入者需求更小
公共选择规则
与市场均衡类似,公共选择也会达到政治均衡,即根据既定的 规则,社会成员就一种或多种 公共产品的供给量及税收价格的分 配达成一致
政治均衡的实现条件:个人承担的税收价格等于该公共产品带 给他的边际效益
在政治均衡点上,人们获得的满足程度最大
多数投票:即少数服从多数,主要包括全体一致投票、简单多 数投票和2/3多数投票
公共选择的核心问题:
个人的公共产品偏好 公共选择规则
个人偏好
公共决策与私人决策不同 个人对那些私人利益相关性较强的公共产品(如教育、医疗)具有更强
的偏好,对那些私人利益相关性较弱的公共产品(如环境、生物多样 性)具有较低的偏好
公共产品的供给存在竞争时,公共选择的结果往往是政府优先供给私 人利益相关性较强的公共产品,环境和生态这类私人利益相关性较弱 的公共产品往往不会充分供给
第三章 公共经济学基础
第一节 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一、 公共物品 二、 公共产品的总体需求 三、 公共服务 第二节 公共财政 一、 公共财政的特征 二、 财政收入 三、 财政支出 四、 环境财政 第三节 公共选择理论 一、 公共选择的核心问题 二、 决定公共支出的方法 三、 公共选择的参与主体
的均衡
三、公共选择的参与主体
参与主体 社会成员
特征(缺陷) 参与投票的热情普遍较低
政治家 政府部门
特殊利益集团
通过选票最大化实现自我利益,公共利益和社 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并不是其追求的最终目标
追求公共权力最大化导致政府预算规模最大化, 引起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供给量过剩,造成社会 福利损失
操纵公共选择过程,使其成为谋取局部利益或 个人私利的手段,导致公共选择过程不能保证 公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内蒙古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要点

内蒙古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要点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概论》复习要点1.环境与经济的相互作用关系(1)鲍尔丁《即将到来的太空船地球经济学》(2)克尼斯、艾瑞斯和德阿芝《经济学与环境》(3)米都斯《增长的极限》(4)戴尔斯《产权界面》2.环境管理手段的分类(1)命令控制型:主要是各类环境标准(如:水环境标准等)和强制执行的规章(如:环境法律、制度等)。

(2)市场激励型(经济手段):主要是各种环境税费和可交易的许可证。

通过市场竞争手段达到资源合理配置,从而达到环保和资源保护的目的。

3.环境:所谓环境,在一般意义上总是就某一中心事物而言的,是指某一中心事物周围的条件和状况。

环境的功能:生命支持功能、物质输入功能、舒适性功能和废弃物接纳功能。

4.人类生存环境:是指以人类及其社会经济活动为中心的,维持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以及由以上三个圈层交互作用而形成的生物圈共同构成的人类生存的条件和状况。

人类生存环境的特征(1)封闭性:地球除了被动接受太阳辐射外,与宇宙空间几乎没有任何其他循环渠道。

(2)自我循环性:地球四个圈层矛盾运动,构成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

但与宇宙空间几乎没有任何其他循环渠道。

5.人与环境的关系(1)环境是人类衣、食、住等基本生活资料的来源和基础,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一切物质资料的前提。

(2)人类是环境的改造者。

(3)环境对人类有反作用。

6.资源破坏:改变环境的自然生态结构与状态,使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受阻,其直接后果是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可再生资源自我再生生殖能力破坏。

从而使人类生产与生活环境日趋恶化。

资源破坏作为环境问题的一个必要前提是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

7.环境污染与资源破坏具有复合效应(1)环境污染会降低资源生产率,减少生物生产量,降低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

(2)资源破坏往往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过度开发利用造成的,伴随资源的粗放经营与追求眼前利益的短期行为,必然会加剧环境污染。

8.环境问题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困难(1)经济增长要求资源加大投入和资源枯竭之间的矛盾问题(2)经济发展投入与环境保护投入之间的矛盾问题9.稀缺:稀缺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某一种资源的相对短缺。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_各章重点.doc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_各章重点.doc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_各章重点..第一章1.环境经济学:这是研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从本质上讲,它是一门经济学的分支。

2.库式曲线:3.环境经济学是基于资源的稀缺性而建立的。

4.环境的四种功能分别是,自然资源的提供者、废弃物的接受者、舒适的提供者、生命支持系统。

5.画图说明经济发展与环境损害之间有哪三种关系,并说明每种关系的含义。

ACDEF:典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适用于发达国家、实行先污染后治理。

ACG:不可持续发展曲线。

经济发展—环境恶化;退化超过阈值时,仍不采取保护措施,导致环境急剧恶化,同时经济发展也恢复到零点。

环境损害BFECADABEF:在经济发展初期,人们就采取预防性措施保护环境,环境质量始终保持在良好状态,真正实现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6.对环境库式曲线的评价。

①客观上鼓励先污染,后治理,代价惨重。

②许多国家要达到$1XXXX年龄为t的人活到t+i年的概率Et+i —在年龄为t+i时的预期收入r —贴现率T ——从劳动力市场上退休的年龄11.某城市因水资源短缺,引起工业生产减少或停产,造成经济损失,设该城市工业用水1×10 t,可创造产值10×10元,若因水体污染致使该城市工业用水短缺0.2×10 t,用机会成本法估算水体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

(10×10 /1×10 ) ×0.2×10 =2×10 (元)12.意大利米兰是欧洲城市古建筑比较集中的城市之一,这些古建筑在无污染时50年才修复一次,其费用为10亿意大利里拉,近30年,由于工业污染使许多大理石建筑物被大气中SO2腐蚀,致使每10年修复一次,每次费用5亿意大利里拉,用重置成本法计算污染带来的该经济损失。

(50/10)×5-10=15(亿里拉)13.某污染区人口一万人,环境未受污染前,该区域人口中得某种疾病的比例为10%,环境污染后,得该疾病比例增加至40%。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 第九章林业资源经济学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 第九章林业资源经济学

2020/3/4
14
福斯特曼公式(续四)
• 小块林地的生长-砍伐周期并不止一个。 假定种植与砍伐成本c和影响原木价值的 价格保持不变,林地的生产率也保持不 变,砍伐立木的年份依次为T1、T2、 T3、…、∞,则立木的净现值为
• PV=e-rT1[V(T1)-c]+e-rT2[V(T2 -T1)-c]+e-rT3 [V(T3 -T2)-c]+… (9-4)
2020/3/4
7
森林资源的特点之三(续)
• 树木及商业性木材的年生长速度起初随 着树龄的增长而增长,到了一定树龄后, 树木停止生长,森林变成成熟林,其商 业价值达到最高点。在某一树龄范围内, 这种成熟林状态会维持。但超过这一树 龄后,树木开始腐烂,其商业价值开始 下降。如果没有新的树木自然生长出来, 则现有树木的商业价值最后下降为0。
• {e-rT[V(T)-c]}’=0
(9-2)
•得 • V ' (T ) r • V (T ) c
(9-3)
2020/3/4
12
福斯特曼公式(续二)
• (9-3)式左边是立木价值的增长率,右边 是利率。这里的立木与存款、股票、债 券、房地产等一样,被视为资本的一种 形式。
• 如果方程式左边大于右边,表示立木资 源带来的年收益率高于年利率,立木资 源的所有者就应该推迟砍伐;

PV

k 1
ekrT [V
(T)

c]

V (T) c erT 1
(9-6)
• 为了使净现值最大化,将9-6式对T求一
阶导,即

V (T) c ' erT 1

0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第一章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00多年以来,自然资源的稀缺性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主题之一。

但是直到环境问题开始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之后,经济学家才真正全面、认真、深入地思考这一问题。

第一节复活节岛的兴衰复活节岛是太平洋上一个偏僻荒凉的小岛,面积不足400km2,人口最多时也不过7000人,它距最近的大陆——南美洲西海岸有3000km之多,距最近的有人居住的岛屿——皮特凯恩岛也有近2000km之遥。

但是它的一部文明兴衰史,却是昭示人类未来的一面镜子。

在1722年的复活节,荷兰海军上将罗格温(Roggeveen)乘阿雷纳号船到了一个无名岛屿,成为访问该岛的第一个欧洲人。

复活节岛也因此而得名。

使欧洲人感到震惊的是岛上600余尊高大的石雕像和一个极其落后野蛮的原始社会,两者形成鲜明对照。

当时岛上大约有3000人,都生活在破烂的芦苇棚或山洞中。

为了生存,岛民之间整日械斗不断,因为食物极度匮乏,人们甚至同类相食。

后来不断有来自欧洲的探险者登上复活节岛,包括著名的库克船长(1774年)。

1770年,西班牙人占领了复活节岛,但是由于距离遥远,人口稀少,资源匮乏,西班牙对这里从未实行真正的殖民统治。

所有的来访者无不为岛上存在的文明遗迹与落后野蛮的社会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而感到困惑。

考古学家证明,复活节岛曾经有过辉煌的文明。

并认为复活节岛的居民属于波利尼西亚人,公元5世纪到达复活节岛,当时已是全球大迁徙的晚期。

最早的波利尼西亚人来自东南亚,公元前1000年到达汤加岛和萨摩亚岛,公元后约300年东迁到马克萨斯岛,然后分两路进一步迁徙。

东南路迁到复活节岛,北路迁到夏威夷。

专栏1-1 得活节岛之谜关于复活节岛600多尊高度超过6m的神秘雕像,人们有各种各样的猜测。

20世纪初,当考古学家开始研究复活节岛的文化和历史时,他们一致认为,这些雕像不可能是18世纪贫穷落后的复活节岛显然有过一个文明和发达的历史。

但是谁是这个文明的创造者,却成了一个谜。

第一章环境与资源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环境与资源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环境与资源经济学导论
环境问题的分类
第一类环境问题:由于自然界的运动而引起,如地震、火 山爆发、海啸、泥石流、洪灾、干旱等自然灾害。
第二类环境问题:由于人类的社会活动引起的,人类不适 当的活动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如乱砍滥伐森林加剧了 洪涝灾害的发生。
第一章环境与资源经济学导论
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一章环境与资源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环境与资源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环境与资源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环境与资源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环境与资源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环境与资源经济学导论
复活节岛
复活节岛国家公园,位于南太平洋波利尼西亚群岛最东 端的复活节岛上。岛上矗立的石雕人像沉默地凝视着太平洋 已有数个世纪之久。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复活节岛 国家公园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第一章环境与资源经济学导论
目巨 深石 陷像 ,几 浓乎 眉都 突是 嘴长 ,脸 鼻, 子长 高耳 而朵 翘,

第一章环境与资源经济学导论
复活节岛的神秘
复活节岛上所有的石雕人像,不论是完工的还是半 成品,你绝对找不到一尊带有喜悦神态的石像,他们或 忧郁,或沉思,或冷漠,或严肃得叫人心情压抑。
第一章环境与资源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环境与资源经济学导论
环境问题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一方面,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的资源大大超过其补给 和再生增殖能力,造成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退化; 另一方面,人类排入环境的废弃物,特别是其中有害物 质的增加,超过了环境的自然净化能力,干扰了自然界 的正常循环,甚至影响到全球气候的变化。
第一章环境与资源经济学导论
一、人类是环境的产物,人类要依赖自然环境才能生存和 发展。 二、人类又是环境的改造者,人类通过其社会活动来改造 和利用环境,使其更适合人类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环境经济学:这是研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从本质上讲,它是一门经济学的分支。

2.库式曲线:3.环境经济学是基于资源的稀缺性而建立的。

4.4.环境的四种功能分别是,自然资源的提供者、废弃物的接受者、舒适的5.提供者、生命支持系统。

5.画图说明经济发展与环境损害之间有哪三种关系,并说明每种关系的含义。

ACDEF :典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适用于环发达国家、实行先污染后治理。

境损DACG:不可持续发展曲线。

经济发展—环境恶化;退化超过阈值时,仍不采取保CE 护措施,导致环境急剧恶化,同时经BF济发展也恢复到零点。

AABEF:在经济发展初期,人们就采取预防性措施保护环境,环境质量始终保持在良好状态,真正实现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6.对环境库式曲线的评价。

①客观上鼓励先污染,后治理,代价惨重。

7.②许多国家要达到$1200-2000这一水平所用时间太长。

8.③发展过程中有些环境代价可以避免。

④有些环境破坏具有“一去不复返”的性质。

9.⑤国内环境可能改善,但问题也许转嫁到了国外。

10.为什么说环境经济学本质是经济学?①所有损害环境的行为都有经济上的驱动力,不消除这种驱动力,环境保11.护将不可能是有效的。

②一切较为普遍的,或长期存在的环境损害通常都有经济制度上的原因,12.这是有关环境问题的制度根源。

③与环保有关的技术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投入产出分析等,是环境保护13.的技术和工程不可或缺的。

第二章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2.帕累托最优: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臵,不可能在不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差的情况下,改善某些人的境况,则称此时的资源配臵已处于帕累托最优。

3.帕累托改进:对于一种既定的资源配臵进行改变,改变的结果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境况变得更好,而没有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得更差。

这种重新配臵就是帕累托改进。

意味着社会福利的增加。

2.均衡价格: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成为均衡价格。

3.均衡数量: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称为均衡数量。

4.预算线:又称消费可能线或等支出线,表明在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数量的最大组合。

5.边际替代率:从消费论的角度,在保持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时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

6.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效用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7.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对某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所支付的价格的差额就是消费者剩余。

8.画图说明消费者均衡应满足的条件。

无差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为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预算线斜率的绝对值9.是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因此,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10.无差异曲线的特点。

①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斜率为负。

表明在收入和价格既定的条件11.下,为了获得同样的满足程度,增加一种商品就必须减少另一种商品。

12.②同一平面上可有无数条代表不同满足程度的无差异曲线。

离原点越远的13.曲线所代表的满足程度越高。

③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相交,否则在交点上两条曲线代表了14.相同的满足程度,同第二特征矛盾。

④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由边际替代率(MRS)所决定。

任一点的斜率为MRS。

12.供求定理的内容。

①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②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运动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③供需同时增加或减少时,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化,均衡价格不定。

④供需反方向变化时,均衡价格与需求同方向变化,均衡数量不定。

6.理想的市场应满足哪些条件?①市场充分竞争②信息完备的③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保持一致,生产者有进退行业的自由7.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

①从心理或生理角度分析欲望尽管无穷,但就每一个具体的欲望来说却是有限的。

随着数量的增加,有限的欲望逐渐得到满足,心理上或生理上对商品重复刺激的反应越来越迟钝,后来消费的商品的效用也就越来越小。

②从商品的用途来分析商品的用途是多种多样的,各种用途对人的重要程度也是不同的。

人们总是先把商品用于最重要的用途,也就是效用最大的用途。

因此,人们后消费的商品的效用一定小于先消费的商品的效用。

第三章15.外部成本:16.外部性: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产生了影17.响,而施加影响的主题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或因此获得补偿。

18.科斯定理认为,外部性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产权没有界定清晰。

19.克服外部性的方法中,看得见的手是指政府干预。

20.克服外部性的行为中,看不见的手是指市场机制本身。

21.外部性根据影响结果可分为外部经济性和外部不经济性。

22.庇古税设计的理论基础为使边际社会成本=边际私人成本。

23.克服外部不经济性的方法有庇古手段、科斯手段和企业合并。

24.外部性根据影响的产生可分为生产外部性和消费外部性。

25.当边际社会成本大于边际私人成本时,是负外部经济性;当边际社26.会收益大于边际私人收益时,是正外部经济性。

27.科斯第一定理的缺陷?①交易成本不可能为0 ②公共财产不能明确产权③下一代受害者不能亲自保护自身利益④解决不了搭便车的问题⑤外部性涉及人数众多,成本巨大28.产权的特点?①产却必须是明确定义的②专一性或排他性③必须安全④可实行的29.举例说明界定的产区额如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30.①受害者有免受污染权0→docd 受害者开始损失oabd污染者开始收益污染者付给受害者大于ocd 小于oabd的补偿②污染者有污染权Qπ→d受害者损失fhiQπ降低污染者收益fgQπ降低受害者可给污染者小于fhiQπ大于fgQπ的补偿③E 为帕累托最优31.庇古手段的局限性?①信息失真:难以确定边际外部成本、政府部门难以准确了解企业②排污收费的公平性:庇古手段费率或税率一般是固定的,而且经常低于治理污染的边际成本,它对所有厂商的标准一样,造成厂商之间的不公平。

③政府管理有时成本太大:庇古手段需要政府实施收费或补贴,管理成本较大。

32.庇古手段与科斯手段的区别。

①庇古手段多依赖政府。

②庇古手段需政府实施收费或补贴,管理成本较大:科斯手段需政府界定产权。

③实施庇古手段,除了是社会获得环境效益外,还可使政府获得经济收益;科斯手段则一般只获得环境效益。

④庇古手段一般提供不了刺激,因为费率或税率一般是固定的,而且经常低于治理污染的边际成本。

⑤如果被税收保护的人企图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税负和税收,实施庇古税可能导致另一些外部性。

第四章8.资源稀缺性:指在给定的时期内,与需要相比较,其供给量是相对不足的。

9.资源稀缺的特征:相对性、差异性、绝对性、瞬变性。

10.资源稀缺性的经济度量包括资源产比价格、开采成本和租金等,11.资源稀缺性的物理度量包括储量和总量、矿物的品味、储量用量化。

12.自然资源按其能否再生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13.可更新资源的特点?①再生和自我恢复的能力,但是能力有限14.②可持续性手人类利用方式的影响15.③可再生资源具有可储蓄性第八章14.舒适性资源:指能够为人类提供舒适性服务,满足人类精神需求的自然环境资源。

15.可更新的公共资源的特点有非竞争性和消费无排他性。

16.资源储量的利用程度取决于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能性。

17.舒适性资源过度利用表现在两个方面:拥挤问题和污染问题。

18.可更新的商品资源的特点是明确的产权、专有性、可转让性、可实19.施性。

20.舒适性资源的特点?①唯一性②真实性③使用方式的非消耗性④不确定性⑤破坏的不可逆性第九章4.贴现:为了比较发生在不同时间的费用和效益,在项目评估中,通常都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吧发生在未来不同时间的费用和效益转化为现值,这种计算现值的方法叫做贴现。

5.环境经济评价:Ps环境和自然资源价值计量和货币化的技术方法。

6.选择价值:相当于消费者为一个未利用的资产所愿意支付的保险金,仅仅是为了避免在将来不能得到它的风险。

33.存在价值:指从仅仅知道这个资产存在的满意中获得的现值,尽管并没有要使用它的意图。

34.贴现的原因:时间偏好和资本的机会成本。

35.环境资源之所以有存在价值的原因是:馈赠动机、礼物动机、同情动机。

36.CBA 中通过净现值、收益率、净现值率来比较费用和效益。

37.环境评估方法选择的依据:影响的相对重要性、信息的可得性、研究经费和时间。

38.费用效益分析中,比较贴现后的费用和效益常用的指标有哪些?各个指标的公式?n TBi-TCi经济净现值ENPV= Σ——————i=0 ﹙1+r﹚^i 经济净现值率ENPVR=ENPV /I pn TBi-TCi经济内部收益率Σ————=0i=0 ﹙1+EIRR﹚^i39.费用效益分析的定义及其步骤。

定义:基于折现的效率和费用的量值大小来判断和评价公共部门和非40.营利部门投资的资源配臵效率的一种方法框架。

步骤:①识别项目的费用和效益②把发生在未来的费用与效益贴现为现值③对经过贴现的费用和效益进行对比41.资源减耗成本、环境退化成本的计量、环境防御成本的计量三者的区别?①评估基础不同虚拟估算方法实现环境成本计量:资源减耗成本、环境退化成本(应该付出的代价)实际估算:防御成本(实际发生的环境保护成本为估价基础)②计量对象不同资源物质性功能:资源减耗成本环境的服务性功能:环境退化成本、环境防御成本42.如何利用环境经济评价的结果。

①环境价值至少决策参考要素之一②环境价值评估的不完备性③将环境经济评价的结果引入经济运行体系④审慎利用不同评价方法提供的结果第十章16.支付意愿WTP:指消费者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意愿付出的最高价、格或成本。

17.受偿意愿WTA:43.重臵成本:估算环境被破坏后将其恢复原状所需支付的费用,属于直接市场评估法。

44.机会成本:使用一种资源的机会成本是指把该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

45.防护费用法:根据人们为防止环境退化所准备之处的费用多少推断出人们对环境价值的估价,属于揭示偏好法。

46.生产率变动法:环境变化可通过生产过程影响生产者的产量、成本利。

和利润,或是通过消费者的供给与价格变动影响消费者福47.内涵资产定价法可非为资产价值法和工资差额比较法,其中资产价用于劳动力市场。

值法可用于房地产市场,而工资差额比较法适48.价值评估方法可分为哪三种类型?三种类型都会含有哪些具体技术方法?1)直接市场评价法:剂量—反应法、生产率变动法、人力资本法、疾病成本法、机会成本法。

2)揭示偏好价值评估法:内涵资产定价法、防护支出法、重臵成本法、旅行费用法。

3)陈述偏好法:投标博弈法、比较博弈法、无费用选择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