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津液病证-消渴

合集下载

什么是中医中的“消渴”?

什么是中医中的“消渴”?

什么是中医中的“消渴”?一、消渴的定义及特点消渴是中医学中一个重要的疾病范畴。

它指的是一种具体的病症表现,即患者口渴异常、多饮水、多尿频尿等症状。

在中医中,消渴被归类为“痰热内盛”或“津液亏虚”等证型。

消渴的特点是病情持续时间长、症状较为明显,且易引发其他并发症。

二、消渴的病因及发病机制1. 痰热内盛:痰热内盛是导致消渴的重要病因之一。

痰属于湿,热属于火,二者结合会产生痰热,进而导致消渴。

常见的病因有饮食不节、情志不遂、过劳劳累等。

2. 津液亏虚:津液是人体所需的重要液体之一,它具有滋养身体、润泽组织等重要作用。

当津液亏虚时,身体无法正常调节水分的代谢,进而产生口渴、多饮水、多尿频尿等症状。

三、消渴的中医治疗方法1. 中药治疗:中药是中医治疗消渴的重要方法之一。

常用的中药有五味子、黄柏、麦冬等,它们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等作用,能够有效缓解消渴的症状。

2. 饮食调理:饮食调理是中医治疗消渴的重要环节之一。

患者应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

此外,还需适量饮水,保持水分平衡。

3. 中医针灸疗法:中医针灸疗法在治疗消渴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疗效。

通过针灸刺激特定穴位,可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增强体质和免疫力,从而缓解消渴的症状。

四、中医消渴治疗的优势1. 效果持久:中医治疗消渴注重调理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从根本上解决了病因,因此其疗效持久,不易复发。

2. 无副作用:中医治疗消渴主要采用中药、饮食调理和针灸等非药物方法,无需长期服药,因此不存在很大的副作用。

3. 个体化治疗:中医治疗注重个体化,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和病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疾病的发生是由于机体内部的某种失衡,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在消渴治疗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通过中医的综合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患者在接受中医治疗之前,仍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以确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中医消渴是什么意思

中医消渴是什么意思

中医消渴是什么意思消渴症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病名,是指以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甜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症状。

若做化验检查其主要特征为高血糖及尿糖。

主要在肺、胃、肾,基本病机为阴津亏耗,燥热偏盛。

消渴日久,病情失控,则阴损及阳,热灼津亏血瘀,而致气阴两伤,阴阳俱虚,络脉瘀阻,经脉失养,气血逆乱,脏腑器官受损而出现疖、痈、眩晕、胸痹、耳聋、目盲、肢体麻疼、下肢坏疽、肾衰水肿、中风昏迷等兼症。

糖尿病,中医称为消渴。

且分为上中下三消证。

上消者口干舌燥,渴而多饮,是心肺有热,当用白虎加人参汤。

中消多食,是脾胃有实热,当用调胃承气汤下之。

下消中医谓饮多尿多,是为肾虚。

当用《金匮》肾气丸主之。

临床经验认为,始得之消渴,确有实热者,白虎加人参汤,调胃承气汤尚可用之。

病久之男性下消患者,肾气丸亦可用之。

然现代医学之治糖尿病之药颇多,中成药也用之普遍。

故临证之时,初患病未服药者,渴饮证状较明显者,辨证易,治之亦不难。

惟所诊之患者,多为久服西药,中成药以控制症状者多见,停药则发。

故渴饮证状不显,辨证难,用药亦难。

故治此证,当以护补津液为大法,津液充足,脏腑气血阴阳平衡,消渴何来。

二、为何会患消渴症中医认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房劳伤肾、先天禀赋不足或过服温燥药物等,是消渴发生的重要因素。

阴精亏损、燥热内生是消渴病发生的基本病理。

1、饮食不节,积热伤津:长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辛辣刺激食物,致脾胃运化失职,积热内蕴,化燥耗津,发为消渴。

2、情志失调,郁火伤阴:长期精神刺激,导致气机郁结,进而化火,消烁肺胃阴津而发为消渴。

3、先天禀赋不足,五脏虚弱:先天禀赋不足,五脏虚弱,尤其是肾脏素虚,与本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因五脏主藏精,精为人生之本,肾又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若五脏虚羸,则精气不足,气血虚弱,肾也无精可藏,复因调摄失宜,终至津亏液竭而发为消渴。

4、房劳过度,肾精亏损:素体阴虚,复因房事不节,劳欲过度,损耗阴津,导致阴虚火旺,上蒸肺、胃,而发为消渴。

职业中医总结气血津液病证

职业中医总结气血津液病证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二.病因病机:病因总属情志所伤,发病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涉及心、脾。

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是郁证的主要病机。

三.证治分类:1.肝气郁结证: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苔薄腻,脉弦。

病机:肝郁气滞,脾胃失和。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方剂: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香附枳壳陈皮郁金青皮苏梗合欢皮川芎芍药甘草2.气郁化火证:性情急躁易怒,胸胁胀满,口苦而干,或头痛,目赤,耳鸣,或嘈杂吞酸,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病机:肝郁化火,横逆犯胃。

治法: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方剂:丹栀逍遥散加减。

柴胡薄荷郁金制香附当归白芍白术茯苓丹皮栀子3.痰气郁结证:精神抑郁,胸部闷塞,胁肋胀痛,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苔白腻,脉弦滑。

病机:气郁痰凝,阻滞胸咽。

治法: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方剂:半夏厚朴汤。

厚朴紫苏半夏茯苓生姜4.心神失养证: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多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无常,或时时欠伸,或手舞足蹈,骂喊叫等,舌质淡,脉弦。

病机:营阴暗耗,心神失养。

治法:甘润缓急,养心安神。

方剂:甘麦大枣汤加减。

甘草小麦大枣郁金合欢皮5.心脾两虚证:多思善疑,头晕神疲,心悸胆怯,失眠健忘,纳差,面色不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病机:脾虚血亏,心失所养。

治法:健脾养心,补益气血。

方剂:归脾汤加减。

党参茯苓白术甘草黄芪当归龙眼肉酸枣仁远志木香神曲6.心肾阴虚证:情绪不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五心烦热,盗汗,口咽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病机:阴精亏虚,阴不涵阳。

治法:滋养心肾。

方剂: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

地黄怀山药山茱萸天冬麦冬玄参西洋参茯苓五味子当归柏子仁酸枣仁远志丹参丹皮凡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一类出血性疾患,统称为血证。

中医医案——消渴证

中医医案——消渴证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辨证治疗消渴二例病案一:阴阳两虚、气血瘀阻型。

王某,男,20岁。

初诊:1981年1月22日。

主诉及病史:食多、饮多、尿多一年余未予重视。

三个月前,因头晕至协和医院急诊,查血糖38.8mmol/L,尿糖(++++),酮体强阳性,诊为糖尿病。

即用胰岛素治疗,每日60U,病情未能控制,尿中经常出现酮体,身体极度虚弱,饥饿感强,主食控制在一日七两,口微渴,日饮水1500ml,乏力,气短,自汗,畏寒,肢冷。

诊查:唇暗,舌紫,舌下静脉青紫,苔白细腻,脉沉细。

辨证:阴阳两虚,气血瘀阻。

治法:滋补阴阳,理气活血。

处方:生黄芪30g 木香10g 生熟地黄各30g 葛根15g 丹参30g 桂枝20g 制附片10g 茯苓30g 丹皮10g 泽泻10g 山药10g 五味子10g 桑寄生30g 鸡血藤30g 仙灵脾12g 菟丝子15g 枸杞子10g 菊花10g 14剂二诊:2月5日。

四肢转温,舌瘀之象亦轻。

尿酮体(-),24小时尿糖定量25g。

上方加水蛭15g、五加皮15g以加强活血化瘀之力。

继服药14剂。

三诊:2月19日。

诸症均减轻,尿糖微量。

以后以前方为主加减治疗一年余,逐渐停用胰岛素,化验指标正常,余症皆除,现已参加工作。

病案二:气血不足,阴虚内热型。

郭某,男,49岁。

初诊:1985年10月25日。

主诉及病史:患糖尿病3年。

现口渴多饮,多食善饥,乏力,消瘦,自汗,头目眩晕,视物不清,四肢麻木,腰酸腿软,入睡困难,多梦,尿多,大便干燥。

诊查:舌质淡红,苔白少,脉细弦。

空腹血糖11.3mmol/L,餐后两小时尿糖(+++),胆固醇 6.76mmol/L,甘油三酯3.84mmol/L。

辨证:气血不足,阴虚内热。

治法:补气养血,滋阴清热。

处方:生黄芪30g 党参10g 山药10g 苍术15g 元参30g 茯苓10g 生牡蛎30g 花粉20g 麦冬30g 枸杞子10g 黄芩10g 黄连5g 丹参30g 14剂二诊:11月9日。

主治医师中医内科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践能力-气血津液病证(A2型题)

主治医师中医内科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践能力-气血津液病证(A2型题)

气血津液病证(A2型题)1.患者,男,62岁。

多饮、多食、多尿、消瘦7年,伴倦怠乏力、自汗、气短懒言,口渴多饮,五心烦热,心悸失眠,溲赤便秘。

舌红少津,舌体胖大,苔花剥,脉细数。

实验室检查:血糖12.3mmol/L,尿糖(+++)。

其证型属于A.阴虚热盛B.阴阳两虚C.气阴两虚D.血瘀气滞E.阴阳欲绝答案:C2.患者,女,43岁。

中医诊断为郁证。

症见:多思善疑,头晕神疲,心悸胆怯,失眠健忘,纳差,面色不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治法宜选用A.疏肝解郁,清肝泻火B.疏肝解郁,理气畅中C.健脾养心,补益气血D.甘润缓急,理气畅中E.行气开郁,化痰散结答案:C3.患者,女,45岁。

有忧愁、焦虑病史多年,每因情绪变化后症状加重。

现症见: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舌苔薄腻,脉弦。

治疗宜选方为A.丹栀逍遥散B.柴胡疏肝散C.半夏厚朴汤D.甘麦大枣汤E.天王补心丹答案:B4.患者精神恍惚,心神不宁,悲忧善哭,时时欠伸,舌淡苔薄白,脉弦细。

宜选方A.归脾汤B.天王补心丹C.甘麦大枣汤D.柴胡疏肝散E.逍遥散答案:C5.患者,女,48岁。

症见:脘腹胀闷,嘈杂不适,吐血色红,夹有食物残渣,口臭,便秘,大便色黑,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宜首选的方剂是A.泻心汤合十灰散B.泻心汤合清胃散C.玉女煎合左金丸D.清胃散合茜根散E.龙胆泻肝汤合清胃散答案:A6.患者烦渴多饮较甚,口干舌燥,小便频数,尿量较多,舌苔薄黄,脉洪数无力,治疗宜选A.消渴方B.二阴煎C.清肺饮D.二冬汤E.白虎汤答案:D7.患者,女性,48岁。

症见: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舌苔黄,脉滑实有力。

中医诊断为消渴。

其中医证型为A.肺热津伤证B.肾阴亏虚证C.气阴亏虚证D.胃热炽盛证E.阴阳两虚证答案:D8.患者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神疲乏力,体瘦,舌质淡红,苔白而干,脉弱。

治宜选用下列何方A.归脾汤B.七味白术散C.消渴方D.清燥救肺汤E.白虎加人参汤答案:B9.患者午后或夜间发热,自觉身体某些部位发热,口燥咽干,但不欲多饮,肢体疼痛,面色萎黄,舌有瘀点,脉弦。

消渴病的基本病机特点

消渴病的基本病机特点

消渴病的基本病机特点
消渴病是中医学中常见的一种疾病,也是糖尿病的中医学称谓。

病机特点主要表现在气阴两虚、津液亏耗、热盛燥热等方面。

消渴病的基本病机特点是气阴两虚。

气阴两虚是指人体的气和阴两者都处于虚弱状态,中医认为气是生命活动的动力,阴则是人体液体代谢的基础,两者都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基础。

当气阴两虚时,人体的生命活动将出现障碍,影响人体各个系统的正常功能,从而表现出消渴病的症状。

消渴病的基本病机特点是津液亏耗。

津液是人体内部的液体,包括了体液和精液等,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成分。

当津液亏耗时,人体内部的液体将变得不足,从而导致体内的代谢和生理活动出现障碍,使得消渴病的症状更加明显。

消渴病的基本病机特点是热盛燥热。

热盛燥热是指人体内部的热量过高,同时体内的湿气过少,使得人体出现干燥、口渴、多尿等症状。

热盛燥热是消渴病最常见的病机特点,也是消渴病发病机制的重要因素。

消渴病的病机特点主要表现在气阴两虚、津液亏耗、热盛燥热等方面。

中医治疗消渴病时,需要针对病机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以达到治疗效果。

同时,患者也需要注意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的调整,以帮助身体恢复健康。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中医内科常见病-肺系病证练习题 (4)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中医内科常见病-肺系病证练习题 (4)

第六章中医内科常见病-气血津液病证(汗证、消渴、郁证、虚劳、中暑、内伤发热)一、最佳选择题1、汗证属虚证者的治疗原则是A、化湿和营B、调和营卫C、温肾固摄D、清化湿热E、清肝泄热2、患者男性,55岁。

有慢性咳喘病史十余年,平素易汗出,劳动后尤甚,易外感,体倦乏力,恶风,舌苔薄白,脉细弱。

该患者治疗首选A、麻杏石甘汤B、桂枝汤C、玉屏风散D、当归六黄汤E、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3、患者夜寐盗汗,五心烦热,两颧色红,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应首选A、黄连阿胶汤B、黄连温胆汤C、当归六黄汤D、养阴清肺汤E、甘麦大枣汤4、消渴病的病理变化主要是A、肾阴亏损B、胃热炽盛C、肺热津伤D、阴虚燥热E、阴阳两虚5、消渴的病变脏腑主要是A、肺、脾、肾B、肺、胃、肾C、心、肝、肾D、肝、脾、肾E、脾、胃、肾6、患者尿频量多,混浊如膏脂,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皮肤干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宜用A、清利湿热B、清热化湿C、滋养肾阴D、健脾益肾E、滋肾壮阳7、郁证的发生虽与五脏均有关,但主要受累之脏为A、心、肝、肾B、肝、心、脾C、肺、心、肝D、肺、脾、肾E、心、肺、肾8、虚劳病证的治疗原则是A、热者寒之B、寒者热之C、虚则补之D、实则泻之E、损者益之9、某女,22岁。

发汗恶寒,无汗,身重疼痛,神疲倦怠,舌质淡,苔薄黄,脉弦细,治宜选用的方剂是A、一贯煎B、济川煎C、薯蓣丸D、香薷饮E、麻黄汤10、内伤发热的基本病机是A、阴虚阳盛,虚火内炽B、气血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C、血虚失养,阴不配阳D、中气不足,阴火内生E、肾阳亏虚,火不归原11、治疗内伤发热阴虚发热证可选用的中成药是A、补中益气丸B、知柏地黄丸C、杞菊地黄丸D、六味地黄丸E、附子理中丸12、患者低热,热势随情绪而起伏,精神抑郁,胁肋胀满,烦躁易怒,口干而苦,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疗宜选用的治法是A、益气健脾,甘温除热B、滋阴清热,益胃生津C、疏肝理气,解郁泻热D、活血化瘀,除烦止渴E、理气消积,活血化瘀13、患者常在劳累之后低热,伴有头晕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弱。

执业药师考试知识题库--中医内科学--气血津液病证-消渴

执业药师考试知识题库--中医内科学--气血津液病证-消渴

气血津液病证-消渴一、A11、“消渴”上消临床表现突出的症状是( )A.消谷善饥B.烦躁不安C.身体消瘦D.烦渴引饮E.尿频量多2、消渴的病变脏腑主要是( )A.肺、脾、肾B.肺、胃、肾C.心、肝、肾D.肝、脾、肾E.脾、胃、肾二、A21、患者烦渴多饮半月余,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黄,脉洪数有力。

治则宜用( )A.清热润肺,生津止渴B.养阴润肺,生津止渴C.清胃泻火,养阴保津D.滋阴固肾,生津止渴E.滋养胃阴,生津止渴三、B1、A.上消肺热津伤证B.中消胃热炽盛证C.中消气阴亏虚证D.下消肾阴亏虚证E.下消阴阳两虚证<1>、消渴病,口渴多饮,口舌干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数。

辨证应属( )A.B.C.D.E.<2>、消渴病,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苔黄,脉滑实有力。

辨证应属( )A.C.D.E.<3>、消渴病,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精神不振,四肢乏力,舌质淡,苔白而干,脉弱。

辨证应属( )A.B.C.D.E.<4>、消渴病,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尿有甜味,腰膝酸软,乏力,头晕耳鸣,口干唇燥,皮肤干燥,瘙痒,舌红苔少,脉细数。

辨证应属( )A.B.C.D.E.2、A.消渴方B.玉女煎C.七味白术散D.六味地黄丸E.金匮肾气丸<1>、消渴病,口渴多饮,口舌干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数。

宜选上述何方加减治疗( )A.B.C.D.E.<2>、消渴病,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苔黄,脉滑实有力。

宜选上述何方加减治疗( )A.B.C.E.<3>、消渴病,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精神不振,四肢乏力,舌质淡,苔白而干,脉弱。

宜选上述何方加减治疗( )A.B.C.D.E.<4>、消渴病,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尿有甜味,腰膝酸软,乏力,头晕耳鸣,口干唇燥,皮肤干燥,瘙痒,舌红苔少,脉细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血津液病证-消渴一、A11、消渴并发疮毒痈疽者,治疗宜选用的方剂是A、甘露消毒丹B、五味消毒饮C、普济消毒饮D、仙方活命饮E、黄连解毒汤2、消渴并发白内障,治疗宜选用A、杞菊地黄丸B、六味地黄丸C、金匮肾气丸D、五味消毒饮E、甘露消毒丹3、治疗阴阳两虚型下消,最佳的选方是A、玉女煎B、消渴方C、金匮肾气丸D、六味地黄丸E、七味白术散4、治疗下消之肾阴亏虚证,首选的方剂是A、一贯煎B、玉女煎C、消渴方D、金匮肾气丸E、六味地黄丸5、上消之肺热津伤证,治法宜选用A、清胃泻火,养阴增液B、益气健脾,生津止渴C、清热润肺,生津止渴D、清热润肺,滋阴固肾E、滋阴润肺,温补肾阳6、消渴各证型中,可用七味白术散治疗的是A、上消之肺热津伤证B、中消之胃热炽盛证C、中消之气阴亏虚证D、下消之肾阴亏虚证E、下消之阴阳两虚证7、治疗中消胃热炽盛证的最佳选方为A、玉女煎B、消渴方C、一贯煎D、六味地黄丸E、七味白术散8、上消之肺热津伤证的证候表现不包括A、口渴多饮B、多食易饥C、烦热多汗D、口舌干燥E、舌边尖红,脉洪数9、治疗上消之肺热津伤证,首选方为A、消渴方B、玉女煎C、七味白术散D、金匮肾气丸E、六味地黄丸10、消渴的治疗原则是A、清热润燥、养阴生津B、清热润肺,生津止渴C、清胃泻火,养阴增液D、益气健脾,生津止渴E、滋阴温阳,补肾固涩11、下列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叙述正确的是A、(空腹血糖)≥6.4mmol/L或随机血糖≥10.9mmol/LB、(空腹血糖)≥6.8mmol/L或随机血糖≥10.9mmol/LC、(空腹血糖)≥7.0mmol/L或随机血糖≥10.8mmol/LD、(空腹血糖)≥7.0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E、(空腹血糖)≥7.4mmol/L或随机血糖≥11.6mmol/L12、导致消渴的病因不包括的是A、禀赋不足B、情志失调C、劳欲过度D、久病体虚E、饮食失节13、消渴的病变脏腑是A、肺、胃、肾B、肺、脾、肾C、心、脾、肾D、心、肝、脾E、肺、肝、肾14、消渴“三多一少”的临床表现不包括A、多饮B、多汗C、多食D、多尿E、消瘦15、下列主要适用于治疗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药物是A、格列本脲B、二甲双胍C、格列吡嗪D、阿卡波糖E、吡格列酮16、下列关于胰岛素的适应证不包括的是A、2型糖尿病B、肝肾功能不全C、需外科治疗的围手术期D、妊娠和分娩的糖尿病患者E、胰腺切除引起的继发性糖尿病17、2002年亚太地区糖尿病血糖控制指标中,空腹血糖的理想值为A、4.4~6.1mmol/LB、4.4~5.8mmol/LC、4.6~5.6mmol/LD、5.1~6.4mmol/LE、4.8~6.5mmol/L二、A21、患者,女性,48岁。

症见: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舌苔黄,脉滑实有力。

中医诊断为消渴。

其中医证型为A、肺热津伤证B、胃热炽盛证C、气阴亏虚证D、肾阴亏虚证E、阴阳两虚证三、A3/A41、李某,男,52岁。

近几个月来,出现了多饮、多尿,伴身体消瘦的表现。

近日来以上症状明显加重,遂来就诊。

经检查,空腹血糖≥7.8mmol/L。

现症见:口渴多饮,口舌干燥,尿频量多,烦热多汗,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中医诊断为消渴。

<1>、其中医辨证为A、肺热津伤证B、胃热炽盛证C、肾阴亏虚证D、阴阳两虚证E、气阴亏虚证<2>、其中医治法宜选用A、滋阴温阳,补肾固涩B、益气健脾,生津止渴C、清胃泻火,养阴增液D、清热润肺,生津止渴E、滋阴固肾,生津止渴<3>、治疗宜首选的方剂是A、玉女煎B、一贯煎C、消渴方D、七味白术散E、金匮肾气丸<4>、若烦渴不止,小便频数,而脉数乏力者,可选用何方治疗A、玉泉丸B、乌梅汤C、补中益气汤D、沙参麦冬汤E、白虎加人参汤<5>、消渴并发白内障,治疗宜选用A、杞菊地黄丸B、六味地黄丸C、金匮肾气丸D、五味消毒饮E、甘露消毒丹<6>、消渴并发疮毒痈疽者,治疗宜选用的方剂是A、甘露消毒丹B、五味消毒饮C、普济消毒饮D、仙方活命饮E、黄连解毒汤2、孙某,女,46岁。

有糖尿病病史多年。

现症见:小便频数,混浊如膏,甚至饮一溲一,面容樵悴,耳轮干枯,腰膝酸软,四肢欠温,畏寒肢冷,月经不调,舌苔淡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1>、其中医辨证为A、肺热津伤证B、胃热炽盛证C、气阴亏虚证D、肾阴亏虚证E、阴阳两虚证<2>、其中医治法宜选用A、清胃泻火,养阴增液B、益气健脾,生津止渴C、清热润肺,生津止渴D、滋阴温阳,补肾固涩E、滋阴润肺,温补肾阳<3>、治疗方剂首选的是A、六味地黄丸B、金匮肾气丸C、七味白术散D、补中益气汤E、参苓白术散四、B1、A.滋阴固肾B.益气健脾,生津止渴C.清胃泻火,养阴增液D.清热润肺,生津止渴E.滋阴温阳,补肾固涩<1>、下消之肾阴亏虚证的治法宜选用A B C D E<2>、中消之胃热炽盛证的治法宜选用A B C D E2、A.滋阴温阳,补肾固涩B.益气健脾,生津止渴C.清胃泻火,养阴增液D.清热润肺,生津止渴E.滋阴固肾,生津止渴<1>、下消之阴阳两虚证的治法为A B C D E<2>、中消之气阴亏虚证的治法为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对于消渴并发疮毒痈疽者,则治宜清热解毒,消散痈肿,用五味消毒饮。

在痈疽的恢复阶段,则治疗上要重视托毒生肌。

【该题针对“消渴-辨证论治”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3795,点击提问】2、【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消渴可并发白内障、雀盲、耳聋,主要病机为肝肾精血不足,不能上承耳目所致,宜滋补肝肾,益精补血,可用杞菊地黄丸或明目地黄丸。

【该题针对“消渴-辨证论治”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3796,点击提问】3、【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下消之阴阳两虚证。

证候:小便频数,混浊如膏,甚至饮一溲一,面容樵悴,耳轮干枯,腰膝酸软,四肢欠温,畏寒肢冷,阳痿或月经不调,舌苔淡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治法:滋阴温阳,补肾固涩。

代表方:金匮肾气丸加减。

【该题针对“消渴-辨证论治”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3815,点击提问】4、【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下消之肾阴亏虚证。

证候: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或尿甜,腰膝酸软,乏力,头晕耳鸣,口干唇燥,皮肤干燥,瘙痒,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阴固肾。

代表方:六味地黄丸加减。

【该题针对“消渴-辨证论治”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3816,点击提问】【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上消之肺热津伤证。

证候:口渴多饮,口舌干燥,尿频量多,烦热多汗,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代表方:消渴方加减。

【该题针对“消渴-辨证论治”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3817,点击提问】6、【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中消之气阴亏虚证。

证候: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或饮食减少,精神不振,四肢乏力,体瘦,舌质淡红,苔白而干,脉弱。

治法:益气健脾,生津止渴。

代表方:七味白术散加减。

【该题针对“消渴-辨证论治”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3818,点击提问】7、【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中消之胃热炽盛证。

证候: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舌苔黄,脉滑实有力。

治法: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代表方:玉女煎加减。

8、【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上消之肺热津伤证。

证候:口渴多饮,口舌干燥,尿频量多,烦热多汗,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选项B属于中消胃热炽盛证的表现。

【该题针对“消渴-辨证论治”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3820,点击提问】9、【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上消之肺热津伤证。

证候:口渴多饮,口舌干燥,尿频量多,烦热多汗,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代表方:消渴方加减。

【该题针对“消渴-辨证论治”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3821,点击提问】10、【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消渴的基本病机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故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本病的治疗大法。

《医学心悟·三消》说:“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可谓深得治疗消渴之要旨。

11、【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糖尿病的诊断标准:FPG(空腹血糖)≥7.0mmol/L(126mg/dl),或者(OGTT2hPG)或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

对无症状的患者而言,必须有两次血糖异常才能做出诊断。

【该题针对“消渴-概述、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3823,点击提问】12、【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消渴的病因: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

【该题针对“消渴-概述、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3824,点击提问】13、【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消渴病变的脏腑主要在肺、胃、肾,其病机主要在于阴津亏损,燥热偏胜,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

【该题针对“消渴-概述、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3825,点击提问】14、【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痩,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该题针对“消渴-概述、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3826,点击提问】15、【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二甲双胍适应证:主要适用于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1型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如血糖波动大,加用本类药物可助血糖稳定,并能减轻体重。

【该题针对“消渴-西医相关疾病治疗、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3827,点击提问】16、【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胰岛素适应证:(1)1型糖尿病;(2)2型糖尿病患者经饮食控制,运动和口服降糖药治疗未获得良好控制;(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和乳酸性酸中毒伴高血糖时;(4)合并重症感染、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应激状态;(5)肝肾功能不全;(6)需外科治疗的围手术期;(7)妊娠和分娩的糖尿病患者;(8)胰腺切除等引起的继发性糖尿病。

目前有些学者主张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使用胰岛素,以保护β细胞功能。

【该题针对“消渴-西医相关疾病治疗、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3828,点击提问】17、【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血糖控制目标(2002年亚太地区糖尿病政策组):空腹血糖的理【该题针对“消渴-西医相关疾病治疗、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3829,点击提问】二、A21、【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根据题干中患者的表现,可以辨证为中消之胃热炽盛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