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RSU信号强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图]RSU信号强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图]RSU信号强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rsu信号强度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速公路收费控制系统,尤其涉及一种rsu信号强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etc系统的构建中,rsu微波读写天线的安装调试是其重要环节之一,信号强度和覆盖范围直接影响到etc系统开通后对obu标识扣费的成功率及用户的体验,因此给安装调试人员带来了极大困难。由于5.8ghz 通讯采用无线射频通讯技术,其信号强度检测需要通过专用检测设备,传统检测需通过网络分析仪等设备来测量,这些设备价格昂贵、体积笨重,对测试环境和操作人员技能水平要求较高,不适用于室外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携带方便,操作简单,适用于全天候的工作环境的rsu信号强度检测装置。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rsu信号强度检测装置,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引向天线,所述引向天线用于屏蔽周围干扰辐射信号,使射频接收天线的方向性更强,所述射频接收天线位于金属屏蔽罩内,通过所述金属屏蔽罩屏蔽无关信号,所述射频接收天线的信号输出端经射频增益电路与mcu控制芯片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射频接收天线通过引向天线定向

采集rsu微波读写天线的射频信号,并通过所述射频增益电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处理后的射频信号传输给所述mcu控制芯片进行处理;激光探头通过调制检测电路与所述mcu控制芯片双向连接,用于在所述mcu控制芯片的控制下发送和接收接收激光测距信号,并将激光测距信号发送给mcu控制芯片进行处理得出所述装置与rsu微波读写天线的距离信息;人机交互模块与所述mcu控制芯片双向连接,用于输入控制命令并显示输出的数据;电源模块与所述装置中需要供电的模块的电源输入端连接,用于为其提供工作电源,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池和充放电管理模块,所述电池通过所述充放电管理模块与所述mcu控制芯片的电源输入端连接。

[0005]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人机交互模块包括lcd显示屏和操作按键,所述lcd显示屏与mcu控制芯片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用于显示所述mcu控制芯片输出的数据;操作按键与所述mcu控制芯片的信号输入端连接,用于向所述mcu控制芯片中输入控制命令。

[0006]

优选的,所述lcd显示屏示采用320*240位lcd显示屏,且具有高亮led背光灯。

[0007]

优选的,所述射频接收天线采用5.8ghz微波射频天线。

[0008]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调制检测电路包括激光调制电路和光电检测电路,激光光源为红色可见激光,偏置电流为30ma,调制电流幅度为8ma,信号源输出经过低通滤波器后得到的主振调制信号为电压信号,使用宽带跨导运算放大器来得到电流调制信号。

[0009]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光电检测电路采用光电检测前置放大电路,有效输出信号峰峰值大于

20rnv,响应速度小于20ns。

[0010]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所述装置集测量和显示为一体

的低功耗手持终端设备,不仅携带方便,操作简单,而且适用于全天候的工作环境,为现场操作人员安装调试rsu微波读写天线提供了便捷服务,从而降低安装调试费用,缩短施工工期,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1]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2]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检测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3]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检测装置的原理框图;

[0014]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算法流程图;

[0015]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算法流程图;

[0016]

其中:1、壳体;2、引向天线;3、射频接收天线;4、金属屏蔽罩;5、激光探头;6、mcu控制芯片;

7、lcd显示屏;8、操作按键;9、电源开关;10、电池仓。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8]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19]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rsu信号强度检测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外壳一般使用塑料材质制作。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引向天线,所述引向天线在需要辐射方向加入引向器,不需要辐射方向加入反射器,从而得到较强的方向性。所述射频接收天线3的信号输出端经射频增益电路与mcu控制芯片6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射频接收天线3通过引向天线定向采集rsu微波读写天线的射频信号,并通过所述射频增益电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处理后的射频信号传输给所述mcu控制芯片6进行处理,所述射频接收天线3位于金属屏蔽罩4内,通过所述金属屏蔽罩4屏蔽无关信号,用以提高信号检测的精度。

[0020]

激光探头通过调制检测电路与所述mcu控制芯片6双向连接,用于在所述mcu控制芯片6的控制下发送和接收激光测距信号,并将激光测距信号发送给mcu控制芯片6进行处理得出所述装置与rsu微波读写天线的距离信息;人机交互模块与所述mcu控制芯片双向连接,用于输入控制命令并显示输出的数据;电源模块与所述装置中需要供电的模块的电源输入端连接,用于为其提供工作电源。

[0021]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人机交互模块可以包括lcd显示屏7和操作按键8(所述操作按键8可以包括多种按键),所述lcd显示屏7与mcu控制芯片6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用于显示所述mcu控制芯片6输出的数据;操作按键8与所述mcu控制芯片6的信号输入端连接,用于向所述mcu控制芯片6中输入控制命令,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人机交互模块还可以使用触摸屏,通过触摸屏实现信息的输入与输出功能。[0022]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池和充放电管理模块,所述电池通过所述充放电管理模块与所述mcu控制芯片的电源输入端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充放电管理模块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0023]

优选的,图形显示采用320*240位lcd显示屏和高亮led背光灯。lcd显示屏可显示rsu编号、电池电量、信号强度、检测距离等信息,高亮led背光灯可满足夜间测量的需要。射频接收天线采用专用5.8g微波射频芯片,集成度和稳定性高,外围电路简洁,可实现零唤醒功能。

[0024]

所述定位装置采用激光准直技术和激光测距技术,所述激光准直技术是利用激光指向性强,不宜发散的特性,来定位rsu微波读写天线的辐射角度及检测设备的指向性。所述激光测距技术是通过发送特定频率的脉冲激光编码信息,经过真空度传感器接收特定脉冲信号,并通过算法进行解码来测量相对距离,进而确定场强范围。所述dsrc短程通信符合gb/t20851.1~gb/t20851.3的相关规定。

[0025]

进一步的,定位装置采用激光测距电路,包括调制电路和光电检测电路。激光调制电路:激光光源为常见的红色可见激光;偏置电流为30ma;调制电流幅度约为8ma。信号源输出经过低通滤波器后得到的主振调制信号为电压信号,然而ld的调制特性需要的是电流信号,故使用宽带跨导运算放大器来得到电流调制信号。光电检测电路:采用光电检测前置放大电路,有效输出信号峰峰值大于20rnv;响应速度小于20ns。

[0026]

相应的,还公开了一种使用所述的rsu信号强度检测装置调整rsu微波读写天线位置的方法,在所述rsu信号强度检测装置的电池仓10中安装1600mah,3.7v软包锂电池,打开电源开关9给所述检测装置供电,按下操作按键8,激光探头5发射激光光束及测距脉冲信号,施工人员手持所述检测装置从车辆检测位置指向rsu微波读写天线,来确定所述检测装置与rsu微波读写天线的距离并反馈到所述检测装置的lcd显示屏7上;金属屏蔽罩4内的射频接收天线3通过引向天线定向采集rsu微波读写天线的射频信号,传递给mcu控制芯片,mcu控制芯片经过对dsrc协议解析和算法分析,将射频信号强度值反馈到lcd显示屏7上,施工人

员根据距离和信号强度与设定的检测范围进行比对,以此来调整rsu微波读写天线安装位置、辐射角度及发射强度,保证在车辆交易范围内满足信号强度的要求。

[0027]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装置将rsu微波读写天线射频信号通过模数转换器采样,将 50db 量化动态范围内功率值以 5bit 精度进行量化,并存储在相应的寄存器中,当检测到 fsf(0x7e)时,会自动更新寄存器内的值,以此来实时判定rsu微波读写天线射频信号的强弱。

[0028]

为了说明所述装置的算法分析模块,下面通过流程图3和4来进行说明。图3是算法分析的主流程,图4是类冒泡排序算法的实现过程。本算法分析模块的作用是:将新产生的数据存储到全局数组中,然后将全局数组中最大的三个元素显示到显示屏上,并且上一次显示的元素如果在本次显示中存在,那么显示位置需要保持不变。通过上述算法和移动本手持设备,进而可以将空间上的天线分布与显示屏上的显示内容对应上。

[0029]

本申请所述装置集测量和显示为一体的低功耗手持终端设备,不仅携带方便,操作简单,而且适用于全天候的工作环境,为现场操作人员安装调试rsu微波读写天线提供了便捷服务,从而降低安装调试费用,缩短施工工期,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技术特征:

1.一种rsu信号强度检测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引向天线(2),所述引向天线(2)用于屏蔽周围干扰辐射信号,使射频接收天线(3)的方向性更强,所述射频接收天线(3)位于金属屏蔽罩(4)内,通过所述金属屏蔽罩(4)屏蔽无关信号,所述射频接收天线(3)的信号输出端经射频增益电路与mcu控制芯片(6)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射频接收天线(3)通过引向天线定向采集rsu微波读写天线的射频信号,并通过所述射频增益电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处理后的射频信号传输给所述mcu控制芯片(6)进行处理;激光探头通过调制检测电路与所述mcu控制芯片(6)双向连接,用于在所述mcu控制芯片(6)的控制下发送和接收激光测距信号,并将激光测距信号发送给mcu控制芯片(6)进行处理得出所述装置与rsu微波读写天线的距离信息;人机交互模块与所述mcu控制芯片双向连接,用于输入控制命令并显示输出的数据;电源模块与所述装置中需要供电的模块的电源输入端连接,用于为其提供工作电源,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池和充放电管理模块,所述电池通过所述充放电管理模块与所述mcu控制芯片的电源输入端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rsu信号强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人机交互模块包括lcd显示屏(7)和操作按键(8),所述lcd显示屏(7)与mcu 控制芯片(6)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用于显示所述mcu控制芯片(6)输出的数据;操作按键(8)与所述mcu控制芯片(6)的信号输入端连接,用于向所述mcu控制芯片(6)中输入控制命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rsu信号强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cd显示屏(7)采用320*240位lcd显示屏,且具有高亮led背光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rsu信号强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接收天线(3)采用

5.8ghz微波射频天线。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rsu信号强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制检测电路包括激光调制电路和光电检测电路,激光光源为红色可见激光,偏置电流为30ma,调制电流幅度为8ma,信号源输出经过低通滤波器后得到的主振调制信号为电压信号,使用宽带跨导运算放大器来得到电流调制信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rsu信号强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检测电路采用光电检测前置放大电路,有效输出信号峰峰值大于20rnv,响应速度小于20ns。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RSU信号强度检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引向天线,所述引向天线在需要辐射方向加入引向器,不需要辐射方向加入反射器,从而得到较强的方向性。所述射频接收天线的信号输出端经射频增益电路与MCU控制芯片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激光探头通过调制检测电路与所述MCU控制芯片双向连接,用于在所述MCU控制芯片的控制下发送和接收激光测距信号,并将激光测距信号发送给MCU控制芯片进行处理得出所述装置与RSU微波读写天线的距离信息。本申请所述装置集测量和显示为一体的低功耗手持终端设备,不仅携带方便,操作简单,而且适用于全天候的工作环境。而且适用于全天候的工作环境。而且适用于全天候的工作环境。

技术研发人员:李广陈伟田森黄伟亮尹春辉王艳红罗晓瑶韩二伟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北交投智能交通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31

技术公布日:2021/2/20

正态分布图的制作方法

参考資料:QC 数学の話(大村 平著) 日科技連出版 翻訳完成日期:2009年6月6日 品质管理的基石统计初步(翻訳:李琰) 目录 ·从互换性到品质管理 ·QC 是迈向文明社会的技术突破 ·从互换性到品质管理 ·SQC 的成熟与TQC ·数据整理的基本 ·代表值的选出 ·平均值的计算 ·标准偏差的计算 ·正态分布概念引入 ·正态分布的加法与减法 ·正态分布应用举例 第1章 从统计学的互换性到品质管理 20世纪人类历史上发生了3大震撼世界技术的突破。1,原子能的利用;2,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3, 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关于原子能的利用,主要在民生和军事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在人类历史上原子能的出现翻开了历史新的一页,震撼了世界这是众所周知的。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広島,長崎投下的原子弹的爆炸,造成了人类的大量伤亡。在民生应用方面,随着碳素系列能源的枯竭和CO 2排出的控制, 原子能发电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另外在高分子化合物合成技术方面,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用塑料做成的各种各样建材类,器 具类遍布了我们的生活周围。如果把我们生活中存在的塑料制品全部拿走的话,我们生活就象没有了文字一样,土蹦瓦解。化肥使粮食增产。人工纤维的合成,给我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衣着。合成橡胶,洗剂,粘结剂,调味品等不胜枚举。 还有,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首先让我们只看一下和我们切身利益相关的民生用品,各种各样的业务预 约,存款储蓄,通信网和铁道网的管理,天气预报,犯罪搜查等虽然眼睛直接看不到,却支撑着我们的近代生活。而且各种技术计算,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先端事物已变成了我们生活中的神圣组织。如果说没有高分子化合物我们的生活会瓦解的话,那么没有信息我们的生活会瘫痪。 基于以上,我们可以说,原子能是能源方面的突破,高分子合成是硬件方面的突破,信息技术是软件方 面的突破,3个方面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震撼性的影响。 那么为什么以上3个方面可以在20世纪能够获得极大的技术突破呢? 我认为是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1, 抗身抗生物质的发现。 2, 品质管理的普及。 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阐述理由。 最初的科学文明,把人类从严酷的劳动和疾病中解放出来。人类为了确保衣食住的安定,做出了很大的 QC 数学的 話题

特性要因分析图(精)

特性要因分析图 (Characteristic Diagram) 一. 前言 所谓特性要因图就是当一个问题的特性(结果)受到一些要因(原因)的影响时,我们将这些要因加以整理,成为有相互关系且有系统的图形。简言之就是将造成某项结果(特性)的诸多原因(要因),以有系统的方式(图表)来表达结果与原因之间的关系。[某项结果的形成,必定有其原因;设法使用图解法找出这些原因来]这概念是由日本品管大师石川馨博士首先提出的。特性要因图又因为是石川馨博士于1952年所发明,所以又称[石川图]。其主要目的是阐明因果关系,也称[因果图];又因为它的形状与鱼骨相似,故又常被称呼为[鱼骨图]。 二.特性要因图 1.原因追求型:以列出可能会影响过程(或流程)的相关因子,以便进一步由其中找出主要原因,并以此图形表示结果与原因之间的关系。 70 品管七大手法 2.对策追求型:此类型是将鱼骨图反转成鱼头向左的图形,目的在于追求问题点应该如何防止,目标结果应如何达成的对策。故以特性要因图表示期望效果(特性)与对策(要因)间的关系。 WHY?

三.如何绘制特性要因图 1.确定特性:在未绘制之前,首先应决定问题或质量的特性是什么?一般来说,特性可以体现为零件规格、帐款回收率、产品不合格率、客户抱怨、设备停机率、报废率等与质量有关或是以和成本有关的人事费、行政费、材料费等。 2.绘制骨架:首先在纸张或其他用具(如白板)右方划一 “□”填上决定的特性,然后自左而右划出一条较粗的干线,并在线的右端与“□”接合处,划一向右的箭头。 图示: 3.大略记载各类原因:确定特性之后,就开始找出可能的原因,然后将各原因用简单的字句,分别记在大骨上的“□”加上箭头分枝,以斜度约60°划向干线,划时应留意较干线稍微细一些。各大要因记载可由4M +1E:人员(Man).机械(Machine).材料(Material).方法(Methed)及环境(Environment)等五大类着手寻找。 71 4.依据大要因, 再分出中要因:细分出中要因的中骨线(同样为60°划线)应比大骨线细,中要因的选定约3—5个为宜 ,绘制时应将有因果关系的要因归纳在同一骨线内。 5.要更详细列出小要因:运用中要因同样的绘制方式,可将更详 特性 特性 特性

3DMAX Vray渲染大小图参数设置

-3DMAX V-ray 测试渲染/出图渲染参数设置明细VR基项帖缓存测试VR基项帖缓存出图 全局开关测试全局开关出图 .

图像采样器测试图像采样器测试 环境测试环境出图

颜色映射测试颜色映射出图 间接照明测试间接照明出图

发光贴图测试间接照明出图 灯光缓存测试灯光缓存出图

V-ray采样器测试V-ray采样器出图 VR基项 V-ray贴缓存 启用内置帖缓存ma 输出分辨率测试:800*600 出图:A4:1280*960 A3:1600*1200 V-ray全局开关 灯光:缺省灯光关掉 V-ray图像采样器(抗锯齿) 图像采样器测试:类型:固定出图:类型:自适应细分 抗锯齿过滤器测试:开启:区域出图:开启:Catmull-Rom V-ray环境 全局照明环境(天光)覆盖测试/出图开倍增器2.0

VR间接照明 V-ray间接照明(全局照明)开启 首次反弹:倍增 1.0 发光贴图 二次反弹:倍增 1.0 灯光缓存 V-ray发光贴图 内建预设:测试当前预设:非常低选项:显示计算过程显示直接照明 出图当前预设:中/高/非常高选项:显示计算过程显示直接照明 基本参数:测试半球细分:25 插值采样:10 出图半球细分:60 插值采样:45 V-ray灯光缓存 计算参数:测试细分:100 显示计算状态出图细分:1800 显示计算状态 VR设置 V-rayDMC采样器 测试自适应数量:0.9 噪波阀值0.1 最少采样:5 全局细分倍增器:1.0 出图自适应数量:0.75 噪波阀值0.005 最少采样:18 全局细分倍增器:1.5 V-ray系统 光线投射参数: 测试/出图最大BSP树深度:60 动态内存极限:3000 默认几何体:动态 灯光 黄光:255 214 149 蓝光:118 163 255 石膏线材质: 漫射240,反射40,高光度0.35,反射细分20,关掉跟踪反射 灯光细分40以上,灯光缓存1500以上,发光贴图中以上 抗锯齿用自自适应准蒙特卡罗+Catmull-Rom 让VR渲染的欧式石膏线变得更清晰。现在我们需要在漫反射后面的通道加一个VR污垢的程序贴图半径后面的值10改变成1.0,然后再改变衰减的值为1.5

制作简单大图音画的方法

制作简单大图音画的方法 宽屏大图片音画教程 近来网络开始流行宽屏大图片音画,美观大气,在视觉效果上非常棒,很受网友的喜爱.这种音画是将一个系列的大图片经过PS的处理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主题帖子,比起特效帖更加易于观赏和理解.这种音画的制作过程如下: 1.首先在网络上找好图片素材,最好要大图片,分辨率高,做出的帖子才漂亮. 2 .在Photoshop里新建一个文件,这个文件的大小就是整个图片的大小,即:(标准屏"宽778,高2000)(宽屏:"宽1000,高4000”)(图片的大小朋友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设定),背景色暂设为透明.(也可以自定) 3 .选定一张图片做背景.打开这张图片,选定"编辑"--"定义图案".将该图片定义为一种纹理图案.然后选定778*2000的新建文件,"编辑"---"填充",在弹出的对话框下拉菜单中选定"图案"选项",选定你定义好的图案. 4. 下面主要是图片拼接了,图片拼接的要点是,要保证图片之间不要脱节,要形成一个连续的画面,看起来才美观流畅. 5. 最常见的拼接是,打开素材图片,用矩形或椭圆形选框选择图片需要的部分.用移动工具拖移选区到新建文件中.或者用

羽化的方法,羽化之后再拖移进行组合. 6. 在图片衔接的地方如果色彩差异过大,可以用模糊工具进行处理.不过这样效果不是很好.最好将要使用的图片素材经过色彩处理,使它们颜色尽量相近.成为一个系列. 7.图片在组合的时候,不能呆板地将大图片一张张接在一起,有的图片只能取一小角,有的可以多取点.拼帖的过程很辛苦,效果要达到最满意,就要不停地试,一张张地组合.不过也乐在其中.以我的经验而言,不要总是使用矩形选框,多用椭圆选框或者羽化. 8. 要保证帖子画面的连贯性和美观效果,对背景图案的选择很重要.要考虑图片和背景能够很好的相溶在一起,画面看起来才舒服.最好在做帖之前根据自己的喜好,确定好主题和色彩,再下手做帖.背景的选择很重要. 9. 图片是音画帖的灵魂,所以好的帖主要看图片的艺术效果,关于PS图片处理的方法,朋友们可以到《冰山火焰教室》来参加学习. 图片制作好之后,就是制作文字了,文字效果的制作,首先要下载好的字体,网上有很多,我常用的是"方正流行简体""黄草简体行书""文鼎霹雳体",都是很不错的字体. 10. 图片完全制作好之后,就是裁减了.要将778*2000的大图片裁减为几张小图片.(小图片在论坛才容易上传).我常将高为2000的大图片裁减为4张小图.

qc七大手法之特性要因图

第五章特性要因图 69 第五章特性要因分析图 (Characteristic Diagram) 一.前言 所谓特性要因图确实是当一个问题的特性(结果)受到一些要因(缘故)的阻碍时,我们将这些要因加以整理,成为有相互关系且有系统的图形。简言之确实是将造成某项结果(特性)的诸多缘故(要因),以有系统的方式(图表)来表达结果与缘故之间的关系。[某项结果的形成,必定有其缘故;设法使用图解法找出这些缘故来]这概念是由日本品管大师石川馨博士首先提出的。特性要因图又因为是石川馨博士于1952年所发明,因此又称[石川图]。其要紧目的是阐明因果关系,也称[因果图];又因为它的形状与鱼骨相似,故又常被称呼为[鱼骨图]。 要

二.特性要因图 1.缘故追求型:以列出可能会阻碍过程(或流程)的相关因 子,以便进一步由其中找出要紧缘故,并以此图形表示结 WHY?

70 品管七大手法 2. 对策追求型:此类型是将鱼骨图反转成鱼头向左的图形, 目的在于追求问题点应该如何防止,目标结果应如何达成的对策。故以特性要因图表示期望效果(特性)与对策(要因)间的关系。 三.如何绘制特性要因图 1. 确定特性:在未绘制之前, 首先应决定问题或质量的特

性是什么?一般来讲,特性能够体现为零件规格、帐款回收率、产品不合格率、客户抱怨、设备停机率、报废率等与质量有关或是以和成本有关的人事费、行政费、材料费等。 2. 绘制骨架:首先在纸张或其他用具(如白板)右方划一 “□”填上决定的特性,然后自左而右划出一条较粗的干线,并在线的右端与“□”接合处,划一向右的箭头。 图示: 3. 大略记载各类缘故:确定特性之后,就开始找出可能的 缘故,然后将各缘故用简单的字句,分不记在大骨上的“□”加上箭头分枝,以斜度约60°划向干线,划时应留4M+1E:人员方法(Methed)及环境(Environment)等五大类着手查找。 特 特

PPT实现点小图看大图

PPT实现点小图看大图效果 在PPT演示作品中,如何实现点击缩略图随机显示大图片的效果? 好友小王在某汽车品牌做地区销售经理,过几天需要出差,为了展示该品牌汽车,需要做PPT幻灯片给大客户演示该品牌各种型号的汽车和内部结构图,制作过程中遇到难题了,按照领导的意思需要在PowerPoint中先展示各种汽车的省略小图片,如果客户对哪款汽车有意向,则点击该小缩略图则可以看到大图片,对PPT不是很熟的小王只好找到笔者帮忙。 笔者利用插入Microsoft PowerPoint演示文稿对象的方法轻松实现了这种效果。 插入新演示文稿 先打开PowerPoint 2010,来到要制作缩略图效果的空白幻灯片页面,然后依次单击“插入→对象”,打开“插入对象”对话框,单击“新建”,在对象类型中选择“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单击“确定”按钮(图1),在该幻灯片页面中插入一个新的演示文稿。 巧妙利用背景图片 插入成功后,在改幻灯片编辑区里就会出现一个类似于“图片”的对象框,这就是刚刚插入

的演示文稿,选中该对象框,可以看到幻灯片编辑区内有8个黑色的控制焦点,可以拖动它,调节其大小,再把该对象框拖动到合适位置。选中后右键单击,在弹出菜单中选择“设置背景格式”,然后在“填充”选项中选择“图片或纹理填充”(图2)。 接下来就可以从文件、剪贴板或者剪贴画中选出想要添加的图片,这里单击“文件”,然后选中要插入的图片文件,最后单击“关闭”按钮,这样就完成了第一张图片的设置。 这种采用“填充”功能来添加图片,可以不用考虑图片的原始大小,添加之后即可自动适应对象框的大小和位置。 依法炮制添加图片 用同样的方法在幻灯片中添加其他的Microsoft PowerPoint演示文稿对象,填充需要的图片,直至把所有需要的图片都填充添加完毕(图3),这样点小图看大图的缩略图效果就完成了,演示的时候只要单击幻灯片上的汽车图片,就自动打开该图片的全屏清晰大图。

柏拉图-特性要因分析图

柏拉图(Pareto Diagram) 一、前言 由生产现场所收集到的数据,有效的加以分析、运用,才能成为有价值的数据。而将此数据加以分类、整理并作成图表,充分的掌握问题点及重要原因,则是目前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而最为现场人员广泛使用于数据管理的图表为柏拉图。 二、柏拉图的由来 意大利经济学家V.Pareto(1848-1923)在1897年分析社会经济结构时,赫然发现国民所得的大部份均集中于少数人身上,于是将所得的大小与拥有所得的关系加以整理。发现有一定的方程式可以表示,称为[柏拉图法则]。 1907年美国经济学者M.O.Lorenz使用累积分配曲线来描绘[柏拉图法则],也就是经济学所谓的劳伦兹(Lorenz)曲线。 美国品管专家J.M.Juran(朱兰博士)将劳伦兹曲线应用于品管上,同时创出[Vital Few, Trivial Many] (重要的少数,次要的多数)的见解,并借用Pareto的名字,将此现象定为[柏拉图原理]。 [柏拉图]方法,由品管圈(QCC)的创始人日本石川馨博士介绍到品管圈活动中使用,而成为之一。 三、柏拉图的定义 1.根据所搜集的数据,按不良原因、不良状况、不良项目、不良 发生的位置等不同区分标准而加以整理、分类,从中寻求占最 大比率的原因、状况或位置,按其大小顺序排列,再加上累积 值的图形。 2.从柏拉图可看出那一项目有问题,其影响度如何,以判断问题 的症结所在,并针对问题点采取改善措施,故又称为ABC图。 (所谓ABC分析的重点是强调对于一切事务,依其价值的大小 而付出不同的努力,以获至效果;亦即柏拉图分析前面2-3项 重要项目的控制)。 3.又因图的排列系按大小顺序排列,故又可称为排列图。

特性要因分析图

特性要因图 特性要因分析图 (Characteristic Diagram) 一.前言 所谓特性要因图就是当一个问题的特性(结果)受到一些要因(原因)的影响时,我们将这些要因加以整理,成为有相互关系且有系统的图形。简言之就是将造成某项结果(特性)的诸多原因(要因),以有系统的方式(图表)来表达结果与原因之间的关系。[某项结果的形成,必定有其原因;设法使用图解法找出这些原因来]这概念是由日本品管大师石川馨博士首先提出的。特性要因图又因为是石川馨博士于1952年所发明,所以又称[石川图]。其主要目的是阐明因果关系,也称[因果图];又因为它的形状与鱼骨相似,故又常被称呼为[鱼骨图]。 二.特性要因图 1.原因追求型:以列出可能会影响过程(或流程)的相关因子,以便 进一步由其中找出主要原因,并以此图形表示结果与原因之间 的关系。 WHY?

2.对策追求型:此类型是将鱼骨图反转成鱼头向左的图形,目的在于追求问题点应该如何防止,目标结果应如何达成的对策。故以特性要因图表示期望效果(特性)与对策(要因)间的关系。 三.如何绘制特性要因图 1.确定特性:在未绘制之前,首先应决定问题或质量的特性是什么?一般来说,特性可以体现为零件规格、帐款回收率、产品不合格率、客户抱怨、设备停机率、报废率等与质量有关或是以和成本有关的人事费、行政费、材料费等。 2.绘制骨架:首先在纸张或其他用具(如白板)右方划一 “□”填上决定的特性,然后自左而右划出一条较粗的干线,并在线的右端与“□”接合处,划一向右的箭头。 图示: 3.大略记载各类原因:确定特性之后,就开始找出可能的原因,然后将各原因用简单的字句,分别记在大骨上的“□”加上箭头分枝,以斜度约60°划向干线,划时应留意较干线稍微细一些。各大要因记载可由4M +1E:人员(Man).机械(Machine).材料(Material).方法(Methed)及环境(Environment)等五大类着手寻找。 4.依据大要因, 再分出中要因:细分出中要因的中骨线( 同样为 特性 特性

ppt中图片显示效果的制作

ppt中图片显示效果的制作 (2011-11-05 22:36:00) 转载▼ 分类:办公软件 标签: 杂谈 刚才幽兰发来一个文件,ppt的。 打开一看是一个图片展示的效果,非常漂亮。寻问制作方法如下: 一、点小图变大图 如图: 效果: 点其中的一张,之后图片就会变大,和屏幕一样大小,之后再点击返回。 制作方法: (1)插入->对象->ppt演示文稿 (2)在这张演示文稿上插入一张图片(与背景一样大)或设置为背景。(3)以此类推并排列好。 二、点击小图看大图(触发器制作方法)

效果: 点击小图出现右侧的大图。 制作方法: (1)插入n张小图。 (2)插入n张大图。 (3)点击大图,添加动画效果,之后会出现以图片名称命名的动画。 (4)点击动画,出现下拉列表,选择计时。 (5)当选择完计时后,会打开一个小窗口,选择触发器。之后设置这个图片的出现效果由谁来触发。

(6)都设置完成,排列好即可。 注:我们设置的时候和flash的思路不一样,flash点击按钮,添加脚本书写要控制的对象。ppt是选择对象,之后选择由哪个按钮来触发。 三、图片移动中放大 效果: 这些小图片从右到左移动,当鼠标点击某张时会显示一张大图,再点击大图则回到滚动状态。 制作方法: (1)插入->对象->ppt演示文稿 (2)制作多个。如:四张,把这四张排列好,之后组合在一起。 (3)把组合后的复制一份放到右侧排列好再次组合(注:两组的内容是一样的,目的是当第一组走出屏幕后,第二组跟上,否则屏幕上没东西了,当走到终点再回来重复走) (4)添加路径动画,从右到左移动(注:红色表示终点,绿色表示起点) (5)在动画效果里选择:计时>重复>直到幻灯片末尾。这样可以重复走,否则只走一次。(6)在动画效果里选择:效果选项>平稳开始,平稳结束,把上面的对号去掉。这样速度匀速了。

室外渲染十分详细的vray技术讲解

室外渲染手册 常项目制作部分: 渲染部日常项目制作包括:3dmax渲染部分和photoshop后期制作部分。 3dmax渲染工作的日常工作范围包括:正式效果图的渲染、小透视的渲染、立面图与平面图的渲染、轴侧图与线框图的渲染等等。 在这里我们由浅入深,逐一进行了解。 小透视 小透视一般是项目的辅助用图,多用来表现建筑的局部细节或是主透视没有表现道的地方。从制作要求上来说,渲染点数通常会控制在1500-3000点,根据客户的需求,也许会加模型人、树或天。对光的要求,基本以白天为主,注意要避免使用逆光,应选择顺光或正常光渲染,最终的效果要能清楚的表达建筑的体形关系、材质质感,画面要简洁干净素描关系准确。例如:

立面图、平面图 立面图、平面图都是建筑分析用图。制作的要求是,渲染点数控制在1500-3000(规划、组团类建筑可适当加大渲染点数),画面效果要能清晰准确的表达建筑的立面关系、平面关系。立面图的渲染要注意适当降低建筑玻璃的透明度,过透的玻璃在立面的渲染时会透出玻璃后面的其他建筑内容,影响力面图的效果,里面在渲染之后还需要在后期添加背景天和树,在添加树的时候要注意树与建筑的比例关系,树的高度通常在建筑的两层到三层之间,超高层建筑立面可以适当增加树的高度。平面图的制作有时需要把建筑与地形分开两次渲染,方便客户后期进行分析图的调整,渲染时要注意建筑投影的方向,正常情况下在顶视图渲染平面图,在顶视图的右下角打光,影子的方向在建筑的左上方,也就是从建筑东南方向打光,建筑投影指向西北方向,并且要注意控制投影的长度近两要短。 例如:

轴侧图 轴侧图也是分析图的一种。一般是从高空俯瞰建筑,而且不让建筑产生透视效果,在制作时我们可以用max的user视窗进行渲染,或是勾选相机命令面板内的orthographic projection选项让相继不产生透视。

VRay1.48.03自发光+VRlight小空间渲染制作教程详细讲解

VRay1.48.03 自发光+VRlight 小空间渲染制作教程详细讲解 这个我没咋研究明白,看的也挺费劲的,也许是我的能力接触这个有点早了点,但还是拿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吧 这个教程里面主要讲的是VR的自发光材质,地板的模糊反射,以及如何在场景中补光和最终渲染出精图。 家看看效果 先来看看模型:

我们在后面那面墙上添加VR的自发光采制,用这面墙来照明整个场景 打开材质球按照提供的文件和最终效果图来赋予这个场景材质我会把场景中所以材质逐个的设置发上来 注:我们在做材质的时候应该首先给每一个我们要编辑的材质一个VR的材质包裹器因为在后面的渲染中包裹器可以提供一些补充的修改 周围白墙的材质很简单在给材质添加了包裹器后用普通的MAX材质调了全白色其他的也没做任何修改

VR自发光材质设定:

选择后点击纹理贴图旁的大按钮添加一张图片贴图在剪裁/放置里面进行适当的剪裁用来适应模型的比例设置如下 返回上一级别别在倍增器中增大值为1.3加强光照强度 自发光材质设置完毕 地板和桌子的细密木纹的材质和模糊反射的做法 场景中所有的模型我都按需要赋予了UVW贴图编辑方式可以直接赋予贴图不用做任何更改了好了我们来看看地板的材质参数首先老规矩先给个包裹器

漫反射那里就不多讲了老方法给个贴图就OK 下面是模糊反射的设置在发射哪个添加个VR贴图项目设置如下 勾选光泽度选项把光泽度和细分的值调整为图中数值大家可以改变着2个值的参数来分别测试下模糊反射的程度就知道什么样的材质用什么样的数值了 其他的材质也就没什么大的说头了大家想要研究我把调好的文件带光子图的发上来大家可以下了去打开研究下哈哈 好材质说完了我们开始打光 首先场景中有一个光槽的位置我们在这里添加一个VR灯光并修改参数把大小和位置放置

vr初学者须走出小光子渲大图中的一个误区(速度质量平衡的关键)

vr初学者须走出小光子渲大图中的一个误区(速度质量平衡的关键)私人空间2007-09-29 16:35:14 阅读626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声明:本贴写给和我一样陷入一个利用小光子贴图渲染大图误区的初学者朋友。。。。。。 天天泡在网上看教程,天天练模型,回首一看,才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利用小光子贴图渲染大图的误区,在这里写出来,望和我有着一样经历的朋友尽早走出这个误区。 你是否和我同样有这样的经历呢?就是在网上看过很多的教程之后,利用教程中的参数(或是使用下载下来的模型中自带的参数)渲染了一如400*300的小图,然后保存光子贴图,然后去渲染1600*1200的大图?为什么相同的参数渲染出来的图就是不一样呢? 如果和我有相同的经历,那么接着往下看吧! 其实我们对一个概念理解的不是很清楚,那就是小光子贴图,什么才是一个400*300的小光子贴图呢?而非是渲染出一个尺寸仅仅为400*300的图出来,然后保存的光子贴图。(这段话很重要,认真理解。因为400*300可以渲染200*150的光子图,也可以渲染出800*600的光子图) 我们需要搞明白渲染尺寸与光子贴图设置的问题。先用一个例子说明这一点。(注意:例子是用 来说明渲染尺寸与光子贴图设置的问题,并不是教大家增大渲染尺寸的解决方案) 注:很多朋友看完了还是没明白,我在这想说的是你在看的时候要弄明白两个概念: 1。出图的分辨率大小(也就是出图设置的渲染尺寸的大小) 2。光子贴图的分辨率大小(它与出图分辨率和“最大比率值”有关) 只要掌握了它们的关系,速度质量平衡的关键基本上也就掌握了。 补充一点我的看法:在做图的时候,不要首先不在去考虑你最终要出多大的图,而是去考虑这张图你需要设置为多大的光子图才能满足(也就是不出现漏光等错误现象),至于原因看贴。第9页。 如果看了还是不懂,请多看两遍,最好从第1页看到第9页。水平有限,表达上有问题,见谅。

3DmaxVR全参数及场景[图片]

VR参数及场景 [图片] bf 透明玻璃在反射中加入菲涅耳反射折射色调成全白假如要做透光效果,勾选影响阴影就OK了 磨沙玻璃在折射中加入模糊折射0.5就可以了也可以把折射中加入菲涅耳反射交换前侧的颜色 VR常用材质参数 白色墙面:白色-245 反射23 高光 0.25 去掉反射[让他只有高光没有反射] 铝合金:漫射 124 反射 86 高光0.7 光泽度0.75 反射细分25 BRDF[各向异性] WARD[沃德] 地板:反射贴图里放置FALLOFF[衰减] 在衰减类型里为Fresnel[菲湦耳] 上面色表示为离相机比较近的颜色

亮度为20 饱和度为255 色调为151 下面色表示为离相机比较远的颜色亮度为60 饱和度为102 色调为150 Fresnel[菲湦耳]参数的折射率为1.1(最高是20值越小衰减越剧烈) 高光:0.45 光泽度:0.45 反射细分:10(反射不强细分不用给很高) 凹凸为10加上贴图, 布纹材质:在漫反射贴图里加上FALLOFF[衰减] 上为贴图在下面设材质为亮度255的色彩,色调自定,在反射设置反射为16 [在选项里去掉跟踪反射][让他只有高光没有反射] 反射高光光泽度为30.5加上凹凸,其它不变 木纹材质:漫反射加入木纹贴图,反射贴图里放置FALLOFF[衰减] 在衰减类型里为Fresnel[菲湦耳] 上为近,亮度值为0 远处的亮度值为230 带点蓝色,衰减强度为1.6[默认] 反射高光光泽度为0.8[高光大小] 光泽度为0.85[模糊值] 细分高点给15 加入凹凸贴图,强度10左右亮光不锈钢材质漫反射为黑色[0]{增强对比} 反射为浅蓝色[亮度198 色调155 保和22]反射高光光泽度为0.8[高光大小] 光泽度为0.9[模糊值] 细分高点给15 要做拉丝效果就在凹凸内加入贴图, 亚光不锈钢材质:漫反射为黑色[0]{增强对比} 反射为浅蓝色[亮度205 色调154 保和16]反射高光光泽度为0.75[高光大小] 光泽度为0.83[模糊值] 细分高点给30 要做拉丝效果就在凹凸内加入贴图, 皮革材质:反射贴图里放置FALLOFF[衰减] 在衰减类型里为Fresnel[菲湦耳]两个材质全加上凹凸贴图上为近,亮度值为0 强度为5 远处的亮度值为29 强度为25,衰减强度为15 反射高光光泽度为0.67[高光大小] 光泽度为0.71[模糊值] 细分高点给20 凹凸内加入贴图[值在35左右] 漆材质:反射为浅蓝色[亮度15 反射高光光泽度为0.88[高光大小] 光泽度为1[模糊值] 细分8 半透明材质折射为[亮度]50 光泽度为0.8[模糊值] 细分20 钩上影响阴影。反射为浅蓝色[亮度]11 反射高光光泽度为0.28[高光大小] 光泽度为1[模糊值] 细分8 去掉反射[让他只有高光没有反射] 白塑料材质:漫反射为白色[250] 反射185 勾选菲湦耳反射高光光泽度为0.63[高光大小] 光泽度为0.5[模糊值] 细分15 然后在BRDF[各向异性]里设,各向异性为0.4 旋转为85

点阵图 制作

自己一切关于设计的东西都是自学的,甚至也很少问过别人,最多的时候就是百度、谷歌、论坛等等…… 弯路走了很多很多,做一点点经验分享只是希望更多的人不走我曾走过的弯路 曾经在站酷论坛里面看到过有朋友问一个关于双色点阵的LOGO如何制作的问题 当然我做的就是一张图,只是一个例子,这个方法可以应用到很多地方 这个是自己在站酷世界杯壁纸大赛时的一个设计选择的C罗做为主题 1、选择一张图片(LOGO类图形也可以)不是大图也没关系 2、由于背景和头发颜色过于接近做个选区(自己用路径勾的) 复制图层添加底色我选择的是灰色这样可以避开衣服的白色和头发的黑色更容易查看的清晰些

3、下一步就是把图片也去色因为我只想做两个色调的点阵图(当然你想做一个色调或是更多也可以) 而且单色的图片更容易观察明暗度(把对比度加大用色阶、曲线调都可以)

4、这时候需要把图片变成我需要的大面积色块而不是清晰的照片了在这里选择的是图像——调整——色调分离 用的数值3 是因为要用黑白灰三个颜色如果是2就是黑白了 当然用别的方法也可以只不过我觉得这个比较容易一些 然后把图片存下来等待应用

5、打开AI 做一个点阵(方形、圆形、三角形点点都可以)密集度根据自己感觉就可以了 6、下一步置入刚刚储存的图片放到点阵的底层

7、这一步就是删除你不想要的点点了 因为人物的高光部分就是白色所以只要把阴影做出来高光自然就显示出来了 开始删除白色区域的点点了注意边缘的地方尽量不要删除的过于整齐做出一些过度的感觉

8、灰色层整体OK了这里建议的就是点阵最好不要太小不然看起来会很眼花(我当时就犯了这个错误点阵做的过于密了) 9、用同样的方法把黑色的部分也做出一份

VR的基本渲染参数设置

VR的基本渲染对于掌握的人来说,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VR的出图速度问题,弄清楚影响VR速度的根本原因,进行参数优化。 影响VR渲染速度的杀手有很多,如以下所列主要项目: 第一:图像尺寸 一般在渲染前,都要先设定好渲染图像的尺寸大小,我在测试时候习惯用320×240,出效果图的时候就看具体要求了;如:一般1200×900就可以在A4里面打印,不需要拉伸了。 第二:全局开关设置 这里面的设置没有多复杂,只要考虑一点,在场景布灯之后,就把默认灯光、隐藏灯光关闭掉,这样场景的灯光才是真实的 第三:图像采样器(反锯齿) 这个卷栅栏里的参数也很简单,测时间段【图像采样器】的类型选择为【固定】,这是最节省时间的选项,【抗锯齿过滤器】在测试阶段不用开,出图的时候开个【Catmull-Rom】就可以了。

1、None: 关闭抗锯齿过滤器(常用于测试渲染) 2、Area:可得到相对平滑的效果,但图像稍有些模糊; 3、Mitchell-Netravali:可得到较平滑的图像(很常用的过滤器) 4、Catmull Rom:可得到清晰锐利的图像(常被用于最终渲染) 5、Soften:设置尺寸为2.5时(得到较平滑和较快的渲染速度) 通常是测试时关闭抗锯齿过滤器,最终渲染选用Mitchell-Netravali或Catmull Rom。 第四:间接照明(GI) 这个卷栅栏很重要,我们在建模阶段不用打开它,在模型建完、材质都贴好了,开始测试阶段就打开,一般倍增首次反弹给个1都够了,2次反弹也给个1倍,这里要注意的是二次反弹的全局引擎类型选【灯光缓存】,对比度一般是在0.65-1之间。 第五:发光贴图 这个卷栅栏直接控制画面的质量的,一般测试时我们在【当前预置】中选择【非常低】或【自定义】,在下面的基本参数中最小比率设置为-5(出图给-5),最大比率为-4(出图给-1或者0),半球细分给个30(出图给50-80)就差不多了。然后在右边勾选【显示计算状态】、【显示直接光】,这样我们在渲染的时候就能很直观的看到渲染的进度及详细状况。

5特性要因分析图

第五章 特性要因分析图 (Characteristic Diagram) 一. 前言 所谓特性要因图就是当一个问题的特性(结果)受到一些要因(原因)的影响时,我们将这些要因加以整理,成为有相互关系且有系统的图形。简言之就是将造成某项结果(特性)的诸多原因(要因),以有系统的方式(图表)来表达结果与原因之间的关系。[某项结果的形成,必定有其原因;设法使用图解法找出这些原因来]这概念是由日本品管大师石川馨博士首先提出的。特性要因图又因为是石川馨博士于1952年所发明,所以又称[石川图]。其主要目的是阐明因果关系,也称[因果图];又因为它的形状与鱼骨相似,故又常被称呼为[鱼骨图]。 二.特性要因图 1. 原因追求型:以列出可能会影响过程(或流程)的相关因子,以便进一步由其中找出主要原因,并以此图形表示结果与原因之间的关系。 2. 对策追求型:此类型是将鱼骨图反转成鱼头向左的图形,目的在于追求问题点应该如何防止,目标结果应如何达成的对策。故以特性要因图表示期望效果(特性)与对策(要因)间的关系。 WHY?

三.如何绘制特性要因图 1. 确定特性:在未绘制之前,首先应决定问题或质量的特性是什么?一般来说,特性可以体现为零件规格、帐款回收率、产品不合格率、客户抱怨、设备停机率、报废率等与质量有关或是以和成本有关的人事费、行政费、材料费等。 2. 绘制骨架:首先在纸张或其他用具(如白板)右方划一 “□”填上决定的特性,然后自左而右划出一条较粗的干线,并在线的右端与“□”接合处,划一向右的箭头。 图示: 3. 大略记载各类原因:确定特性之后,就开始找出可能的原因,然后将各原因用简单的字句,分别记在大骨上的“□”加上箭头分枝,以斜度约60°划向干线,划时应留意较干线稍微细一些。各大要因记载可由4M +1E:人员(Man).机械(Machine).材料(Material).方法(Methed)及环境(Environment)等五大类着手寻找。 4. 依据大要因, 再分出中要因:细分出中要因的中骨线(同样为60°划线)应比大骨线细,中要因的选定约3—5个为宜,绘制时应将有因果关系的要因归纳在同一骨线内。 5. 运用中要因同样的绘制方式,可将更详细的小要因讨论出来。 6. 圈出最重要的原因:造成一个结果的原因有很多可以通过收集数据或自由讨论的方式,比较它对特性的影响程度,以 “Ο”或 “□”圈选出来,以作进一步讨论或采取对策。 特性 特性 特性

PowerPoint制作点小图看大图效果

PowerPoint制作点小图看大图效果 身为销售的小王下周要去客户见面会宣传公司产品,其间需要做PPT展示公司的产品图片,老板要求做那种点击幻灯片上缩略小图片就出现放大的大图片效果,类似淘宝上点击产品图片出现大图片的效果,怎么办?笔者给她支招,利用插入Microsoft PowerPoint演示文稿对象的方法轻松实现。 先打开PowerPoint 2010,切换到要制作缩略图效果的幻灯片页面上,然后单击“插入”菜单,选择“对象”,打开“插入对象”对话框,单击“新建”,在对象类型中选择“Microsoft PowerPoint演示文稿”,单击“确定”按钮(如图1),在该幻灯片页面中插入一个新的演示文稿。 插入成功后,在该幻灯片编辑区里就会出现一个类似于“图片”的对象框,这就是刚刚插入的演示文稿,选中该对象框,可以看到幻灯片编辑区内有8个黑色的控制焦点,可以拖动它,调节其大小,再把该对象框拖动到合适位置,然后右键单击该对象框,在弹出菜单中选择“设置背景格式”,然后在“填充”选项中选择“图片或纹理填充”(如图2),然后点击“文件”,选择插入作为放大效果的图片文件,插入后,单击“关闭”按钮,这样就完成了第一张图片的放大

图片效果的设置。这种采用“填充”功能来添加图片可以不用考虑图片的原始大小,添加之后即可自动适应对象框的大小和位置。 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在该幻灯片中插入多个Microsoft PowerPoint演示文稿对象,然后填充需要的对应大图片,直至把所有需要的图片都填充完毕(如图3),这样点小图看大图的缩略图效果就完成了,演示的时候幻灯片上有4个产品的缩略小图片,只要单击幻灯片上的缩略小图片,就自动打开该图片的全屏清晰大图,再点击下鼠标又可以返回缩略图幻灯片页面。 通过上面的方法,轻松实现了点击缩略图看全屏大图的效果,注意播放幻灯片的时候,鼠标一定要点到小图上,如果点到小图外的空白处,演示文稿就直接跳转到下一页幻灯片了,为了避免演示的时候出现尴尬,可以单击“切换”选项卡,去掉“换片方式”下的“单击鼠标时”,可用按键盘的空格键来实现跳转到下一页的功能,更加安全保险。 如果图片比较多,觉得一个一个地添加对象比较费时,可以添加设置好一个演示文稿对象后,按Ctrl+D组合键自动生成出多个演示文稿对象,然后拖动它们到各自的位置上,只要采用前面的方法重新设置每个演示文稿对象中的背景填充图片就可以了。

如何同时进行vray光子图和最终大图的渲染

3ds Max中自带的批处理渲染工具可以满足同时进行Vray光子图和最终大图的渲染。 01 首先,设置保存光子图的参数。如下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02 进入“渲染器”选项卡,在图像采样(反锯齿)卷展栏中设置参数,如下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03 在发光贴图卷展栏中设置参数,如下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04在灯光缓存卷展栏中设置参数,如下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05 在全局开光卷展栏中,勾选“不渲染最终的图像”,如下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06 渲染参数设置好后,在“渲染场景”对话框的下方的“预设”下拉列表选择“保存预设”,在弹出的“保存渲染预设”对话框中设置名称和路径,在弹出的“选择预设类别”对话框中选择公用和Vray Adv 1.5 RC5,如下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07 在发光贴图卷展栏中的的模式选项组中选择“从文件”,然后在弹出的“加载发光贴图”对话框中选择发光贴图的保存路径,输入刚刚保存发光贴图时输入的名称,单击“打开”按钮。如下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08 在灯光贴图卷展栏中做同样的操作。如下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09 同时,取消勾选全局开光卷展栏中的“不渲染最终的图像”,将尺寸改为最终图片尺寸,打开抗锯齿过滤器。 10 最终出图参数设置好后,在“渲染场景”对话框的下方的“预设”下拉列表中选择“保存预设,在弹出的“保存渲染预设”对话框中设置名称和路径,在弹出的“选择预设类别”对话框中选择公用和Vray Adv 1.5 RC5。 11 在3ds Max 的主菜单中选择“渲染”下拉列表中的“批处理渲染”,在弹出的“批处理渲染”对话框中单击“添加”按钮,然后对“选定批处理渲染参数”选项组进行设置。如下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简单易学的翻页相册制作方法

简单易学的翻页相册制作方法 罗保其 电子翻页相册与微信音乐相册不同,效果就象平时看相册一样,照片一张张地打开,既好看又时尚,但制作较麻烦。方法有很多,我这里介绍的“会声会影”方法,不需用遮罩,简单很多,效果也不错,如想试试可看下面步骤。 准备材料: 1、在网上找到合适的背景图和打开的相册图片,用“美图秀秀”或“PS”等软件调整相册图片的尺寸为合适值(我这里调为背景图的60%)。 2、利用抠图功能把相册图片的两个半边页面分别取出,将照片分别置入左右页面并调整大小,制出翻页图片。 3、给翻页图片编号,其中单号放在相册图左边,双号放右边(如果不会制作翻页图片,就给原照片编单双号) 4、利用旋转功能给双号翻页图片制作一个反相的图片(即旋转180度)。 翻页相册制作步骤如下: 一.添加图片到素材库 1、打开会声会影,鼠标点击白箭头处 2、出现下图,在硬盘里找到背景图和照片,点“打开”。

3、图片就进入了素材库 二.把背景图移入视频轨:如下图操作。也可用鼠标左键按住背景图,拖到视频轨。 三.增加覆叠轨数量,如下图点击“轨道管理器”

覆叠轨选择数量为5以上,确定。 四.按下图排列顺序把图片分别移到覆叠轨1、2、3、4里,(其中覆叠轨1里放相册图片,覆叠轨2里放翻页图片单号,覆叠轨3里放双号,覆叠轨4里放反相),单号与双号错开一个反相图片的区间。 1、鼠标点覆叠轨1里的图片,在浏览栏里右击后再点“原始大小”,再右击点“保持宽高比”,此即相册图片。 2、依次点覆叠轨2里的图片,在浏览栏里右击后再点“原始大小”,再右击点“保持宽高比”,并移到左边与页面重合。 3、依次点覆叠轨3里的图片,在浏览栏里右击后再点“原始大小”,再右击点“保持宽高比”,并移到右边与页面重合。 4、依次点覆叠轨4里的图片,调整区间,这里定为1:12,在浏览栏里右击后再点“原始大小”,再右击点“保持宽高比”,并移到右边与页面重合。注:如果没制作翻页图片,而是用的原照片,就将照片调整为半边页面的适当大小

VR的基本渲染方法已经掌握

VR的基本渲染方法已经掌握,虽然材质和灯光方面还有许多不足,但是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VR的出图速度问题。动则需要数小时的渲染时间真的是很难以接受,不管是练习还是真正的做方案都是漫长的等待,这样修改起来也不方便。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弄清楚影响VR速度的根本原因,优化参数。 最近的几个例子来看,GI的时间都不长,就是抗锯齿出图的时间太长了。可能我做的都小场景,等大场景灯光比较多的时候跑光子图也是很慢的。下面看看这三个分析精辟的vr速度贴。等看完以后再来做一个总结吧。 一、[学习]影响Vray渲染速度的一些因素[Henry0421] 前面Adny及暴牙龙等Vray高手已经介绍一些经验,结合最近翻看了一下Vray有关的资料,以及自己这段时间来学习Vray的一些体会,在这里谈一下自己的一些Vray加快速度的观点。个人看法不一定对,希望不会误导大家,高手请指教 这里先介绍图形采样器的有关参数,而发光贴图的有关参数的设置技巧,请参看汪军、Adny及暴牙龙等高手的帖子; 注:为了便于比较以下例子均为已经完成光子图计算,而只是看图形采样器Image sampler (Antialiasing)对图像的速度影响。 由于Vray并不支持Max对于材质和贴图的超级采样(supersampled)机制,而用图形采样(Image sampler)来控制纹理的抗拒齿;默认情况下,Vray用图形采样来控制一切,包括纹理;这在控制那些纹理的细小细节和凹凸贴图上特别有用。渲染输出图象的质量、速度也全由它来控制。非常重要! 所以这里就讲解一下Image sampler (Antialiasing)图形采样/抗拒齿的有关参数(: 大家下面三张图片质量相似,但采用不同的采样方式速度确实不一样(均没有加入模糊效果),这里用Adaptive 采样速度最快!

特性要因分析图

特性要因分析图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特性要因分析图 (Characteristic Diagram) 一. 前言 所谓特性要因图就是当一个问题的特性(结果)受到一些要因(原因)的影响时,我们将这些要因加以整理,成为有相互关系且有系统的图形。简言之就是将造成某项结果(特性)的诸多原因(要因),以有系统的方式(图表)来表达结果与原因之间的关系。[某项结果的形成,必定有其原因;设法使用图解法找出这些原因来]这概念是由日本品管大师石川馨博士首先提出的。特性要因图又因为是石川馨博士于1952年所发明,所以又称[石川图]。其主要目的是阐明因果关系,也称[因果图];又因为它的形状与鱼骨相似,故又常被称呼为[鱼骨图]。 二.特性要因图 1.原因追求型:以列出可能会影响过程(或流程)的相关因子,以 便进一步由其中找出主要原因,并以此图形表示结果与原因之间的关系。 70 品管七大手法 2.对策追求型:此类型是将鱼骨图反转成鱼头向左的图形,目的在于追求问题点应该如何防止,目标结果应如何达成的对 要要 WHY

策。故以特性要因图表示期望效果(特性)与对策(要因)间的关系。 三.如何绘制特性要因图 1.确定特性:在未绘制之前,首先应决定问题或质量的特性是什么一般来说,特性可以体现为零件规格、帐款回收率、产品不合格率、客户抱怨、设备停机率、报废率等与质量有关或是以和成本有关的人事费、行政费、材料费等。 2.绘制骨架:首先在纸张或其他用具(如白板)右方划一 “□”填上决定的特性,然后自左而右划出一条较粗的干线,并在线的右端与“□”接合处,划一向右的箭头。 图示: 3.大略记载各类原因:确定特性之后,就开始找出可能的原因,然后将各原因用简单的字句,分别记在大骨上的“□”加上箭头分枝,以斜度约60°划向干线,划时应留意较干线稍微细一些。各大要因记载可由4M +1E:人员(Man).机械(Machine).材料(Material).方法(Methed)及环境(Environment)等五大类着手寻找。 71 4.依据大要因, 再分出中要因:细分出中要因的中骨线(同样为60°划线)应比大骨线细,中要因的选定约3—5个为宜, 绘制时应将有因果关系的要因归纳在同一骨线内。 特性 特性 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