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ngo kuma隈研吾建筑技术策略分析
隈研吾个人简介及案例分析

谢 谢!
展览
1999 、2000年威尼斯双年展,意大利 2000 奥尔良建筑实验室2000,法国 1997 虚拟建筑——大学博物馆,东京都文京区大学 1995 米兰双年展,意大利 1996 地域设计奖大奖 1995 个展——传输速率,东京都港区间画廊
1997 日本建筑学会奖
1997 美国建筑学会杜邦Benedictus奖第一名 1997 地域设计奖大奖 1995 日本商环境设计家协会1995年度设计奖大奖,文化/公共机构 1994 由日本经济产业省遴选的优秀建筑设计
代表作品:Z58水/玻璃,那须历史探访馆,马头町广重博物馆等
1979 完成东京大学工程研究所建筑系硕士课程日本建筑师隈研吾 1985-86 哥伦比亚大学和亚洲文化委员会研究所访问学者 1987 设立空间设计工作室
1990 设立隈研吾及其合伙人事务所
1998-99 庆应义塾大学环境信息系教授
隈研吾-著作
用水创造人与自然的连接和融合
作品二——根津美术馆
项目名称:根津美术馆 项目地址:日本东京都港区 项目面积:4,014.08平方米 空间性质:艺术博物馆 设计:隈研吾建筑事务所 客户:根津美术馆 位置:港区,东京 结构:钢框架,钢筋混凝土结构 结构工程:清水建设 设备:清水建设 照明计划:松下电器工程有限公司 园林景观:Seifuen 设计时间:2004年-2007年 建设周期:2007年-2010年
隈研吾这个人(一)
隈研吾
外文名:Kengo Kuma 国 籍:日本
出生地:日本神奈川县辖区
出生日期:1954年 职 业:建筑师 毕业院校东京大学工程研究所建筑系 日本著名建筑师,享有极高的国际声誉,建筑融合古典与现代风格为一体 曾获得国际石造建筑奖、自然木造建筑精神奖等 著有《十宅论》、《负建,带有茅草的屋 顶显示出传统的轮廓,它也成为圆形村落景色的象征 性符号,村落中很多传统风格的房屋已经消失了。 这 个“雅致柔和”的建筑的用材是当地制造者 Yasuo Kobayashi手工做出的和纸(日式纸)。双层和纸代 替了玻璃和铝板。所有内部建筑元素,像地板,墙壁 都覆以和纸。和纸以魔芋胶和柿漆做过防水处理,籍 此发挥“脆弱材质”的潜力。
隈研吾“自然”的建筑理念与材料观研究

隈研吾“自然”的建筑理念与材料观研究Research on Kengo Kuma's "Natural" Architectural Concept and Material View■伍曼琳 WU Manlin 周静敏 ZHOU Jingmin【摘 要】 在“千城一面”的现状问题下,文章结合隈研吾“自然”的建筑理念,对其材料观的形成进行了研究,具体从材料观在构建中的表现、材料的特性表达以及材料与结构、意象的结合三个方面展开,总结了隈研吾材料观的特征,并指出其对于中国建筑发展现状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隈研吾;材料观;自然建筑;特征表达【Abstract】 Und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imilar cities", combining the "natural" architectural concept of Kengo Kuma,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formation of his material view, the research were conducted specifically from three aspects, namely the manifestation of the material view in the construction, the express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material, structure and image.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Kengo Kuma's material view, and pointed out its inspiration role for the architecture development in China.【Keywords】 Kengo Kuma, material view, natural architecture, characteristic expression0 引言在城市化进程和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中国的城市建设正朝着大规模、大体量的方向发展,由此所形成的单一、同质化的肌理不断地填充着城市。
消隐的建筑——隈研吾建筑创作手法解读与评析

消隐的建筑——隈研吾建筑创作手法解读与评析
隈研吾是日本著名的建筑师,他的建筑作品以消隐的手法为特色,这
种手法在建筑界被称为“隐蔽美学”。
隈研吾的建筑作品不仅仅是建筑本身,更是一种艺术品,它们融合了建筑、艺术和自然,给人们带来了独特
的视觉和感官体验。
隈研吾的建筑作品常常采用消隐的手法,即将建筑物
隐藏在自然环境中,使其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达到一种“消隐”的效果。
这种手法不仅可以减少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还可以增强建筑物与自然环
境的融合度,使建筑物更加自然、和谐。
隈研吾的建筑作品还常常采用简洁、纯粹的设计风格,强调建筑的形式美和空间美。
他的建筑作品常常采
用大量的玻璃和钢材,使建筑物看起来轻盈、透明,与周围环境相互映衬,形成一种独特的美感。
隈研吾的建筑作品还注重人文关怀,他的建筑作品
常常将人的需求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创造出舒适、宜人的空间。
他的建
筑作品还注重可持续发展,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总之,隈研吾的建筑作品以消隐的手法、简洁的设计风格、人文关怀和可
持续发展为特色,它们不仅仅是建筑,更是一种艺术品,给人们带来了独
特的视觉和感官体验。
建筑中的建筑--日本建筑师隈研吾

建筑中的建筑--日本建筑师隈研吾来源-视觉中国对于隈研吾的作品,很多朋友可能都知道他在中国最广为人知的作品长城下的公社•竹屋。
2008年4月20日以“Build built 建筑中的建筑”为主题的隈研吾建筑展,观众将看到隈研吾几乎全部的代表作品,如三得利美术馆、那须历史探访馆、莲屋、热海的“水/玻璃”房子、广重博物馆、龟老山展望台……这些作品并非仅仅是一个静态的呈现,从中可以看到隈研吾对于建筑的深层思考与其建筑理念的嬗变。
关于隈研吾日本建筑师隈研吾先生(Kengo KUMA),1954年生,1979年东京大学建筑硕士。
1990年成立自己的建筑师事务所,曾获得日本、意大利、芬兰等国建筑奖。
1998年起受聘为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教授。
那须历史探访馆储藏和办公区域的中心地带显示了建筑结构性的优势,由坚固的钢柱撑的透明圆周型玻璃墙体现了博物馆的通透及与外界融合的感觉。
光滑墙壁内是轻型可移动的膨胀铝板,上面是以茅草,以此控制光线和景观。
这些铝板是与Akira Kusumi合作制造的。
东京农业大学“粮食及农业组织”博物馆新纪元时代对社区开放的大学博物馆。
赛马场前的空地上矗立的一排排的榉树与博物馆合为一体,芦野石造的垂直透光栅格立在二者之间。
我们基于﹁古老﹂这个主题来选用建筑材料,尝试创造一个(活的建筑),为配合这所农业大学,采用留下时间痕迹的自然材料(例如芦野石构造柔软,吸水性佳)。
高柳町社区中心这栋建筑位于高柳町的圆形村落,带有茅草的屋顶显示出传统的轮廓,它也成为圆形村落景色的象征性符号,村落中很多传统风格的房屋已经消失了。
这个“雅致柔和”的建筑的用材是当地制造者Yasuo Kobayashi手工做出的和纸(日式纸)。
双层和纸代替了玻璃和铝板。
所有内部建筑元素,像地板,墙壁都覆以和纸。
和纸以魔芋胶和柿漆做过防水处理,籍此发挥“脆弱材质”的潜力。
安养寺木造阿弥陀如来坐像收藏设施放置木制的阿弥陀如来坐像(特定的重要文化财产)的地方,可追溯至12世纪的坐像被安放在山口县丰浦町吉祥寺内。
隈研吾个人简介及案例分析

项目名称:水玻璃 用途:宾馆 建筑面积:568.89㎡ 项目地点: tami, Shizuoka Prefecture 结构:钢筋混凝土 最大高度:13310㎜ 建筑设计: 隈研吾及其合伙人事务所 结构工程师: K.Nakata & Associate 机械工程师: Kawaguchi工程顾问
作品一——Z58水/玻璃
展览
1999 、2000年威尼斯双年展,意大利 2000 奥尔良建筑实验室2000,法国 1997 虚拟建筑——大学博物馆,东京都文京区大学 1995 米兰双年展,意大利 1996 地域设计奖大奖 1995 个展——传输速率,东京都港区间画廊
1997 日本建筑学会奖
1997 美国建筑学会杜邦Benedictus奖第一名 1997 地域设计奖大奖 1995 日本商环境设计家协会1995年度设计奖大奖,文化/公共机构 1994 由日本经济产业省遴选的优秀建筑设计
谢 谢!
用水创造人与自然的连接和融合
作品二——根津美术馆
项目名称:根津美术馆 项目地址:日本东京都港区 项目面积:4,014.08平方米 空间性质:艺术博物馆 设计:隈研吾建筑事务所 客户:根津美术馆 位置:港区,东京 结构:钢框架,钢筋混凝土结构 结构工程:清水建设 设备:清水建设 照明计划:松下电器工程有限公司 园林景观:Seifuen 设计时间:2004年-2007年 建设周期:2007年-2010年
作品二——根津美术馆
美术馆就是一个整合城市与森林的装置
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建筑,而是一个城市设计博物馆的实验。在Omotesando大街上,这里高端品牌的商店和精品店互相竞争,该建筑 起始于明治神宫的树林,终止于根津美术馆南面的大片绿色中。超过20,000㎡的场地过去曾是根津家族的私人住宅。美术馆收藏了大量珍贵 的日本及东洋古董,同时还设置了日式花园及茶室,自从1914年开幕起美术馆一直享有盛誉。重建之际,我们试图设计一种哑铃形状的场馆 从而达到同时拥抱两端的两个树林的效果。老旧的仓库和展馆被新建筑所取代,这个“新”的建筑重建于1990年,是仓库和管理房屋的翻新 。 我们希望坐落于繁华商业区与树林之间的新美术馆能通过缓坡屋顶营造的阴影达到更自然的气氛。带着较低房檐的分层瓦片屋顶继承了 美术馆的原始样貌,并协调了新建筑与花园之间的关系。我们试图混合线性边缘于周围的树林中。圣像的末端是经过磷酸处理的极薄钢板, 以便其可以匹配美术馆中的优雅展示,并抹去主题公园般的虚幻感觉。磷酸的处理手法也同样运用于墙面的钢板(作为一种可以吸收阴影的 材料)。
日本现代建筑设计大师隈研吾作品简析

日本现代建筑设计大师隈研吾作品简析作者:马雅丽吴卫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7年第07期摘要:隈研吾是日本50后建筑大师,他的建筑创作深受赖特有机建筑的影响,他是日本本土建筑院校培养的建筑学专业的建筑师,同时又有海外留学的经历,他的作品体现了日本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的融合。
隈研吾设计的作品类别多元化,除了建筑设计,还包括建筑外围设计、展厅和装置类设计等,创作上强调根据建筑物及当地的人文特征等去构建设计思路。
他巧妙地将混凝土与木材、现代和传统的关系结合在一起,在设计材料的选用上烙下了鲜明的独创性。
隈研吾深受日本禅宗文化的影响,在设计语义上能明显感受到他的作品中颇有禅意。
隈研吾的建筑作品广受国人的喜爱,其设计思想为中国建筑界探索回归了传统提供更为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隈研吾;建筑设计;多元化;独创性;禅意一、背景明治维新注1运动以后,动摇了日本传统的建筑形式和观念,一些年轻的日本建筑师开始寻找新的建筑之路。
[1]P.13此后西式的建筑设计教育和设计手法被引进,1886年日本成立建筑学会,标志着日本走上了现代建筑之路。
二战后,赖特(Frank Lloyd Wright,1867~1959)、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887~1965)、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1883~1969)等建筑设计大师都到过日本,其中赖特的助手安托宁·雷蒙德(Antonin Raymond 1888~1976)也曾长期驻留在日本。
[1]P.14这些西方建筑大师不仅去日本讲学考察,而且还带来了西方的设计教育,为日本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建筑设计人才。
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同时战争所造成的一片废墟为日本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土壤和空间,超高层建筑以及地下商业街技术的成熟,都为日本建筑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20世纪80年代材料的创新性运用也为日本建筑业开辟了新的道路。
此时的日本建筑设计水平已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设计和制造技术更加成熟。
浅析隈研吾作品中建筑与环境的表达

t h ou gh t i s n o t o nl y a b o u t t h e b u i l d i n g i t s el f , bu t al s o mo r e f o c u s e d o n b u i l d i n g
关键词 :
隈研吾 建筑 环境 自然
( 二) 水/ 玻璃 水/ 玻璃的设计 中采 用除水面边缘的处理 , 让水流 不着痕迹地溢出 ,
使人仿佛置 身于与 热海连接的空间 中。 其地 面被 控制成平坦的水面, 尽管 水深仅1 5 厘米 , 却因为有 了贴深 绿色 花岗岩的水底 , 使水底的存在感 在人 的视线中消失了。
方法。 Βιβλιοθήκη 建起 来之前就被水平切掉 了c 在设计该观景台前 , 隈研 吾意识到观景台 自 身所存 在的矛盾一 一 因为环境优 美, 所 以要 建观景台 ; 建 了观 景台, 环境 就会遭 受破坏, 不管观 景台 的形态 多么优美也改 变不了这个事实。 为了消 除造 型体与 观景台的矛盾 , 龟老 山展 望台设计得 看起 来像是 山谷 中的一 条狭长的裂缝 。 这是颠倒了我1 ' r ] t  ̄ 9日常生活 的观念 , 因为任 何观测平台的 特征就在于矗立于自然环境 中。
pe op l e a r e p a y i n g mor e a t t e n t i on t o t h e e n v i r o n me n t p r o t e c t i o n p r o b l e ms a n d e n v i r on me n t al e l e me n t s b e g i n t o p l a y a v i t a l r o l e i n ar ch i t e c t u r e de s i g n , Ke n g o
隈研吾:建筑师以失败换取成功

隈研吾:建筑师以失败换取成功伊登·科基尔隈研吾在快乐地“输掉”许多的情况下,通过“折中”提升了作品的艺术性。
图片1 隈研吾最近在位于东京南青山区的办公室,向记者解释他的设计构想。
隈研吾(KengoKuma )可能是最不喜欢出风头的建筑师。
他的代表性作品,不是巨大的纪念碑的形式或壮观的雕塑形式。
但有精心打造的细节——例如在高层建筑上安排的简洁的石头表面、设计不太可能的斜屋顶或一个花园的附加景观。
隈研吾设计的建筑物多半顺从某些外部的东西——客户的偏好、它们的场所、场地的历史、这儿以前的建筑,甚至对公众预期的理解。
隈研吾将他的作品归类于“负建筑”(architecture of defeat )——说它们“输给了”上述每一样东西。
这不是巧合,最近几年,他乐意吸纳大家的意见,设计在日本最有可能引起争议的建筑项目:重建歌舞伎剧院的传统房子——位于东京银座的“歌舞伎座”(Kabukiza)。
旧的建筑物现在处于拆除的过程中,它一直被认为是历史性的地标,其实它的年龄不到60年,是这个地方修建的第四个剧院。
由隈研吾设计的第五个“歌舞伎座”,将在2013年投入使用,并且在功能和特色方面,与以前的有很大的差别。
因为这个场所的拥有者松竹电影公司要求隈研吾增加一幢29层的办公楼。
这样,不仅脱离了他自己对这个项目的构想,隈研吾还必须面对“两个难题”——即怎样既满足客户的要求,又满足歌舞伎爱好者的期望。
但这是可能的。
隈研吾将以折中的、非常有艺术性的设计,在这幢建筑上打上他的标记。
他突破了许多挑战性的限制。
那样的例子是他最近设计的、位于东京东京南青山区的“根津美术馆”(Nezu Museum);东京六本木的“三得利美术馆”(Suntory Museum of Art);在北京的“三里屯商业居住混合用途项目”(SanlitunSoho);在西班牙格拉纳达的“格拉纳达表演艺术中心”(Granada Performing Arts Center),以及数十个其他的项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12/1
小结
• •
•
不同的建筑师对待不同的建筑使用不同的建筑策略。 建筑策略的表现往往是建筑材料、结构等综合的体现。不仅仅是一方决定另一方,而是相互 的协调、相互作用的结果,以至是材料、结构达到各自的最真实、最有利的效果,才是建筑 策略的目的。 通过对前几节课:材料、结构和节点的讲解,初步对隈研吾的建筑思想及建筑策略有所了解。 对建筑的分割有两种:一种是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分割,常常通过过渡性的构筑。于是将粒子 做到足够小,使可见的粒子与不可见的整体由此相互游离,不再联系。 另外一种分割是物质与意识之间的分割,常常不是只处理物质的技工,同时包括建筑所存在 的事物的掌握。
Thank you!
The End
2015/12/1
在与陆地侧的混凝土墙平行的地方, 立了一面开孔的砖墙,创造出一个半 透明且有进深感的垂直面。砖上的孔 其实是为了穿钢筋设置的。 2015/12/1
同种建筑材料在不同建筑师的表达手段
隈研吾建筑的外表面即使是透明玻璃,其也要在结构的节点处突出结构构件, 表现出”隙间“构件。而SANA的建筑立面给你最大的纯粹、细腻的感觉, 把结构构件”隐藏“在内。
技术 策略
隈研吾建筑技术策略分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15/12/1 蒋力、李鹏飞、王鹏、刘璐
关于建筑师的介绍:
姓名:隈研吾(Kengo Kuma)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54年 出生地:日本神奈川县辖区 1979 完成东京大学工程研究所建筑系 硕士课程 1985-86 哥伦比亚大学和亚洲文化委 员会研究所访问学者 1987 设立空间设计工作室 1990 设立隈研吾及其合伙人事务所 1998-99 庆应义塾大学环境信息系教 授
瓦片通过金属丝制造出悬吊在空中仿佛摆脱重力并增加轻盈感的视 觉效果。
2015/12/1
同种建筑材料在不同建筑师的运用手法
隈研吾建筑的外表面铺设的瓦片是就地取材并结合当地的传统工艺制作而成, 通过覆盖一层粒子可呼吸性表皮,建筑本身与周边环境已然相互融合。而祖 姆托的建筑是对周围建筑形制和居民记忆的采拮,而做出的木瓦鳞状表皮。 一种会呼吸的表皮。 2015/12/1
2015/12/1
所获奖项:
2002 自然木造建筑精神奖,芬兰 2001 为石博物馆设置的2001年国际石造建筑奖, 意大利 2000 日本建筑学会东北宪章的设计大奖 2000 “互动内部空间”设计选集大奖 1999 波士顿建筑师协会未建成建筑优秀奖 1999 设计奖
主要作品:
那须历史探访馆
马头町广重博物馆
面对石、土、木材等自然材料,把它们作为“已知条件”来设法创造一个远离混凝土建筑的状态。更明确的说, 是想创造一个材料分散、带点暧昧、互相不依赖的状态,通过传统的技艺或现代手段去把这种状态表现出来。 ——摘自隈研吾《建筑构造细部》
而我们的理解是:
对待每一个建筑,尽量运用当地材料或自然材料,运用传统的结构手法或者现代结构手法去最大的还原和表现
1997 日本建筑学会奖
1997 美国建筑学会杜邦Benedictus奖第一名 1997 地域设计奖大奖 1995 日本商环境设计家协会1995年度设计奖大奖, 文化/公共机构 1994 由日本经济产业省遴选的优秀建筑设计 三里屯SOHO Ginzan 浴室 高柳町社区中心 瑜舍
2015/12/1
对隈研吾建筑作品及思想的总结:
隈研吾使用的材料节点 2015/12/1
祖姆托使用的材料节点
2015/12/1
隈研吾通过在地面上开一段缝隙,从而把建 筑分割为两栋,能直接眺望一望无际的大海。这 种“间隙”趋向一直贯穿于他以后的设计中。 2015/12/1
运用现代材料 和自然材料 技术策略
玻璃、木 钢筋、混凝土
运用自然、现 代结构
混合构架、叠 压 锚固和栓固
传统和现代节点
为了使开放侧的透明性发挥到极致,在封闭 侧建造了能承载地震压力的混凝土墙。同时 采用结构柱和玻璃作为支撑,固定玻璃的细 部尽量最小化。 2015/12/1
在结构上首次尝试了I型连接梁,构成 强韧的屋顶。这样一来就不必贴顶棚, 裸露的木质连接梁能赋予室内空间以韵 律感。顶棚上处处都开了天窗,从起连 接作用的I型连接梁上方引入光源。使 顶棚形成线的集合 2015/12/1
结构上的创新
一般砌体构造做法
创新砌体构造做法
在垒的时候给土块侧壁之间留出空隙,使它兼具采光、换气的功能。
2015/12/1
2015/12/1
新津· 知艺术馆
2015/12/1
运用自然材料
瓦片
技术策略
运用现代结构
干挂法
现代节点
锚固和栓固
2015/12/1
结构上的创新
一般瓦片做法
创新瓦片构造做法
材料的原真性。以细部节点去联结建筑的各个层面,同时运用光线来暗示建筑物的结构。所以每个建筑都呈现出“隙
间”的主题,也是对他“粒子观”最好的阐述。
2015/12/1
安养寺木造阿弥陀如来坐像收藏设施
2015/12/1
运用自然材料
夯土块
技术策略
运用传统结构
垒叠
传统和现代节点
锚固
与基地紧邻的土墙是用夯筑建成的,为了与 周边环境与建筑形成统一,于是采用夯筑的 手法。 201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