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政治生涯 孔子的政治生涯
孔子人生的六个阶段

孔子人生的六个阶段
孔子人生的六个阶段如下:
1. 幼年期: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他的父亲去世时他只有三岁。
在他的幼年时期,他与母亲一起生活,并接受了基本的家庭教育。
2. 学习期:孔子的学习期从他14岁开始,他试图学习各种不同的学科,包括音乐、历史、诗歌和礼仪。
他的学习期持续了多年,他游历各地寻找他认为可以学习的知识和智慧。
3. 教书期:孔子在约40岁时开始了他的教书生涯,他开设了自己的学校并招收学生。
他的教学方法注重实践和讨论,他的学生们都被他的智慧和教诲所感动。
4. 政治期:在他50多岁时,孔子进入了政治领域。
他被任命为鲁国的官员,后来成为了鲁国的宰相。
他努力推动政治和社会改革,但遭到了一些保守势力的阻挠。
5. 流亡期:由于政治斗争的失败和鲁国内部的动荡,孔子被迫离开鲁国,并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流亡生涯。
在这段时间里,他游历了多个国家,并继续传授他的思想和哲学。
6. 归隐期:在他晚年时,孔子选择了归隐,并专注于教育和学术研究。
他回到了鲁国,并继续教授学生,同时整理和编纂了他的学说和著作。
最后,他在公元前479年去世,享年73岁。
孔子的影响
力和思想传承至今,被尊奉为中国文化的伟大先哲之一。
孔子的简介 孔子 简历

孔子的简介孔子简历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孔子,春秋后期鲁国人。
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世就没落了。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公元前479年4月11日逝世,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
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相传所收弟子多达三千人,贤人72,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
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身世孔子生于周灵王廿年夏历八月廿七,出生于鲁国。
孔子的先世可追溯至宋国公室及殷商王室,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邹邑,从此孔氏在邹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孔子父亲叔梁纥居于鲁昌平乡邹邑,为邹邑大夫。
《史记?孔子世家》中说“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隐晦地表明孔子是一个“野合”后诞生的私生子。
孔子少年和青年时代和母亲居住,不知有父,可以说是这种姻亲关系的最好证明。
关于孔子的出身,有一个传说是:叔梁纥的元配施氏为孔纥一连添了九个女儿,孔纥望子心切,于是续娶一妾,虽然生了一个儿子名为孟皮,却脚有残疾。
所以孔纥在72岁时三娶18岁的颜征在,生孔丘仲尼。
为得子,其父曾在尼丘山求拜,表示欲子心切,后果然得一健壮之子,故取名丘,字仲尼,仲是排行老二的意思,但是大排行为老二,小排行,仍然位老大,也就是说,孔子是其生母的长子。
但这个传说于籍无考,一般认为是后世儒生为粉饰孔子出身而编造的故事。
孔子生而首上圩顶,长成后身长九尺六寸,被称为“长人”。
唐朝司马贞认为:“圩言乌。
顶音鼎。
圩顶言顶上窳也,故孔子顶如反宇。
反宇者,若屋宇之反,中低而四傍高也。
”即孔子头顶中部有凹陷。
清朝陈立相信此说,“是孔子首形象邱,四方高,中下,故名丘焉。
透过《论语》浅析孔子的求仕生涯及为政思想

王 博
( 哈尔滨 师范大学 社会与历史学院 , 哈尔滨 102 ) 5 0 5
摘
要 : 子一直主张积极地入仕 , 其一生的求仕 生涯并不顺利 , 孔 但 孔子把他 的理想转化 为他的政 治思想表 达
出来。他主张德治 , 选举 ' ̄ , t - 提倡 大一统的 国家 , t 始终追求他所说 的道 , 向世人 展现 了一个仁治 的美好社会形象。
问津 , 对方不但不 以津告 , 反而讥笑他说 :滔滔者天下 “
皆是也 , 而谁 以易之 ? [ 可见孔子 的仕途生涯是 多 ”1
么 的不顺 畅, 在当时与其 同道 中人甚少 !
二、 孔子 的政 治 思 想
1 .大 一 统 思 想
夫 ! … 这些都说 明孑 子对 于入仕 、 隐是极 为慎重 ” L 退
己也说“ 君命 召 , 俟 驾而 行 ” , 不 “ 这些 都反 映 了孔 子的求仕心切 , 但纵观孔子一生 , 他的一 生却 是为求仕 奔走 , 怀才不遇的惨淡情 景 。 孔子曾以“ 危邦不入 , 乱邦不 居 , 天下有道则 见 , 无
道则隐” 艚来 教育 他 的学 生 。并 夸 赞 “ … 君子 哉蘧 伯 玉, 邦有道 , 则仕 ; 邦无道 , 则可卷 而怀之” ” 对颜渊 ” , 也 说 过 : 用 之 则 行 , 之 则 藏 。 唯 我 与 尔 有 是 “ 舍
孔子还 提倡 “ 正名 ” 试 图改 变 春秋 时 期 名存 实 ,
‘ 亲于其身为不善 者 , 君子 不入也 。 佛肿 以 中牟 畔 , ’ 子
之往也 , 如之何 ? 这 次孔 子则 气 愤地 回道 : 然 , 是 ” “ 有
言也。不 日坚乎 。磨 而不磷 ; 日自乎 , 而不 缁。吾 不 涅
孔子一生都做过哪些官?

孔子一生都做过哪些官?孔子一生都做过哪些官?导语: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
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那么,孔子一生都做过哪些官?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孔子一生都做过哪些官?孔子,一个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奔波一生的人。
有人说,孔子是个官迷,在他事业的最高峰——刚刚任代理相国的时候,曾经控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之情,面露喜色。
而且,他周游列国的目的,就是为了谋求官位。
当然,此种说法看似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孔子当官的目的有时为了什么呢?——捞钱?榨取民脂民膏?当然不是,而是为了恢复周礼(看过电影《孔子》的人,对此一定有很深的印象),为了宣传他的治国理念。
那么,孔子一生之中都做过哪些官,取得过哪些业绩呢?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三十岁之前孔子所做的官:孔子当的第一个官是季氏吏,也就是鲁国三大家族“三桓”之一季氏家族的小吏。
是管什么的呢,负责管理仓库的。
说白了,也就是个仓库管理员。
但是,孔子是个对工作相当负责的人。
短时间内取得了较高的业绩——仓库出纳的钱粮有条有理,很是清晰明了(料量平),众人叹服。
很快,由于工作认真、负责,孔子便有小小的仓库管理员司职吏。
司职吏是干什么的呢,是专管牧场养殖工作的小官。
当然,应该比悟空兄弟的官级大些。
于是,按照孔子的工作态度,同样又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牛羊满圈(蓄蕃息)。
以上是孔子三十岁之前的当官经历,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孔子三十岁之后的:孔子三十五岁那年,鲁国由于贵族的一次娱乐活动——斗鸡,引发了一场政变(一场由斗鸡引发的政变)。
政变中,鲁昭公被驱赶出鲁国,逃到了齐国,鲁国很快陷入了混乱之中。
依照乱国不可留的想法,孔子也跑到了齐国。
孔子人生的六个阶段

孔子人生的六个阶段
孔子人生的六个阶段可以总结为:
1. 学习阶段:孔子在年幼时就展现了超凡的智慧和求知欲望。
他在少年时期致力于学习各种经典和传统文化,以及礼仪、音乐等方面的知识。
2. 游历阶段:在孔子成年后,他开始四处游历,寻求更广阔的学术和政治机会。
他曾经在鲁国、齐国等地担任过重要职务,同时也与其他学者和政治家交流思想和观点。
3. 教育阶段:孔子在中年时期回到家乡鲁国,并创办了自己的学校,开设了教育课程。
他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才能,传授他的思想和道德价值观。
4. 政治阶段:孔子曾经在鲁国和齐国担任过政治职务,他希望通过政治手段来改革和提升社会。
尽管他的改革努力受到了一些困难和阻碍,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和原则。
5. 流亡阶段:因为政治上的失败和不满,孔子被迫离开了鲁国,并在流亡中度过了一段时间。
尽管他失去了政治权力,但他继续坚守自己的学术和道德信仰。
6. 传承阶段:晚年时期,孔子回到鲁国,并致力于整理和传承自己的学说。
他的学生们帮助他记录他的言论和思想,并将其编纂成
《论语》等著作,使孔子的思想得以流传并影响后世。
1到6章孔子的故事不同年龄的经历和感悟

1到6章孔子的故事不同年龄的经历和感悟【实用版3篇】目录(篇1)1.孔子的早年经历和教育2.孔子的政治生涯和挫折3.孔子的教育理念和实践4.孔子的道德思想和人生哲学5.孔子的晚年生活和影响6.孔子的故事对我们的启示正文(篇1)1.孔子的早年经历和教育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他出生于春秋时期的鲁国,早年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和传统文化的熏陶。
孔子的母亲对他的教育非常重视,他在母亲的教导下,学习了很多古代的文化知识,为后来的人生和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孔子的政治生涯和挫折孔子成年后,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他曾在鲁国政府担任过一些小官,但因为政治理念的不同,他很快就离开了官场。
后来,孔子开始周游列国,希望找到一个能够实现他政治理想的地方,但他在各国都受到了冷遇和挫折。
3.孔子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在政治上失败的孔子,转而开始了他的教育事业。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他主张"有教无类",不问出身贵贱,广收门徒。
他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对我国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孔子的道德思想和人生哲学孔子的道德思想以"仁"为核心,他主张人应该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他的人生哲学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自我完善,他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人才能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5.孔子的晚年生活和影响孔子在晚年,回到了鲁国,继续他的教育事业。
他的学说和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他的门徒和后人,将他的学说传承下来,形成了儒家学派,对我国的文化、政治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孔子的故事对我们的启示孔子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目录(篇2)1.孔子的早年经历和教育2.孔子的成年生活和对社会的贡献3.孔子的中年经历和对人生的理解4.孔子的晚年生活和对道德的思考5.孔子的教育理念和实践6.孔子的影响和现代社会的应用正文(篇2)1.孔子的早年经历和教育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孔子PPT课件

汇报人:
2024-01-03
目录
• 孔子的生平 • 孔子的思想 • 孔子的影响 • 孔子的作品 • 孔子与当代社会
01
孔子的生平
孔子的出生与成长
总结词
孔子出生在鲁国,自幼聪颖好学,展现出非凡的才华。
详细描述
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其父叔梁纥为当地贵族,母 亲颜氏则出身贫寒。孔子幼年时便展现出非凡的才华, 他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对各种知识充满好奇。
一些国际组织和企业在管理哲学 、社会责任等方面借鉴孔子的思 想,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益
事业。
当代社会如何借鉴孔子思想
01
02
03
个人修养
借鉴孔子的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思想,提高个人道 德修养和综合素质。
人际关系
借鉴孔子的仁爱思想,促 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文化传承
传承和弘扬孔子文化,推 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 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
企业文化
孔子的管理思想对于现代企业管理 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强调以人为 本、忠诚守信和团队合作。
04
孔子的作品
《论语》
总结词:孔子的主要思想
பைடு நூலகம்
其中的名句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君子和而不同”等,对后世影响深 远。
《论语》强调仁爱、礼制和中庸之道, 主张以德治国、以德育人。
详细描述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 包含了孔子的政治、伦理、哲学思想, 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资料。
孔子的教育经历
总结词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培养了大批优秀弟子。
详细描述
孔子在30岁时开始创办私学,开启了中国私人讲学的先河。他倡导“有教无类”,认为教育不 应受身份、地位的限制,应广泛普及。孔子致力于教育事业,培养了众多优秀弟子,其中最著 名的有颜回、子贡、子路等。
人物研究报告-孔子

全球孔子学院:推广孔子思想,促进文化交流,加深国际友谊与合作。
孔子的智慧:孔子的名言警句,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等,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当代社会对孔子思想的重新审视和运用
孔子思想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与意义
推行堕三都:孔子在鲁国推行堕三都的政策,旨在摧毁三个大夫家族的城 堡,加强中央集权。
周游列国:公元前497年,孔子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寻求政治上的 机会和实现自己的政治理念。
孔子的晚年生活
孔子在晚年时期专注于整理文献和教授弟子 孔子在晚年时期对《易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注释 孔子在晚年时期多次受到政治迫害,但仍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 孔子在晚年时期与弟子们共同编撰了《论语》等重要著作
孔子的教育理念在当代教育中的应 用与实践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当代学者对孔子思想的深入研究与 探讨
孔子的伦理道德思想对社会道德建 设的启示与影响
5
孔子的局限和争议
孔子的教育经历
孔子从小勤奋好学, 拜师学艺
创办私学,广收门 徒
提倡“有教无类”, 打破贵族和王室垄
断教育的局面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注重道德教育和文 化知识教育相结合
孔子的政治生涯
担任鲁国大司寇:公元前500年左右,孔子担任鲁国大司寇,负责治理国 家法律和社会治安。
诛杀少正卯:在担任大司寇期间,孔子下令诛杀鲁国大夫少正卯,因其涉 嫌谋反而扰乱社会秩序。
孔子的“义利之辨”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文化中重要的道 德准则之一。
中庸之道
定义:中庸之道是孔子思 想的核心之一,主张追求 适度、平衡,避免过犹不 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政治生涯孔子的政治生涯
孔子终生热衷于从事政治,有一腔报国之热血,也有自己的政治见解,但最高统治者对于他始终是采取一种若即若离、敬而远之的态度。
他真正参与政治的时间只有四年多,
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里,他干了不少事,职务提升也很快。
但终究因为与当权者政见不同而分道扬镳了。
此时他已50多岁,迫于形势,他离开了鲁国,开始了被后人称之为周游列国的政治游说,14年中,东奔西走,多次遇到危险,险些丧命。
后虽被鲁国迎回,但鲁终不用孔子。
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对治理国家的诸种问题,经常进行思考,也常发表一些见解,到30岁时,已有些名气。
鲁昭公二十年,齐景公出访鲁国时召见了孔子,与他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孔子由此结识了齐景公。
鲁昭公25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甚至曾准备把尼溪一带的田地封给孔子,但被大夫晏婴阻止。
鲁昭公27年,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听说后向齐景公求救,齐景公说:吾老矣,弗能用也。
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
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大夫的家臣手中,被称为陪臣执国政,因此孔子虽有过两次从政机会,却都放弃了,直到鲁定公9年被任命为中都宰,此时孔子已51岁了。
孔子治理中都一年,卓有政绩,被升为小司空,不久又升为大司寇,摄相事,鲁国大治。
鲁定公12年,孔子为削弱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世卿,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孙子故称三桓,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他们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三桓),采取了堕三都的措施(即拆毁三桓所建城堡)。
后来堕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孔子与三桓的矛盾也随之暴露。
鲁定公13年,齐国送80名美女到鲁国,季桓氏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非常失望,不久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这一年,孔子55岁。
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很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6万,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没让他参与政事。
孔子在卫国住了约10个月,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动,于是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
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5日,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
逃脱后,孔子又返回了卫国,卫灵公听说孔子师徒从蒲地返回,非常高兴,亲自出城迎接。
此后孔子几次离开卫国,又几次回到卫国,这一方面是由于卫灵公对孔子时好时坏,另一方面是孔子离开卫国后,没有去处,只好又返回。
鲁哀公2年(孔子59岁),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在陈国住了三年,吴攻陈,兵荒马乱,孔子便带弟子离开,楚国人听说孔子到了陈、蔡交界处,派人去迎接孔子。
陈国、蔡国的大夫们知道孔子对他们的所做所为有意见,怕孔子到了楚国被重用,对他们不利,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7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国人,楚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
孔子64岁时又回到卫国,68岁时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敬而不用。
鲁哀公16年,孔子73岁,患病,不愈而卒。
感谢您的阅读!。